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公共课的建设和完善

合集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院校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院校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2, 37 (8), 2207004 (1 of 7)收稿:2022-07-01;录用:2022-07-25;网络发表:2022-08-02*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02110019004);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052038, 202102122005);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农科基础化学课程体系与新形态教材建设”•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04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院校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张晨辉,李向东,赵晓东,路慧哲,马琛,杜凤沛*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193摘要:以中国农业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为例,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从课程发展现状和挑战出发,准确把握课程建设方向,主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始终围绕课程内容、前沿科技、国家战略进行实践探索,致力于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肩负起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和担当。

关键词:新农科;物理化学;课程建设;改革;实践中图分类号:G64;O6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Phys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New Agricultural EducationChenhui Zhang, Xiangdong Li, Xiaodong Zhao, Huizhe Lu, Chen Ma, Fengpei Du *College of Scienc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physical chemistry course construction a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 need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students. Because of the challenge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t is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To focus o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cutting-edge technology,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s committed to training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whose shoulders shar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mprehending, adoring, strengthening, and developing agriculture.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education; Phys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Practice在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和新措施,传统农林教育迎来重大变革。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分析[论文]

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分析[论文]

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分析摘要:大学物理作为非物理专业理工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正越来越被边沿化。

本文对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困难及可能的造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几种可行的改善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原因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普通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正面临越来越艰巨的挑战。

目前,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有:1)课时被无原则、无限制地压缩,甚至个别学校针对某些专业有取消大学物理课程的安排;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逐年下降,导致上课效率降低;3)有限的课时下,教学内容的选取面临困境。

以上问题在二本类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下面主要结合二本类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一、大学物理课程的课时被压缩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在二本类院校中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课时被无原则、无限制地压缩已成普遍现象。

甚至有个别院校的部分专业已取消大学物理课程的安排。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种,我根据多年来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总结了如下几点。

1.大学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的地位逐渐被弱化。

其被弱化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物理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并逐年下降。

尽管最新的《非物理专业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各专业一门重要的通设性必修基础课”,然而二本类院校的各理工类专业的领导和老师对这一点普遍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关的领导和老师认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其专业关联性不大,如化学和化工类专业的领导和老师认为力学、刚体力学和电磁学等内容和其后续的专业课学习相关不大,所以在制订培养计划的时候往往极力压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

其他的专业,如生物、计算机、机械等专业也有类似的情况。

甚至个别院校的部分理工类专业拟在培养计划中取消大学物理课程。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观点。

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篇一」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通过本学期老师的辛勤教学,我在学习大学物理的过程中一点心得或感悟,谈几点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恳请谅解!一、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讲解:由于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受的一直是一种老师将知识点嚼碎了再喂给我们的教育方式,到了大学,老师很多是启发式的教育,如果一时难以适应就会造成对有的知识点一知半解,所以建议学校或老师适当增加课时,尽量将知识点讲解得详细点,谢谢!二、电子教案与传统板书相结合:老师很辛苦地制作了各个章节的电子教案或课件,但大多是提纲挈领式的,建议老师增加一些板书内容,尤其是在习题课时。

上课时,将电子教案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我们的思路会与老师的讲解以及板书的内容同步,这样上课时不易走神,并且会对相应知识点理解得更加全面透彻。

三、教学互动:上课时经常提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回答,做到教与学互动。

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醒同学们认真听讲,因为每个人都有被点到回答问题的可能,二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四、习题课的重要性:建议老师增加习题课课时,讲解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模拟测试:增加各个章节模拟测试的几率,老师可以选定一些典型的或综合性的试题让我们来自我检测,便于我们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去拾遗补缺。

六、实验:从接触物理这门课程时就知道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建议老师多安排一些物理实验课,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通过实验看到了某些物理现象或验证了某些结论,会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

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篇二」大学物理教学论文摘要:本论文结合大学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此确定以后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实现物理大学教学的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

物理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以及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了而且还将继续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大学物理课程总结大学物理课程总结在大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处于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核心地位,物理学研究的粒子和原子构成了蛋白质、基因、器官、生物体,构成了一切天然的和人造的物质以及广袤的陆地、海洋、大气,甚至整个宇宙,因此,物理学是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等学科的基础。

今天,物理学和这些学科之间的边缘领域中又形成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电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等。

这些学科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在该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第4章机械振动第5章机械波第6章气体动理论基础第7章热力学基础第12章光的干涉第13章光的衍射第14章光的偏振在对以上几个章节进行学习了之后,我们大致了解了有关振动、热力学、光学几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对以上几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机械振动,例如:任何一个具有质量和弹性的系统在其运动状态发生突变时都会发生振动。

任何一个物理量在某一量值附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都可以叫做振动。

本章主要讨论简谐振动和振动的合成,并简要介绍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以及非线性振动。

在第五章机械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波”。

如果在空间某处发生的振动,以有限的速度向四周传播,则这种传播着的振动称为波。

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内的传播叫做机械波;电磁振动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叫做电磁波;近代物理指出,微观粒子以至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叫做物质波。

不同性质的波动虽然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空间的传播规律却具有共性。

本章一机械波为例,讨论了波动运动规律。

从第六章开始,我们开始学习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篇,其中,气体动理论是统计物理最简单、最基本的内容。

本章介绍热学中的系统、平衡态、温度等概念,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阐明平衡状态下的宏观参量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并导出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最后讨论理想气体分子在平衡状态下的几个统计规律。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实施办法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实施办法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实施办法《大学物理》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对物理教育要求的不同以及学生物理基础存在差异等情况,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物理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思想,决定在工科专业学生中实行《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具体实施办法如下:一、分层次办法1.工科等专业的《大学物理》(含80学时、112学时两门课程)按照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物理基础的不同由高到低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为工科较高要求层次,B层次为工科基本要求层次,A、B两个层次考试时分别命题。

2.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经过申请和考核合格后进入所选的《大学物理》课程层次进行学习,所选层次一旦确定后原则上就不再允许更改。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所选层次的,学期初两周内提出申请并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进入新的层次学习,否则成绩不予认可。

3.参加B层次《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前两周可向开课学院提出书面申请,经任课教师、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以及教务处相关领导签字批准后可参加A层次《大学物理》课程期末考试。

二、成绩换算参加A层次《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学生,其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按照学校规定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计算后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参加B层次《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学生,其考试成绩换算成A层次课程考试成绩后与平时成绩按照学校规定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计算后得到的总评成绩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

《大学物理》课程B层次与A层次考试成绩换算办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层次教学实施办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工科(含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对数学教育要求的不同、学生存在的数学基础差异以及学生对学习数学自身要求的不同等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增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在工科(含管理类)各专业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施行分层次教学,具体实施办法如下:一、分层次办法1.工科(含管理类)各专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根据学科专业对数学要求的不同以及学生存在的数学基础差异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为较高要求层次,B层为基本要求层次,A、B两个层次考试时分别命题;2.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经过申请和考核合格后可进入所选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层次进行学习,所选层次一旦确定后原则上不允许更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所选层次的,开学初两周内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教务处批准方可进入新的层次学习,否则成绩不予认可;3.参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层次学习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前两周可向开课学院提出书面申请,经任课教师、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相关领导签字批准后,可参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层次的期末考试。

大学物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大学物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

作者: 周丹;胡玉才;白亚乡;杨桂娟;迟建卫;牛雪莲
作者机构: 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出版物刊名: 高教学刊
页码: 162-163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6期
主题词: 分阶段考试 大学物理 改革与实践
摘要:大学物理是面向高等院校理、工、农科等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反映出诸多问题,学习效果总体上不能令人满意。

基于近年来我校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质量不良的现状,以及大学物理课程的基础性与通识性的教学地位,文章分析了传统大学物理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阶段考试对激励学生注重平时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大学物理光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大学物理光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大学物理光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唯有光学教学知识结构复杂,下面是搜集的一篇大学物理光学教学现状研究的,欢迎阅读借鉴。

一、概述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基础,而大学物理课程又是国内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

它所阐明的物理学知识、基本概念、定理规律和研究方法,不仅是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湖北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采用的是马文蔚主编的《物理学》(第五版)教材,其中包含了力学、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热学和近代物理学六个部分的内容,而对光学教学的探究和思考正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所要重点阐述的。

二、大学物理光学教学的现状(一)大学物理光学的知识特点在马文蔚《物理学》(第五版)的教材中,光学的内容被设置为第十一章,主要涉及到波动光学的知识,分为干涉、衍射和偏振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中都有几种具体光学现象的介绍,如干涉中的杨氏双缝干涉、劳埃德镜、薄膜干涉、劈尖和牛顿环,衍射中的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光栅衍射和 X 射线衍射,偏振中的偏振片、反射光与折射光的偏振、双折射现象。

比起高中物理的光学中直接引入公式的简单描述来,大学物理中对光学的描述显然增添了更多的推导和论证,比如薄膜干涉公式的推导,就加入了许多几何光学的知识,而单缝衍射公式的推导,又是以着名的菲涅尔半波带法为基础的,另外像光程和光程差概念的引入,也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所引发的干涉现象,如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毕竟这是面对全校非物理专业理工科学生开设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和物理学专业的光学课程一样深入,像多光束干涉、法布里-珀罗干涉仪、菲涅尔衍射、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获得与检验、偏振光的干涉等较难知识点都没有涉及到,而凡是涉及到高等数学微积分和数学物理方程的内容也统统予以简化,要求降低到只需掌握初等数学的知识便能读懂本章的所有内容。

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设计及教学实施

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设计及教学实施

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设计及教学实施摘要:物理课程教学和其他课程一样,也应该注重素质教育。

本文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分析了物理专业教学的素质教育原则,提出了物理课程教学的素质原则和物理教育的人文、科学素质,设计了该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的具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细化要求,将知识学习与素质能力培养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物理课程;素质教育;设计;教学实施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为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科教兴国”已列为治国兴邦的一项基本决策。

科教兴国的成功与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关键。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答案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变应试教育、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

然而,在学科教育中如何具体体现素质教育内容,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好。

尤其是理科教育,在理解素质教育与执行素质教育上出现偏差,使得许多地区的理科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旗号下仍在进行“应试教育”。

因此解决好理科教育中的素质塑造问题刻不容缓。

素质教育就是科学素质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

因此,作为理科教育之一的物理教育,既要抓科学素质的培养,又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1]。

物理教育应当注重是素质教育。

大学物理是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

大学物理课程在向学生介绍基本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同时,向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科学素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分析了物理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原则和人文、科学素质,设计了该课程素质教育培养的具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细化要求,将知识学习与素质能力培养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公共课的建设和完善李芳琼(贵州民族学院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1号文件,大学物理课程是本科院校非物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析我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大学物理公共课的建设和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10)03-0205-04物理学是21世纪一个主要的领头学科,物理学的教育对培养高水平人才,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高水平人才都是很重要的。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发展是目前各种新兴科学、交叉科学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向导。

物理学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是本科院校非物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1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 积极面向非本专业学生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和科技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由于物理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许多大学生不容易入门,再加上大学物理的基础性,因而使许多学生提不起兴趣,从而形成了教师想尽各种办法,但学生学起来仍然敷衍了事的局面。

爱因斯坦提出 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视为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作为艰巨任务来承担 ,对于学生来讲: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2]P144。

杨振宁说: 物理学需要有骨头,还需要有血、有肉。

有骨头又有血肉的物理学,才是活的物理学。

[3]尤其现在我校已经把大学物理课程列为全校的公共课,全校目前有十几个专业需要开设这门课程,由于各专业教学计划差异较大,对大学物理的内容和层次的要求也不同,教学课时各有不同,学生与之相对应的基础知识程度也不同。

这就面临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在课程建设中必然存在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由于教学计划不断调整,教学学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基础差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如何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现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在对我院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和完善大学物理公共课的几点建议。

一、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校是少数民族的本科院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由于教学计划不断调整,教学学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基础差与教学内容、教材、考核方式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的忽视专业特点大学物理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为其学习专业课奠定知识基础,而我校各专业遵循教学计划,实施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忽视了不同专业所需物理知识侧重点不同的特点。

这就为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如何保持物理自身体系完整同时又兼顾专业特点和要求。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我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学生205*收稿日期:2010-01-08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学院2008年教学改革项目(编号:G ZNC2008J G027)。

作者简介:李芳琼(1963-),女,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学院理学院副教授。

的基础更差,他们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物理难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还有些同学在中学时物理学习不够好,对物理学习有厌烦情绪,本以为不是物理专业,就可以避开物理;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灵活运用都比较困难,更谈不上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教学;更有甚的是由于高考的改革,有些学生在高中没有选学物理,物理的系统性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部分学生甚至对学好物理失去信心,在思想上出现畏难情绪。

虽然教师在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不高,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三)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其主要区别是:一是内容加深了,要求也提高了。

大学物理的学习更侧重于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尤其是一些概念的掌握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才会真正领悟,同时对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的要求也比中学要高得多。

二是速度快了,大学物理内容较多,学时又少,教师课堂上不可能对每个问题、每个细节都像中学时反复强调和练习,而经常讲授了大量内容,需要同学们课后花时间去整理和复习。

学生在中学学习时,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进入大学,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过程,随着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必须通过主动预习和复习等环节,才能巩固和深化,如果不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以致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四)规模小,层次多我校最早只有应用物理、电子信息、应用数学、应用化学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程,随着学院的发展,现有应用物理、电子信息与科学、光信息、应用数学、数学统计、应用化学、环境科学、药学、计算机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建筑学、土木建筑、经济管理等十几个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程。

由于各专业教学计划差异较大,教学课时各有不同,但教学时数普遍减少,由原来的200多学时,减为现在有的专业基本学时144学时,周课时4节,开设时间为一学年,有的专业周学时为6节,开设一学期,总学时108学时,也有的专业周学时为4节,开设一学期,总学时为72学时。

少数班级采用多媒体教学。

不同的专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进度的统一、考试要求的一致性等方面难度较大。

试卷基本上由任课教师出题,教研室审核通过后使用。

(五)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从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来看,普遍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即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采用 注入式 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缺乏自主探究式学习,养成学生 坐享其成 、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的坏毛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近两年在不同专业开设了一定数量的大学物理基础实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开放性实验、研究和设计性实验非常少,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从教学原则上看,完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我校大学物理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这种教学现状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及改革(一)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新的 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4],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的要点为: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分为A、B、C三类,A类内容构成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是核心内容,是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建议最低总学时数为144学时,并具体给出了A类内容各部分的建议学时,但各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A类内容各部分的学时分配进行调整;开设12~15个大学物理实验,其中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B类理论课学时为108学时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是完成力学、电磁学的主要内容,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学则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实际侧重介绍,开设10~12个大学物理实验,其中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C类课程理论课学时为72学时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是完成力学、电磁学、近代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开设6~8个大学物理实验,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

对于理论课学时为54的专业,着重介绍基本的物理思想、近代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以演示实验为主。

(二)将物理学的前沿知识与传统内容有机结合我们一方面应该确保学生能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对传统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内容有清晰的概念,同时应该在讲授传统内容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前沿知识,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比如,守恒律和对称性的美;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激动人心的发展已成为令人注目的前沿阵地;联系到逃逸速度谈黑洞;联系开普勒定律介绍星系冕和宇宙间的暗物质等等。

近代物理前沿课题的许多概念往往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就已经有了,只不过其内涵有所延伸和发展,比如,材料科学中非常热门206的铁电压、电介质、电陶瓷,其主要的概念就是基于电磁学中电介质的概念。

(三)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增删有机地结合在调整教学内容的同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传统体系的原因,大学物理中有一部分内容和中学重复过多,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删减了这些内容。

比如力学中的质点力学部分内容,热学中的物态方程,电磁学中库仑定律、点电荷场强和的部分内容。

在具体讲学中注重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量使用类比的方法,如电偶矩和磁矩类比;电介质的极化和磁介质的磁化的类比。

有时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详加分析,取得相同的结果,相互印证。

有时则先定性说明,再量纲分析,然后定量推导,逐步深化。

比如讲授感应电动势,我们先区分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再用法拉第定律综述,结合数学上多元函数求导,步步深入,挖掘出数学与物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讲课中注意详略得当,避免平均用力,中学概念比较清楚的内容,可以少讲或略讲。

教学中注意基础物理学课程的特点,尽量绕开繁杂或高深的数学运算,给出直观清晰的物理图像。

教学中除使用挂图、教具和做演示实验外,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观看教学电影和录像,比如在讲授干涉和衍射时,用多媒体采取动画的方式演绎障碍物的变化,让学生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四)面向全校开设 大学物理系列专题讲座 选修课本学科教师在完成大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同时,科研工作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然而基础课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教学上,因此在开展科研上还是比较困难。

其实,基础课老师具有基础知识雄厚、基本功扎实的优势,在广泛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从与教学有关的领域挖掘科研课题,独立开展科研。

我们始终认为,教学是大学的首要任务。

在大学里科研必须为教学服务,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学生科学素质、科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物理课程是一个基础。

由于学时数的限制,虽然在大学物理课程中我们力图拓展物理学的应用,但总是力不从心,作用甚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