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市场效率
西方经济学基础5消费与生产者剩余

卖者
成本 供给量(美元)
这份工作,你决定通过竞价方式
把工作判给价格最低者。
玛丽
900 P>900 4
❖ ㈠假设:1、只要得到超过其从
事这项工作成本,每个人都愿意 弗瑞
接受这份工作。
达
800
800<P<900 3
❖ 2、装修工人成本(即机会成 本):包括油漆工的支出——油 乔治 漆、刷子和对自己时间的评价。 亚
例子2(曼昆)——多个消费者
TOM拍卖一张猫王个人专辑,有四
个猫王迷参加,分别是:约翰、
买者
保罗、乔治、林格。
㈠假设: 1每个人都想拥有这张专
约翰
辑,但这专辑对每个人来讲效用
大小不一样,愿意为此支付的价
保罗
格也不一样。
乔治
2每个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
意愿的价格购买这张专辑,并拒
林格
绝以高于或等于他支付意愿的价
③、供方:将不建新公寓, 也不维修现有公寓
④、供方用各种机制配给住 房:种族歧视,不租有小孩 房客,公寓管理者接受贿赂。
㈠价格控制 4生活案例
⑵价格下限——最低工资 美国国会1938年就制度最低工
资(公平劳动标准法案), 保证工人最低的适当生活水 平。2002年,联邦法律规定, 最低工资是每小时5.15美元。 结果: 最低工资高于均衡水平,虽然, 增加一些工人收入,但使其 他工人成为失业者。 解决办法:通过补贴,如租金 补贴,工资补贴。
㈠价格控制 ⒊价格下限
⑴生产者和消费者剩 余变化情况
价格上升到4元。 消费者剩余变化=
-D-B
生产者剩余变化=D -C
总剩余变化=-B- C
㈠价格控制 ⒊价格下限
西方经济学基础5消费与生产者剩余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消费曲线的定义
消费曲线是指描述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水平的曲线。
推导方法
消费曲线的推导主要采用经验统计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消费与收入之 间的数量关系。
消费曲线的特点
消费曲线通常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增加。同 时,消费曲线的斜率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小,意味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西方经济学基础-消费与生产 者剩余
目录
• 消费理论 • 生产者剩余 • 消费与生产者剩余的关系 • 消费与生产者剩余的实证分析 • 消费与生产者剩余的政策建议
01
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
01
消费函数定义
消费函数是用来描述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消费量与影响消费的
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02 03
消费函数的类型
03
消费与生产者剩余的关系
消费与生产者剩余的关联性
消费行为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为直接决定了生产者的收益,消费者需求强烈的产品会使生产者获得更多的剩余。
生产者剩余与市场供需关系
生产者剩余的大小与市场供需关系密切相关,当产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剩余增加;反之,当产品供过于求时, 生产者剩余减少。
生产者行为研究
通过实验法和实地观察法收集数据, 分析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 生产决策过程,探究生产者剩余的形 成机制。
实证分析结论
消费者剩余
实证分析表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愿意支付的价格往往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这部分差额 即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市场供需关系和商品或服务的特性等因素 。
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也会影响他 们的消费行为。如果预期未来收入增加或 支出减少,人们可能会增加当前的消费。
5消费者剩余

2、消费者剩余
2.2 消费者剩余含义需求曲线与价格线所围成的面积。经济含义1:消费 n 单位商品的效用净收益。 经济含义2:让消费者放弃消费所作出的补偿。
2.3 消费者剩余变化价格变化对消费者效用影响近似等于消费者剩余的变化。
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p1
p1(x1),商品1的反需求函数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中心问题:消费者市场交换利益
要求:1、理解拟线性偏好下需求与效用关系。 2、理解消费者剩余、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3、了解生产者剩余。 4、运用消费者剩余分析价格政策。重点: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的计算。
5消费者剩余

1.1 从效用函数到需求函数 在给定收入、其他商品价格下,通过解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可以得到一种商 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关系,即需求函数。 1.2 保留价格( Reservation Price): 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 高价格。
1、需求函数与保留价格
CV = EV = CS。
而在其他情形下,三者的数量关系为:
EV < CS < CV。
4、生产者剩余
4.1 生产者剩余含义 与消费者类似,生产者参与市场交易的
贸易受益。
4、生产者剩余
产出价格 (p) Output price
边际成本 Marginal Cost
y 产出单位
(output units)
v(0)+m=v(1)+m- r1 r1= v(1) - v(0) v(1)+m- r2=v(2)+m- 2r2 r2= v(2) - v(1) v(2)+m- 2r3=v(3)+m- 3r3 r3= v(3) - v(2) r1+r2+r3=v(3)-v(0)=v(3) 为消费3单位商品 x的毛收益( the gross benefit )。
4、生产者剩余
产出价格(p)
边际成本 p'
y'
y (产出单位)
4、生产者剩余
产出价格 (p)
p' 收益 Revenue = p'y'
y'
边际成本
y (产出单位)
4、生产者剩余
产出价格 (p)
边际成本
p' 生产y’ 单位产品的 可变成本是边际成本之和
y'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西方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导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一、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二、什么是经济、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个体)•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市场机制)•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国民经济)•三、如何学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比如:–人们决定购买什么(收入与财富的有限性), 工作多长时间(生命的有限性),储蓄多少,消费多少–企业决定生产多少,雇佣多少工人(市场有限性和生产能力有限性、资本有限性)–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护和其他需求之间分配资源(自然资源有限性,社会资源有限性)人们如何做出决策所有决策都面临着权衡取舍。
比如:•参加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的聚会意味着更少的时间学习•想要更多的收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这就使得休息时间减少•保护环境意味着生产消费物品的资源减少•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效率vs. 平等•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 需要在富人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
但这会减少工作与生产的激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做出决策时需要比较可供选择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任何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这是人们做决策的相关成本例如:上一年大学的机会成本不仅仅是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全部加起来,还包括由于没有工作而损失的工资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不仅是票价,还包括你呆在剧院的时间的价值理性人(经济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不仅是比较成本与收益,还要比较边际成本与收益)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例如:•当一个大学生考虑是否要多上一年学时,他会比较学费加上损失的工资和多上一年学所增加的额外收入•当一个经理在考虑是否要增加产出时, 她会在增加的劳动力与原材料的成本和额外的收益之间进行比较人们如何做出决策•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理性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汽油价格上涨时, 消费者会更多的购买混合动力汽车,更少购买耗油的越野车–当烟草税上升时,青少年吸烟人数会下降主动学习1原理的应用分析长途车站外带客,中途带客的经济现象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交换,如何相互交易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人们可以专门生产一种物品或劳务并用来交换其他物品或劳务,而不必自给自足•国家之间也能从贸易与专业化中受益–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国内自己生产•市场: 大量的买者与卖者(不必要在同一个地点)•组织经济活动意味着需要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多少–谁将得到它们•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不是通过政府或外在力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的著名观察结果:个人与企业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而在市场上交易,而家庭和企业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并增进整体经济的福利•“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体系来发挥作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价格–每个价格即反映了物品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反映了生产物品的成本–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引导自利的家庭与企业做出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决策•政府的重要作用: 保护产权(通过警察,法庭)•如果人们的财产存在很大的被侵犯的风险,那么他们便不愿意工作,生产,投资或者购买物品(移民和资本外逃)•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原因:–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市场势力:单个买者或卖者有能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比如,垄断)•在这些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增进效率•政府可以改变市场结果以促进公平(不是实现公平)•如果经济福利的市场分配结果不是合意的,税收或福利政策能改变经济“蛋糕”的分配方式(可以改变而不是决定分配)主动学习2问题讨论政府在下述情形中发挥何种作用?政府的干预有助于结果的改善吗?a. 大学的收费问题b.工作环境安全的监管c.公共高速公路及其收费d.专利法允许制药公司对急救药索取高价整体经济如何运行•各国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发达国家的平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收入的十倍以上–今天美国的生活水平比100 年以前大约增长了八倍•决定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生产率,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其它因素(比如,工会组织,国外的竞争)对于生活水平的影响远远小于生产率•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长期而言,通货膨胀总是由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而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所引起•政府创造货币的速度越快,通胀率越高•短期内(1-2年),许多经济政策朝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08金融危机的四万亿救市行动)•其它因素使这种权衡取舍不那么明显,但这种权衡取舍一直都存在内容提要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其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做出决策•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或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政府可以潜在地改善市场结果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本章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经济学家的两种角色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模型?经济学家怎么使用它们?•循环流量图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流量图想要说明什么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有什么联系?它还表示了什么其他概念?•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什么不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呢?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扮演的两种角色:科学家:试图解释世界政策顾问:尝试改善世界•作为科学家,经济学家使用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假设与模型•假设可以简化复杂的世界,使之更容易理解•比如:为了研究国际贸易,假设世界上只由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
《消费者剩余解释》课件

消费者剩余与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衡量消费者剩余的重要工具。需求曲线的下方面积即为消费者剩余,其面积随着价格 的下降而增加,反映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与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反映生产者愿意以不同价格提供的商品数量。当市场价格高于生产者的成本时,产生生 产者剩余;当市场价格低于生产者的成本时,生产者剩余减少甚至消失。
1 价值评估
消费者剩余衡量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评估与实际支付之间的差异。
2 个体效用
消费者剩余反映了个体在消费中获得的效用超过其支付的成本。
3 市场竞争
消费者剩余的存在促使市场形成竞争,推动价格下降,从而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福利。
消费者剩余的作用
消费决策影响
消费者剩余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帮 助消费者作出更明智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剩余解释》PPT 课件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作用、计算方法等内容,并探讨其在 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让我们一起深入研究消费者剩余的各个方面吧!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 间的差额。它体现了消费者在交易中所获得的价值。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
1. 单价法:消费者剩余等于个体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减去实际支付价格。 2. 面积法:消费者剩余等于需求曲线下方面积。 3. 边际效用法:消费者剩余等于边际效用与价格差的累加。
消费者剩余的测量方法
消费者剩余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消费者行为和使用经济模型等方法进行 测量。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消费者剩余数据,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和策 略制定。
经济效益评估
消费者剩余可用于评估经济活动的效益, 为经济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
西方经济学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如果公寓的均衡租金是200元,市场上消费
者总剩余是多少?净剩余是多少?
14.3 保存价格与需求曲线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与保存价格曲线不完全相同。
❖确定保存价格曲线是困难的,通常情况下,我们用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来近似代替保存价格曲线来估计消
r60
1
2
3
4
Rice (kilograms)
5
6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保存价格与实际支付
价格之间的差额。
❖当x商品的市场价格为0时, r1+r2+r3+…+ rn表示总共消费n
个单位的x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加的货币价值,即消费者剩余
❖当x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G时, r1+r2+r3+…+ rn-pGn 表示总
x1
'
x'"
x
1
1
B x1
练习:
1
2
1
1
2
2
❖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 x1 , x2 x x ,x1和x2的价
格都是1,他的收入为100。当x1的价格涨至2元时,
计算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消费者剩余、补偿变化
和等价变化
❖当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拟线性形式
时,上述三种测度方法是一致的。
当p1
5
6
保存价格、市场价格与收入效应:
❖需求曲线跟保存价格曲线之间的差是收入效应引起的
需求的变化。
❖用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来近似代替保存价格曲线以下
的面积即是消费者剩余,是衡量净效用所得的一种近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经济福利与社会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 =
买者的评 _
价
买者支付的量
and 生产者剩余 = 卖者得到的量
_ 卖者的
成本
Economic Well-Being and Total Surplus
外部性
Externalities 是指当市场结果不仅影响 参与市场的买者与卖者,还影响了那 些根本不参与市场的人。
外部性使市场福利不仅仅取决于买者的评价 和卖者的成本。
由于买者与卖者在决定消费量与生产量时并 没有考虑外在性的影响,所以,从整个社会 的角度来看,市场均衡可能是无效率的。
Summary
2
3
4
Quantity of
Houses Painted
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剩余...
Price
原来生产者 增加的生产 者剩余
P2 D
E
P1 B
Initial
C
Producer
surplus
Supply
F
新生产者的 生产者剩余
A
0
Q1
Q2
Quantity
市场效率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是分析市场中 买者与卖者福利的基本工具,它们可以
买者与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益。 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 利益最大化。
Welfare Economics
市场均衡导致收益最大化,它使产 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总福利最大 化。
Welfare Economics
消费者剩余从买者的角度测度了经济 福利。 生产者剩余从生产者的角度测度了经 济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 支付意愿(美元) 支付意愿(美元) 约翰 保罗 乔治 林格 100 80 70 50
2、消费者剩余与需求曲线 、
P 100 80 70 50 0 1 2 图1 3 D P A P1 P2 P3 0 4 Q Q1 Q2 图2 Q3 B D C D E Q
3、价格降低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 、
P D P1 P2 0 Q1 Q2 A B C
第5 章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市场效率
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
• 理解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经济含义和市场效率; 理解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经济含义和市场效率;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 市场效率。 市场效率。
一、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 ) 1、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愿意为某种物品 (1)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消费者愿意为某种物品 )支付意愿( ): 或劳务支付的最高价格。 或劳务支付的最高价格。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她)实际支付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 的价格之差。 的价格之差。
Q
举例: 举例: 1、物品价值与其价格之差称为( 、物品价值与其价格之差称为( ) A、过渡需求 B、消费者剩余 C、消费过剩 D、边际效用 、 、 、 、 2、商品的价格需求量如下表所示,如果实际价格为 元,则总消 、商品的价格需求量如下表所示,如果实际价格为7元 费者剩余为( 费者剩余为( ) A、0 B、3元 C、6元 D、12元 、 、 元 、 元 、 元
P S A P B 0 Q Q D
2、市场效率与平等 、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 (1)市场效率(Market efficiency):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 )市场效率( ): 员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员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经济成果 (2)平等(Equity):经济成果(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 )平等( ):经济成果(福利) 配的特征。 配的特征。 P 3、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原则: 、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原则: 贸易会增进福利。参与市场 贸易会增进福利。 经济的每一个人的福利状况 都比在自给自足情况下要好。 都比在自给自足情况下要好。 S A P B 0 Q Q D
S
Q
(三)市场效率 1、社会经济福利与总剩余 、 (1)社会经济福利:社会在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收益)。 )社会经济福利:社会在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收益)。 (2)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消 )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 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 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即总 剩余。 剩余。即: 社会经济福利=总剩余 社会经济福利 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消费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 者实际支付的价格) ( 者实际支付的价格) +(生产者 出售价格-生产者成本 生产者成本) 出售价格 生产者成本)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生产者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生产者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成本
生产者 1 2 3 4
成本(美元) 成本(美元) 900 800 600 500
(2)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出售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与生产者 )生产者剩余: 成本的差额。 成本的差额。 2、生产者剩余与供给曲线 、
P 900 800 600 500 0 Q1 Q2
S
Q
3、价格升高与生产者剩余 、
P P2 P1 B A 0 Q1 Q2 C
P 社会福利损 失三角形
S
P1 P P2 0
A D E B D Q1 Q Q2 Q C
4、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 (1)市场有效配置的前提: )市场有效配置的前提: 第一、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没有市场势力(垄断) 第一、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没有市场势力(垄断) 第二、不存在外部性。 第二、不存在外部性。 (2)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功能时。 )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功能时。 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1)市场势力(垄断)的存在; )市场势力(垄断)的存在; (2)外部性的存在; )外部性的存在; (3)信息不充分 ) (4)的评价:自由市场是有效率的吗? 、市场均衡的评价:自由市场是有效率的吗? 判断的依据:总福利是否最大, 判断的依据:总福利是否最大,或通过改变价格或数量能否使社 会总福利达到最大。 会总福利达到最大。 无谓损失(福利损失):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 无谓损失(福利损失):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 ):
P 社会福利损 失三角形 S
P1 P P2 0
A D E B D Q1 Q Q2 Q C
结论:自由市场是一种很有效地组织经济活(资源配置)方式。 结论:自由市场是一种很有效地组织经济活(资源配置)方式。 这是经济学最核心的原则之一。 这是经济学最核心的原则之一。
市场效率的另一种表示: 市场效率的另一种表示:不可能在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 下使另一些人获准。 下使另一些人获准。或,不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坏就不能使另一些 的境况变好的情况下是有效率的。 的境况变好的情况下是有效率的。 这表明:当经济活动缺乏效率时, 这表明:当经济活动缺乏效率时,它总存在着通过提高效率 使相关的人或所有的人的福利增加。 使相关的人或所有的人的福利增加。
价格 需求量
10 1
9 2
8 3
7 4
6 5
二、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生产者剩余( ) 1、成本与生产者的意愿和生产者剩余 、 ):愿意 (1)成本(Cost)与生产者的意愿( Willingness to pay):愿意 )成本( )与生产者的意愿( ): 出售其物品或劳务的最低价格。 出售其物品或劳务的最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