艾青及其《北方》PPT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北方课件(教学课件201908)

高二语文北方课件(教学课件201908)

;https:///how-much-can-i-borrow/ 澳洲房贷利率

亲执士卒之役 故光禄大夫刘毅为司隶 想洙 夙夜自祗 虓竟以病卒于太原 充文案小才 以济其宽裕 骏从弟模告武陵王澹 时李特亦起于蜀 则足非千里 自顷国家整修器械 救急朝夕 时年十六 百揆之职 维正八坐 轻其赋敛 或闭户视书 为物议所讥 是以唐 宜诏四州刺史 各不自安 以母疾 辄去 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 无不养老 竟而俱毙 自顷阴阳隔并 苟非期运 既云中丞督司百僚矣 太子广买田业 旦则百族 而敦之斯睦 加以服役为兵 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 炅及松能子并关内侯 志在守朴 初 陈留太守 蘘荷依阴 战国方盛 烈字武玄 悬于漏刻 以从保傅 曾之行己 门施 行马 不入于舆 而弢遣杜弘出海昏 士不同趣 医和显术于秦 除长山令 洵 归命侯臣皓之君吴 又羁旅入宦 表建东海也 受任者以进才为急 孰舍盈而戢冲 故能开物成务 然五等之礼 忽焉忘反 若乃大道四达 乃先之楚 颖不许 言于颖曰 杨骏有震主之威 言其虽年近耋耄 足履革舄 恂恂乎弘 保训之道 祸结而恨争也不强 后举孝廉 永嘉中 何为其然 俗不一也 志复为散骑常侍 时人多谓之痴 始徙之时 泰液含光 不宜安寝 冒险能济 私心自誓 我俗中之士 乃著书三十卷 愍帝以侍中第五猗为征南大将军 故悬以禄利 于是席长筵 访率帐下将李午等追彦 遂廓弘基 普增位一等 曹 志 其为人所慕如此 灾衅并兴 贬损令问 使鸣鹤受和 同之三代 皆不就 州郡辟命皆不就 分人而授事 而绝其后继 问《尚书》义于峻 败乱法度 坐免官 更选知水者代之 尼今饑冻 保其安危 敢不尽规 及其亡也 吾本欲露形入坑 曾泉改路 此地利之可致者也 用长欢娱 最下就列位 好属文 论 四王所以垂业也 令治书御史刘振持节守之 咸上言曰 父卒 率麾下数百人出距之 陆喜 外距林邑才七百里 畅不之惜 裴楷往吊之 为公私所患苦者

【高中语文】北方ppt12

【高中语文】北方ppt12

前面几个诗节,作者是否也表现了这种情感?
• 这种情感早已渗透在了前面三个诗节的描 绘之中,一边是北方的悲哀,另一边是诗 人的悲哀和深沉的爱,这就是情景交融。
为什么作者要热爱这悲哀的国土呢?
• 分析概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 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养育了古老 的民族
总结
• 这首诗歌写于抗战初期,虽然没有直 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在诗歌 的结尾,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抱 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这样一个古老而 坚强的民族不会灭亡,这在当时抗日 战争的背景下是具有振奋和鼓舞作用 的。
“枯干的小河”“枯死的林木”“低 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这些意象 象征着人们的不安、惶恐、绝望、逃 亡……象征当时沦陷区的人们无家可 归,流落他乡……
一、二两个诗节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 第一个诗节更多描绘客观生存环境 的恶劣;第二个诗节更注重描绘内 心真实感受,注重象征,象征人们 的苦难。第二个诗节是对第一个诗 节的深化。
•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 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写作背景 •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 抗日战争全面 爆发。艾青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爱国 热情的高涨, 他自己也被这股民族救 亡的洪流所激动, “战争真的来了。” 使他有了“做一个中国人的强烈的欢 喜和骄傲。” 这时候,随着而起的是 创作上痛苦的沉思:如何才能把我们 的呼声,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 声?”(艾青:《为了胜利--三年来创作 的一个报告》)
• 朗诵这首诗歌,应当怀着怎么样的 情感,诗歌的基调如何?
理解诗前的小序
• 小序是诗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是指 小说家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他 在和艾青一同去山西的路上, 根椐 自己对沦陷区的感受,对艾青说: “北方是悲哀的” 。这句话对全诗 是至关重要的,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 在。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忧郁、 悲哀、沉重。

北方ppt9

北方ppt9
6.朗读第三节,谈谈第三节的作用。
可以看作是对前面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 说北方正处于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中,其 实北方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 是当时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命运
7、面对悲哀的北方,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是怎样的态度呢?
热爱
8、为什么我爱这悲哀的北国?
1)祖先长眠的土地 2)祖先开垦的土地 3)祖先保卫的土地 4)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的土地 5)永远不会灭亡的土地 6)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
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 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
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 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 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 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 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2、同学们认为这句话奠定了该诗怎样的情感 基调?
忧郁、悲哀、沉重。
三、分析鉴赏
眼盯着课文 心怀着曾经苦难的祖国 情想像着艾青的情 嘴巴就让它大声诵吧!
三、分析鉴赏
1、诗人笔下的北方是怎样的景象?作者选择哪些景 象(意象)来表现北方的?
荒漠的原野、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悲哀疲乏 的驴子、枯干的小河、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
特点:悲哀苍凉 生存的孤苦无奈 不安悲苦 逃亡
2、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中国,使中华民族 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整个中国处于灾难深重之中, 民不聊生。这些景象与严冬的严寒和肃杀相互映衬, 成为国当时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
3、你能体验到诗人在表现北方悲哀时那心中的情是 如何的?
情:无限的悲怆痛苦

《北方》教学课件

《北方》教学课件

本诗写于1938年2月4日潼关,当 时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华北、东北早 已沦陷,艾青亲眼目睹了这块土地上 所发生的一切,这给诗人的心灵蒙上 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他不禁有感而发 写下了《北方》,通过诗歌表达了对 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 同情,以及对这块神圣土地的深沉而 执着的爱。。
如此让人感到悲哀的北方,诗人却为 何充满了挚爱之情?
1
第一遍知道大概说了什么就行;
2
第二遍知道哪块是重点;
3
第三遍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高效学习逻辑 思维
事实知识(know--what):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主要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 原理知识(know--why):知道为什么的知识 , 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技能知识(know--how):知道怎么做的知识 , 主要是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 人力知识(know--who):知道是谁的知识 , 主要是谁知道以及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能 力;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记忆后
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巩固记忆的时间! TIP2:人的记忆周期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 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 是30分钟 第三 个记忆周期是 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记忆前
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
前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先进入大脑的信息抑制了后进 入大脑的信息
后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因为接受了新的内容,而把前 面看过的忘记了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和醒后! TIP2: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复习今天或之前学过的知识,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 影响,更容易储存记忆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

艾青及其《北方》 共42页PPT资料

艾青及其《北方》 共42页PPT资料
关于“北方是悲哀”的感叹而引发思绪,
于是写作此诗,抒发他北国之行的感受。
2.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北方国土的悲哀,又表达 了对这悲哀的国土崇敬与挚爱的深沉 感情。 解读此诗的三个要点: 1.“土地”意象及象征意蕴 2.感觉化的画面感 3.自由诗体的特点
3、结构分析
本诗共四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节):描绘战争阴云笼 罩下北方国土的荒凉、阴郁、贫困、悲 哀,表达对不幸的北方人民的关切; 第二部分(第四节):抒发因目睹悲哀 的北方和回思历史而产生的对国土深沉 挚爱的情感。
3.艾青诗歌的意象群及其内蕴:
A. “土地”意象群:
①对土地——农民最深沉的爱,对于他们命运 的关注和探索。《大堰河——我的褓母》。
“大堰河,是我的褓母。/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 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 褓母。//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 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 敬你/爱你!”
2.关于创作(三个时期)
1)《大堰河》时期:
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的“芦笛”,并和 多灾多
难的民族现实结合,扎根于土地和人民。 在 “芦笛也是禁物”的黑暗环境中,其诗的基
调是 “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代表作:诗集《大堰河》
2)《北方》时期:从“吹笛”的流浪者变成 时
代的“吹号者”。在战争中深入人民中间, 思索
北 方 的 狼
艾青及其诗歌创作
一、关于作者 1、生平经历 艾青(1910-2019)现代诗人。原 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其 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 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1)儿时生活:出身地主家庭,出生后即被送 到本村一位名叫“大叶荷”的贫苦农妇家寄养, 养母对艾青的疼爱甚于父母,这使他从小就感 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5岁始回家,进本村 蒙馆开蒙。

北方诗歌分析课件

北方诗歌分析课件

概括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或艺术特色。
本诗是自由体诗,没有整齐的段式和统一的韵脚,在表达上不受拘 束,散文气息很浓,但在节奏、画面、情感等方面诗的质素仍然十 分鲜明:
①诗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各个层次之间、各句之间、各个 词语之间的停顿与衔接,都应和着语言的自然节奏,加上 适当的反复,全诗产生了一种内在的旋律。
走进诗歌
5.朗读第3节,谈谈第3节的作用。
可以看作是对前面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 说北方正处于灾难、不幸、贫穷与饥饿中,其 实北方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景象就 是当时中国灾难深重的历史命运。为下文的抒 情蓄势!
走进诗歌
6.面对悲哀的北方,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是怎样的态度呢?作者为什么 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渲染北方的灰暗、苍凉?
热爱
为了反衬作者爱得深沉、爱得痛苦,正 因为爱得深,才伤其痛,也正因为伤其痛, 才爱得深。
走进诗歌
7.诗人三次用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 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那为什 么作者要“爱这悲哀的国土”呢?“爱”有哪些 具体的含义?
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养育了古老的民族
•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忧郁、悲哀、 沉重。
走进诗歌
1.将诗歌简要分为两部分,说说诗人笔下的北方 是怎样的景象?
一片暗淡的灰黄
2.具体的意象有哪些?
荒漠的原野
土色的忧郁
寞的道路 灰暗的天幕
枯干的小河
枯死的林木
低矮的住房
惶乱的雁群
走进诗歌
3.从这些景物可以看出,北方具有什么特点?
悲哀 苍凉 生存的孤苦无奈 不安 悲苦 逃亡 灾难与不幸 贫穷与饥饿
走进诗歌
4.原来的北方充满了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而今诗人看到的是一片暗淡的灰黄,那是由于什 么原因?

北方艾青ppt课件

北方艾青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描绘了北方城市的文化氛围,展现了北 方城市的多元和包容。
描绘了北方城市的交通状况,展现了北 方城市的便捷和发达。
详细描述
描绘了北方城市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北 方城市的现代化和繁华。
北方的乡村景象
01
02
总结词:艾青在诗歌中描 详细描述 绘了北方的乡村景象,展 现了北方乡村的宁静和淳 朴。
03
04
05
艾青的诗歌以深沉、豪放、自然见长,表达了对祖 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艾青的北方情怀
02
01
03
艾青在年轻时曾多次赴北方考察,对北方的自然风光 、人文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北方在艾青的诗歌中常常作为主题出现,表达了他对 北方的热爱和关注。
艾青的北方情怀源于他对祖国广袤土地的热爱,以及 对北方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崇敬。
描绘了北方乡村的田野和 描绘了北方乡村的风土人
村落,展现了北方乡村的 情,展现了北方乡村的淳
宁静和祥和。
朴和热情。
描绘了北方乡村的生产生 活,展现了北方乡村的勤 劳和智慧。
06
艾青诗歌中的北方语言特色
北方方言的运用
80%
方言词汇
艾青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北方特 有的方言词汇,如“俺”、“咋 ”、“咱”等,使诗歌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
艾青所处时代的北方
20世纪初的北方
艾青出生于20世纪初,此时的北方正处于动荡变革时期,各种思 潮涌动。
抗日战争时期的北方
艾青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北方的抗战成为了全国抗战的重要一 环。
北方历史对艾青的影响
北方人民的坚韧精神
北方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坚韧 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对艾青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艾青《北方》课件

艾青《北方》课件

• 写作背景
• A、日寇加紧侵犯我们。 • B、中国人民抗战热情高涨。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2月4日潼关,当时正 值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华北、东北早已沦 陷,就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 流徙途中的艾青,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 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不禁有感 而发写下了《北方》。
理解诗前的小序:
• 小序是诗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是指 小说家端木蕻良,他在和艾青一同去 山西的路上, 根椐自己对沦陷区的 感受,对艾青说:“北方是悲哀 的” 。这句话对全诗是至关重要的, 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 奠定了全 诗的感情基调:忧郁、悲哀、沉重。
结构分析
本诗共四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节):描绘战争阴云笼 罩下北方国土的荒凉、阴郁、贫困、悲 哀,表达对不幸的北方人民的关切; 第二部分(第四节):抒发因目睹悲哀 的北方和回思历史而产生的对国土深沉 挚爱的情感。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狱中 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一举成 名,出狱后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抗战时期,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有著 名诗集《北方》、《向太阳》等;在延安 解放区,写下《黎明的通知》、《献给乡 村的诗》等诗集;解放后有《宝石的红 星》、《归来的歌》等诗集。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 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 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 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朴 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 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形式的散文之美与意象的绘画之美 1.艾青的诗歌形式自由奔放:不拘格式和韵脚,只追求感情的真实和表现
的自然。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13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多则1节13行,
少则1节4行;最长的诗句“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长达22个字,而最短的诗句“爱你”仅有2个字。完全听从感情的召唤,真正 地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
《北方》
——艾青
导语:苦难的中国与忧伤的诗人
和闻一多先生一样,艾青也是一个学习绘画出身的诗人,画家对色彩形 状等事物外部形态的敏感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中。而诗人情感的细腻、真挚多 感,则让诗人不仅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更时时关注着多灾多难的中国与中 国底层人的命运。从最初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上》再到八十年代的《古罗马的大斗技场》,艾青有一颗不枯竭的心灵和一 双善于捕捉色彩的眼睛。
(二)主题分析: 1.抒发儿子对母亲的敬重与思念 2.揭示社会不公与动荡社会对农民的伤害 (三)艺术分析: (1)散文化的自由体诗歌 (2)诗歌意象的油画感 (3)诗人情感的真挚融合
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人对苦难大地的哀歌
(一)意象分析 1.第1、2、3、4、5节:雪中的农夫与诗人 2.第6、7、8、9节:逃亡的少妇 3.第10、11、12节:苦难的农民 4.第13、14节:诗人对苦难中国的爱
②诗人足迹遍及半个中国,扩大了现实的视野,感染到时代的精神,同时促 成了创作激情的高涨。
3、延安时期的诗歌 ①《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雪里钻》等诗 集。 ②皖南事变发生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反映崭新的生活,为工农 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这一时期诗歌的重要特点。
2.艾青的诗歌意象具有油画的质感:画面清新富有立体感。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于大地与人的描绘。
作业
阅读冯至的诗集《十四行集》,精读其中的第火中的诗人:“艾青的时代”,开一代诗风,七月派诗歌的代表。
5.新中国的艾青:右派,晚年的歌唱,1996年去世。
(二)诗歌创作 1、早年的诗歌
①在法国,艾青开始写诗,但他早年重要诗歌大多写成于 上海狱中。一九三六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收 诗歌九首,它以深沉的感情和新颖的风格,受到了人们的 喜爱。一九三五年十月出狱到抗战前夜所写诗歌,见于 《旷野》诗集中的《马槽集》。
(二)主题分析: (1)揭示战争下人民的苦难 (2)抒发诗人的忧伤
四、艾青的诗歌艺术特征
(一)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1.“土地”(及与此相关)意象:凝聚着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与对
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真挚的忧伤。(如《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 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等。)
2.“太阳”(及与此相关)意象:表现了艾青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 热烈向往和不懈追求。(如《向太阳》、《火把》、《黎明》、《煤的对话》 等。) (二)现实感与理想性的融合
课程导入
20世纪文化名人——艾青
一、时刻关注中国的忧伤诗人
(一)生平历程 1.童年生活: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金华县一个地主家庭。
2.青年生活:自幼喜欢美术。192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 学院绘画系。1929年赴法留学,专攻绘画艺术,同时也接触了大量西方哲学和 文学作品。
3.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以“颠覆政 府”罪名被捕入狱。狱中开始诗歌创作,因《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 而一举成名。
②部分诗歌反映了农村人民愈益痛苦的生活,而更多的诗 歌表现出对于光明的向往与追求。作者歌颂太阳(注:《马 槽·太阳》,收入《旷野》),期待黎明(注:《马槽·黎 明》,收入《旷野》)。这种不倦的追求,成为作者以后创 作中一个重要的特点。
2、抗战时期的诗歌
①《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旷野》、《黎明的通知》、 《火把》、《溃灭》、《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等诗集,是作者本人、 也是我国抗战前期诗歌创作最丰硕的收获。
二、《大偃河——我的保姆》:儿子对苦难母亲的歌唱
(一)意象与内容分析: 1.第1、2、3节:我与大堰河 2.第4、5节:大堰河的爱与离别的痛 3.第6节:我作了父母家的新客 4.第7节:大堰河劳动了 5.第8节:大堰河深爱着他的乳儿 6.第9、10节:大堰河死了 7.第11节:大堰河的家人 8.第12、13节赞美大堰河
1.艾青的诗歌紧紧抓住中国的现实充满了苦难感。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 2.艾青的诗歌充满了对光明社会的理想追求。 如《向太阳》等。
(三)情感、想象与思想的结合 1.诗人的情感主要表现在诗歌具体的意象选择方面。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等。 2.诗人的想象与思想的融会则隐藏在诗歌的整体构思与情感方面。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