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低效水平井开发对策研究汇总

合集下载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X曾双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高升采油厂,辽宁盘锦 124000) 摘 要:针对高升油田水平井二次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问题,以水平井油藏精细研究及低产低效原因为出发点,开展低产低效水平井措施挖潜与综合治理研究。

通过重点开展水平井堵水、水力喷射压裂、水平井均匀酸化等方面研究与应用,为区块稳油控水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高升油田持续稳产。

关键词:水平井;低产低效;水力喷射压裂;均匀酸化;高升油田 中图分类号:T E3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3—0054—01 随着水平井开发技术在高升油田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储层物性影响,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方面的问题。

截止目前,全厂水平井共42口,开井34口,其中低产低效井(日产油小于1t )7口,占开井数的20.5%。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充分挖掘低产低效井潜能。

1 低产低效水平井分类为了提高水平井产能,充分发挥出水平井开发的内在潜力,通过分析水平井低产低效的原因,研究影响其产能的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1.1 含水上升速度快,综合含水高表现出油井产液量高、产油低、含水高。

典型井有高2-莲H 601、高2-莲H 602、高2-莲H 603、雷64-莲H602,含水率均达到88%以上,日产油量均不足2t 。

1.2 注汽压力高,吞吐效果差由于注汽压力高,导致水平井注汽困难、吞吐效果差、产能低。

其中高3-莲H 3注汽投产时压力高达19.33MPa,干度不足10%,设计注气量5000t,实际注汽1124t,注汽困难。

高3-莲H4注汽投产时注汽压力高达19.8MPa ,干度不足40%,第二轮注汽时压力依然高达19.85MPa ,干度不足10%,目前日产油量1.1t ;高2-莲H303第二轮注汽时干度只有39.8%,第三轮注时汽压力高达19.49MPa,干度47.9%,注汽困难,目前日产油量2.7t 。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

安塞油田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大型油气田之一。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部分油井产量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低效井,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效率,安塞油田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1. 产量逐渐下降:随着油田的开发和采收程度加深,部分油井的产量逐渐下降,无法满足油田的生产需求。

2. 低效井较多:油田中存在大量低效井,井口产能不足,采收效率低下,给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技术设备陈旧:部分油井的技术设备较为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油田生产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4. 生产安全隐患:一些老旧井眼管理不善,存在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塞油田的正常生产经营,急需研究并实践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综合治理技术。

二、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解决安塞油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技术设备更新:对于陈旧的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油田生产设备,提高了油井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3. 人工干预:采用了一系列的人工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注水量,采用人工增压技术,打通油井通道等,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收效率。

4. 环境保护:在进行油田生产的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技术,减少了油田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践效果分析1. 产量提高:通过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工干预等措施,部分油井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油田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活力。

2. 采收效率提升:治理低效井和加强井眼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油井的采收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安塞油田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低产低效气井开采差异管理对策

低产低效气井开采差异管理对策

低产低效气井开采差异管理对策低产低效气井是一种气田储层不均质的气井,而且气井的气水分布比较复杂,因此在开采中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本文主要以苏里格气井为例来介绍低产低效气井开采差异管理处理方法,以提高低产低效气井的管理效率和采收率。

标签:低产低效;气井;差异管理;开采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多生产气田储层不均质的气井,水气分布规律不明显且复杂,在气井开采过程中管理难度比较大。

故本文主要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开采差异化的情况,并提出一些管理策略,通过优化生产制度,降低储层的敏感效应,增加外层存储量;通过明确定井管理适用范围,提高气井采收率;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应用进行气井周期管理。

1 气田概述苏格里气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主要产气层是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地层,砂体横向变化快,纵向又呈多期叠加,地层不均质且复杂。

随着气井的不断开采,暴露出气田不同气井管理差异大,低产低效气井逐年增多的情况。

需要在气井开采过程中对不同气井进行针对性管理。

1.1 低产低效气井开采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开采程度的深入,苏里格气田的存储特特征气水分布等特点,导致单井生产特征差异性很大。

苏里格气田的单井产量在不断地降低,并有朝此方向发展的趋势,低压生产较长时间。

在开采期间,气井数量在增加,导致气井的管理难度加大。

1.2 低产低效气井开采中管理对策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针对不同气井的不同地质条件和动态差异进行差异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对于低产低效气井增多的情况要进行间歇生产制度的优化,同时建立气井精细化管理模式,将气井管理平台应用于气井开采周期管理中。

2 苏中苏西气井差异化管理策略2.1 气田的地质特征首先,苏里格气田储层应力比较敏感,存在于山西-石盒子两大气源区,西部富产石英,东部贫产石英资源。

关于锆石检测结果显示,在苏里格气田盒8段,中区和西区的气源主要来自中元古界石英岩,东区的主要气源主要来自北部的太古石英岩。

受沉积物的影响,苏里格区域普遍存在岩屑石英砂岩,实验结果表明,岩屑石英砂岩比石英砂岩的敏感性强。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作者:胡燕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各类油藏经过多年开采,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导致部分油井出现低产低效现象越来越多,油田开发效果逐渐变差。

本文通过对典型油藏低效井现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见到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低产低效、稠油、地质因素、开发因素中图分类号:TE345一、课题提出的原因和依据1、低产低效油井界定对于稀油井:依据产量、成本、效益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将成本界定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以利润为零倒算出保本点产量。

按照我厂生产实际,保本点产量为1.07吨。

我们把日产油在1吨以下的稀油井划分为低产低效井。

对于稠油井:依据单家寺油田开发经验和目前单井周期经济效益计算,对周期产油小于600吨,油汽比小于0.15,直井日油小于3吨/天,水平井日油小于5吨/天的油井列为低效井;对于转周开井液量低于30方,温度低于60度,生产效果远差于上周效果的油井列为转开低效生产井。

2、低产低效井现状结合所管典型油藏----滨南油田和单家寺稠油为例介绍:滨南油田含油面积78.5km2,地质储量9645.5万t,可采储量1981.69万t,采收率20.5%。

截止2010年底投产油井422口,开井347口,日产液水平2900.3t/d,日产油水平971.6t/d,综合含水66.5%,采油速度0.36%,累积产油1403.82×104tt,采出程度15.23%,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74.99%,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6.68%;注水井154口,开注127口,日注水平4856m3/d,月注采比1.36,油田累积注水4668×104m3,累积注采比1.0,地层平均压降6.9Mpa,平均动液面1050m。

低产低效井(日产油≤1t)比例达到25.3%,是个典型的低效开采区块。

单家寺稠油动用含油面积19.03km2,地质储量7742.7×104t,可采储量1707.62×104t,采收率22.1%。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摘要:油田由于长期开采,造成油井的低产低效井。

本文论述的重点就是地产低效井的成因以及治理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低效井制定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取得了理想效果,对今后油田中低产低效井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低产低效成因治理一、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地质因素分析1.1砂体平面非均质性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从该区砂体沉积类型可以看出,不稳定型席状砂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3.74%,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砂体形态越复杂,平面非均质性越严重,水驱阻力越大,油水井间的渗流特性差异越大,油井受效越差,越容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1.2构造、断层因素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从微幅度构造图分析,如果油井处于构造高点,由于重力作用,注入水推进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油井受效差,易形成低产低效井;从断层面图上分析,由于受断层的遮挡,注水方向单一,连通不好或不连通,也会造成单层注采关系不完善,产生低产低效井。

1.3单砂层注采关系完善程度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通过分析油水井射孔对应状况,分析是否存在有采无注或无注无采;分析油水井射孔层位性质,是否存在薄注厚采或低注高采现象,这两方面的存在都会产生低产低效井。

1.4注采井距适应性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实验证明,在驱动压差13MPa的情况下,不同沉积相的储层动用程度受注采井距的影响,外前缘IV类表外储层注采井距要达到109m才能动用;外前缘III类表外储层注采井距要达到193m才能动用;外前缘II类表外储层动用注采井距为300m,外前缘I类表外储层动用注采井距为350m,因此,如果注采井距过大,水驱阻力大,压力传导慢,油层动用所需的注采压差大,导致油井受效差或不受效,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二、开发因素分析注水量变化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注水井投注后严格按照开发方案注好水是避免出现低产低效井的关键因素。

一是:油层污染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

由于二次井的油层条件较差,注入水质、钻井、射孔及作业施工过程中对油层的污染,导致杂质堵塞油层,很容易造成水井低注、油井低产。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油井“低效”是指油井中的石油生产设备的各种故障或受砂,蜡,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油井的运行状况异常。

难以达到油井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不能充分利用油井的潜力。

本文首先分析导致油井低效的原因,分别从施工工艺,装备研发和开发难度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增产措施。

希望理论方面的研究能够在实际工作开展时提供一些帮助。

标签:油井低效;原因分析;增产措施對于油田采油业来说,油井的产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这其中不仅存在油井自身的储油损失这样的主观因素,还存在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例如油井的线管设备由于受到砂、蜡等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导致其产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油井若是持续低效,那么除了会影响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该地区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所以一定要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增加其产量,降低数量。

一、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一)工艺技术落后这将会导致修复不充分的,或者是一些修井的修复工作不到位。

例如打捞,洗砂等。

事实上,修井和维护工作在油的开采和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油井的生产过程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来促进我国石油业的健康发展。

还有,水平井提取石油的这一项技术现在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当下石油生产发展的需要,特定采矿中使用的一些工具和材料(管道,柱)不符合水平井油提取工艺的标准,导致水平井开采不能顺利进行。

此外,油井生产过程的完成测试特别麻烦,需要更高,更先进的工艺标准,这对中国目前的完井技术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二)装备研发不足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石油钻井技术层出不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采油作业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对于水平井,分支井和小井眼钻井等这些应用来说,必要的测井设备以及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虽然国内测井设备有多种型号,但水平不同,总体水平偏低,一些设备老化,而新的测井设备成本比较高。

因此,只有改进和更新测井设备才能更好地促进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XX开发区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XX开发区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井排、断层附近和外扩地区
XX开发区AB区块予1966年投入开发,含油
面积13.8l吼2,占XX开发区的6.97%‘地质储量
7407X10.t,截止2014年12月份XX开发区AB区块 水驱总井数736日,其中油井445口,水井291口f年 产原油26.1×10.t,占XX开发区水驱产量的9. 32%。随着水驱开发综合含水的不断攀升,以及三次 加密井逐渐投产,甲乙块地区低产井数量逐渐增多。 随着长关井治理潜力逐渐降低,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低产井的治理成为下步专项治理的工作重点。 l低产低效并的定义及分布特点 明确低产井的概念:把连续3个月以上,平均日 产油量小于1t油井定义为低产井。截止2014年12 月底,低产井171口,占水驱采油井总数的23.23%, 比2011年12月底增加了72口,比例上升了9.78百
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2.1。3单砂层注采关系完善程度分析
通过分析油水井射孔对应状况,分析是否存在
有采无注或元注元采;分析油水井射孔层位性质,是 否存在薄注厚采或低注高采现象,这两方面的存在 都会产生低产低效井。
2.2开发因素分析 2.2.1注水量变化分析
2013年底至2014年8月31日,针对低产低效治 理工作实施油水井措旅120井次,有“口低产低效 井恢复正常生产,平均单井日增油5.06t。全区注采 比趋于合理达到1.14I地层压力保持稳定,总压差一 1.98MPaI自然递减率较治理前减缓1.10个百分 点,年均含水上升值较治理前减缓O.11个百分点I 油层动用程度比治理前提高了10.11个和10.65个 百分点.
地区
对低产低效井分析的总体思路是:静态上,在分 析油层平面非均质性的基础上,研究油水井射孔对 应性和注采井距的适应性;动态上,分析油水井生产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最新资料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最新资料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前言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对油藏特征深入了解,注水系统配套不完善等,原油开采日趋困难,如何提高单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现在目前的主要的问题。

而如何提高低产低效井的开发效益是目前油田开发的最迫切、最实际的技术难题。

1.低产低效井定义1.1 低产低效井定义低产低效井,指产量较低、没有经济效益或效益低下的井。

1.2 低产低效井特点低产低效井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发时间长、开发处于中后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区块。

这些区块的共同特点是地层供液能力严重不足,产量低,泵效低,抽油设备系统效率低,能耗损耗大。

1.3 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当开发单元进入中后期,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不断升高,产油量急剧下降,进而形成特高含水低效井。

2)能量补充不及时。

因注水井自身原因、井网不完善等,或靠天然能量开采,地层能量不足,使油井处于低效状态。

3)近井地带污染严重或堵塞,造成油井生产水平降低。

4)因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导致注入水沿着大孔隙突进,含水大幅度上升造成低产。

2. 低产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对策2.1加强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加强注采关系的调整,使注采关系和水驱状况保持最佳的状态。

主要包括:1)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程度。

最近两年没有油井转注井,但根据前几年油井转注效果分析,转注后,地层能量得到有效补充,见效较明显。

2)调整注采关系,维持注采平衡。

根据油藏开发技术并结合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精细化注水,使注采关系趋于合理。

3)改善吸水剖面,对剖面上吸水不正常的层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其吸水状况。

2.2措施改造,提高单井产量2.2.1 解堵,改善地层有效渗透率通过解堵措施,解除近井地带污染,恢复和改善近井地带物性,使油井增产,水井增注。

主要措施井表现为低液量、高含水,地层能量保持较好的油井,分析原因认为堵塞了油层的有效渗流孔道,实施解堵后,效果明显。

2.2.2封层补孔,提高油井采出程度通过对该断块的再认识,封掉无效益层,挖掘油井剩余层潜力,改善油井的生产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