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0法则(帕累托)

帕累托原则是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帕累托而 来,是说在任何一组东西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这项原则 有时候又称做“重要的少数”、“微不足道的多数”,或80对20定律。
80比20的法则又叫“犹太法则”或称为“帕累托法则”。 这个法则的主张是:团体中的重要项目,是由全体中小部分的比例所造成 的。 长久以来,80/20原则(也成为帕累托法则)在经济世界里蹒跚而行,如风景中的一块奇石,至今无人能解释这条实用的法则。"
1965年出版的一本讨论帕累托原则的书中,作者史丹德尔如此描述道。80/20原则是十九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Bilfredo Pareto)率先发表的一项量化的实证法研究成果。
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分的所得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它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他都发现这相同的模式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在今天看来,这身并没有什幺值得大惊小怪的,但他同时还发现两件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其一是: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该族群所享有的总收人或财富之间,有一微妙的不平稳关系。帕列托法则发现之后开始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一度被法西斯所利用。直到1949年由哈佛大学的语言学教授乔治·吉普夫教授(Geotge Kzipf)发现了"最省力原则","最省力原则"应是对帕列托法则的重新发现和最好解释。他认为:资源)人、货物、时间、技能或任何有生产力的东西)总是会自我调整,以求将工作量减少,而大约2-30%的资源与70-80%的资源活动有关。
后人对于他们的这项发现给予了不同的命名,例如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以上的这些名称,在本章中一律称为80/20法则。
从帕累托的研究中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如果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那幺就可以预测,其中10%的人拥有约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在这里,重要不是百分比,而是一项事实:财富在人口的分配中是不平衡的,这是可预测的事实。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20(就统计来说,精确的80/20关系不太可能出现),习惯上,80/20讨论的是顶端20%而非底部的20%。80/20法则主张: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就字面意义来看,即指你所有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所付出的20%。
因此,对所有实际的目标,我们4/5的努力──也就是大部

分付出的努力,只与成果
有一点点的关系。这种情况看似有违常理,却非常普通。所以,80/20法则指,出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以及努力和报酬之间,原本就存在一种不平衡。
80/20法则提供这个不平衡现象一个非常好的衡量标准;80%的产出,来自于20%的投入;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起因;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管理学家认为,20%的产品,或20%的客户,涵盖了企业约80%的管理额。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或者是20%的重要客户;推而广之,80%的销售来自20%的销售人员,80%的时间用在了20%的日常事情上,80%的事情在20%的高效率的时间内被完成。80%的效率提升可以来自20%的环节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