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治理低产低效油井的措施

合集下载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石油作为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对于各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的开发难度不断增加,其中包括了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问题。

如何提高这些井的产能,已经成为了当前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将围绕着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对于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升,需采取合理的地质技术手段。

在传统的石油开采工艺中,油藏地质条件是决定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采用高效的地质勘探和评价技术对于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至关重要。

通过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可以提高油气勘探的准确性,找出隐藏的油气资源,从而提高油田的整体采收率。

在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升中,需要利用先进的注采工艺技术。

注采工艺技术是一种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地下储层性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注采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水驱、压裂、酸化等技术,通过这些工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增加井产能。

对于顽固油藏,可以利用持续压裂、持续酸化等技术手段,延长井的产能持续时间。

对于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提升,需要采用先进的油井增产技术。

传统的油井增产技术包括了增注、抽螺杆泵等方法,通过改进油井的生产方式,提高井产能。

通过横向井、多级水平井等先进油井增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油井的产能,实现增产。

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油藏改造技术,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

油藏改造技术主要包括了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技术、调整井网密度等方式,通过改造油气藏的地质性质,提高采收率,实现增产。

通过高效地改造油藏,还可以提高油井的产能。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地质技术手段、先进的注采工艺技术、先进的油井增产技术、先进的人工提高产能措施、以及先进的油藏改造技术。

通过采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技术手段都需要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油田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地,但油田中存在着诸多低产低效井,严重制约着油田的产能和效益。

低产低效井通常指产出油气量相对较低,注水效果不明显,生产成本较高,产能利用率低等问题。

随着油田资源的逐步枯竭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提高低产低效井的产能已成为油田开发的重要课题。

针对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提升的技术措施课题已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注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低产井的含水层驱替效率,增加油井产量。

对于低产井的增产技术改进,可以通过提高采油效率、优化井筒结构等方式来提高井产能。

优化生产措施和人才培训与管理也是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至关重要的环节。

环保方面,实施严格的环保措施也是提高油田产能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文将从注水技术应用、增产技术改进、优化生产措施、人才培训与管理、环保措施落实等方面探讨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

通过对这些措施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望为油田产能提升带来新的突破。

1.2 问题现状油田低产低效井的存在是当前油田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油田的逐渐老化,一些井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甚至出现低效甚至停产的情况。

这些低产低效井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整个油田的产能,也影响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面对这一问题,油田管理者和工程师急需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提高这些低产低效井的产能,实现整个油田的高效开发。

低产低效井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井底流体粘度大、井底流速低、渗透率低等地质因素导致的井产量下降;二是注水效果不佳或注水量不足导致的采收率降低;三是采油工艺不合理或工艺措施不到位导致的产能低下;四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机械因素导致的井产能下降。

针对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提高这些井的产能,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

这些技术措施涉及到注水技术的应用、增产技术的改进、优化生产措施的实施、人才培训与管理、以及环保措施的落实等方面。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摘要:油田由于长期开采,造成油井的低产低效井。

本文论述的重点就是地产低效井的成因以及治理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低效井制定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取得了理想效果,对今后油田中低产低效井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低产低效成因治理一、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地质因素分析1.1砂体平面非均质性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从该区砂体沉积类型可以看出,不稳定型席状砂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3.74%,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砂体形态越复杂,平面非均质性越严重,水驱阻力越大,油水井间的渗流特性差异越大,油井受效越差,越容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1.2构造、断层因素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从微幅度构造图分析,如果油井处于构造高点,由于重力作用,注入水推进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油井受效差,易形成低产低效井;从断层面图上分析,由于受断层的遮挡,注水方向单一,连通不好或不连通,也会造成单层注采关系不完善,产生低产低效井。

1.3单砂层注采关系完善程度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通过分析油水井射孔对应状况,分析是否存在有采无注或无注无采;分析油水井射孔层位性质,是否存在薄注厚采或低注高采现象,这两方面的存在都会产生低产低效井。

1.4注采井距适应性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实验证明,在驱动压差13MPa的情况下,不同沉积相的储层动用程度受注采井距的影响,外前缘IV类表外储层注采井距要达到109m才能动用;外前缘III类表外储层注采井距要达到193m才能动用;外前缘II类表外储层动用注采井距为300m,外前缘I类表外储层动用注采井距为350m,因此,如果注采井距过大,水驱阻力大,压力传导慢,油层动用所需的注采压差大,导致油井受效差或不受效,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二、开发因素分析注水量变化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注水井投注后严格按照开发方案注好水是避免出现低产低效井的关键因素。

一是:油层污染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

由于二次井的油层条件较差,注入水质、钻井、射孔及作业施工过程中对油层的污染,导致杂质堵塞油层,很容易造成水井低注、油井低产。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最新资料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最新资料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前言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对油藏特征深入了解,注水系统配套不完善等,原油开采日趋困难,如何提高单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现在目前的主要的问题。

而如何提高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效益是目前油田开发的最迫切、最实际的技术难题。

1.低产低效井定义1.1 低产低效井定义低产低效井,指产量较低、没有经济效益或效益低下的井。

1.2 低产低效井特点低产低效井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发时间长、开发处于中后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区块。

这些区块的共同特点是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产量低,泵效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耗损耗大。

1.3 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当开发单元进入中后期,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不断升高,产油量急剧下降,进而形成特高含水低效井。

2)能量补充不及时。

因注水井自身原因、井网不完善等,或靠天然能量开采,地层能量不足,使油井处于低效状态。

3)近井地带污染严重或堵塞,造成油井生产水平降低。

4)因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导致注入水沿着大孔隙突进,含水大幅度上升造成低产。

2. 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对策2.1加强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加强注采关系的调整,使注采关系和水驱状况保持最佳的状态。

主要包括:1)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程度。

最近两年没有油井转注井,但根据前几年油井转注效果分析,转注后,地层能量得到有效补充,见效较明显。

2)调整注采关系,维持注采平衡。

根据油藏开发技术并结合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精细化注水,使注采关系趋于合理。

3)改善吸水剖面,对剖面上吸水不正常的层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其吸水状况。

2.2措施改造,提高单井产量2.2.1 解堵,改善地层有效渗透率通过解堵措施,解除近井地带污染,恢复和改善近井地带物性,使油井增产,水井增注。

主要措施井表现为低液量、高含水,地层能量保持较好的油井,分析原因认为堵塞了油层的有效渗流孔道,实施解堵后,效果明显。

2.2.2封层补孔,提高油井采出程度通过对该断块的再认识,封掉无效益层,挖掘油井剩余层潜力,改善油井的生产现状。

低效抽油机井治理措施

低效抽油机井治理措施

低效抽油机井治理措施
1.调整抽油机井的抽工况参数:根据井底信息和油层特征调整抽油机
井的冲程、冲数以及冲次,提高井口流量。

2.安装高效抽油机:选用具有高运行效率和长使用寿命的抽油机设备,提高井筒产液能力,降低抽水功耗。

3.优化井筒结构:井筒直径和井段设计合理,提高井筒直通度,减小
井筒摩擦阻力,提高液柱效率。

4.清除井段沉积物:针对存在沉积物堵塞的井段,采取高压冲洗、液
力冲蚀、酸化、热解等方法进行清除,保持井段良好通畅。

5.疏通泵眼:利用水射泵、高压清洗泵等设备对井眼进行冲洗,清除
眼位堵塞物,改善注入液体的通道。

6.采用人工激洗技术:通过组织人工激洗作业,清除沉积物、砂粒等
物质,提高井筒通透性。

7.浅层压裂处理:对于低产井,通过采用浅层压裂技术,提高油层渗
透率,增加产液能力。

8.提高注水量:对于低效抽油机井,可以适当增加注水量,形成压裂
力促进油层中的流体移动,改善采油效果。

9.优化采出液管线:对抽采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合理设置管线支路、
阀门及沉积物清除装置,减小流阻,提高液体流动速度。

10.定期维护保养:加强低效抽油机井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更
换损坏的部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1.单井聚油技术:采用单井聚油技术,将多口低效抽油机井通过管线联网,减少冲程次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液体抽采量。

12.优化注采措施:根据油藏特征和产能分析结果,合理调整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

提高马厂油田低无效油水井效益

提高马厂油田低无效油水井效益

提高马厂油田低无效油水井效益
为提高马厂油田低无效油水井的效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技术改进、设备更新、管理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建议和措施:
1. 技术改进: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通过地震勘探、地质勘探等手段,精确找准油藏分布情况,避免开发盲目和浪费资源。

可以采用水平井、多级压裂等增产技术,提高废水井和低效油水井的产量。

2. 设备更新:更新和升级生产设备,比如采用高效节能的离心泵、注水泵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还可以考虑引进先进的油田开发设备和技术,比如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监测设备等,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3. 管理优化:改进油田生产管理模式,加强对油水井的监控和维护,提高油水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

4. 资源综合利用:在油水井生产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辅助生产工艺,比如增加注水井、改进采油工艺等,提高废水井和低效油水井的采收率。

可以考虑引入提纯技术,提高采油水的提纯率,减少资源浪费。

5. 环保治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采取科学的环保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通过综合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马厂油田低无效油水井的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

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产能的技术措施探讨油田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领域之一,其开采工作直接影响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水平。

但是很多油田中存在着低产低效井,这种井的产能明显比其他井低,严重限制了油田产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为了提高油田低产低效井的产能,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酸化处理技术油藏中有很多沉积物或者矿物质,它们与油井产生物质对井内管道及设备的阻塞现象影响较大。

经过研究发现,可以采取酸化处理技术来降解这些物质,促进矿物质的溶解,使得井管与矿物质之间的粘附降低,从而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例如,可用盐酸、HCL、HF等针对不同类型残余物进行注入,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与矿物发生反应从而实现降解和消除管道阻塞的问题。

(二)钻井扩边技术利用钻井扩边技术对油井进行改造,可以增大井眼直径,增加油井的产能。

扩边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分为二段式扩边和三段式扩边。

二段式扩边需要钻探24小时,然后注射相应液体反应或者物质进行酸驱或水驱,改善油脂的生产,提高油井的产能。

三段式扩边可以在井底注入石油醚、石油苯扩散物质,加速吸附井口石灰岩,从而扩大总面积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三)改善注采方式在油田注采过程中,采油效率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因此需要改善注采方式以增加效率。

首先,可以通过改变油井生产环境来实现。

例如,注入酸液可以降低矿物质对油井的影响,从而提高注采效率。

其次,选择适合的注采方式也会对产能有直接影响。

例如,电抽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益,同时还可以避免注采中的一些不利影响。

(四)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指的是通过加热方法,将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加热并蒸发,让其飘向地面收集,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一般来说,热采技术被应用在油井开采的后期,且技术复杂度较高。

现在,开发商可以通过安装增发缩径石墨电极,把电能直接传到油井中,进行加热石油,提高采油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酸化处理技术、钻井扩边技术、改善注采方式和热采技术等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油田中低产低效井的产能水平,从而实现整个油田产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油田低效井治理措施浅析

油田低效井治理措施浅析

油田低效井治理措施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企业也加大了对油田的开发规模和开发数量。

现阶段我国的石油储量不断减少,很多油田在开发后期都是属于低产低效油田,石油的开发量大大减少,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加大对油田低效井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油田低效井的治理效果,提高石油产量。

标签:油田;低效井;治理措施现阶段很多油田在开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低产无效井,这种油井地质条件复杂,对石油开发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不利于石油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油田低效井的石油开采效率,本文首先对油田产生低效井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提出几点治理低效井的有效对策。

一、油田产生低效井的原因很多油田在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初期油田的产量都比较多,但是越到后期,石油开发产量就越来越少,产生很多低效或者是没有效益的油井,对油田开采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对油田低效井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我国的石油资源分布广泛,不同的油藏地区,其地质条件也是不同的,这就会油田低效井的治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油田低效井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方面和开发方面的原因。

在地质方面主要是由地质的非物质性引起的。

开发原因主要是由于开发者石油开发方式不合理引起的,下面我们就来针对油田低效井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一)开发时间长产生低效井随着大量油田的不断开发,很多油田多进入到开发中后期,这时油井中的油层的含水量就会不断提升,油井中水的含量不断提升,导致开采出来的石油纯度大大降低,并对石油开采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影响石油开采效率,导致油田中后期石油开采率大大降低。

(二)裂缝引发低产低效井的产生不同的油区,其油田的地质条件有所不同,很多油田区域的地质环境中都存在很多的裂缝,在向油井中注水时,水就会沿着裂缝延伸的方向进行深入,从而导致油井中主裂缝方向的油井产生高压见水的现象,进而就慢慢的形成了低效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治理低产低效油井的措施韩建伟(大庆第四采油厂第四油矿,黑龙江大庆 163511) 摘 要:随着油田开发时期的延续,抽油机低泵效井逐渐增加,给油田开发和生产效益评价带来较大难度。

本文通过对低泵效井存在的危害、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低泵效井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通过对第一油矿北十二队低泵效井进行治理,效果显著,为指导今后抽油机低泵效井治理工作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关键词:抽油机;低泵效;治理 中图分类号:T 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5—0034—031 问题的提出随着抽油机井生产的延续,由于地层中的沉积环境、砂、蜡、气设备方面的机、杆、管、泵,参数方面的冲程、冲次、泵径,压力方面的套压、回压、流压等原因造成一部分井存在低泵效的问题。

低泵效井主要包括沉没度较低和沉没度较高两部分,其中低沉没度、低泵效井,在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的参数偏大区内;高沉没度低泵效井在抽油机动态控制图的断脱漏失区内。

低泵效井的存在,一是系统效率下降,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二是降低采油速度;三是由于多井干扰造成水井注不进和油井采不出的矛盾;四是油井压力漏斗的压力得到有效恢复,容易形成高低压区,诱发套变;五是给油田开发评价带来较大难度。

2 低泵效原因分析2.1 抽油机井泵效的概念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Q实一般小于泵的理论排量Q理,二者的比值称为泵的容积效率,油田习惯称之为泵效。

Q理=1440×D2/4×SN×10-6(1)=Q实/Q理×100%(2)Q理——抽油泵的理论排量,m3;Q实——抽油泵的理论排量,m3;——抽油泵的泵效,无因次;D——抽油泵直径,mm;S——抽油机冲程,m;N——抽油机冲次,m。

当油井连抽带喷时,有可能接近甚至大于1。

正常情况下,若能达到60%~70%就认为泵效良好,当泵效低于30%,则认为泵效较差。

2.2 影响泵效的因素影响泵效的因素有很多,从抽油泵的实际工作状况与理想条件比较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变形对柱塞冲程的影响;气体和泵充不满的影响,气体进泵或泵的排量大于油层供液能力,使柱塞让出的泵筒空间不能完全被液体充满;漏失的影响,抽油泵泵阀、泵间隙以及油管柱都可能会产生漏失;经地面脱气和冷却后液体体积收缩的影响。

泵效实际上是指给定抽吸参数(泵径、冲程、冲次)下的产液容积效率。

它是反映抽油设备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现场中影响泵效的因素按照外界条件划分可归结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的众多因素:环境因素:井深及井身结构、供液能力、流体物性(气油比、饱和压力、含水、粘度、流体密度、含砂量、含蜡量、腐蚀性介质等)。

机械因素(硬件):泵(结构、质量、材料、安装、泵间隙、抗腐性、耐腐性、抽油杆(尺寸、强度)、油管(尺寸、强度)等。

工作方式(软件):泵深、抽吸参数(泵径、冲程、冲次)、套压控制等。

2.3 产生低泵效的原因抽油机井发生低泵效的原因有很多种,大体可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由于油层供给能力不充足或参数偏大;第二类是由于泵况异常或参数偏小;第三类是由于抽油机举升工艺的不适应性造成;第四类由于量油资料不准或抽吸参数(泵径、泵深、冲程、冲次)维护不及时造成。

3 低泵效治理措施抽油机井低泵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查找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解决。

解决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现场经常应用的方法。

3.1 核实资料数据对于低泵效井首先对其产液、含水、功图、动液面、冲程、冲次、泵径等资料数据进行核实,去除由于录取和维护动、静态数据资料不准造成的“假”低泵效井存在。

3.2 低沉没度、低泵效井治理措施低沉没度、低泵效井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油井采出能力大于油层供液能力,它主要存在于抽油机井34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15期 收稿日期55::2012-0-2动态控制图的参数偏大区内。

这类井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下调参数、定压放气、调整泵挂、调整相连通水井、酸化、解堵、补孔、压裂等。

3.2.1 下调参数措施通过公式(1)和公式(2)看出,减小抽油泵的理论排量即降低抽油泵的抽吸能力可适当提高泵效。

下调参数主要包括下调冲次、下调冲程和换小泵三种方法。

在下调参数时,按照长冲程慢冲次的原则,先采取下调冲次的措施,如果冲次无下调余地,可采取下调冲程的措施,当冲次和冲程都已经最低,结合检泵采取换小泵措施。

下调参数由于投入资金少、见效快等优势是现场经常采用提高泵效的方法,但该种方法的实施容易降低整机的系统效率,含水上升较快。

3.2.2 定压放气措施定压放气措施是通过定压放气阀控制套压,提高沉没压力,提高泵效。

定压放气措施主要适用于气影响较严重井,即流动压力小于饱和压力井。

3.2.3 调整泵挂措施调整泵挂措施包括上提泵挂和加深泵挂,一般是结合检泵作业和其它作业进行。

加深泵挂主要是增加抽油泵的沉没压力,提高抽油泵的可采能力,一般是在机械采油初期应用提高采油速度,而且加深泵挂并不是无限制加深,需要严格按照机、杆、泵设计要求实施;上提泵挂主要是降低管损,一般是在高含水开发后期采用,但上提泵挂的同时必须结合下调参数措施。

3.2.4 调整相连通水井措施对于水驱油藏,在地层压力降低后,通过注水补充地下能量,驱替油层原油。

由于注水井和采油井是按照一定布井方式开采的,如果油井采大于注就会发生低沉没度、低泵效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调整相连通水井配注或增加注采井点,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油层的供液能力。

但该种方法见效时间很难把握,而且容易产生单层突进和舌进现象的发生。

3.2.5 酸化措施基岩酸化主要是针对砂岩油层和碳酸盐油层经常采用的措施,它是通过酸液与基岩发生化学反应,增加过流通道,减少油层堵塞,提高渗透率,提高油藏供液能力。

基岩酸化措施对于油井和水井都可采用,是比较原始和简单的方法,存在着风险小、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但是有效期较短。

酸化的设备主要包括低功率作用往复泵,用于酸化液和冲洗液体用的离心泵和储罐。

3.2.6 解堵措施解堵措施主要是针对油层污染采取的措施,类似于酸化措施,应用解堵液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达到提高油层供液能力的目的。

解堵效果的好坏主要是靠解堵液的质量与剂量及污染程度决定的。

3 补孔措施补孔措施是通过增加射开层段的射孔密度和补开其它有效开采油层,寻找接替层。

通过补孔提高油藏的供液能力,缓解供液不足的矛盾,提高泵效。

3.2.8 压裂措施对采出程度较小,剩余油分布较多,由于沉积环境和连通状况造成的低泵效井可采取压裂措施。

压裂即通过地面向井中注入高压液体,若液体被泵入井中的速度大于液体在地层中的扩散速度,将使地层压力升高,由内部压力产生的张性环状压力导致在井筒沿轴向撕裂,形成裂缝,通过加入支撑剂,延长裂缝的闭合时间,形成导流通道,增加地层出油面积。

压裂的目的:一是穿透近井地带的伤害区,使井恢复其自然产能;二是在地层中延伸导流的通道,使产量超过自然水平;三是改变在地层中液体的流动。

由于压裂一次性投资较大,且成功率很难预料,必须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慎重选井。

3.3 高沉没度、低泵效井治理措施高沉没度、低泵效井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抽油设备损坏,适应性差,砂、蜡等原因。

它主要存在于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的断脱漏失区内,即日常所说的低增油井。

这类井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热洗、上调参数、更换举升方式和检泵等。

3.3.1 热洗措施热洗措施是对油井泵输高压热水洗井,去除蜡、砂等影响,保证抽油设备正常工作,提高泵效。

热洗分常规热洗和高压热洗两种。

常规热洗是通过高压泵将高温水注入油套环形空间,进抽油泵后靠泵举升循环,通过油管回到井口。

高压热洗的方法与常规热洗相似,区别在于高压泵压力可达到15MPa,而普通高压泵只能达到3MPa。

热洗措施主要是治理抽油设备由于石蜡和出砂影响。

3.3.2 上调参数措施上调参措施通过上调冲程和上调冲次达到提高泵效的目的。

上调参措施主要是针对泵凡尔、泵间隙、油管轻微漏失实施的。

它主要是通过上调冲次和冲程,减少泵漏失时间和减少冲程损失。

3.3.3 稠油井转螺杆泵生产由于稠油影响,造成稠油和上、下凡尔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使抽油机井在上下凡尔关闭和打开的时间拖延滞后,所以抽油泵做功降低,出现高沉没度和低泵效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应转为其它适应性较好的举升方式,如转为螺杆泵井生产。

3.3.4 检泵对于断脱井、漏失较严重井只能采取检泵作业。

检泵作业是将井下设备提捞到地面,然后对损坏部分进行更换,再重新下入井中生产。

检泵作业还要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考虑。

 低泵效井现场治理效果~年两年,通过对第一油矿北十二队3井次低泵效井进行治理,效果良好。

其中低沉没度、低泵效井治理井次,运用下调冲次、下调冲程、换小泵、定压放气、调整配注、补孔、压裂八项措35 2012年第15期 韩建伟 浅议治理低产低效油井的措施.2.7420092011228施,平均产液上升9t ,产油上升1t ,含水上升1.9个百分点,沉没度上升101.8m,泵效上升16.89%。

高沉没度、低泵效井治理16井次,运用热洗、上调冲次、上调冲程、检泵、转螺杆泵五项措施,平均产液上升18t ,产油增加3t ,含水下降5.9%,沉没度下降316m ,泵效上升23.0%。

特别是针对油管轻微漏失和泵漏失的问题采取上调冲次措施,见到效果较明显。

5 结论寻求抽油机井泵效的影响因素,客观分析泵效井产生的原因;按照沉没度分级,对低泵效井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通过2009-2011年对第一油矿北十二队低泵效井治理,见到良好效果;通过上调冲次治理低泵效增油井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李颍川采油工程[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 茅以升.现代工程师手册[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3] 胡博中.大庆油田机械采油配套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克禄采油井、注入井生产问题百例分析[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5[5] 杨成志提高石油采油率[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36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15期 1..:1998.4..:200...: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