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名字是庄周。
据《庄子·齐物论》中的记载,庄子曾经去濮水钓鱼。
他用的不是普通的鱼饵,而是用的是自己制作的虫子。
他编织了一张渔网,用来捕捉鱼儿。
他站在濮水边上,静静地等待着鱼儿自己上钩。
然而,庄子在钓鱼的过程中,并不一心只顾着钓鱼。
他抬头望向天空,观察云的变化,欣赏鸟儿飞舞的景象。
他沉醉在自然的美妙中,没有任何焦虑或着急。
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观点。
他认为人类应该追求心灵的安宁和释放,而不是追逐功名利禄。
他主张顺其自然,与宇宙共同存在。
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并不只是追求功利和物质的满足,而更应该关注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沪教版语文八上《庄子钓于濮水》ppt课件

劳累èi
译文
庄子在濮水河边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 (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政务委托给 你而劳累您了!”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 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 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 宁愿死去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 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要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
原文
派
•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 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用 •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 宁nì ng愿 ,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 曳 yè:拖 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走吧 •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课文理解
• 楚威王想以国事托付给庄子,被庄子拒绝 。因为庄子认为做官虽然可以享受荣华富 贵,但是不如为民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 。这一思想不是用抽象的语言直接陈述出 来的,而是用一个切近生活的生动的比喻 来加以说明,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 地。
结构分析
• 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王派两位大夫劝 庄子出来做官。 •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庄子以神龟为 喻,表明自己宁可像目前那样自由自在地 生活,也不愿去做官,使自己受累,并谢 绝了楚王。
《庄子》
•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 33 篇, 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 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 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 奥玄妙的哲理与生活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 ,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 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 善于对事物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 曾赞扬他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一四 庄子钓于濮水

一四庄子钓于濮水
一、词语解释
1.庄子持竿不顾.()
2.宁其生而
..曳尾于塗中乎?()()3.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4.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5.庄子钓于.濮水()
二、句子翻译
1.愿以境内累矣!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三、内容理解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1.楚王派遣大夫来找庄子的目的是
2.庄子当时在哪里干什么?
3.庄子用神龟的故事来说理的方式是将神龟与自己进行
4.文章表现了庄子的高尚品格。
5.庄子是(朝代)家、家。
庄子钓于濮水珍爱生命享受自由的作文

庄子钓于濮水珍爱生命享受自由的作文庄子是个有趣的人,他喜欢钓鱼,更喜欢在濮水边享受自由。
有一天,他拿着钓竿来到了濮水边,准备一展身手。
他坐在河边,看着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心情格外愉悦。
“哇,这鱼儿好漂亮啊!”庄子看到一条色彩斑斓的鱼儿,不禁赞叹道。
“是啊,这条鱼儿真是太美了!”旁边的路人也跟着感叹道。
庄子笑了笑,说:“其实,这些鱼儿也很可怜。
它们被我们抓住后,就再也不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了。
”“可是,如果你不把它们钓上来,它们就会饿死啊。
”路人有些不解地说。
“嗯,这倒是有一定道理。
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对它们的伤害嘛。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比较轻柔的方式把它们钓上来,让它们尽量少受痛苦。
”庄子说道。
“哦,原来如此。
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
”路人听了庄子的话之后,感觉自己好像开窍了一样。
庄子继续说:“而且,我们还可以把这些鱼儿放回水中去。
让它们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园里,继续享受自由的生活。
”“真的吗?那太好了!我一定要试试看!”路人听了庄子的话之后,兴奋地跳了起来。
于是乎,庄子和路人一起动手,将这些鱼儿小心翼翼地放回了水中。
看着它们欢快地游走着,两人都感到非常欣慰。
“哈哈,今天真是收获颇丰啊!不仅钓到了漂亮的鱼儿,还学会了如何保护它们。
”庄子高兴地说道。
“是啊是啊!下次我还要来找你一起钓鱼!”路人也兴奋地说到。
从此以后,每当庄子来到濮水边钓鱼时,总会有一些路人过来跟他聊天。
他们会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验,一起探讨人生哲学和自然界的奥秘。
虽然有时候天气很热或者很冷,但是大家都觉得非常开心和愉快。
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忘却一切烦恼和忧虑,纯粹地享受生命的美好和自由的感觉。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1. 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 孔子和庄子的这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答案】1. 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 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高贵。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而已,所以我并不赞同。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然后浏览两则内容,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概括。
孔子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段话是说“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庄子钓于濮水作文题目

庄子钓于濮水作文题目Zhuangzi went fishing in the Puyang River and caught a huge fish. 庄子到了濮水钓鱼,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鱼。
He was ecstatic at his catch and couldn't wait to show off his prized fish to his friends. 那时的他欣喜若狂,迫不及待想要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战利品。
As he was walking back home, he met a few fellow fishermen who asked him what he caught. 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几个渔夫,他们询问他钓到了什么。
He proudly showed them the fish and claimed it to be the biggest catch of the day. 他自豪地向他们展示鱼,声称这是当天最大的收获。
To his surprise, they laughed at him and called his fish an "ugly creature full of bones and not worth eating". 让他惊讶的是,他们笑他,称他的鱼为“满是骨头,难看且不值得吃的丑兽”。
Zhuangzi was perplexed and didn't understand why they couldn't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fish. 庄子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无法欣赏鱼的美丽之处。
As he continued his journey home, he started to ponder upon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people have towards the same thing. 在回家的路上,他开始思考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角。
《庄子钓于濮水》ppt课件

大家可能说,这是一 个顺道的事,他本来也不 贪图那个相位,而且梁国 是那么一个小国,他可能 也不在乎。
但其实还有更大的 相位送上门去,庄 周的态度又是如何 的呢?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秋水》
pú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
使大夫二人
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 派
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于之,到那里。 使……劳累 回头看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 死已三千岁矣,王以 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用 nì ng,宁愿 sì ,盛放物品的竹器。 显示尊贵 曳:拖; 塗:泥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 曳尾于塗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塗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走吧!
特殊句式
• “宁……乎?” 【译】“宁愿……呢?
庄 子 其 人
庄子 名周
(前369年-前286年)
战国时哲学家, 散 文家 , 宋国蒙人 。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 的 思想 , 是道 家学 派 的重要代表人物,后 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称“老庄”。
庄子 名周
(前369年-前286年)
曾任蒙漆园吏,但不 久辞去。《史记》上 说,“楚威王闻庄周 贤,使使厚币迎之, 许以为相”,可庄周 并未接受,“宁游戏 污渎【dú】之中自快, 无为有国者所羁 【jī】”,终生不仕。
于丹心语——有时候,就是因为被名利在前面一步 一步地牵引着,人会沦陷进一种无事忙的人生循环。 • 有这么一个说法:
老板 ——下属 (你)——老婆 ——儿子——狗——猫——耗子 其实我们如果如此这般的说下去,一个老板 的愤怒跟一个耗子的委屈之间,到底还有多少个 环节呢?
鼓盆而歌
屈原: 以死明志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及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翻译及原文【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共同组成。
前一部分写下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形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以分为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第一个片断,写下河神的大却自以为小,对照海神的小却自以为大,说明了重新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言天地之不足以愁至大之域”就是第二个片断,以知晓事物和认定其大小极其难于,表明心智常受到事物自身的不能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就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表明心智事物之难于,常常就是“言”无法“论”,“意”无法“察”。
至“小大之家”就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启程,更深一步地表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就是不该予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就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并无卦辞”的观点启程,表示人们心智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就可以等候它们的“隐仙”。
至“反要而语极”就是第六个片断,借由为什么必须倚重“道”的谈话,表示懂了“道”就能够通晓事理,就能够重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就是曰反华其真”就是第七个片断,即为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明确提出了雅兴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吞噬天然,把“隐仙”的观点又大力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特别强调了重新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为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心智过程的变异性,表示了心智之难于和精确推论的困难。
但篇文过分特别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没能阐明出来心智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难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就可以顺物自化,雅兴无为,这当然又就是消极的了。
【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小(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 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 “宁……乎,宁……乎?”是一种选择询 问的固定格式。宁的词性带有副词性,但 配合使用就有联结的作用。可用“宁 愿……呢,还是宁愿……呢”的格式去对
•者译,。表提顿的语气词,两个“其”,就有 些像第三人称代词,这里可以看成“它”。
•这句可这样翻译:这隻龟呀,宁愿他死了而为 留得一把骨头显得尊贵呢,还是宁愿它活着而拖 着尾巴在淤泥中遊戯呢?
焉,兼词,当“于此”讲。
愿以境内累矣:
• 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楚威王 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中华书局,页2145,1982)可见,以 境内累矣,是以国事相托。累是一种谦敬 委婉的说法。
庄子持竿而不顾:
• 庄周拿着钓鱼竿,连头也不回一下。
•顾,《说文·页部》:“顾,还视也。 从页雇声。”(大徐本,页182)还视, 就是回头看的意思。在这里正是用的本 义.
曳,《说文·申部》:“曳,臾曳也。从申、 丿声。”(大徐本,页311),又:“臾, 束缚捽zuó抴yè为臾,从申、从乙。”(大 徐本,页311)都有牵引之义,所以可以引 申为拖着。
• 塗,当汙泥讲,正是用其本义. • 《说文·土部》无塗,但徐铉新附有此字,
释为泥也。
• 按泥本水名,(见大徐本,页228)后借 用着塗泥字。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 “死已三千岁”应作何解释?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藏之以笥(方箱),再覆之以巾,供奉在庙堂之 上,庙堂是祭祀之所,龟甲可用来占卜。
•这里藏的就不是龟的全部肉体,而是剔了 肉的甲骨。故注[5]说“王把神龟装进竹箱 里”一句不妥。清·王先谦《集解云:“龟 有神异,故刳之而卜,可以决吉凶也。” (上海书店,《诸子集成》第3册,页267)
庄子钓于濮水
这一段文字选自《庄 子·外篇》第十七篇《秋 水》,显然是庄周后学所 作,但与庄子本人的思想 很吻合,追求一种无拘无 束、自由自在的闲逸生活, 而不为功名利禄所诱。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 二人往先焉:
• 濮水,注[1]取成玄英说,以为今河 南濮阳县南,另一说在山东濮县。
于,介词,引进处所。
楚王是楚威王(公元前339—330 年在位),可见庄子与孟子(前 372—289)是同时代的人。
“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是一个 兼语结构,大夫二人既作了使 的宾语,又作了往先的主语。
• 大夫二人,两位大夫。
往先是两个动词的连用。“往”相当 于今天的“去”。先是古人的一种礼 节,在正式送礼之前,先送点中的“宁”,是能愿动词。
• 庄子曰:往矣,我将曳尾于塗中: • 去吧,我宁肯拖着尾巴在汙泥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