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路
北宋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贺铸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载:“(贺铸)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原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北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翻译: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因取以为调名。
又名“横塘路”。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城外,是作者隐居之所。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
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
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的意思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的意思1.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这说的不就是人生路上那一次次的送别吗?就像我每次在车站送朋友远行,心中满是不舍。
那横塘路就像是我们人生的旅途,来来往往,有送别的悲伤,也有重逢的期待。
2. 哎呀呀,“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这不就跟我们毕业时在校园门口告别一样吗?那横塘路仿佛就是校园的小道,细雨和垂杨就像是我们的回忆,系住了我们的青春岁月。
3. 你们想想,“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是不是很像我们和家人分别的时候呀?横塘路如同家乡的小路,细雨垂杨像是家人的牵挂,紧紧系住我们的心。
4.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这多像情侣在码头分别的场景啊!那横塘路就是他们的爱情之路,细雨垂杨见证着他们的难舍难分。
5. 嘿,“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这简直就是生活中那些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刻呀!比如我们和邻居搬家分别,那横塘路就像是曾经相邻的房子,细雨垂杨像是我们的友情。
6. 你们看,“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这像不像每次回老家后离开,爷爷奶奶在门口送别的情景?那横塘路就是回家的路,细雨垂杨就是爷爷奶奶的爱呀!7. 哇塞,“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这跟我们和同事离职分别不是一样吗?横塘路仿佛是公司的走廊,细雨垂杨系着我们共事的时光。
8.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这不就是人生的聚散离合吗?就像朋友去远方闯荡,我们在这横塘路般的人生路上,望着细雨垂杨,思念着彼此。
9. 想想啊,“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多像我们和战友分别的时候,那横塘路是我们一起奋斗过的战场,细雨垂杨系着我们的战友情。
10. 哎呀,“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那些数不清的送别画面吗?横塘路如同岁月的长河,细雨垂杨记录着我们的情感。
我的观点结论:“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情感,让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送别情境中都能找到共鸣,它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聚散离合和情感的羁绊。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横塘路教案

横塘路贺铸教学目标:1.理解词人抒发的惆怅忧愁的心情;2.鉴赏词中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 鉴赏这首词的清丽的语言,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作品.贺铸 (1052一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因为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
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
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
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
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
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有词集《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
二、多种方式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三、诗歌鉴赏1.解释词语凌波: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锦瑟华年:美好的青春年华。
衡皋: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
彩笔:代指文才。
据《南史.江淹传》载,齐梁的名作家江淹得到一支五色笔,因此作文才思敏捷,多有佳句;可后来他梦见郭镤来向自己讨回了那支五色笔,作诗就再也没有佳句了。
2.翻译诗歌凌波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却不过横塘路,我只能目送那散发着芳香的尘埃远去。
她正当美好的青春年华有谁陪她共度?桥头映月庭院花树,雕花窗户朱漆重门,只有春光知道她在何处。
飞云缓缓漂浮,芳草丛生的水边已降临夜幕,我挥彩笔题写相思断肠的诗句。
若问这闲愁共有多少,恰似遍地的青草烟雾凄迷,满城随风乱舞的柳絮,梅子黄熟时节漫空的绵绵细雨。
3.个性赏析* 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虚实相生的?开篇二句借曹植《洛神赋》之典故,用“不过”“目送”“去”实写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综,目送她的身影越来越远。
基于这种可望不可及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虚写这位佳人是怎样生活的,也许她住在幽雅富丽的香闺中,美好的年华无人与共,只有春风知道她的伤感。
贺铸的诗词《横塘路》注释及译文

贺铸的诗词《横塘路》注释及译文《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注释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②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③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④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⑤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⑥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都几许:共有多少。
⑨一川:遍地。
译文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扩展阅读:贺铸的作品风格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
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
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为最。
《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
贺铸《横塘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贺铸《横塘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②锦瑟华年谁与度③?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④若问闲愁都几许?⑤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⑥【注释】①横塘路:本篇词调为《青玉案》,“横塘路”是作者根据文义改题的新名。
亦自残宋本《东山词》卷上抄出。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贺方回》条:“贺铸……徙姑苏(今苏州)之醋坊桥。
……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馀里,地名横塘。
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②凌波: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
”本谓洛水女神步行于水上,后多用指女子的轻盈步态。
但:只。
芳尘:指美人行走时蹴起的尘土。
③“锦瑟”句: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岁月谁与度?”④蘅皋,长满杜蘅(一种香草)的沼泽地。
彩笔: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齐光禄江淹》条:“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
”后以“彩笔”称文学家的生花妙笔。
题:写诗词。
⑤都:总共。
几许:多少。
⑥一川:遍地。
“梅子”句:宋·陆佃《埤雅》卷十三《释木·梅》:“今江、湘、二浙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郁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春》《花信风》条引《本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译文】陌路上,我瞥见了一位美丽的女郎。
她轻盈的脚步不指向我所居住的横塘,我只能目送着她渐渐远去,留下一道尘土芬芳。
是谁有那个福份陪伴她欢度青春时光?她的住所,想必有着能观赏水中月影的小桥、开满鲜花的庭院、红漆的门户、雕花的轩窗——她与春天同在,只有春之神才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
飞云冉冉飘过,长满香草的水边平地已是暮色苍茫。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一等奖课件)

“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故事
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 家,他的诗和 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 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 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 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
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
文通残锦 后便不精采了。(
)
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 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 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 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
得非常形象,非常具体可感,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印象。而 且春草、飞絮、黄梅雨都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 化,越来越多,给人以愁丝连绵不断的联想。
巧用博喻。用多个喻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称为博喻。
博喻是比喻的一种扩展,一种延伸。成功运用博喻,可以 更加鲜明强烈地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中有兴。三个喻体都分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描
写,都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色。内心的不如意,大 都会联想到暮春,从而用自然的春去夏来,比况人的青春 易逝。因而,它们除了用来作形象的比喻以外,还共同构
成了一个春去夏来的境界,与“闲愁”非常和谐浑融 。
合作探究三:
赏析《横塘路》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一、语言典丽,风格华美。字句洗炼,掷地有 声,暗用了《洛神赋》、《锦瑟》、《江淹 传》等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贴,犹如 己出。
38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横塘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
技能目标: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情感目标:体会词人表现出的隐退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教学重点感悟贺铸词的婉约风格,鉴赏词清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句千古佳句,把愁思写成了无尽的烟草,柳絮和梅雨,叫人断肠,叫人断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贺铸的这首《横塘路》,体会词人在本词中所表现的隐退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二、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博学强记,长于度曲。
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
风格多样,情深语工。
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三、【注释】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冉冉:流动的样子。
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四、【赏析】1、本词开篇三句是怎样写美人的?有什么用意?---起三句暗用曹植《洛神赋》之语。
凌波写出美人步履轻盈之态。
不过横塘,是其人没有来;面对芳尘,只能目送,是自己也不能去。
“芳尘”代指美人远去的身影,想象着美人的美妙姿态,写出美人的超凡脱俗。
表达了作者留恋、遗憾之情。
2、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虚写。
3.“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留恋、遗憾之情。
4.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
“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2015高中语文 专题十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人名片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某某卫辉)人。
太祖孝惠后族孙。
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
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
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某某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
崇宁初以宣议郎任泗州通判,迁宣德郎,改任太平州通判。
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某某、某某。
宣和元年(1119)致仕。
七年,卒于某某僧舍,年七十四。
为人豪侠耿直,面色青黑,眉目耸拔有英气,博闻强记,才兼文武。
贺铸为北宋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文学造诣很高,诗、文、词皆工。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其词却极尽悠闲思怨之情。
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
许多词中不仅表现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惟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有《庆湖遗老集》等。
二、诗词故事贺梅子贺铸这首《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词的结句“假设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比喻,构思奇妙,用笔工妙,堪称绝唱,因此他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三、文题背景哲宗元符六年(公元1098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贺铸因母丧去官寓居某某横塘。
横塘,在某某西南。
横塘路,一作“青玉案〞。
X成大《吴郡志》载:贺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里横塘,常扁舟往来,作《青玉案》词。
作者幽居怀人,所写是“美人兮不来〞的闲愁,词中意境幽微,形象朦胧,凌波仙子式的美人似真似幻,给人以丰富联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导入:前日,有一位学生问我“翩若惊鸿”是什么意思,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它是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中的句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形容体态轻盈,姿态婀娜,动作迅捷优美。
很显然是描写女子的美丽,曹植遇到了美丽的洛神宓妃,产生了仰慕之意,可惜无缘相识,因此写下了《洛神赋》,这篇赋描写了曹植对洛神宓妃仰慕、追求、幻灭的过程,说来也巧,时隔多年之后,北宋有个叫贺方回的词人在苏州横塘附近也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一见倾心,可惜无缘相识,相思愁苦创作了一首在当时就很富盛名的词《横塘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幻灯片显示目标)
【学习目标】
1. 鉴赏虚实结合、博喻等艺术手法。
2. 诵读文本,体会词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我们知道“知人论世”在鉴赏作品时必不可少,为了便于理解作品,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
(幻灯显示)
【词人小传】
贺铸(1052一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
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
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
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其词集有《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词中写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贺铸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可见其影响之大。
(播放朗诵,思考自学交流与展示中的问题)【学习过程】
一、自学交流与展示
1.诵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找出词中化用的前人的诗句和典故,并理解其含义。
(学生板书,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评点,幻灯片显示)
A凌波B芳尘(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A处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B代指丽人渐渐远去的身影。
这两处化用都极言女子的美丽。
) C锦瑟华年(美好的青春年华,以锦瑟之音繁,喻青春之岁美。
请大家齐背这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
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蘅皋(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
)
E彩笔(代指文才。
据《南史江淹传》载,齐梁的名作家江淹得到一支五色笔,因此作文才思敏捷,多有佳句;可后来他梦见郭璞来向自己讨回了那支五色笔,作诗就再也没有佳句了,有一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江郎才尽:现比喻才思枯竭)
2.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该词转化为一个小故事。
两三个同学诵读展示,后教师幻灯片显示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风才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风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衡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笼罩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就像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齐读课文,再次理解词义)
二、合作探究
(鉴赏上片,分小组讨论,完善答案,学生口头回答,教师展示答案)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虚写。
①鉴赏“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凌波微步,不过横塘,是其人没有来;面对芳尘,只能目送,是自己也不能去。
“但”仅,只的意思。
她没有来,己不能去,则极目远望,只能从所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想象其“凌波微步”的美妙姿态而已。
表达了作者留恋、遗憾之情。
②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为什么?
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
“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月桥花院”写室外环境幽美,“琐窗朱户”写居室富丽清雅。
虽然只八个字,但璀璨绚烂,给人以恬适惬意的感觉。
但接以“只有春知处”,就象从高山一下跌入深谷,方才的良辰美景更反衬出人的凄凉寂寞。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哀,十分明显,一眼可以看出。
《牡丹亭》里杜丽娘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春光如海,明媚鲜艳。
可是在杜丽娘看来,却是“奈何天”,有不知此身何寄之感。
直抒胸臆,一点都
不隐藏。
贺铸的写法与此两例相似,他是用院之幽,室之丽的“实”来反衬“春知”的“虚”,从而更深一层表现出人的寂寞情怀。
)
2.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让学生回忆类似写法的词句,完善答案,板书展示,教师评点,引入下题)A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D虚景实写。
3.总结鉴赏此类诗句的方法。
(《长亭送别》: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何好处、妙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再读文本,幻灯片展示拓展延伸的问题,让学生看清,然后切换到词人小传,画面静止,让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三、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爱情相思,可是有人认为表面上写相思,实质上抒发了“悒悒不得志”的闲愁”请结合贺铸生平加以分析。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
将政治上的不得志曲笔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
例如屈原在《离骚》中借香草美人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行及对明主贤君的渴慕,(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曹植的《落神赋》写对洛神宓妃仰慕、追求、幻灭的过程,实则表达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一些小官,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
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
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借对美人的思念来表达“悒悒不得志的’闲愁’”是完全有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
而不可及的怅惘,亦无不可。
(最后回放录音,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
四、迁移运用
踏莎行•芳心苦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1.这首词是借物来寄寓才士的沦落不遇,请问此物是什么?
荷花
2.在这里词人把荷花当作一位女子来写,哪些词可以看出是把荷花当女子的?
红衣脱尽芳心嫁
此词问世后被誉为“绝唱”,作者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词以望美人不来发端,抒写诗人的孤寂生活和幽恨清愁。
开篇三句以似真似幻的笔触写作者倾心的美人凌波而来,却又中道折回,踏尘而去,直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锦瑟”句是作者对美人的无限关切的询问,其中或许寓有自叹盛年不遇之意。
“月桥”三句渲染美人住所之幽美,居室之富丽,而将两情睽隔的怅惘渗透其中。
“试问”以下四句以提问呼起,然后叠用三个精警、新奇、又稍带夸张的复合式比喻,极写“闲愁”之充塞天地,既多且广,不可消释,是化虚为实,灵光独运之笔,宜乎前人赞赏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