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缸控制

合集下载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回路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回路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回路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挺有趣的主题——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回路。

听名字就觉得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个让机器更聪明的装置。

你想啊,就像我们在开车的时候,时速表可以让你知道车子开的快不快,气缸的速度控制回路也能让机器按照预定的速度“走”起来。

现在,快跟我一起深入这个“机械小世界”,看看它到底有多有趣吧!2. 什么是双作用气缸2.1 基本概念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双作用气缸。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可以往复运动的气缸。

它有两个工作腔,气体可以从一个腔体进入,推动活塞向一个方向移动;然后再从另一个腔体进入,活塞再返回。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玩秋千?一来一去,挺有节奏的!2.2 工作原理那么,这个双作用气缸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呢?想象一下,你在玩气球。

把气球吹满,手一松,它就会“扑通”一下飞走。

气缸就是通过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完成相似的动作。

可别小看它,这里面可是有很多“门道”的。

通过控制气体的流入和流出,气缸就能精准地控制运动速度。

就像你的遥控小车,快慢随你调!3. 速度控制的重要性3.1 为何需要速度控制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为什么速度控制这么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速度控制,机器就像个失控的小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快得让人心惊胆战。

想让它慢下来?没门!这可就麻烦了。

实际上,很多工业生产中,速度控制能提高效率,减少错误,让工作更安全。

3.2 如何实现速度控制那么,如何实现这种速度控制呢?这里就涉及到控制回路了。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气体的流量,改变气缸内气体的压力,从而控制活塞的运动速度。

就像调节水龙头,想让水流得快点还是慢点,随你便!所以,速度控制回路就像一个聪明的小管家,时刻关注着气缸的“动态”。

4. 控制回路的组成4.1 关键部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速度控制回路的关键部件。

首先要提的是“阀门”,它就像个守门员,负责气体的进出。

然后是“传感器”,这小家伙就像眼镜蛇,敏锐得很,能够实时监测气缸的状态,让整个系统保持在最佳状态。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

项目八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1、实验目的
1)通过气管连接、安装、掌握元件原理技能。

2)通过实验掌握与连接控制气路回路。

2、实验元件
双作用气缸
三联件
图1 连接气动图
3、操作步骤
图中装了两只单向节流阀,目的是对活塞向两个方向运动时的气进行节流,而气流是通过单向节流阀里的节流阀供给活塞,所以调节阀的旋转可以调节起的大小,以控制活塞杆的运动速度。

按下按钮阀1调节单向节流阀1的大小,越大,活塞伸出速度越快。

越小,活塞伸出速度越慢,按下按钮阀2调节单向节流阀2的大小,越大,活塞缩回速度越快,反之,调节越小,活塞速度就越慢。

松开按钮阀,压缩空气从按钮阀R排气。

4、实验气路
首先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到三联件进气口(P口),三联件由排水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组成。

气管由三联件的出口(A口)分三路,第一路连接到按钮阀1的进气口(P口),在从按钮阀的(A口)连接到二位五通阀(Z口)
的进气口进气,第二路连接到二位五通阀的(P口),第二路连接到按钮阀2的(P口),再从按钮阀2的(A口)连接到减压阀的(P口),从减压阀的(A口)连接到二位五通阀的(Y口),从二位五通阀的(A口)连接调节单向阀1的(P 口),单向调节阀1的(A口)连接到气缸(A口),再从二位五通阀的(B口)连接到单向节流阀2的(P口),从节流阀的(A口)到气缸的(B口)。

减压阀有压力显示。

5、实验指导
1)根据实验要求,将元件安装在实验屏上。

2)根据气动回路图,用塑料软管和附件将气动元件连接起来。

双应用气缸速度控制

双应用气缸速度控制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3)、通过气路连接、控制,了解元件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首先讲解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和原理图;其次通过老师的连接演示,启发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气路连接和操作,通过实验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现象,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2、气路连接3、现象分析教学难点: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操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各实验实训用元件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在这里要注意各元器件的功用、符号、名称作业:实验报告一份板书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元件:三、实验原理图: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现象记录:1、刚开始通气时,气缸如何动作?2、分别按下按钮常闭阀1和2,气缸如何动作?3、分别调节单向节流阀1和2,气缸动作有何变化?六、现象分析:双作用气缸的与逻辑功能控制教学目标:2、知识与技能1)、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3)、理解与逻辑功能;2、过程与方法:首先讲解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和原理图;其次通过老师的连接演示,启发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气路连接和操作,通过实验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现象,进行总结。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4、各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功用;5、气路连接6、现象分析教学难点:气路连接及现象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操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各实验实训用元件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这一节主要实验了双作用气缸与逻辑控制,在这里要注意各元器件的功用、符号、名称作业:实验报告一份板书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元件:三、实验原理图: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现象记录:1、刚开始通气时,气缸如何动作?2、分别按下按钮常闭阀A和B,气缸如何动作?六、现象分析:课堂反思:双作用气缸的或逻辑功能控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各元件的名称、符号、功用;2)、读懂原理图,并利用原理图连接气路;3)、理解梭阀、杠杆滚轮常闭阀功能;2、过程与方法:先讲解,再试验,后分析。

双作用气缸的直接控制原理

双作用气缸的直接控制原理

双作用气缸的直接控制原理
双作用气缸的直接控制原理是通过控制气源进出气缸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开闭,来实现气缸的运动。

具体步骤如下:
1. 当气源压力与气缸进气口相连接时,气源通过进气管道进入气缸的一侧,使该侧气缸内部的气体压力增加。

2. 同时,出气口与气源断开连接,气缸的另一侧出气口打开,气体从出气口流出,使该侧气缸内部的气体压力减小。

3. 由于气压差的存在,气缸受到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使得活塞向压力较小的一侧移动。

当活塞移动到一定位置后,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状态会发生改变,即进气口关闭,出气口打开。

4. 当进气口关闭,出气口打开时,气缸的气压差消失,此时,气缸内部的气体压力相等,活塞停止运动。

通过改变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状态,可以控制气源的进出,从而实现气缸的正反转运动。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双作用气缸直接与间接控制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双作用气缸直接与间接控制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双作用气缸直接与间接控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双作用气缸的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原理。

3. 学会分析并设计双作用气缸的控制系统。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概述液压传动的原理及应用气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2. 双作用气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双作用气缸的构造双作用气缸的工作原理3. 双作用气缸的直接控制控制信号的发出与接收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直接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4. 双作用气缸的间接控制间接控制的概念与分类常用的间接控制方法间接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5. 双作用气缸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相关教材。

2. 课件: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相关图片、图表、动画等。

3. 实验设备:双作用气缸及其控制系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课堂发言、提问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考察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完整性等。

4. 课程设计:考察学生对双作用气缸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双作用气缸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中的复杂现象及其计算。

双作用气缸控制系统中多变量相互影响的理解。

控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分析。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概述(2课时)双作用气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课时)双作用气缸的直接控制(4课时)双作用气缸的间接控制(4课时)双作用气缸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6课时)实验操作与实践(10课时)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概述2. 第二周:双作用气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第三周:双作用气缸的直接控制4. 第四周:双作用气缸的间接控制5. 第五周:双作用气缸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上)6. 第六周:双作用气缸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下)7. 第七周:实验操作与实践(1)8. 第八周:实验操作与实践(2)9. 第九周:实验操作与实践(3)九、教学反思1.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等。

双气缸控制

双气缸控制

双气缸控制继电器逻辑电路系列文章(谨以此书献给广大的电工朋友图1. 气缸和行程开关的分布这个电路的要求: 当按下启动开关后,气缸A前进,压住行程开关K1后,气缸B前进,气缸B碰到K2后退,碰到K3后,气缸A退回,全过程结束.气缸由二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常态下使气缸保持在后止点,得电后气缸前进.象这样的电路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在于对信号的认识和处理,时序图的绘制.和我的另一篇文章<气缸的四行程控制>相比,这个电路要简单些,但是有共同之处.对于信号的分类,可以分为 1.瞬时信号 2.持续信号 3.启动信号 4.停止信号 5.额外启动信号 6额外停止信号.在本例中,K1就是一个持续信号,它一直保持到过程的结束,如果有继电器以它为启动信号,而这个继电器并不工作到终点,就要考虑如何停止的问题.根据信号的出现顺序和控制要求,画出以下时序图从上图看得出:气缸A(YV1)实际上是全程通电,气缸B(YV2)是在K1到K2区间工作. K1是一个持续信号,一直保持到终点.K1和K2之间有一个额外信号K3,它是气缸B在前进过程中必须要碰到行程开关K3所发出的.现在我们按照一般思路来设计电路,给气缸A和B各分配一个继电器J1和J2,对应各自的工作区间.J1的启动由按钮发出,停止信号由K3发出. J 2由K1启动,K2停止.电路如下上面的电路能达到控制要求吗?肯定不行根据气缸布置图和时序图,很容易看出问题:1.气缸A是保持不到终点的,因为气缸B开始向前运动时会碰到K3,它会使气缸A(电磁阀YV1)提前断电. 这是因为继电器J1选择了以K3为停止信号,但是K3提前出现了一次,破坏了程序.我们把K3称之为“额外停止信号”,想办法把它排除就可以了,这里我们并联J2的触点来排除,如下图我们在行程开关K3上并联2号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就解决了1号继电器提前停止的问题. 因为气缸B前进时要启动2号继电器,它在K3上并联的常开触点闭合,然后K3再动作时1号继电器就不会断电了.2.我们发现气缸B(电磁阀YV2,继电器2)的动作也不对,它由K1启动向前运动,然后压下K2,断电后退,工作过程完成.但气缸B后退会让K2复位,气缸又向前运动-------如此反复不止,出现振荡现象. 原因就在于K1是一个持续信号,虽然K2想让它停下来,但只要K2不被压住,这个支路又通电了,如下图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增加继电器了,如此一来共用到3个继电器,它的分布和时序如下图在时序图右边的是器件的逻辑代数式,J1=(S+j1)(K3b+j2)的电路如下所示它的意思是:启动按钮和自锁触点并联,行程开关K3和2号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避免提前断电.然后两个部分再串联.完整的电路如下所示那么这个电路能不能用两个继电器来完成呢? 当然可以的.我们把继电器的分布更合理一些,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两个继电器成阶梯形布置,它就能可靠地运算出三个独立的区间(逻辑与运算), 也能够运算出全部区间(逻辑或运算).这一点在电磁阀的驱动上最能看出来上图中继电器呈阶梯(交叉)分布,能够很好地运算出各个区间从下面的线圈驱动电路可以看出,YV1的驱动,1号和2号继电器任何一个都可以. YV2的驱动,必须要两个继电器都工作才行,这样就很巧妙地把两个电磁阀的工作区间确定了.。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

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1.增大气缸的工作压力:增大气缸的工作压力可以提高气缸的速度。

因为气缸的速度与气压成正比,所以只需适当增大气压即可加快气缸的速度。

但是过高的工作压力会增加能耗,同时也会对气缸和其他液压元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2.控制油流量:双作用气缸的速度也可以通过控制油的流量来实现。

通过调整气缸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阀门开度,可以改变油的流动速度,进而控制气缸的速度。

可以使用流量控制阀或比例阀等液压元件来实现对油流的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精确的速度控制,但需要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和较高的成本。

3.使用减速装置:双作用气缸的速度也可以通过使用减速装置来实现。

例如,在气缸的活塞上安装一个齿轮或链条装置,通过改变传动比,可以减小活塞的运行速度。

这种方法简单可行,并且成本较低,但是精度相对较低,适合对速度要求不太高的应用。

4.使用气缸节流:气缸的节流控制是指在气缸出油口处设置一个节流阀,通过改变节流阀开口的大小,可以控制气缸的出油速度,从而实现速度控制。

节流阀的开度越大,出油速度越大,气缸的速度也越快。

这种方法简单可行,适用于速度要求比较低的应用。

5.使用伺服系统:双作用气缸的速度还可以通过使用伺服系统来实现。

伺服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对气缸速度的控制。

伺服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速度控制,适用于对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但是成本较高。

以上是双作用气缸的速度控制的几种常见方法,具体的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选择速度控制方法时,需要考虑工作要求、成本、精度等因素,从而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双向气缸原理

双向气缸原理

双向气缸原理
双向气缸是一种常见的执行元件,它能够将气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物体的运动。

其原理是利用气体的压力进行驱动,通过控制气体进出气缸的通道来实现气缸的双向移动。

在一个双向气缸中,通常包含一个活塞和两个活塞杆。

当气缸的一侧通入气体时,气缸内的压力增加,使得活塞受到推力向另一侧移动。

同时,另一侧的气体被释放出来,从而保持气缸内的平衡。

当控制气体通道反转时,气缸的另一侧将通入气体,而先前处于工作状态的一侧将释放气体。

这个过程会导致活塞从另一侧移向刚才的位置,实现了气缸的双向移动。

双向气缸通常通过气动阀控制气体的进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气缸的工作方向和速度。

此外,在控制气体通道的设计上,还可以实现气缸的精确控制,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双向气缸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和自动化系统中,例如工业机械、汽车制造和物流设备等。

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可靠、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执行元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气缸控制
继电器逻辑电路系列文章(谨以此书献给广大的电工朋友
图1. 气缸和行程开关的分布
这个电路的要求: 当按下启动开关后,气缸A前进,压住行程开关K1后,气缸B前进,气缸B碰到K2后退,碰到K3后,气缸A退回,全过程结束.
气缸由二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常态下使气缸保持在后止点,得电后气缸前进.
象这样的电路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在于对信号的认识和处理,时序图的绘制.
和我的另一篇文章<气缸的四行程控制>相比,这个电路要简单些,但是有共同之处.
对于信号的分类,可以分为 1.瞬时信号 2.持续信号 3.启动信号 4.停止信号 5.额外启动信号 6额外停止信号.在本例中,K1就是一个持续信号,它一直保持到过程的结束,如果有继电器以它为启动信号,而这个继电器并不工作到终点,就要考虑如何停止的问题.
根据信号的出现顺序和控制要求,画出以下时序图
从上图看得出:气缸A(YV1)实际上是全程通电,气缸B(YV2)是在K1到K2区间工作. K1是一个持续信号,一直保持到终点.K1和K2之间有一个额外信号K3,它是气缸B在前进过程中必须要碰到行
程开关K3所发出的.
现在我们按照一般思路来设计电路,给气缸A和B各分配一个继电器J1和J2,对应各自的工作区间.J1的启动由按钮发出,停止信号由K3发出. J 2由K1启动,K2停止.电路如下
上面的电路能达到控制要求吗?肯定不行
根据气缸布置图和时序图,很容易看出问题:
1.气缸A是保持不到终点的,因为气缸B开始向前运动时会碰到K3,
它会使气缸A(电磁阀YV1)提前断电. 这是因为继电器J1选择了以K3为停止信号,但是K3提前出现了一次,破坏了程序.
我们把K3称之为“额外停止信号”,想办法把它排除就可以了,这里我
们并联J2的触点来排除,如下图
我们在行程开关K3上并联2号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就解决了1号继电器提前停止的问题. 因为气缸B前进时要启动2号继电器,
它在K3上并联的常开触点闭合,然后K3再动作时1号继电器就不会
断电了.
2.我们发现气缸B(电磁阀YV2,继电器2)的动作也不对,它由K1启动
向前运动,然后压下K2,断电后退,工作过程完成.但气缸B后退会让
K2复位,气缸又向前运动-------如此反复不止,出现振荡现
象. 原因就在于K1是一个持续信号,虽然K2想让它停下来,但只要
K2不被压住,这个支路又通电了,如下图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增加继电器了,如此一来共用到3个继电器,它的分布和时序如下图
在时序图右边的是器件的逻辑代数式,J1=(S+j1)(K3b+j2)的电路如下所示
它的意思是:启动按钮和自锁触点并联,行程开关K3和2号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避免提前断电.然后两个部分再串联.
完整的电路如下所示
那么这个电路能不能用两个继电器来完成呢? 当然可以的.
我们把继电器的分布更合理一些,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两个继电器成阶梯形布置,它就能可靠地运算出三个独立的区间(逻辑与运算), 也能够运算出全部区间(逻辑或运算).
这一点在电磁阀的驱动上最能看出来
上图中继电器呈阶梯(交叉)分布,能够很好地运算出各个区间
从下面的线圈驱动电路可以看出,YV1的驱动,1号和2号继电器任何一个都可以. YV2的驱动,必须要两个继电器都工作才行,这样就很
巧妙地把两个电磁阀的工作区间确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