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深老中医医案5则

合集下载

中医药半年治愈冠心病、高血压合病

中医药半年治愈冠心病、高血压合病

中医药半年治愈冠心病、高血压合病【医案】李某,男,34岁,江苏人,2016年8月经朋友推荐,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就诊。

患者高血压8年,现在医院检查诊断患冠心病。

收缩压165mmHg,舒张压98mmHg。

患心前区间歇发作疼痛及压迫感2个月。

因担心西医诊治伤害大,就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

刻诊:经常胸隐痛,胆怯易惊,剧时如针刺或有压榨难受的感觉,食纳及二便均可,体稍肥胖,不时有湿疹,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辨证痰血瘀阻心脉。

予血府逐瘀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柴胡、枳壳、川芎、桃仁、郁金、胆南星、竹茹各10克,薏米、生地、赤芍各12克,薤白、全瓜蒌各15克,黄连、炙甘草各6克。

服药15剂后复诊:胸痛有较大缓解,尚有时发心悸、头晕等症,结合脉舌,前方加红花10克,茯神15克,夏枯草15克,续服一个月。

第三次来诊时,胸痛已显著缓解。

续予二诊方加减继续服用两个半月,胸痛完全消失,高血压趋于正常,湿疹也没复发过,随访至今未见明显复发。

中、西医对冠心病治疗一、西医对冠心病的诊治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西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西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西医对冠心病治疗包括抗缺血治疗、抗血栓治疗和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有创治疗。

由于西医最多治标,有时连标也不能治,因此要长期治疗。

西医对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溶栓药物: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且患者无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如阿替普酶、链激酶、尿激酶等。

治顽固高血压的方子!肾气足,血压才降

治顽固高血压的方子!肾气足,血压才降

治顽固高血压的方子!肾气足,血压才降(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五脏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藏象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顽固高血压的治疗思路。

你发现没有,有些高血压患者,到了一定时候,无论怎么吃降压药,效果都不好了。

别管用的是西药,还是中药,都有这个问题。

前些年,我在研读中医临床大家周次清老师验案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则故事。

它给我的启发很大,所以想给你说说。

其中的患者,女,年64岁,医案记载姓刘。

她有高血压病史十年。

西医检查,高压常常是180到200,低压常常是110到130。

怎么样?很严重了吧?另外,由于长期高血压,她的心脏已经受累,有心肌缺血、早搏。

过去这十年,她俨然成了高血压药物的试验品。

别管西药还是中药,来者不拒,只要有降压功能,她就尝试。

因此,类似常见的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她都用过。

但是效果,无一例外,都不好。

到后来,她的身体似乎就再难承受药物的摧残了。

偏于滋阴的药用下去,她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偏于补阳的药用下去,她口燥咽干,便干。

整个人既怕热,又怕寒,简直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

后来,她就找到了周次清老前辈。

当时的状态是,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几乎听不见什么了,心悸,记性差,身体疲倦,有时候睡不着,多梦易醒,有时又睡不醒、嗜睡。

两条腿已经浮肿了。

大便干,小便也不利。

看舌脉,发现是脉沉细,舌淡苔白。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周次清前辈书方一首,但见——熟地黄15克,山茱萸肉9克,山药12克,泽泻15克,丹皮9克,肉桂6克,炮附子6克,车前子15克,牛膝12克,炒枣仁18克,葛根3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感觉到浑身的不适有所减轻,但是血压基本没变。

周师嘱咐,继续用,不要动摇。

于是,患者又用了三个月。

中医医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怔忡

中医医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怔忡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养心安神法治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怔忡病案:沈某,男,31岁。

初诊:1964年10月19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气急并伴胸闷、胸痛、晕厥及小便增多等。

每天发作几次,每次持续几分钟至一整天不等。

来去皆突然,不可捉摸,寒冷及精神紧张较易诱发。

压迫眼球不能抑制其发作,洋地黄有短暂效果。

过去无明显高血压或器质性心脏病史。

诊查:心率在正常时为60次/分,心前区无杂音,发作时为180~220次/分,律齐,心音无变化。

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脉小弦,发时脉疾数无伦。

辨证:心气不足,心阴又亏。

治法:养血安神法。

处方:灵磁石24g(先煎)苍龙齿18g(先煎)紫贝齿18g (先煎)破麦冬12g 五味子2.4g 茯神12g 柏子仁12g 远志4.5g 炒枣仁12g(研)浮小麦18g 杭白芍6g 陈广皮4.5g 白蔻衣2.4g 朱灯心1.2g 7剂二诊:11月5日。

心系不振,舒缩不匀,心悸摇荡,发时汗出如淋,脉亦数疾无伦,不发则平。

胸次失旷,再拟养心安神之1法。

处方:移山参3g(另煎冲服)破麦冬12g 五味子3g 灵磁石30g(先煎)苍龙齿18g(先煎)紫贝齿24g(先煎)紫丹参9g 茯神12g 柏子仁12g 泡远志4.5g 炒枣仁12g(研)浮小麦18g 杭白芍6g 朱灯心1.2g 7剂三诊:11月19日。

心悸较宁,自汗已瘥,胸次已舒,脉来较为调匀。

再拟生脉散、补心丹、枕中丹三方合参用之。

处方:移山参4.5g(另煎冲服)破麦冬12g 五味子3g 灵磁石30g(先煎)五花龙骨18g(先煎)紫丹参9g 茯神12g 柏子仁12g 泡远志4.5g 饭蒸菖蒲1.5g 炒枣仁12g(研)炙龟版15g 浮小麦18g 朱灯心1.5g 7剂四诊:12月10日。

4天前外出疲劳,夜间心悸剧发,胸次失旷,不能平卧,今已渐瘥。

脉尚弦细而小数。

中医医案——腹痛腰酸腿痛

中医医案——腹痛腰酸腿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和肝养荣止痛法治腹痛腰酸腿痛病案:额尔德特氏(淑妃),女。

诊查:十一月二十四日申刻,赵文魁请得淑妃脉息,右寸关滑数,左寸关弦而近数。

辨证:肝经有热,气道欠调,以致腹胀作痛,腰酸腿痛。

治法:今拟和肝养荣拈痛之法调理。

处方:炙香附二钱青皮二钱赤芍二钱泽兰叶二钱全归三钱川断二钱丹参钱五分牛膝二钱艾炭三分煨木香钱五分抚芎钱五分引用:炒阿胶六分。

按语右寸关脉象滑数,滑脉其来应指圆滑,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常见于实热、痰热等实证。

数脉为阳热之象,脉率加快,一息五到六至。

《难经·九难》说:“数则为热。

”滑脉常与数脉并见,主阳盛热证。

左寸关弦而近数,弦脉之象端直且长,如按琴弦,指脉的动势弦紧有力,但波幅不大,弦脉主肝病、气郁不畅,又司诸痛,肝郁日久化热,痛甚气血急迫,皆可见弦而近数之脉。

肝经郁热,则气机不畅。

肝之经脉“循阴股,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肝失疏泄,1营血不足,肝失所养,少腹作胀疼痛,腰酸腿痛。

本症既有肝郁化火之热,又有荣阴不足之虚,故养荣和肝以祛其虚,调畅气机以疏解郁热,活血祛瘀以止疼痛。

药用阿胶、艾炭、赤芍、当归、抚芎,即成胶艾四物汤之义。

阿胶、艾炭有养血止血,温散血寒的作用。

并且只取四物汤之义,而去熟地黄养血滋阴之腻滞,加丹参活血祛瘀之通行;丹参能利血脉,善调妇女经脉不匀以及血滞经闭、少腹疼痛,且丹参能散能补,故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

上药组方适于妇女血虚寒滞、少腹疼痛等症。

以方证测之可知,额尔德特氏所患大有可能是妇女痛经之疾。

只是因为皇门贵族不便明言罢了。

故在胶艾四物汤基础上加入行气活血之品,用香附、青皮、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用泽兰叶活血祛瘀。

牛膝酸苦性平,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常用于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证。

泽兰叶与牛膝相配,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用续断壮腰脊,行血脉,补而不滞。

问止中医大脑中医重症医案5则

问止中医大脑中医重症医案5则

问止中医大脑中医重症医案5则01中医大脑 | 直肠癌手术放化疗后的中医康复治疗来问止中医前的遭遇初诊时,大叔跟我讲了至少半小时他艰难辛酸的就医历程。

因为医疗失误,他承受了本不必要的一系列大小手术。

过程很长,自诉只是记录了一部分。

大叔叹了口气说:“以前我的身体那好的,现在……唉!那时候如果我手上有一把枪,我肯定……能活下来大家都觉得是奇迹!”去年,大叔直肠癌手术十几次,放疗29次、化疗3次。

去年5月发现直肠静脉大出血,抢救后出现下肢水肿;6月肠穿孔后出现坏死性筋膜炎。

左下腹术后创伤处造瘘口无法愈合,时有渗液,佩带漏袋造瘘口排便。

三高,注射胰岛素。

小便不利有泡、小腿肚一碰就痛、膝盖无力痛、足水肿、腰痛、晨勃不明显等。

复杂病症分阶段对治初诊,对治夜尿复杂问题要分阶段对治。

初诊时,我以频尿为主诉进行对治。

大叔的症状有:频尿、夜尿、下肢水肿、腰痛、怕冷等。

中医大脑计算出方。

因为大出血、手术次数多,导致气血流失非常严重。

加上长期医院的输液等,体内阳气甚是虚弱。

故以调补气血,温肾补阳为主。

里寒严重,故随证加减中加入干姜。

▲中医大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二诊:夜尿与膝无力好转一周后的二诊时,大叔反馈说小便问题和膝盖无力开始好转。

因造瘘口时有渗液,无法愈合,医学总监张玉风会诊时建议加黄芪。

故加黄芪以拖脓生肌:▲中医大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三诊:随天气变冷转而对治身冷畏寒三诊时,因天气转凉,患者怕冷症状较为明显,故以“身冷_畏寒”为主证进行对治。

推高主证,中医大脑出方。

为增强解表散寒力量,同时治疗水肿问题,中医大脑推荐增加单味药麻黄,以解表散寒、利水消肿。

▲中医大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四诊:小腿肚痛明显改善小便问题进一步好转四诊时,大叔反馈小腿肚痛明显改善,小便问题进一步好转,手脚冷尚需时间改善。

此时大叔提出术后开始出现晨勃不明显的情况,只是当时没在意。

故在症状大表里加入“阳痿”,依然推高主证“身冷_畏寒”。

赵氏中医内科秘验方集

赵氏中医内科秘验方集

赵氏中医内科秘验方集1.百合丹参饮(赵进喜方)【处方】百合25克,乌药9克,丹参25克,砂仁(后下)3克,白芍25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枳壳9克,陈皮9克,厚朴9 克,鸡内金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400毫升,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和胃益脾,彳亍气活血。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症见胃痛者,除外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等外科病症。

可随症加减,应用广泛,包括胃阴亏虚、胃气虚寒等多种类型胃痛,症见胃脱胀痛,拒按或喜按,纳呆食少,大便干稀不调,小便可,舌质暗红,苔白,或少苔,脉沉或脉细。

【加减】胃寒气实,遇寒胃痛加重者,加用高良姜10克,香附12 克;舌苔黄腻,胃院按之疼痛者,加黄连10克,瓜篓18克,法半夏12克;反酸烧心者,加黄连10克,吴茱萸3克,城瓦楞30克,海螺峭30克;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2克,旋覆花(包煎)10克,代赭石(先煎)30克;口干,口苦,大便干者,加柴胡12克,黄苓9 克,熟大黄9克。

2.感冒合剂(赵树森方)【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芦根50克,竹叶10克,生甘草6克,生姜3 片,大枣5枚。

【用法】加水400ml ,浸泡10分钟,先用武火煎开,再改文火煎15分钟,取汁300ml,分2次服。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见头痛恶风,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咽痛或充血,舌尖红赤,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加减】发热重者加柴胡15克,黄苓12克,热毒明显加蒲公英15克,咽喉红肿加牛碧子15克,射干15克,咳嗽重加川贝15克。

【禁忌】注意保暖,预防受凉,饮食清淡。

3.嗣育丹(赵法新)【处方】黄黄125克,白术125克,紫河车IOO克,鹿胎盘100 克,熟地125克,杞子100克,山萸肉80克,巴戟天80克,仙茅80克,杜仲80克,桑蝶帽80克,肉灰蓉Ioo克,韭菜子80克,当归IOO克,仙灵脾100克,蛇床子60克,制附子30克,肉桂30克,甘草30克。

8位中医高手精彩验案赏析:看病就要找这样的好中医,一剂知二剂已,而且花钱少

8位中医高手精彩验案赏析:看病就要找这样的好中医,一剂知二剂已,而且花钱少

8位中医高手精彩验案赏析:看病就要找这样的好中医,一剂知二剂已,而且花钱少中医不是慢郎中。

治病之快,在高手看来,快得无法想象。

凡是深谙四大经典,又有临床经验的老中医,那就是“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一剂知,二剂已”绝不夸张。

他们就是中医的“120”。

所谓的“慢郎中”是那些对经典一知半解,又没有跟师,又不懂脉法的半吊子。

这样的大夫有些是科班出来的,比某些没有进过学堂的民间中医连边都不沾。

从下面这些医案中,可以让您领略一下什么是高手。

附:7位名中医的诊病联系方式。

江西名老中医姚荷生用大剂麻黄治大汗痹症一剂而愈男性,常近酒色,炎暑外出经商,中途步行,双足灼热难忍,于清溪中洗濯,顷刻间脚痿不能任地,遂抬回家中,延姚诊治。

见其榻前堆置毛巾甚多,频频拭汗,尤以下肢为甚,但双足不冷,亦不恶风,口微渴,脉尺沉稍欠流利。

姚老根据季节、病史判断其属于《内经》所谓“湿热不攘”“着则生痿躄”者无疑。

但据大汗、脉尺沉以及患者的生活史,当兼有肾虚。

以苓桂术甘汤合二妙散化气行湿兼清热而不碍正虚之法,自以为考虑周全,私心窃慰。

谁知患者连服6剂,仅汗出稍减,足痿毫无起色。

患者焦急难耐,欲请“草药郎中”诊治,但此医常以猛药治疗顽疾,又未敢轻易领教,故而拜托姚老主持判定。

姚老自忖无能速效,半出虚心,半出好奇,不得不于另室窥之。

未几,草医果来,一见未及问病,即指患者脚曰:“你这是冒暑赶路,骤投冷水得的。

”姚叹其诊断之神,闻其不但确有把握治愈,并刻期3天下床行走,更觉得有观其处方之必要。

见其药用满纸,几达二十余味,反复玩味,似不出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法。

另草药外敷未见写处方。

患者见处方后,对麻黄用至2两深有顾虑。

草医有所察觉而申言:“照本意要用4两,你们害怕,今用2两绝不可少。

”为此,患者坚称姚老如不做主,绝不进服。

姚老根据现场见闻,再三考虑,该草医既然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用药又无原则性错误,况大汗用麻黄《千金方》早有先例,但恐万一大汗亡阳,嘱其预备参末,以防不测。

泄泻的中医治疗

泄泻的中医治疗

泄泻的中医治疗中医张力丰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湿胜则濡泻。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指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人五脏,……下为飧泄。

”《素问·举痛论篇》指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中将本病分为虚寒、实热积滞和湿阻气滞三型,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证治。

如“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症状: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如水样的一种症状。

并以湿盛和脾胃失调居多。

病因:感受外邪,饮食内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脾肾不足。

鉴别:痢疾霍乱等。

分证治疗:泄泻分急慢,急性泄泻多是寒湿、湿热、伤食;慢性泄泻多是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脾不调,寒热错杂之证。

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实证:1、寒湿直中:粪质清稀,腹痛肠鸣,纳呆脘闷,伴有体倦身痛,发热恶寒,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应健脾化湿,散寒止泻。

方以藿香正气散或者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枳壳茯苓车前子泽泻蔻仁)。

加减:湿重者泄泻如水,加干姜;如泻下带有泡沫痰末,代表湿聚成饮,加二陈汤,四肢不温加四逆汤。

2、湿热下注:泻下黄褐色,肛门灼热,苔腻脉数。

芩芍四苓汤。

外感而来加葛根。

暑湿引起加六一散。

3、伤食所致:泻下不消化食物,腹痛腹胀拒按。

嗳气酸腐。

舌苔厚腻脉滑数。

宜消导和中。

方以保和丸。

如果疼痛剧烈,说民寒邪较重,加乌药煨姜。

虚证:1、脾虚湿盛:泄泻时泻时溏,反复,纳呆脘闷,面黄,神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以资生丸或补中益气汤合理中汤加减。

2、肝郁泄泻:每逢抑郁恼怒,或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鸣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
落舞
| 黪。

案 医 话
脐腹 阴痛 , 寒 肢冷 , 膝 酸 软 , 事 违 形 腰 性 房 lg 全蝎 6 , O, g 甘草 6 。每 E 1 , 煎 , g t 剂 水 早晚分 2次 夹 见 谷 食 . 和. 面色 少华 . 舌淡 红 、 胖 嫩见 齿 痕 , 薄滑 , 沉 体 苔 脉 服。 以暴 泄为 实 . 泄属 虚 , 为脾 土 虚 久 初 5剂后肩 痛见缓 。继服 上方, 配合功 能锻炼 , 3 0天 细 腹 泻一 症 . 弱, 运化 失司 . 久及 肾 , 火渐 亏 。岁 序 己未 , 乙 延 命 太 按: 肩周炎 亦称 “ 肩漏 风 ” 五十 肩 ” 肩凝 症 ” 是 天符 之年 , 阴湿土 司天 , 阳寒 水在泉 , “ “ , 太 太 土运 不及 , 寒湿 侵 淫 . 体健 身 强者 自能调 适 , 体 禀赋 不 足 , 贵 脾 肩关节周 围的关节囊 、软 组织 损伤 等原 因而 引起 的 慢 性炎性 病症 本病 多发 于 4 0岁 以上 中老年 人 , 尤 肾 阳虚 之质 . 寒 湿之 主 客气 所 困 , 为 人天 相合 , 固有 以5 0岁左 右为甚 。本病 多由于 中老年气血 渐衰或肝 斯患 。 当温补 以添薪助运 . 法 俾脾 胃阳复 . 化归常 , 运 四神合理 中法 以缓 图 , 急难 奏效 。 处方 : 肾亏虚 , 受 风寒 之 邪及 外 伤跌 仆 , 感 而致 经 络 阻滞 , 则 诸恙 自愈 。 补 骨脂 1 g 淡吴萸 5 , 0, g 肉豆蔻 5 , 味子 5 , g五 g 制 筋 脉失养所致 。根据 本案患者 症状 、 苔 、 舌 脉象 , 辨证
阴而用 阳 , 以调达 为贵 , 努力 劳作 . 郁伤 肝 。 气不 悒 肝 疏, 横逆犯 胃 , 坤顺 之德 , 恙现矣 治宜抑肝 胃失 则诸 和 胃、 降逆 畅 中 处方 : 西 当归 l g 0 ,东 白芍 l g 2 ,老 苏梗 lg O ,黄郁 金
1 g 醋 香 附 1g 炒 枳 壳 1g 腹 皮 绒 1g 台 乌 药 0, 0, 0, 0,
病愈 。
为气 虚血瘀 . 脉络 阻滞 。故 以补 阳还 五汤补 气活 血 ; 附片 5 , 白术 1g 淡 干姜 5 , g炒 0, g 潞党 参 1g 云茯 苓 5, 配 以姜黄 、 羌活祛 风胜湿 , 药上行 ; 蜂房 、 蝎搜 1g 炒苡米 2 g 淮 山药 1g 炙甘 草 3 。常法煎 服。行 . 治 内伤杂 证独 具匠 心 . 江淮 赵 调 对
服药 2剂 , 痛大减 , 胀 饮食 思增 , 再进 2剂 而愈 . 魏 派精髓《 旌孝堂 医案 》 《 山医案 》 、鹤 了然 于心 , 年 嘱慎 劳远躁 , 晚 少辛辣 适饥饱 . 以防再 作 退休后 仍患 者盈 门 、 络绎 于庭 。兹举 先生 医案 数则 . 按 : 生 以为 胃痛 之成 , 寒 、 、 、 、 先 有 热 痰 食 气滞 、 以飨 同好 血瘀 诸 因 , 总宜 先辨 虚 实 , 而因 于饥 饱失 司 。 力劳 努
编辑 : 广清 冯
提、 固涩 、 渗 、 凉 、 淡 清 疏利 、 缓 、 收诸 法 中 , 甘 酸 随证
立 法 , 方遣药 , 处 方可 中机 , 可一味 固摄 收涩 。 不
毯 云 深 老 中 匠 匿 案 5则
卞 文 伯
2 脘 胁 痛
许某 , ,4岁 。1 7 男 3 9 5年 3月 1 0日初诊
( 兴化 市 中医院, 苏兴化 2 5 0 ) 江 2 7 0
患 者 当脘 攻 冲胀 痛 , 腹撑 阻 拒按 . 闷痞满 . 胁 郁 口干便燥 , 身无 寒热 , 未见 呕吐 , 每于躁烦 过劳 即作 , 已历 三载 。 3日来 旧恙又见 , 质 暗红 、 薄 白 . 细 舌 苔 脉 弦 。 贤谓 “ 前 阳明如 市 , 物所归 ” 以和 降为顺 : 万 , 肝体
服上 方 7剂 , 明泻好转 , 次减半 . 黎 便 仍未 成形 , 效不 更方 , 后服方 近月 , 恙悉除 。 先 诸 精神 振作 , 面色 红润 . 性事和 谐 按: 先生 以为 天 阳地 阴 , 处其 中 , 症疗疾 , 人 审 需
明运气 . 且察 禀赋 又 内伤症 不 同于外感 六淫 . 只宜 缓 图 , 可盂 浪 , 则欲 速 而不 达 。又 凡 久泻 , 与 不 否 必
上海市科委重点项 目 04 540] (91930) 1
第 一 作者 : 林 (9 3 ) 博 士 生研 究 生 , 治 医 师 , 究 李 17 一 , 主 研 方向 为脊 柱 、 关节 及 骨质 疏松 症 的 防治 。
通 讯 作 者 : 红 生 . gy @19eI 詹 s ss 3. g h j Ol
关 键 词 赵 云 深 医 案 内伤 杂 证
中 图分 类 号
P2 97 , 4 .6 .
文 献 标 识码

文 章编 号
1 7 — 9 X(0 0 0 — 0 6 0 62 3 7 2 1 )4 04 — 2
业 师 赵 云深 先 生 (9 120 )江 苏兴 化 人 . 13 —0 8 . 幼 6 , 陈 皮 ( )g 川 楝 子 1g 醋 延 胡 1g 六 和 曲 g青 各 6, 0, 0, 承庭训 , 长继家 业 。先 生览 群经 而尤精 方药 . 疗疾 每 1g 降香 3 常法 煎服 5, g
风通络 止痛 : 甘草 调和药 性 。诸药 合用 。 共奏 补气 活
血、 通络 止痛之功 , 再配合 功能锻 炼 , 收效 满意 。
[ 金 项 目 :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7 ) 项 目 基 93
(0 7 5 2 0 ) 国家 中药管理 局 中医药行 业科研 专 项( — 7 ; 2 0 CB 1 7 1 ; 7 1 )
收 稿 日期 :0 9 1 一 6 20 — 1O
肝、 、 脾 肾三脏 相关 , 其病 因不 出寒 、 、 , 热 滞 每见 虚实 夹杂 , 病机 或 为 肾阳虚衰 、 阴寒 内盛 , 为脾 虚失运 、 或
水 湿不 化 , 为肝 旺 脾虚 , 或 木郁 乘 土 , 其治 应在 健 脾 复运 的前提 下针 对病 因病机 。 于抑 肝 、 肾 、 脾 、 温 燥 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