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博雅教育的历史演变及自由教育
浅谈论博雅教育中的自由理性

浅谈论博雅教育中的自由理性论文关键词:博雅教育人的存在自由理性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人的存在所需的自由理性进行探讨,引出博雅教育对塑造人的自由理性的作用,以及博雅教育的自由理性的特点。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源自拉丁文Liberalitereducatione,其在法语中的对应概念为良好的教育(the belieeducation)。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给密友狄翁的支持者们写了一封书信,这就是著名的《第七封信》,柏拉图在书信中指出,有理智的人只有在“自由的教育”(eleutheras paideias)中才能取得自信,“自由”的教育使志同道合者结成友谊,而且是一种高贵的友谊。
柏拉图在书信中所说的eleutheras paideias,也即英文中所谓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这是博雅教育概念在西方历史上的首次现身。
古希腊是博雅教育的发祥地,希腊人作为自由理性的倡导者把我们带入另一个世界。
阿那克里翁的诗歌说:“自然赋予牛以犄角,赋予马以四蹄,赋予野兔以速度,而赋予人以思想。
”在柏拉图看来逻辑力量是人之灵魂最高的属性,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也这样认为。
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提供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译作自由教育),而博雅教育存在于文化之中。
二十一世纪的美国风行博雅教育,博雅学院的建立。
博雅教育的中心原则是它更关注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为具体的职业做准备。
它认为对学习的爱好、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有效交往在学生的一生中要比某一学科的知识深度更有价值。
不论是对博雅教育课程的探讨,还是多博雅教育制度的探究,本文认为博雅教育中的自由理性是其灵魂所在。
那么什么是自由理性?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哪里?这就是本文主要要探讨的问题。
一、博雅教育之自由人存在于社会中,作为文化者而存在,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进而反影响文化,创造着文化。
人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是自由的,一方面在本能的统治下“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在趋向创造性地自我决定中“走向自由”。
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

纽曼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沈 文 钦①(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摘 要:纽曼的博雅教育学说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教育思考,同时又有所突破,表现为继承与超越的二元辩证关系。
纽曼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扬弃主要表现在: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对“知识自为性”的论证,但同时强调理智美德的局限性;他继承了18世纪的绅士理想,但更加强调理智训练而非礼仪修养;他继承了源自洛克、兴盛于19世纪初期的心智训练学说,但指出了理智训练的局限性和宗教在教育当中的位置。
关键词:纽曼;博雅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03(2009)0620032206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N e wman ’s idea of liberal educationSH EN Wen 2qin(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 y ,B ei j ing 100871,China )Abstract :Henry Newman ’s idea of liberal education inherited t he educational t hought s f rom Aristotle to his time ,and broke t hrough in a certain degree which was shown in dual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inheritance and t ranscendency.He inherited and sublated predeces 2sors ’t hought as follows :he accepted Aristotle ’s idea of “Knowledge as it s own sake ”,but emp hasized t he limit of intellect ual virt ue ;he kept education of gentleman in eighteent h cen 2t ury ,but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intellect ual training t han manners and cultivation ;he inherited t he idea of intellect ual training which origined f rom Locke and flourished in early nineteent h cent ury ,whereas he pointed out t he limitions for intellect ual training and t he reli 2gion stat us in education .K ey w ords :Henry Newman ;liberal educatio n 许多研究思想史的学者对某一思想的渊源及其影响兴味甚浓,如有克里斯蒂勒对“文艺复兴思想及其渊源”的研究[1]、伯纳德・贝林(Bernard Bailyn )对美国革命的思想渊源的研究[2]等。
从博雅到自由——博雅教育概念的历史语义学分析

From Genteel to Liberating A Historical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Liberal Education 作者: 沈文钦[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页码: 39-4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历史语义学;博雅教育;概念变迁;语义分析
摘要:现代的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概念源自对古希腊术
语“Eleutherion epistemon”和古罗马术语“Artes liberales”、“Liberaliter educatione”的翻译,但这个术语本身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或变迁。
当英国人在16、17世纪通过翻译创造出“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这个概念时,自由人/奴隶之间的两分法被绅士阶层/非绅士阶层之间的两分法所取代,liberal的语义也从“适合于自由人的”转
向“适合于绅士的”;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概念又增加了一层新的语义,意指“非专业的教育”,博雅教育概念逐渐与新出现的通识教育概念合流;从19世纪末开始,博雅教育从针对绅士阶层的教育变成了对所有公民的通识性教育,并日益和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勾连在一起,liberal的语义也从博雅转向了自由,博雅教育变成了自由教育。
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02
建立自主学习平台和资源库,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 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选 择和学习。
03
采用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学 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 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更新和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1
博雅教育强调更新和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2
建立动态的课程设置机制,及时更新和调整课程 内容,引入新的学科领域和前沿知识。
博雅教育对大学教育的贡献
博雅教育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通过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通过强调个 人修养和品德的塑造,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2 博雅教育视野下 大学教育的问题
过于注重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
缺乏跨学科学习
05 博雅教育视野下 大学教育改革的 展望与挑战
未来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方向
博雅教育视野下的大学教育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未来 社会的发展需求。
重点
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
应对信息化和全球化对大学教育的挑战
博雅教育强调通识教育,注重 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 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 学等多个领域,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和视野。
推行跨学科课程和项目,促进 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01
博雅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试论博雅教育的历史演变及

试论博雅教育的历史演变及论文摘要:博雅教育也称为文雅教育和自由教育,最早是由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其本身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内容。
博雅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自身发展的素质与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博雅教育理念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具有现实启示作用,大学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确定大学的教育观,适时调整博雅教育的目标,进而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营造实施博雅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博雅教育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博雅教育;大学精神;历史演变;现实意义一、博雅教育的内涵及历史演变博雅教育作为西方经典的教育思想,也被称为文雅教育和自由教育。
博雅教育的思想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说:“显然应有这样一种教育,为父母的用其训练子者,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它是博雅的和高贵的。
”他认为教育的功能有文雅和实用两种。
在受教育者的所学之中,有些是供闲暇和享受之用,有些则是为实际所需,服务于实利的。
他主张应使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得到自由发展,就必须去学习高尚文雅的学科。
在《政治学》中他曾经提出,博雅教育是专门为人的自由而设立的,它应纯粹以“使用闲暇从事理智活动”为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是欧洲中世纪的“七艺”课程设置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注重希腊文、拉丁文的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博雅教育之所以萌芽于古希腊,与当时的社会构成有关。
古希腊的社会分为自由人和奴隶,当奴隶若要享受到自由及相应的公民权利,其身上则必须具有自由人的某些特质。
而自由人在从事博雅学科的实践时则须具有清晰的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流利的演讲能力和娴熟的阅读能力,这些成为基本的条件。
这一时期的学者提倡教授“七艺”,它包括智者派提出的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的前三艺以及经柏拉图整理出的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的后四艺。
学习这些知识,因其是古代希腊和谐发展和人格理想的反映,同时也是社会状况的反映,因此,并不仅是简单的传授实用性的知识,更深的意义在于希望能对内在的人格培养与精神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博雅教育的思考

博雅教育的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博雅教育。
然后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博雅教育的理解,主要包括博雅教育的起源,核心思想。
第二部分是对博雅教育的思考,这部分包括博雅教育在中国的实施状况(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联合国际学院的博雅教育思想)。
第三部分我对博雅教育的思考。
一、自由教育的内容博雅教育又称为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的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发展人的各种能力达到完美的卓越,使人从无知愚昧的状态束缚中解放出来。
即自由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
自由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是自由教育思想的起源。
它的教育内容是不受任何功利目的影响的自由学科,以七艺为基础核心课程。
自由教育的思想不仅对西方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的教育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比如说2001年的元培计划,2006年的复旦大学建立的博雅研究所,2009年中山大学成立的博雅学院,联合国际学院的创新博雅教育思想。
二、博雅教育在中国的实施状况博雅教育在中国的实施状况主要以中山大学的博雅教育学院和联合国际学院的博雅教育为例。
1、中山大学博雅教育学院中山大学的博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9年9月,第一届学生35人,理科类的10人,文科类21人,外语保送生4人。
该学院是四年部分专业的精英教育,其学习内容主要以古代经典阅读为重点,其中《诗经》、《孔子》、《孟子》等著作的学习占据最高的课程学分。
语言方面,他们需要学习古文和拉丁语。
课程特点是少而精,一般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一半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实践。
2、联合国际学院的博雅教育联合国际学院认为博雅教育注重心智的开启与扩展,见识的广博与洞明,以及人格的健全与养成,而非局限于某一狭隘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它倡导一种创新性的博雅教育,致力于为中国打造第一所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多元化、跨学科的博雅大学。
三、博雅教育的思考1、我赞同博雅教育。
即自由教育培养“全人”,培养综合发展的学生。
a、经济角度,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局限于有“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亚里士多德的博雅教育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博雅教育研究作者:鄢凤霞来源:《新校园(下)》2017年第11期摘要:博雅教育也称“文雅教育”“自由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旨在发展人的心智能力。
时至今日,博雅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仍有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博雅教育;教育功能;七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生于爱琴海北岸的斯吉塔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侍医。
他18岁到雅典,师承柏拉图,教导亚历山大大帝达七年之久,是古代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悉心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写了大量的著作。
他的教育学说主要体现在其《政治学》(Politics)一书中。
一、亚里士多德的博雅教育思想1. 休闲的教育价值取向对于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生活的目的是操持闲暇,教育要把人培养成为一个能够体味生活意义,具备在闲暇时善用其福利的人,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为人正确享受闲暇做准备。
他曾经多次强调,人类天赋具有求取勤劳服务同时又愿获得安闲的优良本性,勤劳和闲暇都是必需的,但是闲暇比勤劳高尚,所以人生不惜繁忙,目的是获得闲暇。
在闲暇中,人们不能以游戏打发时间,而要培养心智能力、操修“德行”,过理性的、圆满的、思辨的生活,不带任何功利性目的。
这种教育只适合于自由民,同时需要专门的教育教会人们享受闲暇,博雅教育正是这种休闲取向的教育。
2. “文雅”和“实用”的教育功能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博雅教育,他把个人生活划分为两部分,一种生活是“鄙俗”,另一种生活是“高尚”。
源于对生活的理解,他把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自由是不“鄙贱”,不“卑陋”,是以人的理性的自由发展和善德的完善为最高目的,这种教育就是博雅教育;另一种是“偏狭教育(illiberal education)”,是奴役的和下贱的,因此职业教育是偏狭的教育。
新时代高校博雅教育:科学内涵、体系建构与时代进路

新时代高校博雅教育:科学内涵、体系建构与时代进路作者:李立男来源:《重庆行政》2020年第02期博雅教育一词在西方由来已久,自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以来,一些世界名校已有实践,目前在国内高校实施也已有成果,并在培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目标上有所突破。
作为对现代教育功利性、工具性以及产业化缺憾的弥补,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博雅教育势在必行,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不断完善。
一、高校博雅教育的科学内涵博雅教育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liberal education以及中世纪西欧出现的“七艺”。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随后逐步演变为英国、美国的通识教育,其以培养多才多艺、博学和有教养的自由人为宗旨。
博雅教育是一种倡导学生自由、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优秀人文素养和广博文化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为价值旨归。
博雅教育既是专业教育的基础,也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培养人才的成长平台。
“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训练;“雅”是风度、境界,注重品行修养。
高校博雅教育的核心精神是人的培养,即首先关注大学生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精神的自由等教育目标。
现代意义的高校博雅教育经过国内外一些名校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灵活的课程体系、适当的学习材料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博雅教育既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又有现代科学、理性教育的时代内涵,一方面是对超越单一学科知识的自觉追求,是一种治学的态度和习惯;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融知性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美育为一体,是一种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的崇高境界。
二、新时代博雅教育的体系建构在博雅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设置行之有效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如何将博雅教育中的“道”融入专业教育,实现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准确把握博雅教育相较于专业教育所占的权重比例?这些问题已然成为探索的重点与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博雅教育的历史演变及自由教育
时间:2012/11/9 19:48:00 来源:
论文摘要:博雅教育也称为文雅教育和自由教育,最早是由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其本身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内容。
博雅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自身发展的素质与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博雅教育理念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具有现实启示作用,大学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确定大学的教育观,适时调整博雅教育的目标,进而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营造实施博雅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博雅教育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博雅教育;大学精神;历史演变;现实意义
一、博雅教育的内涵及历史演变
博雅教育作为西方经典的教育思想,也被称为文雅教育和自由教育。
博雅教育的思想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说:“显然应有这样一种教育,为父母的用其训练子者,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它是博雅的和高贵的。
”他认为教育的功能有文雅和实用两种。
在受教育者的所学之中,有些是供闲暇和享受之用,有些则是为实际所需,服务于实利的。
他主张应使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得到自由发展,就必须去学习高尚文雅的学科。
在《政治学》中他曾经提出,博雅教育是专门为人的自由而设立的,它应纯粹以“使用闲暇从事理智活动”为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是欧洲中世纪的“七艺”课程设置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注重希腊文、拉丁文的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博雅教育之所以萌芽于古希腊,与当时的社会构成有关。
古希腊的社会分为自由人和奴隶,当奴隶若要享受到自由及相应的公民权利,其身上则必须具有自由人的某些特质。
而自由人在从事博雅学科的实践时则须具有清晰的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流利的演讲能力和娴熟的阅读能力,这些成为基本的条件。
这一时期的学者提倡教授“七艺”,它包括智者派提出的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的前三艺以及经柏拉图整理出的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的后四艺。
学习这些知识,因其是古代希腊和谐发展和人格理想的反映,同时也是社会状况的反映,因此,并不仅是简单的传授实用性的知识,更深的意义在于希望能对内在的人格培养与精神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艺复兴时期的博雅教育十分崇尚个人身心的全面自由发展,关注人的自然属性。
意大利人文教育家韦杰里乌斯认为,博雅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价值的教育;是一种能唤起、训练与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的最高才能的教育”。
卢梭倡导的“自然教育”,着重强调的是建立在“人生来自由”这一理念基础上的人的自由精神和自身权利。
文艺复兴以后,将七艺作为教学内容的博雅教育影响了欧洲的中等和高等教育长达一千五百多年。
20世纪初的博雅教育受进步主义教育的冲击,50年代后重新活跃。
进入21世纪,美国巴德学院的乔纳森·贝克指出:“现代博雅教育是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批评性思维、有效交际以及公民义务的能力而建立的高等教育体制。
其特色是有一套灵活的课程,允许学生选择,要求学习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它交互性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直接使用批评性的读本。
”
作为一种经典的教育形式,博雅教育由于尚能满足一定阶层的利益及社会学校市场的需要,至今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
二、实施博雅教育的必要性
1.有助于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素质
当今科技知识的大发展,科学呈现高度综合化的趋势,需要人才综合素质高,便是要同时具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开展博雅教育,奠定学生广博、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求知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博雅教育重视知识本身的价值,但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个体发展的良好素质。
培养个体自身发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个体全面发展,二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发展,三是能力的发展。
个体的全面发展即
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及分析,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清晰的道德判断能力,成为自尊、自爱并赢得社会尊重的人,从而突出“博雅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知识技能发展即是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技能,向学生提供实用型知识作为其参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工具,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可以胜任他们选择和从事的科学或职业。
能力的发展不仅是指学习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中努力践行知识的能力。
只有锻炼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在任何难题面前都能泰然处之且能确保成功。
2.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
因此,它不仅包含受教育者所积累的知识的广博性,也代表着其行为主体的高雅与得体。
换言之,博雅教育已不仅囊括知识学的内涵,而且还指向文化学、伦理学和美学等多重范畴。
博雅教育成为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的教育手段,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文化、心理、道德、能力等。
博雅教育影响教育的各个领域,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影响其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在学习广博知识的同时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形成坚忍不拔的个性,提高其主体意识,突显博雅教育的主体性意向,内发追寻与外部陶冶相结合。
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发展与情感态度的统一,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自觉地、选择性地接受人文精神的薰陶,培养正确的道德观、情感观、价值观,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逐渐养成优雅的气度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博雅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教育,灌输知识也要陶冶性情。
真正的博雅教育是提供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文化趣味来展现其外显的精神风貌。
原文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