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视节目比较

合集下载

中外电视媒体对比分析

中外电视媒体对比分析

中外电视纪录片对比分析—Discovery对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反思08级新闻二班吴尔乐中外电视媒体对比分析————Discovery对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反思内容摘要:美国的DISCOVERY亚洲频道自1994年开播已来,已经拥有多达600万的观众,作为一家私人创办的媒体公司,美国DCI公司(DISCOVERY COMMUNICATIONINC)凭借其引人入胜的题材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全球六大洲、140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认可,他以历史文化变迁,人类战胜自然的内容为中心,巧妙设置悬念,寓知识于娱乐,自成纪录片一格,成为行内众多作品模仿的对象。

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的巨大成功,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创作观念和思维方式。

而如今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要走出困境,必须从传播理念上坚持受众本位,从传播技巧上加强娱乐化与故事性,在节目制作中融入市场观念,实现纪录片的市场化运营。

还要学习西方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意图、制作手法和叙事特点等诸多与电视纪录片有关联的技术与知识,才能真正的为我国电视纪录片制作开拓一片广阔的蓝天,并且为我国电视媒体在世界媒体中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频道探索;纪录片;选题;受众心理;故事性;娱乐化;知识性;审美感Discovery探索频道简介:Discovery探索频道,Discovery传播公司的旗舰电视网,致力于打造全球最高品质的纪实节目,力求成为电视荧屏上最富活力的电目前到达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零6百多万家庭,以35种不同语言播出节目。

视网之一。

Discovery探索频道于1985年开播,是世界上发行最广的电视品牌,Discovery探索频道自1994年在亚太地区开播以来,一直是Discovery亚洲电视网旗下的主打电视频道。

该频道提供24小时高品质纪实节目,带领观众深入洞察我们周边世界的内在奥秘。

Discovery探索频道目前在亚太地区拥有1亿1千2百多万订户,始终保持迅速增长的强劲态势,吸引来自不同文化的各阶层观众。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

1·广电总局全称(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

2·(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于国庆节试播,年底播出。

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全天播出4小时,内容为新闻简报。

3·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

并播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4·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是 ( 吕焕斌 ).5·1999年,荷兰一家电视台推出了(《老大哥》)节目,真人秀节目才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节目样式出现并发展起来。

《老大哥》节目的名字出自(奧威尔)的预言性小说(《1984》)。

6·调查类新闻节目的“鼻祖”是1953年英国BBC开播的(《全景》)节目。

7·肥皂剧(《伊斯坦德人》) 1985年在BBC1首播,该剧是作为独立电视(《加冕街》)的竞争产品诞生的。

8·1936年11月2日,这是一个值得全世界纪念的时刻。

这一刻,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颇大的歌舞演出,开始了它的正式播出。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电子电视系统播出的定期节目,因此人们常常把它视作人类电视事业的开端,标志着电视时代的来临。

(实况转播)9·1960年12月9日在ITV首播,(《加冕街》)是英国电视史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剧。

10·PBS儿童制作:(《芝麻街》)。

11·美国商业体系中,传统三大广播公司是( CBS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ABC )美国广播公司、( NBC )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 FOX )福克斯广播公司、( CW )哥伦比亚及华纳兄弟联合电视网。

·制播合一是指电视节目的策划、投资、制作、审查、播出等各个环节由电视台内部的节目部门统筹完成的运作体制。

·真人秀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

中外纪录片比较

中外纪录片比较

纪录片赏析法航447空难纪实,舌尖上的中国法航447空难纪实,讲述的是2009年5月31日法国航班447在大西洋上空神秘消失,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揭开了法航447坠毁大西洋的谜底。

飞机当时遭遇极端天气,需要人工驾驶,副机长的技术不熟练,加上机组成员分工的不明确,导致航班急速冲进大西洋,全机200多人无一生还。

整个纪录片画面一直在跳转,遇难者家属的叙述,遇难画面的模拟,调查者的推测,使得纪录片的极强,节奏感极强,观众的注意力也更集中。

特写镜头的不断出现,让观众关注到了遇难时,遇难者的每一个细微的面部变化,使得观众更能投入到这一情景中,体会到遇难者的情感变化,增加对历史的感触力。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本片制作精良,7集内容制作耗时13个月,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反响极好。

据该片总导演陈晓卿所言,这部纪录片时的目标观众不单止是为喜欢美食的‘吃货’而创作的,观众群体锁定为普通的正常人,并表示该片的目标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

陈晓卿说“我们要拍摄的不是名厨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而且表示该片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舌尖上的中国》还会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社会。

该片的重要主题是中国之“变”:向观众展示传统农耕的中国,同时也告诉观众很多中国传统正在改变,而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所以该片的创作团队在为本片确立了一项选择食材的拍摄标准:“拍摄承载中国人精神的食物”。

在张铭欢执导该片其中一集《时间的味道》,一位香港大澳的老奶奶在老伴过世后依然坚持制作着以前与丈夫共同做了几十年的虾酱。

中外电视少儿频道比较——以卡酷卫视和尼克儿童频道为例

中外电视少儿频道比较——以卡酷卫视和尼克儿童频道为例

中外电视少儿频道比较——以卡酷卫视和尼克儿童频道为例中文摘要:社会的不断演进,科技在不断发展中,媒介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广播电视是现今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语言影响力上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所以青少年节目制作的引导,对他们认识未知社会是会有很大的帮助。

少儿频道的节目的发育与成熟, 除了各个国家文化的特色, 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我们时代与社会文化发展所特有的印记。

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卡酷卫视》与《尼克国际儿童频道》这两个少儿频道进行其经营要素,市场推广,受众需求来进行对比和分析。

关键词:特征对比Abstract:With The Interrupted Evolution Of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Grea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The Medium Field. Nowadays, Radio And Television Is One Of The Major Media. It Has The Irreplaceable Impact, Which Other Mediums Don't Have On The Linguistic Influ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Appeals To Y oungsters A Lot. Therefore The Y oungsters Programming Is Extremely Helpful For Them To Recognize Unknown World.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The Y oung Channel Not Only Containing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Culture, But Also Having The Specific Brand Of Our Times And The Social Culture Development .Consequently, This Article Will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hinese KAKUTV And The Nickelodeon By It Is Management Element, Market Expansion And The Audience Demands.Key W ords:characteristic Contrast前言“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

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与反思

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与反思

150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总第198期)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的比较与反思张菁两年一度的慕尼黑儿童电视节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儿童节目展示平台,代表了儿童节目制作的最新潮流,被誉为“儿童电视界的奥斯卡”。

电视节分为6岁以下、7岁-11岁、12岁-15岁三个年龄单元的虚构与非虚构两大类节目评奖。

2012年的电视节展映的国外作品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欧洲节目普遍比其它国家的儿童节目更侧重公共教育和心理疏导功能,制作水平以斯堪的纳维亚四个国家、荷兰、德国为最高,他们的儿童节目多数基于公共电视台的制作体制,节目形态丰富;美国的节目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教育性,基于商业电视台的制作体制;另一个制作水平高的国家是日本,节目富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画面生动精美,体现出了本国的审美趣味和儿童教育观念。

纵观这届电视节所展映的儿童电视节目,对比中国儿童节目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观众的年龄细分和节目形态细分我国的儿童频道大多为全年龄儿童频道,受众年龄从低幼至青少年,从0岁-18岁,或可以称为儿童综合频道,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制作模式对儿童年龄的细分界限不清晰,儿童观众与儿童节目的专业化细分不够。

到底什么年龄的儿童适合观看什么形态、内容、主题的节目?国外的儿童节目摸索出了相对稳定的经验和模式,体现于他们的节目形态和节目环节的设计,较为符合适龄儿童发展心理的规律和成长阶段的需要。

6岁以下的儿童节目,国内常见的节目形态是娱乐型的动画片和教孩子认知的电视杂志。

慕尼黑这个竞赛单元放映的节目形态非常多样,动画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它节目形态还包括儿童短剧、系列短纪录片、动手节目、科教节目。

动画片的制作非常重视能让儿童从中学到东西,提供一些有价值、有趣的教育信息,加入大量吸引儿童参与的互动环节,从声音、肢体动作吸引儿童,使他们不仅是观看者,还能从参与中学到知识技能、锻炼肢体协调性。

7岁-11岁儿童观众定位的节目形态包括电视科普杂志、儿童系列剧、儿童短剧、木偶剧、儿童新闻杂志、纪录片等。

[VIP专享]中外电视节目比较:真人秀

[VIP专享]中外电视节目比较:真人秀

真人秀与非虚构类节目有相似之处。

它的人物不是演员,而是由普通人自愿参与;它是一种“游戏”事件,但事先没有编剧、没有固定的台词和规定的结局;事件的过程是随机的,事件的结果是未知的,人物的行动并不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而进行,节目参与者具有比较大的主动性,因而事件的进程也是开放的。

但是,真人秀似乎也与虚构类节目有相似之处。

它并不完全是对真实的原生态事件和人物的“不介入的简单记录,它同时还是一个“秀”(show),秀就意真人秀在人物设置上,是非角色性与限定行为的融合。

真人秀一般并不像虚构作品那样规定参与者的角色,所有的参与者都以“自己”的方式进入节目,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和呈现给其他人的形象。

他们扮6、主持人和节目风格的设置节目一般会根据节目特殊的需要和可能性,来决定主持人的风格。

以演播室为主的真人秀一般对主持人的个性和主体性更重视;而对室外记录为主的真人秀,相对来说,对主持人的客观性和现场控制力要求更高。

7、操作环节的设置每一个节目的策划,都必须通过操作来实现。

如何操作,是策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比如,如何挑选参赛者,选择和营造什么样的节目空间环境,使用什么音乐和效果,如何设置仪式性的场面,如何使用道具、服装;如何通过互联网、平面媒介、固定和移动通讯工具与观众互动,等等。

3、真人秀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1、娱乐性。

一般来说,娱乐往往来自于悬念、动作、惊奇、刺激、紧张。

2、真人性。

能够“真实”呈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

人性暴露越充分,人物关系越紧张就越具有真人秀的效果。

3、完整性。

任何创意策划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考虑到主持人,参与者、嘉宾、观众的配合,要考虑到游戏规则与人物表现的配合,要考虑单集与完整节目的配合,要考虑到视觉的空间关系与镜头的节奏关系的配合,要考虑服装、化装、道具、故事、环境之间的配合,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娱乐性与伦理性的平衡,这是真人秀常常会遇到的矛盾,甚至是致命的矛盾。

4、新颖性。

新颖性不是绝对的原则,但是一定程度的原创性可以增加真人秀的新颖感和引起更多的关注。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乏深度和广度等问题。
外国的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背景与发展
外国的电视新闻节目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外国电视新闻 节目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涵盖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等各个领 域。
特点与优势
外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具有信息丰富、报道全面、观点多元等特点,同时注重深度报道和分 析,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探讨。
外国电视新闻节目将积极利用新技术 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例如利用人工 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观众体验 ,以及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拓 展传播渠道。同时,加强对数据新闻 的挖掘和应用,提高新闻节目的科学 性和准确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改革阶段(1978年-1992年):电 视新闻节目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
创新阶段(2002年至今):电视新 闻节目的全面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外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28年-1950年代):外 国电视新闻节目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成熟阶段(1950年代-1980年代):外国 电视新闻节目的多元化和深入发展。
收视偏好
国内观众更加关注国内时事和民生问题,而国外观众则更加关注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问题。
03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的发 展历程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8年-1978年):中 国电视新闻节目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
成熟阶段(1992年-2002年):电 视新闻节目的专业化、栏目化、品 牌化。
外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未来展望
全球化与地域化并存
深度报道与评论并重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外国电视新闻节目将继续关注全球范 围内的新闻事件,同时更加注重地域 化特色,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观众的 需求。例如,加强对地方政治、经济 、文化等领域的报道,以及结合地域 特色的本土化新闻节目。

中外真人秀比较

中外真人秀比较

Logo
故事性:“秀”是整个节目的支撑,主办方为 持续性吸引眼球为参与者不断设立动力性目标 ——通过目标制造冲突——以冲突呈现故事
竞争性:目标是一个,而参与者确有许多, 淘汰竞争随之产生
3.传播特征:观看主体与参与主体的互动
Logo
主角不再是演员,而是从大众中选拔的普 通人;观众与参与者同进退、共悲喜,影 响节目走向。
浙江卫视的《夺宝奇兵》 贵州电视台《峡谷生存营》 拇指英雄联合央视《欢乐英雄》
Logo
Logo
(2)发展阶段(2005至今) 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 “表演选秀类 真人秀”成为最大赢家《超级女声》、《梦想中国》 和《莱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
Logo
❖ 《非常6+1》 ❖ 《星光大道》 ❖ 《莱卡我型我秀》 ❖ 《加油!好男儿》 ❖ 《舞林大会》 ❖ 《绝对唱响》 ❖ 《名师高徒》 ❖ 《红楼梦中人》 ❖ 《非诚勿扰》 ❖ 《我们约会吧》
“真”是它的特色。它是非虚构的, 它的手段是纪实。
“人”是它的 核心。人性、 人格是主要表
现对象。
Logo
❖ 当观众厌倦了虚假的电视剧, 厌倦了造作和虚伪的演员,厌倦了 千篇一律而巧合得天衣无缝的剧情, 观众需要一种接近真实,百分百原 汁原味,没有演员没有编导和没有 剧情的节目,这就是真人秀。
Company Logo
Logo
1.真人秀节目的产生
❖ 我们都同样戴着虚假的面具生存,同样的虚伪久而久之, 人类喜欢窥探,喜欢偷看一个人的另一种生活,于是偷窥 成了人类的一种爱好,人类喜欢偷看别人的私生活,而人 类同样恐惧被人偷看,行成了一个怪圈。于是“超级老大 哥(big brother)”就这样产生,将一群相互的陌生人放 在一间屋子里,屋子布满了摄像头和摄录机,全日24小 时不停拍摄,并向所有家庭观众播放他们的举一动,这就 开创了真人秀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闻要素 5个w和一个h被认为是新闻的六要素,可分为两 个逻辑层次,第一层是when、where、who、 what,从时空和行为主体方面反映事物的实际状 态,属表述性要素。第二层是why和how,帮助 公众了解事实的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新闻事件 的意义和价值,属于解释性因素。我国的新闻习 惯于叙述事件本身的情况,不注意其与周围事物 的联系,侧重于“what”,即有什么事发生。而 西方新闻往往在导语中就有解释性的语言,重点 在“why”,即为什么发生。
全景(Panorama) 类型:新闻专题调查 播出平台:英国广播公司(BBC) 开播时间:1953年11月11日 特点:周播,深度报道
• 新闻频道CNN (Cable News Network) 美国有线电视网,世界第一家24小时全天 候播放新闻的频道。
泰德· 特纳,CNN 创始人
CNN效应:
2)拉里· 金直播(Larry King Live) 晚间日播脱口秀 播出平台:美国有线电视网(CNN) 开播时间:1985年 内容:新闻主题脱口秀
3)科南· 奥布赖恩深夜秀(Late Night with Conan O’Brien) 类型:晚间幽默脱口秀 播出平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开播时间:1993年9月13日 特点:娱乐主题脱口秀
今天(The Today Show) 类型:早间新闻谈话类节目 播出平台:美国国家广播公 司(NBC) 开播时间:1952年1月14日 特点:日播,海量信息;轻 松自然的主持氛围
夜线(Nightline) 类型:晚间新闻杂志 播出平台:美国广播公司 (ABC) 开播时间:1979年11月8 日 特点:日播,硬新闻为主
视角四:新闻主持人
“每天看着20多岁的俊男倩女在电视屏幕上 预报经济前景、纵论国家大事,我就体会 着在大街上遇到买假药的心情” _______白岩松《渴望年老》
• 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CBS 前新闻部主任威廉"伦纳德提出了4条标准: • A、有能力在电视上报道新闻,胜任写、播 的工作,且仪表堂堂; • B、有在屏幕后当记者的才干,具备敏锐的 新闻判断力; • C、在时间紧迫、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新闻 时镇静自如,有条有理,能即席报道; D、为人高尚,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品格。
2、新闻节目编排科学专业
构成节目内容的要素主要有报道内容选择、
报道组合顺序、语言、图表、采访对象和 嘉宾选择、拍摄风格如采访片断时间、镜 头长度等等。
主持人明星化
3、注重深度
新闻不仅仅是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和
怎么样。
4、坚持独立、特立独行
三、我国电视新闻节节目
•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在伊拉克遭到空 袭的 前天晚上,CNN从巴格达发布了现场 独家报道。这次报道中的图片纷纷被全球 地面电视频道转播选用,屏幕一角的CNN 图标台标格外醒目。这是CNN成为国际品 牌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事件。 • CNN对海湾战争的报道产生了著名的 “CNN效应”,就是人们只要收看CNN频 道或登录CNN网站,就肯定能找到最新的 新闻报道。
• 2、新闻主题的差异
新闻主题是传播者试图通过材料传达给受众 的倾向或观点 。
• 我国新闻媒介历来重视道德教化作用,注意树立 正面典型,通过人物报道弘扬共产主义精神,服 务于社会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致力于社会的进 步与发展。 • 西方的人物报道侧重反映新闻人物在特定历史环 境中的人生经历和因此而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西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一般都是并未做出光辉 事迹的普通人,作品中也并未试图通过人物描写 表现他们的高尚品质与崇高追求。
在中国的新闻报道中,政治、经济方面的题材受 到高度关注,有关政府工作会议、国家领导人活 动、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报道一直占据重要位置 和较大比例。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处发 展,新闻媒体也开始关注自身在市场上的地位和 价值。社会新闻、文体新闻受到充分关注,群众 关心的、喜闻乐见的内容慢慢受到重视。
第三讲 中外脱口秀节目比较
• 脱口秀(US-Talk Show,Brit-Chat Show)
指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 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一般脱口秀都有 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那档 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
一、西方著名脱口秀节目
1)奥普拉· 温弗瑞秀 (The Oprah Winfrey Show) 类型:日播脱口秀 制作机构:Harpo公司制 作,全美电视台播放 开播时间:1986年9月8日 特点:情感主题脱口秀
• 董事会领导制
董事会
总裁/董事长
总经理
总编辑
• 社会化领导制
电台(电视台)理事会
电台(电视台)管理委 员会
电台(电视台)台长
• 政府领导制
政府(主管部门)
主持人(台长、社长、 总编辑)
第二讲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一、西方著名新闻节目和频道
《60分钟》(60 Minutes) 类型:电视新闻杂志 播出平台:美国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CBS) 开播时间:1968年9月24日 特点:周播;杂志式编排方 式;严肃新闻报道
二、奥普拉· 温弗瑞秀的节目特征
• 1 女性化主流
• 2 生活导师
奥普拉· 温弗瑞,作为一名黑人,更为当今世界上最具 影响力的妇女之一,她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通过控股哈普 娱乐集团的股份,掌握了超过1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主持 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 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奥普拉在1996 年推出的一个电视读书会节目在美国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她利用业余时间在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紫色》中客 串了一个角色,还荣获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喜欢奥普拉的人甚至认为如果她去竞选美国总统,获胜的 把握也很大。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更开设了一门课程专门研 究奥普拉。
• 新闻人物类节目
• 新闻杂志类节目
• 新闻直播节目
四、比较
• 视角一:新闻理念
对新闻及其功能判断的理解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
• 新闻传播与新闻宣传 传播:信息从传播者向受众的有效传达和反 馈。 宣传:通过一定的事实选择传达一种观点和 理念。
“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邓小 平
二、西方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
• 1、新闻节目特色分明
60分钟:强调“正论一反论”的辩论风格是《60 分钟》的节目特色,其探讨的主题多半涉及政府 决策、司法公正、社会正义等“硬新闻”。 《日界线》(NBC) 《日界线》开播于1992年3 月31日,节目理念在于“对一切受到社会关注的 热点人物和热点事件进行深入报道”,因此探讨 主题多为犯罪与社会治安、青少年问题、人际关 系等“软新闻”内容。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 化运作模式
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只能部分而不能完全按市场需求来执行。 各家传媒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也有“优胜劣败”的现象, 仅迄今还未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条件,各传媒非常看重节目的收视率, 因为这和广告收入紧紧相连。
三、媒体的三种管理机构
二、媒体的三种运行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私营媒体为主体的完
全商业化运作模式
报纸的收入是发行和广告两大块,其中发 行占40%左右,广告占60%左右。而电视 的收入可分为四大块:广告收入、有线电 视付费收入、出售节目收入、电视购物收 入。
2、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 运行模式
• 意大利是公营的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l)与私营的贝鲁
第一讲 中外电视传媒的体制和运 行机制
一、电视媒体的三种所有制
各国的电视媒体有三种所有制形式, 即:私营、公营、国营。
私营,即媒体由个人或财团私有; 公营,即媒体由社会公民共同拥有; 国营,即媒体由国家所有和经营。
1、私营媒体的特点
独立
以赢利为目的 把收视率作为媒体的生命线 市场竞争激烈,使节目既丰富 多彩又有媚俗倾向
视角二: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重 要手段,它是指人们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 ,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传播内容进 行的搜寻、比较和确认。
• 1、题材选择
我国新闻界对题材的分类较为细致和复杂,往往 按照新闻写作的题材分成不同部门来负责各种专 业报道,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文 体新闻、社会新闻等。 西方新闻报道的内容自然也涉及政治、经济、 科教、体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题材分类 不是特别细致。他们喜欢把新闻分成“硬新闻” 和“软新闻”两大类。“硬新闻”通常指严肃新 闻,“软新闻”通常指人情味新闻,强调趣味性。
斯科尼领导的菲宁威斯特集团(Fininvest)平分意大利观众 市场(两者占意大利电视市场90%)。 • 法国是公营的电视二台、三台、四台和私营的电视一台、 五台、新频道六家电视台瓜分法国电视市场。 • 英国是公营BBC三个电视频道(一、二频道和24小时新闻 频道)和ITV三个电视频道(三、四、五频道)平分英国电视 市场。 • 日本是公营的NHK和四大私营电视网——东京广播公司 (TBS)日本电视公司(NTV)、富土电视公司(FTV)、全国朝 日广播(ANB)角逐日本电视市场。
2、公营媒体的特点
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以视听费作为主要收入
公营台是半官方的
公营台把观众当作“公民” 而非消费者 缺乏活力
3、国营媒体的特点

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除了政府投资以外, 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 电视台投资或参股。 电视台是政府的宣传机构,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是由 政府任命的;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方刨必须和政府的施政纲 领保持一致并经政府的批准。 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 政策的职责。在此前提下,要尽量满足观众对信息和娱乐 等的需求。 电视台酌经费多由政府直接拨款。
• 我们的灾难报道不是站在“事”的方位对灾情、 抗灾、救灾进行反映,而是立足“人”的角度对 事实进行总体审视,力求凸显人的精神。由“事 实的悲”而生出“精神的乐”。 • 西方的灾难报道重视对灾难本身的关注。面对灾 难造成的悲剧,西方记者惯于带着浓厚的情感以 大量的笔墨赤裸裸地描摹事实,着力表现灾难对 人的摧残,表现人的悲惨境地、痛苦命运,表现 人与自然力的冲突,人的无助与绝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