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溶液第3课时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精)

32溶液第3课时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精)
32溶液第3课时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精)

3.2 溶液

第3课时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溶液知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上节课对溶解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从概念中推出计算式,并通过计算式掌握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碰到问题。然后通过观察,图表知道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溶解度概念,学会用溶解度进行有关计算

(2)应用溶解度曲线,知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规律

(3)理解结晶的原理,知道结晶水和结晶水合物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1)从溶解度概念,推出溶解度计算式,进行有关计算

(2)从溶解度曲线图,分析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通过溶解度计算,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2)体验到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溶解度计算

四、教学用品

药品:食盐、白糖、硝酸钾、蒸馏水、面粉、硫酸铜晶体

仪器:放大镜、玻璃片、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石棉网、三角架、显微镜、酒精灯、火柴

媒体:投影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2. 流程说明

[1]复习提问:在20℃时,S=36g/100g水,表示什么意义。此时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多少?能推出怎样一个关系式?

[2]师生共同完成:推出关系式。

[3]投影例题1:40℃时,在120g水中溶解多少克硝酸钠才能达到饱和?(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0g/100g)

[4]溶解度计算式

[5]巩固练习1:某温度时,蒸干35克硫酸钾饱和溶液,得到10克硫酸钾,求该温度时硫酸钾的溶解度。

[6]巩固练习2:10℃时,10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含有75克水,求此时氯化铵的溶解度?

[7]巩固练习3:在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100g水,在20℃时,把6.8克氯化钾晶体放入17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晶体是否能完全溶解?

[8]什么是晶体?

[9]学生实验1:观察晶体,与非晶体。

[10]得出结论:晶体与非晶体

[11]通过查溶解度曲线图,

[12]学生实验2:食盐晶体、白糖晶体、硝酸钾晶体。

[13]得出从溶液中的到结晶的方法

[14]观察实验3:用显微镜观察面粉。

[15]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

[16]师生共同完成。小结:1.溶解度计算。2.晶体与非晶体3.物质从溶液中得到晶体4.结晶水合物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2. 主要板书

3. 相关链接

古代从自然界提取纯碱

在古代,人们把草木灰用热水浸泡后再过滤,得到一种灰黑色的碱液,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碳酸钾和氯化钾。另外从天然碱湖中提取碱。冬天时,气温低,碱湖中析出晶体,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名叫天然碱。随着碱的用途日益广泛,天然碱的产量与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开创了纯碱工业。

我国丰富的食盐资源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食盐资源,出产海盐、井盐、池盐和岩盐等。在河北长芦、辽宁、山东、两淮各沿海的盐场都盛产海盐。很多盐场已实行机械化,并且综合开发生产氯化钾、硼砂、硫酸钠、溴和碘等。井盐则以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四川自贡市为最有名,采取钻井吸卤,利用天然气煮卤制盐。岩盐产于四川、新疆、湖南、江西、云南、青海等地。在宁夏、青海、陕西、山西、甘肃、内蒙、黑龙江等咸水湖中,盛产池盐,其中最大的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据统计足够全国十亿人口食用4800年。

七、教学反思

在第二部分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教学中,讲到晶体知识,我认为要强调三点:一是结晶水是晶体结构内部结合的水,从表面观察结晶水合物是“干燥”的。二是结晶水合物中所含的结晶水都是有一定比例,不是任意的,因此结晶水合物不是混合物。三是有些晶体失去结晶水或得到结晶水都有明显的化学变化特征,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晶体,又叫胆矾和蓝矾。“胆矾”的名称来自它味苦似苦胆(当然现在不能允许去尝,硫酸铜有毒!)。“蓝矾”的名称来自硫酸铜晶体的颜色。

教案精选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的影响;了解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对气体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3.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 会利用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和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不同物质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的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曲线的意义 固体物质的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即在直角坐标系上

画出坐标曲线,如课本图7-1。可以先向学生说明曲线绘制原理(不要求学生绘制),再举例讲解如何应用这种曲线图。 固体的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 (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的数值;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数值; (3)物质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的大小等。 进行这些分析之后,教师还可以就某物质在曲线上的任一点,请同学回答其表示的含义,来验证学生是否已了解曲线。例如,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什么含义。学生应该回答(1)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是110克;(2)代表60℃时,100克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00克等等。当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温度,例如让学生说出35℃时硝酸钾的是多少,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曲线顺利地作出回答,使学生体会到曲线图在这方面所表现的特点。 关于溶解性和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的概念,就必须先了解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跟溶剂之间的关系。不论其原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优质导学案.doc

《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时间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 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课前 【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4——5页内容 二、自主学习: 1、学习例1 看主题2时等于()分 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小明从家到校用(),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中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班内展示】 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 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

评价)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一共播放的时是。 【质疑探究】 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达标测试】 一、轻松填空 1、2时=()分4时=()分4分=()秒8分=()秒180分=()时240秒=()分二、比大小 4分○40秒3时○100分210秒○5分4时○240分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车晚点18分钟,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及物质溶解性表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15、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1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H2O === H2CO3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8、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19、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分解反应 20、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 O2↑ 2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2MnO4 + MnO2 + O2↑ 22、加热氯酸钾 2KClO3△2 2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 O2↑ 2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25、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 CaO + CO2↑ 26、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O + CO2↑ 27、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CuSO4 + 5H2O 置换反应 (1)单质与氧化物反应 2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2O 29、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30、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三年级上册数学.1 时、分、秒第2课时 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2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5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9题。 ?教学目标 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掌握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答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会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和熊二相互争辩自己的用时比较少,它俩谁也不服谁。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时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识 (一)单位换算。 1.探究时分的换算。 (1)师: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时少?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预设1:熊大用时少,因为熊二用了120分钟这么多。 预设2:熊二用时少,因为熊大用的时间是以小时作单位的呢! 预设3:无法直接比较,单位不相同。 预设4:用时一样长。可以换算成一样的单位再比较。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用时一样长?2小时等于120分钟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师:看来熊大和熊二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你明白了吗?和你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2)师:5时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1时是60分,5时是5个60分,也就是300分。 2.探究分秒的换算。 师:180秒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要看180里有几个60,就等于几分钟。用减法解决,180-60-60-60=0,所以180里有3个60,180秒=3分。 3.练一练。【教学提示】 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关注学生是否发现其中的问题,能否结合已有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经验。

化学常见常见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常见沉淀 白色: 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Fe(OH)2/Al(OH)3/CuCO3/ZnCO3/MnCO3/ Zn(OH)2 Fe(OH)2 蓝色:Cu(OH)2 浅黄色:AgBr 红褐色:Fe(OH)3 沉淀鉴别 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 ,Ag3PO4黄色沉淀CuO 黑色沉淀Cu2O 红色沉淀Fe2O3 红棕色沉淀FeO 黑色沉淀FeS2 黄色沉淀PbS 黑色沉淀FeCO3 灰色沉淀Ag2CO3 黄色沉淀AgBr 浅黄色沉淀AgCl 白色沉淀Cu2(OH)2CO3 暗绿色沉淀B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C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的碳酸盐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不溶的碱、金属氧化物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相关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银不溶 硫酸盐钡不溶 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 BaSO4. AgCL. Mg(OH)2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不建议死记硬背,只需记住每个阴离子里哪个不溶即可,钾钠铵硝都溶 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⑤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 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1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 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后,溶液仍饱和 C.t 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图K13-3 (1)t 1 ℃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 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用实验探究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3、学会判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4、结合生活实际,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以转化. 【学习重难点】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6-18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新课 你知道毛料衣物干洗的原理。小明于小刚向一杯水中加了几勺糖后,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小明还要加糖,小刚却说:“不要再加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小刚说得对吗?为什么呢? 二、明确目标自主先学 (一)、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按导学内容阅读课本,标出重点,注明疑问,完成导学演练。 1.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溶液;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常用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溶解的物质,它们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2.一定温度下,我们把在一定___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组助学交流展示 1.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猜想1: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猜想2: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猜想3: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实验1】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水,再分别加入食盐、熟石灰各1g,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盐、蔗糖在水中溶解,而熟石灰在水中溶解。 得出的结论: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2】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水和汽油,再分别滴入几滴植物油,振荡,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食用油能溶解于中,食用油不能溶解于中。 得出的结论:同一种物质在的溶解性不同。

物质溶解度表汇总

1.锕、氨、铵 物质化学式0℃10℃20℃30℃40℃50℃60℃70℃80℃90℃100℃氢氧化锕Ac(OH)3 0.0022 氨NH3 88.5 70 56 44.5 34 36.5 20 15 11 8 7 叠氮化氨NH2N2 16 25.3 37.1 苯甲酸氨NH4C7H5O2 20 碳酸氢氨NH4CO3 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 溴化氨NH4Br 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 碳酸氨(NH4)2CO3100 氯酸氨NH4ClO328.7 氯化氨NH4Cl 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氯铂酸铵(NH4)2PtCl6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 铬酸铵(NH4)2CrO425 29.2 34 39.3 45.3 59 76.1 重铬酸铵(NH4)2Cr2O7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 砷酸二氢铵NH4H2AsO433.7 48.7 63.8 83 107 122 磷酸二氢铵NH4H2PO4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 氟硅酸铵(NH4)2SiF6 18.6 甲酸铵NH4HCO2 102 143 204 311 533 磷酸一氢铵(NH4)2HPO4 42.9 62.9 68.9 75.1 81.8 97.2 碳酸氢铵NH4HSO4 100 酒石酸氢铵NH4HC4H4O6 1.88 2.7 碘酸铵NH4IO3 2.6 碘化铵NH4I 155 163 172 182 191 209 229 250 硝酸铵NH4NO3 118 150 192 242 297 421 580 740 871 高碘酸铵(NH4)5IO6 2.7 草酸铵(NH4)2C2O4 2.2 3.21 4.45 6.09 8.18 14 22.4 27.9 34.7 高氯酸铵NH4ClO4 12 16.4 21.7 37.7 34.6 49.9 68.9 高锰酸铵NH4MnO4 0.8 磷酸铵(NH4)3PO4 26.1 硒酸铵(NH4)2SeO4 96 105 115 126 143 192 硫酸铵(NH4)2SO4 70.6 73 75.4 78 81 88 95 103 亚硫酸铵(NH4)2SO3 47.9 54 60.8 68.8 78.4 104 114 150 153 酒石酸铵(NH4)2C4H4O6 45 55 63 70.5 76.5 86.9 硫氰酸铵NH4SCN 120 144 170 208 234 346 硫代硫酸铵(NH4)2S2O3 2.15 钒酸铵NH4VO3 0.48 0.84 1.32 2.42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I2O3+3H2SO4= AI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 n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I(OH)3+3H2SO4=AI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 SO42的原理 BaCI2+ H2SO4=BaSO4+2HCI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 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 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 CuO+2HNO3=Cu(NO3)2+H2O ZnO+2HNO3=Z n(NO3)2+ H2O MgO+2HNO3=Mg(NO3)2+ H2O CaO+2HNO3=Ca(NO3)2+ H2O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AI(OH)3+3HNO3=AI(NO3)3+3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白色固体溶解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蓝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单质 1、【金属单质 ....】:所有金属几乎难溶于水(但一些金属由于很活泼,在常温下能够和水发生反应:例如K、Ca、Na等)。 2、【非金属单质 .....】:①(固态)C、S、P等难溶于水; ②(气态) N2、H2 等难溶于水,O2 不易溶于水。 化合物 1、【酸的溶解性 .....】 【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碱的溶解性 .....】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的碱大部分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其中AgOH 为白色固体,属于碱,常温下AgOH极不稳

定,易分解为棕褐色难溶于水的氧化银固体.低温下可制得氢氧化银在水中的白色沉淀,Ca(OH)2为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3、【盐的溶解性 .....】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 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Ag2SO4、CaSO4微溶于水, 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绝大部分不溶于水,一些微溶于水或者遇到水发生水解。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 CO3等】 4、【氧化物的溶解性 .......】 ▲金属氧化物一般都不溶解,例如:CuO, Fe2O3, Fe3O4 ,MgO, Al2O3 ,MnO2等, 其中CaO能与水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①难溶于水,例如:CO、NO等。 ②可溶于水,例如:CO2(其中CO2 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 ③易溶于水:例如:SO2、NO2等。 5、【其他 ......】 ..物质的溶解性 ▲①难溶于水:CH4 ;②易溶于水: HCl、NH3 (其中NH3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葡萄糖、蔗糖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计算经过的时间》课时练习 苏教版(无答案)

计算经过的时间 知识点: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3、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练习: 1、实验小学上午8:20开始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请你写出上午三节课的作息时间。 第一节课: 8:20~:9:00 第二节课: 第三节课: 2、学校图书馆每天的开放时间如下: (1)学校图书馆每天一共开放( )小时( )分钟。 (2)小燕放学去图书馆看书,最迟应在下午( )离开。 3、爸爸从家到公司需要25分钟,他要在8:00前到公司,最迟必须在( )从家里出发。 4、一集动画片,从17:50开始,播放了30分钟,结束时间是( )。 5、 (1)儿童乐园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2)小明14:40到公园,最多还可以游玩多长时间?

6、如图表示从上午()到下午()禁止机动车通行,一天可通行()小时。 7、算一算:营业厅全天营业时间是多少小时? 1、观察运行时刻表,回答下面问题: 行驶方向站名到达时间出发时间 南京—12:20 无锡13:5014:00 苏州14:3014:40 上海— (1)火车从南京出发到达无锡,经过了()分钟。 (2)火车在苏州站停靠了()分钟。 (3)如果火车从苏州到上海运行了20分钟,那么到达上海的时间是下午()时。 2、计算下面各列车的运行时间。 始发站发车时间终点站到达时间运行时间沈阳北9:00北京当天18:25 北京西17:15上海第二天8:15 北京18:20天津当天19:25 儿童公园开放时间 8:30~19:30 营业时间:上午6:00~9:00 中午11:00~1:00 下午5:00~9:00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

本溶解性表崔扬(vmbn)录入,2003-5-5,修正于2003-7-27

]锕、氨、铵 物质化学式0°C10°C20°C30°C40°C50°C60°C70°C80°C90°C100°C 氢氧化锕(III)Ac(OH) 3 0.0022 氨NH 3 88.5 70 56 44.5 34 26.5 20 15 11 8 7 叠氮化铵NH 4N 3 16 25.3 37.1 苯甲酸铵NH 4C 7 H 5 O 2 20 碳酸氢铵NH 4HCO 3 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 溴化铵NH 4 Br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 碳酸铵(NH 4) 2 CO 3 100 氯酸铵NH 4ClO 3 28.7 氯化铵NH 4 Cl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氯铂酸铵(NH 4) 2 PtCl 6 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

铬酸铵(NH 4) 2 CrO 4 25 29.2 34 39.3 45.3 59 76.1 重铬酸铵(NH 4) 2 Cr 2 O 7 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 砷酸二氢铵NH 4H 2 AsO 4 33.7 48.7 63.8 83 107 122 磷酸二氢铵NH 4H 2 PO 4 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 氟硅酸铵(NH 4) 2 SiF 6 18.6 甲酸铵NH 4HCO 2 102 143 204 311 533 磷酸一氢铵(NH 4) 2 HPO 4 42.9 62.9 68.9 75.1 81.8 97.2 硫酸氢铵NH 4HSO 4 100 酒石酸氢铵NH 4HC 4 H 4 O 6 1.88 2.7 碘酸铵NH 4IO 3 2.6 碘化铵NH 4 I155 163 172 182 191 209 229 250 硝酸铵NH 4NO 3 118 150 192 242 297 421 580 740 871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同步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同步测试题及答案2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3.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溶液质量不变 D.有KNO3晶体析出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饱和溶液不蒸发溶剂而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只要温度不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D、降温时,饱和溶液肯定不析出晶体 6.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 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7.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在60℃时,将60gKNO3投入50g水中,充分搅拌 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54.5% B.37.5% C.52.4% D.47.5% 8.m g 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_图文(精)

常见物质溶解性 Ag+Hg22+Pb2+Hg2+Bi3+Cu2+Cd2+As3+Sb3+Sn2+Sn4+Al3+Cr3+Fe3+Fe2+Mn 2+Ni2+Co2+Zn2+Ba2+Sr2+Ca2+Mg2+K+Na+NH4+碳酸盐, CO32- 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水水水草酸盐,C2O4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氟化物, F-水水略溶, HNO3 水HCl 略溶, HCl 略溶, HCl - 略溶, HCl 水水水水 略溶, HCl 略溶,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HCl 不溶HCl 水水水 亚硫酸盐, SO3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AsO3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As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磷酸盐, P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BO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略溶HCl 水水水硅酸盐, SiO3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 酒石酸, C4H4O62-HNO3略溶, HNO3 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水水水HCl 略溶,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硫酸盐, SO42-略溶略溶不溶略溶略溶水水-HCl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不溶不溶微溶水水水水 CrO4-HNO3HNO3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略溶, HCl HCl HCl 水HCl 略溶水水水水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2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1(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2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1(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饭 7:308:00 做家务 8:009:00 做作业 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 吃中饭 11:2019:40 饭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馆游泳 14:3015:20 看电视 2、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

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整时 2)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 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对比,体验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 的种类、温度等因素。并能对这些影响因素做个简单的说明。 2、得出溶解度的概念。体验四个关键因素。 3、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溶解性是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则难溶于水。那么我只的溶解性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一、溶解度 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探究1-3 1、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同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可见,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请你设计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溶质和溶剂的种类需要改变的因素:温度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步骤: 取10ml温度分别为20°和80°的蒸馏水,分别加入硝酸钾至饱和状态,记录溶解的质量。比较他们溶解的质量大小。 实验现象:同种溶质、同种溶剂里,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溶解的多一点。 实验结论:在溶质和溶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加;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减小。事实证明,升高温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量会增大。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有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 那么我们如果能用溶解度表示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性大小,我们应该如何规定呢? 溶解度概念: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可见,物质的溶解度有四个关键词,缺一不可。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练习判断对错: 在20摄氏度,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0克。 在20摄氏度,氯化钠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就是指该物质最多溶解的质量。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xin)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钾、钠铵盐都可溶, 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 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氢气应早去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试管口下倾水滴。 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两相反。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愈“弱”愈水解, 又“弱”剧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左边水写分子式,中间符号写可逆,右边不写“↑”和“↓”。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钾钠铵盐硝酸盐 完全溶解不困难 氯化亚汞氯化银 硫酸钡和硫酸铅 生成沉淀记心间 氢硫酸盐和碱类 碳酸磷酸硝酸盐 可溶只有钾钠铵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l2O3+3H2SO4= 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n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 理 Na2O+2HNO3=2NaNO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NO3=Cu(NO3)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NO3=Zn(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2HNO3=Mg(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NO3=Ca(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 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 H2O 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 (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

《时、分、秒》教学设计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时间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基础上进行教学。单位的换算,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单位换算时注意给出数目较小的,用加减法计算就能进行的单位换算。时间的简单计算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