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战略变化及原因探析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陈海宏2012-8-31 16:37:25 来源:《理论学刊》(济南)2007年11期第103~108页【专题名称】世界史【作者简介】陈海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济南250014【内容提要】冷战时期,美国形成了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各种军事战略,包括“遏制战略”和各种核威慑战略,如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限制损伤战略、确保摧毁战略、现实威慑战略、总体威慑战略、有限核威慑战略和新的灵活反应战略。
与此相适应,军事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空军第一”、“争夺制海权”、“质量建军”,并形成了新的作战思想。
这些战略和军事思想使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但是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冷战/美国军事战略/遏制战略/核威慑战略/空军第一/制海权/质量建军美国在“二战”后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亚非拉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惨败,使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受到沉重打击。
苏联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并向全球扩张,于是在全世界形成了两强对峙、争夺霸权的局面。
“苏东事变”的爆发使美国终于取得了冷战的胜利。
冷战时期是美国军事战略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
一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多变。
“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
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
”[1](P194)美国这种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
浅谈美国威慑政策的演变

浅谈美国威慑政策的演变
樊 冰 湖北武汉 407 ) 30 4
(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哲 学 院
摘 要 :美国的威慑政策从冷战时期到后冷 战时期经历了逐步地调整。自核武器诞生以来 ,冷战时期 的美 国以核威慑 为 其威慑政策 的核心 内容,并利用核威慑充分实现其利益 目标 。冷战结束后 ,美国的威慑政策呈现 出多样化 的特点,不仅仅单 纯使用硬性的军事威慑手段,而且不断发展依靠制裁和报偿为手段 的新威慑政策。 关键词 :威慑 ;美 国威与分类
“ 威慑 ” 一术语是核时代 的产物 , 这 但威慑本身是一种 很 古老的思想。 历史上 ,国家之间的交往 中常常通 过各种 在 形 式 的 威慑 行为 来 阻 止 对 方 发动 进 攻 。 冷 战 期 间 ,威慑 理 在 论 得 到 了前 所未 有 的 发 展 , 国际 安全 与战 略 理 论研 究 中 具 在 有深远 的影响。在 2 世 纪的今天 ,威 慑理 论在学术界和 政 l 策 界仍 具 有 举足 轻重 的地 位 。 ’ ( 一)威慑 的涵义 关于威慑 的概念 ,国际关系学者们有着不同的阐述 。 亚 历 山大. 治和理查德. 乔 什莫克所认为:“ 在其最一般 的形 式 一 上 , 慑 就 是 让对 手 相 信 , 为 采 取某 种行 动 而 付 出 的代 价 威 他 或 所 冒 的风 险会 大于 收 益 。 格 伦 . 奈 德 认 为 威 慑 就 是 “ ” 斯 胡 萝 加 大 棒 ” 即 “ 方 含 蓄 或 明确 的 以制 裁 相 威胁 ,或 是 , 一 许 诺 报 偿 , 以阻 止 另 一方 做 某 事 。 ”美 国 《 国防 部 军 事及 其 有关术语词典》(9 4年英文版 )对于威 慑的定义 是:“ 18 威 慑 是使对方因俱 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不敢采取行动 。 威慑 是 由于使 对方受到确实存在 的难 以承 受的报复行动威胁所产 生 的一种心理状 态。 ”关于威慑的大量解释和著作大都关注 于 以惩罚相 威胁 的一面 , 而常常忽视报偿手段 。 正如杰维斯 对 威慑 理论 的批判 中强调 了报偿和 妥协在解决对抗性危机 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 。 保罗. 胡思和布鲁斯. 拉两特也重 申了这 样 一种观点: 消极意义上 的以惩罚或制 裁相威胁和积 极意义 上 的报 偿 或 劝诱 ,都是 理 胜威慑 理论 的逻 辑 组 成 部 分 。 者 作 对 这 种 观 点 持认 同态 度 , 认 为 威 慑 是 指 以强 大 的实 力为 基 并 础, 通过报复制裁 或许诺报偿等方式 ,让对方相信改变现状 的收益 比安于现状 的收益要小得多。 ( )威慑 的分 类 二 根据上述对威慑概念的理解 ,即 “ 消极 意义上的 以惩罚 或 制裁相威胁和积极意义上的报偿 或劝诱 , 都是理性威慑 理 论 的逻 辑 组 成 部 分 ” ,作 者 在 这 里将 威 慑 分 为 两 种类 型 , 即 惩罚性威慑和报偿性威慑 。 1 惩罚性威慑 。 . 惩罚性威慑是威慑 中以报复或制裁行动 威胁对方的一种形式 。 惩罚性威慑又可分为军事威慑 和非 军 事威慑 。 以武器性质 来界 定的核威慑和 常规威慑都属 于惩 罚 性威慑 中军事威慑的范畴 。 而运用经济制裁 、 政治挤 压和外 交 孤 立 等制 裁手 段 的 惩 罚 性威 慑 属 于 非 军 事 威慑 范 畴 。
国际局势

2011—2012
一、中美关系与 国家安全
背景:美国全球战略变化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1968年之前。 美国全球战略确立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 以亚、非、拉美广大地区为扩张目标,以 控制西欧和 日本为重要基础,最 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 的。
第二阶段:1968年尼克松上台——70年 代末. 美国全球战略大调整的时期。 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不利于美国,盟 友自主性增强,陷入越战泥潭。美国全球 战略重大调整,采取守势的缓和战略。恢 复中美关系。 外交政策灵活、务实与内向,取得了 相当的成功,对后来美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军撤离阿富汗会增加中国反恐 和打击分裂主义的压力
2011年9月美国提出 新丝绸之路计划 军事战略 经济战略
西亚
油气资源 地缘政治
中亚
反恐基地 战略要冲
南亚
联印抗中 能源通道
建立切实安全合作框架
缅甸叫停密 松水电站,实际 变成政治问题
湄公河事件凸显航道安全重要性
3、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展望
增加美国海军实力 维持美国海上优势
中国崛起的 不确定性
中美战略焦虑期
中美战略竞争加剧
实力增长必然导致军事扩张
发达国家
传统安全 地区强国
霸权国家
欠发达国家
摆脱历史宿命,避免发生激烈冲突, 非传统安全 塑造更加均衡的地区秩序
中美竞争加剧
形成多层次地区体系
2011年11月美国主导建成TPP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
目 标 构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途 径
中国战略空间 借助APEC、TPP、东亚峰会
美国的《核态势审议》报告-析美国核威摄战略的变化

响 。
了美 国进 行 核 战略 调 整 的 必 要 性 。美 国所 面 临 的 安 对 , 现 在 美 国 要 面 对 多 个 目前 无 法 确 定 的 潜 在 对 而
到直接的安全威 胁和挑战 , 体形势对美 国有利 , 总 将 关 心 的 是 各 种 各 样 的 国 家 在 核 生 化 武 器 运载 领 域 不 地 区大 国 的 霸 权倾 向列 为美 国最 大 的 安 全 威 胁 和挑 断增 长 的 能 力 。 因 此 , 国 对 正 在 发 展 这 些 能 力 的 美 战 ” …布 什 在 其 当 选 总 统 前 后 的 一 系 列 活 动 中 , 。 一 些 国家 特 别 关 注 。 主要 防 务 目标 发 生 变化 。 为 了 再强 调 将 致 力 于 发 展 和 部 署 导 弹 防 御 系 统 。2 0 实 现 四个 主 要 防务 目标 , 00 即确 保 、 阻 、 止 和 击 败 , 劝 慑 年 8月 3 E , 什 接 受 共 和 党 总 统 提 名 后 发 表 的 演 并 为 实 现 这 些 目标 确 定 所 需 的能 力 。力 量 规划 的 出 l布 说 中声 称 , 如 能 当选 , 的 政 府 将 尽 早 部 署 国 家 导 发 点 同 时 也 发 生 了 变 化 。 过 去 美 国 战 略 核力 量 的 规 “ 他
维普资讯
第 6卷 第 6期 ( 第 3 总 8期 )
Vo . o. e ea . 8 1 6 N 6 G n r lNo 3
新 疆 石 油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OI P ROL UM = ET E EDU T ONAL I n 丌E NJANG CA I N OF XI I
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

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核问题成为当今国际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
无论是核武器扩散还是核能源利用安全,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并分析影响和解决途径。
一、核武器扩散问题核武器扩散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核问题之一。
目前在全球已经有九个国家拥有了核武器,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
其中,美俄两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最多,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3%。
这些国家拥有核武器的原因有多种,但是主要原因是为了自卫和威慑。
然而,核武器扩散也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
首先,核武器扩散会增加核战争的可能性,从而威胁全球安全。
其次,核武器技术的扩散会向恐怖主义组织和非国家行为者传递核安全威胁。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大国,美国一直在寻求控制和限制核武器的扩散。
例如,美国领导的“核不扩散条约”旨在遏制核武器扩散,并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鼓励那些想要发展核能力的国家放弃发展核武器的意图。
二、核能源利用安全问题核能源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能源,但是它也存在着安全问题。
例如,核能源的生产和运输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而核辐射的泄漏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另外,核能源的利用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
例如,核能源开发可能导致核泄漏或核事故,从而引发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
近年来,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是核能源开发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例证。
为了保障核能源的安全,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
例如,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独立的核能源监管机构,负责对核能源开发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机构,其目标是通过监管和检查保障核能源的安全和和平利用。
此外,一些国家也在国内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通过开展核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更新等,来提升核能源的安全性。
三、解决核问题的途径如何解决核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缓解核问题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
美国核力量与核军控裁军政策走向的初步分析

美国核力量与核军控裁军政策走向的初步分析作者:常青来源:《当代世界》2008年第07期美国是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是迄今核武器发展最为完善和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
美国的核武器技术和由此形成的核力量对国际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也对其核力量结构和核政策做出了调整,从中可以初步预见美国未来核军控裁军的政策走向。
美国现役核力量的状况美国自1945年7月首次试验原子弹成功以后,先后设计出91种不同类型的核弹,包括34种核炸弹、10种核炮弹、4种反潜核武器、5种核地雷、51种导弹核弹头。
核武器库存量在1966年达到历史最高峰(31323枚,其中战略核武器9014枚,战术核武器22309枚)。
此后美国核武器库存量处于波动状态,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冷战结束时,美国核武库总量约为21000个弹头,此后美国加快了核武库的削减步伐。
到2003年,美国宣布完成了先前的削减计划,专家评估核武库总量大约是10500个弹头。
2004年,小布什总统宣布到2012年将美国的核武库削减“几乎一半”。
2007年12月18日,美国宣布2004年的削减计划已提前5年完成。
据此,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的专家认为截至2008年1月,美国核库存大约拥有5400个核弹头,包括约4075个现役的或实战部署的核弹头,其中3575个战略弹头和500个非战略弹头;另外还有约1260枚弹头保存在非现役的或快速反应的库存中。
洲际弹道导弹(ICBM)。
美国从2007年7月12日开始对民兵Ⅲ导弹力量进行削减,蒙大拿州马尔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第341空间大队的第564导弹中队的50枚洲际弹道导弹(以及5个发射控制中心)首批退出现役。
空军计划到2008年中期,将洲际弹道导弹力量从500枚削减至450枚。
为了弥补削减造成的能力降低,空军用新弹头对一些弹道导弹进行了升级。
从2006年10月起,在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威力更大的W87弹头(从MX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上退役下来的)开始代替W62弹头。
艾森豪威尔的核战略与核政策

艾森豪威尔的核战略与核政策艾森豪威尔上台执政后,制定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新面貌”安全战略。
“大规模报复”军事战略是“新面貌”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全面核大战”核战略又是“大规模报复”军事战略的核心部分。
该军事战略和核战略出台后,曾引起广泛争议。
国内外学界对它的研究比较多,但只是侧重于政治学、国际关系、军事学等单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比较全面的论述艾森豪威尔的核战略和核军备政策的论文却没有。
本论文想从冷战开始的背景入手,综合考察该核战略出台前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论述其出台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及在该核战略下美国的核军备发展情况。
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以及对苏联的影响。
希望本文能丰富冷战史学术界美国的核战略研究。
加深对美国军事战略和核战略转变的认识,吸取美苏核军备竞赛的教训。
艾森豪威尔核战略出台的国际政治背景是冷战爆发前后的国际政治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有着巨大的影响。
随着战时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急剧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越来越大。
表现在对外政策上,便是美国从战前的孤立主义迅速转向全球扩张主义。
由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两国领导人、官员的传统敌意等因素,冷战终于爆发了。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公开宣布将“冷战”作为国策。
国际经济背景是: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上出于绝对优势。
为了帮助西欧度过经济困境和遏制苏联、抑制西欧共产党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帮助欧洲度过了战后最困难的时期,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国际军事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它的军事力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武装力量。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美国通过北约从政治和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在欧洲大陆形成了遏制苏联、东欧的军事集团。
为了反对美国的核垄断,苏联积极研制核武器,在1949年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动因及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当代世界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由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签署的伊朗核问题《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伊朗核协议),并在过渡期后,重新实施美国取消的与伊朗核问题有关的制裁措施。
尽管美国的退出未必意味着国际法意义上的伊朗核协议自然终结,但特朗普总统随即发布了一份《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NSPM)》,指示财政部和其他部门采取必要行动落实其决定。
根据特朗普总统的指导意见,美国财政部将能源和能源出口相关的船运、港口和银行业过渡期设为180天,其他行业则为90天,全面制裁将在过渡期结束后立即恢复。
伊朗核协议作为奥巴马政府的政治遗产,在竞选总统期间就曾遭受特朗普抨击,被其认为是“最糟糕的协议”,并扬言要“解除与伊朗的灾难性交易”。
在特朗普当选后,他本人并没有轻言退出核协议。
依据美国国会在2015年伊朗核协议达成前通过的《伊朗核协议审查法》,总统必须每隔90天向国会“认可”伊朗履行了协议承诺,以确保协议的延续。
特朗普总统曾于2017年4月和7月连续两次“认可”伊朗履行了协议承诺。
而在10月13日,他正式宣布“不能也不会做出认可”,并“责成行政部门与国会合作处理协议的众多漏洞,包括对弹道导弹缺乏限制等内容”。
2018年1月,特朗普最后一次延长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制裁豁免期,并将5月12日定为修改伊朗核协议的最后期限。
但在5月8日,即最后期限三天前,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对外界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决定。
特朗普政府此次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不仅再次体现了其将商业关系与国际关系密切关联的交易型外交风格,也进一步表明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战略调整和转向,势必对中东局势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退群”与伊朗核协议的存续自伊朗核协议签署并生效以来,尤其是特朗普总统执政后,围绕伊朗核协议的执行和存续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7年10月13日,特朗普拒绝认可“伊朗履行了协议承诺”,并表示如不纠正核协议中存在的“严重缺陷”,美国政府将退出伊朗核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 国所 面 临 的核 威 胁 己发 生 实 际转 变 。 当前时 代 背景 下, 巴马 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认为,“ 奥 美国有义务在道义上领导世界” 。 对 美 国核 战略 作 出调 整 主要 是 基于 以下几 个方面 的 考虑 : 正是 由于这 种 根深 蒂 固的外 交理 念 , 国在 推行 其外 交 政 策时 , 美
章, 呼吁世界各国努力减小对核武器的依赖 , 阻止核武器扩散到 巴马在竞选过程中对选民们的承诺。 削减核武可 以减轻政府财
潜 在 的危 险分 子 手 中, 从根 本 上消 除核 武器 对整 个 世界 的威 胁 。 奥 巴马政 府上 台后 , 美 国面 临 的 核威 胁 重 新 作 出了判 断 , 为 对 认 政压力, 有助 于 美 国经济 的复 苏。 文化 思 想 因素 。 国一 向拥 有 “ 义领 导 ”的思 想 。 国历 美 道 美
示支持。 巴马政 府成 员的态度对近期核 军控领域所取得的进 奥
展 起 到 了一定积 极作 用 。
经 济 领 域 。 融 危 机 后 , 济 复 苏是 美 国接 下来 需 要解 决 金 经
长 佩 里、 参 议 院 军 事 委 员会主 席 纳 恩 四 位 重 量 级 前政 要就 联 的首要问题 , 国有必要对发展与维护核武器所需的巨额财政 前 美 名 在 《 尔 街 日报 》 表 题 为 “ 个 没 有 核 武 器 的世 界 ”的文 支 出进行 削减 。同时, 决 国 民就 业 问题 , 善 国民 生活 也 是 奥 华 发 一 解 改
军事领域 。 冷战后, 作为军事强国的中、 俄等国对美国的军 或多或少地都带有推广美国意识形态的动机 和行为 。 无论是奥
事 威 胁 目益 减 小 。 俄 之 间不 再 存 在 意 识 形 态 的对 立 , 方 矛 巴马 “ 核世 界 ”的倡 议 , 是 美 国所提 出的 “ 美 双 无 还 在核 裁 军 方 面 美 盾在 冷 战 后 大 为 缓 解 , 展 双 边 关 系 , 进 双 边 合 作 成 为 两 国 发 促
国带头” 等口号, 近年来美国在核军控领域的一系列积极举动,
关 系 发 展 的主 流 。 中美 之 间发 生军事 冲 突 的可 能性 极小 , 不 均有 抢占道义制高点, 而 更 争取积极舆论导向, 大美国意识形态影 扩 会 轻 易使 用核 武 器 。 与此 同时, 谓试 图发 展核 武 器 的 “ 赖 国 响力 的文 化 意味 。 所 无 家 ”以及非传 统 安全 领域 的 核威 胁 曰益增 大 。 对 于这 种威 胁 , 而 此 外 , 战 后至 今核 领 域 权 力 结 构 背 景及 核 安 全 环 境 的 变 冷
格 签 署 的 《 一 步 裁 减 和 限制 进 攻 性 战 略武 器 措 施 的条 约 》尤 多边合 作 、 外 干 预 。 外 交 政 策 目 排 序上 : 进 对 在 标 共和 党 倾 向于 将
其引人注 目。 0 9 月5 美国总统奥巴马正是在此发表了名 安全 排 在 第一 位 , 民 主党有 时 将人 权与 民主 排 在 第一 位 , 时 2 0 年4 日, 而 有 为“ 无核世界”的倡议演讲, 承诺美国将致力于创造一个没有核 又将 经 贸 排 在 第 一位 。 因此 在 核 军 事领 域 , 理 由对 奥 巴马 ” 有 武器的和平与安全的世界。 一年后条约的签署, 除兑现其竞选承 时期 美国的核军控持乐观 态度。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是核裁 军
诺外 , 昭示 着 美 国整 体 核 战略 的转 变 。 也
的积极倡导者, 并对美俄 间削减战略武器谈判表示拥护。 此外,
美 国 国防 部 长 罗伯 特 ・ 茨 也 对 与俄 罗斯 就 核 裁 军 达 成 协 定表 盖
美国对核认知 的转 变及原因
早 在 2 0 年 1 , 国前 国务 卿 基 辛格 和 舒 尔 茨、 国 防部 07 月 美 前
研 究
美国核 战略变化 及原 因探析
赵 骞
【 要 】 对核战略作出 摘 美国 调整主要是基于军事、 政治、 经济和文化思想等因素的考虑, 在维护美国核优势的前提下
恢 复与完善 核不扩散 机制。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其核战略 的转 变对核 裁军及 国际安全格局将产生深 远影响 。 但其核
美国常规 军事力量优势 的日益增强也间接降低了美国使用核武 进 世 界格 局朝 着 对其 有 利 的方 向发 展成 为其 国家 战 略 的首要 任
器 的可能 性 , 美 国核 战略 的转 变 起 到 一定 的推 动 作用 。 对 务 。 目前全 球 安 全 领域 的权 力 结构 而 言, 国在 总体 上无 疑 拥 就 美
削减战略武器新条约的签署、 美国颁布新 《 核态势评估》报告、
《 的是相对优势的提升。“ 在防务、 外交政策方面, 共和党主张强 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其中, 美俄于2 1年4 日在捷克首都布拉 大国防、 0 0 月8 独善其身、 相对孤立。 而民主党则倡导裁军、 集体安全、
传 统 的 核 威慑 战 略 收 效不 大 , 规模 庞 大 的核 武 库 反 而 更 容 易加 化也 是 美 国核 战 略转 变 的重 要 原因 之一。 战后 , 国成 为 唯 一 冷 美 剧核 原 料 的遗 失与外 流 , 从而 对 国家 安 全造 成 不 利影 响 。 外, 此 的超 级 大 国, 护 其 在 现 有 世 界 格 局 下 的超 级 大 国地 位 , 促 维 并
战略的本质仍是维护美国在核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 因此核军控进程难 以取得实质性进 展 。
【 关键 词 】 战略武器 军备控制 利益博弈 核战略
2 1年是 核 军控 领域 重 要 的一 年 , 00 核安 全 峰会 的 召开、 俄 美 政 治 领 域 。 巴 马政 府 倾 向于 推动 美 国核 战 略 的 转 变 。 奥 与 布 什 政 府 注 重 提 升 美 国 自身 绝 对 实 力不 同, 巴马 政 府 更 注 重 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