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三则

合集下载

庄子故事三则

庄子故事三则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徐无鬼(节选)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 漫其鼻端若蝇翼(1) ,使匠石斫之(2) 。匠石运斤成风 (3)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 。 宋元君闻之(5)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6)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 矣!”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 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 的作用。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 一” ,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 “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 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 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 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 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总结
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我们一斑窥豹:第 一, 想象奇幻,第二, 构思巧妙,第三, 善用寓言 故事和比喻说理, 第四,语言灵动而有气势,文笔 时有幽默、诙谐之趣,时有汪洋恣肆,浪漫主义风 格 ,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⑧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用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②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④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⑤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⑥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⑦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 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
文学价值 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 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 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 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 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 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庄子》 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 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 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郭

庄子寓言故事三则

庄子寓言故事三则

庄子寓言故事三则庄子寓言故事三则1万里——坚持梦想不怕冷嘲热讽远古有一种鸟叫作鹏。

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

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

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

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

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解析: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战国时期的商鞅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

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

就像鸟雀不能理解大鹏的志向一样。

庄子寓言故事三则2鲁侯养鸟——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解析: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庄子寓言故事三则3蛮之战——争来争去,蜗角之利戴晋人对梁惠王说:“您知道有一种名叫蜗牛的小动物吗?”梁惠王回答:“知道。

”晋人又说:“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

三个和庄子相关的小故事

三个和庄子相关的小故事

三个和庄子相关的小故事故事1:庄子与蝴蝶在一个晴朗的春日,庄子走进了一片花海。

他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庄子驻足观察,蝴蝶在花间飞舞,时而停在花上,时而飞向另一朵花。

庄子心生疑问:“蝴蝶怎么会有这么美妙的舞姿?它是如何决定停在哪朵花上的呢?”于是,庄子决定和蝴蝶对话,以探究其中的奥秘。

庄子悄悄接近蝴蝶,他微笑着问:“蝴蝶啊,你是如何决定停在花上的?”蝴蝶停下舞动,回答道:“庄子大人,我并没有使用意识或理性来做出决定。

每当我看到美丽的花朵,我就会感到一种冲动。

我只是顺着内心的欲望停在花上,享受花朵带来的美好。

”庄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的选择并不是理性的结果,而是直觉的引导。

你透过感受世界来做决定,并随意享受其中的美妙。

你用心体验生活,仿佛不存在什么界限。

”蝴蝶微笑着说:“生命中的美好,无处不在。

只要心存善意,我们就能从中汲取快乐。

庄子大人,或许您也可以学着像我一样,抛开纷杂的思绪,用心去感知世界。

”庄子愉悦地笑了起来:“蝴蝶你说得对,世界的美妙在于我们的主动感知,而非被动猜测。

感受大千世界的每一寸细节,与它们和谐共处,或许才是人生的真正境界。

”故事2:庄子与秋水一天,庄子来到附近的湖边,他看到湖水如镜,秋风吹拂下水面波纹荡起。

庄子傻傻地站在湖边,凝视着水中倒映的自己。

庄子突然听到湖水传来声音:“庄子先生,你为何如此凝望着我?是否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我?”庄子讶异地说:“原来湖水会说话!我确实有些困惑,我看到水中的倒影并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你能告诉我吗?”湖水笑了起来:“庄子,你以为我只是一汪静静的水吗?其实,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具有生命和智慧。

你的倒影只是我显现于人间的一种形态。

”庄子愕然:“难道我只是你借来的形象吗?”湖水微笑道:“是的,人世间的一切只是变化不已的儿戏。

你想像一眨眼的功夫,你的形象就消失不见。

我仿佛是一个让你窥探真相的镜子,帮你认识真实的自己。

”庄子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原来自己看到的影像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本性。

关于庄子的典故

关于庄子的典故

关于庄子的典故一、庄子梦蝶庄子梦到自己化作一只蝴蝶飞舞,而在醒来后却不确定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们所认为的“我”只是一种相对存在的观念,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本质。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超越自我,认识到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和流动性,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解脱。

二、庄子的蝴蝶梦庄子的蝴蝶梦是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觉醒。

庄子认为,人生就像梦中的蝴蝶,虚幻而无常。

他主张人们要超越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内心的宁静。

庄子的蝴蝶梦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物质的世俗成功,而是要通过深思熟虑,超越生死和世俗的束缚,寻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三、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主张人们要摆脱世俗的琐碎和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比喻逍遥游为一种心境,就像鱼在水中自由畅游一样。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学会宽容和豁达,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保持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逍遥游的思想告诉我们,人们要超越功名利禄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四、庄子的刺猬典故庄子的刺猬典故讲述了一群刺猬在冬天时为了保暖而想要靠近彼此,但刺猬的刺却会互相刺伤。

庄子通过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刺猬一样,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界限。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学会宽容和容忍,不要过于苛求他人,也不要过于依赖他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自由。

五、庄子的蓬蒿典故庄子的蓬蒿典故讲述了一株蓬蒿被人们认为是一棵不起眼的野草,但它却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庄子通过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们应该学会尊重和珍惜一切生命,不要妄加评判和歧视。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对于外在形式的追求,而是要从内心去感知和认识事物的真正价值。

只有心灵的宽广和豁达,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六、庄子的蝉典故庄子的蝉典故讲述了一只蝉在树上鸣叫,引来一只农夫想要捉住它。

蝉对农夫说:“我只是在表达自己的声音,为什么你要捉住我?”庄子通过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们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个人的独特性和自由,不要试图去改变和限制他人。

庄子的故事20个

庄子的故事20个

庄子的故事20个庄子的故事20个庄子的故事(一):庄子论美女不美庄子说,世界上的事没有绝对的真理。

你说左传毛嫱、骊姬是大美女,那只是一些人的看法,至多是人的看法。

如果普天下的万物唯其后最美的话,那么,鱼见了美女为什么根本不欣赏,反而掉头就跑呢?他又进一步说,人睡湿地会得病,而泥鳅却以湿地为天堂。

再进一步,泰山比秋毫之未大,可是泰山比之天地也可是是秋毫之米,则秋毫也能够为山说这些干什么了?原先他的话中有话,他是说:你说某人美,我看不必须美;你说某人是圣贤,我看不一事实上是圣贤;你说他高贵,我偏说他在另一方面看是极其卑劣下贱题旨:物各有其用,尽其用,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庄子听了,说:先生,您真不会利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个人善于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用这种药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过日子。

庄子的故事(二):死亦可乐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

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

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

夕阳西下,暮野四合。

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

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草丛中露出一个骷髅来。

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

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此刻庄子梦中,说道: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

你所谈的那些情景,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

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庄子答:当然。

骷髅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

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

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

庄子不信,问: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骷髅现出愁苦的样貌,道: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庄子曾言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庄子寓言三则

庄子寓言三则

庄子寓言三则庄子的寓言可真是妙啊,就像藏着宝藏的小盒子,打开一个就有一个惊喜,每一个都能让你琢磨好久呢。

第一则是“庖丁解牛”。

我有个朋友是个厨师,有一回我去他工作的饭馆看他做菜,就突然想起了这个寓言。

庖丁解牛那是熟练得很,我的朋友虽然没到那个程度,但也有几分相似。

他站在案板前,手里拿着刀,面前是一头刚处理好的牛。

那牛看起来可结实了,肉厚厚的,骨头硬硬的。

朋友开始动手了,他先用刀割开牛脖子周围的肉,那动作就像在解一道熟悉的谜题。

他的眼神专注得很,刀在他手里就像有了生命一样,顺着牛的纹理走。

他边切边跟我说:“这切肉啊,得顺着肉的纹理来,不能硬来,不然这肉就不好切了,还容易伤了刀。

” 我在旁边看着,就像在看一场表演。

他把牛的前腿卸下来的时候,那刀法干净利落,就像庖丁解牛里说的,“以无厚入有间”,牛的关节处就像有天然的缝隙,朋友的刀正好能顺着切进去。

他把牛的肉一块一块地切好,骨头也分开,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这时候我就明白了,庖丁解牛不只是个故事,在生活里,做事情找到方法,顺着规律来,就能像庖丁和我的朋友这样,轻松又完美地完成任务。

再说说“望洋兴叹”。

有一次我和一群朋友去海边玩,那海可真是大啊,一眼望不到边。

我们在沙滩上玩得正高兴呢,有个朋友突然说:“咱们在这海边玩得这么开心,可这海这么大,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呢。

” 这就有点像河伯望洋向若而叹的感觉了。

我们站在沙滩上,看着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海浪一波一波地涌过来,打在我们的脚上。

那海水凉凉的,带着咸咸的味道。

远处的海和天好像连在一起了,分不清界限。

我们就像河伯一样,本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觉得挺满足,可看到大海这么广阔无垠,才知道自己的见识是多么有限。

我们几个都不说话了,就静静地看着大海,感受着那种自己的渺小。

这望洋兴叹,让我们知道了,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世界大着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还有“庄周梦蝶”。

有天晚上我做了个特别奇怪的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呢。

与庄子有关的故事典故

与庄子有关的故事典故

与庄子有关的故事典故
1. 刻舟求剑:庄子的弟子莊周告诉他的朋友:“当我把船划过
河流的时候,剑落入河中。

我把船停了下来,欲将剑从河水中捞起,但船在移动,剑却在不停地漂流。

”这个故事寓意着人
们过于执着于旧有的观念和努力,而忽略了环境的变化。

2. 蝴蝶梦:庄子云游四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芬芳的花丛中飞舞自如。

当他醒来的时候,他不确定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他思考着现实和梦境之间的界限和真实性。

这个故事表达了庄子对人的存在和真实的反思。

3. 朝菌不知晦:庄子曾和他的朋友韩非讨论幸福与快乐的话题,庄子说:“有些菌类只在早晨的时候出现,而对于这些菌来说,黎明之后的时间便是晦暗的。

”庄子以此比喻人们对于幸福和
快乐的概念和追求,认为他们常常因为对于外在条件的执着而忽略了内心的喜悦。

4. 逍遥游:这是《庄子·逍遥游》一文中的典故,庄子在这篇
文章中描述了他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和境界,主张摆脱繁琐的社会壁垒和压力,以达到心灵的自由。

5. 黄粱梦: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故事中描述了一
个梦中梦的故事,主人公梦见自己成为蝴蝶,但醒来后又不确定自己是梦中的蝴蝶还是人。

庄子通过这个典故强调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模糊,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对现实的追求而寻求真理和内心的安宁。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第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庖丁是古代的一位厨师,他的手艺非常高超。

有一天,他被人请去宰杀一头牛。

庖丁对牛进行了解剖,他的刀法非常娴熟,连牛的内脏都没有受到伤害。

在庖丁的刀下,牛的身体被分成了一百多块。

庖丁的手艺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则寓言故事,蝴蝶梦。

庄子曾经说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当他醒来后,他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一切皆虚幻,我们应该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第三则寓言故事,逍遥游。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且夫逍遥游者,志意閒适,形体自如,不卑不亢,不挠不屈。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山林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走,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四则寓言故事,大鱼。

庄子曾经说过,“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条大鱼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毫无顾忌。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应该像大鱼一样,从容自在,不受任何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五则寓言故事,莫若以明。

庄子曾经说过,“莫若以明。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找不到出路。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同黑暗中的迷途,只有通过明智的选择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出路。

以上就是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的精彩内容,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思索不已。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找到人生的方向,活出真正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够像庄子的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 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 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 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 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 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三千岁 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 涂中乎?”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 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 中。”
4. 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 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5. 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 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 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 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 的丑态。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 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 效果。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 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 “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 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 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 《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 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 这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怎么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 知 固然 本来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 你 遵循,沿袭 鱼
如此如此 已经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 之濠上也。”
·
①非梧桐不止 ( 栖息 ) ②非练实不食( 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 ③非醴泉不饮(甘泉,甜美的泉水 ) ④固不知子矣( 固然 ) ⑤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怎么 ) ⑥请循其本(遵循,沿袭 ) ⑦或谓惠子曰(有人 ) ⑧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用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②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④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⑤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⑥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⑦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 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文章的美点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
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 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 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 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 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第二课时
祈(zhuó ):砍。 (3)斤:斧。 (4)失容:失色。
(5)宋元君:宋国的国君。 (6)质,质对,对象。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 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 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 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 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 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 ‘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 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 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 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 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 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 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 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 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 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总结
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我们一斑窥豹:第 一, 想象奇幻,第二, 构思巧妙,第三, 善用寓言 故事和比喻说理, 第四,语言灵动而有气势,文笔 时有幽默、诙谐之趣,时有汪洋恣肆,浪漫主义风 格 ,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2. 庄子对此的反应呢?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 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 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 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 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 故事的用意。
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 辛辣的嘲讽?
利欲熏心,心胸狭小
文学价值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 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 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 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 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 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 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庄子》 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 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 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郭 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 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 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 点和表达效果。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 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 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 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 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认识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 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 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 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 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 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 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思 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 ‚无为而治‛。庄子对后人的影响 主要是《庄子》一书。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徐无鬼(节选)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 漫其鼻端若蝇翼(1) ,使匠石斫之(2) 。匠石运斤成风 (3)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 。 宋元君闻之(5)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6)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 矣!” [ 注释] (1)郢:楚国的国都。郢人,是位泥水匠人。 垩(è):白灰。漫:涂。 (2)匠石:人名,木匠。
先秦诸子散文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 《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 《荀子》行文气魄雄浑; 《老子》哲思清远深邃; 《墨子》质朴; 《庄子》……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3)止:栖息。
(2)国:国都、 京城。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鸱得腐鼠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 ·· 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 6)鱼出游从容 · ·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鱼之乐也 (7)是:这。
文章的美点
轻松闲适,趣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 一求真,一尚美; 一拘泥,一超然。
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 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
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 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 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 讨。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 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 与认同了。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 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 的作用。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 一” ,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 “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 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 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 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惠子相梁
惠 子 相 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这里做动词,做宰相 他 有人 告诉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你 国都 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 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 它的叫做 它 从 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 到 栖息 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 甘泉,甜美的泉水 在这时 它 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读准字音
• • • • • • • 惠子相梁 鹓鶵 醴泉 鸱 吓 邪 鯈鱼 • • • • • • • xià ng yuān chú lǐ chī hè yé tiá o
问题探究
1. 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 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害怕。 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 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 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 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 在自己手里不可。 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 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 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 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庄子的《秋水》,宣扬了他的一贯思 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 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 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 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 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 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 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 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 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 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