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路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主题的把握。
难点:(1)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2)讲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背诵《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写一篇关于《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对作业的布置和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改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全文、诗人简介、背景资料、重点词句解析等。
2. 准备相关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以便于学生拓展学习。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答案。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PPT展示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横塘原文、翻译及赏析

横塘原文、翻译及赏析横塘原文、翻译及赏析1横塘宋朝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横塘》译文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横塘》注释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横塘》赏析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
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风景宜人。
前两句为送别之景。
南浦,泛指送别友人的河边。
一川;是为一片,遍地。
朱塔;红色的宝塔。
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来了,南浦平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
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老样子。
两依然,朋友乘春光而去,以后只有石桥、朱塔与诗人为伴。
想到这诗人黯然神伤。
后两句是离别之情。
系;拴着。
画船;油漆彩绘之船。
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
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横塘原文、翻译及赏析2版本一青玉案⑴凌波不过横塘路⑵,但目送、芳尘去⑶。
锦瑟华年谁与度⑷?月桥花院⑸,琐窗朱户⑹,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⑺,彩笔新题断肠句⑻。
试问闲情都几许⑼?一川烟草⑽,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⑾。
[2]版本二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词语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因取以为调名。
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⑵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⑶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⑷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贺铸的诗词《横塘路》注释及译文

贺铸的诗词《横塘路》注释及译文《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注释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②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③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④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⑤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⑥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都几许:共有多少。
⑨一川:遍地。
译文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扩展阅读:贺铸的作品风格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
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
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为最。
《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
横塘路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导入:前日,有一位学生问我“翩若惊鸿”是什么意思,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它是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中的句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形容体态轻盈,姿态婀娜,动作迅捷优美。
很显然是描写女子的美丽,曹植遇到了美丽的洛神宓妃,产生了仰慕之意,可惜无缘相识,因此写下了《洛神赋》,这篇赋描写了曹植对洛神宓妃仰慕、追求、幻灭的过程,说来也巧,时隔多年之后,北宋有个叫贺方回的词人在苏州横塘附近也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一见倾心,可惜无缘相识,相思愁苦创作了一首在当时就很富盛名的词《横塘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幻灯片显示目标)【学习目标】1. 鉴赏虚实结合、博喻等艺术手法。
2. 诵读文本,体会词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我们知道“知人论世”在鉴赏作品时必不可少,为了便于理解作品,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
(幻灯显示)【词人小传】贺铸(1052一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
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
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
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其词集有《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
词中写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贺铸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可见其影响之大。
(播放朗诵,思考自学交流与展示中的问题)【学习过程】一、自学交流与展示1.诵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找出词中化用的前人的诗句和典故,并理解其含义。
(学生板书,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评点,幻灯片显示)A凌波B芳尘(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A处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宋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释鉴赏及译文

宋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释鉴赏及译文宋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释鉴赏及译文《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朝: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古诗简介《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翻译/译文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
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释⑴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⑵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⑶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⑷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一作“月桥花院”。
⑸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⑹飞:一作“碧”。
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
蘅皋(héng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⑺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贺铸《横塘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贺铸《横塘路》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②锦瑟华年谁与度③?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④若问闲愁都几许?⑤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⑥【注释】①横塘路:本篇词调为《青玉案》,“横塘路”是作者根据文义改题的新名。
亦自残宋本《东山词》卷上抄出。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贺方回》条:“贺铸……徙姑苏(今苏州)之醋坊桥。
……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馀里,地名横塘。
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②凌波: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
”本谓洛水女神步行于水上,后多用指女子的轻盈步态。
但:只。
芳尘:指美人行走时蹴起的尘土。
③“锦瑟”句: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岁月谁与度?”④蘅皋,长满杜蘅(一种香草)的沼泽地。
彩笔: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齐光禄江淹》条:“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
”后以“彩笔”称文学家的生花妙笔。
题:写诗词。
⑤都:总共。
几许:多少。
⑥一川:遍地。
“梅子”句:宋·陆佃《埤雅》卷十三《释木·梅》:“今江、湘、二浙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郁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春》《花信风》条引《本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译文】陌路上,我瞥见了一位美丽的女郎。
她轻盈的脚步不指向我所居住的横塘,我只能目送着她渐渐远去,留下一道尘土芬芳。
是谁有那个福份陪伴她欢度青春时光?她的住所,想必有着能观赏水中月影的小桥、开满鲜花的庭院、红漆的门户、雕花的轩窗——她与春天同在,只有春之神才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
飞云冉冉飘过,长满香草的水边平地已是暮色苍茫。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一等奖课件)

“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故事
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 家,他的诗和 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 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 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 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
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
文通残锦 后便不精采了。(
)
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 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 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 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
得非常形象,非常具体可感,给人以极其鲜明的印象。而 且春草、飞絮、黄梅雨都多到无法计量,而且还在发展变 化,越来越多,给人以愁丝连绵不断的联想。
巧用博喻。用多个喻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称为博喻。
博喻是比喻的一种扩展,一种延伸。成功运用博喻,可以 更加鲜明强烈地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比中有兴。三个喻体都分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描
写,都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色。内心的不如意,大 都会联想到暮春,从而用自然的春去夏来,比况人的青春 易逝。因而,它们除了用来作形象的比喻以外,还共同构
成了一个春去夏来的境界,与“闲愁”非常和谐浑融 。
合作探究三:
赏析《横塘路》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一、语言典丽,风格华美。字句洗炼,掷地有 声,暗用了《洛神赋》、《锦瑟》、《江淹 传》等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贴,犹如 己出。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解及赏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解及赏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注解及赏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代: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一)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二)译文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注解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蘅皋(hénggāo,横高):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
试问,一说“若问”。
闲愁,一说“闲情”。
一川:遍地。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大经《鹤林玉露》云:‚诗家有以 山喻愁者,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 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 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 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
结语:此词问世后被誉为“绝唱”,作者因此获
横塘路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
实写 补充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彩笔新题断肠句。
“彩笔”一句,承上久立蘅皋,伊人不 见而来。由于此情难遣,故虽才情富艳, 有如江淹之曾得郭璞在梦中所传的彩笔, 而所能题的,也不过是令人伤感的诗句罢 了。 提起笔来,惟有断肠之句,都是由万 种闲愁而起,所以紧接着就描写闲愁。先 以“几许”提问,引起注意,然后以十分 精警和夸张的比喻作答,突出主旨,结束 全篇。
赏析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词人以“若问”句呼起,随之接连三喻,在叠答 中具体形容闲愁情状。三句分别选取颇具江南暮 春特征的烟草、风絮、梅雨作比,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闲愁之多之广,之纷繁杂乱,之缠绵不尽。 比喻新颖,不落俗套,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 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 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 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虚景实写,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 身世之可悲。
并将怅惘渗透其中。“若问”以下四句以提问呼起,然后
叠用三个精警、新奇、又稍带夸张的复合式比喻,极写
“闲愁”之充塞天地,既多且广,不可消释,是化虚为实,
灵光独运之笔,宜乎前人赞赏备至。
这首词其实乃是借怀思美人以 抒发自己幽居穷处、悒悒不得志的 苦闷。这种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痕 迹,词对那种怅惘迷茫的愁闷心境 的描写又十分出色,所以特别受到 人们的激赏。
花窗户朱漆重门,只有春光知道她在何处。
飞云缓缓漂浮,芳草丛生的水边已降临夜幕,
我挥彩笔题写相思断肠的诗句。若问这闲愁共有
多少,恰似遍地的青草烟雾凄迷,满城随风乱舞
的柳絮,梅子黄熟时节漫空的绵绵细雨。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 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 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 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 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 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只有春知处。
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 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 是哪句?
• 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 • “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 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 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美人迟暮
贺铸
她 我
——暗合自己的遭遇 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
修辞
好处
博喻、设问
情感 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修辞
博喻、设问
情感 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好处 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情转化为具
体可感的事物(烟草、风絮、梅、雨) 写出了愁之多,愁之广。 连用三个比喻,即博喻,可以更强烈 的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贺铸
情 愁
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
贺铸
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 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 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
情之间阻 愁之纷乱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
名句鉴赏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简要分析词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修辞 情感
好处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修辞 情感
好处
博喻、设问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 •B锦瑟 •C蘅皋 •D彩笔
贺铸
情之间阻?
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 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横塘路
凌桥花院,
贺铸
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
贺铸
她 我
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贺铸
表面似写相思
之情
实则是抒发悒
悒不得志的 “闲愁”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
贺铸
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 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 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 时雨。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 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 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起三句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之语。凌波微步,不过横塘, 是其人没有来;面对芳尘,只能目送, 是自己也不能去。‚但‛,犹言仅,只。 她没有来,己不能去,则极耳远望,只 能从所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想象其 ‚凌波微步‛的美妙姿态而已。表达了 作者留恋、遗憾之情。
本词却连设三喻,而且这三个比譬, 又都不是单纯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复合 的景色。 草是烟雾中的草,而且是一望无际的 平原上的烟草。絮是在空中飞动的絮,而 且是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 之花絮。雨是梅子黄时下个不停的、如雾 如烟的雨。这都是它们跨越了前人同类句 子的地方。
所以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评 为“真绝唱”。
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词以望美人不来发端,抒写诗人
的孤寂生活和幽恨清愁。开篇三句以似真似幻的笔触写作
者倾心的美人凌波而来,却又中道折回,踏尘而去,直如 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令人可望而不可即。“锦瑟”句是 作者对美人的无限关切的询问,其中或许寓有自叹盛年不
遇之意。“月桥”三句渲染美人住所之幽美,居室之富丽,
含义: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其一,其人深居独处,虚度华年,非常值得同 情和怜惜; 其二,深闺邃远,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之外, 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相惜之情。 这也完全与词人自己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 知重的情况相吻合。
横塘路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
贺铸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飞云冉冉蘅皋暮
过片“飞云冉冉”,是实写当前景色, 同时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 佳人殊未来”,以补足首句“凌波不过” 之意。“蘅皋暮”,是说在生长着杜蘅这种 香草的泽边,徘徊已久,暮色已临,也是 实写,同时又暗用曹植《洛神赋》“尔乃税 驾乎蘅皋”。曹植就是中途在那儿休息, 才遇到洛神宓妃的。这就补充了词中没有 写出的第一次和其人见面的情节。细针密 线,天衣无缝。
住处
只有春知处。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美人迟暮
贺铸
她 我
——暗合自己的遭遇 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 环境的幽美 房室之富丽
住处
只有春知处。
人的寂寞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月桥”两句,是想象中其人的住处。 “只有”句是说其地无人知,自然也就更无 人到。“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 户”写房室之富丽,由外及内,而结以“只 有春知处”,就从绚烂繁华的时间和空间 里,显示出其人的寂寞来。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 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 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 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 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 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 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 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 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 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 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 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 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 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贺铸
贺铸 (1052一1125),字方回,号 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因为为人秉性 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 (biàn),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 职,一直沉沦下僚。官终太平州通判, 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
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 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 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 于苏轼。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 宋婉约派名家之一。贺铸词的风格多样, 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 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其词集 《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
锦瑟华年谁与度?
“锦瑟‛一句提问,直用李商隐《锦 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 华年。‛问她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亦 即悬揣其无人共度之意。点出盛年不偶, 必致‚美人迟暮‛,暗暗关合到自己的 遭际。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美人迟暮
贺铸
她 我
——暗合自己的遭遇 月台花院, 琐窗朱户,
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 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 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