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固定化酶ppt讲解

合集下载

固定化酶技术ppt课件

固定化酶技术ppt课件
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酶与载体必须结合牢固,利于固定化酶的回收及反
复使用。 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所选载体不与废物、
产物或反应液发生化学反应。 固定化酶成本要低,以利于工业使用。
7
3.1 固定化酶的传统制备方法
3.1.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物理吸附法,将酶固定在纤维素、琼脂糖等多糖类或多孔玻 璃、离子交换树脂等载体上的固定方式。显著特点是:工艺简便及条件温 和,包括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吸附过程可同时达到纯化和固定化;酶 失活后可重新活化,载体也可再生。但要求载体的比表面积要求较大,有 活泼的表面。
酶与载体的结合部位不应当是酶的活性部位(酶 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不发生变化)
避免那些可能导致酶蛋白高级结构破坏的条件。 由于酶蛋白的高级结构是凭借氢键、疏水键和离
子键等弱键维持,所以固定化时要采取尽量温和 的条件,尽可能保护好酶蛋白的活性基团。
6
固定化应该有利于生产自动化、连续化。 载体能抗一定的机械力。
(2)微囊型
把酶包埋在由高分 子聚合物制成的小 球内,制成固定化 酶。由于形成的酶 小球直径一般只有 几微米至几百微米, 所以也称为微囊化 法。
9
1.3结合法 酶蛋白分子上与不溶性固相支持物表面上通过离子键结合而使酶固定
的方法,叫离子键结合法。其间形成化学共价键结合的固定化方法叫 共价键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结合力牢固,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酶的 脱落,稳定性能好。该法的缺点是载体的活化或固定化操作比较复杂, 反应条件也比较强烈,所以往往需要严格控制条件才能获得活力较高 的固定化酶。
11
3.2固定化酶的新型制备方法
3.2.1共价固定法 酶分子表面存在很多可供利用的化学基团。选择性地利用酶分子表面远离

《酶固定化和修饰》PPT课件

《酶固定化和修饰》PPT课件

缺点 结合力弱,对pH、离子强 度、温度等因素敏感,酶 易脱落,酶的装载容量较 小 偶联条件激烈,易引起酶 失活;成本高
交联条件激烈,机械性能 差
仅可用于低分子量的底物
固定化酶的应用
固定化酶既保持了酶的催化特性,又克服了游离酶 的不足之处,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 (1)酶的稳定性增加,减少温度、pH值、有机溶剂 和其他外界因素对酶的活力的影响,可以较长期地 保持较高的酶活力。 (2)固定化酶可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提 高酶的利用价值,降低生产成本。 (3)固定化酶易于和反应产物分开,有利于产物的 分离纯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低;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 —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质量; —有利于实现管道化、连续化以及自动化
操作,易于与各种分离手段联用。
固定化酶的缺点
• 但由于固定化酶是通过反应而被结合在载体上,固定化过程中酶 的活力难免有一定损失;
• 而底物则要求是水溶性的,这样才能够接触酶而发生反应; • 也不适宜于需要辅助因子的反应。 • 胞内酶必须经过酶的分离过程
• 固定化酶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
• 1969年固定化氨基酸酸化酶在工业生产中被正式应用
• 1971年的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 采用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固定化酶的优点
• 优点: —易于将酶与底物及产物分离,因而产物
相对容易提纯; — 酶能够重复利用,使用效率提高,成本
由必需基团构成的与酶催化活性有关的 特定区域.
非必需基团

非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外
必需基团
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 活
活性中心

酶的固定化优秀PPT

酶的固定化优秀PPT
38
2、空间障碍效应
固定化之后,由于酶的空间自由度受到限制(因为载体 的空隙太小,或者固定化方式与位置不当,给酶的活性部 位造成了空间屏障),使酶分子的活性基团不易于底物或效 应物接触,影响酶分子的分子活性中心对底物的定位作用, 所造成的对固定化酶的活力的影响效应,被称为空间障碍 效应。
39
40
64
1)酶传感器的原理
酶传感器主要由固定 化酶膜和变换器组成: 固定化酶膜:选择性 地“识别”并催化被 检测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 变换器:把催化反应 中底物或产物的变量 转换成电信号,通过 仪表显示出来。
65
(2)酶电极(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半透膜 酶胶层
感应电极
1967年Updike等采用 酶的固定化技术,将葡萄 糖氧化酶固定在疏水膜上, 然后再和氧电极结合,组 装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 传感器——葡萄糖氧化酶 电极。
优点:操作简单、条件温和、 载体廉价易得、可反复使用。
缺点:结合力不劳、容易脱落。 9
2.包埋法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 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载体:琼脂、琼脂糖、海藻酸钠、角叉菜胶、明胶、 聚丙烯酰胺……
(1)凝胶包埋法:以各种多孔凝胶为载体,将酶、 细胞或原生质体包埋在凝胶的微孔内的固 定化方法。
1.必须注意维持酶的催化活性和专一性 2.酶与载体结合牢固 3.载体的机械强度 4.固定化酶要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5.载体稳定,不可与底物、产物发生反应 6.固定化酶要廉价
34
三 固定化酶的性质
35
36
37
1、分配效应
由于载体和底物的性 质差异引起了微环境和宏 观环境之间的性质不同。 微环境是在固定化酶附近 的局部环境,而将主体溶 液称为宏观环境。由这种 不同造成的底物、产物和 各种效应物在两个环境之 间的不同分配,被称为分 配效应。

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 PPT课件

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 PPT课件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2)方法步骤
①乳糖酶的溶解:准确称取乳糖酶 100 mg,然后将其溶

解在 pH__7_.3__的磷酸缓冲液中,其中单体__A_r_c__浓度为
课 栏
质量分数 20%,交联剂__B_i_s __浓度为质量分数 5%。
目 开 关
②聚合:将含有 N,N,N′,N′-四甲基乙二胺和 _过__硫__酸__铵___的磷酸缓冲液迅速倒入乳糖酶的溶解液中,
本 4.固定化酶应用的常见方式
课 栏
(1)间歇式:每次反应完后,经_离__心__或__过__滤___法

收集酶后再重复利用。
开 关
(2)连续式:用固定化酶制成的_反__应__柱___进行不
间断的重复利用,如图。
图中①是反应柱,②是固定化酶,③是分布着
小孔的筛板,不允许酶颗粒通过,而反应液可
以自由流出。
加酶分解是用预先灭过菌的玻璃棒每隔一段时间轻轻搅
拌;固定化酶回收用的是缓冲液反复冲洗固定化酶。所
以 C 正确。 答案 C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3.下列关于牛奶中乳糖的分解的检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乳糖酶可以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B.还原糖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本 C.根据化合物颜色的深浅变化,可以了解乳糖酶的作用活性
2.方法步骤 (1)鲜牛奶的处理:取新鲜牛奶 0.5 kg 放入 1 000 mL 干净 烧杯中,__8_5_~__9_0__ ℃巴氏灭菌。将灭菌后的牛奶冷却至 __4_5_~__5_0___ ℃,_过__滤___后平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入 A 烧杯,另一部分放到 B 烧杯内作对照。
学习探究区
第8课时

固定化酶ppt

固定化酶ppt

谢谢大家!
1、制备球形再生纤维素载体时,需要控制球的粒 径大小及避免拖尾
总结——实验中注意事项
2、制备薄膜载体时,需要控制薄膜的厚度
展望——下一步工作计划
• 多种离子液体的选择与结构分析 • 多种形态载体制备与表征
• 高固载率及高通量多孔载体固定化酶的制备与表征
• 酶的结构参数与特征信息获得
感谢专家组老师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开题报 告! 欢迎批评与指正!
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微球固定化酶的制备与 表征
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微球固定化酶的制备与 表征
表1-1 不同底物硅烷改性后微球载体表面氨基含量测定
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微球固定化酶的制 备与表征
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微球固定化酶的制 备与表征
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微球固定化酶的制 备与表征
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膜固定化酶的制备 与表征
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固定化 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专 业: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学 生:姚松坤 导 师:张健飞 教授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目录
研究背景 课题结构与研究内容 总结与展望
研究背景
离子液体论文逐年级数递增
离子液体数量增长呈S 曲线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微晶纤维素Avicel 木瓜蛋白酶 离子液体
木瓜蛋白酶的螺旋结构
Whatman滤纸
熔融离子液体
课题结构与研究内容
课题结构与研究内容
氨基含量、酶活和固载率的计算
V D315 nm C W
V 0.002 F .I . u / m g U Ew 8
固定化酶活 游离酶量 固载率 游离酶活
离子液体再生纤维素膜固定化酶的制备 与表征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ppt课件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ppt课件

• 固定化细胞意义:用完整的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 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生物细胞内的特定酶或多酶系 统。
ppt课件
4
优点
①省去对酶的提取过程,使酶的损失和生产 成本降到最低程度;
②可以利用细胞的多酶系统直接生产有价值 的产物。
ppt课件
5
第一节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
一、固定化酶和细胞的定义及特点 二、固定化方法 三 细胞的固定化方法
缺点:结合力弱,易解吸 附。
ppt课件
17
2.共价偶联法(covalent binding or covalent coupling)
借助共价 键将酶的活性 非必需侧链基 团和载体的功 能基团进行偶 联。
ppt课件
18
1)载体:亲水载体优于疏水载体
如:天然高分子衍生物:
纤维素
葡聚糖凝胶 亲和性好,机械性能差
ppt课件
23
戊二醛有两 个醛基,均可与 酶或蛋白质的游 离氨基反应,使酶 蛋白交联。
此法与共价偶联法利用的均是共价键, 不同之处:交联法不使用载体。
ppt课件
24
交联反应既能发生在分子间,也可 发生在分子内。
• 酶浓度低时,交联发生在分子内,酶 仍保持溶解状态。 • 酶浓度高时,交联发生在分子间,酶 变为不溶态。
11
优越性:
(1)降低成本,省去酶的分离纯化工作; (2)既可作为单一酶,也可作为复合酶系
完成部分代谢过程。 局限性: (1)细胞内多种酶的存在,会形成不需要的副
产物。 (2)细胞膜、细胞壁和载体都存在着扩散限制
作用。
ppt课件
12
3.固定化原生质体
意义: (1)固定化原生质体去除了细胞壁的扩散障 碍,有利于氧的传递,营养成分的吸收和 胞内产物的分泌。 (2)原生质体不稳定,容易破裂,固定化后, 由于载体的保护作用,稳定性提高。

固定化酶ppt课件

固定化酶ppt课件
载体带正电荷,pH向酸性方向移动。 11
产物性质对固定化酶体系pH的影响
催化反应的产物为酸性时,固定化酶的pH值比游离 酶的pH值高;反之则低
12
4. 最适温度变化
一般与游离酶差不多,但有些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5. 底物特异性变化
作用于低分子底物的酶特异性没有明显变化
既可作用于低分子底物又可作用于大分子低物的酶 特异性往往会变化。
9
3. 最适pH的变化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 改变酶的空间构象 (2)影响酶的催化基团的解离 (3)影响酶的结合基团的解离 (4)改变底物的解离状态,酶与底物
不能结合或结合后不能生成产物。
10
载体对固定化酶体系pH的影响
载体带负电荷,pH向碱性方向移动。
微环境是指在固定化酶附近的局部环境,而把主 体溶液称为宏观环境。

60
酶固定化方法选择依据:
(1) 酶的性质 (2) 载体的性质 (3) 制备方法的选择
61
四、辅酶固定化
原因
有机辅因子中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基团,参与酶的催化 反应
有机辅因子在使用过程中要流失,并且不能自行再生 有机辅因子价格昂贵
——工业上应用全酶的关键是有机辅因子的保留和再生
感应电极
酶电极示意图
ß-D-葡萄糖+O2
D-葡萄糖酸-1,5-内酯+H2O 69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醌+H2O
葡萄糖酸+氢醌
Pt
氢醌
醌+2H++2e-
铂电极
70
(2)脲电极 Urea + 2H2O
脲酶
2NH4++2HCO3-
产生的2NH4+为阳离子电极感应。

《固定化酶》课件

《固定化酶》课件
《固定化酶》课件

CONTENCT

• 酶的介绍 • 固定化酶的原理与技术 • 固定化酶的制备与表征 • 固定化酶的实际应用 • 固定化酶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01
酶的介绍
酶的定义与特性
酶的定义
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种具有催化作 用的有机物,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 率而自身不发生化学变化。
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 性。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固定化酶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手性合成。通过固定化酶技术,可 以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实现高效、环保的有机合成,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固定化酶还可以用于药物的生产和研发,通过酶促反应实现药物的合成和修饰, 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固定化酶在环境保护中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和污染物降解。通过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实现高效、稳定的 废水处理和污染物降解,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
固定化酶的技术方法
总结词
固定化酶的技术方法
详细描述
固定化酶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和共价结合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的应用 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固定化酶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固定化酶的应用领域
详细描述
固定化酶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生物传感器、生物反应器、药物制造、环境保护等领域。通过固定化 酶技术,可以实现酶的重复利用,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智能化
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实现固定化酶的智能 化调控和优化,提高酶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固定化酶面临的挑战
80%
稳定性问题
固定化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 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 值等,导致酶的活性降低或失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固定化技术的发展,也可采用含酶菌体 或菌体碎片进行固定化,直接应用菌体或菌 体碎片中的酶或酶系进行催化反应,这称之 为固定化菌体或称固定化死细胞。
1973年,日本首次在工业上成功地应用固定 化大肠杆菌菌体中的天门冬氨酸酶,由反丁 烯二酸连续生产L—天门冬氨酸。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菌体都是以酶的应用为目 的,它们的制备和应用方法也基本相同
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菌体的基础上,70年代后期 出现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载体 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也称 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1976年,法国首次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生产啤 酒和酒精。1978年,日本用固定化枯草杆菌 细胞生产α-淀粉酶的研究成功,开始了用 固定化细胞生产酶的先例。
玉米淀粉 → 液化、糖化 → 葡萄糖浆 → 膜 过滤 → 离交、浓缩 → 异构化 → 部分变成 果糖(42%)→混合 →浓缩、精制→ 55% 高果糖浆 参与的酶: α—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异构酶
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吗?
固定化菌体
用于固定化的酶,起初都是采用经提取和分 高纯化后的酶。
这一发现是酶的推广应用的转折点,也是酶工程发展的转折点。在此基 础上,酶的固定化技术日新月异。
60年代后期,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 1969年,日本的千烟一郎首次在工业 生产规模应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连续生产L-氨基酸,实现了酶 应用史上的一大变革。
此后,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促使酶 工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发酵工程 中脱颖而出。
缺点: 固定化过程中往往会引起酶的失活 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低,且不适合用于 高分子质量的底物。
高果糖浆
也称果葡糖浆或异构糖浆,它是 以酶法糖化淀粉所得的糖化液,经葡 萄糖异构酶的异构作用,将其中一部 分葡萄糖异构成果糖,由葡萄糖和果 糖而组成的一种混合糖糖浆。
固定化酶法生产高果糖浆
高果糖浆的生产流程
第章四 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
一、概述
酶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和作用条件温和等显 著特点,但是在使用酶的过程中,酶存在不足:
Immobilized enzyme
固定化酶的研究从50年代开始,1953年德国的格鲁布霍费(Grubhofer) 和施莱思(Schleith)采用聚氨基苯乙烯树脂为载体,经重氮化法活化后, 分别与羧化酶、淀粉酶、胃蛋白海、核糖核酸酶等结合,而制成固定化 酶。
常用的交换剂有CM-纤维素、D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 凝胶等,其它还有各种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如Amberlite XE97、Dower-50等。通常50~150mg蛋白/g载体。
第一个离子结合法固定化酶: DEAE — Cellulose 固定化过氧化氢酶
第一个工业化的固定化酶: DEAE-Sephadex A-50 固定化氨基酰化酶
二、 酶固定化
一、酶固定化的方法
载体偶联法(键合法)
使酶分子上的某些非必需的游离基团通 过共价键(离子键)与不溶性载体结合 的固定化方法叫做共价键合法(离子键 合法)。
(键合法或载体偶联法)。
离子结合法
酶分子 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固相载体
在适宜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利用酶的侧链解离 基团和离子交换剂的相互作用而达到酶的固定化的方法, 称为离子键合法。
在实际中偶联最普遍的基团是:氨基、羧基以及苯环。 被偶联的基团还应是酶活性的非必需基团,否则将导致酶 失去活性。
载体的选择
载体直接关系到固定化酶的性质和形成。对 载体的一般要求是:
①一般亲水载体在蛋白质结合量和固定化酶 活力及其稳定 性上都优于疏水载体。
20世纪60年代初,以色列科学家发现生物细胞里的许多酶并不是单独 在水溶液里起作用,而是包埋在细胞膜里或其他细胞器里面起作用的。 于是,他试着把分离得到的酶结合到某种不溶于水的载体上,或者是包 埋于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膜上,这样就装配成了固定化酶。接着又对固 定化酶的催化特性进行观察,发现许多酶经过固定化以后,活性丝毫未 减,稳定性反而提高了。在反应容器里,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成百 上千次发挥效能,以不变促万变。
1986年,郭勇等人首次用固定化原生质体生产 细胞间质中存在的碱性磷酸酶,取得可喜成果, 随后,又进行了固定化原生质体生产葡萄糖氧 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等的研究,为胞内酶生产 技术路线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方法。
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原生质体以酶 等各种代谢产物的生产为目的,它们 可以代替游离细胞进行酶的发酵生产, 具有提高产酶率,缩短发酵周期并可 连续发酵生产等优点。在酶的发酵生 产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共价键合法
/index.html
酶分子和载体连接的功能基团 从理论上讲,酶蛋白上 可供载体结合的功能基团有以下几种:
①酶蛋白N—端的氨基或赖氨酸残基的-氨基。 ②酶蛋白C-端的羧基以及Asp残基的α-羧基和Glu残基γ羧基。 ③Cys残基的巯基。 ④Ser、Tyr、Thr残基的羟基。 ⑤Phe和Tyr残基的苯环。 ⑥His残基的咪唑基。 ⑦Trp残基的吲哚基。
郭勇等人从1984年开始,在国内首次进行固 定化细胞生产α淀粉酶、糖化酶和果胶酶等 的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1979年,固定化毛地黄细胞和 长春花细胞的研究成功,推动了固 定化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研究, 为动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的工业化 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固定化原生质体
1982年,日本首次研究用固定化原生质体生产 谷氨酸,取得进展。说明细胞制备成固定化原 生质体后,由于有载体的保护,稳定性较好, 同时由于解除了细脑壁这一扩散障碍,更有利 于胞内物质约分泌。
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 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固定化酶既保持了酶的催化特住,又克服了 游离酶的不足之处,具有增加稳定性,可反 复或连续使用以及易于和反应产物分开等显 著优点。
固定化酶的优点 以及局限性
优点:
不溶于水,易于与产物分离; 可反复使用; 可连续化生产; 稳定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