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传统民居
浅谈山西民居

顶上覆土,内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应 天圆地方之说)。多数后面比前面稍窄, 呈喇叭形。常见的单间窑洞宽3.5米左右, 高3-4米,深5-9米。前面有木结构、带门和 格子窗的外壁。内部墙面上抹泥、熟石灰 或掺石灰的泥,还可以贴纸和窗花进一步 装饰。窑洞前的地面平整后,在周围围以 土墙。
窑洞的修建,庄面子一般高 至九米,长十七至二十三米, 用镢头修刮成水波等花纹,正 面挖窑三至五孔,侧面根据地 形也可挖一至三孔窑,前面取 土为平空地,一般为三面筑墙, 修建大门门楼。窑洞一般高四 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 正面的主窑比其他窑洞略高, 作正堂为长辈居住。窑口砌墙 安门窗,一般为一门三窑洞或 一门二窗,靠窑顶的窗子称天 窗。窑内靠山墙均盘有土炕, 土炕一边紧接山墙,一边紧连 窑壁,留有炕洞门,“烧柴点 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 乐融融”,修窑洞一般以山形 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 避阴就阳。
城周边道路
干字形商业街
主动脉道路道路
县衙及察院等行政 中心位于城中偏南。 南门内大街上建市 楼称“金井楼”,是全 市商业中心。这种弃钟 鼓楼而设市楼的做法为 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 个个案,与该城曾为明 清金融中心有关。 儒学、文庙、城隍 庙分布于县前东侧,武 庙在西侧,仓库与驿站 靠近东门。山川、社稷、 邑厉三坛分别在城外东 南、西北、东北三方。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属于全封闭式的城 堡式建筑群,建筑面积达4175平方米。乔家大院全院 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 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 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 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 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2024年山西朔州窑居建筑营造技艺及其审美文化传统》范文

《山西朔州窑居建筑营造技艺及其审美文化传统》篇一一、引言山西朔州,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其独特的窑居建筑营造技艺和审美文化传统令人瞩目。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朔州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山西朔州窑居建筑的营造技艺及其审美文化传统,以期更好地理解其内在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山西朔州窑居建筑概述山西朔州窑居建筑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其独特之处在于采用窑洞作为主要居住空间。
这种建筑形式既适应了当地的地质条件,又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
窑居建筑以土、石、木为主要材料,结构稳固,冬暖夏凉,具有较高的居住舒适度。
三、窑居建筑的营造技艺1. 选址与规划:窑居建筑的选址讲究风水,多选在背山面水、地势较高的地方。
规划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以达到最佳的居住效果。
2. 土质选择与准备:窑洞的建造需要选用特定的土质,以保障洞体的稳固。
在土质选择和准备过程中,工匠们需对土质进行测试,确保其符合建造要求。
3. 窑洞挖掘与构造:窑洞的挖掘是窑居建筑的关键步骤,需要精湛的挖掘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在挖掘过程中,工匠们需根据地形、土质等因素,合理设计洞体结构,确保窑洞的稳固和舒适。
4. 装饰与陈设:窑居建筑的内部装饰和陈设也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传统。
工匠们运用当地材料和工艺,对室内进行装饰,使窑洞更加美观、舒适。
四、审美文化传统1.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山西朔州窑居建筑在营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建筑师们根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巧妙地设计出适应环境的窑洞,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2. 传统工艺的传承:窑居建筑的营造技艺世代相传,成为了当地人民的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工艺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审美观念的体现:窑居建筑的审美观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建筑形态、装饰陈设等方面,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美好、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向往。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其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生活风貌。
这些民居不仅在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状况。
下面我们将对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进行赏析,一窥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些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庭院式布局,以四合院为主。
四合院是古代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它的布局通常是由正房和配房组成,院子呈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四面被房屋环绕。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礼仪观念,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中,四合院的布局是十分常见的,但在细节上却有着独特的风格,比如在房屋的设计、门窗的装饰、庭院的布局等方面体现了山西地方的建筑特色。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装饰风格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民居的外墙通常采用灰色的风化砖作为装饰材料,这种灰色的墙面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民居的门窗也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门窗的框架多为木质材料,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装饰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为整栋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室内装饰上也非常讲究。
在室内装饰方面,无论是地板、壁炉、顶棚还是家具摆设,都显露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山西民居的地板多采用黑色的青砖铺设而成,这种黑色的地板不仅在色彩上与外墙相呼应,更重要的是在材质上与山西地方资源相契合。
民居的壁炉也是别具风格的,通常采用青石或者黄石砌成,用以取暖和烹饪。
而在家具摆设方面,一些精美的雕刻图案和纹饰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美学上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反映社会文化和生活风貌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缩影。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念,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家族礼法,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商业文化和手工业发展状况。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因其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民居而闻名于世。
这些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华建筑艺术的珍品。
本文将就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点、装饰艺术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作一综合评析。
一、建筑特点1.1 结构布局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结构布局多呈“四合五天”、“四合六院”等形式。
“四合五天”是指四面围合、中部为天井,房屋分布在围合之中;“四合六院”则是指四边为围墙,中部为中院,分布有六个小院。
这种布局既能满足家庭生活对私密性的要求,又具备一定的通风采光效果,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的人文关怀。
1.2 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瓦砾为覆盖,多为典型的仿木结构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在古代中国极为常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木结构的“挑檐飞檐”和“斗拱”结构。
这些建筑在雨雪天气中可以有效地排水防潮,适应了山西省的气候特点。
1.3 装饰手法在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中,装饰手法的运用十分讲究,主要表现为雕刻、彩绘、砖雕、窗棂等。
这些装饰手法在保持建筑整体风貌的也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艺术韵味。
山西的窗棂也十分有特色,多为木质或砖石制作,造型精美,富有地方文化特色。
二、装饰艺术2.1 木雕木雕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装饰艺术中最为精湛的一种形式。
木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大多采用木雕工艺,这些木雕包括了房梁、门楣、窗棂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木雕的题材以花草鸟虫、人物题材为主,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展现了当地木工匠人的高超技艺。
2.2 彩绘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彩绘艺术也是其独特魅力之一。
墙面、梁柱、门窗都被精美的彩绘所点缀,这些彩绘主题多为吉祥图案、古代传说、人物故事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彩绘艺术通过艳丽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为建筑增添了不少活力和韵味。
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砖雕装饰也颇具特色。
砖雕从屋檐到地面,从门窗到庭院,无处不在,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艺术功底。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山西位于中国的北部,素有“三晋之乡”的美誉。
山西的民居特色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既受到历代政权的影响,又受到地域文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山西民居的特色和演化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山西民居的特色1.城堡式建筑:山西地处黄河以北,历来是军事要地,因此许多山西民居都具有城堡式建筑的特点。
这类建筑多为高墙围合,有城门和城楼,内部有坚固的护城河和堡垒,保护居民免受外来侵害。
同时,城堡式建筑还有利于居民互相交流和防御。
2.四合院建筑:四合院是山西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由四个独立带院墙的住宅围成一个中心庭院,形成四方相对的布局,寓意着天地四象的完美结合。
四合院以敞亮、通风和采光好为特色,屋内多为木制结构,装饰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室内装饰:山西民居的室内装饰非常注重细节和艺术性,常常使用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来进行装饰。
尤其是木雕,在山西民居中起着重要的装饰和实用作用。
木雕种类繁多,有门窗雕花、梁柱雕刻、壁画等,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二、山西民居的演化历史1.宋代:宋代是山西民居建筑演化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山西的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农田开垦扩大,需要大量的居住空间。
于是,四合院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民居类型,受到人们的欢迎。
同时,由于战乱频繁,城堡式建筑也开始出现,以提高居民的安全性。
2.明代:明代是山西民居建筑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山西民居的规模更加恢宏,建筑风格更加繁复。
四合院的布局更加规整,室内装饰更加精美。
同时,建筑采用了更多的砖木结构,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3.清代:清代是山西民居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四合院,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如戏楼、庙宇和街道建筑等。
这些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代民居,不仅为研究中国传统民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魅力。
一、山西明清时期民居的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硬榻梁、厚墙体等建筑特点,同时也在样式、结构、装饰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地方风貌。
1. 样式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主要分为四种样式:园林式、庄园式、四合院式和客家式。
园林式又称“中州流水式”,双进左右对称,中心围有花园、水池等景观。
其风格轻盈、优美,体现了汉文化的园林精髓。
代表建筑有山西出名的平遥古城。
庄园式又称“江南水乡式”,建筑多分散布于开阔地带,显得开朗自由,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临汾市的羊圈岭古建筑群。
四合院式即“四合大院”,又称“四合院房”,形状呈正方形或矩形,大门迎面而开,中间有天井,屋顶呈硬山顶或硬梁檐结构。
其代表建筑有闻名遐迩的古县城大同市。
客家式,是流传于南方地区的建筑样式,主要特点是院子内部有别于皇家建筑朝向南面,则客家民居都是以家族祭祀为主,主入口则朝向东面。
其代表性建筑有运城市河津市。
2. 结构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大多数都是平房、硬山顶或硬梁檐的建筑形式,建筑厚重牢固,经久不倒。
其楼层多数很矮,一至二层,但平面结构条理分明,各房间布局合理,又保持了各自私密性。
3. 装饰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装饰偏重于简约气派,大多数只在门窗、墙面、山墙等几处做精致装饰,突出精神焕发。
凸显着时代感,特别是一些山墙上浮雕的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1. 坚固牢靠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特点就是建筑坚固牢靠,这是因为山西在明清时期属于边疆地区,经常遭受战火摧残,因此民居的建筑必须承受外在环境的考验,使民居建筑保持毁不灭的状态。
2. 显贵富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如同一座艺术宝库,它注重建筑的技术和装饰,外观富丽堂皇,充满了各种艺术形式。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留下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这些民居形态各异,构造精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山西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飞檐翘角。
飞檐是建筑物顶部的悬挑部分,有时会有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鸟、兽等。
翘角是指墙角向上翘起,像龙或蛇的形状,使建筑物更加具有飘逸的感觉。
这些飞檐翘角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遮防雨水流入室内。
山西民居的另一个特点是庭院。
庭院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供居民活动,种植花草,放置家具等。
山西的庭院一般由几个门厅、东西厢房和后厅构成,每个厅中间都有一个天井。
天井的中心常常种有一棵古树或太阳花,与庭院的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化了整个庭院的环境。
山西民居的建筑结构也是有特点的。
传统山西民房采用梁架结构,其特点是梁柱间距很大,梁和柱子都很粗,梁柱质量都比较好。
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屋子宽敞明亮,比较稳固,也比较耐久。
而且,这种结构便于修建时的标准化,因此在山西地区广泛使用。
此外,山西民居的彩画和雕刻也非常精美。
彩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的民居彩画常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色彩斑斓、艳丽。
雕刻则是山西民居的另一重要特点。
山西的木雕、砖雕等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是根据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设计,既有形象逼真的神鬼、动物,也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山西民居宽敞明亮,美轮美奂,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众多的明清时代的民居,这些民居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赏析。
首先是山西民居的地理特点。
山西位于华北地区,在明清时期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成为了政治经济中心,相应地也催生了众多的豪门世家。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严谨。
一般而言,民居的庭院前后有序,前院作为接待客人、开展商业交易的地方,一般比较宽敞;中院用于堆放柴草、作物等物品;后院为家庭居住的地方,包括主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域。
其次是山西民居的建筑特点。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以“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为主,即四边有墙围合的中空庭院,中心是一个天井。
四合院一般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功能,比如前院是进出客人的地方,后院是家庭起居的地方。
四合院的建筑构造精细,因而充满了一种庄重、古朴的气息。
山西民居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也非常讲究。
山西盛产青砖和灰瓦,因此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青砖和灰瓦。
青砖砌筑的墙体厚实坚固,能耐受酷暑和严寒;灰瓦则具有出色的防水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山西常见的大风和降雨。
这些建筑材料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易于修缮,因此成为山西民居常用的建材。
山西民居在装饰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明清时期山西豪门世家常以民居装饰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他们常常在民居中雕刻精美的门楣、窗户和梁柱等,这些木雕和石雕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影响了后来的传统建筑风格。
山西的民居也常常使用彩绘和窗花等来装饰外墙和室内,使整个民居更加华丽和精致。
山西民居的设计理念也十分独特。
在明清时期,山西的民居设计除了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外,还非常讲究功能分区,比如前院一般用于商业交流,中院则是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地方,后院则是家庭起居和休闲的地方。
这种设计理念的表现就是使整个民居既能满足家庭居住的需求,又能顺应时代潮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 厢房 、 门房各 3间 , 较大宅也有 5间 。一般 山西大户人家宅院
山西的民居从 北到南 , 太原 民居、 太谷 民居 、 平遥 民居 、 师家 沟 民居 、 丁村 民居 、 刘氏 民居 、 新疆 民居 、 芮城 民居 等等 , 都是具 有代表性 的民居 , 对研究 古代 历史 、 文化 以及 民俗 民风 、 教信 宗
甚强 , 游人至此 , 无不驻足感叹。渠家大院同乔家大院一样 , 中 是 华 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 ,现在 已成为新 的经济文化的载体—— 晋商文化博物馆 。
乔家 、 家以及 曹家都 曾走 过西 口, 渠 塞外 的风沙磨炼 了他们 不甘贫穷 的意志与毅力 , 们用 自己饱含着汗水 的业绩 , 他 衣锦荣 归之后 , 给后人 留下 了这些 雕梁 画栋 的宅院 , 和古 色古 香 、 风韵 犹存 、 布城 乡、 以千计的庭院建筑 , 遍 数 而且给建筑学 、 晋商文化 的教学与研究提供 了难得的直观资料。
一
大院 , 是清末 民初 显赫一时的名 门望族 、 商渠 源浈的宅 院。渠 晋 家大 院占地 53 7m , 8幢大 院 ,9幢小 院 ,4 1 共 1 2 0问房屋 , 迈人 大门 , 一连五进 , 深达百米。象征着官品地位 的“ 十一彩” 牌楼 , 戏 台院 , 杆院 , 栏 木雕 、 雕 、 砖 石雕 , 或圆雕 、 浮雕 , 多处镂空 , 立体感
定程度上揭示 出不 同民族在 不 同时代 和不 同环境 中生存 、 发 展的规律 , 也反 映 了当时 、 当地 的经济 、 文化 、 生产 、 生活 、 伦理 、
习俗 、 宗教信仰 以及哲学 、 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 。因此 , 传统 民 居建筑既有重要 的历史 、 文化科学价值 , 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和技 术参考价值 , 从来都是建筑历史研究 中的重大课题 。
一
居 中者多是讲究礼仪或有文 化之 家。山区民居 , 一般 依山而建 , 但大都位于山的南侧 , 形成台阶式Hale Waihona Puke 院落。入 口位置 因道路走 向而
定 。采用砖石 窑洞 的民居 , 有的形成 院落 , 的单独设置。 有
山西 民居建筑平面布局有一字形联排 式 , 三合院及四合院 。
受封 建宗礼 的影 响 , 主要房 间坐北 朝南 , 长辈住 的房间居 中 , 左 右为 厢房及 耳房 , 左上 右下顺 序 , 长子 、 子居住 , 按 归 次 下房倒 座, 为佣人居住或作贮 藏用 。山西雁北地 区一带有很多的乡间完 全用 土墙 、 土顶 , 墙面用灰 泥摸 的整 洁光平 , 一座一座 的房屋毗
。
每年都吸引 了大批国内外游人 。可与乔家大院媲美的是渠 家
邻排列着 , 非常整齐 , 别有特色 , 山西 的窑洞也常采用这形式 。三
合院在山西的晋东南地 区比较常见。一般大门正中设有照壁 , 左 右厢房各 3间 , 堂房多为 3间 、 , 5问 堂房一般 为 2 。二层层高 层 较低 , 一般 为 2m左右 , 多为贮藏粮食 。也有三合院纵横拼接以 腰 门连接前后 院的布置形式 。四合 院是山西民居建筑 中较多的
种形式。晋 中地 区比较突出。大 门方位一般南 向 , 位于住宅东
南。大 门形式可以分为屋宇式 和墙垣式 , 在墙上辟 门。大门正对 的街侧设影壁 。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 。前 院外人可到 , 内院 非请勿入。前院较浅 , 以倒座为主 , 用作门房 、 客房 、 客厅 , 或有杂 物小院 。中门常为垂花 门形式 , 在住宅 中轴线上界分 内外 , 形体 华美。内院由正房及耳房和厢房组成 。正房为长辈起居处 , 厢房
民居建筑是人类最早 、 最大量 , 与人类 生活最密切相关 的建 筑类 型, 也是人类最原始 、 最持续 发展 的一种建筑类型 。民居 在
一
四合 院的形式 。因而总体来说 , 山西 民居建筑 总体布局一般 比较
规整 , 院落 大多 为一 进到三进 或多进 , 也有带偏 院的 , 或纵横拼 接形成 多重 院落 。还有单独一 座或几座建筑形成一字 型布 置形 式 。正房坐北朝南 , 南房为倒座形式 , 大门一般位于东南角 , 大门
山西科技
S N I CE C N E H O O Y HA X I N EA DT C N L G S
21 0 0年
第2卷 5
第3 期
● 百 业 科 技
浅谈 山西传统 民居
贾晓 丽
( 山西 省建 筑设 计研究 院城 市设 计所 , 山西 太原 ,30 3 001)
摘 要: 山西地处黄河 中游地 区, 历史悠久。山西民居独 秀一枝 , 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其 中, 乔
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 , 又是 民俗 的堂殿。山西民居 建筑 不仅具有我 国北方封 闭式 四合院的空间特 色, 而且其木框 架结构也富含传统特 色。 关键词 : 民居 ; 四合 院; 历史; 文化; 艺术
中 图分 类号 :U 4 . T 21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 2 (0 0 0 — 1 30 10 — 4 9 2 1 )3 0 4 — 2
山西地处黄河 中游地 区 , 历史悠久 , 里是 中华文 明最早 的 这 发源地之一。山西现存 的民居 占全 国民居的大多数 , 大部分保存 完整 。因此 , 可以说山西民居独 秀一枝 , 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其 中, 家大 院既是建筑 艺术 的宝库 , 乔 又是 民俗的堂殿 。这 里 已建为华北 民俗博物馆 。 目前 ,已是 山西 省十佳旅游景点之
仰都有重要的价值 。 山西 民居 建筑选址 因地制宜 , 主要 形式有 : 其 窑洞 、 木构架 平房 、 阁楼 、 瓦房 、 楼房 、 石板房等类 型。但作为 中原腹地 , 民居 其
由房屋垣墙包绕 , 外不 开敞 , 对 面向内院 , 内栽植花木 , 院 陈设浴 缸、 盆景 、 鸟笼 , 形成 优美 、 安静 的环境 , 这种布局方式 日照好 , 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