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知识分享

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知识分享
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知识分享

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

程序

精品资料

日期:2017-11-12 时间:9:00 地点:护士办公室

题目: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参加人员:

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应急预案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报告及处理流程

(一)正常上班时间

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人员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医护人员锐器伤登记表》进行登记。

3、首先确定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取患者血液3管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丙肝抗体(普通管3ml)、艾滋病抗体(普通管3ml)、梅毒抗体检查(普通管3ml),乙肝两对半在我院进行检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工作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出现可能被感染情况。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够通过血液、体液进行接触传播他人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进行防控。 第四条 职业暴露防控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二)、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 (1)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院感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和发放。

体检中心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 体检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体检中心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工作预案、流程。?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护人员应当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 2.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隔离衣。

4.医务人员在处理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受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6.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四、应急预案: 1.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3.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抽取暴露人员血标本送检及详细登记、上报。 6.预防性用药,随时和咨询。 五、处理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f肥皂清水液冲洗、挤压、消毒f报告医院感染科f 采样、评估、登记f 预防性用药f 报告给疾控中心f 随访、登记、监测体检中心 2018年1月26日

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流程 答: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措施 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挤出伤口附近的血液,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5、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理: 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寻求传染病专家指导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 2)、被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寻求传染病专家指导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执行。 3)、被确诊或可疑艾滋病阳性者职业暴露→局部处理→立即抽血→请我院及防疫站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1小时内使用→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报防疫站→4周、8周、12周、6个月查艾滋病抗体。 4)、被带有梅毒阳性病人血液的锐器损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梅毒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用三周,针刺伤当时、一个月、三个月抽血复查。四、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管理科对以上感染的医务人员资料进行保存和暴露后进行追踪检测。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副院长 成员:院感科主任、预防保健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 检验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得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得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得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得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得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得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得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得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得针头、刀片等锐器。 沈北维康医院 院感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与流动水清洗污染得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得血液,再用肥皂液与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得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得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得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得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得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得级别得暴露源得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与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检验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检验科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二)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各种医疗检验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检验科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三)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四)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设立检验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感染管理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能: 1.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副院长 成员:检验科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 各临床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 2.职能 (1)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2)组织科室所有人员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4)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5)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6)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能: 1.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感染管理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和发放。 4.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5.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6. 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DOC)

目录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2) 一.意外和事故处理程序 (2)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处理程序 (2)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处理措施 (4)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3职业暴露的预防 (4) 4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5) 图示1 锐器损伤后处理流程 (8) 图示2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及报告程序 (9) 图示3 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及报告程序 (10) 图示4 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法及报告程序 (11) 图示5 HIV职业暴露处理方法及报告程序 (12) 附表1 天津市儿童医院**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14)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意外和事故处理程序 1目的 明确各种病毒检测筛査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程序,对意外和事故能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减少感染的发生,缩小污染范围。 2适用范围 各种病毒检测筛查实验室。 3处理程序 3.1意外和事故 3.1.1意外:指发生了未导致个人伤害偶然发生的危险,但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伤害。 3.1.2事故:指发生了人身伤害。意外和事故都可被分为小型的和重大的。 3.1.3小型意外:少量潜在传染性物质漏到椅子上,常用于这种情况的有效处理措施是消毒污染处。 3.1.4重大意外:指任何情况下,如果怀疑有严重性的意外,都将被视为重要的,实验室必须被清空、上锁,并且实验室管理者要请教安全专家,听从他们的意见。 3.2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针对事故的类型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3.2.1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应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5%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3.2.2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 3.2.3黏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部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应急预案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其他传染病,特制定本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等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污染了皮肤或粘膜,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等病源物质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遭受感染的情况。 一、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杨冰 副组长:杭杲 成员:赵丽、潘寄芳、董必伟、朱琴、沈敬敬、江艳丽 黄介飞、吕学东、张贤、刘春霞、杨俊峰 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

(完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完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的全部内容。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

平凉市中医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有可能因锐器伤等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危险,为使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处理,降低传染性疾病感染的危险,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参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修订我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 二、职业暴露管理机构及职责: (一)平凉市中医院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李飞鹏(副院长) 副组长:多晓燕(总护士长) 成员:李景荣(医务科副科长) 张惠君(公卫科科长) 黄丽(感染科科长) 巩晓东(检验科科长) 苏江波(药剂科科长) 张小兰(门急诊护士长) 职责:李飞鹏院长:统筹全局工作。

多晓燕:负责检查、落实临床护理科室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物资的配备情况,提供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指导工作。 张惠君:负责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性用药治疗工作。 黄丽:负责落实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治疗及处理工作。 巩晓东: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检测工作。 李景荣:协助参与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工作,负责职业暴露后续检测跟踪、用药记录及资料建档工作,提供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 指导工作。 (二)各部门职责: 公卫科 1、负责HIV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技术的指导及日常咨询等工作。 2、负责组织HIV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对暴露源做进一步确定,根据《东莞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中要求对发生职业暴露的暴露源血液样本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确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跟踪检测和预防治疗。 3、负责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的个案调查,组织院内专家进行暴露级别及危险性评估,同时在1小时内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按要求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故汇总表》及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医院感染科 1、负责组织全院有关专业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了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防护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院感科主任 医务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药剂科主任 检验科主任 二、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的全面指导工作;院感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治疗及处理工作,并对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予以指导;医务科负责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用药治疗工作;护理部负责检查、落实临床各科室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物品的配备情况;检验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的检测工作;药剂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发放工作。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一)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 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四)针对不同的暴露源的处置 1.被HIV污染者 (1)医务人员如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院感科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组织专家对其暴露级别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安排其到疾控中心进行病毒载量水平测定。 (2)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3)根据暴露级别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4)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5)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院感科负责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 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2.被HBV污染者 (1)被HBV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如已接 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

检验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

检验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 (一)化学污染 1.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 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 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针刺伤 1.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2. 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3. 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 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5. 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6. 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 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 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四)灼伤 1.碱类灼伤: 1.1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1.2 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2. 酸类灼伤: 2.1一般酸灼伤 2.1.1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2.2 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2.2 浓硫酸灼伤 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方案

实验室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各种医疗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检验科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 (三)职业暴露概念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四)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组织机构 设立检验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感染管理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1、检验科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副院长 成员:检验科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 (1)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2)组织科室所有人员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3)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4)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5)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作详细记录。 (6)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2、医院感染管理科 (1)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

(完整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工作预案、流程。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彭鹏 副组长:代作进 成员:周瑞雪罗兰代丽刘静杨燕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一)医护人员应当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 (二)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三)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隔离衣。

(四)医务人员在处理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受伤;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五)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六)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四、各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 (一)医护办、院感科、负责组织职业暴露后的评估及预防性用药。 (二)医护办:负责检查、落实临床各部门有关预防职业暴露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三)检验科: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的检测工作。 (四)药事办: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保管和发放。 (五)后勤保障部:负责落实职业暴露后临床有关防护用品与物质准备。 (六)院感办: 1、立即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护措施。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 4、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5、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必要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 2

(完整版)职业暴露相关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为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切实落实职业暴露处置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等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总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北城医院分管院长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部分专家组成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预防被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病原体感染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存充足的光线,

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安尔碘等进行消毒,并用防水敷料覆盖;被损伤的黏膜,应当反复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四、职业暴露的登记和报告 (一)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暴露着(医务人员)应尽快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科室应进行登记备案。 (二)暴露者持科室负责人签字的职业暴露书面证明,尽快报告各医疗区感染管理科,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三)各医疗区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调查暴露源(病人)与职业暴露者的情况。

职业暴露应急演练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演练时间:2013-01-21 演练地点:皮肤科 演练内容: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一、演练组织 指挥长:秦海平 副指挥长:刘永芬 负责人:周旭英 参加人员:护士刘玉玲、医生张建波 评审人员:秦海平、刘永芬、陈莉 观摩人员:皮肤科全体人员 二、工作职责 1、秦海平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 2、周旭英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 3、护士刘玉玲在输液时,被针刺伤 三、演练场景 2013年1月21日,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护士刘玉玲正在认真的为患者杨威进行静脉输液,由于患者不配合,针头刺伤了护士刘玉玲,护士刘玉玲立即退去手套,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流动水冲洗,消毒液消毒擦洗。

四、演练流程: 刘玉玲被针刺伤 立即退去手套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排血 流动水冲洗干净 消毒液擦洗消毒 填写职业暴露情况登记单 上报防保科,做底线测定 今早用药(1h内服药) 配合防保科做好定期检测 四、评审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存在缺陷(见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评审表)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评审表应急预案主题职业暴露演练地点皮肤科病房 演练过程简述: 2013年1月21日,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护士刘玉玲正在认真的为患者杨威进行静脉输液,由于患者不配合,针头刺伤了护士刘玉玲,护士刘玉玲立即退去手套,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流动水冲洗,消毒液消毒擦洗。 演练负责人:刘永芬 应急预案评审: 该次演练情景再现真实,配合良好,对科室全体人员对职业暴露流程有了一个较好的认识 评审人员:秦海平日期:2011 年1月21日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应急预案演练登记表预案名称职业暴露 演练时间2013年 1 月21 日演练地点皮肤科病房 演练类别□综合演练□桌面演练□专项演练□实际演练 组织科室护理部 参加 科室及部 门 皮肤科全体人员 演练过程简述 2013年1月21日,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护士刘玉玲正在认真的为患者杨威进行静脉输液,由于患者不配合,针头刺伤了护士刘玉玲,护士刘玉玲立即退去手套,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流动水冲洗,消毒液消毒擦洗。 预案启动评估预案评估 适用性:□全部能执行□过程不顺利□不适宜 可操作性:□能□基本能□不能 演练评估 参加人员:□好□较好□到位□不到位 现场物资:□好□较好□到位□不到位 指挥评估 整体组织指挥:□好□较好□不到位 分工协作:□好□较好□不到位 总体评价□优秀□良好□基本合格□不合格 存在问题 演练中对突发事件处理速度应加强。 整改意见 实际工作中对于职业暴露处置应立即进行处理上 报

职业暴露时的紧急处理

职业暴露时的紧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 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预防保健科和中心主任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 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5、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进行预防性用药。 1)如疑为乙肝、丙肝暴露,应在24小时内查乙肝、丙肝抗体。 2)如疑为艾滋病病毒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3)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4)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能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5)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能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6、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月时对艾 滋病病毒、乙肝、丙肝等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7、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及上报医院信息科。

体检中心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图文稿

体检中心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体检中心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后应急工作预案、流程。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护人员应当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接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 2.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感染性物质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隔离衣。 4.医务人员在处理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受伤;使用后的锐

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感染性物质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6.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复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四、应急预案: 1.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3.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处的局部挤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5.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抽取暴露人员血标本送检及详细登记、上报。 6.预防性用药,随时和咨询。 五、处理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肥皂清水液冲洗、挤压、消毒→报告医院感染科→采样、评估、登记→预防性用药→报告给疾控中心→随访、登记、监测 体检中心 2018年1月26日

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范文

职业暴露后应急预 案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经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副院长 成员:院感科主任、预防保健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 检验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各临床科室护士长、麻醉科主任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 (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技术操作流程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局部伤口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 水反复冲洗粘膜 2.伤口处理与针刺伤应急处理技术同 3.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的评估 1.立即查患者有关HIV的检验结果 2.事故发生单位及时向有关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库(点)——当地卫生防疫站(或疾控中心)报告,储备库(点)负责人联系当地有关专家,根据情况共同进行风险的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药物和用药程序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3级 2.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3种类型 预防性用药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1.患者为可疑或确定HIV(+),操作者HIV抗体(-),经过专家评估后预防性用药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之内,连续服药28天2.医学观察一年:在暴露后的第四周,第八周,第12周,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 给予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对职业暴露者的相关信息,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 上报 与针刺伤同当地卫生防疫站为事故处理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对事故情况进行登记和保存。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病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情况,用药的依从性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