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故事
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故事

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故事从很久以前开始,数学家们一直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感兴趣。
他们研究了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和定理,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特点。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数学爱好者叫小明。
他喜欢思考数学问题,并总是想尽办法解决它们。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问题,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
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可以构成的。
小明眼前一亮,决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小明首先画了一些三角形,并测量了它们的三边长度。
他发现,当三边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时,这个三角形是可以形成的。
他再次验证了这个结论,发现它总是成立的。
然后,小明决定研究一下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其他性质。
他发现,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它的角也应该相等。
这被称为等腰三角形。
小明还发现,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那么它的三个角也应该都相等。
这被称为等边三角形。
小明还发现,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它的两边也应该相等。
这被称为等角三角形。
他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那么它的三边也应该都相等。
这被称为全等三角形。
随着研究的深入,小明还发现了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根据这个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小明很兴奋地告诉了他的朋友们这个发现,并与他们分享了这些有趣的三角形定理。
小明的研究引起了其他数学爱好者的兴趣。
他们一起探讨了更多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问题,并发展出了更多的三角形定理和性质。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学的知识,也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测量等领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明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和探索。
他的好奇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数学家。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数学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领域,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和研究,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定理和性质。
等腰三角形课件PPT

在等腰三角形中,若点P位于底边中线上,则AP、BP、CP分别交BC、AC、AB于点D、E 、F时,满足塞瓦定理和梅涅劳斯定理。
挑战性问题:寻找最大面积等腰三角形
问题描述
给定一条长度为L的线段AB,在 AB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 ABC和ABD,连接CD。在AB上 取一点P,连接CP和DP。试找出 使得△CPD面积最大的点P的位置
05
等腰三角形相关定理证明
勾股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证明
01
勾股定理基本内容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02
等腰三角形与勾股定理关系
当等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其两条腰为直角边,底边为斜边,满足
勾股定理。
03
证明过程
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腰为a,底边为c,根据勾股定理有a² + a² =
等角对等边
两个底角相等,且每个 底角都等于顶角的补角
。
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 形,对称轴是底边的垂
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因此它也满足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虽然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但它的底边可以与两腰不等,因此不是所有等腰 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c²,化简得2a² = c²,从而证明了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成立
。
射影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证明
射影定理基本内容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垂线 将斜边分为两段,这两段与直角 边的乘积相等。
等腰三角形与射影定 理关系
当等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 其高线即为斜边上的垂线,满足 射影定理。
等腰三角形课程故事

班主任情景辩论题目1、学生林森,喜欢下象棋,在六年级下学期初经常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同桌在楚河汉界上厮杀。
由于课间休息时间短,如此这般必将分散上课的注意力。
屡次看到这种现象后,作为班主任该怎样做?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有自己的爱好是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学生的主要精力应用在学习上,应让爱好促进学习〔意思对即可,10 分〕〔二〕方法措施: 1、赞赏其特长,因势利导,以一方面的兴趣带动学习、活动等其它方面的提高。
2、与之谈心,指出其缺乏,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意思对即可,12 分〕〔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
〔8 分〕2、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已的尊严感。
〞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尊重是教书育人的起点,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和信心〔意思对即可, 10 分〕〔二〕方法措施: 1、赞赏其特长,因势利导,以一方面的兴趣带动学习、活动等其它方面的提高。
2、宽容其缺乏,在不断鼓励和赏识中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意思对即可, 12 分〕〔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
〔8 分〕3、邓旭同学是在本学期才转入新班的,由于家庭环境特殊,父亲和母亲外出打工,经常转学,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松散。
刚来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每天不是科任教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作为班主任你该如何转化邓旭同学。
答题要点:〔一〕理论支撑: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二〕方法措施: 1、找他心平气和的谈话,让他成认自己的缺乏,下定改正错误的决心。
2、为他确定小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适时表扬,不断激发他的上进心。
3、做好家访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意思对即可,12 分〕〔三〕有较好效果,有启发性。
〔8 分〕4、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局提出的特别要关注后1/3 的学生〞的理解。
不同形状三角形的故事寓意

不同形状三角形的故事寓意除了常见的三角形形状本身所寓含的稳定性、智慧、勇气等意义外,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在寓言故事中也可以被赋予独特的寓意。
1. 等边三角形寓意:平衡、公正、和谐故事概念:在一个追求完美的国度里,等边三角形被视为公正与和谐的象征。
国王下令所有重要决策都需经过一个由等边三角形组成的智慧团审议,确保每个角度都被平等考虑,从而维护国度的长久稳定与繁荣。
2. 直角三角形寓意:秩序、规则、进步故事概念: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直角三角形被用作所有建筑的基础结构,象征着秩序与规则的重要性。
城市的设计师们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稳定性,建造出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同时也提醒市民,在追求进步的同时,必须遵守既定的规则与秩序。
3. 等腰三角形寓意:对称美、平衡中的个性故事概念:在一个注重美的国度里,等腰三角形是艺术家们偏爱的元素。
它们不仅在宫殿的装饰中随处可见,还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
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如何巧妙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美,创作出既符合传统审美又不失个性的作品,赢得了国人的赞赏。
4. 不等边三角形寓意:多样性、包容性故事概念: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区里,不等边三角形象征着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的和谐共处。
尽管他们的“边长”各不相同,但通过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形成了一个稳固而充满活力的整体。
故事围绕一个由不同种族、宗教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展开,他们如何携手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展现了不等边三角形的独特魅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故事概念是基于三角形形状本身所寓含的普遍意义进行创作的虚构示例,并非直接来源于现有的文学作品或历史传说。
然而,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如何在寓言故事中承载丰富的象征意义。
关于三角形的小故事

关于三角形的小故事三角形,是我们学习数学时经常接触的一个几何图形。
它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而今天,我将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向大家生动地介绍三角形。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三个好朋友,他们分别是小明、小红和小李。
他们三个人每天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是最好的朋友。
有一天,他们在村子里玩耍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石头。
这块石头的形状非常特别,它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就像一个小小的三角形一样。
小明、小红和小李非常好奇,他们决定把这块石头带回家,好好研究一番。
于是,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终于弄清楚了这个奇怪石头的形状就是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而且三个角的和总是180度。
小明、小红和小李对这个新发现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他们决定把这个发现告诉全村的人。
于是,他们找到了村长,向他讲述了他们的发现。
村长听完后,也非常惊讶,他决定邀请全村的人一起来看这块奇怪的石头。
当全村的人看到这块石头时,都感到非常惊奇和好奇。
村长决定把这块石头放在村子的中心广场上,供大家观赏和学习。
从那以后,村里的孩子们都对三角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前来中心广场观赏这块石头,并向村长请教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村长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决定组织一次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竞赛。
在竞赛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通过这次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三角形不仅是一个几何图形,更是一个充满趣味和知识的概念。
它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小明、小红和小李一样,对知识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初中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文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相等或两个角相等。
02
等腰三角形性质探究
两边相等定理
01
02
03
等腰三角形定义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等腰三角形。
两边相等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 等。
推论1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 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60°。
两角相等定理
两角相等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03
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
利用定义判定
01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02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 边三角形。
利用性质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 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 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 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特殊情况处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式:面积 = (底 × 高) / 2
1. 确定等腰三角形 的底和高。
示例:底为6cm, 高为4cm的等腰三 角形,面积 = (6cm × 4cm) / 2 = 12cm²。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面积
公式:面积 = (两边之 积 × sin夹角) / 2
01
1. 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两 边和夹角。
03
示例:两边分别为5cm 和5cm,夹角为60°的 等腰三角形,面积 = (5cm × 5cm × sin60°) / 2 = 10.825cm²。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解题技巧总结
识别等腰三角形 在解题时,首先要识别出给定的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这通常可以通过观察或计算两边是否相等来判断。
等腰三角形的故事

等腰三角形的故事当时H村包括8个生产队,它自身有6个,B村和N村分别是从属于它的第7和第8生产队。
三个村构成等腰三角形:H村是顶点,B村和N村属于底边,间隔1里,它们与H村都相距三里。
显而易见,H村是大哥大,而B村和N村是小弟。
那时B村和N村也都有小学,但是仅仅上到小学一、二年级,从三年级开始就得到H 村去上。
三个村就像三国鼎立,但是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B村和N村从表面看地位一样,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B村人口和土地比H村稍微小一些,但是B村的人肯吃苦,能干,沟沟坎坎都开发出了土地,几乎没有空闲地。
如果谁家粮食不够吃的,是一件很丢人的事,闺女出嫁还好说,但是儿子娶媳妇就困难了。
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些,但是总能挺过去。
B村的孩子学习个顶个的刻苦,成绩优秀,人口数是三个村里最少的,但考上大学的人数却是另外两个村的总和还要多,全县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就是出自该村,第一个博士也是出自该村,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凤凰村”。
这也是B村人最值得骄傲的资本,H村和N村的家长常常拿B村孩子举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作用不大。
N村的人恰恰相反,男人热衷外出打工,一些孩子初中还没毕业就跟着父亲辗转南北,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反正也考不上大学,干活是早晚的事,还不如提前辍学挣钱。
家庭妇女就成了干农活的主力,大片的土地根本种不过来,很多土地闲置甚至是荒芜,酷爱土地的B村人看着甚是可惜。
其实那时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家里留守的妇女种地也好不到哪里去,日子过得也是马马虎虎,与B村不相上下。
H村近三千人,成为三个村当然的中心。
设大队办公室、保卫处,还有三辆拖拉机(当时根本没有汽车),供销社、卫生室、学校一应俱全。
农历每个月的二、七是集市,这是最热闹的时候。
从三年级往上,三个村的学生混合编班,学习成绩前几名的总是B村的孩子,而后面的总是N村的孩子。
但是三个村子的学生都互相不服气,想方设法较劲。
学校坐落在H村的一亩三分地上,地主优势得天独厚,譬如课间到同学家喝水,阴雨天气的雨具,劳动课的工具,B村和N村的学生会极尽能事,争抢着幸与H村的同学一组。
三角形的故事

根 绳 子 上 的 几 个蚂 蚱 。 比如 说 ,所 有 的等 边 三角 形 一定 都 是 锐 角 j角 形 ,而j 角形 中有 的 是直 角 角 形 ,有 的却 是 锐 角 角
形 ,有 的还 是钝角j 角形 呢 ?真是 你 中有 我 ,我 中有 你 ,谁也 离
高 ,同时义 是顶角 的平分线 ,可谓是合 三为 一 ,你说 我神奇 不神
奇 。”
听 到这 里 ,斜 _角 形 发表 意 见 了 ,它 说 : “ 们 两 个就 别 二 你 争 了,论 身材你们 是 比我好 看 了一些 ,但论 用途 ,我并不 比你们 差 ,我 的任 意 两 条边 的和 大于 第 三边 ,任 意两 边之 差 小 于 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边 ,我 只要 轻轻一 变 ,就能变 成像 你们 的模样 ,你 们两 个也 只不
过是 角形 的一种特殊情形罢 了。”
就这样 ,兄弟 i个谁也 不让谁 ,都说 自己最 重要 。
它 们 的争吵声 终于把 小 主人 吵醒 了 ,小 主人对 它们说 : “ 你
们各有 各 的特点 和用处 ,说得 都有 道理 。但是 ,你们 都 只看 到 了
4 ,又是轴对称 图形 ,而且斜边 的平方还 等于两条直 角边平方 的 5
不 开谁 ,你们 说对 吗?再 想想 ,你 们 的姐 妹锐 角j 角形 、钝 角
角 形 、直角 二 角形 不是也 长得 挺俊 吗 ?它们几个 可 团结 了,也 很 三 谦 虚 ,可不像你 们几个 那样 骄傲 , 自吹 自擂 。尤 其是 小妹 妹等腰 直角 _ 角形 ,它有一 个角是 直 角 ,另外 两 个底角 也 相等 ,还 等 于 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的故事
当时H村包括8个生产队,它自身有6个,B村和N村分别是从属于它的第7和第8生产队。
三个村构成等腰三角形:H村是顶点,B村和N村属于底边,间隔1里,它们与H村都相距三里。
显而易见,H村是大哥大,而B村和N村是小弟。
那时B村和N村也都有小学,但是仅仅上到小学一、二年级,从三年级开始就得到H 村去上。
三个村就像三国鼎立,但是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B村和N村从表面看地位一样,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B村人口和土地比H村稍微小一些,但是B村的人肯吃苦,能干,沟沟坎坎都开发出了土地,几乎没有空闲地。
如果谁家粮食不够吃的,是一件很丢人的事,闺女出嫁还好说,但是儿子娶媳妇就困难了。
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些,但是总能挺过去。
B村的孩子学习个顶个的刻苦,成绩优秀,人口数是三个村里最少的,但考上大学的人数却是另外两个村的总和还要多,全县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就是出自该村,第一个博士也是出自该村,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凤凰村”。
这也是B村人最值得骄傲的资本,H村和N村的家长常常拿B村孩子举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作用不大。
N村的人恰恰相反,男人热衷外出打工,一些孩子初中还没毕业就跟着父亲辗转南北,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反正也考不上大学,干活是早晚的事,还不如提前辍学挣钱。
家庭妇女就成了干农活的主力,大片的土地根本种不过来,很多土地闲置甚至是荒芜,酷爱土地的B
村人看着甚是可惜。
其实那时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家里留守的妇女种地也好不到哪里去,日子过得也是马马虎虎,与B村不相上下。
H村近三千人,成为三个村当然的中心。
设大队办公室、保卫处,还有三辆拖拉机(当时根本没有汽车),供销社、卫生室、学校一应俱全。
农历每个月的二、七是集市,这是最热闹的时候。
从三年级往上,三个村的学生混合编班,学习成绩前几名的总是B村的孩子,而后面的总是N村的孩子。
但是三个村子的学生都互相不服气,想方设法较劲。
学校坐落在H村的一亩三分地上,地主优势得天独厚,譬如课间到同学家喝水,阴雨天气的雨具,劳动课的工具,B村和N村的学生会极尽能事,争抢着幸与H村的同学一组。
有一个外号叫“胖墩”的H村男孩子,矮矮的,胖胖的,很是吃得开,每次劳动课,他总是分组头目的不二人选,会充分考虑男女搭配、村庄远近、任务轻重等因素,几乎每个人都称心如意。
可惜他学习成绩太差,初中刚一毕业就修理地球了,刚够年龄就结婚了,后来为孩子上学的事曾经到学校找过我。
当年的“胖墩”,白白胖胖的,一副热心肠。
而现在,黑黑瘦瘦的,一脸的沧桑。
N村的学生从小就知道做买卖挣钱,养家糊口,这也是他们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那时各家经济都困难,纸张稀缺,根本买不起成品的本子,随便拿来一些纸就是练习本,正面用了再用反面,甚至是报纸的空隙也拿来做题。
N村一个外号叫“矮子”的同学,他父亲在纸厂上班,将一些废弃的纸张带回家。
“矮子”就将多余的废弃纸张,五颜六
色的,拿到学校供同学使用,不过不是免费的,是要花钱买的。
不过现在想一想,一张纸折叠一下装订起来,就是一个本子,“矮子”只是象征性地收几分钱,但却解决了同学们的燃眉之急。
“矮子”能说会道,后来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计划生育超生,罚了很多钱。
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比起他如日中天的家业来,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B村的学生,总是学校的主角。
黑板报、宣传栏、光荣榜、广播喇叭上的名字多是B村的学生,课堂上、考场上是他们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
过年的时候,墙上贴得三好学生奖状最多的是B村的农户。
当然了,B村的孩子也乐于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有B村孩子的地方就是学习的最好氛围。
有一次,语文老师从三个村分别选出一个学生到黑板写字词,类似于前一阶段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汉字听写大赛》。
为了预防相互抄写,老师给每个人的内容都是不同的,但B村学生的内容是最难的,N村学生的是最容易的,H村学生的属于中等。
最后的结果是,三个同学都得了满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尤其是对N村的学生。
这时有几个同学举手发言,说N村的学生和H村的学生有很多不会写的字词,是在B村学生的帮助下才有了满分的结果。
全班学生包括老师都哈哈大笑,黑板前的三个同学一阵脸红,一阵笑。
B村最聪明的那个学生就是我本人,外号“小诸葛”;N村最笨的那个学生因听力障碍,外号“聋子”;H村那个学生外号“我吓你”,总是突然间吓唬别人。
那时,我们男同学几乎人人都有外号,有的还有好几个,其实习惯了倒也无所谓了。
后来“小诸葛”当了老师,“聋子”做了医生,“我吓你”在村里种植蘑菇。
但是如果女同学有外号的就寥寥无几了,只有一个同学例外。
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了,有一个女同学是H村大队长的女儿,家庭条件好,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而且经常换式样,我给她起了一个“拿不着架子”的外号,得到了全班男同学的积极响应。
“拿不着架子”哭着告了我的恶状,被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还有母亲好一顿训斥。
可是我恶性不改,又给语文老师起一个“严峻”的外号,是刚学习了一篇课文上的字词,是对他报复我的反报复,也是对他整天不开晴脸色的刻画。
但是老师的这个外号仅有几个要好的同学知道,其他人并不知晓。
现在想一想,当时这里面也存在那么一点对女同学好感的成分,只是用恶作剧的方式来发泄罢了。
后来,有一次我和妻子遇到她,她笑着一脸认真地嘱咐我妻子小心我这个“死皮赖脸”(这是她当时给我起的外号,只有她自己知道,我还蒙在鼓里),让我妻子替她好好教训我一下。
后来我也成了一个老师,想想当年的做法是对老师的大不敬,我向老师承认了我的错误,其实老师早就知道了,只是没有揭发出来罢了。
三个村的孩子也有矛盾发生。
B村里有一个外号叫“解放军”的男孩子,整天幻想当兵,高高的个子,穿着一身破旧的黄上衣,不知是借来的还是捡拾别人穿下来的,在同学面前又是跳高,又是跑远,还冲呀杀呀的乱喊,别人很是羡慕,他也自得其乐。
N村有一个男孩子,肤色发黑,体格健壮,穿着一双他爸爸的破皮鞋,威风无比,惹得别人眼馋,他的外号是“皮鞋”。
两村一里之远,一河之隔。
一个星期天,“解放军”和“皮鞋”各带领一部分亲信,不期而遇。
两人相互不服气,
就来到一块平地上,通过摔跤进行决战,一分高低。
两个人互相顶着头部,眼睛瞪得睁圆,胳膊交叉,弯着腰,蹬紧双腿,就像斗牛士一样。
围观的人自然地分成两拨,为他们摇旗呐喊。
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解放军”黄色上衣的袖子被撕破了,“皮鞋”一只脚上的皮鞋甩向了远处,两个人都是一脸的汗水,一身的泥土。
河边分手的时候,相约下周再战,个别不舍气的孩子站在河岸还向对方扔了几块石头,算是宣布决裂。
周一刚到到学校上学,B村与N村发生“战争”的事情就不胫而走。
H村作为中间方,总是平息事态的润滑剂。
H村的“胖墩”担当起了和善大使的重任,加上B村的“矮子”和几个学生领袖,“解放军”与“皮鞋”握手言和,从此再无“战事”。
为了庆祝和谈成功,下午课外活动时,B村与N村的学生举行了拔河友谊赛,“解放军”与“皮鞋”分别担任指挥,加油助威的声音震天响,B村与N村的纠纷在一场友谊赛中结束了。
后来,“解放军”并没有实现自己当兵的愿望,但成了B村安全稳定的力量;“皮鞋”回村当了生产队长,现在是村里的支书,正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
后来B村和N村都从H村划分出去,成为了独立的行政村,而H 村也劈成了三个独立的村,村名分别是H1、H2和H3。
当年一起上学的毛头少年,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成就事业。
聚在一起的时候,说起当年的情景,都感叹不已,成为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