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九章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 )

第九章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 )


,能促进
的乳化.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3)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其最终被分解为

(4)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其最终被分解为

(5)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
其最终被分解为

参考答案:(1) 8 肝脏 胆汁 脂肪 (2)小肠 (3)1 口腔 葡萄糖 (4)3 胃 氨基酸 (5)4 小肠 甘油和脂肪酸
• 蛋白质 蛋白酶 初步消化形成多肽 肽酶 • ③脂肪的消化:
氨基酸
•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 脂肪酶 甘油 + 脂肪酸
参考教材33页图片,小组合作,总结:
1、口腔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胃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小肠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2、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什么? • 3、消化的主要器官是?为什么?
• 2、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不消化行吗?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转 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 3、请按照消化方式进行分类。
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六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有机物 无机物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大分子物质
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 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 被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 的主要器官。 为什么?这与小肠的结 构有关。
小肠内除大部分的甘油、 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 收外,其余的各种营养 物质都被毛细血管直接 吸收进入血液。
观察小肠结构
• 目的:说明小肠结构特点。 • 器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剪刀、鸭小肠等。 • 指导: 1、剪开一段鸭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2、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小肠内表面绒毛彼此松散、伸展开来。用放大镜仔细观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学案 4. 2. 2 消化和吸收--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学案  4. 2. 2  消化和吸收--含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核心目标1.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基础梳理1.食物的消化(1)消化:是指食物在________内分解成可以被________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食物的消化是靠____________来完成的。

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淀粉――――――→唾液淀粉酶口腔________―――――――――→肠液、胰液中的酶小肠________蛋白质―――→蛋白酶胃初步消化―――――――――→肠液、胰液中的酶小肠________脂肪―――――→胆汁乳化小肠________―――――――――→肠液、胰液中的酶小肠______________从三种物质的消化过程可以看出,人体能消化食物的消化道包括口腔、________和小肠,其中________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2.营养物质的吸收(1)能吸收营养物质的消化道包括胃、小肠和________。

(2)________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与其相应的结构相适应。

①小肠很长;②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________,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________,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________;③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且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并运输营养物质到全身。

(3)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不需要被消化直接可以吸收的水、无机盐和________;最终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的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典例精讲【例1】下列各项都属于消化道器官的是()A.肝脏、胃、小肠B.肛门、小肠、肠腺C.食道、胃、大肠D.唾液腺、口腔、咽【例2】下列叙述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有环形皱襞B.小肠长5~6米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课堂巩固1.下列不属于消化道的是()A.肝脏B.口腔C.食道D.肛门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3.人体的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液B.胆汁C.胰液D.肠液4.脂肪最终会在小肠内被消化成()A.甘油和氨基酸B.葡萄糖和脂肪酸C.甘油和脂肪酸D.脂肪微粒和甘油5.馒头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无直接作用的是()A.唾液B.牙齿C.大肠D.胰液6.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为蛋白质,消化器官为口腔和D B.甲为脂肪,消化器官为CC.乙为淀粉,消化器官为D D.甲、乙、丙都能在D内进行消化7.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4.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和 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点 1】 食物的消化 1.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
解成 小分子 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食物在 消化道 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 消化 。
2.人的消化功能由 消化系统 完成,它由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组成的。
后被 肠液 和 胰液 消化成 甘油和脂肪酸 。
[探究问题 1]馒头在口腔中仔细咀嚼后,为什么会变甜?
答案:馒头中的淀粉经唾液淀粉酶催化分解为麦芽糖, 所以有甜味。
[探究问题 2]请估算你的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的表面积后,来 类比说明小肠绒毛的生理意义。
(建议使用一根线和米尺分别测量手掌的手指紧紧闭拢和手指 张开时的轮廓线。)
答案:五个手指张开时的面积远大于手掌的面积。因此, 突起的小肠绒毛大大地扩大了小肠的表面积,大大地增加了 和营养物质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1)淀粉―口唾―腔液→ 麦芽糖 胰―液―小―、肠―肠→液 葡萄糖 (2)蛋白质―胃胃―液→多肽胰―液―小、―肠―肠→液 氨基酸 (3)脂肪―小胆―肠汁→ 脂肪微粒 胰―液―小―、肠―肠→液甘油+脂肪酸
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称之为化学消化。
【知识点 2】 营养物质的吸收
5.人体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它适应消
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有:
(1)小肠有 5~6 米长; (2)小肠中有 胰腺 和 肠腺 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胰 液和肠液),还有肝脏分泌的 胆汁 。
(3)小肠的内表面有皱襞 , 皱 襞 表 面 有 许 多 绒 毛 状 的 突 起
3.消化道包括:口、 咽 、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 唾液腺 、 肝脏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节消化和吸收1.下列与馒头中淀粉的消化无关的是()A.唾液淀粉酶B.牙齿的咀嚼C.舌的搅拌D.胆汁2.下列各项中既能消化糖类又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是()A.唾液B.胰液C.胆汁D.胃液3.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①蛋白质②无机盐③淀粉④脂肪⑤维生素A.①②③B.③①④C.①②④D.①④⑤4.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在口腔中能被消化成葡萄糖B.肝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肝中C.小肠是人体消化的主要场所D.脂肪和蛋白质最早在胃内被消化5.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B.肝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D.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6.消化道中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由哪些腺体分泌的?()①唾液腺②胃腺③肝④肠腺⑤胰腺A.②④⑤B.①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⑤7.医生从小王消化道的某器官里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发现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维生素等物质。

则该器官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8.将等量的唾液和清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馒头碎屑的试管甲和试管乙内,搅拌均匀,再将2支试管放在37 ℃的温水中10分钟,取出试管并滴入碘液,发现甲不变蓝,乙变蓝。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唾液不能使淀粉发生变化B.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C.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葡萄糖D.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9.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道只有贮存食物的作用,没有消化吸收的功能B.小肠是人体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C.胆汁有助于脂肪消化是由于含有消化脂肪的酶D.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分是胃10.小肠吸收功能严重不良的病人,常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11.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供患者服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三、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 唾液 淀 粉 蛋 白 质 脂 肪
口腔 咽 食道
唾液腺
淀 粉
胃液
白 胰 质
小肠 大肠
氨 基 酸
肠液
循 环 系 统
脂肪酸 甘油
肠腺
葡萄糖
氨基酸
粪便
脂 肪
脂 甘肪 油酸
消化的最终结果
糖类
唾液 口腔 胃液 胃 胆汁 小肠
麦芽糖
肠液、胰液 小肠 肠液、胰液 小肠 肠液、胰液
馒头碎屑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 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馒头碎屑与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1.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 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
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都有关系。
淀粉
唾液淀粉酶 口腔 麦芽糖
2.胆汁的作用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能起到 乳化作用.
1毫升 花生油 + 5滴胆汁 摇匀
1毫升 花生油 + 5滴水 摇匀
(1)
(2)
?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了呢?
?消化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 必须在消化道内分解成简单的能溶于 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这一过程叫做消化。
水、无机盐、 维生素、葡萄 糖、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少量水、 无机盐和部 分维生素
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 少量水和酒精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 和维生素
小肠: 大部分的水、无机 盐和维生素、全部 的葡萄糖、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六册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六册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图4-2-1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A .口、食管、胃、小肠和大肠B .食管、胃、小肠和大肠C .口、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D .消化道和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2.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消化液都来自同一个消化腺B .消化液有唾液、胃液、小肠液三种C .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D .肝脏分泌的胆汁以及胰脏分泌的胰液也是很重要的消化液3.人体吞下的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A .食道→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B .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 .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D .食道→胃→胰→大肠→小肠→肛门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消化系统的功能( )A .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B .将大分子的分解成为小分子的C .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循环系统D .将食物中细菌彻底除掉5.如图4-2-1是人体的部分消化系统示意图。

(1)图中①的名称是它有的功能;(2)图中②的名称是。

图中③的名称是 。

知识点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6.人体的小肠内壁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这对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作用是( )A .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消化吸收B .增强小肠的弹性,有利于容纳更多的食物C .增强小肠的弹性,有利于食物在小肠内运动D .以上三项都是7.如果一个人的肝脏功能不好,分泌胆汁过少,则会对食物中的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有不利影响?( )A .蛋白质B .淀粉C .脂肪D .粗纤维8.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 )A .唾液、胃液和肠液B .胃液、肠液和胰液C 唾液、肠液和胰液D .胰液、唾液和胆汁9.淀粉、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A .维生素、无机盐,水B .二氧化碳、尿素、水C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D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10.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进行了一个科学实验:将一块肉放入一只极小的铁笼内,将肉连同铁笼一起喂给一只鹰吃,一段时间后,将连着小铁笼的绳子往外拉,结果只拉出完整无损的小铁笼,铁笼内的肉却不见了。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1)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图中哪一条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 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 所以,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所以,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各在消化道的哪个 淀粉、 部位开始被消化? 部位开始被消化?
少量水和酒精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 无机盐、 水、无机盐、 维生素、 维生素、葡萄 道壁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道壁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糖、氨基酸、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部 位是胃 小肠、大肠。 位是胃、小肠、大肠。 少量水、 少量水、无
机盐和部分 维生素
(1)管内颜色最浅,通过搅拌、加 管内颜色最浅,通过搅拌、 唾液,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唾液,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管内颜色最深,通过搅拌、 管内颜色最深,通过搅拌、 加清水,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 加清水,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 (3)管内颜色比(1)管深,比(2) 管内颜色比( 管深, 管浅。无切碎、无搅拌、加唾液, 管浅。无切碎、无搅拌、加唾液,馒头中 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 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
食物的消化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
皱襞 绒毛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 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毛细 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血管
小肠皱襞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壁 只有一层很 薄的上皮细 胞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 中有毛细 血管
小肠绒毛
大肠
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 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 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 生变化。 生变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 联系: 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 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 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2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养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教学设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思考引言: 我们吃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体内会有什么变化?最后去了哪儿?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 、消化定义(1)物理消化(2)化学消化2、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脏)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4、消化过程和产物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理解;认真观看视频,交流讨论自主阅读:化系统示意图。

明白消化系统的组成联系平常的吃饭,交流讨论分组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交流讨论自主阅读:P 28-29 消化过程和产物观看视频,交流讨论解释消化;播放消化的视频指导学生阅读消化系统示意图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提问:口腔在消化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它是这样工作的?馒头在口腔中咀嚼,会甜么?为什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自主阅读P28-29播放相关视频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2、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细胞处读图P30:小肠的结构认真观看,交流讨论自主阅读:P30-31联系身体,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阅读P30: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吗?播放小肠结构特点视频指导学生阅读P30 -31:营养物质的吸收三、小结学生小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突出重点四、作业布置回家完成P31 及课课练【课后反思】:本节难度较大,内容涉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多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适应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等,还有探究实验,要应用多种方法来组织教学,才能较好完成教学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1、是物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吸收。

2、是物质,必须
消化成物质才能吸收。

3、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4、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

5、消化道:。

6、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消化道外):。

②小消化腺(消化道壁上):。

7、口腔:(1):唾液腺:①唾液腺分泌:。

②唾液中含有:。

③作用:。

④属于:。

⑤淀粉的起始消化部位:。

⑥化学性消化开始的部位:。

(2)舌:①:作用:。

②:属于消化
③:模拟实验中搅拌是模拟了。

(3)牙齿:①作用:。

②属于消化
③:模拟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

; .
物理性消化
8、消化方式; 。

化学性消化:。

9、胃:(1)胃呈囊状,。

(2)胃功能:。

(3)胃壁内有胃腺:
①胃腺分泌;
②胃液内含;
③属于:。

④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

10、小肠:(1)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2)小肠长度:。

(3)肠壁内有肠腺:①肠腺分。

③属于 消化;
(4)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 。

(5)小肠内的消化液有 。

(6)胰液中含有消化 的酶。

(7)、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液有 。

11、肝脏:①肝脏分泌 ,肝脏是人体 的消化腺。

②胆汁不含 ;属于 消化。

③胆汁作用是 ,把 。

12、营养物质的消化:
(1)、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顺序 ,它们各自开始消化的部位
是 ,彻底消化的部位是 。

(2)、淀粉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蛋白质消化需要的消化液
有 ;脂肪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

(3)、淀粉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淀粉最终以 的形式被吸收。

(4)、蛋白质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蛋白质最终以 形式被吸收。

(5)、脂肪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脂肪最终以 的形式被吸收。

(6)、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叫 。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叫 。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叫 。

(7)、 是消化的主要部位(主要器官)。

(8)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 。

② 。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脂肪微粒 蛋白质 胃、小肠
氨基酸 胃液、肠液、胰液
淀粉
葡萄糖 口腔 麦芽糖 肠液 唾液 小肠 胰液 胆汁
小肠 小肠 胰液 肠液
13、吸收
(1)吸收指营养物质通过进入的过程。

(2)胃:;
(3)是吸收的主要场所(主要器官);
(4)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只能在吸收。

①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成分变化是。

②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变化是。

③血液流经小肠后,最明显的变化是。

(5)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①。

②。

③。

④。

⑤。

(6)葡萄糖等被吸收进入血液需要穿过,需要穿过层细胞,层细胞膜。

(7)大肠吸收。

(8)能吸收维生素的部位有。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1、(水、维生素、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吸收。

2、(蛋白质、糖类、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
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吸收。

3、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

4、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①消化道;②消化腺。

5、消化道:①口腔;②咽;③食道;④胃;⑤小肠;
⑥大肠;⑦肛门。

6、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消化道外):唾液腺、
肝脏、胰腺
②小消化腺(消化道壁上):胃腺、
肠腺。

7、口腔:(1):唾液腺:①唾液腺分泌:唾液
②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③作用: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④属于:化学性消化。

⑤淀粉的起始消化部位:口腔。

⑥化学性消化开始的部位:口腔。

(2)舌:①:作用:搅拌;
②:属于物理性消化
③:模拟实验中搅拌是模拟了(舌的搅拌)。

(3)牙齿:①作用:咀嚼;
②属于物理性消化
③:模拟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牙齿的咀嚼)。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物理性消化
8、消化方式胃肠的蠕动; 胆汁乳化脂肪。

化学性消化:消化液中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9、胃:(1)胃呈囊状,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

(2)胃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

(3)胃壁内有胃腺:(小腺体)
①胃腺分泌胃液;
②胃液内含胃蛋白酶;
③属于:化学性消化。

④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

10、小肠:(1)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3)肠壁内有肠腺:①肠腺分泌肠液;
②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③属于化学性消化;
(4)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肠)。

(5)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

(6)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7)、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

11、肝脏:①肝脏分泌胆汁,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②胆汁不含消化酶;属于物理性消化。

③胆汁作用是乳化脂肪,把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12、营养物质的消化:
(1)、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顺序(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各自开始消化的部位
是(口腔、胃、小肠),彻底消化的部位是(小肠)。

(2)、淀粉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胰液);蛋白质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胃液、肠液、胰液);脂肪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

(3)、淀粉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葡萄糖),淀粉最终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

(4)、蛋白质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氨基酸),蛋白质最终以(氨基酸)形式被吸收。

(5)、脂肪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甘油和脂肪酸),脂肪最终以(甘油和脂肪酸)的
形式被吸收。

(6)、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叫(消化)。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叫(消化)。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叫(消化)。

(7)、小肠是消化的主要部位(主要器官)。

(8)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小肠长约6米,内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脂肪微粒 蛋白质 胃、小肠
氨基酸 胃液、肠液、胰液
淀粉
葡萄糖 口腔 麦芽糖 肠液 唾液 小肠 胰液 胆汁
小肠 小肠 胰液 肠液
13、吸收
(1)吸收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
(3)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主要器官);
(4)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只能在(小肠)吸收。

①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成分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养料增多)。

②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变化是(养料增多的静脉血)。

③血液流经小肠后,最明显的变化是(养料增多)。

(5)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①小肠长约6米。

②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

③皱襞上有绒毛状的突起叫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⑤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葡萄糖等被吸收进入血液需要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需要穿过(2)层细胞,(4)层细胞膜。

(7)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8)能吸收维生素的部位有(小肠、大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