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及运用
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及窖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及窖藏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其富含淀粉和营养物质,在食品加工和饮食中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持马铃薯的品质和延长其保鲜期,贮藏窖的建设和窖藏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一、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1.选择合适的地点和环境马铃薯贮藏窖应建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照较暗的地方,远离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
地面应平整,避免积水。
同时,要确保地下水位较低,以防止窖内积水。
2.确定窖的大小和结构窖的大小应根据贮藏量确定,一般应满足贮藏马铃薯的需求,并考虑到后续的管理和操作。
窖的结构应牢固,选择耐久、防潮、防震的材料进行建设,如砖石、水泥等。
3.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是马铃薯贮藏窖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控制窖内湿度和温度,防止马铃薯腐烂。
可在窖内设置通风管道,通过合理的排风和进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进入。
4.防虫防鼠措施马铃薯贮藏窖中常常会有害虫和老鼠滋生,对马铃薯造成威胁。
可以在窖口设置防虫网或使用化学防虫剂来防止害虫的进入。
同时,要检查和修复窖壁和窖门,确保其密封性,以防止老鼠侵入。
二、窖藏技术1.选择合适的马铃薯品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对贮藏条件的要求不同,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选择适合贮藏的品种。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适合短期贮藏,中晚熟品种适合长期贮藏。
2.控制温度和湿度马铃薯贮藏窖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马铃薯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马铃薯的贮藏温度应在4-8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85%-95%之间。
可以通过通风、加湿和降温等措施来调节窖内的温湿度。
3.防止马铃薯腐烂马铃薯容易受到病菌和真菌的感染,造成腐烂。
为了防止马铃薯腐烂,可以在贮藏前对马铃薯进行筛选,去除病变和破损的马铃薯。
同时,要保持窖内的通风和干燥,及时清除窖内的病变薯块。
4.定期检查和管理马铃薯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窖内的温湿度和马铃薯的变化情况。
及时处理发芽、腐烂和病变的马铃薯,保持窖内的清洁和卫生。
此外,要注意马铃薯的转运和包装,避免损伤和挤压。
建土豆储存窖政策

建土豆储存窖政策
国家对于马铃薯贮藏窖的建设有一定的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的目的在于降低烂窖率,减少贮藏损失,保证食用品质,延长贮藏期,并提高农民在市场上的主动权。
这些政策支持可能包括提供资金补贴,鼓励集中连片建设形式,改善贮藏环境,引入机械通风和防滴草帘等先进技术,提高贮藏品质和管理效率。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还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马铃薯贮藏窖政策的详细信息,建议咨询当地政府部门或农业合作社等机构。
30.马铃薯贮藏库的建设

项目六 马铃薯贮藏库的建设
• (二)施工准备
• 1、技术准备 • 2、施工现场准备 • 3、建筑材料准备 • 4、施工人员准备
项目六 马铃薯贮藏库的建设
• (三)建设工序
• 1、主体工程
• 由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的施工图进行施工。 • (1)土方开挖 • (2)地基验槽 • (3)基础垫层 • (4)基础和墙体砌筑(如图6-5、6-6、6-7所示) • (5)窖顶施工(如图6-8所示) • (6)窖内地面施工 • (7)通风系统施工
项目六 马铃薯贮藏库的建设
• (一)选址要求
• (1)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要因地 制宜、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 (2)宜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土质坚实、排水条件 好、地下水位较低、基础设施和农机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 地区。
• (3)宜远离坟地、公路和自然灾害频繁地区,选择四周 旷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交通便利、靠近产销地、便 于安全保卫、水电畅通、无污染的田间地头、庄前屋后闲 置土地上。
宽×高=(8~12)m×(2.5~3)m×(2.5~3)m ,窖 门为保温门,宽×长=(0.8~1)m×(1.8~2)m,中间 为至少60mm厚的保温板,隔热、防潮、防锈、坚固、美 观。贮藏窖整体尺寸如图6 2所示。窖内地面不宜用水泥 处理,可用3∶7灰土(3份灰、7份土)或用素土夯实。 • 整体效果如图6-2所示。
• (2)平时要注意检查窖体有无鼠洞。 • (3)雨季要注意观察贮藏窖周围的排水情况,防止雨水灌入窖内。
若发现鼠洞,要及时进行堵塞。 • (4)注意检查窖体结构,若发现窖体裂缝、下沉等涉及安全的问题,
应及时处理。 况,
风机运转是否正常,并对风机按照要求进行保养处理。
马铃薯贮藏设施及技术

技术装备36农产品加工业马铃薯营养丰富,粮菜饲兼用,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
影响马铃薯贮藏的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包括贮藏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和耐贮性,外因主要包括贮藏环境的温湿度、气体成分、光照条件以及机械伤和病虫害等。
其中,贮藏环境的温湿度在外因中占有主导地位,对贮藏马铃薯的影响因子达95%以上。
马铃薯相对一般植物性农产品,具有较长的贮藏期,从秋天收获后可一直供应到春末夏初。
贮藏期间,为了降低贮藏损失、保持食用品质、延长贮藏期,需要将马铃薯贮藏在具有适宜温湿度的贮藏设施内。
一、我国马铃薯贮藏设施类型及特点我国北方地区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系列马铃薯贮藏方法,其中以农户小型贮藏窖贮藏马铃薯最为普遍。
常见的贮藏设施有井窖、窑窖、自然通风贮藏库、机械恒温贮藏库。
(一)井窖一般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土质坚实、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挖窖,是北方农户普遍采用的一种贮藏设施。
这类窖的优点是造价低,建窖灵活机动,窖温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小,窖温比较恒定。
缺点是通风透气性差,腐烂率高,贮藏量小,劳动强度大,出入不方便。
(二)窑窖一般选择在山坡、土丘或排水良好的地方挖窖。
先将山坡、土丘或平地上挖一横断面,然后根据土质挖成高2~2.5m、宽2~2.5m、长6~15m的窑洞,在窑洞的两侧再挖窖洞贮藏薯块,窖洞的多少和大小根据贮藏量而定,贮藏量一般在10~50t。
这种窖的优点是造价较低,贮藏量较大,以保持窖内湿度,出入方便。
缺点是通风透气性差,散贮马铃薯通风不良,土质松软的窖安全性差。
(三)自然通风贮藏库主要选择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库,库的类型视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而定,一般有地上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三种。
库的大小按贮藏量的多少而定,单库贮藏量一般在50~200t。
贮藏库长10~20m,宽3~9m,高2.5~5.0m。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库体全部采用砖混结构,库顶有平顶、拱形顶或人字形顶。
土豆窖项目实施方案

土豆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土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土豆窖则是土豆的重要储藏方式之一。
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土豆容易受冻,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储藏方式,以保证土豆的质量和保存期。
本文档旨在提出土豆窖项目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土豆的储藏质量和提高土豆的经济价值。
二、项目目标。
1. 建设符合土豆储藏要求的窖库,保证土豆储藏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2. 提高土豆储藏率,减少土豆的损耗,延长土豆的保存期。
3. 降低土豆储藏过程中的能耗,提高储藏效率,降低成本。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土豆窖选址。
选择离土豆种植地较近的地方建设土豆窖,以减少土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选址时要考虑地势高低、周围环境、通风条件等因素,确保土豆窖建设在适宜的地理环境中。
2. 土豆窖设计。
土豆窖的设计需要考虑土豆的储藏要求,包括保温、防潮、通风等方面。
在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土豆窖的密封性和结构的稳固性,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土豆的影响。
3. 土豆窖建设。
在土豆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确保土豆窖的质量。
同时,要根据土豆的储藏要求,合理设置土豆储存设施,保证土豆的储藏质量。
4. 土豆窖管理。
建设完成后,需要对土豆窖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土豆窖的设施完好,保证土豆的储藏质量。
同时,要制定科学的土豆储藏管理方案,包括土豆的装卸、通风、除湿等工作,以确保土豆的储藏质量。
四、项目预期效益。
1. 提高土豆储藏率,减少土豆的损耗,延长土豆的保存期,提高土豆的经济价值。
2. 降低土豆储藏过程中的能耗,提高储藏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土豆的市场竞争力。
3. 促进土豆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项目实施计划。
1. 土豆窖选址,在XX年X月完成选址工作。
2. 土豆窖设计,在XX年X月完成设计工作。
3. 土豆窖建设,在XX年X月至XX年X月完成建设工作。
4. 土豆窖管理,自XX年X月起,开始进行土豆窖的定期管理工作。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
乡镇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简介

**镇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简介
近年来,**镇马铃薯产业发展在努力扩大种植面积、推进良种化进程、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为了缓解马铃薯集中上市和外运压力,延长企业生产周期,稳定市场价格,确保农民增收,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设法贮藏、延缓上市、规避风险”的要求,鼓励营销大户在马铃薯集散地和中小型市场建设大中型贮藏窖群,集中贮藏;做好千家万户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分散贮藏,加快了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利用镇区铁路与公路夹角处废弃的荒沟、荒滩和部分高速公路征而未用的边角地带进行整合利用。
全镇共投资820万元建成马铃薯藏贮库群四处184座,其中全地下自然通风式贮藏库1处,半地下自然通风式贮藏库3处,镇区马铃薯藏贮能力达到3万吨。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总占地面积83.2亩,总投资1580万元,年交易量达到30万吨、交易额达到1.8亿元的**镇马铃薯交易市场。
二是做好经销大户马铃薯贮藏窖建设。
在交通便利的村依托马铃薯经销大户自建贮藏能力在500吨马铃薯贮藏库5处,能一次性贮藏马铃薯3000吨左右,为农民就近出售,减少运输成本,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做好千家万户马铃薯贮藏窖建设。
广泛动员农户在田间地头、庄前屋后挖窑,进行分散贮藏。
全镇农户均建有一眼马铃薯贮藏窖,部分农户按照“118工程”要求,建有一眼贮藏能力为1吨的自食窖、一眼贮藏能力为1吨的种薯窖,一眼贮藏能力为8吨的商品薯窖。
通过不断完善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龙头企业、收购大户、千家万户三大市场主体在贮藏环节进行资源再分配,使马铃薯销售上实现自我调节供求、均衡上市,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马铃薯储存窖项目实施方案

马铃薯储存窖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马铃薯储存窖项目。
这些项目的目标是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提高马铃薯的储存能力,减少损耗和浪费,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实施马铃薯储存窖项目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进行地方调研和资源评估,确定适合建设马铃薯储存窖的地点。
这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水资源和交通便利度等因素,以确保建设的储存窖能够在当地环境下发挥最大的效益。
其次,需要进行技术培训和设备引进。
现代的马铃薯储存窖通常采用气调技术和湿度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延长马铃薯的储存时间和保持其品质。
因此,需要对当地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储存设备和工具。
另外,需要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对马铃薯储存窖项目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和开展示范工程,可以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到马铃薯储存窖项目的好处,并且愿
意参与其中。
最后,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马铃薯储存窖项目的实施效果。
通过建立监督机构、定期检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达到。
总的来说,马铃薯储存窖项目的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农民的需求和现代技术的应用,通过地方调研、技术培训、宣传推广和监督评估等措施,实现马铃薯储存能力的提高,减少农产品损耗和浪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粮食供应的稳定。
希望通过这样的项目实施方案,能够为解决农产品储存问题,推动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铃薯入窖贮藏技术

马铃薯入窖贮藏技术
一、马铃薯入窖处理
(1)贮藏前处理:马铃薯心得之后,摊放在阴凉通风的棚下,堆高50厘米,使其快速散发田间热和水分。
待马铃薯皮干燥之后,剔除破损、病变、腐烂的薯块,留下好的备藏。
严格把好质量关,病薯、坏薯一律不入窖。
(2)抑芽处理:为了抑制马铃薯的发芽,能够用化学药物处理。
一种办法是在心得前两周,用浓度0.2%的青鲜素在田间喷洒植株;另一种办法是贮藏时按每5000公斤土豆,用萘乙酸甲酸200~250克,加7.5~1.5公斤细土制成粉剂,撒在土豆上。
二、窖藏管理措施
(1)初期:薯块初入窖时,进入愈伤期,应维持10~15℃较高温度及80%~90%的相对湿度。
初期因为薯块呼吸作用旺盛,放出大量水汽,易促使薯块腐烂,必需注重通风,防止薯堆发热。
(2)冬季:气温显著下降时,要注重防冻。
窖温要常常保持1~2℃。
0℃以下简单受冻,5℃以上简单发芽。
若窖温超过2℃,应适当通风。
冬季尽量避开入窖取薯。
取薯时应避开冷空气大量进入,冻坏薯坯。
(3)春季:春季转暖后,薯块放热强化,外界热量也逐渐进入,为防止发芽,应合理通风。
加紧倒窖以控制窖温升高。
当窖外温度高于窖温时,白天要封闭窖口及通风口,夜晚则应开启通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及运用
一、贮藏窖的建设
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向阳、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窖。
1.规划设计。
根据地形地势和贮存能力规划设计建窖数量及位置。
窖
东西长80~100米,南北宽6米,窖中间留1米走道,两边堆放3排以30千克为标准的网袋包装的马铃薯。
窖藏马铃薯冬季保温是关键,须按地下式设计。
砖墙体为二四墙,每5米处砌“三七”墙垛为屋架顶柱;每5米中问留一通风道,从窖底通窖顶,窖底离墙体1米距离建30~20厘米的一条槽与通风道连通,形成通风排气系统;顶部为人字形屋架,屋面板盖顶,上加苇板、炉渣保温层2喱米厚,沙浆抹面,两毡三油封顶。
窖顶离地面1.2米,窖内深度2米;地面外墙体2个通风道中间安一个30x40~米的双层调节气窗。
2.施工建设。
规格标准:(1)下地基501重米深,上加底圈梁,以防地基下沉。
(2)用沙浆砌二四墙砖,靠窖室面勾缝,靠土墙面填实。
(3)顶部为彩钢人字顶,门一般留在北面,为便于出人窖,每个窖建里外2道门,规格为2~2眯,间距1.5米。
(4)窖外的道路与窖平行,低于路面50~80N米,窖外四周搞好排水处理,防止水流人窖内;窖内铺千净细沙5—8厘米厚,中间走道铺l米宽水泥路;马铃薯收获前建好窖,打扫干净、试通气达标后备用。
二、马铃薯的贮藏
定做或购买每袋装30千克鲜薯的网袋为包装用袋。
用生石灰四周撤施消毒,或以120立方米用500克高锰酸钾兑700克甲醛溶液熏蒸消毒。
窖外准备一块场地,搭凉棚为马铃薯人窖前堆放晾晒。
9月下旬至10月初,马铃薯完全成熟后采挖,种薯适当晚收,严格精选,分类包装,从大田地运回到窖外场地堆放3~5天后分品种人窖,按井字架堆码,作种用只码8层,食用可码10层,码5米宽左右留40—50厘米的通道在窗户下面,便于开闭窗户和换气。
从一头入窖,中间留1米通道,便于手推车进出。
门口两边留一定空间,便于以后翻拣。
窖的贮存量为容积x2/3x600千克。
分批人窖,整齐码放,种薯和食用薯分开。
严格把好质量关,病薯、坏薯一律不人窖。
人窖完成后要将温度计挂在窖内,每窖挂8~lO个,定时观察记录,保持贮藏所要求的温度,通常用开启门窗的方法来调节温度。
人窖时温度8~10℃,湿度在80%左右,冬季窖温2—4℃,湿度85%左右。
为节约成本,翻窖和选种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