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试验-GJB-150.10A-2009

霉菌试验-GJB-150.10A-2009
霉菌试验-GJB-150.10A-2009

霉菌试验就是检测产品抗霉菌的能力和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即高湿温暖的环境中和有无机盐存在的条件下),设备是否受到霉菌的有害影响。用途:霉菌试验主要针对军用装备及民用电子产品、线材、橡胶等材料,按标准规定进行各类霉菌的培养,在规定的时间(通常28天)后,对产品外观性能进行评价,以确定产品防霉的等级。

霉菌试验的标准有:

GJB 150.1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HB 6167.11-1989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GJB4.10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霉菌试验

GB T 2423.16-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10588-2002 GB 10588-89

除了霉菌测试,GRGT开展的其他可靠性测试项目有:

1.气候环境可靠性: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恒温恒湿、高温高湿、低温低湿、快速温度变化、冷热冲击、高压蒸煮(HAST)、盐雾腐蚀(中性盐雾试验、铜加速盐雾试验、醋酸盐雾试验交变盐雾试验)、人工汗液试验、气体腐蚀测试(SO2/H2S/HO2/CL2)、耐焊接热,沾锡性,防尘测试(IP1X-6X),防水测试(IPX1-X8)、产品阻燃测试,UV老化(荧光紫外灯)、太阳辐射(氙灯老化、卤素灯)等项目;

2.机械环境可靠性:振动(随机振动,正弦振动)、机械冲击(半正弦波、方波和锯齿波)、

碰撞试验、跌落测试、斜面冲击试验,温湿度+振动三综合、高加速寿命测试(HALT)、高加速应力筛选(HASS、HASA)、插拔力,插拔寿命测试,按键寿命测试、摇摆试验、耐磨测试、附着力测试、百格测试等;

3.电气性能包含:接触电阻,绝缘电阻,耐电压,电流测试,电缆阻抗测试等等

霉菌试验简明教程-实验部分

霉菌试验培训教程空军装备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中心

实验部分 实验一霉菌试验室常用的器皿 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的玻璃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玻璃器皿的质量要求硬质玻璃,才能承受高温和短暂烧灼而不破损;器皿的游离碱含量要少,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对玻璃器皿的形状和包装方法的要求,以能防止污染杂菌为准;洗涤方法不恰当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和应用 1.试管 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玻璃试管,其管壁必须比化学实验室用的厚些,这样在塞棉花塞时,管口才不会破损。试管的形状要求没有翻口,不然,微生物容易从棉花与管口进入试管而造成污染。棉塞可用棉花塞、试管帽,橡胶塞等。 试管的大小常选用中试管(约13~15×100~150mm)。 2.玻璃吸管(又称移液管) 霉菌试验室一般要准备1、5、10ml的刻度玻璃吸管,与化学实验室所用的不同,其刻度指示的容量往往包括管尖的液体体积,亦即使用时要注意将所吸液体吹尽,故有时称为“吹出”吸管。 3.培养皿 常用的培养皿,皿底直径90mm,高15mm。培养皿一般为玻璃皿盖。在培养皿内倒入适量培养基制成平板,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菌种以及微生物计数等。 4.三角烧瓶与烧杯 三角烧瓶有100、250、500、1000ml等不同的大小,常用来盛无菌水、培养基和摇瓶发酵等。常的烧杯有50、100、250、500、1000ml等,用来配制培养基和药品。 5.载玻片与盖玻片 普通载玻片大小为75×25mm,用于微生物涂片、染色,作形态观察等。盖玻片为18×18mm。 6.双层瓶 由内外两个玻璃瓶组成,内层小锥形瓶盛放香柏油,供油镜头观察微生物时使用,外层瓶盛放二甲苯,用以擦净油镜头。 7.滴瓶 用来装各种染料、生理盐水等。 8.接种工具 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钩、接种铲、玻璃涂布器等。接种环、针、钩、铲的金属

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共7页 单位名称 二零零×年××月××日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签署页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1试验目的 确定×××的抗霉能力。 2适用范围 本大纲仅适用于×××的环境试验。 3引用文件和试验依据 GJB15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 4试验样品说明 型号与名称: 数量: 5试验通用要求 5.1标准大气条件 5.1.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15oC~35oC; 相对湿度:20%~80%; 气压:试验场所压力。 5.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3oC±2oC; 相对湿度:50%±5%; 气压:86~106kPa。 5.2试验条件允许误差 温度:试验样品附近测量系统的温度应在试验温度的±2.0℃以内; 相对湿度:控制传感器附近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在被测值的±5%以内; 气压:±5%; 频率:±2%,低于25Hz为±0.5Hz; 加速度:±10%; 其它见试验条件的具体要求。 5.3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的要求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设备应能产生和保持试验所需的环境试验条件,各种应力的容差应能满足试验条件中的规定。 用于监测试验条件参数的测试仪表的精度至少应为被测参数容差的1/3,其标定应能追溯到国家最高计量标准。 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应在有效期内。 5.4试验条件的监测及记录要求 试验过程中,承试方应对试验设备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温度、湿度等应力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连续记录。 5.5试验程序 5.5.1预处理

试验样品不允许进行清洁处理。 5.5.2初始检测 试验前,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特别注意污染表面、缺陷及存在的其它任何有助于霉菌生长的状况,并在详细记录。 5.5.3试验 按照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中规定的试验程序实施。以24h为一个循环,每循环分高温阶段、降温阶段、低温阶段、升温阶段。 5.5.4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应立即检查试验样品表面长霉情况,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检查试验样件时应记录记录长霉部位、覆盖面积、颜色、生长形式、生长密度和厚度,并拍摄照片。检查时,试验样品分批从霉菌试验箱中取出进行,当天检查完毕,当天未检查完的试验样品应重置入试验箱中,箱内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长霉等级的评定参照表1要求进行。 表1 长霉等级评定表 5.6合格判据 (不同产品应有不同的长霉要求规定,比如什么产品,什么部位,什么材料等长霉等级不应超过哪一级?具体判断合格的要求视不同产品而定。根据以往的经验基本上要求不超过2级。) 5.7试验中断处理 5.7.1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前7天,试验则应重新进行。 5.7.2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7天以后,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5.7.3试验箱内温度升高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温度升高达40℃ b.温度超过31℃达4h以上。 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因超温影响有衰退现象 d.温度升高期间相对湿度降低到50%以下 除上述情况外,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5.7.4试验箱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仍符合标准,对照试验样品上生长的霉菌未发现有衰退迹象,可恢复试验条件,并从温度降低至低于规定的容差点起继续试验。 5.7.5试验箱内相对湿度降低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相对湿度降低到50%

GJB150A三防试验(霉菌 盐雾 湿热)

o 精心整理 GJB150A 三防试验(霉菌、盐雾、试验) 1湿热试验 1.1试验条件 按照GJB150.9A-2009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受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试验条件见表2。1.2?试验程序? a)b)c)d)e)1.322.12.2?a)将试件安装在试验箱内合适的支架上或进行悬挂; b)在接种前将试件放置在工作中的试验箱内(温度30℃±1℃、相对湿度95%±5%)至少4h ; c)通过喷雾器将混合孢子悬浮液以很细的薄雾喷在棉布对照条上以及试件表面进行接种,为了使空气进入试件的 内部,在复位试件的外壳时不要上紧紧固件,接种后立即开始试验培养; d)按照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

e)在试验7d后,检查对照条的霉菌生长以确认试验箱内的环境适合霉菌生长。此时与试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每个对照条应至少有90%的表面被霉菌覆盖。否则,调节试验箱到所要求的适合霉菌生长的条件后重新开始整个试验。在试验期间对照条留在试验箱内; f)若在试验7d后对照条90%以上的表面出现霉菌生长,则继续试验直到试验所要求的时间为止。若试验结束时与试验7d时相比对照条上霉菌的生长没有增加,则说明本次试验无效; g)内完成,Array 2.3 3? 3.1 3.2 a) b) 为(1-3 c) d)干燥阶段结束时,应将试件重置于盐雾试验箱内并重复b)和c)一次; e)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用流动水轻柔冲洗试件,然后再进行外观检测并记录试验结果。 3.3合格判据 试验结束后,立即检查受试设备表面情况,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以下条件判为合格: a)构件金属无明显发暗变黑;

b)金属接合处无严重腐蚀; c)金属防护层腐蚀面积占金属防护层面积的30%以下; d)涂漆层除局部边棱处外,无气泡、起皱、开裂或脱落,且金属未出现腐蚀;非金属材料无明显的泛白、膨胀、起泡、皱裂以及麻坑等。

实验五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霉菌定义及用途 ?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 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 ?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 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 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 ?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 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 ?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 培养皿; ?干:外观干燥,不透明; ?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 ?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 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 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完整版)GJB150A三防试验(霉菌盐雾湿热)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GJB150A 三防试验(霉菌、盐雾、试验) 1湿热试验 1.1试验条件 按照GJB150.9A-2009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受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试验条件见表2。 1.2?试验程序? 按照GJB150.9A 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试验程序如下: a)完成初始检测后,试验箱内的温度调节为23℃±2℃、相对湿度为50%±5%,并保持24h ; b)调节试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5%; c)按表2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在第5和第10个循环周期的末尾进行性能检测; d)e)1.3 22.12.2?a)b)c)d)e)f)试验7d g)内完成,2.3按表 3?盐雾试验? 3.1试验条件 盐雾试验以典型样件进行,试验条件见表5。 3.2试验程序 a)调节试验箱温度为35℃,并在喷雾前将试件保持在这种条件下至少2h ; b)喷盐雾24h ,在整个喷雾期间,盐雾沉降率和沉降溶液的pH 值至少每隔24h 测量一次,保证盐溶液的沉降率为(1-3)mL/(80cm2·h); c)在标准大气条件温度(15℃-35℃)和相对湿度不高于50%的条件下干燥试件24h 。在干燥期间,不能改变试件的技术状态或对其机械状态进行调节; d)干燥阶段结束时,应将试件重置于盐雾试验箱内并重复b)和c)一次;

精心整理 e)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用流动水轻柔冲洗试件,然后再进行外观检测并记录试验结果。 3.3合格判据 试验结束后,立即检查受试设备表面情况,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以下条件判为合格: a)构件金属无明显发暗变黑; b)金属接合处无严重腐蚀; c)金属防护层腐蚀面积占金属防护层面积的30%以下; d)涂漆层除局部边棱处外,无气泡、起皱、开裂或脱落,且金属未出现腐蚀;非金属材料无明显的泛白、膨胀、起泡、皱裂以及麻坑等。 精心整理

霉菌形态观察实验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合成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霉菌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节课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2.载玻片培养法(小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小块(约1cm2)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曲霉 ( Aspergillus sp. ) ,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 Rhizopus sp. ) 和毛霉(Mucor sp. )培养 2-5d 的斜面 培养物。 2.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 3. 仪器或其他用具:超净台,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平皿,载玻片, 盖玻片, 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 50% 乙醇, 20% 的甘油,滤纸片,以及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培养法) 1.培养小室的准备及灭菌 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 U 形玻棒,其上放一块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 110 ℃ 灭菌 20-30min ,不烘干,备用。 2.琼脂块的制作 取已灭菌的马铃薯培养基(PDA)无菌操作注入两个已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用解剖刀切成 0.5-1cm2的琼脂块,并用镊子将其移 至上述培养小室中的载玻片上(每片放两块 )。 3.接种

GJB150A三防试验(霉菌 盐雾 湿热)

GJB150A三防试验(霉菌、盐雾、试验) 1 湿热试验 1.1 试验条件 按照GJB150.9A-2009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受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试验条件见表2。 1.2 试验程序 按照GJB150.9A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 试验程序如下: a)完成初始检测后,试验箱内的温度调节为23℃±2℃、相对湿度为50%±5%,并保持24h; b)调节试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5%; c)按表2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在第5和第10个循环周期的末尾进行性能检测; d)调节温湿度条件使其达到标准大气条件。进行性能检测以便与试验前检测结果对比。 e)全面目视检查试件,并记录试件在湿度条件下暴露引起的变化情况。 1.3 合格判据 试验前、后的产品外观和功能性能检验项目结果合格,同时试验中的功能性能检测结果合格,则判定合格。 2 霉菌试验 2.1 试验条件 霉菌试验以典型样件进行试验,霉菌试验条件见表3。 2.2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试件安装在试验箱内合适的支架上或进行悬挂; b)在接种前将试件放置在工作中的试验箱内(温度30℃±1℃、相对湿度95%±5%)至少4h; c)通过喷雾器将混合孢子悬浮液以很细的薄雾喷在棉布对照条上以及试件表面进行接种,为了使空气进入试件的内部,在复位试件的外壳时不要上紧紧固件,接种后立即开始试验培养; d)按照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 e)在试验7d后,检查对照条的霉菌生长以确认试验箱内的环境适合霉菌生长。此时与试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每个对照条应至少有90%的表面被霉菌覆盖。否则,调节试验箱到所要求的适合霉菌生长的条件后重新开始整个试验。在试验期间对照条留在试验箱内;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6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 1.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用此染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霉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霉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推荐)霉菌试验标准和条件

霉菌试验 ?一、概述 ?二、霉菌的试验方法 ?三、防霉措施 ?四、有关标准 概述 ?霉菌的危害 ?霉菌试验的定义 ?霉菌试验的目的 霉菌对材料和产品的影响 ?直接危害是霉菌生长食取材料中的有机成分,直接导致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物理性质变化等。间接危害是霉菌分泌的新陈代谢排泄物有机酸和其他离子化合物,造成电解或老化效应,某些触媒剂,还促成氧化或分解作用的发生,间接导致材料及部件的损坏。长霉造成的故障模式: ---引起电子或电气设备失灵 ---减低绝缘材料的电性能 ---造成燃油系统的腐蚀和堵塞 ---破坏密封 ---使金属件腐蚀 ---使玻璃产生蚀刻 低压与霉菌 这两个因素的组合不会增大二者本身的影响太阳辐射与霉菌因为太阳辐射产生热,所以这个组合不可能产生影响,和高温与霉菌的组合相同。此外未经过滤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盐雾与霉菌这是一个相容的组合湿度与霉菌湿度有助于霉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但不会增大它们的影响高温与霉菌霉菌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比较高的温度,但是,在71℃(160 ℉)以上,霉菌和微生物就不能生长了 低温与霉菌 低温影响霉菌的生长。在零度以下,霉菌保持在假死状态 霉菌试验的定义 ?霉菌试验是气候环境试验的一个项目。用于考核产品或材料抵抗霉菌侵袭的能力。它于一般环境试验一样,考虑产品在实际运输、储存或使用中,最易遭受霉菌危害的环境条件,在试验室中用人工模拟创造霉菌生长最适宜环境进行试验。 霉菌试验的目的 ?为确定产品抗霉菌侵蚀能力,必须制定一个与实际工作条件相似,能判断霉菌的侵蚀作用和给出正确评价的试验方法。它将为产品的选材、结构和设计提供依据以保证产品能在有大量霉菌存在的气候环境中安全可靠地运行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曲霉、毛霉、青霉、根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霉菌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2、观察方法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3、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曲霉 ( Aspergillus sp. ) ,青霉,根霉 ( Rhizopus sp. ) ,毛霉( Mucor sp. ),培养 7d 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2、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配方见附表) 3、仪器或其他用具: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吸管,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 50%乙醇,20%甘油,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等 四、【操作步骤】 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 (1)、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 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 扎后于110℃灭菌20~30分钟,烘干备用。 (2)、琼脂薄片的制作:取已灭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各6~7ml 注入另两个灭菌 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将其 切成 1cmx1cm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上述培养室中的载玻 片上(每片放两块 )。 (3)、接种: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环从斜面培养物上挑取很少量的孢子,接种

霉菌试验-GJB-150.10A-2009

霉菌试验就是检测产品抗霉菌的能力和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即高湿温暖的环境中和有无机盐存在的条件下),设备是否受到霉菌的有害影响。用途:霉菌试验主要针对军用装备及民用电子产品、线材、橡胶等材料,按标准规定进行各类霉菌的培养,在规定的时间(通常28天)后,对产品外观性能进行评价,以确定产品防霉的等级。 霉菌试验的标准有: GJB 150.1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HB 6167.11-1989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GJB4.10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霉菌试验 GB T 2423.16-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10588-2002 GB 10588-89 除了霉菌测试,GRGT开展的其他可靠性测试项目有: 1.气候环境可靠性: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恒温恒湿、高温高湿、低温低湿、快速温度变化、冷热冲击、高压蒸煮(HAST)、盐雾腐蚀(中性盐雾试验、铜加速盐雾试验、醋酸盐雾试验交变盐雾试验)、人工汗液试验、气体腐蚀测试(SO2/H2S/HO2/CL2)、耐焊接热,沾锡性,防尘测试(IP1X-6X),防水测试(IPX1-X8)、产品阻燃测试,UV老化(荧光紫外灯)、太阳辐射(氙灯老化、卤素灯)等项目; 2.机械环境可靠性:振动(随机振动,正弦振动)、机械冲击(半正弦波、方波和锯齿波)、

碰撞试验、跌落测试、斜面冲击试验,温湿度+振动三综合、高加速寿命测试(HALT)、高加速应力筛选(HASS、HASA)、插拔力,插拔寿命测试,按键寿命测试、摇摆试验、耐磨测试、附着力测试、百格测试等; 3.电气性能包含:接触电阻,绝缘电阻,耐电压,电流测试,电缆阻抗测试等等

实验四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酵母菌、老菌的个全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学会用水浸法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技术。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细胞的构造和繁殖方式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 1、接种针、接种杯、酒精杯、载玻片、盖玻片、吸管。 2、0.1%美蓝液、乳酸-石炭酸液(配方见附录)。 3、菌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黑根霉、毛霉、青霉、木霉、曲霉。 三、方法步骤 (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终菌是单细胞真核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有的能形成假菌丝。繁殖方式较复杂,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1、酵母菌的形态与出芽生殖的观察在载片上滴一滴蒸馏水,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许啤酒酵母置于载片上蒸馏水中,取一块盖片,小心地将盖玻片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玻片放下;这样可避免产生气泡。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细胞的形状、大小、构造、内含物及出芽方式。 2、子囊孢子的观察将啤酒酵母接种于麦芽汁液体培养中,于28-30℃培养24小时,连续传代3-4次,最后转接到培养子囊孢子的培养基上(也可用肉法蛋白胨培养基)。25-28℃培养3天左右,涂片

染色(按芽孢染色法)观察子囊孢子开关和特点,并注意每一个子囊内的孢子数等。 3、假丝酵母观察用划线法将假丝酵母接种在麦芽汁平板上。在划线部分加盖玻于25-30℃培养3天先观察菌落边缘,再取下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树枝状分枝的假菌丝细胞的形状,或将皿盖打开,直接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观察。 4、酵母菌菌落观察取啤酒酵母、假丝酵母、园酵母以三点点植法接种于麦芽汁平板上,于28-30℃坟3天。观察菌落表面、高度、边缘、质地和颜色等。 5、酵母菌死活的检查在载片上加一滴0.1%美蓝,把酵母培养液滴加在美蓝液上,加盖玻片观察,死细胞为兰色,活细胞无色。 (二)霉菌形态观察 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孢子是怎样着生在孢子梗上及有性孢子如何生成。 由于霉菌菌丝较粗大,孢子很容易飞出,如果放在水中观察时容易收缩变形,所以在制标本时不用水,而用乳酸-石炭酸溶液,使细胞不致变形,并有杀菌作用。 1、取培养有青老、木霉、毛霉、曲霉的平皿,挑取一团菌丝,置于滴有一滴乳酸-石炭酸液的载片上,加盖玻片,由于霉菌是由菌丝组成的,许多菌丝交错在一起形成菌丝体。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分隔情况,分成孢子着生情况(要求辨认分生孢子子梗、顶囊、小梗及

霉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五霉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2.掌握常用的霉菌制片方法 二、基本原理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其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常用载玻片观察,此法是接种霉菌孢子于载玻片上的适宜培养基上,培养后用显微镜观察。此外,为了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还可利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进行观察。此法是利用玻璃纸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将霉菌生长在覆盖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然后将长菌的玻璃纸剪取一小片,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三、器材 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 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查氏培养基平板,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解剖刀,玻璃纸,滤纸等。 四、操作步骤 1.一般观察法 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染色液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2.载玻片观察法 (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用1.05kg/cm2,121.3℃灭菌20分钟或干热灭菌,备用。 (2)将6—7ml灭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倒入直径为9cm的灭菌平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琼脂块,用刀尖铲起琼脂块放在已灭菌的培养皿内的载玻片上,每片上放置2块。 (3)用灭菌的尖细接种针或装有柄的缝衣针,取(肉眼方能看见的)一点霉菌孢子,轻轻点在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夹着立在载玻片旁的盖玻片盖在琼脂块上,再盖上皿盖。

霉菌试验培训教程

霉菌试验培训教程 陈丹明编写 空军装备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中心

目录 实验一霉菌试验室常用的器皿………………………………………………实验二消毒与灭菌…………………………………………………………实验三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实验四接种与培养…………………………………………………………实验五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六霉菌形态的观察……………………………………………………实验七显微镜下霉菌孢子的计数…………………………………………实验八菌种的保藏…………………………………………………………实验九霉菌试验流程及操作………………………………………………

实验一霉菌试验室常用的器皿 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的玻璃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玻璃器皿的质量要求硬质玻璃,才能承受高温和短暂烧灼而不破损;器皿的游离碱含量要少,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对玻璃器皿的形状和包装方法的要求,以能防止污染杂菌为准;洗涤方法不恰当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和应用 1.试管 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玻璃试管,其管壁必须比化学实验室用的厚些,这样在塞棉花塞时,管口才不会破损。试管的形状要求没有翻口,不然,微生物容易从棉花与管口进入试管而造成污染。棉塞可用棉花塞、试管帽,橡胶塞等。试管的大小常选用中试管(约13~15×100~150mm)。 2.玻璃吸管(又称移液管) 霉菌试验室一般要准备1、5、10ml的刻度玻璃吸管,与化学实验室所用的不同,其刻度指示的容量往往包括管尖的液体体积,亦即使用时要注意将所吸液体吹尽,故有时称为“吹出”吸管。 3.培养皿 常用的培养皿,皿底直径90mm,高15mm。培养皿一般为玻璃皿盖。在培养皿内倒入适量培养基制成平板,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菌种以及微生物计数等。 4.三角烧瓶与烧杯 三角烧瓶有100、250、500、1000ml等不同的大小,常用来盛无菌水、培养基和摇瓶发酵等。常的烧杯有50、100、250、500、1000ml等,用来配制培养基和药品。 5.载玻片与盖玻片 普通载玻片大小为75×25mm,用于微生物涂片、染色,作形态观察等。

霉菌的特点生长时间温度和控制措施

霉菌 一、霉菌的相关知识:[ méijùn ] mould 霉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生物分类学的名称,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可能属于真菌,也有可能属于放线菌门。霉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会聚成菌丝体。霉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黑霉菌、红霉菌或青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霉菌的预防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感染:1.注意身体某部位霉菌的滋生,比如指甲,有时霉菌会侵入指甲造成灰指甲,所以指甲不要留长,经常清理。多汗的皮肤褶皱里,特别是胖人皮肤褶皱比较多,如果是夏季出汗多,有可能在褶皱处滋生霉菌。还有就是脚部也是霉菌滋生的有利环境,有脚气的人就更应该注意,防止引起其他部位感染。 2.自己的内裤要单独洗,特别是家人或自己有足癣或灰指甲时更应该注意,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都应该分开来洗。 3.不要滥用抗生素,大量吃抗生素可能会将有益人体健康的菌群给抑制住,破坏人体的天然防御屏障,造成霉菌的的大量繁殖。 4.警惕洗衣机中隐藏霉菌,洗衣机用的久了肯定会滋生霉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60度左右的水来彻底清洗就行了。同时洗完的衣物一定要在太阳下晾晒,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

杀死残存的霉菌。 5.在公共场所最好不要用公用的或者别人用过的洗具。同时选用适宜的个人清洁护理产品。 6.正确的避孕,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有促进霉菌侵袭的作用。如果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就尽量不要使用药物避孕。 7.如果患有霉菌性阴道炎,自己治疗的同时,男方也应同时接受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9.穿着全棉内裤。紧身化纤内裤会使阴道局部的温度及湿度增高,这可是霉菌拍手称快的“居住”环境!还是选用棉质的内裤吧! 10.控制血糖,碱性产品清洗外阴.女性糖尿病人阴道糖原含量和酸度偏高,易于被霉菌侵害。所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清洗外阴,选用pH值弱碱性产品。 霉菌试验就是检测产品抗霉菌的能力和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即高湿温暖的环境中和有无机盐存在的条件下),设备是否受到霉菌的有害影响。 霉菌试验的标准主要有: GJB 150.10-19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HB 6167.11-1989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GJB4.10 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霉菌试验 GB T 242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10588-2002 GB 10588-89 目前能进行霉菌试验的实验室很少,知道的就环境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试验中心、某空军研究所等 霉菌环境对食品影响 一、针对于外部环境霉菌易产生地方和原因 1.生产车间墙壁潮湿,在潮湿部位容易生长霉菌。 2.车间存在冷凝水的管路、墙壁等容易生长霉菌,水管的破裂,也会导致霉菌的产生。 3.空气中总是包含一定水蒸气,只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不到,不过,当水蒸气液化的时候,比如当我们沐浴或是泡澡的时候,浴室内镜子的表面就会变得潮湿,这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他们。热空气中包含很多的水分,当热空气冷却时,水分就会冷凝、液化。冷凝、液化通常是发生在房屋中温度最低的部位,比如墙壁上温度低的部位,正是在这些温度低的部位,最容易产生霉菌。 4.车间里无法保证正常的换气,无法让车间保证在规定湿度情况下,容易生长霉菌。 5.车间忽冷忽热,容易产生冷凝水的地方,容易糟到霉菌侵害。

六年级实验室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1.将密封好的两代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是满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代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现象: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很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因为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2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过程:(1)选4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3、4号放在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好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 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3鸡蛋与醋反应实验 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 实验步骤: 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 2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现象:1.有气泡生成。 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蛋放入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 4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酒 精灯。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 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看不到了。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 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 状。 注意事项:食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5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盘子、火柴、小勺、铁架台、酒精灯、水泥块。 实验步骤: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 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儿,水泥凝固了。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观察牛奶的变化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步骤: 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3.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变成絮状。 3.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没有变化。 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注意事项:混合物体时,药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惯性实验 实验器材: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 实验步骤:用小锤沿水平方向迅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实验现象:鸡蛋会掉进鱼缸里。 实验结论: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 趋势,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鱼缸里,说明鸡蛋具有惯性。 击打棋子实验 实验器材:棋子、尺子 实验步骤:把5个棋子摞起来,然后用尺子迅速打击下部的棋子, 观察上面棋子的运动。 实验结论:上面的棋子没有与被击打的棋子一起飞向远处,而是 竖直向下落回原处。 6 昼夜变化的原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实验步骤: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以上是否 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那边是白天,那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有大头针的 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上、 正午和傍晚? 实验记录: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 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3.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 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早上,正对着太阳时是正午, 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 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传,昼夜 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7 探究四季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步骤: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 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3.地球仪在转动的过程中倾斜角度要保持一致。 4.仔细观察,太阳的光芒分别直射在什么地方?这与四季的形 成又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 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 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地变化,从而 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8月相变化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电灯、皮球 实验步骤:1.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 阳,学生自己当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 2.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 “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4.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 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实验记录:当“月球”亮面转到背着“地球”的方向时,“月球” 几乎全是黑的;当“月球”亮面转到向着“地球”的方向时,“月 球”几乎全是光明的;当“月球”亮面由向着“地球”到背着“地

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题目:霉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学号:年级班级:组别: 同组者:时间: 【实验器材】 1.菌种 曲霉( Aspergillus sp. ) ,青霉,根霉( Rhizopus sp. ) 和毛霉(Mucor sp. )培养2~5d 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2.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 3.仪器或其他用具 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U型玻棒,解剖刀,镊子,50%乙醇,20%的甘油以及显微镜等。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基本原理】 霉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组成,其菌丝比细菌及放线菌粗几倍到几十倍。可以采取直接制片和透明胶带法观察,也可以采取载玻片培养观察法,通过无菌操作将薄层培养基琼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使菌丝体在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培养基之间的培养基中生长,将培养物直接置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并可连续观察不同发育期的菌体结构特征变化。 【操作步骤】 1.培养小室的灭菌 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110℃灭菌20~30min,烘干备用。2.琼脂块制备 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由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上切下1cm2左右的琼脂块,将其移至培养小室的载玻片上,每片两块。 3.接种 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针从黑曲霉或黑根霉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中挑取很少量孢子,接种于小室中琼脂块边缘上,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 4.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圆滤纸片上加3~5mL灭菌的20%甘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于28℃培养7天。 5.镜检 取出载玻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镜检。 【实验结果】

GJBA三防试验霉菌盐雾湿热

G J B A三防试验霉菌盐雾 湿热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G J B150A三防试验(霉菌、盐雾、试验) 1湿热试验 1.1试验条件 按照GJB150.9A-2009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受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试验条件见表2。 1.2?试验程序 按照GJB150.9A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试验程序如下: a)完成初始检测后,试验箱内的温度调节为23℃±2℃、相对湿度为50%±5%,并保持24h; b)调节试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5%; c)按表2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在第5和第10个循环周期的末尾进行性能检测; d)调节温湿度条件使其达到标准大气条件。进行性能检测以便与试验前检测结果对比。 e)全面目视检查试件,并记录试件在湿度条件下暴露引起的变化情况。 1.3合格判据 试验前、后的产品外观和功能性能检验项目结果合格,同时试验中的功能性能检测结果合格,则判定合格。 2霉菌试验 2.1试验条件 霉菌试验以典型样件进行试验,霉菌试验条件见表3。 2.2?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试件安装在试验箱内合适的支架上或进行悬挂; b)在接种前将试件放置在工作中的试验箱内(温度30℃±1℃、相对湿度95%±5%)至少4h; c)通过喷雾器将混合孢子悬浮液以很细的薄雾喷在棉布对照条上以及试件表面进行接种,为了使空气进入试件的内部,在复位试件的外壳时不要上紧紧固件,接种后立即开始试验培养; d)按照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 e)在试验7d后,检查对照条的霉菌生长以确认试验箱内的环境适合霉菌生长。此时与试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每个对照条应至少有90%的表面被霉菌覆盖。否则,调节试验箱到所要求的适合霉菌生长的条件后重新开始整个试验。在试验期间对照条留在试验箱内; f)若在试验7d后对照条90%以上的表面出现霉菌生长,则继续试验直到试验所要求的时间为止。若试验结束时与试验7d时相比对照条上霉菌的生长没有增加,则说明本次试验无效; g)在试验结束时应立即检查试件。如果可能,则在试验箱内进行检查。在试验箱外的检查如果不能在8h内完成,则应将试件放回试验箱内或似潮湿环境中至少12h。除气密性装备外,应打开试件外壳并检查试件的内部和外部。记录检查结果。 2.3合格判据 按表4的规定,对产品最后的长霉程度进行评定,不大于2级的要求,则判定为合格。 3盐雾试验 3.1试验条件 盐雾试验以典型样件进行,试验条件见表5。 3.2试验程序 a)调节试验箱温度为35℃,并在喷雾前将试件保持在这种条件下至少2h; b)喷盐雾24h,在整个喷雾期间,盐雾沉降率和沉降溶液的pH值至少每隔24h测量一次,保证盐溶液的沉降率为(1-3)mL/(80cm2·h); c)在标准大气条件温度(15℃-35℃)和相对湿度不高于50%的条件下干燥试件24h。在干燥期间,不能改变试件的技术状态或对其机械状态进行调节; d)干燥阶段结束时,应将试件重置于盐雾试验箱内并重复b)和c)一次; e)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用流动水轻柔冲洗试件,然后再进行外观检测并记录试验结果。 3.3合格判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