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课设 归龙龙

合集下载

给水厂课程设计豆丁

给水厂课程设计豆丁

给水厂课程设计豆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包括水源的选择、水质的处理、水厂的设计和运行等,培养学生解决给水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给水厂的基本组成和作用,掌握水源选择、水质处理的方法和原理,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备给水厂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给水厂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水源的选择:介绍水源的类型和特点,水源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2.水质的处理:讲解水质标准,常用的水质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3.水厂的设计:介绍水厂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包括厂址选择、规模确定、工艺流程设计等。

4.水厂的运行:讲述水厂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运行参数监控、设备维护、水质检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给水厂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给水厂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给水厂课程设计讲解稿件

给水厂课程设计讲解稿件

给水厂课程设计讲解稿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和管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地位。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3.了解给水厂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

4.能够分析给水厂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简单的管理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和管理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社会公共事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运行流程和主要设备。

1.给水厂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在我国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地位。

2.工作原理:讲解给水厂的工作原理,包括原水处理、水质检测、水厂调度等。

3.运行流程:介绍给水厂的运行流程,包括原水输入、预处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出水等。

4.主要设备:介绍给水厂中的主要设备,如絮凝剂投加设备、沉淀池、过滤池、消毒设备等,并讲解其功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

2.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运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给水厂的运行和管理。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给水厂,实地了解给水厂的运行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科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与给水厂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给水厂的运行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水厂课程设计流量

给水厂课程设计流量

给水厂课程设计流量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给水厂课程设计流量相关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给水厂的基本组成和原理;–掌握设计流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熟悉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的设计流量进行计算;–能够分析给水厂设计流量的影响因素;–能够根据设计流量选择合适的给水厂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给水厂设计流量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介绍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工作原理。

2.设计流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讲解设计流量的定义,阐述设计流量对给水厂运行的影响。

3.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介绍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设计流量的步骤。

4.设计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设计流量的各种因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对这些因素。

5.给水厂设备的选择:根据设计流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给水厂设备。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给水厂的基本组成、原理、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流量的影响因素,分享讨论成果。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设计流量选择合适的给水厂设备。

4.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设计流量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给学生《给水厂课程设计流量》教材,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参考书,以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给水厂设计流量相关知识。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给出水厂的课程设计,对给水厂的运营与管理进行全面的理论讲解以及实操演练,给出水厂提供专业的服务。

课程内容涵盖了给水厂的分类、流程管理、水质检测、防腐管理、保养管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深入了解给水厂的分类、原理,掌握给水工作的系统运作流程;2、掌握水质检测的方法与原理,懂得水质检测的操作技术;3、了解给水厂的防腐要求与管理措施,掌握给水厂的防腐保养管理;4、掌握水厂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能够独立开展给水厂的运营管理工作。

三、课程内容1、给水厂分类、原理:给水厂的分类、构成,给水厂的水源、水工、储水等原理的介绍;2、给水工作流程:从给水的准备、检查、操作、测试等流程中,掌握给水工作的系统流程;3、水质检测:作为给水厂运行的基础,了解水质检测的方法与原理,掌握水质检测的操作技术;4、防腐管理:了解给水厂的防腐要求与管理措施,掌握给水厂的防腐保养管理。

5、水厂运营与管理:了解水厂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学习水厂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水厂运营与管理的系统性方法;6、实践演练:通过实操练习,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学习水厂运营管理的实操技能。

四、课程结构本课程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两大部分:理论学习:以给水厂的分类、原理、流程管理、水质检测、防腐管理、保养管理等为主线,展开理论讲解;实践演练: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实操练习,深入熟悉水厂运营与管理的技术要求,加强对给水厂运营管理技能的学习;五、课程时长本课程的学习时长为120小时,分为12模块、36课时:模块一:给水厂分类、原理,2课时;模块二:给水工作流程,2课时;模块三:水质检测,3课时;模块四:防腐管理,3课时;模块五:保养管理,3课时;模块六:水厂运营与管理,2课时;模块七:实践演练,14课时。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熟悉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和方法;(4)了解给水厂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2)具备给水厂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掌握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具备给水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4)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给水厂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2.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以及各工艺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条件。

3.给水厂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水厂规模确定、工艺流程选型、主要设备选型、构筑物设计、自动化控制等。

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包括给水厂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水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

5.给水厂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厂项目,了解其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给水厂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给水厂工艺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给水厂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

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给水厂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及其检测方法;3. 了解给水厂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措施;4. 了解我国给水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优化建议;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质检测,并判断水质是否符合标准;3. 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厂运行维护方案,提高给水厂的运行效率;4.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给水厂进行智能化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保事业,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给水厂在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对给水工艺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课程针对大学给水厂课程设计,结合学生所在年级和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符合教学实际,又与课本内容紧密关联,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给水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给水厂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讲解给水厂的主要工艺环节,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分析各环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给水厂工艺流程3. 水质指标与检测:介绍常见的水质指标,如pH、浊度、硬度、余氯等,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质分析与检测4. 给水厂运行管理及维护:讲解给水厂的运行管理措施、维护方法及故障处理,分析智能化管理在给水厂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给水厂运行管理与维护5.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探讨给水厂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介绍智能化技术在给水厂中的应用,如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给水厂优化与智能化6.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给水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

给水厂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给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给水处理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给水厂相关的数据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关注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

2. 学生通过学习给水厂相关知识,增强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和尊重。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实际给水厂为背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水资源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发学生对给水厂的探究兴趣。

2. 教学内容:a. 给水厂基本概念:水源、取水、净水、输水、配水。

b. 给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

c. 给水厂主要设备及其功能:泵站、沉淀池、过滤池、消毒设备等。

d.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预处理、主要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

e.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现状、节约用水措施、水资源保护意识。

3. 教学大纲:a. 第一节课:介绍给水厂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作用和重要性。

b. 第二节课:讲解给水处理技术,让学生了解不同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1.工程设计背景某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东江南支流南岸、东城区下桥新建一座给水处理厂。

2.设计规模该净水厂总设计规模为(10+8)×104m3/d。

征地面积约40000m2,地形图见附图。

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1)原水水质原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表1。

(2)地址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厂厂区现场地表层分布较厚的素填土层,并夹杂大量的块石,平均厚度为5米左右,最大层厚达9.4米,该土层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构筑物的持力层,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减少构筑物的沉降变形,本工程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对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桩体填充物为碎石,碎石粒径为2~5CM,桩径为400毫米,桩孔距为1M,按梅花形布置。

(3)气象条件项目所在地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2℃,绝对最高温度38.2℃(94.7.2),绝对最低温度-0.5℃(57.2.11),年平均霜冻日3.6天,最多10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193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88.6mm,日最大降雨量367.8mm(81.7.1),年平均相对湿度79%。

主导风向东南(4)处理要求出厂水水质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相关要求。

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一、水厂设计规模概况该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进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程度较快得地区。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东江南支流南、东城区下桥新建一座给水厂。

该水厂设计规模为120000立方米/天。

工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1取水工程 ○2输水工程 ○3净水厂工程 二、工艺设计流程 PAC 氯消毒↓↓原水→ 水力混合池→ 折板反应池→ 平流沉淀→V 型滤池→ 清水池三、混凝设施 (1)加药根据原水的水质水温和pH 值的情况,选用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投加浓度为10%。

优点:净化效率高、用药量少、出水浊度低、色度小,过滤性能好,温度适应性高,pH 值使用范围宽(pH=5~9)。

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成本较低。

采用计量泵湿式投加,不需要加助凝剂。

1.混凝剂投量计算设计中取日处理水量d m Q 3 180000=(不包含自用水);采用精制硫酸铝,根据原水水质,单位混凝剂投量大取L mg a 0.20=。

当a 取20.0 mg/L 时:日混凝剂投量d kg 3780%511800001000.201000=+⨯⨯==)(aQ T 2.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a.混凝剂投加方法混凝剂投加方法有湿投和干投,干投应用较少,本设计采用湿投方法。

b.混凝剂调制方法混凝剂采用湿投时,其调制方法有水力、机械搅拌方法,水力方法一般用于中、小型水厂,机械方法可用于大、中型水厂,本设计采用机械方法调制混凝剂。

c.溶液池容积设计中取混凝剂的浓度%10=b ,每日调制次数2=n 次,混凝剂最大投加量L mg a 0.20=,设计处理水量 h m Q 3787524)05.1180000(=÷⨯=,则溶液池容积3188.1810241778750.20417m bn aQ W =⨯⨯⨯==d.溶解池容积31272.488.8125.025.0m W W =⨯==溶解池尺寸为40.42.22.00.1=⨯⨯=⨯⨯m m m H B L ,高度中含超高0.3m ,底部沉渣高0.2m 。

为操作方便,池顶高出地面0.8m 。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3'2 3.401.72.00.1m W =⨯⨯=溶解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池底设0.02坡度,设DN100mm 排渣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给水管管径DN80mm ,按10min 放慢溶解池考虑,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e.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桨为平桨板,中心固定式,搅拌桨板安装见图1。

搅拌设备查《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第一册表7-6,适宜本设计的参数列于表1中。

搅拌设备应进行防腐处理。

搅拌设备参数表表1f.投加方式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

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

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器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g.计量设备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设计采用耐酸泵与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h m W q 3157.11288.1812===耐酸泵型号25F-25选用二台,一用一备。

25F-25型耐酸泵参数:流量为1.98~3.96 m 3/h 、扬程为26.8~24.4m 、转数为2960转/分、配套电机功率1.5kW ,生产单位石家庄水泵厂。

3.加药间及药库 a.加药间各种管线布置在管沟内: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加药管采用塑料管、排渣管为塑料管。

加药间内设两处冲洗地坪用水龙头DN25mm 。

为便于冲洗水集流,地坪坡度≧0.005,并坡向集水坑。

b.药库药剂按最大投加量的30d 用量储存。

聚合氯化铝所占质量t kg Q a T 113.4113400301.0518********20.030100030==⨯⨯⨯=⨯⨯=聚合氯化铝相对密度为1.15,则硫酸铝所占体积为:113.4/1.15=98.61 m 3 药品堆放高度按2.0m 计(采用吊装设备),则所需面积为49.30m 2考虑药剂的运输、搬运和磅秤所占面积,不同药品间留有间隔等,这部分面积按药品占有面积的30%计,则药库所需面积为 49.30×1.3=64.10m 2,设计中取65m 2。

药库平面尺寸取:10.0×6.5 m 。

库内设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一台,型号为DX0.5-10-20。

4.2配水井本设计总处理水量m Q 3787524)05.1180000(=÷⨯=分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处理水量为3938m ³/h (1)进水管管径本设计取s m v /3.1=,则进水管管径为m v Q D 14.23600243.114.318900044=⨯⨯⨯⨯==π本设计进水管取DN=2200mm (2)出水管管径本设计取s m v /40.1=。

则出水管管径为m v QD 00.13600244.114.39450044=⨯⨯⨯⨯==π本设计出水管管径取DN=1000mm (3)配水井尺寸配水井水力平衡时间取30s ,则体积为 363.6530360024189000t m Q V =⨯⨯==水深取3m ,则面积为 288.21363.65m H V F ===分两个系列,则每个系列平面面积为 294.10288.212m F f ===则取B×L=2.9m×3.7m 堰宽取长的1/3为1.2m 则配水井尺寸为:L=1.2+0.4x2+0.2x2+3.7x2+2x0.2+1.2x2=12.4m B=2.9+2x0.2=3.3m H=3+0.3=3.3m四.水力混和池(选用分流隔板混合池)池内设隔板三道,隔板混合池长度 L1=Tv 式中 L1—隔板混合池长度(m ); T —混合时间(s ); v —池内平均流速(m/s )。

设计中取T=15s ,v=0.6m/s L1=15×0.6=9.0m池宽取1.6m ,隔板间距取3.0m ,隔板厚0.1m ,壁厚0.3m ,溢流廊道长取2.0m ,则池总长L=3.0×4+0.2×2+0.1+2.0=14.5 池总宽度 B=1.6+0.2×2=2m池总高度 H=1.4(水深)+0.6(超高)=2.0米进水管管径为DN=2200,溢流管管径为DN=2400,出水管管径为DN=1000。

水流流经孔道的水头损失:g v 2h 21ξ= 式中 h1—水流流经孔道的水头损失(m ); ξ—局部阻力系数;v0—水流流经孔道的流速(m/s ); g —重力加速度(m/s2)。

设计中取ξ=3,v0==1.1m/sm185.08.921.13h 21=⨯⨯=水流流经孔道的总水头损失:h=3h1=3×0.185=0.56mTμρ60hG ⋅=式中 ρ—水的密度(kg/m3); h —总水头损失(m);μ—水的动力黏度(kg ·s/m2); G —速度梯度(s-1); T —混合时间(min )。

设计中h=0.56m ,μ=0.988×10-4kg ·s/m2,T=15s14-s71.6141510988.056.01000G -=⨯⨯⨯=600<614.71<1000,符合要求。

隔板孔道面积0v w Q =式中 w —隔板孔道面积(m2);v0—水流流经孔道的流速(m/s ); Q —处理水量(m3/s )。

设计中Q=2625m3/h=0.73m3/s ,v0=1.1266.01.173.0m w ==孔道宽设为1.2m,则孔道高为0.66/1.2=0.55m ,满足孔道在下游水面(1.2-0.55=0.65m)以下100-150mm ,的要求。

五、折板反应池 单池设计水量水厂总设计规模为120000 m 3/d ,折板絮凝池分为两个系列,每个系列设计水量为:s m h m Q 3309.13938224)05.1180000(==÷⨯=(1)设计计算折板絮凝池每个系列设计成4组。

1.单组絮凝池有效容积 取絮凝时间m in 15=T ,则3 246.13156043938m QT V =⨯⨯== 分三段絮凝,第一段采用相对折板,第二段采用平行折板,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折板布置采用单通道,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

2.取有效水深m H 5.3'=,单组池宽m B 0.7=,则 L ’=V/H ’*B=246.13/3.5*4.0=17.58将絮凝池垂直水流方向分6格,每格1.3m.沿着水流方向平行分6格,每格1.74m 。

絮凝池长度方向用隔墙分成3段,首段和中段格宽均为1.74m ,末段格宽为3.48m ,隔墙后为0.15m ,则絮凝池总长度为: L=17.58+(2+3)*0.15=18.33m 3.各段分格数与平流沉淀池组合的絮凝池池宽为28.0m ,用3道隔墙分成4组, 每组的流量s m Q /0.273409.13==每组池宽为()[]m B 64.640.1530.27'=÷⨯-= 首段分成10格,则每格长度1L :()[]m L 1.208100.154-6.6421=÷⨯= 首段每格面积21 62.21.20817.2m f =⨯=通过首段每格的平均流速s m v 17.064.1273.01==中段分为8格,末段分为7格,则中段、末段的各格格长、面积、平均流速分别为:m L 0.94752=,22 2.06m f =,s 09.02m v =m L 54.03=,22 2.34m f =, 08.03m v =4.停留时间计算 首段停留时间min 4.3s 2060.173.5101==÷⨯=T 中段停留时间min 19.5s 3110.093.582==÷⨯=T末段停留时间min 10.5s 3060.083.573==÷⨯=T 实际总停留时间min69.1310.519.54.3321=++=++=T T T T5.隔墙空洞面积和布置水流通过折板上、下转弯和隔墙上过水孔洞流速,首、中、末段分别为0.3m/s 、0.2m/s 和0.1m/s ,则水流通过各段每格格墙上孔洞面积为:2191.03.0273.0m f k ==,取0.9 m 2,孔宽1.0 m ,则孔高为0.9 m , 实际通过首段每格格墙上孔洞流速 s m v k 455.06.0273.01== 22365.12.0273.0m f k ==,取1.4m 2,孔宽1.4m ,则孔高1.0m , 实际通过中段每格格墙上孔洞流速 s m v k 303.00.9273.02== 2373.21.0273.0m f k ==,取2.8m 2,孔宽2m ,则孔高1.4m , 实际通过末段每格格墙上孔洞流速 s m v k 144.01.9273.03==孔洞在格墙上、下交错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