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山西建筑古建筑赏析ppt课件

7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 ”,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 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 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 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 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 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 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 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 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 ,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 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 、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13
五台山
14
南禅寺的来源:
南朝梁帝萧衍,崇尚佛教,在全国大兴寺庙,无锡 当时也兴建了不少寺庙,其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护 国寺。在梁溪十大刹中,护国寺为第二。唐高宗咸 亨年间(670-674),改名为灵山寺, 北宋仁宗皇 帝又赐名“福圣禅院”,但老百姓因其地处南门而 呼之为南禅寺。
南禅寺是一座唐代创建的寺庙,是我国现存寺庙中 历史最久的一处古代建筑物。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 城西南22公里处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距东冶镇7 里。跨进李家庄,顺着一条黄土坡路爬上一个土崖 ,便可看到雄踞在这里的南禅寺了。
32
TRAVEL NOTES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 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 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 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 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 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 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 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 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中 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 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 价值。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 ”,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 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 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 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 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 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 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 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 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 ,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 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 、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13
五台山
14
南禅寺的来源:
南朝梁帝萧衍,崇尚佛教,在全国大兴寺庙,无锡 当时也兴建了不少寺庙,其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护 国寺。在梁溪十大刹中,护国寺为第二。唐高宗咸 亨年间(670-674),改名为灵山寺, 北宋仁宗皇 帝又赐名“福圣禅院”,但老百姓因其地处南门而 呼之为南禅寺。
南禅寺是一座唐代创建的寺庙,是我国现存寺庙中 历史最久的一处古代建筑物。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 城西南22公里处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距东冶镇7 里。跨进李家庄,顺着一条黄土坡路爬上一个土崖 ,便可看到雄踞在这里的南禅寺了。
32
TRAVEL NOTES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 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 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 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 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 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 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 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 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中 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 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 价值。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PPT课件

与皖南民居齐名,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
• 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
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 艺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 数量多、保存好
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 数量较多、保存完好,方便研究传统民居。
3
1.2 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
• 利用自然,原始聚落
黄河中游,土地肥沃疏松,自然资源优 越促进原始经济的起源;
• 挖穴藏身,掘土构屋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黄 土的柱状或垂直节理最易先为民用
• 长时间,大范围
窑洞,新石器时期,中华文明最早发源 地之一。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 。
• 砖木结构,发展迅速
唐宋时期,发展和经济繁荣,山西民宅 逐步有了木结构,砖瓦房屋。唐代合院民Βιβλιοθήκη 院落陶器 ( 引自《中国民居建筑》)
山西运城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
• PART 1 时间轴
• 一、山西民居建筑概况及历史
• 1、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 2、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 • 3、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
• PART 2 空间轴
• 二、山西民居建筑的环境特征
• 1、自然环境特征 • 2、社会环境特征
• 三、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按照建筑材料)
到三进。多由大门倒座、过厅、垂花门、正 房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墙与正房、过厅
、 倒座山墙平齐,形成窄长院落。较大
的院落由几组院落并列而成。晋中地区建造 技术的水平也最高极具代表性。
• 晋东南民居: 晋东南住房变化较多 ,
各种民居形式多样,如瓦房、砖房、 平 顶房、窑洞房,最有特点的是当地人的
二层楼房,一层一般是居室,二层一般不住 人,只是放些粮食、家具,杂物之类的东西 。院落采用独院或四合院。
• 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
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 艺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 数量多、保存好
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 数量较多、保存完好,方便研究传统民居。
3
1.2 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
• 利用自然,原始聚落
黄河中游,土地肥沃疏松,自然资源优 越促进原始经济的起源;
• 挖穴藏身,掘土构屋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黄 土的柱状或垂直节理最易先为民用
• 长时间,大范围
窑洞,新石器时期,中华文明最早发源 地之一。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 。
• 砖木结构,发展迅速
唐宋时期,发展和经济繁荣,山西民宅 逐步有了木结构,砖瓦房屋。唐代合院民Βιβλιοθήκη 院落陶器 ( 引自《中国民居建筑》)
山西运城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
• PART 1 时间轴
• 一、山西民居建筑概况及历史
• 1、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 2、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 • 3、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
• PART 2 空间轴
• 二、山西民居建筑的环境特征
• 1、自然环境特征 • 2、社会环境特征
• 三、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按照建筑材料)
到三进。多由大门倒座、过厅、垂花门、正 房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墙与正房、过厅
、 倒座山墙平齐,形成窄长院落。较大
的院落由几组院落并列而成。晋中地区建造 技术的水平也最高极具代表性。
• 晋东南民居: 晋东南住房变化较多 ,
各种民居形式多样,如瓦房、砖房、 平 顶房、窑洞房,最有特点的是当地人的
二层楼房,一层一般是居室,二层一般不住 人,只是放些粮食、家具,杂物之类的东西 。院落采用独院或四合院。
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思考题
民居的发展趋势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
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居将会有哪 些变化?
如何平衡保护传统民居与发展旅游业 的关系?
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如何更好地结合地理环境来设计民居 ?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蒙古包是一种传统的游牧民居,采用圆形结构,便于拆卸和移动。蒙古包内部空 间宽敞,采光充足,适合游牧民族的流动性生活。蒙古包的外壳由羊毛毡和木杆 组成,具有很好的保暖和防风作用,适应草原的恶劣环境。
陕北窑洞的建筑特点
总结词
利用黄土高原、冬暖夏凉、节能环保
详细描述
陕北窑洞是利用黄土高原的厚实黄土层建造而成的民居形式。窑洞内部空间宽敞,具有良好的保温性 能和隔热性能,冬暖夏凉。窑洞的建造不需要过多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节能环保特点。窑洞内部 环境舒适,适合居住和休息。
北京四合院
总结词
建筑材料和装饰特色
详细描述
北京四合院以木结构为主,屋顶 覆盖琉璃瓦,院落内的影壁、石 雕、木雕等装饰精美,体现了中 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北京四合院
总结词
民居与社会地位的关联
详细描述
北京四合院在历史上是达官贵人和商 贾富人的居住场所,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等级和地位差异。
蒙古包
总结词
适应游牧生活的建筑形式
详细描述
客家民居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注 重保护生态环境,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充 分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
北京四合院
总结词
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文化象征
详细描述
北京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布局严谨,中轴对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和文化价值观 。
北京四合院
总结词
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
山西民居

山西民居建筑“三雕”装饰应用广泛 山西民居建筑“
三雕”是指木雕、石雕、砖雕。木雕在山西民居中所占面积一般不会太 三雕”是指木雕、石雕、砖雕。木雕在山西民居中所占面积一般不会太 但位置醒目。其木质平常,但镂铭精细,雕件上石绿搽底, 大,但位置醒目。其木质平常,但镂铭精细,雕件上石绿搽底,金粉勾 石雕则主要集中于柱础 栏杆、门墩几处, 则主要集中于柱础、 勒。石雕则主要集中于柱础、栏杆、门墩几处,多数图案为阴纹线刻型 只有砖雕遍布于建筑上下、构架内外,是山西民居装饰之主体。 。只有砖雕遍布于建筑上下、构架内外,是山西民居装饰之主体。砖雕 之中还包括砖塑、砖砌等,砖雕又有深雕、浅雕、圆雕之别。 之中还包括砖塑、砖砌等,砖雕又有深雕、浅雕、圆雕之别。匾也砖雕 字也砖雕,雕凿最多者还是人物、花鸟、博古等等。 ,字也砖雕,雕凿最多者还是人物、花鸟、博古等等。其整体粗犷豪放 但不乏精良细节,风格简约质朴,但也有繁锁华丽之处。 ,但不乏精良细节,风格简约质朴,但也有繁锁华丽之处。
3.晋中民居 晋中民居
晋中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到三进。多由大门 晋中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到三进。 四合院为主 倒座、 过厅、垂花门、正房及各院厢房组成。 倒座、 过厅、垂花门、正房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 墙与正房、 过厅、 形成窄长的院落。 墙与正房、 过厅、 倒座山墙平齐 ,形成窄长的院落。 院落并列而成。 较大的院落由几组 院落并列而成。晋中地区由于明清 时期商业繁盛、 与外界交流、 联系紧密。 时期商业繁盛、经济发达 。与外界交流、 联系紧密。 故而建造技术的水平也最高极具代表性。 故而建造技术的水平也最高极具代表性。
四合院结构布局
乔家大院总体布局为一个完整工整的双“喜”字,欢悦祥 乔家大院总体布局为一个完整工整的双 喜 字 总体布局为一个完整工整的 和尽在其中; 和尽在其中; 王家大院巧妙地将其姓氏和前辈对子孙加官晋爵的热望 王家大院巧妙地将其姓氏和前辈对子孙加官晋爵的热望 字格局; 寄托其中,以其内部相通之甬道呈显“王 字格局 寄托其中,以其内部相通之甬道呈显 王”字格局; 太谷三多堂则将多子 多福、多寿的民俗注入其中, 则将多子、 太谷三多堂则将多子、多福、多寿的民俗注入其中,院 落呈“寿 字形结构 字形结构。 落呈 寿”字形结构。
山西民居

(一)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 建筑的发展起始于民居,民居的发 展记载着历史。一切建筑追根溯源 都会在民居中找到它的基因。山西 民居是中华民居建筑艺术的经典之 作,是几个世纪前建筑艺术的杰出 成就。
• 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山西传统民居以其类型丰富、 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尤其以 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 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逐 步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
晋中民居 晋中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到三 进。多由大门倒座、 过厅、垂花门、正 房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墙与正房、 过厅、 倒座山墙平齐 ,形成窄长的院落。 较大的院落由几组 院落并列而成。晋中 地区由于明清时期商业繁盛、经济发达 。 与外界交流、 联系紧密。故而建造技术的水平也最高 极具代表性。
(三)渠家大院平面布局与环境特征
• 1、渠家大院的平面布局
渠家大院结构严谨,呈 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 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 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 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院 内建筑布局合理,主院、侧 院主次分明。 从外面看渠家大院形似 城堡,墙高十余米,气势威 严。进入院内,又有八个大 院各自独立。第一个院是石 雕栏杆院。主院是里五外三 进式牌楼院,一座10余米高 的木制牌楼高高耸立,设计 精巧、工艺精良。大门左侧 是牛房院,主院西侧有一条 青砖通道,道的南北共有四 个院子,北面是两个统楼院, 南面是两个小四合院,共有 房屋240间。组成了一个富 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十一踩木制牌楼院
2、建筑材料与构造技术
木材、砖瓦、石材是住宅建设中的主要材料。渠家大院建筑用 材,大多来自本地,经济耐用。整座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 墙,上乘的木材构梁、搭架。
如:渠家戏台 院,戏楼为砖木 结构,卷棚顶, 伸出式。前台四 根立柱支撑屋顶, 中间面宽,两侧 都有垂帘。台后 是一整面木质窗 门,也用柱子分 成三部分。在台 前还设有一圈矮 栏杆。戏台的每 个建筑构件上都 有木雕,充分体 现了其建筑构造 技术的先进性和 实用性。
山西民俗ppt

山西广灵剪纸艺术
广灵剪纸的独特性
1、虽是剪纸,但制作工具是刀而不是剪。
2、制作效率高。用剪刀一次只能剪一层、几层,最多
十几层,而刀刻一次就有十几层、几十层,多则可达约80层。
3、用色自如,要什么色就可以调什么色、染什么色。
颜色可调出五、六十种,而点染一幅作品用色最多可达30余
种,因此彩色剪纸可以达到绘画与剪纸的双重效果。
多姿多彩的 山西民俗文
化
主讲人:李俊婷 组员:张瑞萁、霍秀敏、
原玉芝、靳晓静、 郅艳霞
民俗的涵义
❖ 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中国是一个 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 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 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 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 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4、酒剂的鲜艳水彩可以充分地向下渗透,能达到染上
面一张而得到下面数张的染色目的。
5、染色时,可以做深色在浅色之上或不同色块之间互
不干扰的处理,在酒剂作用下能达到自然的烟染效果。而阴
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
三
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 雄浑、博大之气;
山
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
西
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
剪
特点; 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
纸
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
艺 术
关内之隽秀;
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 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
格
巨型剪纸艺术《开国大典》
剔尖
剔尖又叫拨鱼,是“八姑” 演变而成的,做法同“八 姑”大致相同,但和的面 没有“八姑”那么稀。做 时先用面、水5∶3的比例 加少许食盐和好面,然后 用手蘸上水在面上拍好后 置于碗内或铁板上醒放15 分钟。下锅时一手将盛面 的铁板向锅边倾斜,使面 流向碗沿,另一手用专用 的铁筷将碗沿的面往锅里 拨,拨成两头尖,中间粗 的小鱼形。
山西民居文化

种 类 型 居 住 。 方 山 西 西 北 部 主 要 是 用 转
在 山 西 北 部 , 主 要 是 窑 洞
体 北 可 以 分 为 部 几 农 、 中 部
山西村落
山西的村,大部分是历史遗留下 来或自然形成的。自然形成的较多, 人为地集聚在一起的非常少。有的 村落是根据一族的血缘关系形成的, 山西村庄的取名是非常值得了解。 山西村落的研究使我们在文字的领 域有了更大的土地。
山西民居文化
1.
山西民居文化的特点? 山西民居文化的特点?
2.
山西山区村庄的形成是怎样的? 山西山区村庄的形成是怎样的?
1.平遥特点: 1.平遥特点: 平遥普通的居民住宅较大,用料讲究。住宅平面 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 称,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三进院呈“ 称,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三进院呈“目 “字型基本形式。院落间用矮墙和装饰华丽的垂花门 作为分隔。 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的 窑洞。平遥民居的外墙都用砖砌,对外不开窗户,外 观坚实雄壮,在院子里也很少栽木,院子里地面均用 砖满铺,没有泥土,便于清扫。平遥民居内外装饰华 丽,有木雕精细垂花门,正房梁下挂落子曲替都有花 饰,都有一定的样式。沿街巷的宅门都特别讲究,门 顶形式多样,有悬山卷蓬、悬山有脊两坡、两坡不等 长和半坡及披檐等,檐下用梁枋穿插、斗拱出檐等。 大门门扇上有门匾的,还立有上马石、栓马柱,石雕 精美,反映出当时这些人家住户的富庶。它也体现了 当地居民的文化特色,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角 色。
2.
村庄的形成,往往是由于 家族聚居人口繁衍而逐渐扩大的。 往往一个村庄内,有几户大姓是 分为几个同宗族的。有一些村庄, 纯粹就是由一个姓氏的家族组成。 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往往是村 庄形成的基础。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

•二、不同视角的王家与乔家
•5、从内部格局上来看;
• 走进乔家大院的正门,一条长80米、宽7米 得石铺甬道将6个大院分割在南北两边,分别叫老 院、西北院、书房院、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这六个大院各由三五个小院组成,院中有院,院 中套院,共有20个小院、313间房屋,布局、格式 各不相同,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每个院落都是 正偏结构,正院为主人居住,偏院则为客房及佣 仆的住址和灶房。正院比偏院要高出一截,两者 的房顶结构也不相同。所有6个大院、20个小院都 由正院和偏院构成,正院与偏院在结构的高低、 房顶标志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和大多 数富商家族相同,乔氏家族“商而优则仕”,到 第五代传人乔景俨官至二品,因此乔氏家族在修 缮宅院时,其兼容了官僚府第的气派也体现了富 商巨贾的奢华。
• 各种层次的建筑,组成一个空间序列, 使建筑空间扩大延伸,视野有大有小,视 点有高有低,视角有仰有俯,视景分隔有 联系,调和对比,变化统一,形成不同的 节奏感,体现不同的审美情趣。
PPT文档演模板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
•二、不同视角的王家与乔家
•5、从内部格局上来看;
• 具体院落一一具体到每个单独的院落,又各具特 色,形成了非对称的均衡格局。与左右对称,严 肃整齐,人事杂纷,空气沉闷的北京四合院不相 同,大院西边的花院、书斋,连环紧套, 引人入 胜的空间景观
•·山西民居很多是由多进三合院竖向延伸,一般为二
三进,各进间多用垂花门或腰门分割形成各自独立的狭 长空间,大门多居中开。各进院落的室外地坪均采取逐 进递增手法,以加强最后一进主房的气势。
PPT文档演模板
专业调研山西民居建筑分析升级版
•4、山西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与空间结合
•3)·山西民居建筑的空间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 1、山西民居地域划分 • 2、晋北民居 • 3、晋西北民居 • 4、晋中民居 • 5、晋东南民居 • 6、晋南民居
11
4.1 山西民居地域划分
• 根据地理分布不同进行民居分类就是基
于对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因素的考虑
。由此, 将由于地形、山势气候、人文所 带来的从北到南山西民间的多种居住方式划 分为:
的新形式,多集中在晋中
• 商业繁荣,大兴土木
商人致富后在家乡建造大宅,比大争阔 ,追求繁丽装饰,高墙深院、雕刻精美。雄 霸一方,盛极一时。
山西祁县渠家大院十一踩木制牌楼院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 1、自然环境特征 • 2、社会环境特征
6
2.1 自然环境特征
• 黄土覆盖、山地高原
黄土高原的东部,地表覆盖深厚黄土, 断层切割,整个高原岭谷交错。
• 气候极端严酷,建筑封闭
风沙较多,空气干燥 ,建筑形式尽量减 少外界接触,外观较为封闭。
• 窑洞用主,木结构从属
以传统的四合院为主要形式,综合山区 地形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形成多种地域特 色,有效解决地形限制。
2.2 社会环境特征
• 山西文化演变北方四合院
明、清以来形成的晋商文化与儒家文化 ,在传统北方四合院基础上形成风格。
• 1、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 2、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
居 • 3、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
2
1.1 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 “北山西,南皖南”
与皖南民居齐名,中国民居建筑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
• 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
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 艺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 数量多、保存好
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 数量较多、保存完好,方便研究传统民居。
( 1 ) 晋北民居 ( 2 ) 晋西北民居 ( 3 ) 晋中民居 ( 4 ) 晋东南民居 ( 5 ) 晋南民居
1、晋北民居 2、晋东北民居
3、晋中民居
5、晋南民居
4、晋东南民居
4.2 -3 晋北、晋西北民居
• 晋北民居:以砖木结构及御寒性强的厚 层土坯屋为主,多平顶,正面多木柱式满
面开窗, 采光较好。一座一座的房屋毗邻排 列。呈非常整齐的“一”字形布置 ,别有
• 院落式民居、古建顶峰
中国现存最普遍民居形式,材料使用和 结构最先进、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 次最复杂和装修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 主次分明、和谐统一
中轴线布局,“中和”思想,“仁”、 “礼”的完美统一,内外分明、尊卑长幼有 序、等级森严。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 1、窑洞式民居 • 2、木架结构体系民居 • 3、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 居
9
3.1-3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
• 窑洞式、木构架结构体系、砖木 混合结构体系,几种类型并不是单独存
在的。 • 窑洞式民居:一种是在黄土高原挖进去 的窑洞,主要在山区,或保持原样,或内砌 上一层砖抹灰、盘炕、上门窗居住,一般是 一明两暗。另一种,是用砖石砌成的窑洞( 分全砖、全石、全土坯和砖石混合砖坯混合 几种),在山区、平川都有分布。
唐宋时期,发展和经济繁荣,山西民宅 逐步有了木结构,砖瓦房屋。
唐代合院民居院落陶器 ( 引自《中国民居建筑》)
1.3 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
• 鼎盛时期、形成特色
明清两代,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山西民居发展鼎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 种民居形式:
• 烧砖技术的空前发达,砖广泛应用 • 创造砖砌窑洞和木构建筑相结合
特色, 故有排排房之称。
• 晋西北民居:因盛产木材、主要存在两
种类型:山窑洞,在垂直崖面上开掘横向 穴洞;重檐木楼,首层层高较低,但二层
相对较高,因为当地雨水较少,屋顶做得平 缓。主房坐北朝南,前部多设上下前廊。
4.4-5 晋中、晋东南民居
• 晋中民居: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
到三进。多由大门倒座、过厅、垂花门、正 房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墙与正房、过厅
• 木构架结构体系民居:用木构架(或砖 墙)作承重结构,在木构架外围多砌有厚重 砖墙,梁架大都为抬梁式,适应屋面厚重、 荷载较大的特点。平面以四合院为主,院落 一进到三进,形成较窄长院落。 • 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以砖石独立结 构(砖石窑洞)与木构架独立结构混合组成 ,由砖石窑洞与前部木构架插廊或窑洞顶部 又附设的木构架结构建筑共同形成的一种独 特的体系。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 PART 1
• 一、山西民居建筑概况及历史
• 1、山西民居建筑概况 • 2、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 • 3、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
• PART 2
• 二、山西民居建筑的环境特征
• 1、自然环境特征 • 2、社会环境特征
• 三、山西传统民居的类型(按照建筑材料)
• 1、窑洞式民居 • 2、木架结构体系民居 • 3、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
1.2 远古及早期的山西民居
• 利用自然,原始聚落
黄河中游,土地肥沃疏松,自然资源优 越促进原始经济的起源;
• 挖穴藏身,掘土构屋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黄 土的柱状或垂直节理最易先为民用
• 长时间,大范围
窑洞,新石器时期,中华文明最早发源 地之一。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 。
• 砖木结构,发展迅速
4.6 晋南民居
• 晋南民居亦多四合院,为土木、砖木
结构的建筑为主,少数地方盖有二层楼。丘
陵地带则以“地窨院”窑洞为典型。 • 因地制宜,实用精巧
【地窨院】平地直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的大坑(7m*l5m*l8m),坑壁四周掏挖窑洞 ,主窑开挖在北壁上,其他三面挖几个小窑 ,同样讲究坐北朝南,院角某处打隧道通向 地面作为出口,称门洞,有很陡的斜坡,出 地面处建小门楼。院中央或一角再下挖一口 大深坑排放污水和雨水;窑顶则为平坦场地 ,为秋收打粮之处。
• 四、山西民居地域分类(按照地理分布)
• 1、山西民居地域划分
3、晋西北民居 4、晋中民居 5、晋东南民居 6、晋南民居
1、山西民居的主要特点 2
六、山西民居的认识和体会
1、防御性强 2 3 4、“三雕”装饰应用广泛
七、运城民居实例分析
1、万荣县闫景村李家大院 2、平陆县王文平地窨院
1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 倒座山墙平齐,形成窄长Fra bibliotek落。较大的院落由几组院落并列而成。晋中地区建造 技术的水平也最高极具代表性。
• 晋东南民居: 晋东南住房变化较多 ,
各种民居形式多样,如瓦房、砖房、 平顶房、窑洞房,最有特点的是当地人
的二层楼房,一层一般是居室,二层一般不 住人,只是放些粮食、家具,杂物之类的东 西。院落采用独院或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