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进展
探讨新生儿黄疸诊疗新进展

探讨新生儿黄疸诊疗新进展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时期对胆红素代谢不成熟,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黏膜的黄染现象。
临床数据表明我国50%足月儿及80%早产儿可发生新生儿黄疸[1]。
因此对于被新生儿黄疸应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非常重要。
近几年来,随着对新儿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以下对近几年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1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新进展1.1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检测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 jaundice) 和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其生理性黄疸的主要特点是新生儿通常情况良好,足月儿一般生后2~3d出现黄疸,4~5d可达高峰,5~7d可以则消退,最常不超过2周;早产儿的黄疸多于出生后3~5d出现,5~7d达高峰,7~9d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同时新生儿每天血内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不是很迅速,总胆红素水平高于85mmoL/L但不超过221mmoL/L。
是新生儿特发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h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m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mmol/L(5mg/dl)或以上。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mmol/L,持续时间早产儿257mmol/L。
持续时间4周。
黄疸经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mmol/L。
如果新生儿黄疸符合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则可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2对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检测由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不容易区分,在临床上我们需要更灵敏特意性的指标进行区别。
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在肝细胞微粒体内转化而成,当出现胆汁淤积时则可以引起血清胆汁酸增高[3]。
判断肝细胞和胆汁淤积的程度。
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新进展

、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1 — 0 0 2 2 — 0 3
新 生 儿 黄疸 , 尤其 是 病理 性 黄疸 中血 清 未结 合 胆 红 素 明显 升
高 时 可导 致 神 经 细胞 中 毒性 病 变 , 进 而直 接 威胁 小 儿 生命 或造 成 严 重 的 中枢 神 经 系 统后 遗 症 。 因此 , 对 新 生 儿 黄 疸 的 治疗 有重 要
给 药组 黄 疸 消退 、 胆 红素 值 恢 复 正 常所 需 时 间 为 ( 5 . 8 5  ̄ 1 . 5 5 ) d , 常 规 治疗 组 为 ( 7 . 8 0 + 2 . 2 0 ) d , 2 组 比较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 O 1 ) , 中 药 外用 法 治疗 效 果好 , 且 无 副作 用 。
缩短 了病 理 性黄 疸 的疗 程 , 效果 明显 。
意义 。 传 统 的治 疗 方 案有 药 物治 疗 ( 如 苯 巴比妥 、 尼可 刹 米 等肝 酶 诱导剂 ) 、 蓝光治疗 、 脐静脉换血疗法等。 近 年 来 随 着 新 生 儿 黄疸 研 究 的不 断 深 入 , 对 其 治 疗 方 法 也 有 了新 的 发 现及 改 进 , 现综 述
差 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 0 . 0 1 ) ; 观 察 组 病 理 性 黄 疸 持 续 时 间 平 均
为4 . 2 d , 对照组平均6 . 4 d , 2 组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O . 0 5 ) , 表 明
新生 儿 对黄 疸 进 行早 期 预 防 和治 1 . 6 的新 生 儿 随 机分 2 组 。观 察 组 即给予 苯 巴 比妥4 ~ 8 g / ( k g ・ d )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2 . 1 中药
J L > 4 周; ④黄疸 退而复现 ; ⑤血清结合胆 红素> 3 4 I . L m o l / L 。具备 其中 l 项 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 新生儿病 理性 黄疸如果未能 及时有效 治疗 ,未结合胆 红素 可通过血脑屏 障进 人脑 组织 , 引发胆红素脑病 , 非死即残 。 因此 , 对新 生儿病理性黄疸要 及早发现 、 早诊 断 、 早治疗 , 减 少伤残率 。 目前 ,在新生儿病 理性 黄疸 的治疗方法上 有了一些新 的尝试和
加, 但达 到“ 饱和 ” 状态后 , 即使光 强度继续 增加 , 光反应也 不会 增加 . 当胆 红素下 降至 1 0 0 I x mo l / L时 , 即使 继续光疗 , 胆 红素也 不会 再下 降 。 连 续或 间歇光疗无 差别 , 后者 可减少不 良反应 , 可 用于治疗及预 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实践研究I 7 ] 表明间歇 光疗 不仅疗效 好 , 而且可 增加母 婴接触 的时间 , 增加安 慰 , 避免 新生儿“ 皮肤 饥饿 ” 现象 , 利于新 生儿 的身心健康 。 在治疗方式上 ,蓝光光 照治疗与 白蛋 白静脉滴注结合 使用 能起 到更佳 的临床治疗效果[ 8 1 。白蛋 白能与血清 胆红素结合 , 是 胆红 素的重要 载体 ,与 白蛋 白结合后 的胆红素无法通过 血脑屏 障。此外 , 蓝光照射产生 的水溶性 I X a E型胆红素极不稳定 , 可逆 转为脂溶性 的 I X a Z型胆红素 , 影响疗效 , 而静脉滴 注 白蛋 白后 , I X a E型胆红素与 白蛋 白结 合 ,抑制 了从 I X a E型胆 红素 向 I X a Z 型胆红素 的逆 转。但 是结合使用血制 品的风险性及其 目前 管理 较严 格 。 故建议 白蛋 白用 于重症黄疸患儿及黄疸换血前使用 。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约 6 %新生儿可出 治疗组 4 例和对照组 4 例 , 0 8 0 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 , / , 1 kd 呵 2 现不同程度黄疸 , 大部分 黄疸可 自然 消退 , 属于 生理性 黄疸 , 连续治疗 2~ 4个疗 程。治疗组在 蓝光 照射基础 上加用 菌栀 少数患儿黄疸加深可 出现贫血 、 肝脾肿 大 , 重者甚至引起胆 黄注射液 5~6m/ ,0 严 l次 1 %葡萄糖 注射液 3 0~5 1 Of 静脉 点 n 红素脑病 , 导致神经系统损 害和功 能残疾 对社会 和家庭 造成 滴 , 日一次 , 每 治疗 组总有效率 为 9 .% , 5 8 对照组 总有效率 为 极大危害。所 以对新生儿 黄疸进 行适 时、 效 、 有 安全、 经济 的 8.%。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 2 85 , 0 0 )差异有 75 X = .3P< .5 ,
范 围交迭 。此光 源降解胆红素 的作用 比传统 的蓝光冷光源效 之 一 【 。
果好 , 光疗后胆红素反弹幅度很小 。 1 药物治疗黄疸 的新观点 ’
早期 应用鲁米 钠 、 四磨 汤对正 常足 月新 生儿血胆红 索水
平的影响。选择 自然顺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36例 为研 究埘 1
传统方法光疗 : 用于 任何 间接 胆 红素 血症 , 红 素 > 3% ) 适 胆 0 。其机制至今尚未完全 明了 。通过双歧 杆菌三联 活 2 06 .o L 使用波 长 4 0— 6 m 2 .p l , m / 2 4 0 m的蓝光 ( 冷光 源) 可持 菌联合茵桅黄治疗母乳 性黄疸 与传统治疗 方法对 比, 讨母 , 探 续或 间接照射 2 4 4~ 8小 时 J 。光照疗 法治疗 新生儿 黄疸 已 乳性 黄疸 的治疗方法。将 5 6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疽患儿随机分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新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
本文对近两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新进展,展现新生儿黄疸病因、程度及再认识研究的最新成果。
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血红素;血清胆红素;胆红素脑病;治疗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不成熟,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黏膜的黄染现象。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可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救治,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轻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重则导致新生儿死亡。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现将其近三年的最新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西医治疗李立新[1]采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并与传统药物鲁米那-可拉明进行比较。
将60例足月正常体重、纯母乳喂养、中度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和鲁米那-可拉明治疗组,对照比较其疗效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检测母乳和治疗前、后婴儿粪便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浓度,探讨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机制。
思密达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的幅度为(36.36±10.12)μmol/L,疗效明显优于鲁米那可拉明组,且不需住院,不中断母乳喂养。
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明显优于鲁米那-可拉明,不是通过影响β-GD而起作用。
笔者认为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有效、安全、价廉、无副作用、不影响母乳喂养安全简便,不需中断母乳喂养。
苯巴比妥联合思联康对新生儿黄疸的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马菲[2]将33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
试验Ⅰ组给予苯巴比妥,试验Ⅱ组给予苯巴比妥和思联康联合用药,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三组黄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情况。
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研究进展

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研究进展摘要:目前黄疸茵陈颗粒主要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药治疗研究,这几年一直都在进行,取得效果相对来说也比较明显,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利用黄疸因颗粒进行辅助治疗,如果患者因为这种病住院的话会首先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目的主要是为了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值和间接胆红素值,如果以间接胆红素值增高为主会使用蓝光治疗,在进行蓝光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入相应的补液和酶进行良好的诱导,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加入黄疸茵陈颗粒,在患者服用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测量时会发现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值降低较快,再过一段时间后通过肉眼也可以分辨出皮肤上的黄疸呈现出消退的趋势。
目前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单纯的用蓝光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的要快很多。
关键词: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科中常见病,大多数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红细胞。
因为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整,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治疗胆红素升高到一定值很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胆红素脑病,一些家长在开始时往往会忽视,症状重的话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严重的话则会导致新生儿的死亡。
因此,需要医生和父母都要有足够的重视,要在进行常规的蓝光治疗的同时用黄疸茵陈颗粒进行口服的辅助治疗,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1、病理性黄疸的定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这种疾病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1]。
病理性黄疸有以下的特点:第一:黄疸出现的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比会早很多,一般是在24小时之内出现;第二:黄疸进展比较快,胆红素上升的速度也会非常快(每日超过5mg/dl,或每小时大于0.5mg/dl);第三: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持续超过两周,早产儿超过4周;第四:黄疸会退而复现,有加重趋势;第五:血清中结合胆红素超过2mg/dl[2]。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现状与进展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现状与进展新生儿黄疸主要发生于早期新生儿,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
茵栀黄口服液是根据古方茵陈蒿汤,经长期的临床应用及剂型改革研究研制而成。
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于新生儿黄疸、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的新生儿溶血等疾病的治疗。
本文就目前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现状做一综述。
标签:茵栀黄口服液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与转化能力较低,加之胆红素肠- 肝循环,易于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粘膜、体液和其他组织出现黄染现象。
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状态良好,不需干预治疗可自行消退。
但约5%~10%患儿是需干预治疗的病理性黄疸,如处理不当,严重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除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常引起后遗症,严重可致死亡,故应及时查明病因,积极有效治疗。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法,包括:光疗、抗感染、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疗,必要时予碱化血液、白蛋白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达换血指征者予换血治疗。
蓝光照射治疗最常用,效果显著,但副作用亦较明显。
为减少蓝光照射的副作用,可加用口服药缩短光疗时间,但临床上可用的口服药极少。
茵栀黄口服液有退黄、利胆效果,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途径[1]。
因此本文就茵栀黄口服液在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1生理性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60%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在生后2~3 出现黄疸,4~5天最重,足月儿2周内消退,未成熟儿可延迟3~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 umol/L(15mg/dl),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2]。
1.2 病理性黄疸24小时内出现黄疸;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 umol/L(15mg/dl);黄疸进展快:血清胆红素迅速增高,每日上升〉85.5umol/L (5mg/dl);黄疸持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血清结合胆红素〉34.2umol/L (2mg/dl)[2]。
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新进展

万方数据
[1]李江,唐春燕,黄桂红,罗昱澜,李春凤.医院药品有效期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华夏医学,2005,18(3). [2] [3] 马爱群.吕毅,董亚萍.药剂科手册.科学出版社。2008. 姜丽丽,谢升阳.浅谈中医院效期药品管理.中国药师,2004,7 (2):157・158.
X年××月××日”;也可以用数字和其他符号表示
剂量注射该药3—5p,mol可维持7—10 d左右;③中药治疗: 湿热型黄疸患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 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 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此型一般病情较重,多为 核黄疸患者。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 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菌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 煎服。 瘀滞型黄疽患儿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 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
出生时的17~51pLmol/L(1—3 mg/d1)逐步上升到86p,mol/L
(5 mg/d1)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他症状,1—2周内
消退。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应不超过204 i_Lmol/L(12 ms/d1),早产儿不超过255 p,mol/L(15 mg/d1)。 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 ixmol/L(12 mg/d1)也可发 生胆红素脑病,故应该对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有足够警惕,以 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以下特点:①黄疸出现得早,出生 后24 h内即可出现黄疸相关症状;②黄疸程度重,及面颈部 甚至躯干皮肤及巩膜呈金黄色或黄色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 有较明显的黄染,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 ms/dl;③黄疽持 久。出生2—3周后黄疽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 深;④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⑤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 佳、呕吐等表现者。 发生以卜病理性黄疸症状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 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 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 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种类:①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 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 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 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 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不是 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牛溶血。据报道,新 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 文 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 仲 嘉 ,刘 光 权 ,张 志 占 ,等 .单 侧 多功 能 外 固 定 架 的 j 临 床应 用 [】 J .中华 骨 科 杂志 ,1 9 ,1 4:2 l 1 . 9 6 6( ) 1 ~2 4
4讨论
脐带扭转 2 0周一例
1 3 0 郭丽萍 ( 开原市中心医院 辽宁开原 l 2 0 )
参 考 文 献
… 丰 有吉 ,沈锉 。 妇产 科 学 [ . 京 人 民 出版 社 .052 5 M】北 2 0 .0 .
新生儿病理性 黄疸的治 疗进展
常香云 侯春蕾 邹积茹 ( 大庆龙 南医院新生儿科 黑龙江大庆 1 3 0 ) 0 0 6
【 中图分类号 】 R 2 【 72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7—58 (0 90 - 12 0 6 2 0 5 2 0 )1 0 3 - 2
【 中图分类号】 R 1 .34 【 7 4 4 文献标 识码】B 【 文章编号】1 7-58 (0 90 —0 3 - 1 6 2 0 5 2 0 )1 12 0
/ 一
【 关键 词】脐 带扭 转
5m ,散 在 钙 化 灶 术 后 4 ,母 子 平 安 出院 。 c 天 讨 论 胎 儿 活动 可 使脐 带 顺其 纵轴 扭 转 呈 螺旋 状 , 生理 性 扭 年9 l 日人 院 待 产 , 体: 般 状 态 好 , 肺听 诊 未 见异 常 , 部 转 可 达 6 周 , 脐 带 过 度 扭转 呈绳 索样 , 胎 儿 血 循 环慢 , 致 月 】 查 一 心 腹 -1 l 若 使 导 膨 隆 , 产 式 , 软 , 压 痛 可 扪 及 及 胎 体 儿头 下 方 . 高 3c , 纵 腹 无 宫 2m 腥 胎儿宫 内缺氧, 严重者可致胎儿血 循环 中断造成胎儿死宫内[】产 1, 围 9c , ) I 012 / , 不 整 , 下 肢 无 浮肿 , 声 示 : 顶 科 医 生 在 临 床 如 遇 到 胎 心 快 不 能 纠 正 者 应 注 意 此 病 , 免 发 生 不 9m 胎 L 7 8 次 分 律 双 超 双 以 径 9 2 m, 盘 成 熟 度 Ⅱ级 ,入 院 诊 断 l l O .c 胎 孕 产 ,妊 娠 3 + 8 4周 良后 果 。
一
紧;在股骨干手术时为保证术后膝关节功能不受影响 , 固定稳妥 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缺点。骨折愈合 后, 需麻 醉,在门诊拆 无 后屈膝9 度。 0 ⑤冲洗创面关闭伤 口: 去除持骨器后冲洗清 洁术野 , 除外固定架即可 , 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及经济 负担 。
清 点 器 械 , 合 伤 口 , 口处 尽 可 能 紧 密 缝 合 不 留空 隙 , 精 纱 缝 针 酒 手术配合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①病例多为急诊病人 , 致伤原 布覆盖 、包扎。 因复杂, 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 而一旦漏诊 , 极易发生生命危险。 3结果 ②防止 术后感染。 ①选用合适的配套工具 , 避免固定针反复穿入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 8 -1个月, 均获骨性愈合, 无延长愈合或骨 或 穿 入 过 深 。④ 选择 最 佳 外 固 定 穿 刺 位 置 ,以减 少 炎 症 发 生 。 不连。 疗程 中有 8 发 生针 孔 感染 , 予抗 生素 治疗 后 好转 ;有 2 例 经 例 出现 膝 关节 活动 受限 。 本组 无 固定 螺钉松 动 和折 断现 象 , 也无 重要 血 管神 经 损伤 等 严重 并发 症 。本组 平均 住 院 日 1.天 , 愈率 9%。 35 治 8
患者 3 2岁 , 院 号 3 1 3 停 经 9 月 , 动 5 月 , 动 加 快 住 73 , 个 胎 个 胎 2 天 , 天 左 侧 卧位 , 氧 24 /分 , 小 时 , 能 缓 解 , 20 O 每 吸 升 半 不 于 07
枕 左 后 位 。胎 儿 宫 内窘 迫 , 2 患者 入院 后 急诊 于 硬 膜 外 麻 醉 下 行 子 宫 下 段 剖 宫 产 术 ,术 中娩 一 男性 活 婴 ,1 分钟 评 分 4 ,5 钟 评 分 分 9 , 带 长4 c , 时 针 扭 转2 周 , 分 脐 7m 顺 0 羊水 3 0 升 , 盘 2 】 * . 0毫 胎 1 9 2
经 验 交 流
中 健 文 0年月 6第期WlHl De M i hi 外 康 摘291第卷 1 o a gtec P o a 0 r et is da ed l d h l e
根 据 固定 架上 的 螺 孔 位置 用 定 位 器定 位 , 拧 入 其 余 螺 纹 钉 , 再 一 单 侧 多功 能 外 固 定 架 结 构 简 单 , 术 简 捷 , 组 织干 扰 少 , 手 对 复 般 要 求 螺 钉 穿过 对 侧骨 皮 质 0 5 m,将 固定 架 置 于 皮 肤 l c .c ~2 m 位固定满意 , 允许关节早期活动 , 符合骨折复位固定牢固与早期 处 ,递 内 六 角 板 手 , 整 外 固 定 支 架 的 角度 及 松 紧度 , 紧 固 定 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中后期外 固定架动力化 , 调 拧 肢体负担重时骨 杆 上 螺 丝 ;再 递 上 调 节 器 , 节 支 架 长 度 ,当调 节 器 调 到 三 分 之 折 端 产 生 纵 向 力 利 于 骨 痂 生 长 、塑形 ,促 进 骨 折 愈 合 , 止 拆 除 调 防
长仍感 不够 时 , 应装上合适的加长杆 , 以达到手术所 需的长度 , 外固定架后再骨折的发生 …。手术也不 需广 泛剥离软组 织 , 基本 再 拧 紧 固定 杆 上 的 螺 丝 。 中 立 位 固 定 并 加 压 , 各 制 动 锁 钮 拧 不影 响骨折断端 的血运 , 行 将 克服 了钢板固定广泛破坏血运 、 术后再
对 病 理 性 黄 疸 进 行合 理 有 效 的 治 疗 ,是 降 低 新 生 儿 胆 红 素 多 单 线 态 氧 作 用 的 结 果 使 人 体 血 清 中F A尤 其 是 必 需 脂 肪 酸 及 F 脑 病 致 死 率 和 致 残 率 的关 键 。 传统 的 治 疗 方 案 有 药 物 治 疗 、 光 色 氨 酸 水 平 下 降 。 迅 速 发育 的 婴 儿 中枢 神 经 系统 及 脑 功能 产生 蓝 对 箱 治 疗 、 静 脉 换 血 疗 法 等 。 年 来 随 着 新 生 儿 黄 疽 研 究 的 不 断 不 利 作 用 。而 每 天 光 疗 8 脐 近 h、休 息 lh的 间 隙 光 疗 ,未 发 现 对 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