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1

合集下载

论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论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论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幼儿自信心是一种心理品质,是指儿童对自己能够达成某种目标的信心和自信心。

有自信的孩子通常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更好的成绩,这也能让他们在以后的成长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1. 建立积极的情绪建立积极情绪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环节。

幼儿的情感比较脆弱,所以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有趣、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感到快乐、愉悦。

在课堂中,教师还应该采用积极的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欣赏和尊重。

这样有利于幼儿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尊重幼儿的思想需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思想在每一天的教育中,给与孩子们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们提供发表意见的空间,让幼儿感到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受到了关注和尊重。

这种感受有利于幼儿建立自信,使他们能够不害怕探索和尝试,增强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识幼儿的自我认识是他们个性形成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以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还需要鼓励幼儿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成功,在表彰好的行为之后给予儿童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兴趣的人才能更好地投入积极的情感,只有幼儿热爱学习,才会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吸引力。

这个过程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

让幼儿因为喜欢做某些事情而感到快乐和自信,有助于激发他们更大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5. 激励幼儿勇敢探索和尝试教育是一种信任和支持的方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开放心态对待幼儿的尝试和探索,以激发幼儿的胆识和勇气。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尝试和探索行动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增强自信心。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幼儿时期是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幼儿自信心,可以让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勇敢和坚强,有助于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下面,我将浅谈一下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幼儿天性活泼好奇,喜欢尝试新事物,但他们的能力有限,容易因为失败或者受到批评而丧失信心。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在幼儿做出努力和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去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才能,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也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温馨、尊重、公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幼儿面临学习困难时,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知道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提供机会给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考方式也是关键。

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和负面的思维方式。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幼儿树立积极的心态,教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成长的机会,鼓励他们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家长和老师也要给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幼儿往往会通过模仿来学习行为和态度。

家长和老师要做好自己的表率,以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让幼儿从他们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幼儿真实的赞许和认可,鼓励他们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考方式以及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面对困难时不畏惧,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对自己有信心的品质。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一个有自信心的孩子会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更加自信地去探索世界,更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在本文中,将会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

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在幼儿教育中,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进而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通过肯定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给予孩子正面的评价,让他们坚信自己是一个行之有效、有价值的个体。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适当地给予他们自主权和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小事情,比如穿衣自己整理玩具等,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提升自信心。

当孩子们发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时,会更加有自信心,同时也会更加愿意尝试新的事物。

在幼儿教育中,要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自主权和责任,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与挑战。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也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或学校的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小组中学会合作和竞争。

在合作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在竞争中,孩子们可以学会接受失败和挑战,从而培养出自己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孩子们能够从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幼儿成长的环境中,家庭和学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予孩子们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养成乐观、自信的性格。

而良好的学校环境则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和交往中得到鼓励和支持,培养出自信心和积极性格。

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健康地成长,从而培养出自信心。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时所需要的一种积极心态和信念,它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期是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

家长和教师应该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

一、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塑造自信心的关键场所。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利。

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安全和温暖的氛围。

这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培养出自信心,建立起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

二、积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幼儿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时期,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渴望去尝试新的事物和活动。

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尝试新事物。

即使孩子失败了,父母也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和肯定,让他们明白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取得一些小的成就时,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大量的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从而建立自信心。

三、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在幼儿期,孩子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外界信息的影响,因此父母和老师要重视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

他们应该教导孩子要珍惜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过分关注别人的评价和批评。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长处,不必刻意追求别人的认可和赞扬。

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并建立稳固的自信心。

四、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挑战适当的挑战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为孩子设置一些能够完成但又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他们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挑战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明白付出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的道理,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优秀范文5篇)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优秀范文5篇)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很大作用一。

因此,发展和强化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自信心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他们自卑,总认为自己有许多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

在集体活动中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不敢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小朋友的小组或集体活动,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惧怕参加竞赛性活动,特别怕别人笑话。

在交往中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自游戏或玩耍,说话小声、胆怯,不敢主动或很少主动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愿望,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缺乏主动,总跟在能力较强的幼儿后面,听从他人安排。

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常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依赖于他人帮助,向老师告终或回家告诉父母。

导致儿童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首先,过度溺爱事事包办,让孩子没有表白的机会,从而缺乏独立性,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过度严厉,过多反对娥,不尊重孩子,对孩子严厉粗暴,甚至苛刻,久而久之,孩子心情忧郁易产生无助与自卑感;其次,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一,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和期望,因而经常受到批评否定,这种经常性的挫折严重损害着儿童的自信心;再次,消极评价,横向比较。

不少父母老师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有的还习惯性的地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以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使孩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最后,教育要求整齐划一,使得许多能力强的幼儿经常不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缺乏成功的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从而也许自信心的形成。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任务。

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合适的挑战和鼓励幼儿的努力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首先,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幼儿园教师可通过营造积极乐观的学习环境来增加幼儿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以鼓励为主导,对幼儿的每一次努力给予积极评价。

例如,当幼儿克服一个困难时,我们可以欣赏和赞美他们的勇气和努力,以此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教授适合幼儿年龄的技能和知识,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信心的发展。

其次,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挑战。

在幼儿园教育中,合适的挑战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教师可以主动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

当幼儿面临一些稍微有难度的活动时,我们可以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渐渐克服困难,并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进展情况,适时调整任务的难度,确保挑战与能力的平衡,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的持续增长。

再次,鼓励幼儿的努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认可。

无论幼儿的表现是好是坏,我们都要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和努力。

当幼儿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时,我们可以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这样一来,幼儿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从而培养出更强大的自信心。

最后,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小组活动,让幼儿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并通过交流和分享来增加对自己的认知和信心。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的积极表现和贡献,培养他们对集体合作的信任感和自豪感。

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幼儿学习尊重他人和接纳不同的观点,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信心的成长。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幼儿时期。

在幼儿阶段,培养自信心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和幸福非常重要。

然而,并非每个孩子从一开始就天生拥有自信心,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提供支持,帮助幼儿建立起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

1. 提供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家长和教育者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且有自己的优点和才能。

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自己的肯定感。

家长可以及时表扬幼儿的成就,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提供适当的挑战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挑战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之一。

挑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然而,挑战必须要合适,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至于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也不能过于困难以至于让孩子感到挫败。

通过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提供适宜的挑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幼儿的思维方式对于他们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困难和挫折,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授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鼓励幼儿从错误中学习,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态度。

鼓励幼儿尝试并相信自己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

4. 提供机会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幼儿通过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可以发展全面的技能和能力。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为他们提供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例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和社会互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

5. 鼓励幼儿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自信心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幼儿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尊重他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总结: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自信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对于幼儿而言更是如此。

幼儿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未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信心,使他们未来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就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认识自信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自信。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自信心的表现。

一个自信的人通常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轻易妥协,敢于尝试新事物并且勇敢面对困难。

而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阶段,对自己的认知往往是模糊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稳定的引导和教育。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父母首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鼓励。

要在孩子面临挫折时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家长要以身作则,用积极的态度和言行激励孩子,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氛围。

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选择。

尽量避免给孩子过于严厉的批评和负面情绪的表达,要用鼓励的方式指导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是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幼儿的自信心培养至关重要。

三、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幼儿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学习环境的建立对于幼儿的自信心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方面,老师们要给予幼儿良好的指导和激励,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

老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学习挑战,让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增加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特长,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的来源。

学校和幼儿园要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龚敏(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摘要: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儿童缺乏自信心主要是由于家长过度溺爱、过于严厉、过高期望等因素造成的。

在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上,家长要营造民主型家庭的氛围,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人,尊重孩子。

幼儿园和家长合作,坚持各项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自信心;家庭地;幼儿园。

On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elf-confidenceGong Min(College of Education ,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Self-confidence is the key for success . Children lack self-confidence as a result of their parents’permissivenss , rigor and high ecpectations . Parents should create the democratic home environment and look upon their children as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 besides respcting them . Kindergartens should to principles and work with parent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Key words:self-confidence ; home environment ; kindergarten目录一、自信心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二、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塑造孩子自信心三、家园配合,强化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甚至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

因此,一些孩子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面对困难、挫折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等,这些都是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解决问题应该建立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那么孩子缺乏自信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自信心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度溺爱,过度的照顾使幼儿缺乏必要的生活处理能力,独立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事事依赖他人,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更易遭受挫折失败,并形成自卑心理。

(二)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粗暴,常常否定、批评甚至指责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的环境中,孩子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变得心情忧郁,缺乏自信。

(三)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对孩子有过高期望,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因而受到父母否定,这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转为自卑。

(四)父母常拿自己孩子在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有些父母工作忙碌,不太注意营造适合孩子的客观环境,孩子缺乏锻炼机会,也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

家庭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在家庭生活中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培养自信心的环境。

二、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塑造孩子自信心(一)要尊重儿童。

尊重与自信是密切相关的。

卡尔·威特说:“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应该对他们严格管教。

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我们一直主张,即使是小防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尊重儿童,则要求我们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和个别特点,以及他们独立存在的社会地位,只有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别特点,激发、引导他们的内在动力,施加适应的积极影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要坚持爱和要求相结合。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温情、喜欢、关怀、尊重、认可、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并把它看作是人类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

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种关怀、宽松、平等、和谐的精神氛围,给予幼儿爱的同时,又要对幼儿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指出幼儿行为的不足,并且相信幼儿能够弥补不足。

要相信幼儿有意识地让幼儿承担一些责任,不要说“你做这些还早呢!”孩子总喜欢做点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我们不要轻率地否定孩子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如果我们把判断强加给孩子,就会损伤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应该格外留心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良好的起步。

(三)经常对孩子说“你能行”。

孩子本身的经验是有限的,并且自我认识模糊,易受暗示,可塑性强,其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上,因此,我们要用微笑、赞许的话来鼓励幼儿。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

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

“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因此,要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绩,即使是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成功,我们也应对它表现出与孩子同等的喜悦。

成人对儿童的肯定鼓励,会使儿童获得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

尤其是当幼儿遇到失败或挫折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从成功给予赞赏和鼓励,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使孩子更多地获得成功,使孩子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劳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因此,成人要激发幼儿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挖掘并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搭设让幼儿展示特长、体验成功的“小舞台”。

尤其是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先让他们做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

体验到成功的愉快,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树立自信心,并使自信心得到发展。

(四)放手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重视实践锻炼。

对孩子保护要适度,替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不应怕危险而限制孩子的活动,而就尽量为孩子腾出活动场地,让幼儿从实践中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

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实践中增强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决策能力,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我选择、决定、交往和游戏的权力,尊重他们的合理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增强自信心。

(五)要以适当的标准,正确评价孩子。

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要多关注幼儿的活动的过程,不要只关注活动的结果;要多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不要只关心结果的好坏。

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不要将他与别的幼儿做横向比较,更不宜以许多幼儿的长处与某个幼儿的短处相比。

当看到孩子有某些不足时,要耐心的帮助幼儿分析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有利条件,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充满信心的面对现实,努力追求进步。

三、家园配合,强化自信心的培养每个幼儿都是在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幼儿在与环境的交往中,若是获得愉快的、积极的体验,就会产生自信,因而更加主动地与环境交往。

积极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自信,自信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效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可以在音乐、体育、科学、语言等各个领域渗透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例如可以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自信心。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情感,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的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

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教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供了机会。

如在“创编歌曲”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独立创编歌曲,要求歌词内容尽量丰富,并自编动作即兴表演;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要求他们编出来的歌词能合上音乐;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老师可帮助他们编出简单的歌词,并鼓励他们勇敢地唱出来,这样,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幼儿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

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其次,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包括洗、进餐、饮水、睡眠等环节中,通过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间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有些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缺少锻炼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他们有恐惧感,怕自己做不好某些事,总畏首畏尾。

可以通过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如尽可能多地安排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做值日生,每当这些孩子有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从而使这些缺乏自信的幼儿知道自己也很能干。

在获得多次成功体验后,这些幼儿进一步正确认识了自我,增强了自信。

还可以让幼儿轮流担任小组长,积极暗示,及时表扬,使孩子们变大胆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通过轮流担任小组长的实践,幼儿获得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变得开朗、活泼、自信,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再次,还可以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尤其是对那些胆小、怕困难、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通过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他们,增强自信心。

这些专题活动有小小广播员、“我能……”、“我知道遇到困难怎么办”、“小博士”、今天我是小班长、小小画展等。

这些活动使缺乏自信的幼儿自信心大大增强,他们感到自己在同伴中是很有地位的,小朋友们愿意和他做朋友,同时过分自信的幼儿也学会了正确评价他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他人学习,摆脱了自我为中心。

最后,要坚持家园合作的原则。

如果教师注意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贬低、否定幼儿,或者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不让锻炼,是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的。

教师可通过开办家长园地、定期举办讲座、举行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使家长认识到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同时,都是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

此外,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