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各式屏风

合集下载

古代屏风

古代屏风
《题金州西园九首·芭蕉屏》
——唐·姚合
芭蕉丛丛生,月照参差影。
数叶大如墙,作我门之屏。
稍稍闻见稀,耳目得安静。
《咏破屏风》
——唐·姚合
时人嫌古画,倚壁不曾收。
露滴胶山断,风吹绢海秋。
残雪飞屋里,片水落床头。
尚胜凡花鸟,君能补缀不。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一、屏风的起源
《物原》说:“禹作屏。”此说虽早,但无据可证。《三礼图》说,“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此说虽有根据,但还有比其更早的记载。《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知屏风之名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之。而屏风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开始。不过当时没有屏风这个名称,而称其为“邸”或“”。《周礼;冢宰;掌次》:“设皇邸。”邸,即是指屏风。皇邸,就是以彩绘凤凰花纹为装饰的屏风。屏风也可称为“”或“座”,是专指御座后所设的屏风。《尚书;顾命》:“狄设黼缀衣。”《礼记》:“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郑玄注曰:“依,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纹所示威也。”《汉书;严助传》:“负黼依。”《师古注》:“白与黑画为斧纹谓之黼也,依读曰,之形如屏风而曲之,画以黼纹,张于户牖之间。”《三礼图》卷八,司几筵曰:“几大朝观、大乡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黼依与斧同)。”其制,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斧纹,近刃处为白色,近巩处为黑色。名为金斧,取金斧断割之义。旧图云,纵广八尺,画斧无柄,设而不用之义。实际上,它不仅有屏蔽挡风的作用,也是一种很讲究的陈设品。到战国时期,屏风的制作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漆坐屏,虽属陪葬明器,然而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之高,令人惊叹。屏座由数条蟠螭屈曲盘绕,做工圆滑自然,加上彩漆的装点,蟠螭栩栩如生。

中国古代屏风的历史文化及种类

中国古代屏风的历史文化及种类

中国古代屏风的历史文化及种类屏风是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又叫屏门或屏障,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在古典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钺”。

它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成了帝王权力的象征。

《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

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古代的屏风,制作工艺精湛,融合了浮雕、透雕、彩绘、镶嵌等手法,把山水花鸟、神州传说、金石墨宝、男女人物、飞禽走兽、民俗风情图案巧妙地移植在屏风上。

到了明清时期,屏风制作工艺已达到十分完美的阶段,并形成了极具个性的时代特色和中国民族风格。

就其功能而言,除了挡风、障蔽视线和分割空间之外,还象征着威严和权势。

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它与古典家具浑然一体,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之美。

“屏风”一词让人感觉很有诗意,它营造了一种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宁静空间。

屏风分为座屏风和曲屏风两种座屏风又分多扇组合和独扇插屏。

多扇座屏风由多扇组合而成,或三扇,或五扇,最多九扇,有规律地用单数。

每扇用活榫连接,可以随时拆卸。

屏风下有长榫销,插在座面的孔中,屏风上有屏帽连接;底座多为“八”字形,正中一扇较高,并且稍宽一些,两边扇稍向里收,这样屏风就立起来。

这一类屏风多数被放在正厅靠后墙的地方,然后在前边放上宝座,在古代皇宫里,每个正殿都有这种陈设。

独扇屏又名插屏,一般为单扇插在一个特制的底座上。

插屏的形体有大有小,差异很大,大的有300厘米多高,小的却只有20多厘米。

在居家摆设中,一般较大的插屏是放在挡门处,使人一进门不会有一览无余的感觉,同时还能起到挡风遮光的作用;而小一点的插屏则可以放在桌子或案子上,是纯装饰品。

曲屏风是一种可折叠的屏凤,也叫“软屏风”。

它与硬屏风不同的是不用底座,且都由双数组成。

宋代屏风设计

宋代屏风设计

宋代屏风设计一、屏风的起源屏风自古以来就是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生活器物,其主要功能是遮风障尘、分隔空间、营造意境。

早在周朝,屏风就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作为皇室名位和权力的象征,但当时不叫“屏风”而是称为“邸”或“扆”。

《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与古典家具相得益彰,呈现出和谐、宁静之美。

进入宋代,屏风的使用较前代更为普遍,不但居室陈设屏风,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家具旁也常附设小型屏风,就连一些室外环境中也可以看到屏风的使用。

这一时期的文献涉及屏风的也较多,如宋代刘昌《芦浦笔记》卷六《屏著》说:“今人称士大夫之家,必曰门墙,曰屏著,是矣。

然多曰台屏,则乃指屏风而言,何不思之甚也。

”图1.宋画中的屏风二、宋代屏风的种类(一)座屏座屏,即带有底座、不可折叠的屏风,屏板和屏座是座屏的两个组成部分,屏座由屏板下部边框的榫和底座相连。

座屏的形制在宋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造型、装饰更加丰富,这个时期流行的主要屏风样式是庄重大方的插屏。

方形、毯形、古钱纹形的格子门、格子窗等建筑构造元素,在宋代的座屏上也被广为使用。

由于宋代的木作工具中框架锯和平推刨的运用,屏风的制作更加便利,主要承重部件底座的装饰也更加精致。

座屏有独扇、三扇、五扇等奇数规格,独扇座屏与底座可连可卸,可卸的称为“插屏式座屏风”。

多陈设在居室的正中的主要位置,而且相对固定。

图2.南宋牟益《捣衣图》图3.刘松年《罗汉图》中的屏风(二)挂屏在宋代,一种新颖的屏风形式——挂屏出现了。

屏条的数目一般为双数,少的两条,多的可达四条、六条、八条、十二条甚至十六条之多,其中以条屏四幅的张挂形式较为流行,也流行将画风相近的四幅竖幅画作装裱成四条屏。

就考古发现而言,河南洛阳邙山宋墓壁画上就描绘了墙壁上山鸟题材的挂屏,并且长短、宽窄两两相配而挂。

古建筑屏风解析

古建筑屏风解析


太和殿内楠木金漆宝座屏风
• 金丝楠木为桢楠属树种, 在中国约有34种,只要显 现金丝明显的均可确定为 金丝楠木。金丝楠木的名 气很大,是我国特有的珍 贵木材,但绝大多数人只 是听过没有见过,因为自 古以来金丝楠木就是皇家 专用木材,历史上金丝楠 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 寺庙的建筑和家俱,古代 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都要选 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 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 礼制而获罪。明清两代均 严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 筑使用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
• • • 属性特点 第一:耐腐。埋在地里可以 几千年丌腐烂,所以皇帝癿 棺木多采用金丝楠木。 第二:防虫。金丝楠木有股 楠木香气,其木箱柜存放衣 物书籍字画可以避虫,所以 皇家书箱书柜都定金丝楠木, 现代有极贵重癿书籍和纪念 品,只要有条件也要金丝楠 木做盒。
• •
• •
传说中癿金丝楠木 第三:冬天触之丌凉。宫中 常用楠木制作床榻,冬天丌 凉,夏天丌热,丌伤身体, 而其他硬木则丌具备此优良 特性。 第四:丌易变形,很少翘裂。 第五:纹理细密瑰丽,精美 异常。金丝楠木质地温润柔 和,纹理细腻通达,新切木 表面黄中带绿,遇到下雨散 发阵阵幽香。
按画面分
按材质和工艺划分
• 屏风可分为浅浮雕屏风呾 深浮雕屏风。
屏风癿用途
• 屏风作为一种灱活的空间元素、装饰元素呾设计元素, 具有实用呾艴术欣赏两方面的功能,能通过自身形状、色 彩、质地、图案等特质融于丰富多元的现代空间环境,传 达着新中式的意味,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韵味,把你带入 情景之中。因此至今仍然被广泛的运用。尽管屏风丌再局 限于某些固定功能、形式呾摆放位置,但每个特定的环境 都会有特定的设计要求,所以放置屏风应在充分了解空间 的基础上再作出规划。如何将屏风的美发挥到淋漓尽致呢?

避暑山庄博物馆的八件屏风

避暑山庄博物馆的八件屏风

宫扇 、 薰 、 香 围栏 地 坪 等 , 营造 出一
种皇权至高无上的氛围( 图二 ) 。 3 紫檀西园雅集 图围屏 、 通高
25 米 , 7厘 底座 3 6 6厘 米 。屏风 2 ×4
为三扇 , 紫檀木制作 , 屏帽浮雕夔龙
纹 ,边 扇 两侧 以站牙 和倒 挂 牙 子抵 夹 , 浮雕 夔 龙纹 , 均 既美 观又 起 到 了
作 已有很 高 的工 艺水 平 。汉代屏 风 的使 用 日 趋普 遍 , 有钱有 地位 的人 家都设有 屏风 。 晋 魏
图一Biblioteka 黑 漆 点 翠 花 卉 图嵌 玻 璃 炕 屏

6 ・ 9
屏。 座屏 即带底座的屏风 , 有多扇组合与独扇
插屏 。曲屏 由多扇组 成 , 一般 为双数 , 、 、 四 六 八扇 不等 ,属 活动性 家具 ,每扇 之 间或装 销 钩 , 裱绫 绢 , 时 打 开 , 或 用 不用 时可 以折 叠 收
机结合 本 文简述 了屏风的发展演 变及其种类和作 用, 并结合 实 介绍了避暑 山庄博物馆 收藏 的清代 宫廷制作 例
的3 件珍贵屏风
屏 风 , 名思 义 , 是用 来 挡 风 的器 物 。 顾 就
至 隋唐时期 , 不但 居室 陈设屏 风 , 连 日常使 就
中 国古 代建筑 大 多是 土木 结构 ,封 闭不是 很 严 , 了挡风 , 人 设计 出 了屏风 这 种器 物 。 为 古 屏 风之 名在汉 代 已被 广泛使 用 ,而其 使用则
卉翎 毛及 人物 故事 , 饰 手法 多样 , 有 的在 装 还 屏心 装裱名 人 书法或 诗赋 ,便 于随 时品 味和
老少年 、 鸡冠 、 玉簪、 秋海棠 、 万寿菊 、 秋葵、 蓝 菊、 金钱 、 蓝雀 、 山丹 、 僧鞋。 花卉枝繁叶茂 , 摇 曳多姿 , 虽为秋英 , 却表现 出旺盛 的生命力 , 加 上乾 隆皇 帝精 彩 的题 咏诗 ,大学士 刘墉 的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屏风分类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屏风分类

中国古代屏风分类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中最首要的铺排器物之一。

春秋战国期间,漆制、木制类屏风已广泛应用于王公贵族宫室以内。

明清期间,屏风的有用功用有所减弱,室内装修功用大为增强。

清宫制造和保藏的屏风品种十分丰厚,大体可分为多扇式和单扇式两类。

其间多扇式屏风有折页屏风、条屏、围屏等,单扇式屏风有插屏、座屏等。

从清宫传世屏风来看,其间尤以插屏和座屏两类数量最多。

依照清宫屏风在各类宫殿中的运用功用,它们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殿上铺排屏风殿上铺排屏风是宫殿内特有的铺排用具,只在皇宫首要大殿内摆放,是皇帝(包含皇太后、皇后)自个专用的铺排品。

殿上铺排屏风在运用时,首要陈列于大殿的后部,坐落皇帝宝座今后。

殿上铺排屏风绝大多数为漆木制成,题量无穷,雕工精巧。

它们大多高约200-300厘米,每扇宽约80-100厘米,通常由五扇或七扇构成,最多可达九扇,只有少量为三扇或连成一体的单扇。

殿上铺排屏风在各扇的顶部和表面均雕琢有龙纹、火焰珠、祥云图画,有的雕琢有海水江崖纹或御制诗文。

在清朝宫殿中,除首要大殿上的大型漆木屏风外,在宫室、园苑等处的首要宫殿内还设有一些木质、漆质或搪瓷质、复合原料的中型屏风。

斋阁寝宫铺排屏风有清一朝,依照中国传统的宫殿定式,实行“外朝内寝”制度,皇帝和后妃的寝宫是首要的日子居住区,其内部装修十分讲究,室内装修雅典豪华。

遍地厅堂及案几之上,铺排着大大小小的各类屏风,尤其以多扇式屏风、围屏、插屏和单扇式插屏、座屏居多。

1.内宫铺排的大型屏风清朝帝后内宫铺排的大型屏风,以多扇式屏风、围屏和插屏三类为主,通常有五扇、七扇、九扇之分,最多可达十扇、十二扇、十六扇之多。

大型屏风的各个扇屏,有的由折页相连,能够折叠合拢,便利运用;有的为各自独立的单扇,运用时依次刺进一起的底座,使之连为一体,组合成广大的立式屏风。

此类大型屏风通常高约200厘米,每扇宽约50厘米,全屏宽度由组合屏扇的多少而定。

清朝后宫中的大型屏风,首要铺排于室内空地上,起到分隔空间、遮挡视界、美化居室的效果。

话说屏风

话说屏风

话说屏风屏风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装饰品之一,大家或许也知道它有挡风御寒的功效,但是也许大家并没有留心屏风的由来问题。

《物原》说:“禹作屏。

”此说虽早,但无据可证。

《三礼图》说,“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

”此说虽有根据,但还有比其更早的记载。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知屏风之名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之。

而屏风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开始。

不过当时没有屏风这个名称,而称其为“邸”或“”。

《周礼;冢宰;掌次》:“设皇邸。

”邸,即是指屏风。

皇邸,就是以彩绘凤凰花纹为装饰的屏风。

屏风也可称为“”或“座”,是专指御座后所设的屏风。

据说早在周朝天子就开始把屏风置于皇座背后,起装饰作用,借以显示天子的威严。

从此,历代皇帝都把它作为一种权威的象征。

后来,屏风逐渐传入一些官邸、王府。

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屏风要算是湖北出土的战国一号楚墓内发掘出来的涂有油漆、绘有彩色图案的木雕层叠式屏风。

后来屏风逐渐大众化,平常百姓家也出现了很多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屏风,它们除了抵御风寒之外也成为一种象征地位的真正意义上的装饰品。

屏风的种类有很多在形制方面,包括插屏、折屏、挂屏、桌屏,琳琅满目,蔚为大观。

在工艺方面,除传统的镶嵌、彩绘、断纹平金开黑、雕填、刻灰等工艺它表现出了中国装饰文化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我们作为将来从事艺术和美学有关的行业,应该在创新求变的同时兼顾起法院那个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古代屏风(木质)(木框式插以锦帛绘以诗画)(赋予现代感的屏风作品)艺术传达2班吴艳蕾 0704016062009-8-22。

中国古代屏风分类

中国古代屏风分类

中国古代屏风分类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中最主要的陈设器物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漆制、木制类屏风已广泛应用于王公贵族宫室之内。

明清时期,屏风的实用功能有所减弱,室内装饰功能大为增强。

清宫制作和收藏的屏风种类十分丰富,大体可分为多扇式和单扇式两类。

其中多扇式屏风有折页屏风、条屏、围屏等,单扇式屏风有插屏、座屏等。

从清宫传世屏风来看,其中尤以插屏和座屏两类数量最多。

按照清宫屏风在各类宫殿中的使用功能,它们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殿上陈设屏风殿上陈设屏风是宫廷内独有的陈设器具,只在皇宫主要大殿内摆放,是皇帝(包括皇太后、皇后)个人专用的陈设品。

殿上陈设屏风在使用时,主要陈列于大殿的后部,位于皇帝宝座之后。

殿上陈设屏风绝大多数为漆木制成,题量巨大,雕工精美。

它们大多高约200-300厘米,每扇宽约80-100厘米,通常由五扇或七扇组成,最多可达九扇,只有少数为三扇或连成一体的单扇。

殿上陈设屏风在各扇的顶部和表面均雕刻有龙纹、火焰珠、祥云图案,有的雕刻有海水江崖纹或御制诗文。

在清朝宫廷中,除主要大殿上的大型漆木屏风外,在宫室、园苑等处的重要宫殿内还设有一些木质、漆质或珐琅质、复合材质的中型屏风。

斋阁寝宫陈设屏风有清一朝,按照中国传统的宫廷定式,实行“外朝内寝”制度,皇帝和后妃的寝宫是重要的生活居住区,其内部装修十分考究,室内装饰雅典奢华。

各处厅堂及案几之上,陈设着大大小小的各类屏风,尤其以多扇式屏风、围屏、插屏和单扇式插屏、座屏居多。

1.内宫陈设的大型屏风清朝帝后内宫陈设的大型屏风,以多扇式屏风、围屏和插屏三类为主,通常有五扇、七扇、九扇之分,最多可达十扇、十二扇、十六扇之多。

大型屏风的各个扇屏,有的由折页相连,可以折叠合拢,方便使用;有的为各自独立的单扇,使用时依次插入共同的底座,使之连为一体,组合成宽大的立式屏风。

此类大型屏风一般高约200厘米,每扇宽约50厘米,全屏宽度由组合屏扇的多少而定。

清朝后宫中的大型屏风,主要陈设于室内空地上,起到分隔空间、遮挡视线、美化居室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各式屏风
在古代,屏风是非常常见的装饰器物。

无论是帝王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在家中架设一架屏风。

因此,它的样式是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化着的。

汉代的屏风
在汉代,屏风的使用极为普遍,几乎所有富裕人家家中都有屏风。

因为它的使用频繁,样式也自然有所增加,除了单扇外,又出现了多扇的曲屏,也称连屏或叠扇屏。

而此时,人们又把屏风与床塌结合起来使用。

屏风多用于室内,室外的较少见。

当时有一种专门起遮蔽作用的较大屏风,位置相对固定,叫做“树”。

用于室内的类型多数是木雕的,而室外的则多是土石砌成,作用与现在的影壁和照墙相同。

当时的屏面在木板上彩绘;纸张发明后则多用纸糊,再画各种图象。

有一种屏由多扇组成,可以方便地折叠、拆卸,称为曲屏。

四称四曲,六扇则六曲,还有多扇拼合的通景屏风。

汉代还有镂空雕刻透孔的木制屏风,以及一种名为“隔坐”的独扇素面小型屏风。

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的屏风
在这段时间,折叠屏风的使用比之前更加普及。

陈列的地方不仅在居室内,连茵席、床塌边都附有小型屏风。

这类型的常为三扇,框与框之间用钮连接。

人坐席上时把屏打开,左、右、后各一扇。

这种样式不需底座,只要打开一扇就可以站立。

这类屏风多以浮雕手法制作。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类屏风开始变高大,数量也在增加。

因此,它需要有较重的竖向木支撑才能直立;它在室内的摆设位置相对比较固定。

隋唐五代时期流行以书画为屏面,史书及绘画中都有记载。

还有的屏风双面都有图,可以随意陈设,还可以随意增加数量。

宋、辽、金、元时期的屏风
宋代屏风多绘画形象,文字描写不多。

如绘制各类佛像,人物,花草等。

在宋代绘画《梧荫清暇图》中出现的屏风,四边较宽,框内镶框并隔成数格。

格内又镶板,屏心描绘山水风景。

从画面来看都是在室外使用的类型,推测为纸糊屏面,重量不大。

这种情况,在墓葬中也可以看出。

较大的类型应以《白描大士图》为代表,屏心为独扇。

屏风摆设呈“八”字形,这种方法一直被皇宫沿用到明清时期。

宋代屏风的造型、装饰,尤其是框内分割小格的做法,一直沿用到明代。

明清两代屏风
到了此时,屏风的装饰功能被凸显出来,基本可分座屏与曲屏两类。

座屏中又有多扇与独扇。

多扇座屏都由单数组成,随时可以拆卸。

下有长榫销,插在座面的孔中。

底座多为“八”字形,正中一扇较高、较宽一些,两边稍向里收,这样屏风就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