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XX大学水利水电工程XXX(指导教师:XX)摘要:农村饮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团结的问题。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政策、法律等多方面,采取不同措施,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才能保障“让全国人民喝上放心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这几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所改善,但还普遍存在自来水普及率低、工程设施落后、水源污染严重、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运营管理纷乱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一、着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三、严格、依规佑护好饮用水源。
四、加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五、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 农村、水安全、建议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国家全面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但农村饮水安全仍未引起各方足够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及建后维护基本仍停留在较低水平,相对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着更多的问题,也一直存在着争议。
下文笔者简要介绍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概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基本概况(一)自然环境。
我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揭阳市南部。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5°53′58″至116°32′58″,北纬22°56′44″至23°11′2″之间,北回归线以南。
东西长67km,南北宽33.5km。
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北、西北部以大南山为分水岭与普宁、潮阳两市相邻,西南部以鳌江河为界与陆丰市相接,南临南海,海岸线长达82km。
全县总面积1253 km2。
区域内山地丘陵多、平原坡地少,沿海多为丘陵及沙滩。
我西北部为大南山脉,犁头岽为全县最高山峰,海拔823m;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多分布于龙江河、雷岭河、鳌江河流域和西石湖附近盆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生工程中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目前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供水系统老化、管网漏水严重、管理经验不足等,我们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水平,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一、存在的问题:1.供水系统老化严重。
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有效的维护保养,农村供水系统中的管道、设备等存在老化、腐蚀等现象,导致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2.管网漏水严重。
农村供水管网漏水问题一直比较严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也给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3.管理经验不足。
一些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了对供水系统的管理不善、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
二、解决措施:2.加强管网的管理和维护。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的漏水现象,如加强对管网的监测、维修等,减少漏水量,保障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确保对供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4.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增加专项资金用于供水系统的维护更新,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范管理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通过上述措施的采取,能够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饮水供应,保障他们的生活健康和幸福感。
也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给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问题分析
1. 资金匮乏。
农村地区是我国饮水安全工程的重点治理对象,然而由于资金紧张,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不足,致使一些老旧管网不能及时更新,给农村饮水安全带来了隐患。
2. 管网老化。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本高昂,一些地方长期缺乏资金投入,导致供水管网老化严重,水质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增加了居民用水的安全隐患。
3. 管理不规范。
一些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致使一些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重要环节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4. 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对农村饮水质量的监测、管网的维护等工作存在困难。
三、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政府应该从资金投入、管网更新、管理规范、技术提升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支持和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系,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农村居民也应加强自身的饮水安全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好自己的饮水安全。
只有政府和农村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喝上放心的水,过上健康、安全的生活。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广大农村居民所关心的问题,许多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问题一:水源异化农村地区的水源异化是目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水源、大规模养殖业和生产活动的排放等,导致水源质量受到了严重污染,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
解决策略:加强饮用水管道建设,引进现代化净水处理设备和技术,提高水源净化和净水处理性能。
同时,加强节水意识教育,降低农业和工业对水源的污染。
问题二:饮用水管网老化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管网基础设施老化问题比较严重。
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维修,管道老化、漏水、破损等问题频繁出现,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麻烦。
解决策略:加强饮用水管道的维护和修缮,避免因为管道老化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通过多方争取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农村饮用水管网的升级和改造工作。
问题三:灾难性水源事件农村地区天灾人祸时常发生,比如洪涝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污染事故等,对水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村居民面临着饮水困难的困境。
解决策略:加强水源调度平衡,实现水资源跨流域调配,提高应急水源化解的应对能力,确保饮用水供应稳定。
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民间组织的沟通,提高农村居民的自救能力。
问题四:居民用水安全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农村居民在水质检测、个人饮水设备的清洗和消毒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意识和操作技能,造成许多传染性和肠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解决策略: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健康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
同时,加强对小型饮水设备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清洗消毒等卫生要求达标。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较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联合努力来共同解决。
只有共同加强投入、完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才能使农村饮用水真正健康、安全、可靠。
阐述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全面评估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现状,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源来自于地下水或者河流,但由于地下水受到地表污染的影响,河流水质受到农业、工业废水的侵害,导致农村饮用水水质严重受到影响。
其中,农村工业和畜牧业废水对水源的影响较大,部分地区水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超标现象频发。
2. 水量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缺少高质量的饮用水资源,加之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饮用水量不足,水源难以保障。
3. 饮用水安全设施落后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管网、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处理设备,导致治水成本较高,水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施策:1.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饮用水设施的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提供先进的水处理设备,确保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2. 加强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政府应组织对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保护与修复,限制农村工业、畜牧业污染,遏制地下水和河流受到污染。
3. 宣传健康饮水知识政府应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三、个人观点及总结作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我认为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投入,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高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力度。
也需要农村居民自觉维护自己的饮用水资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障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紧迫且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只有政府、社会和个人齐心协力,才能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安全饮用水,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以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滞后,很多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本文将对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改善农村饮水安全状况提供参考。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1.水源污染严重农村地区的水源普遍受到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导致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水质严重受到影响。
农村居民长期饮用污染严重的水源,容易引发各种水源性疾病,危害健康。
2.饮水设施老化很多农村地区的饮水设施建设年代久远,管道老化、水压不够、漏水严重等问题比较普遍。
这些老化设施难以保证饮水安全,给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担忧。
3.农村居民自来水供应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自来水供应远远不足,很多农村家庭只能依靠自备水源如井水或河水。
而这些水源通常水质不佳,难以保证居民的饮水安全。
二、解决对策1.加强水源保护与治理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水源的保护和治理力度,严格限制农业、工业和生活活动对水源的污染。
通过立法、监管等手段,切实保护好农村地区的水源,确保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2.加强饮水设施建设和维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饮水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疏通管道、修复漏水,提高自来水供水压力,确保饮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加强对饮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加强自来水覆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自来水供应的投入,通过扩建自来水管网、提高自来水供水压力等手段,加大对农村地区自来水供应的覆盖面,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三、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增加农村饮水安全改造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资金到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四、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用水知识和安全饮水常识,提高农村居民对水质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某某县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

某某县农村安全饮水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在某某县这样的地方,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仍然存在突出的难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安全饮水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这种状况。
问题一:水源受到污染某某县农村的许多居民仍然依赖于地下水或河水作为饮用水源。
然而,由于农业化肥、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垃圾的直接排放,这些水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砷、铅、六价铬等有害物质的超标,给农村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解决方案:1. 强化农村水源保护意识。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水源保护的认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化肥、垃圾处理等知识。
2. 建立水源监测系统。
设立专门的监测机构,对农村水源的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公布监测结果,以促使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
问题二:管道老化导致水质下降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了供水管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管道经历了多年的使用,老化严重。
老旧的管道渗漏严重,引入了许多有害物质,导致供水水质严重下降,不适宜饮用。
解决方案:1. 更新管道设施。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对农村地区的供水管网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供水管道的正常运行和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2. 定期维护和检查。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修复供水管网中的问题,确保水质一直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
问题三:饮水设施不完善尽管供水管网已经存在于某某县农村地区,但由于一些农户的意识问题或收入不足等原因,很多家庭没有购买自来水设备。
因此,他们仍然需要从河流或井中取水,这样易受到污染的水源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解决方案:1. 政府资助购买设备。
通过政府的资助政策,帮助农村居民购买自来水设备,以提供更加方便和安全的饮水方式。
2. 建立公共饮水站。
在农村地区建设公共饮水站,为没有自来水设备的居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综上所述,某某县农村地区的安全饮水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加大资金投入,才能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我国农村面临的一大难题。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对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1. 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在我国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严重、水质不佳、供水不足等方面。
受地区经济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的自来水设施不完善,很多地方还在使用自备井水或者河湖水,水质未经处理,容易受到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 缺乏有效监管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监管难度大,导致了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监管不力。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3.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的投入相对有限,导致了饮水安全设施建设的滞后。
二、解决对策1. 完善基础设施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首先需要完善农村地区的饮水基础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饮水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推动自来水和管道水普及,减少地下水和河湖水的使用。
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力度,确保饮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饮水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3. 提高村民饮水意识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村民对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引导村民科学合理地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加强科技支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技术研究,研发高效、低成本的饮水安全技术装备,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水平将会得到明显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XX大学水利水电工程XXX(指导教师:XX)摘要:农村饮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团结的问题。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政策、法律等多方面,采取不同措施,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才能保障“让全国人民喝上放心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这几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所改善,但还普遍存在自来水普及率低、工程设施落后、水源污染严重、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运营管理纷乱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一、着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三、严格、依规佑护好饮用水源。
四、加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五、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 农村、水安全、建议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国家全面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但农村饮水安全仍未引起各方足够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及建后维护基本仍停留在较低水平,相对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着更多的问题,也一直存在着争议。
下文笔者简要介绍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概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基本概况(一)自然环境。
我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揭阳市南部。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5°53′58″至116°32′58″,北纬22°56′44″至23°11′2″之间,北回归线以南。
东西长67km,南北宽33.5km。
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北、西北部以大南山为分水岭与普宁、潮阳两市相邻,西南部以鳌江河为界与陆丰市相接,南临南海,海岸线长达82km。
全县总面积1253 km2。
区域内山地丘陵多、平原坡地少,沿海多为丘陵及沙滩。
我西北部为大南山脉,犁头岽为全县最高山峰,海拔823m;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多分布于龙江河、雷岭河、鳌江河流域和西石湖附近盆地。
地面高程(惠水高程)一般在14~15m之间。
本县地质主要为花岗岩,经强烈风化形成缓坡台地,西部三清山地带为沙质,岩红壤土,其余丘陵山地为花岗岩风化赤红壤,水土流失,有机质层浅薄,地下含水量少。
滨海带多有海积沙地,呈酸性,沉积层多为浅薄石英砂覆盖,一般厚约20m左右。
我县水资源丰富,县内河流众多,境内流域100 km2以上河流有5条,分别是龙江河、罗溪水、雷岭河、鳌江及狮石湖水,100 km2以下有河流4条,分别是为铭湖溪、溪东溪、大潭河、赤沃水,均为独立出海。
我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处在北回归线以南。
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1.8℃,最高月平均气温28℃,最低月平均气温14.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4℃,最低气温2.1℃。
年平均降雨量1829mm,最大年降雨量2636mm,最小年降雨量982.7mm。
最大日降雨量426.6mm。
降雨量月分配不均匀,4~9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85.1%,其中5~6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36.8%,10月~次年3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14.9%,故历年往往出现春旱、夏涝。
(二)社会经济。
县内交通较为发达,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978.3km,其中,地方公路814.9km,每百km2国土面积通车里程达81.1km。
全县设建制镇14个,国营农林场3个,共有行政村304个,自然村489个,总人口1308637人,其中农村人口1265664人;农村人口按地形分布,平原的共有83个自然村,人口19.29万人,丘陵的共有347个自然村,人口93.21万人,山区的共有59个自然村,人口8.23万人;2014年,全县农民年均纯收入5350元。
近几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能源工业县”和打造“沿海经济产业带”的发展目标,突出推进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教育“三大突破”,坚持把解决历史问题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快速增长。
我县经济增长后劲足,快速增长时间长。
二是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县委县政府从我县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出发,实施大项目落户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极大鼓舞广大干群和投资者建设我的信心和勇气。
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教育方面,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劳动力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已迈出可喜一步。
社保扩面和社保费征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所有这些深刻变化,表明我县初步具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二、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一)自来水普及率低。
全县设建制镇14个,国营农林场3个,共有行政村304个,自然村489个,我县总人口1308637人,其中农村人口1265664人;已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农村人口491693人,占农村人口的45.64%,相当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未用上自来。
个别缺少水源地区及经济落后的山区,至今未通自来水;南面沿海地区,没有地表水源,地下水含矿物质超标不能饮用;有些已建成自来水管网,但因建设资金不足,无法接入各村;有些地方地下水较丰富,水质好,所以村民接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是造成自来水普及率低的主要原因。
(二)工程设施落后。
至2014年底,我县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有正规自来水厂11座,设计供水规模3500~50000t/d。
其中7座建设于80~90年代,建成至今已有20~30年,原工程设计标准较低,运行时间长,存在机械老化,管道污塞、破漏,取送水泵房动力不足,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工艺流程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正常供水,且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现状供水设施已无法满足供水需求,大部分需要扩容或改造。
由于农村经济比较溥弱,致现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部分村供水管线只能接到村口。
农民对饮水安全意识差,村民接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哪些已铺设管网的村入户率较低。
我县有供水设施的分散式供水农村人口共58.5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4.36%。
主要为手摇井、筒井、大口井。
饮水水质经检测,23个水样均严重超标,根本不能饮食。
特别是冬季和枯水期,由于无雨或雨水较少,水质较差。
有些井水含有害物质较高,当地村民叫“蟹糕水”,井水连洗菜都不能用。
(三)水源污染严重。
水源污染、水质不达标,个别地区缺少水源。
县内水源地分布比较分散,管理比较困难,沿海地带及偏远山区水源比较缺泛,主要有:一是农村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止,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成为威胁农村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县内镇管的部分小型水库部分已被承包给农户养鱼养鸭,致使小型水库水质收到影响。
二是农村小型水厂处理设施落后,采用集中供水的农村饮水工程大多数设施较为简陋,只有少数供水工程有消毒设备,多数供水工程只有水源、管网和简单的沉淀过滤设施。
分散式供水工程多为户管,普遍缺少水处理设施。
三是缺少水质监测设备和人员,不能进行经常监测,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除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和规模较大水厂有检测设备和人员,水质检测不成问题外,广大农村中小水厂由于规模小、管理人员少、没有水质监测设备、更谈不上专职检验人员,目前也没有条件建立水质检验试验室,直接影响了水质的日常监测。
四是沿海地带及偏远山区水源缺泛,距离好水源地较远,解决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多,我县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低,财政出资补助、农民自筹资金用于饮水工程的建设十分困难。
(四)资金投入不足。
我县现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有正规自来水厂10座,其中7座建设于80~90年代,建成至今已有20~30年,原工程设计标准较低,运行时间长,存在机械老化,管道污塞、破漏,取送水泵房动力不足,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工艺流程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正常供水,大部分需要扩容或改造。
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紧缺,各级政府的配套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影响部分项目的实施进展。
部分供水工程项目只能铺设供水管网至村口,未能通水到户,致使城镇公共用水普及率偏低,管网漏损率偏大。
(五)运营管理纷乱。
我县供水现状的管理体制纷乱,镇北水厂及龟头山水厂由水利部门属下自来水公司直接管理,岐石片区水厂由个人承包管理,其余水厂均由各镇设为镇属下企业进行管理。
由于供水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归属不清,影响了供水工程的正常管理,造成个别供水工程供水质量较差,用水户时有怨言。
同时,部分供水企业由于一些水厂的建设无偿资金投入较少,贷款资金较多,造成水厂企业本身负债较重无力还贷,虽采取提高水价以期解决还贷问题,但水价的提高,使部分工矿企业用不起水而自备水源解决,相当一部分农村村民用不起水,供水量的减少,使供水企业本身效益减少。
另外,供水厂建设规模大都属超前投入,短时间内未能达到设计供水能力,投入产出不平衡,也是供水企业还贷周期拉长,影响工程效益。
三、对策建议(一)着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态势和声势,争取项目区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让农民群众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全县自来水普及率提高。
二是加大领导责任力度。
县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成立工作领导班子,具体落实领导、技术、管理责任,加强组织实施。
三是加大水利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
县级水利技术人员缺乏是制约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县水务局应加强水利技术人员、供水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四是做好项目监测工作。
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切实做好水质水量的监测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保证质量。
要严把“三关”,严格“四制”,确保工程质量。
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评审关。
项目工程应开展勘测规划设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门的中介机构完成初步规划设计,组建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
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立项,更不能开工建设。
二是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
建立“业主负责、施工保障、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合格的施工单位、负责的工程技术人员、称职的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严把工程建设各个关口。
三是严把竣工验收关,坚持报验制。
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验,之后报请项目法人单位验收,由项目法人单位牵头,会同发改、财政、水务、卫生、供水等相关单位联合验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整改或返工。
严格“四制”,就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制。
(三)严格、依规保护好饮用水源。
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水源管理。
县政府要着手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对已建工程和规划工程的水源进行保护,根据水源类型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