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逻辑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数学思维与逻辑思考的关系

数学思维与逻辑思考的关系

数学思维与逻辑思考的关系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考的学科,而逻辑思考也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数学和逻辑思维。

因此,了解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部分: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的基本概念数学思维是指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既包括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一系列的智力能力,如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逻辑思考则是指用逻辑规则和方法对事物进行推理分析的过程,通常用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

第二部分:数学思维与逻辑思考的共同点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都是基于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的,都需要遵循基本逻辑原则,如因果关系、从前至后原则、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

同时,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都需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的结果。

第三部分: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的差异虽然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有很多共同点,但是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

数学思维更加注重具体的技能和方法,比如图形、代数符号、计算和推导,逻辑思考则更加注重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比如分类、概括、归纳和演绎。

此外,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在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

数学思维更多地应用于数学和相关科学领域,如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等;而逻辑思考则更多地应用于哲学、法律、演讲和写作等领域。

第四部分: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工作中,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一位厨师需要用逻辑思考将食材和配料组合在一起,制作出美味的菜肴。

同时,厨师还需要用数学思维计算食材的比例,以及加热和烹饪时间的计算。

因此,在厨艺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

结语综合来看,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维能力。

数学与逻辑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数学与逻辑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数学与逻辑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数学与逻辑: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数学与逻辑是密切相关的学科,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学与逻辑的关系,以及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一、数学与逻辑的关系数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所依赖的是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

逻辑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与思维、推理以及真理有关的问题,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逻辑思维是从事数学研究和解题的基础,它要求我们正确地进行假设、推理、证明和推断。

数学中的定理证明、公式推导等都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保证数学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二、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1. 假设与推理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并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

假设与推理是数学证明的关键步骤,要求我们能够正确运用逻辑规则,推导出准确的结果。

例如,对于一个几何问题,我们可以先假设某一条边长度为x,然后依据已知条件运用数学定理,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得出边长x的具体取值,进而解决问题。

2. 证明与推断数学中的证明过程依赖于逻辑推理,通过逻辑严密的推导,我们可以验证数学命题的真实性。

证明有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要求运用到逻辑思维。

通过合理的推断和论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通过推理将问题解决得更加全面和准确。

3. 问题解决和创新逻辑思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复杂的问题,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找出解题的方法。

逻辑思维能够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帮助我们审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数学的实践性和应用能力。

4. 数学思维的培养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训练逻辑思维能够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注重逻辑性、抽象性和严密性,培养逻辑思维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水平,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逻辑与数学的关系

逻辑与数学的关系

逻辑与数学的关系逻辑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两个学科,二者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现代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系统的思考和推理方法,而数学则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等规律的学科。

在逻辑和数学的交叉领域中,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首先,逻辑是数学的基础。

数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需要严密的推理和严谨的论证才能构建其体系。

而逻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分析问题、准确推断结论,为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

例如,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时,需要运用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推理方法,确保每一步推导都是严谨合理的。

逻辑的严密性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数学能够以严密的方法研究各种现象和规律。

其次,数学也反过来影响了逻辑的发展。

数学问题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促使人们不断深化对逻辑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在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传统逻辑体系的局限性,逐渐发展出模态逻辑、非经典逻辑等新的逻辑体系,以适应不同数学问题的推理需求。

同时,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推导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逻辑研究的发展,促使逻辑学家不断深化对逻辑基础的理解,拓展逻辑体系的应用范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数学研究和实践。

逻辑和数学的关系还体现在它们共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逻辑思维使人们更好地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和因果链条,不断发展出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而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逻辑和数学的结合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研究和实践,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总之,逻辑与数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学科,在人类认知和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逻辑为数学提供了严密的推理框架,数学促使逻辑不断深化和拓展;二者共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论支持。

逻辑与数学的关系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愈发密切,不断拓展人类认知和实践的新领域,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逻辑学交叉关系

逻辑学交叉关系

逻辑学交叉关系逻辑学交叉关系逻辑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旨在探究人类思维和推理的规律,常常会与其他学科交叉应用,例如数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

本文将按类别介绍逻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以此展现逻辑学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数学与逻辑学的交叉关系数学和逻辑学密不可分,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形式化的逻辑推导,与逻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逻辑学的命题与判断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绝大部分数学公式和定理都是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的。

例如,欧几里得几何中的公设和公理就是纯逻辑的推导,大部分定理都是在这些前提下得出的。

在现代数学中,逻辑学常常被作为数学的工具来使用,在证明理论和定理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集合论中,逻辑学的符号和演算法则是集合论论证的核心,数学家们要将一个命题推导到结论,必须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

语言学与逻辑学的交叉关系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性质、发展和系统性的科学,而逻辑学则是研究语句、命题和推理的规律,因此这两门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逻辑学中的命题和命题关系与语言学中的语言符号和语言关系密切相关,在语言学中,语言符号可以看作是一种逻辑符号的扩充,而逻辑学中的语言符号则常常被用来表示语言中的阐述和描述。

逻辑学对于语言学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形式逻辑中,例如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就需要深入探究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信息。

心理学与逻辑学的交叉关系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活动的规律,而逻辑学则研究的是思维和推理的规律,因此这两门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现代心理学中,逻辑学被广泛应用到推理和决策研究中,旨在分析人类思维和推理过程,并提高人类推理和判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逻辑学的思维模型和推理模型常常被用来建立心理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过程和决策行为。

综上所述,逻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十分密切,这种交叉关系为逻辑学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新的思路。

在不同学科之间,逻辑学展现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也有所不同,但是这并不影响逻辑学在学术界和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逻辑学与数学的关系

逻辑学与数学的关系

逻辑学与数学的关系
逻辑学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证明的学科,它研究如何正确地进行推理,以及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否为真。

数学则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学科,它利用逻辑和推理来构建数学系统,并通过严密的证明来验证数学定理。

逻辑学为数学提供了基础,它确保数学推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通常基于逻辑的规则和推理方法,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逆向推理等。

逻辑学还研究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和关系,并提供符号系统和语言来描述数学结构和关系。

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也推动了逻辑学的进步。

数学中的问题和证明需要逻辑学来解决,这促使逻辑学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例如数学中的不完备性定理和选择公理等问题。

数学问题的解决也为逻辑学提供了新的推理方法和工具,如公理化方法、模型论和证明论等。

总之,逻辑学和数学相互依存,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学科学的基石。

逻辑学为数学提供了正确的推理和证明方法,而数学则为逻辑学提供了实际问题和验证逻辑方法的实践。

这两个学科的交叉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数学和推理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和方法。

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联系(知识点总结)

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联系(知识点总结)

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联系(知识点总结)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两个重要方面,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逻辑思维能够帮助人们理清思路,严密推理,分析问题的本质,而数学思维则能够提供一种抽象逻辑的工具,用于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之间的联系。

一、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相似性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

首先,它们都强调严密性和精确性。

无论是逻辑学还是数学,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准则,并且要求推理和论证过程的每一步骤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推导和验证。

其次,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都注重问题的分析和抽象能力。

在逻辑学中,人们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概括,得出一般规律或定理;在数学中,人们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最后,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都强调推理和演绎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步骤,从已知事实或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二、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区别尽管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逻辑思维更加注重思维过程和推理方法的规范性,而数学思维则更加侧重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其次,逻辑思维更广泛地应用于思考、讨论和争论等方面,而数学思维则主要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代数运算、几何推理等。

最后,逻辑思维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数学思维则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的结果和结论的正确性。

三、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逻辑思维为数学思维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推理和论证的方法,为数学的公理化和证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数学思维为逻辑思维提供了一种严谨的推理空间,通过数学的抽象和符号化方法,可以更加清晰地描述和分析问题,从而推理的过程更加简洁明了。

最后,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相互交叉和交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和推理,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探讨数学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作文

探讨数学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作文

探讨数学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作文数学与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领域。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而逻辑思维则在数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下面我将探讨数学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

首先,数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逻辑思维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推理、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过程。

数学是一种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和推理方式,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解决一个代数方程时,我们需要借助逻辑思维,通过正确的推理步骤将方程的未知数解出。

其次,逻辑思维在数学中被充分发挥,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逻辑思维是指思维过程中的合理性、严密性和一贯性等方面的要求。

在数学中,逻辑思维是进行证明、推理和演绎的基础。

数学家在证明一个定理或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阐述出来,并通过一系列逻辑的推导来得出结论。

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规律的遵循,使得数学具有了普遍性和客观性。

进一步地,数学与逻辑思维之间还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逻辑思维的提升,而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深化。

在数学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学的理论和方法。

逻辑思维能够对数学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使数学不断发展和创新。

最后,数学与逻辑思维的关系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逻辑思维是人类解决问题和思考的重要方法,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数学则是逻辑思维在学科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它通过逻辑思维的规则和方法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例如购物计算、时间规划等。

逻辑思维和数学的应用使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综上所述,数学与逻辑思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数学的发展需要逻辑思维来进行推理和证明,而逻辑思维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的应用和推动。

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关系

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关系

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关系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都是人类智力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关联。

逻辑思维是一种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而数学思维则是运用数学方法和原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一、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相互促进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和增强。

逻辑思维强调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而数学思维则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比如,在解决一道数学题时,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找出规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另外,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通过一步步的推导得出结论。

二、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结合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逻辑思维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本质,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找到解决途径。

而数学思维则能帮助我们运用数学方法和工具来解决问题。

比如,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们需要先通过逻辑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归类,然后再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和求解。

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在这个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都是可以培养的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需要进行系统的逻辑思考训练,例如通过解决逻辑题、推理题、谜题等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而培养数学思维则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学练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做题、思考和分析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四、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在职业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工作难题。

数学思维在职业发展中同样重要,许多职业领域都需要数学思维能力,例如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中国传统数学中逻辑思想与方法的必要性一直以来,不论是在逻辑史学界,还是在数学史学界,对于中国传统数学中的逻辑思想与方法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但从下面我们简单论述来看,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却具有显明的必要性。

一、从逻辑与数学的关系看数学与逻辑的研究对象虽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性质、特点却有很多共同和类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它们关系十分密切,在内容和方法上可以互相运用和相互渗透。

一般认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但它们都完全撇开其内容,仅仅从形式方面加以研究,因而均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在分类上它们同属于形式科学。

同时,数学和逻辑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往往成为研究其它科学的工具,因此常常同被人们称为工具性科学。

围绕逻辑与数学的关系讨论下去,曾经形成三种意见──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

其中逻辑主义、直觉主义,过多强调了数学和逻辑的同一性,而忽视了数学与逻辑的差异性。

因此,认识数学和逻辑的关系,在于把握二者关系的辩证性──同一、差异又互补。

首先,肯定数学和逻辑的同一性。

这是因为:(1) 数学和逻辑都是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是研究数量的形式结构的,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的,形式结构都是高度抽象的,是抽象结构,它们的定义、定理、原理、法则等的正确性均不涉及各种事物具体内容;(2) 数学和逻辑都讲严格性,数学只有具有推理论证的严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或可靠性才成其为科学,逻辑也只有当它的推理论证严格而公理系统化时才形成科学;(3) 数学和逻辑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的应用自不待言,对逻辑而言可以肯定地说哪里有思维哪里就要逻辑,一切科学都在应用逻辑。

其次,数学与逻辑的差异性也是明显的。

一方面,数学和逻辑的研究对象不同,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事物的数与量的属性,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及规律;另一方面,数学和逻辑的任务和目标不相同,数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量和数的规律性,而逻辑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却是为了解决思维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或真值性问题。

最后,数学和逻辑二者有很强的互补性。

一方面数学可能得益于逻辑。

从数学或其某一分支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它都是人对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某一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的成果。

在其开始阶段,需要有一个有关经验材料的积累过程;进人提炼整理阶段,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演绎的过程,最后才形成一个系统。

无疑,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运用逻辑(开始阶段运用归纳逻辑多一些,在整理阶段则应用演绎逻辑多一些),特别是由于数学是一门形式(或演绎)科学,它的结论的正确性不能建立在实验之上,能依赖于逻辑的推理证明,这是因为逻辑也是一间形式科学,其规则是普遍有效的,所以在应用中就能保证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一旦形成一个系统时(运用公理化方法),它就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原始概念与公理,另一是定义和推理的规则,然后由原始概念依据定义规则逐次建立起其它的概念(所谓派生概念),及由公理出发,借助于逻辑推理逐次得到进一步的结论(定理),最后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里运用逻辑的规则和方法是它显着的特点,体现着它的结论的确定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由此可以看出,逻辑对于数学来说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离开了逻辑,就将成为一些经验材料的堆砌,也不可能成为一门科学。

数学是高度抽象的学科,它的公式,定理、法则、原则等的正确性不可能由具体实验和经验实践来证明,只能从逻辑上加以严格演绎论证才被确认。

如果没有逻辑,数学的大厦就无法建造,至少以说不能建构系统的公理化的演绎的数学科学,即现今意义上的数学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另一方面,逻辑的发展也要依靠数学的推动。

很明显数理逻辑的诞生和发展是离不开数学方法应用的,当今逻辑学的发展更是需要站在相当的数学基础之上,离开了数学方法,当今逻辑学的最先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如果说传统形式逻辑向数理逻辑发展依靠的是数学方法的应用,那么当今或今后逻辑学的发展与进步也必须以广泛的数学方法应用为基础。

总之,数学与逻辑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影响互相推进,数学发展影响和推进了逻辑的前进,反过来逻辑发展又影响和推动了数学的进步。

当然,上面的论述,并不是说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演进过程中逻辑与数学或者数学与逻辑的关系就是十分明晰的了,相反,我们对于历史的逻辑与历史的数学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于是十分模糊的,特别在我国的情况。

因此,挖掘和梳理中国传统数学中逻辑内容,达到厘清中国传统数学与中国古代逻辑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现实的意义。

二、从我国逻辑史研究看现今“逻辑学”一词是一个舶来品,不外是英文“Logic”的音译。

对于它的不同理解则可能对中国古代文化中逻辑内容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是可以理解的,说“中国古代有逻辑学”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同仅仅在于人们对于“逻辑学”概念的不同理解。

事实上,“逻辑学”或“逻辑”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历史文化中存在有脱离了具体论述内容专注于对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过程进行叙述的语言文字。

当然,这样的语言文字可能是亚里士多德式的系统长篇,也可能是隐含在其它历史文献中的只言片语。

也就是说,在一种历史文化中是否存在着“逻辑”,就要看这种历史的文化文献中是否存在过或存在着专门了论述我们现今称之为逻辑的文字。

如果有,即使是只言片语,我们也可以说这种文化文献或历史典籍中存在“逻辑”。

当然,存在的“逻辑”是系统的或可以独立成章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存在的逻辑”文字可以构成“逻辑学”。

例如,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许多章节就构成“亚里士多德逻辑学”。

当然,比较起《工具论》而言,尽管中国先秦的《墨经》存在我们上面所界定的“逻辑”文字,但显然不如《工具论》系统而独立,《墨经》中“存在的逻辑”还是只言片语,因此,称《墨经》中存在的逻辑为“墨经逻辑学”有些抬高的成分,倒不如说“墨家的逻辑研究”。

也就是说,《墨经》中有Mohism’s Logic-study而没有Mohism Logic 或Mohist Logic。

借用现今的政治用语,如果说《墨经》中存在的逻辑文字是“逻辑学”的话,那也只是“初级阶段的逻辑学”。

是不是这种“初级阶段的逻辑学”在墨家中绝之后,就没有发展和进步的?或者说,这种“初级阶段的逻辑学”在墨家中绝之后命运如何了?是随墨家中绝而中绝了,还是蕴涵在其它文化中保留下来,甚至发展进步了并形成具有亚里士多德逻辑丰富内容的“中国古代逻辑学”。

这些问题,在中国逻辑史研究中,一直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未得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而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就要从那些与逻辑学联系紧密的学科历史文献中搜寻,尽管我国许多学者对那些论辩、言说、政治之类历史文献中的“逻辑”文字或“名家”文字,作过了系统的厘清与分析,这也许是人们普遍认为:不论是西方逻辑(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主线)、印度逻辑,还是墨家的逻辑,其直接产生背景多少与当时的言说论辩之社会思潮有关。

但事实上,人们一直忽视了这样基本问题:一个学科的理论之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其学理相通的学科之刺激、促进和影响。

显然,与逻辑学学理相通的学科,首先就是数学。

而我国从事逻辑史研究的学者,实在是对中国传统数学关注得太少了。

因此,从研究中国逻辑史的角度看,对中国传统数学文献中是否存在“逻辑”的文字论述或逻辑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或许,通过我们的努力,从中找出许多有关“逻辑”的文字和内容,以支持或支撑“中国古代逻辑学”之存在;或许,我们找不到丰富的内容,即使这样,也确证了“中国古代逻辑学”也只能是一种“初级阶段的逻辑学”。

总之,不论从那方面讲,加强对中国传统数学的逻辑内容之挖掘、整理与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从中国数学史研究看可以说,从西方数学传入中国之不久,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就开始了。

明清时代的筹算家与其说是数学家,不如说是数学史家,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之工作或者他们的大多数工作对于当时数学(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不是理论的创新和进步,只不过使用中国传统数学的方法(其中主要就是筹算)验证了业已存在、发现、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之正确性而已。

进入20世纪,出于对中国文化之认同,我国科学技术史学者开始了系统的中国传统数学史研究,得到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随着当时中国文化的西传,西方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古代之数学,出现了李约瑟这样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大师。

一句话,中国传统数学史之研究,从时间上看可谓不短、不断,从成果上看可谓成果丰富、成就斐然,从研究者看可谓中外有人、代有辈出。

但从内容上看,还存在较大不足,且不说对于一些新近发现或发掘出的典籍、文献、史料重视不够,仅就对与数学紧密联系的学科对中国传统数学之影响重视不够,就是一个严重不足。

如前文所述,学理上逻辑学与数学是最为联系紧密的。

但是,总观中国数学史研究,关注“中国传统数学与逻辑”这一问题之学者的确不多,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史专家郭书春教授所说“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面研究尚未见到有见地的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辉煌,中国传统数学也是如此,但到了近代跟不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了。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人,包括像李约瑟这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权威学者。

当然,也有很多的人对此作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回答,但都没有得出令人们或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和解释,例如,李约瑟博士的解释是:中国古代逻辑的不发达,中国古代数学家缺乏系统的逻辑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就是中国古代数学辉煌而近代落后的原因。

即使这样的回答,李约瑟博士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姑且我们赞成李约瑟博士的观点,系统就这一回答进行全面的注释、诠释和解释,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就像解开一个谜一样。

当然,说“中国古代逻辑的不发达”,这里的“不发达”是相对于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主线的西方逻辑传统呢,还是其它逻辑传统,因为,在逻辑史研究者普遍看来,逻辑学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存在受社会、文化等因素之影响而形成不同传统的情况。

就是说,历史的逻辑学不仅存在共同性和共通性,而且也深具特殊性和独立性,不同传统社会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不同传统的逻辑。

正如前文所述,数学的发展与进步,从学理上看最可能受到逻辑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数学的辉煌而中国近代数学的落伍,是否存在这样的原因:中国逻辑传统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之缺陷没有能给与数学创新足够的支持;而不仅仅是中国古代逻辑学之不发达。

因此,把数学史的研究与逻辑史的研究联系起来,从中得出某些结论,从学术上很可能为揭开李约瑟之谜或者否绝李约瑟之谜提供一种支持,在实践上很可能为今日我国数学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事实上,从我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吴文俊教授的工作看,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料,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深具科学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