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针对我国马铃薯的产品质量不高问题,分析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以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防范措施早在2005年12月28日联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土豆年”,充分显示了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2 000万hm2,总产量3.5亿t。

其中我国的种植面积达488万hm2,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5%和亚洲的60%,总产量达7 086万t,占世界马铃薯产量的20%和亚洲的70%。

目前,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4种主要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马铃薯精淀粉需求量为40万t,预测2020年将达到300万t;淀粉年需求量3万t;薯条年需求量15万t,预测2020年将达到40万t;薯片年需求量3万t。

因此,马铃薯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马铃薯生产总量虽然在世界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也存有不足之处。

一方面,我国马铃薯的产品质量不高,商品性的质量缺陷普遍较重[1],导致马铃薯的加工利用率低,工业化加工转化率仅为5%左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马铃薯品种品质越来越重视,马铃薯又是应用于淀粉、薯片、薯条和鲜食上的主要农产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饮食健康问题[2-3]。

因此,分析造成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增值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1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根据马铃薯质量检测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导致马铃薯块茎产生外部和内部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腐烂。

通常是马铃薯块茎受到损伤后,因细菌侵染造成,在块茎表面产生一定深度和面积的腐烂区域,且呈湿润状态。

储存土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储存土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储存土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储存土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 温度:土豆最适宜储存的温度为7-10摄氏度。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土豆变软和发芽,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土豆变黑。

2. 光线:土豆应该储存在阴暗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阳光会使土豆表面变绿,产生一种叫做龙葵碱的毒素。

3. 通风:土豆需要有适当的通风,以防止积聚过多的湿气。

储存土豆的容器应该有一些小孔或网眼,以促进空气流通。

4. 湿度:土豆的储存湿度应该在80-85%之间。

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土豆腐烂,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土豆失水。

5. 隔离:将烂掉或受损的土豆与其他健康的土豆分开储存,以防止腐烂的土豆影响到其他土豆的质量。

6. 不要洗净:储存前不要清洗土豆,因为水分会促使土豆更快地腐烂。

如果土豆有泥土或污垢,可以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

7.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土豆,将有任何腐烂、发芽或变色的土豆移除,
以防止蔓延。

请注意,这些是一般的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情况可能因个人环境和储存条件而有所不同。

马铃薯种薯安全储藏的对策及措施

马铃薯种薯安全储藏的对策及措施

滴 ) 时 , 将微 型 薯摆放在 l 一 2 e m 厚 的
沙层 上 , 然后 再铺一 层 沙 , 如此堆满 器具 , 置 于保温通 风透气 的地 方 。 有
条件 的可 以在专用冷库储藏 , 储藏温
度 为2 ~ 4 ℃ 。
平 2 4 .
坝一
般 山 区 可 采取 室 内储 藏 ,

要 确 保 室 内气温 不 低 于1℃
和 资金 的 支持 帮助
1 ) 针对我市马铃薯种薯储藏的问
题 , 市人 民政府要 以文件 的形式要求
各县 ( 区 ) 人 民政府要高度重视 , 以
对人 民、 对农业生产高度负责的态度
重视马铃薯种薯安全储藏工 作 , 认真
组织 , 广泛 宣 传 , 落实责任人 , 抓 紧
做好马铃薯防冻工 作。 对措施不力 ,
工 作不 到位 , 造成马铃薯种薯严 重损 失 . 给 当地 农 业 生 产及 人 民 生活带来 严 重影 响的要追究有关人 员 的责任 。
2 ) 各县 ( 区 ) 农业 部 门要 组 织 乡
( 镇 ) 农技 干部 , 走村 串户 , 责任到 人 , 分片包干 , 切实把 马铃薯种薯安 全储藏技术措施落实到户 ; 农技干部

本栏责任编辑 董惠民
l k @ E - m a i :y n n y m
is n a c. 。m
舅∈用 技 术
马铃薯是我市的重要粮经 作物 , 常 年播 种 面 积 1 4 万 h m 。左 右 , 种 薯 用 量
超过 3 0 万 t 。 同时 , 马 铃 薯又 是非 常典
型 的大宗粮作 , 其 收获部位主要 以 地
期检查记 载 ) 用移动式风机进行窖 内
强 制通 风 , 调 剂 窖 内温 、 湿 度 。

土豆储存方法和温度

土豆储存方法和温度

土豆储存方法和温度首先,关于土豆的储存方法。

土豆在储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容器。

土豆最好是储存在通风性好的容器里,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土豆受潮发芽。

其次,要避免阳光直射。

阳光会加速土豆的老化和发芽,因此储存土豆的地方应该避免阳光直射。

另外,要保持通风。

土豆在储存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气体,如果储存的地方通风不好,这些气体会导致土豆变质。

最后,要注意温度和湿度。

土豆的最佳储存温度是在7-10摄氏度之间,湿度则应保持在85%-90%之间。

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土豆的保鲜期。

其次,关于土豆的储存温度。

土豆的储存温度对于土豆的新鲜度和口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避免高温。

高温会导致土豆变软和腐烂,因此储存土豆的地方应该避免高温环境。

其次,要避免低温。

低温会导致土豆淀粉转化为糖分增加,从而影响土豆的口感和烹饪效果。

因此,储存土豆的地方应该避免低温环境。

最后,要保持稳定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土豆的老化和发芽,因此储存土豆的地方应该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温度的剧烈波动。

综上所述,土豆的储存方法和温度对于土豆的新鲜度和口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容器储存土豆,避免阳光直射,保持通风,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高温和低温环境,保持稳定的温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延长土豆的保鲜期,保持土豆的新鲜度和口感,让我们在食用土豆的时候能够更加放心和美味。

存土豆不发芽的方法

存土豆不发芽的方法

存土豆不发芽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存储土豆以防止发芽:
1. 选择健康的土豆:购买没有发芽的、无破损的、无病虫害的土豆。

2. 储存在凉暗处:将土豆储存在冷暗的地方,比如地下室、储藏室或地窖。

避免直射阳光以及太高或太低的温度。

3. 控制温度:保持储存土豆的温度在45-55°F(7-13°C)之间。

过热会促进发芽,而过冷则会使土豆变软。

4. 避免潮湿:土豆对过度潮湿很敏感,容易发霉。

存储时确保容器干燥,避免储存在湿度高的地方。

5. 使用透气容器:尽量使用透气的容器来存储土豆,比如纸袋或有孔的塑料袋,这样可以减少湿气积聚,延缓发芽。

6. 分开储存:将土豆分开储存可以减少传染。

如果有一个土豆开始发芽,其他土豆不会受到影响。

7.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土豆,将发芽的土豆及时取出,以免影响其他土豆。

需要注意的是,土豆即使采取了措施也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开始发芽。

这是因为土豆是一种存活的有机材料,发芽是其生长的自然过程。

但是以上方法可以延缓土豆的发芽时间。

马铃薯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技术一贮藏特性马铃薯收获后有明显的休眠期。

一般有2-4个月,因品种不同而异。

在休眠期内,块茎的呼吸变弱,养分消耗降到最低程度,环境对块茎的生理影响不大,即使在有利于萌芽的条件下,一般也不发芽。

休眠期过后,如果温度适宜,块茎即迅速发芽,如能保持一定的低温,并加强通风,可使块茎处于被迫休眠状态,延后萌芽。

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而且在贮藏中能相互转化。

当温度降至0℃时,由于淀粉分解酶活性增高,薯块内单糖积累,如温度升高,单糖又合成淀粉。

但温度高于30℃和低于0℃都不利于贮藏,因为容易发生薯心变黑等生理病害。

日光、散射光或人工光线照射,都能使马铃薯块茎变绿或变紫。

其原因是在长期光照的影响下,块茎的表皮或薯肉会产生叶绿素和龙葵素。

龙葵素是一种有毒物质,当其含量超过0.02%时,对人畜有毒害作用。

因此,贮藏马铃薯时应采取避光措施。

二贮藏的适宜环境条件马铃薯适宜贮藏温度为3℃-5℃,过高易诱发萌芽,过低又会促使淀粉向糖的转化。

加工制造薯片或油炸薯条的马铃薯,宜贮藏在10℃-13℃的条件下。

贮藏场所的相对湿度应为80%-85%,过高易增加腐烂,过低失水增大,损耗增多。

适当的通风和气体循环可调节库内的温湿度,也可减轻病害。

三贮藏技术马铃薯收获后,应在阴凉通风的室内、窖内或阴棚下堆放预贮,时间一般为10-14天,一般薯堆不高于0.5米,注意通风、避光。

1.沟藏收获后的马铃薯先在阴棚或空屋里预贮,直到10月份下沟贮藏。

沟深l-1.2米,宽l-1.5米,长不限,薯块堆至距地面0.2米处,上面覆土保温,覆土总厚度0.8米左右,要随气温下降分次覆盖。

沟内堆薯不能过高,否则沟底及中部温度易偏高,薯受热会引起腐烂。

2.窖藏多用井窖或窑窖贮藏,每窑可贮3000-3500千克,由于只利用窖口通风调节温度,所以保温效果较好,但入窖初期不易降温,因此薯块不能装得太满,并注意窖口的启闭。

只要管理得当,效果还是很好的。

窖藏马铃薯易在薯堆表面“出汗”,为此,可在严寒季节在薯堆表面铺入草帘,转移出汗层,防止萌芽与腐烂。

马铃薯贮藏保鲜原理与技术

马铃薯贮藏保鲜原理与技术

马铃薯贮藏保鲜原理与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

马铃薯的贮藏保鲜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马铃薯贮藏保鲜的原理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马铃薯贮藏的原理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化学和生物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保鲜时间。

因此,了解马铃薯贮藏的原理对于制定有效的保鲜措施非常重要。

1. 呼吸作用马铃薯在贮藏期间会进行呼吸作用,这是马铃薯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作用会消耗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导致马铃薯的品质下降。

2. 水分变化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水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和吸收。

这些变化会导致马铃薯的重量和质量发生变化。

3. 氧化作用马铃薯中的淀粉和糖等营养物质会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氧化作用,导致马铃薯变黑、变软和变味。

二、马铃薯贮藏的技术为了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和保持其良好的品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鲜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马铃薯贮藏技术。

1. 温度控制马铃薯的贮藏温度是影响保鲜时间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马铃薯的最佳贮藏温度为8℃-10℃,相对湿度为90%左右。

在低温下,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减缓,可以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

2. 包装技术将马铃薯装入透气性好的包装袋中,可以减缓水分的蒸发和氧化作用的发生。

同时,包装袋还能防止马铃薯受到外界的污染和损伤。

3. 防腐剂处理在马铃薯的贮藏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防腐剂,如硫酸铜、氯化铜、氯化锌等,可以有效地抑制马铃薯的微生物生长和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

4. 湿度控制马铃薯的贮藏环境中,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90%左右。

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马铃薯的保鲜期和品质。

因此,在贮藏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湿度。

5. 气体调节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等气体的浓度,可以延长马铃薯的保鲜期和保持其良好的品质。

例如,可以在马铃薯贮藏室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抑制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发生。

马铃薯的储存方法

马铃薯的储存方法

马铃薯的储存方法
1. 通风储存:将马铃薯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可以使用通风密集的储存箱或者通风良好的地下室。

避免积压和潮湿,以免发霉和腐烂。

2. 避光储存:马铃薯对光线敏感,容易导致发芽或变绿。

因此,储存的地方应该避光,并且避免暴露在阳光下。

3. 低温储存:马铃薯最适宜的储存温度在4-10摄氏度之间,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可以选择使用冷库或者冰箱储存。

4. 防虫储存:马铃薯容易受到害虫的影响,为了防止害虫的侵害,可以使用除虫剂或者密封的储存容器。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马铃薯,及时清除有烂坏的或者发芽的马铃薯,保持储存环境干燥和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民乐县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成全国最大的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沙漠马铃薯种植基地和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

对该县马铃薯贮藏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民乐县;马铃薯贮藏;问题;对策
由于马铃薯冬贮数量骤然增加,受贮藏方法、贮藏条件、管理技术的局限,贮藏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鲜薯在贮藏期间出现了热生芽、冷受冻、湿腐烂、干软缩、见光变绿发麻等问题。

普通的贮藏方法,一般年损失率约为15%~35% 左右,严重者达50%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减少浪费和损失,必须科学贮藏,科学管理,才能延长食用和加工时间,达到预期效果。

1民乐县马铃薯贮藏现状
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3 320hm2,平均鲜薯产量35.40吨/hm2,总产11.80万吨,亩收入1 000元左右。

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骤增至7 333.40 hm2,今后3~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增至40 000hm2。

由于马铃薯冬贮数量骤增,给马铃薯贮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农户在马铃薯贮藏技术方面,长期形成了一种传统性思维做法,就是不受冻为原则,其它贮藏因素考虑甚少。

再加上当地农户主要采用地下式窖藏方式,即依各地地势、土质、地下水位、气候特点、建筑材料取材难易和经济条件等,建造小型井窖、窑窖和棚窖,个别生产单位建筑砖石结构的地下或半地下式分贮藏窖。

据调查,上述不同形式的贮藏方式,绝大多数无强制性调节温湿度的设施。

因此,收获后不论块茎的预贮、整理、入窖方法还是窖藏期间的管理,均达不到贮藏要求,造成了次年出窖时约有l5%~30%的贮藏损失,因此,贮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和改进。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入窖质量差
入窖质量就是要求入窖薯块完整、薯皮干燥、无病烂及其它杂质等。

秋收季
节,马铃薯收获期相对比较集中,由于农户劳力不足,时间紧迫,同时农户图省事、不愿多投入等原因,不经预贮、挑选,直接将带土的块茎包括病烂、伤薯一起入窖,降低了入窖质量。

尤其是病烂块茎,将各种病菌直接接种到薯堆内,成为发病苗源;伤薯的伤口易于病菌侵染,为病害的进一步扩大蔓延创造了条件;没有经过预贮的块茎,在入窖后,块茎含水量较高,呼吸旺盛,出现“出汗”现象,增大了窖内湿度,为病菌繁殖传染和萌芽打下了基础;泥土多造成通气不畅,窖温升高致使块茎呼吸作用加强,促进了各种生理生化进程,使块茎提早发芽,降低了品质。

2.2品种混贮
一些农户沿袭旧的贮藏习惯,将种植用不同品种或不同用途块茎贮藏在同一个窖内,造成品种混杂,病害传播,严重影响了种性。

同时对保证食用品质和加工价值极为不利。

2.3管理不科学
许多农户在贮藏管理方面养成了懒惰的“自然管理”习惯,即在马铃薯入窖后到天冷时封住窖口至次年出窖时打开窖门,贮藏期间对窖内温湿度既不进行检查调节也不通风换气,任其自然发展,很容易造成病伤、发芽等损失。

2.3.1病。

病害的第1类是侵染性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枯萎病等。

这些病害在田间时已经发生侵染,进入窖内继续发展。

还有在窖藏条件下,受若干弱性寄生菌的侵染而发病的。

如干腐病、软腐病。

第2类是非侵染性病害,如冻害、马铃薯黑心病,是直接由窖藏的不适宜温湿度条件而引起。

2.3.2伤。

薯块皮薄质嫩,含水量高,收获、运输、入窖过程中容易造成创伤破皮,许多贮藏期病害又大都从伤口侵染。

因此,伤口的多少,愈合的快慢和程度与贮藏病害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不适宜温湿度条件又延缓了薯块伤口愈合的快慢和程度。

2.3.3热。

马铃薯块茎的呼吸作用比较旺盛,因而入窖初期,窖内温度很快升高,加上湿度大,二氧化碳积聚多,常常形成无氧呼吸而产生有毒物质。

如果通风不良,窖温长期不易下降,往往造成热害,并导致多种窖藏病害侵染。

2.3.4湿。

窖藏薯块在伤、热条件下,势必进一步加强呼吸,所产生的水分又不能及时散发,凝结在薯块表面,就会引起湿害。

同时,在高湿条件下有利于许多病菌萌发、繁殖和蔓延,导致窖藏病害加剧。

2.3.5冻。

收获前后,薯块在田间已受低温侵袭,或收获后暴露田间未及时入窖,最易导致冻害。

贮藏期在“小寒”“大寒”前后,温度极低,如窖口封闭不严,窖温长期低于1 ℃,极易引起冻害。

2.4贮藏窖建造不合理
据调查,目前农户的贮藏窖无通风孔,窖门既是入窖口又是通气口,无法正确调节窖内温湿度和新鲜空气的流通。

有些窖选址在背阴或迎风口。

3改进意见和措施
3.1贮藏前的准备
3.1.1灭秧收获。

马铃薯在收获前7~l0d,先收掉茎秆,促进块茎后熟,减轻病害入侵,块茎表皮木质化增强,便于贮藏。

3.1.2薯块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转运次数,避免机械损伤,以减少块茎损耗和病菌的侵染腐烂。

3.1.3收获后的块茎要经过l5d左右预贮,使其伤口愈合,水分散失,加速已感病的薯块发病。

3.1.4入窖时严格控制入窖质量,挑去伤、烂、病、冻、虫蛀等薯块。

入窖薯块用马铃薯保鲜剂处理,入窖数量以不超过薯窖容积的2/3为宜。

3.1.5薯窖处理:在贮藏前1~2个月敞开窖门晾晒,约在贮前2周,用百菌清或硫磺等消毒剂对贮窖进行处理,1周后通风换气。

3.2贮藏期的管理
3.2.1前期管理(入窖至11月中旬) 薯块入窖后正处在后熟期,呼吸旺盛,分解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水蒸汽和热量,容易出现高温、高湿。

这时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具体操作是入窖初期打开窖门和通气孔,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

当外界气温降到0 ℃时,调节窖门的开度。

3.2.2中期管理(12月至次年3月份) 此期已是严寒低温季节,薯块也进入了深休眠状态,容易受冻害,此时以防冻保温为主。

具体方法是:当气温降到-8 ℃左右时关闭窖门,只开通气孔。

当气温降到-l2 ℃左右时,关闭通气孔,在晴朗暖和天气的中午,打开窖门和气孔通风约20~30min左右,每隔2周进行1次。

3.2.3后期管理(3月份以后) 此时气温、地温升高,薯块开始萌动,管理上以降温换气为主,不可随便打开窖门和气孔,以防热气进入,只可晚间和清晨通风。

3.3建造合理的贮藏窖
3.3.1对农村传统贮藏窖进行改进。

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可以对农村传统贮藏窖进行继承改进。

即对土建筑的井窖、窑窖以及土木建筑的棚窖开设通气孔,并在窖底部用网格状空格材料衬垫,衬垫离地面高5cm左右,窖壁上挖深、宽备l5~20cm的通风槽,在薯堆中安置数根与底部衬垫相连的通气管,增加自然通风换气条件。

3.3.2逐步利用强制通风换气设备。

对贮藏量较大的贮藏窖,配备移动式风机,根据窖内温湿度情况,进行不定期强制通风来控制和调节窖内温湿度。

3.3.3建造大型砖石结构的半地下室种薯专用窖及其它大、中型专用窖。

种植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乡镇,可建造几座贮量上千吨的大型砖石结构的半地下室种薯专用窖,配备大型调温控湿设备,有专人负责种薯贮藏。

商品、加工薯贮藏中,可在专业村扶持一批专业贮藏户或者企业与贮藏户共同投资建立500t以上、自动化较高的大、中型贮藏窖。

这种形式便于管理,贮藏效果好,可逐步向现代化贮藏窖过渡,提高产区贮藏技术水平,减少贮藏损失,保证贮藏质量,推动民乐县马铃薯产业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

参考资料
[1] 张其展,柴武高,巴兰清. 民乐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2007(2).
[2] 黄先祥,伊秀锋,曾世华,段湘妮.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及窖藏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7(5).
[3] 李佩英. 马铃薯安全贮藏窖方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3).
[4] 秦昕.高寒区马铃薯种薯的贮藏方法[J].中国农村科技,20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