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法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水平井低产低效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X曾双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高升采油厂,辽宁盘锦 124000) 摘 要:针对高升油田水平井二次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问题,以水平井油藏精细研究及低产低效原因为出发点,开展低产低效水平井措施挖潜与综合治理研究。
通过重点开展水平井堵水、水力喷射压裂、水平井均匀酸化等方面研究与应用,为区块稳油控水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高升油田持续稳产。
关键词:水平井;低产低效;水力喷射压裂;均匀酸化;高升油田 中图分类号:T E3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3—0054—01 随着水平井开发技术在高升油田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储层物性影响,逐渐暴露出底水锥进严重、注汽困难、周期吞吐油气比低、投产初期产能低等方面的问题。
截止目前,全厂水平井共42口,开井34口,其中低产低效井(日产油小于1t )7口,占开井数的20.5%。
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充分挖掘低产低效井潜能。
1 低产低效水平井分类为了提高水平井产能,充分发挥出水平井开发的内在潜力,通过分析水平井低产低效的原因,研究影响其产能的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1.1 含水上升速度快,综合含水高表现出油井产液量高、产油低、含水高。
典型井有高2-莲H 601、高2-莲H 602、高2-莲H 603、雷64-莲H602,含水率均达到88%以上,日产油量均不足2t 。
1.2 注汽压力高,吞吐效果差由于注汽压力高,导致水平井注汽困难、吞吐效果差、产能低。
其中高3-莲H 3注汽投产时压力高达19.33MPa,干度不足10%,设计注气量5000t,实际注汽1124t,注汽困难。
高3-莲H4注汽投产时注汽压力高达19.8MPa ,干度不足40%,第二轮注汽时压力依然高达19.85MPa ,干度不足10%,目前日产油量1.1t ;高2-莲H303第二轮注汽时干度只有39.8%,第三轮注时汽压力高达19.49MPa,干度47.9%,注汽困难,目前日产油量2.7t 。
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工程技术197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方法【摘要】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续,逐年出现了一些低产低效井。
为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我们首先根据这部分井的采出程度、目前生产状况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压裂、堵水、注采系统调整等综合治理方案。
对于减缓油田产量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产低效;综合治理;方法升平油田是外围低渗透油田,由于油田本身渗透率低的特点及构造发育的复杂性,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低产低效井。
这些低效井的存在将直接影响今后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
在目前的开采技术条件下,这部分井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能否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下面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1、低产低效井分类累积产油量的多少、采出程度的高低可以衡量出油井的总体经济效益,是我们挖潜剩余油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将低产低效井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Ⅰ类:采出程度高型,指采出地质储量在30.0%以上的井。
Ⅱ类:高产液、高含水型,指产液量在3.0t/d以上,含水大于80.0%以上的井。
Ⅲ类:低产液、高含水型,指产液量小于3.0t/d,产油量小于1.0t/d的井。
Ⅳ类:低产液、低含水型,指产液量、含水均较低,产油量小于1.0t/d的井。
2、低产低效井的成因通过系统分析低产低效井的地层条件及连通状况等因素影响,我们认为低产低效井成因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剩余可采储量少;二是层间非均质性影响;三是平面非均质性影响;四是地层供液能力差。
2.1剩余可采储量少在现有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由于注水波及体积的局限性,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水驱控制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身挖潜余地已经很少。
如升52-40井,共射开葡萄花油层的PI5-PI9层7个小层,砂岩厚度7.6m,有效厚度5.0m,连通2口注水井,水驱控制程度达100.0%。
经过15年的注水开发,采出程度32.6%。
低产低效井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依据 不 同类 型 的低产 低效井 , 结合 目前 的开 发工 艺状 况 , 有针 对性 的确 定 了综合 治理 对策 并组 织实 施 。
1 、 以滨南 油 田为例 :
( 1 ) 针 对油 层低 渗 、 后 期堵 塞 的低产 低效 井 ,针对 不 同区块 、 不 同堵塞 方 式, 先后 采取 酸化压 裂 等工 艺技 术 , 改善油 层 渗流条 件 , 提 高油层 动 用程度 。 ( 2 ) 针对 由于射 开厚度小 、 油 水井射 孔对应性 差的低产 低效井 , 通过补 孔来 完 善注 采关 系 。 ( 3 ) 针对注 采不完善 的低效 井 , 采 取油 井转 注 、 水井酸 化压裂增压 注水 等措 施, 提高 水驱 控 制程度 进行 治理 。 通过 上述 治理工 作 , 该地 区成功 治理 低产低 效井2 0 1 = 1 , 平 均单 井 日增 油 1 . 5 t , 累计增 油 5 0 0 0 吨。 有效 挖掘 了剩 余油 潜力 , 提 高 了储量 动 用程 度 。 2 、 以单 家 寺稠油 为 例 : 针对 目前稠 油井 低产 低效原 因多 , 治理难 度加 大的现状 , 通过 油井 油层潜 力分 析 , 将 低效 井按照 低效主要 原 因分类 管理 , 研究讨 论低效 井治理 对策 , 开展 稠 油低 效井作 业 、 注汽 、 生 产三位 一体 化治理 , 并将摸 索总结 出 的经验 , 整 理归 纳, 形成 有稠油 特色 的低效井一 体化治理 长效 机制 , 精 细油井 管理 , 改善稠 油低 效 井生 产效 果 , 挖潜 增 效 , 提高稠 油 井经济 效益 。 ( 1 ) 筹备 低产 低效 油井分 析会 , 认 真分析 总结 目前单 家寺稠 油低 效生产 的 主 要原 因 , 分类 讨论 分 析 , 并形成 制度 化 , 实 现低效 分析 原 因分类 科学 化 。 ( 2 ) 对讨 论分析 有治 理潜力 的低 效井 开展转 周优 化 、 注汽优 化 、 措施 优化 , 制 定从 作业 、 注 汽到 生产 的三 位一体 化 措施 ( 3 ) 优选低 效治理 井实施措 施 , 并全方位 跟踪实施 效果 , 对治理 效果不 明显 的 井及 时调 整措施 方 案 , 将低 效油 井纳入 日常 重点 生产 管理 工作 中 。 通过建 立稠 油低 效井一 体化治 理长效 机 制 , 完 善低效 井资 料分析 台账 , 实 现 了资 源共享 , 并将低 效油 井纳入 重点 生产管 理 , 确保 了三矿 原油 生产 的平 稳 运行 , 稠 油低效井 一体化 治理 已在 采油系 统全 面展开 , 取得 明显的 阶段 效果 。 截 止 目前 , 先 后对4 9 口井进 行低 效分析 , 其 中4 2 口井实施 了不 同程度 的 低效井 治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

浅论油田低产低效井的研究摘要:油田由于长期开采,造成油井的低产低效井。
本文论述的重点就是地产低效井的成因以及治理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低效井制定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取得了理想效果,对今后油田中低产低效井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低产低效成因治理一、低产低效井成因分析1.地质因素分析1.1砂体平面非均质性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从该区砂体沉积类型可以看出,不稳定型席状砂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3.74%,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砂体形态越复杂,平面非均质性越严重,水驱阻力越大,油水井间的渗流特性差异越大,油井受效越差,越容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1.2构造、断层因素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从微幅度构造图分析,如果油井处于构造高点,由于重力作用,注入水推进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油井受效差,易形成低产低效井;从断层面图上分析,由于受断层的遮挡,注水方向单一,连通不好或不连通,也会造成单层注采关系不完善,产生低产低效井。
1.3单砂层注采关系完善程度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通过分析油水井射孔对应状况,分析是否存在有采无注或无注无采;分析油水井射孔层位性质,是否存在薄注厚采或低注高采现象,这两方面的存在都会产生低产低效井。
1.4注采井距适应性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实验证明,在驱动压差13MPa的情况下,不同沉积相的储层动用程度受注采井距的影响,外前缘IV类表外储层注采井距要达到109m才能动用;外前缘III类表外储层注采井距要达到193m才能动用;外前缘II类表外储层动用注采井距为300m,外前缘I类表外储层动用注采井距为350m,因此,如果注采井距过大,水驱阻力大,压力传导慢,油层动用所需的注采压差大,导致油井受效差或不受效,易形成低产低效井。
二、开发因素分析注水量变化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注水井投注后严格按照开发方案注好水是避免出现低产低效井的关键因素。
一是:油层污染与低产低效井的关系。
由于二次井的油层条件较差,注入水质、钻井、射孔及作业施工过程中对油层的污染,导致杂质堵塞油层,很容易造成水井低注、油井低产。
加强注采协调配套治理低效井对策探究

加强注采协调配套治理低效井对策探究摘要: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注采矛盾越来越突出,低效井层逐渐增多,增加了油田措施调整和剩余油挖潜的难度。
本文分析了低效井的现状和形成原因,通过协调注采关系,合理匹配机泵及工作参数,堵调结合,提高油井的利用率,探讨了低效井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低效井;配套治理;措施调整;注采协调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续以及以开采薄差油层为主的二次加密调整井的投产,低产井不断增加,这些井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油田开发整体效果和企业经济效益。
据2019年资料统计,低效井占应开井数的28.0% ,对低效井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低效井形成原因1.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小一是投产较早的基础井和一次井,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后,目前单井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比较高,各类油层动用都比较好,在现有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自身挖潜余地已经很小,因而造成油井低产。
二是在基础井网或一次井网条件下,个别井点非主力油层已得到很好动用,使得一次或二次加密调整井投产后含水较高,尽管目前累积产油较少,但由于剩余可采储量较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较高,调整挖潜余地已经很小,造成油井低产。
2.油层条件差,控制储量低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加密调整对象逐步转向表外储层和表内薄差油层,这类油层发育厚度小,控制储量低,而且渗透性差,导流能力差,开采难度较大,在现有井网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挖潜余地较小,造成油井低产,形成的低产井。
3.注采不完善,油层形成低压区,供液能力差一是位于断层附近或油田边部,无注水井补充能量或连通水井少,油井长期供液不足,造成低产;二是由于砂体发育规模小,连续性差,水驱控制程度低,单砂体注采不完善严重,造成油井低产。
4.油水井层间或平面矛盾突出,调整挖潜难度较大由于注水井套损等原因注水状况差、油井本身层间差异大或砂体平面矛盾突出,注入水单方向推进,造成油井层间或平面动用差异较大,吸水好的层或注水受效好的方向油井已经高含水,吸水差的层或受效差的方向油井含水低,出液低,造成油井低产,这种类型的低产井共有8口。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

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增产措施油井“低效”是指油井中的石油生产设备的各种故障或受砂,蜡,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油井的运行状况异常。
难以达到油井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不能充分利用油井的潜力。
本文首先分析导致油井低效的原因,分别从施工工艺,装备研发和开发难度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增产措施。
希望理论方面的研究能够在实际工作开展时提供一些帮助。
标签:油井低效;原因分析;增产措施對于油田采油业来说,油井的产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这其中不仅存在油井自身的储油损失这样的主观因素,还存在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例如油井的线管设备由于受到砂、蜡等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导致其产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油井若是持续低效,那么除了会影响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该地区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所以一定要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增加其产量,降低数量。
一、油井低效的原因分析(一)工艺技术落后这将会导致修复不充分的,或者是一些修井的修复工作不到位。
例如打捞,洗砂等。
事实上,修井和维护工作在油的开采和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油井的生产过程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来促进我国石油业的健康发展。
还有,水平井提取石油的这一项技术现在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当下石油生产发展的需要,特定采矿中使用的一些工具和材料(管道,柱)不符合水平井油提取工艺的标准,导致水平井开采不能顺利进行。
此外,油井生产过程的完成测试特别麻烦,需要更高,更先进的工艺标准,这对中国目前的完井技术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二)装备研发不足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石油钻井技术层出不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采油作业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对于水平井,分支井和小井眼钻井等这些应用来说,必要的测井设备以及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虽然国内测井设备有多种型号,但水平不同,总体水平偏低,一些设备老化,而新的测井设备成本比较高。
因此,只有改进和更新测井设备才能更好地促进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低效井效益评价及治理对策

浅谈低效井效益评价及治理对策【摘要】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油层总体动用程度高、动用差异大等原因,导致部分井开始低效益或无效益生产,部分井则采取关井措施,这些井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开发后期的经济效益。
本文通过单井效益评价软件,结合油井生产状况,综合分析了低效井的成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治理措施,改善低效井开发效果,为油田的持续稳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效井经济效益效益评价操作成本1 效益评价方法目前大庆油田广泛应用的是由辽河油田开发的油田效益评价系统软件,软件结合采油厂月度数据库,录入单井的生产数据、直接费用并对公共费用进行分摊,确定各油井的最低运行费、操作成本、折旧折耗、期间费用、勘探费用以及原油的销售收入,通过投入产出之间的对比将单井效益划分为五类:效益一类井、效益二类井、效益三类井、边际效益井和无效益井(表1)。
2 低效井形成原因分析依据单井效益评价结果,2010年某油田共有低效井98口,平均单井日产液31t,日产油0.6t,综合含水91.8%。
从低效井形成原因上看,主要为高含水井,共46口井,占低效井总数的47.4%,这部分井由于油层动用程度较高,或由于层间干扰导致部分油层用状况较差,采出程度较低,从而形成高含水型低产井;从低效井分区块上看,过渡带、断层边部共有22口,占低效井总数的22.0%,这部分井由于钻遇油层厚度小,治理潜力较小;纯油区63口,占低效井的63.8%,这部分井钻遇油层厚度较大,具备一定治理潜力;从低效井分层系上看:二次加密井所占比例较高,占低效井的38.6%,这部分井多位于纯油区,由于断层遮挡,或位于滞留区,注采不完善,易形成低3 低效井治理对策研究利用盈亏平衡原理,结合投入产出情况,对各类措施治理界限进行系统研究,为低效井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3.1 措施治理界限研究凡增产一个单位产品而使可变成本或总成本增加的数值,称为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开始时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但产量扩大到一定限度,因“收益递减规律”作用而转为递增,这个转折点的边际成本便是极限值,在此界限下生产的产品成本与售价相等,无利可图,此界限对应着相应的产品性质指标界限。
低产低效井治理对策

低产低效井治理对策作者:田加杰张兆红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5期[摘要]各类油藏经过多年开采,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导致部分油井出现低产低效现象越来越多,油田开发效果逐渐变差。
本文通过对典型油藏低效井现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见到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低产低效、稠油、地质因素、开发因素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012-01一、课题提出的原因和依据1、低产低效油井界定对于稀油井:依据产量、成本、效益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将成本界定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以利润为零倒算出保本点产量。
按照我厂生产实际,保本点产量为1.07吨。
我们把日产油在1吨以下的稀油井划分为低产低效井。
对于稠油井:依据单家寺油田开发经验和目前单井周期经济效益计算,对周期产油小于600吨,油汽比小于0.15,直井日油小于3吨/天,水平井日油小于5吨/天的油井列为低效井;对于转周开井液量低于30方,温度低于60度,生产效果远差于上周效果的油井列为转开低效生产井。
2、低产低效井现状结合所管典型油藏----滨南油田和单家寺稠油为例介绍:滨南油田含油面积78.5km2,地质储量9645.5万t,可采储量1981.69万t,采收率20.5%。
截止2010年底投产油井422口,开井347口,日产液水平2900.3t/d,日产油水平971.6t/d,综合含水66.5%,采油速度0.36%,累积产油1403.82×104tt,采出程度15.23%,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74.99%,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6.68%;注水井154口,开注127口,日注水平4856m3/d,月注采比1.36,油田累积注水4668×104m3,累积注采比1.0,地层平均压降6.9Mpa,平均动液面1050m。
低产低效井(日产油≤1t)比例达到25.3%,是个典型的低效开采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