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雕塑之美1教案人美版

合集下载

第17课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7课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7课,主题为“雕塑之美”。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创作技法及雕塑作品欣赏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他们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创作技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分析雕塑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

2. 雕塑创作技法的讲解和示范,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雕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绘画工具、雕塑泥、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创作技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示范。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雕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雕塑之美2. 目录:一、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二、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三、雕塑创作技法四、雕塑作品欣赏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雕塑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创作技法。

2. 撰写一篇关于雕塑艺术欣赏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3. 收集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图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17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17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作品图片、视频、教材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雕塑泥等。

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作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1.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雕塑艺术。

2. 基本概念2.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如: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

3. 种类与特点3.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种类,如:圆雕、浮雕、透雕等。

3.2 教师讲解各种雕塑的特点,如:圆雕是立体的,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浮雕是附着在背景上的,只有一面可以欣赏;透雕是在背景上镂空雕刻,具有通透感。

3.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雕塑的种类与特点。

4. 欣赏与分析4.1 教师出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美感?它们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质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5. 创作实践5.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知识进行创作,可以采用绘画或雕塑泥的形式。

5.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6.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6.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通过学习雕塑艺术,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及雕塑家3. 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4. 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雕塑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及雕塑家,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优秀成果。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雕塑艺术的魅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雕塑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介绍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及雕塑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3)讲解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如泥塑、石刻、木雕等。

3.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雕塑艺术的魅力。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雕塑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雕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从艺术性、创意性、技巧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雕塑之美|人美版(2023秋)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雕塑之美|人美版(2023秋)
3.动手实践:运用泥土、橡皮泥等材料,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雕塑之美,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美术鉴赏能力:通过欣赏和分析教材中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艺术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雕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设计并制作雕塑作品。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发现部分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小组讨论中,大家围绕雕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作为引导者,尽量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但从讨论成果来看,部分学生的观点较为片面,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雕塑之美|人美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章节主题为“雕塑之美|人美版(2023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介绍什么是雕塑,雕塑的分类及其特点。
2.雕塑名作欣赏:欣赏国内外著名雕塑作品,如《思想者》、《断臂的维纳斯》等,了解其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及背后的故事。
3.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对国内外著名雕塑作品的了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理解与尊重。
4.团队合作与表达:在小组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
5.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制作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对美术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

第17课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7课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7课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雕塑的分类和材料。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雕塑制作的技巧和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对我国雕塑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雕塑的分类和材料。

3. 雕塑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1. 雕塑的分类和材料。

2. 雕塑的制作技巧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作品图片、视频和实物。

2. 学生准备雕塑制作材料,如泥土、橡皮泥、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雕塑作品图片、视频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雕塑的初步认识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立体性、空间性、材料多样性等。

2. 学生了解雕塑的分类,如圆雕、浮雕、透雕等。

3. 教师介绍雕塑的材料,如石材、金属、泥土、纸张等。

三、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实践与创作(20分钟)1. 教师示范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如塑造、雕刻、拼接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雕塑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学生完成雕塑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雕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7课 雕塑之美》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7课 雕塑之美》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7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雕塑之美》是常锐伦美术五下的第1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雕塑艺术,感受雕塑的独特魅力。

教材通过分析雕塑的分类、特点、创作手法等方面,使学生对雕塑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雕塑的美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对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雕塑作为三维艺术的一种,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绘画转向雕塑,体会雕塑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学生对雕塑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分类、特点、创作手法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雕塑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雕塑的分类和特点。

2.雕塑创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对雕塑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雕塑的创作手法。

3.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雕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雕塑之美》。

2.教师示范作品。

3.雕塑材料和工具:如泥、刀、刷等。

4.雕塑作品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雕塑作品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雕塑的分类、特点、创作手法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雕塑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雕塑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体会雕塑的乐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创作雕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雕塑之美》教案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雕塑之美》教案
(1)卢舍那佛
高17.14 米,头部高4 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
(2)《人首翼牛》
是亚述王宫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上的石板上雕刻。
有牛的四条腿和人头侧面像。从两面看各有完整的形象。
量。
学生介绍(查阅资料分享)
《摩西》
米开朗基罗 (是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雕刻之一。原是为教皇朱理二世陵墓所作的。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不许改动。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资源
雕塑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二、讲授新课: 中外古代雕塑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雕塑和外国古代雕塑在材料上有何相同
即“摩西十诫”,他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英雄人物。
米开朗基罗之所以选择这一人物来塑造,
《圣堂》
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罗丹 学生介绍(查阅资料分享)
3.古代、现代雕塑作品欣赏 学生作业纸: 现代雕塑与古代雕塑在材料的选用上不同
(1)区分古代、现代雕塑作品
(2)了解现代雕塑作品
三、思考与表达:
观察古今中外的雕塑作品,你认为雕塑所处的地理环境、时代背景与雕塑本身有什么关系?
四、感受与拓展 用美术的语言畅谈感受:
从本课所接触的雕塑作品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雕塑畅谈自己的感受。
交通安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雕塑之美人美版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雕塑之美人美版1

雕塑之美一、课题:《雕塑之美》二、教材: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十册第十六课三、教学时间:40分钟四、学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美术,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学习的能力,针对该年龄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的雕塑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雕塑艺术的美,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

本课以雕塑的“美”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身边的雕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了解“雕塑”这种造型艺术形式以及雕塑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感受雕塑的美感,了解雕塑艺术的历史文化,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由最初的对雕塑的表象描述发展到能够欣赏、认识雕塑的材质、形式与内容,并能够运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想,深化审美体验感知能力。

六、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雕塑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材料等有个基本的了解,初步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认识、发现、感受雕塑的美感及对人类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能力:学会欣赏雕塑作品,掌握分析、鉴赏雕塑作品的方法,运用语言评述作品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情感:感受雕塑的美,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意识。

七、重点:感受雕塑的美感八、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九、教学准备:课件、雕塑实物。

十、教学过程:(一)认识雕塑:1、师:老师放短片:奥运会开幕式手舞表演,请学生仔细观看,这段舞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舞蹈中哪一个动作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学着表演出来吗?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精彩的瞬间留下来?(引导学生说出雕塑)2、出示课题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什么是雕塑。

(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雕塑)3、通过观察教材第32页和幻灯片,欣赏各类雕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之美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古今中外杰出的雕塑艺术作品,对雕塑这一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初步学习欣赏、分析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研究和对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欣赏评述雕塑作品活动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情意: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能力: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学习材料: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雕塑:
1. 师:老师放短片:石刻和泥塑的制作过程,请学生仔细观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用的是什么材料?生:观看
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什么是雕塑。

2.通过教材第32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师生共同看书生:说
(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雕塑)
3.出示课题
二、了解雕塑:
1.分类:
1)师:出示两件关于“马”的雕塑作品,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观察它们的视觉效果有何不同?生:比较、观察、感受、发表感想
2)师总结圆雕与浮雕区别。

3)分析学生自带的和书中的雕塑属于哪种雕塑。

生:互相、观赏
(意图:创设真实的空间,让学生在看、比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分析,了解雕塑的
形式并从中感受雕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材料:
1)通过触摸真实的雕塑感受材料的材质特点。

2)课件出示多种材料制作的雕塑,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说出来。

(意图:从身边的雕塑入手,结合课件,使学生在触摸、比较中了解雕塑作品的材料的多样性)3.作用
1)学生观看生活照片。

2)课件出示家乡的雕塑,师生共同欣赏师适当解说
a.老虎滩公园雕塑
b.海之韵广场雕塑
c.星海广场雕塑
(意图:围绕学生熟悉的雕塑展开,让学生了解雕塑在人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欣赏雕塑,了解欣赏的方法
1.课件出示:《卢舍那佛》《人首翼牛》《和平》《蒸蒸日上》《女人座像》《红蓝黑》让学生猜一猜:哪些雕塑是古代的?哪些是现代的?
学生说,师总结
(意图:区分古代和现代作品,以便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雕塑作品)
2.赏析《人首翼牛》
1)学生初步观察作品
2)教师简介《人首翼牛》
3)师生共同总结欣赏的方法。

生:谈论回答。

教师板书:作品时代、观察作品、对作品的评价、个人感受……
(意图:让学生了解欣赏雕塑的基本方法)
3.赏析《卢舍那佛》
1)组内根据同学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交流。

(2分钟)
2)汇报
3)拓展古代雕塑。

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课件补充)
(意图:通过中西古代雕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课件出示:《和平少女》《蒸蒸日上》《女人座像》《红蓝黑》
1)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对比古代与现代雕塑作品,在造型、材质、放置的地点有何不同?
2)打开教材分组欣赏、讨论(每组都有一个欣赏提示,由组长带领同学进行分析)
3)汇报
(意图:通过古代与现代雕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现代雕塑的艺术风格)
四、体味雕塑:
1)课件:希腊奥运会开幕式的一段表演,巧妙地让真人装扮成雕塑的样子,让我们联想到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艺术与体育的完美碰撞带给我们的是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2)让学生模仿真人雕塑并出示模仿规则。

3)学生模仿,教师拍照。

(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雕塑的美感,在模仿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五、延伸:
1)课件出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罗丹艺术大师的照片及代表作
2)课件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
六、结束语:
在生活中如学校、社区上学的路上一定还有很多雕塑艺术品,希望同学们能把它进行拍照或写生和同学交流欣赏,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触,美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发现它、关注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