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的效果

合集下载

研究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的护理意义

研究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的护理意义

研究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的护
理意义
韩丹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34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的护理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分析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分析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4%)较对照组(77.8%)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189-190)
【作者】韩丹
【作者单位】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阜新1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J], 沙莎
2.应用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联合护理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J], 田聪;
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观察 [J], 唐理胜
4.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 [J], 王翔; 胡显华
5.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J], 熊英; 柯晓琴; 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媒体方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术前焦虑影响论文

多媒体方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术前焦虑影响论文

多媒体方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术前焦虑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将15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

干预组运用多媒体方式(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进行术前健康教育。

对照组仅口头和文字告知大致手术过程、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

stai焦虑状态-特质自评量表测定两组健康教育前后的焦虑情绪程度。

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sta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stai-s明显下降,干预组stai-s由(45.7±10.2)降为(30.6±6.8),对照组stai-s由(43.9±9.7)降为(36.3±6.0),干预组比对照组stai-s降低更显著(p0.05)。

结论:术前运用多媒体方式作为健康教育手段能显著减轻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焦虑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健康教育;多媒体;焦虑【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16-01冠心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预后,但介入治疗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经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或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放弃手术治疗机会[1,2]。

目前多采用口头和或文字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笔者采用多媒体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5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男95例,女63例,年龄40~84岁。

所有患者既往无精神病史及冠心病介入诊疗史。

将15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9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提升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提升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提升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给其心理健康带来诸多挑战。

在面对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关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得知自己患有冠心病后,患者往往会对疾病的发展、治疗效果以及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和不安,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紧张、烦躁、难以集中注意力等。

2、抑郁长期的疾病困扰、身体不适以及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等,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沮丧、失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抑郁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

3、恐惧冠心病可能会突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这使得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害怕疾病发作,担心自己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4、否认与逃避有些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会否认自己的病情,不愿意接受现实,或者采取逃避的态度,拒绝配合治疗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二、心理问题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1、加重病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2、影响治疗效果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康复训练的效果。

3、降低生活质量心理问题会使患者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变差,影响其正常的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三、提升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方法1、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减轻恐惧和焦虑。

同时,教育患者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增强其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和信心。

2、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鼓励他们表达情绪,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黛力新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和焦虑抑郁障碍的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通过分析黛力新的药理作用以及在治疗冠心病和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发现黛力新对这一患者群体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进一步探讨了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机制,并总结了临床研究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黛力新在这一领域的临床疗效,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黛力新、冠心病、焦虑、抑郁、合并障碍、临床疗效、药理作用、疗效机制、临床研究、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些情绪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焦虑和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抑郁则会影响患者的生活态度和治疗依从性。

针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近年来黛力新作为治疗药物备受关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患者心血管症状、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2.探讨黛力新在治疗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3.分析黛力新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具体疗效表现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案;4.总结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其心理状态的

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其心理状态的

2 . 1 两 组 疾 病 知 识 知 晓 度 评 分 给 予 不 同 的 护 理 方 法 后 ,对 照 组 对 疾 病 知 识 知 晓 度 评分 为 ( 6 . 4 ±1 . 2 ) 分 , 研 究 组 对 疾 病 知 识 知 晓 度 评 分 为 ( 8 . 1 ±1 . 4 )分。组间数据对 比发 现,研究组对疾病 知识知 晓度评分显著高于对 照组 ( P <0 . 0 5 ),有 统计 学意义。 2 . 2两组治疗前后S AS 、S DS 评 分 治疗 前 ,对 照组 S AS 、S DS 评 分 分 别为 ( 3 1 . 4 ±2 . 7 )分 、 ( 3 2 . 8± 1 . 9) 分 , 研 究 组 分 别 为 ( 3 2. 9 ±1 . 8) 分 、 ( 3 2. 5± 1 . 5) 分 ; 对 照 组 S A S、 S D S评 分 分 别 为 ( 2 0 . 2± 1 . 2) 分 、 ( 21 . 7± 1 . 3) 分 , 研 究 组 分 别 为 ( 1 3 . 1 ±1 . 6 )分、 ( 1 2 . 8 ±1 . 0 ) 分 。 组 间数 据 对 比 发 现 , 护 理前 , 两组S AS 、S DS 评分 无 显著 差异 ( P> 0 . 0 5 ), 无 统 计学 意 义 。给 予 不 同 的护 理 方 式 之后 ,两组 S AS、 S DS 评分 均得 到改善 ,研 究组 的改善情 况显著 优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缶 床医药文献杂志
l 2 8 6
J o u na r l o f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2 0 1 7 年 第 4卷第 7期
2O1 7 Vl 01 . 4 N O. 7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也常常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一、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面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治疗的复杂性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冠心病患者往往会感到焦虑不安。

他们可能会过度担心自己的病情,害怕疾病突然恶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

2、抑郁长期的疾病折磨、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对家庭和工作的影响,容易使冠心病患者产生抑郁情绪。

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我价值感降低,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3、恐惧冠心病发作时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对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恐惧,会让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这种恐惧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4、愤怒有些患者可能会对自己患上冠心病感到愤怒,认为命运不公,或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而产生愤怒情绪。

二、心理问题对冠心病的影响1、加重病情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导致病情恶化。

2、影响治疗依从性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对治疗失去信心,不按时服药、不遵守医嘱,影响治疗效果。

3、降低生活质量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和社交活动,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1、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让他们对疾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减轻因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

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手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2、心理支持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心和鼓励。

让患者感受到自己不是独自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3、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例如,纠正患者对疾病的过度担忧和灾难化思维,引导他们以更积极、理性的方式看待病情。

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对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以便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护理服务。

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56名冠心病患者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反映了四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出。

结果: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再其次是心理恐惧和否认;而且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结论:用正确的心理护理及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病情的发展,这将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早日康復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标签:冠心病;心理反应;护理措施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程度的不同,其症状也有不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为五类:①原发性心脏骤停。

②心绞痛。

③心肌梗死。

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⑤心律失常。

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岁27人,51~60岁37人,61~75岁52人。

1.2方法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

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此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2结果从表2中可以显示出,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心理恐惧和否认。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措施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措施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措施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在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如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冠心病患者常常担心疾病的发作、治疗效果以及未来的生活质量,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可能表现为紧张、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状。

2、抑郁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身体功能的下降以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抑郁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自罪、食欲不振等。

3、恐惧对疾病的恐惧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他们害怕疾病突然恶化、死亡的威胁,这种恐惧可能导致患者过度紧张和焦虑。

4、心理应激患病后的生活方式改变、经济负担、家庭关系变化等都可能成为患者的心理应激源,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评估方法1、心理量表评估常用的心理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临床访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内心感受、情绪变化、应对方式等,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全面评估。

3、观察法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言语等,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4、家属提供信息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情绪状态,以获取更全面的评估信息。

三、影响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1、疾病本身冠心病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从而影响心理状态。

2、治疗过程手术、药物治疗等可能带来副作用,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3、个人性格性格内向、敏感、神经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社会支持良好的家庭支持、朋友关怀和社会关爱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反之则可能加重心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并且确诊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35例患者。

对对照组中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相关护理,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

对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进行了解,并且进行分析。

结果对照组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占54.29%,有效的患者占25.71%;而改良组中的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71.43%,有效的患者占25.71%,即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

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给予一定的相关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焦虑;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03-02
冠心病作为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易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其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消极影响[1]。

而对患者给予一定相关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焦虑状况。

本文就此问题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并且确诊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

对照组中有35例患者,年龄段在60岁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10.2)岁,其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有14例。

其中,心绞痛型患者有25例,心肌梗死型患者有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患者有7例。

改良组中有35例患者,年龄段在62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3±10.1)岁,其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有12例。

其中,心绞痛型患者有24例,心肌梗死型患者有4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患者有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以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患者的疾病检查以及治疗情况,患者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以及患者对与疾病的认识等。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相关护理。

而对改良组中的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

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分析。

对患者进行干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判断。

判断标准为以下:①显效:患者的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其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或者恢复至ⅰ级,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小于等于6.1mmol/l,其餐后2h的血糖值小于等于7.8mmol/l;②有效:患者的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减轻,患者的发病次数减少,其心功能有
一定的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小于等于7mmol/l,餐后2h的血糖值小于等于10mmol/l;③无效:患者的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没有改善,其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或者病情有一定的恶化,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7mmol/l,其餐后2h的血糖值大于等于
11.1mmol/l。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取95%可信区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知,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一。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常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使得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而在对患者进行相关药物治疗与护理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并且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也有一定的影响[2]。

而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时,通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每周进行3次,每次持续30min,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其中包括使用扩冠药、降糖药以及抗凝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预防心绞痛和心衰发作的方法以及具体措施[3]。

另一方面,对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以及相关运动疗法的介绍,告知患者如何进
行识别和处理低血糖,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血糖、血压的监测,对患者的错误认识以及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使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治疗的态度[4]。

同时,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鼓励和支持患者进行积极的疾病治疗[5]。

由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在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改善,并且患者能够以较为积极的心态进行治疗。

所以,对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给予一定的相关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华颖,王莺,郭莉兰,等.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225-226.
[2] 陈平顺,王保奇,焦红娟,等.中医药与心理疏导对冠心病合并焦虑症和/或抑郁症患者心绞痛疗效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4):50-52.
[3] 魏立业,杜雯,冯倩,等.黛力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5):463.
[4] 李庆民,刘兴德.冠心病合并焦虑障碍患者血浆npy、ne、da、5-ht的变化及意义[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6):671-673.
[5] 刘芊,史青.疏肝宁心汤加减联合心理治疗法对冠心病心
绞痛合并焦虑症的临床观察[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大会论文集,2011:380-3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