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论文
《2024年增塑剂对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范文

《增塑剂对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f-S-SBR)作为一种重要的橡胶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建筑等多个领域。
然而,橡胶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硬化、脆化等问题。
增塑剂是一种可以改善橡胶材料性能的物质,它可以通过添加到橡胶材料中,提高其柔软度、延展性和耐热性等性能。
本文旨在研究增塑剂对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橡胶材料的改进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增塑剂概述增塑剂是一种能够降低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从而提高聚合物塑性、延展性和柔软性的物质。
在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中,增塑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橡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橡胶分子在受力时能够更容易发生相对滑移,从而提高橡胶的柔韧性和耐热性。
常用的增塑剂包括酯类、邻苯二甲酸盐类等。
三、增塑剂对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1. 对物理性能的影响增塑剂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的柔韧性和延展性。
通过实验发现,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橡胶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
此外,增塑剂还可以改善橡胶的低温性能,使其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
2. 对化学性能的影响增塑剂的添加可以改善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的耐热性、耐氧化性和耐候性等化学性能。
通过添加适量的增塑剂,可以提高橡胶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从而延长橡胶的使用寿命。
此外,增塑剂还可以提高橡胶的抗老化性能,使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较好的性能。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1.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不同含量的增塑剂对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进行改性,并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具体实验步骤包括:制备不同配比的增塑剂和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混合物,进行混合、硫化等工艺处理后,对试样进行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耐热性等性能测试。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
增塑剂综述

增塑剂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增塑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叙述。
关键词:增塑剂;增塑剂应用;助剂引言:增塑剂是一种加入到高分子聚合体系中能增加它们的可塑性,柔韧性或膨胀性的物质。
它的主要作用是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的次价键,即范德华力,从而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即增加了聚合物的塑性,主要表现为聚合物的硬度、模量、转化温度和脆化温度的下降,以及伸长率、曲挠性和柔韧性的提高。
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生产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
如生产聚氯乙烯塑料时,若加入较多的增塑剂便可得到软质聚氯乙烯塑料,若不加或少加增塑剂(用量<10%),则得硬质聚氯乙烯塑料。
然而增塑剂不止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如脂肪族二元酸酯、磷酸酯、环氧化物、多元醇酯、含氯化合物、聚酯、石油酯、苯多酯、柠檬酸酯等,在此基础上现今国内外又从多方面研究增塑剂的新型产品或新型合成工艺来弥补我们现在所用增塑剂当中的不足与欠缺,这其中包括增塑剂自身的缺陷和其在合成中对环境的缺陷,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1.BDNPA/F增塑剂的合成及其发展美国早期开发出氧化硝化法和氯化硝化法两种制备BDNPA/F(BDNPA/BDNPF,简称BDNPA/F)的方法,其中氯化硝化法适于大规模生产时使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美国聚硫公司最近开发出了环境友好的BDNPA/F的合成工艺。
该工艺以廉价过硫酸盐为氧化剂,在催化剂铁氰化钾作用下合成DNPOH(双2, 22二硝基丙醇),用乙酸乙酯萃取DNPOH(双2, 22二硝基丙醇); 缩乙醛和缩甲醛的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使用非氯惰性溶剂甲基叔丁基醚分离产品。
1.1环境友好的BDNPA/F制备工艺:1.1.1DNPOH的制备硝基乙烷在催化剂铁氰化钾和氧化剂过硫酸钠作用下,与亚硝酸钠进行亚硝基取代反应, 与甲醛进行羟甲基化反应,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萃取出DNPOH。
其化学方程式如下:1.1.2 BDNPF的制备将固体的DNPOH,S2三噁烷和硫酸在0 ℃混合反应1 h,然后加入足够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硫酸并溶解未反应的DNPOH, 之后用MTBE 溶剂萃取BDNPF。
新型增塑剂研究进展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论文新型增塑剂研究进展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姓名:2013年12月新型增塑剂研究进展摘要:增塑剂是塑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其机理研究、品种开发和应用效果直接关系着塑料制品加工技术的提高。
增塑剂是一种加入到高分子聚合体系中能增加它们的可塑性,柔韧性或膨胀性的物质。
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生产中最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
但近来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有致癌致畸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使用。
从发展趋势来看,无毒、环保型增塑剂的份额将会逐步提高。
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将促使我国增塑剂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快速研究开发出新型、绿色、环保的增塑剂新品种。
关键词: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类;新型增塑剂一、邻苯二甲酸类增塑剂的发展阻力欧盟是较早开始对邻苯二甲酸酯毒性进行调研评估并且对其使用进行限制的域。
早在1998年欧盟已经收集了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玩具可能被3岁以下儿童放入口中并危害儿童健康的科学依据。
根据这些证据,欧盟于1999年出台了临时性的邻苯二甲酸酯类限用法规,对儿童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进行临时性的限定。
至今,欧盟的增塑剂禁令主要涉及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化妆品3个领域,共有16项标准对使用进行了限制。
美国在2002年医疗用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一2一乙基己酯(DEHP)的溶出问题就引起了FDA的关注。
真正的邻苯二甲酸酯限用令始于2007年。
规定只有在聚合物涂层中允许使用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并且使用量不得超过共聚物干重的2%。
迄今为止,美国共有9项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的标准。
国内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标准共有17项,其中7项针对食品包装中的7种邻苯二甲酸酯,5项针对饮用水中3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
[1] 由此可见邻苯二甲酸类增塑剂的发展有着十分大的阻力,开发新型绿色环保的增塑剂迫在眉睫。
二、新型环保增塑剂开发进展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前景较好的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应用研究进展王莹莹1*郭长青1周海平2王微山3(1.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2.淄博市计量测试所3.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摘要: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 Es)主要用作塑料增塑剂,普遍存在于环境中。
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和饮食而进入人体从而干扰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导致生殖、发育和行为异常。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各国关于PA Es的法规、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并介绍了在替代邻苯二甲酸酯上比较有发展优势的几类增塑剂。
关键词:塑料 邻苯二甲酸 提取方法 检测方法 替代品 邻苯二甲酸酯是最常用的工业增塑剂之一,易溶于有机溶剂,属于中等极性物质;沸点高,不易挥发且具高脂溶性,与其他增塑剂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适用性广,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便宜易得,成本低廉等。
邻苯二甲酸酯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行业,该类化合物在塑料制品中与塑料分子的相溶性比较好,二者之间因为没有严密的化学结合键,所以由氢键或范德华力相连结,二者之间相对保持着各自独立的化学性质[1]。
因此当塑料制品接触到食品中所含的油脂、水的时候,其中的PAEs便会溶入当中,从而进入人体当中。
1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危害近些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和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PAEs化合物已大量进入环境中[2],这种物质极为普遍的存在于大气悬浮物和沉降物、水环境、生物环境、土壤环境和底泥中,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1997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 WF)列出的68种环境激素类物质中包括8种PA Es。
美国EPA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 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 P)6种同系物列入"优先污染物名单"。
2003年,欧盟委向其成员国发布在进入欧盟市场的商品中限制使用某些危险物质和原料的指令,其中就新增加了对DEH P和DBP的禁用。
浅谈塑化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论文

浅谈塑化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本文对塑化剂的涵义进行了确定,分析了塑化剂在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与对人体的害处。
并就中间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重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塑化剂;食品工业;安全;措施:食用后果说起塑化剂,我相信大多数人对这个字眼并不陌生,最近一段时间,它可是各类新闻媒体的“宠儿”。
台湾饮料中的塑化剂、玻璃奶瓶里的塑化剂、婴儿玩具里的塑化剂、保健品里的塑化剂……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现在想到“塑化剂”就不寒而栗。
到底塑化剂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应该怎样使用塑化剂才正确?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一、塑化剂的涵义塑化剂是什么呢?经过本文几位笔者查询的相关资料显示:塑化剂就是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剂。
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等。
同一种塑化剂常常使用在不同的对象上,其效果往往也不相同。
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最普遍的却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
据统计2004年全世界的塑化剂市场,总量约在550万吨左右并朝600万吨迈进。
塑胶添加塑化剂依据使用的功能、环境不同,制成拥有各种韧性的软硬度、光泽的成品,其中愈软的塑胶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剂愈多。
一般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广被使用的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塑化剂,以让PVC 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非常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
混凝土使用塑化剂(减水剂),可以增加混合物的工作性方便施工不易产生蜂窝,从而可减少含水比例,增加强度。
在墙壁材料中加入塑化剂可以增加混合物的液化程度,如此便不用添加太多水分,可减少干燥墙面所需时间。
二、塑化剂与食品工业的关系塑化剂并不是直接的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是一些不法的商贩用把塑化剂掺到起云剂里充当增稠剂,或者把塑化剂掺到塑料瓶里使得塑料瓶更加柔软透明。
“起云剂”是一种正规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作乳化香精。
聚酯增塑剂的生产及应用

聚酯增塑剂的生产及应用摘要:增塑剂正向着高分子量的方向发展,作为特种增塑剂的聚酯,随着现代合成树脂与塑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外的需求呈稳定增长之势。
本文综述了聚酯增塑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对聚酯增塑剂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聚酯增塑剂;增塑机理;生产应用。
前言增塑剂的发展[1~12]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塑料制品正向轻量化、复合化、功能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塑料制品的发展对工业增塑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特种增塑剂新产品是研究开发的重点。
聚酯增塑剂能增加橡胶等的塑性,提高材料的柔软性,可加工性,有效改善制品的弹性,伸长率,挠曲性,其分子量适中,挥发性低,耐油及耐脂肪族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抽出,在油漆与橡胶中耐迁移,且耐老化性能优异,材料高温老化后可获得非常稳定的乙烯基化合物,因而有效延迟老化时间。
聚酯增塑剂是极性高分子聚合物,与PVC有很好的相容性,加入PVC配方内,都能使PVC塑化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作为一种配方原料与助剂,常和DOP、环氧大豆油复配并用,由于聚酯增塑剂具有较强极性,与DOP在配方中亲和性还和其他的液体增塑剂产品的特性有关,当聚酯增塑剂用于PVC制品中能起到了吸引和固定其他增塑剂不向PVC制品的表面迁移的作用,故聚酯增塑剂有永久增塑剂[13]之称。
1.聚酯增塑剂的合成1.1合成方法的选择有关聚酯合成的方法主要有溶液缩聚、熔融缩聚和界面缩聚。
现将各个合成方法分述如下:(1) 溶液缩聚单体加催化剂在适当的溶剂(包括水)中进行。
所用的单体一般活性较高,聚合温度可以较低,副反应也较少。
如属平衡缩聚,则可通过蒸馏或加碱成盐除去副产物,不需要真空。
此方法缺点是要回收溶剂,残余溶剂的脱挥也比较困难,成本亦较高,所需要的工艺比熔融缩聚要复杂,因此,能用熔融缩聚就不会用溶液缩聚。
(2)熔融缩聚熔融缩聚是指在反应中不加溶剂,为了保证足够高的反应速率,聚合须在原料单体和聚合物熔点以上进行的缩聚反应。
DOTP论文

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合成研究中文摘要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T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增塑剂,它以其高绝缘、低挥发、耐热、耐寒、抗抽出、柔软性好,与PVC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等优点而越来越引起橡塑行业的重视;它的某些性能已优于号称全能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传统合成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方法是使用PTA直接酯化法和DMT酯交换法。
由于PTA 和DMT 均为紧缺较贵的化工原料,用来生产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成本较高。
涤纶是聚酯的一种,在涤纶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丝、废块,利用涤纶废料通过聚酯降解法来生产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该法生产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既能缓解对苯二甲酸的不足,又可实现涤纶废丝的资源化利用。
用废涤纶制取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是一种变废为宝、非常经济的方法。
因此,本实验采用涤纶废料和异辛醇在醋酸锌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
为了探索反应的最佳条件,我们通过改变进料比、选择催化剂以及催化剂用量,发现在PET与异辛醇摩尔比为1:3.0,醋酸锌作催化剂且催化剂用量为PET质量0.5%时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产率最高。
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和熔点测试,确定了产物即为我们的目的产物DOTP。
论文主要有以下内容:1、简述DOTP的性能和用途;2、简述DOTP的合成方法;3、DOTP的合成研究。
关键字:涤纶废料;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TPAbstractDioetylterePhthalate(DOTP) is a kind of new PVC residues reeovery which Developes in recent years,it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reeognized by rubber and Plastie Industry for its high insulation,softness and good merits of low volatilization,heat and cold resisting and good consistency with PVC. Some of its merits are better than The merits of all function residuces reeovery named DioetylPhthalte(DOP).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of DioetylterePhthalate approach is to use direct esterification of PTA and DMT transesterification law. As PTA and DMT are more expensive shortage of chemical raw material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DioetylterePhthalate, the cost is hingher. In the production of polyester will have a lot of waste block, through the use of polyester waste block to produce polyester degradation of the dioetylterePhthalate, the simple production process, production low cost, it can ease the shortage of terephthalic acid, polyester waste block can achieve the use of resources. Making use of waste polyester dioetylterePhthalate is a recycling, a very economic way. Therefore, the experimental use of polyester waste and octanol differences in zinc acetate and four nails titanate ester as catalyst under the conditions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found differences in the PET and octanol differences of 1:3 at th dioetylterePhthalate of the highest yield.Keywords:1 文献综述1.1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性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是80年代开始生产和使用的一种新型增塑剂,与常用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相比,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
常见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论文

常见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论文摘要:我国对PAEs的研究要晚于国外,主要由于在当时塑料并未像现在这样广泛应用,塑料加工技术也并不成熟,因此未见PAEs 的相关报导。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陆续出现有关PAEs污染的报道,但由于关注力度不够,相关报导也不多。
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及人类日常接触的食品、物品中PAEs含量的检测上,建立了一系列关于大气、土壤、食品、化妆品等实际样品中PAEs的分析方法。
1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简介塑化剂,又称为增塑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中的塑料添加剂[1],添加塑化剂会改善塑料制品的可加工性,耐久性和柔韧性。
塑化剂种类繁多,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塑化剂,因其卓越的性能和与乙烯基及其它高分子的兼容性,被广泛应用于聚合材料中,如聚氯乙烯(PVC),聚醋酸乙烯酯(PVAC)等。
如作为聚氯乙烯塑料(PVC)的增塑剂和软化剂,PAEs 的使用占塑化剂用量的80%以上[2]。
PAEs类物质原料较易获得、成本较低,作为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够很好的改善塑料本身的性能,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但是,在塑料包装生产过程中,PAEs不能与高分子碳链完全聚合,化学性质并未遭到破坏,并且与聚合物基体的结合不是不可逆的,人们直接或者间接接触PAEs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加速塑料制品的老化。
PAEs的有效降解能够从根本上避免此类物质从动、植物体内转移到人的体内,因此,PAEs在环境中的暴露评价及降解也逐渐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
2.PAEs的毒性及危害PAEs类物质的应用无处不在,包括在添加在塑料制品中起增塑剂的作用;PAEs还具有乳化剂的作用,一些不法分子在饮料中非法添加塑化剂使饮料变得更加粘稠具有良好的口感。
但PAEs是一种环境激素类物质,长期接触此类物质不仅对身体有害,而且PAEs不容易从体内排出从而在人体内富集,有研究表明,PAEs类物质还可以通过母体传递给胎儿,对后代的健康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增塑剂
增塑剂的英文缩写为DEHP,其作用是让塑胶材料变软可塑并具有耐热和耐寒的特性。
塑胶制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从食用油瓶、饮料瓶、纯净水瓶、塑胶地板、塑胶拖鞋到塑料雨衣、浴帘、塑胶软管,可谓应有尽有。
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塑剂会慢慢从塑胶制品中逐渐逸出,进入空气、土壤、水源乃至食物中,逐渐积累在人体内,对人体健康形成潜在的威胁。
两年前,德国埃尔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增塑剂对人体的危害比预期要高得多。
研究人员进行的动物试验表明,该物质会影响人体激素系统,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男孩睾丸生长和发育十分不利。
为此,欧盟将其列为影响生物繁衍的有害物质。
德国有关专家就增塑剂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柏林环境署在勃朗登堡州和下萨克森州采集了550户家庭灰尘进行分析,发现每公斤灰尘中含有数百毫克的增塑剂物质,有的竟可以以克来计算。
如此高的含量对于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孩子十分不利,如果每公斤灰尘中含有775毫克这种物质,那么一个体重13公斤的孩子每天的吸入量就是每公斤6毫克。
当然,婴儿的吸入量更大,达每公斤0.1克。
而欧盟基于动物试验规定的极限值为,人体每天每公斤体重的吸入量为48毫克,这样才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美国环境部门规定的标准是,每公斤体重每天吸入量不超过20毫克。
从德国科学家对水、空气和食物的检测结果看,人们每天所吸入的增塑剂量还不至于危及人体健康。
但是,埃尔根大学环境医学研究
所的科学家发现,对人体尿样中增塑剂分解物的检测与空气分析结果相矛盾,而人体体液检测结果肯定比空气检测结果更可靠。
他们对350份尿样的检测结果是:部分超过增塑剂规定值,其中2%超过欧盟规定值,11%超过美国规定值。
从受害者受害的程度看,儿童高于成人,男孩高于女孩,年龄越小,每公斤体重的吸入量就越高。
以德国为首的欧盟立即制定了限制塑料制品中增塑剂含量的法规,严格禁止在儿童玩具及保育用品中使用增塑剂。
虽然各国限制增塑剂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基本遵循两个原则:其一,限制塑料中增塑剂的使用量;其二,限制向食物中迁移的最大允许量。
中国情况触目惊心
中国年产增塑剂4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生活中增塑剂污染的现象随处可见。
其中以塑料袋和塑料桶的增塑剂污染最为严重。
中国某权威机构的首席专家和他的专题科研组对此进行了缜密的调查取证,得出的结论令人触目惊心。
目前,多数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这两种增塑剂,而铁桶装的食用油几乎没有。
尤其是家庭厨房的抽油烟机上积累的食用油残渣中,增塑剂的含量非常高,说明人们在烹饪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增塑剂随着油烟被吸入肺中。
该研究小组的科研人员还对市场上出售的畜禽类食品,如猪肉、猪肝、鸡肉、鸡肝等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这些食品全部含有“邻苯二甲酯”类化合物,其中猪肉产品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鸡肉产品。
此外,在西红柿、土豆、青菜、香菇、木耳等26种蔬菜、水果和干货中,也均检测出各种“邻苯二甲酯”类化合物。
甚至在人体的血液中也含有增塑剂成分。
在对130多位老年人的血清检测中发现,半数以上的样品都含有“邻苯二甲酯”类化合物。
由此可见,中国的增塑剂污染是水、陆、空全方位的立体式污染,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免。
增塑剂污染蔓延的主要原因,涉及增塑剂的化工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丰厚,虽然部分公众隐约知道它有害健康,但从未听说谁因使用塑料制品而损害健康的案例,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情况。
当然,我们科普宣传警示的力度不够,没有做到大张旗鼓,家喻户晓。
殊不知,增塑剂这东西摄入人体后虽不会令人产生急性中毒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其安全,相反它缓慢的毒性对人类的危害更大。
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增塑剂可导致动物存活率降低、体重减轻、肝肾功能下降、血中红细胞减少,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通过动物的胚胎毒性研究还发现,它还能导致动物仔胎的腭裂、脊柱畸形、心脏变形、眼睛缺陷、指或趾畸形、肢变形等严重后果。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增塑剂污染几乎无所不在,其使用范围之广,污染面积之大,影响人数之多,比农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还很少有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趋势,如果再不给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我们势必将为这一现象承担严重的后果,并付出极大的代价。
最新研究数据,目前全世界年产增塑剂近200万吨,其中约95%用作塑料,其余5%则用作农药载体、驱虫剂、燃料助剂、化妆品和
香料的调配剂以及涂料、润滑剂等。
专家建议,控制增塑剂污染的第一关是有毒或难以生物降解的增塑剂品种一律停止使用,更不得用来制作医疗器械。
在食品包装容器、自来水管道,以及直接接触皮肤的护肤品、化妆品的生产中也避免使用增塑剂,严格把住人体直接接触的第一道屏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街头巷尾的早点餐桌上,小贩们以方便卫生自居,将含有增塑剂的白色拟纸膜套在盛放食物的器具上,然后把滚烫的汤汁浇洒其上,糊涂的食客也自认为干净利落,吃得是津津有味。
殊不知增塑剂渗出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温度成正比的。
可以肯定的是,假如吃一顿早点的时间是半小时,而你就此吃下的增塑剂等有害物质,对你寿命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半个小时。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增塑剂对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长期接触增塑剂酞酸二异辛酯,会对外周神经系统有损伤作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和感觉迟钝、麻木等症状。
增塑剂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抑制和麻醉作用。
实验证明,肾脏病人使用的人工肾透析装置,在5小时运转期间可进入体内150毫克酞酸二异辛酯。
心脏病人使用的体外循环装置,一次手术期间可进入人体内33毫克酞酸二异辛酯。
医疗上使用的聚氯乙烯贮血袋所含有的增塑剂酞酸酯极易溶入血液,从而大量进入输血病人体内。
血浆用这种贮血袋冷藏保存21日后,酞酸二异辛酯的含量高达50%~70%,有可能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肺原性休克等症状。
据说卫生部已组成专家组,对增塑剂污染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将在短期内拿出准确数字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