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消毒与灭菌区别、方法原理

合集下载

消毒与灭菌(共75张PPT)

 消毒与灭菌(共75张PPT)
• 噬菌体的增殖分4个阶段
吸附—侵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
吸附
侵入
生物合成〔复制和成熟〕
释放
噬菌体生长迹象的观察:
噬菌体可使混浊的细菌液体培养物变清朗,在 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噬菌斑。
一个噬菌斑由一个噬菌体繁殖而成,不同噬菌 体产生的噬菌斑大小、形态、边缘和透明度 均不同,所以,噬菌斑可用于噬菌体的鉴定、 纯种别离和计数。
② 高温瞬时法
71~72℃保持15s
③ 超高温法
132℃保持1~2s
巴氏消毒装置
二、辐射灭菌法
〔一〕非电离辐射
包括: 紫外线
日光
可见光
红外线
微波
1、紫外线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其中253~265nm段杀菌力最强。
杀菌机理:
主要破坏菌体细胞DNA的构型,使DNA分子 中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干扰DNA的复
温和噬菌体的增殖
噬菌体的应用
• 由于噬菌体感染具有菌种或菌型的特异性, 故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检 测未知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此外,噬菌体也是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研究的工具。
第四节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平安
一、生物平安的概念和一般要求
〔一〕生物平安
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 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的有害影响。而 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平安是指在转移、 检查和处理病料、污染材料等过程中,防 止污染环境及对人员造成危害。
〔二〕细菌素〔bacteriocin〕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杀菌作用的蛋 白质,只能作用于同种细菌不同的菌株 或与它有亲缘关系的其他细菌。
例如:
大肠菌素 作用大肠杆菌其他菌株和与它有亲 缘关系的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 等。

微生物学第三章消毒与灭菌(共60张PPT)

微生物学第三章消毒与灭菌(共60张PPT)

介质的性质
细菌在非水介质中,比水作介质时对热 的抵抗力大
水分、2~4℃石炭酸、油类、干焦空气
不同介质对微生物抗热力的影响
2、低温抑菌法
低温可降低微生物代谢的速度。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有很强的抵抗力 一般的:4-10℃ 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行感冒杆菌敏感,
伤寒杆菌、白喉杆菌耐低温 冷冻干燥:采用迅速冷冻和抽真空除水。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叫消毒。消毒只要求达到消灭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 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防腐(Antisepsis)或抑菌:指阻止或抑制物品上微生物 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不一定死亡。
无菌(asepsis):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夜培养,残余的芽孢发芽为繁殖体;
第三天:100℃-30分钟,杀死所有微生物。
巴氏消毒法
常用于牛乳及一些饮料
最大限度地消灭病原体,尽可 能少地损害食品的营养物质
•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LTH): •63~65℃-30分钟; •高温短时间巴氏消毒法(HTST):
•71~72℃-15秒, •超高温巴氏消毒法(UHT): •132℃-1~2秒
•巴氏消毒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法
以火焰直接灼烧杀死物 体中的全部微生物的方 法。
灼烧 焚烧
酒精灯
热空气灭菌法
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 不变质的物品,需在 160℃维持1-2小时,才
能达到杀死所有微生物 及其芽孢、孢子的目的。
干烤箱
湿热灭菌法
煮沸灭菌
100℃,煮沸10~20分钟,可杀死所有细 菌繁殖体,芽孢常需煮沸1-2h才能杀死。
噬菌体(phage):是指寄生于微生物 (细菌、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以及 蓝细菌等)中的病毒。

消毒及灭菌区别总结-打印版.

消毒及灭菌区别总结-打印版.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_总结介绍几个根本概念1.灭菌: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以及芽胞和霉菌孢子的方法。

2.消毒: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芽胞,孢子不要求全部杀死。

3.防腐: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阻止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操作法:防止或杜绝一切细菌进入动物体或其他物体的方法。

5.滤过除菌:液体或气体通过滤过作用除去其中所存在的细菌。

一般用0.22微米滤膜,但不能除去病毒,霉形体及L 型细菌。

第一节物理因素⏹温度⏹ 枯燥⏹ 渗透压⏹ 辐射⏹ 过滤⏹其他物理因素一、温度〔一〕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高温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主要原因是高温能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核酸构造遭到破坏等,从而导致其死亡。

⏹ 多数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营养细胞和病毒在50-65 ºC10 min可以致死。

⏹ 细菌芽孢,在121 ºC下5-20min 才能致死,⏹ 同种微生物老龄菌比幼菌耐热。

⏹ 干热灭菌(dry heat sterilization烘烤灭菌法;实验室用枯燥箱烘。

一般是160℃2小时即可到达灭菌目的。

⏹湿热灭菌(mosist heatsterilization在同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因为:a 比干热更易使菌体蛋白凝固。

b 湿热穿透力强;c 湿热可以释放大量潜热。

⏹ 湿热灭菌法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煮沸消毒法C. 流通蒸汽消毒法D. 间歇蒸汽灭菌法E. 巴氏消毒法 A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湿热灭菌中最好的方法,通常1.05kg/cm2,的压力下面〔此时温度121ºC〕处理15-30min 。

要排冷空气,否那么会形成假压力,虽然压力到达要求,温度却达不到相应温度,而影响灭菌效果。

B 、煮沸消毒法物品在水中煮沸 15min ,可杀死所有营养细胞和一局部芽孢。

在水中参加1%的Na2CO3 或2-5%的石碳酸效果更好。

消毒与灭菌的定义

消毒与灭菌的定义

消毒与灭菌的定义消毒与灭菌是在卫生和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都涉及到杀灭病原体和微生物的过程。

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人们混用,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消毒与灭菌的定义、方法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一、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将病原体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数量降低到安全水平的过程。

通过消毒,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消毒方法不会杀死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但可以减少它们到无害水平。

消毒的目标是在卫生条件下达到可以接受的微生物水平,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二、灭菌的定义与消毒不同,灭菌是指完全杀死或去除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孢子等。

灭菌过程不仅仅只是将微生物数量降低到安全水平,而是将其完全消除。

灭菌通常在医疗设备、手术器械、药品和实验室环境等需要高度无菌的地方使用。

三、消毒和灭菌的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性质或物理能量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

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高温灭菌、蒸汽消毒和紫外线照射等。

高温灭菌是将物体暴露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蛋白质,达到灭菌的效果。

蒸汽消毒则利用高温蒸汽将微生物杀灭。

紫外线照射使用紫外线辐射来破坏微生物的DNA和RNA,从而达到杀灭的效果。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酒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含氯漂白粉等。

这些消毒剂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消毒或灭菌的效果。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其他生物体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一些具有抗菌能力的微生物或酶。

使用产生抗菌物质的细菌来抑制其他病原细菌的生长,或使用具有特殊酶活性的生物杀灭对特定微生物有害的细菌。

四、消毒与灭菌的应用场景消毒和灭菌在医疗、餐饮、水处理、实验室等不同环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环境中,灭菌是确保手术器械和医疗设备无菌的关键步骤。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以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以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和灭菌两个词在实际使用中常被混用,其实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

消毒是指应用消毒剂等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营养体的方法,而灭菌是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使之呈无菌状态。

物理方法1温度利用温度进行灭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

高温可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类发生变性而失活,从而起灭菌作用,低温通常起抑菌作用。

1)干热灭菌法:a.灼烧灭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烧死。

此法彻底可靠,灭菌迅速,但易焚毁物品,所以使用范围有限,只适合于接种针、环、试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实验动物的尸体等的灭菌。

b.干热空气灭菌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烘箱中,升温至160℃,恒温1小时即可。

此法适用于玻璃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这是因为一方面细胞内蛋白质含水量高,容易变性。

另一方面高温水蒸汽对蛋白质有高度的穿透力,从而加速蛋白质变性而迅速死亡。

a.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会因高温破坏营养成分或影响质量,如牛奶、酱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样既保持食物的营养和风味,又进行了消毒,保证了食品卫生。

该法一般在62℃,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此法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故名为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直接将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钟,即可杀死细菌的全部营养和部分芽孢。

若在清水中加入1%碳酸钠或2%的石炭酸,则效果更好。

此法适用于注射器、毛巾及解剖用具的消毒。

c.间歇灭菌法:上述两种方法在常压下,只能起到消毒作用,而很难做到完全无菌。

若采用间歇灭菌的方法,就能杀灭物品中所有的微生物。

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加热至100℃,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营养体。

然后冷却,放入37℃恒温箱中过夜,让残留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

第2天再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左右,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消毒和灭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卫生概念,它们都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处理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虽然这两个词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目的。

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通过杀灭或去除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消毒通常应用于非活体物品表面、设备、表层皮肤和其他非生命体表面等地方。

它是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可用于医疗机构、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所。

消毒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消除的微生物类型、表面材质和所处环境。

最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通过使用热、辐射或过滤等方式来杀灭微生物。

高温煮沸、干热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和去除微生物。

酒精、漂白剂、消毒液和氯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的目标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然而,消毒并不能完全杀灭所有的微生物,有些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可能在消毒过程中存活下来。

二、灭菌的概念灭菌是指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以及其他特定条件,彻底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

灭菌一般应用于医疗设备、外科手术器械和药品等需要高度清洁和无菌环境的场所。

与消毒不同,灭菌的目标是完全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以确保完全无菌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在医疗过程中引入病原微生物,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1. 蒸汽灭菌: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水蒸气,将微生物完全灭活。

这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2. 干热灭菌:使用高温烘干的方式,将微生物杀灭。

这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物品。

3. 气体灭菌:使用带有灭菌剂的气体,如乙烯氧化物等,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灭菌是一个严格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湿度和浓度等因素,以确保所有微生物都可以被彻底灭活。

灭菌后的物品应在无菌环境中密封保存,以防止再次受到污染。

三、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与联系消毒和灭菌都是用于控制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第三,应用的场所与处理的物品也不同。灭菌主要
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
品和需要灭菌的工业产品,消毒用于处理日常生活 和工作场所的物品,也用于医院中一般场所与物品 的处理。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第一,两者要求达到的处理水平不同。消毒只要 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 再能引起人发病。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 病毒只要求场所与物品达到无害化水平,而 灭菌则要求达到没有一个活菌存在。

第二,两者选用的处理方法不同。灭菌与消毒相比,
要求更高,处理更难。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 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化学灭 菌剂,而消毒只需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 方法、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消毒剂。将灭菌的处理 方法用于消毒不仅是杀鸡用牛刀没有必要,而且还 会产生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副作用;而如果将消毒 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将会导致灭菌失败。

水产微生物实验— 消毒与灭菌

水产微生物实验— 消毒与灭菌

实验三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两者的意义有所不同。

消毒一般是指消灭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而言,灭菌则是指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芽孢和孢子。

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加热、过滤、照射和使用化学药品等方法。

一、加热法1.干热灭菌有火焰烧灯灭菌和热空气灭菌两种。

火焰烧灼灭菌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和金属用具如镊子等,无菌操作时的试管口和瓶口也在火焰上作短暂烧灼灭菌。

涂布平板用的玻棒也可在醮有乙醇后进行灼烧灭菌。

通常所说的干热灭菌是在电烤箱内利用高温干燥空气(160℃一170℃)进行灭菌,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如吸管和培养皿等的灭菌。

培养基、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不能用干热灭菌。

2.湿热灭菌(1)高压蒸气灭菌法:将物品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灭菌锅内,0.1MPa,121℃保持15~30min进行灭菌。

适用于培养基、工作服、橡皮物品、玻璃器皿等的灭菌。

(2)常压蒸气灭菌法:在不具备高压蒸气灭菌的情况下,常压蒸气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适用于明胶培养基、牛乳培养基、含糖培养基等。

这种方法可用阿诺氏流动蒸气灭菌器或普通蒸笼进行灭菌。

由于常压,其温度不超过100℃,仅能使大多数微生物被杀死,而芽孢细菌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因此可采用间歇灭菌以杀死芽孢细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常压间歇灭菌是将灭菌培养基放入灭菌器内,每天加热100℃,30min,连续3d,第一天加热后,其中的营养体被杀死,将培养物取出放室温下18—24h,使其中的芽孢发育成营养体,第二天再加热100℃,30 min,发育的营养体又被杀死,但可能仍留有芽孢,故再重复一次,使彻底灭菌。

(3)煮沸消毒法:注射器和解剖器械等可用煮沸消毒法。

一般煮沸消毒时间为10-15 min,可以杀死细菌所有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如延长煮沸时间,并在水中加入l%碳酸氢钠或2%-5%石炭酸,效果更好。

(4)超高温杀菌(UHTS):是指在温度和时间标准分别为135-150℃和2-8s的条件下对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如果汁及果汁饮料、豆乳、茶、酒及矿泉水等)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其最大优点是既能杀死产品中的微生物,又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品质与营养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和灭菌是两个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除菌(Disinfection)和消毒(Sanitization)这三个经常被误用的词必须加以区别。

灭菌和除菌是绝对化的术语。

灭菌是指杀灭或不活化所有生命形式;除菌则是破坏或不活化致病微生物的传染,但在应用于细菌孢子时{往无效。

灭菌法是对无菌制剂等的生产过程中的灭菌,常用的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可用无菌保证值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采表示效果;干热灭菌法;除菌滤过法;辐射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

监测灭菌效果往往使用生物指示剂——一种标准的对灭菌条件稳定的微生物。

而消毒可以说是减少微生物数量,使之达到安全或相对安全的水平,而与使用规定和使用目的相
符合。

抗微生物剂是一种用来抑制微生物繁殖或消灭微生物的试剂的总称,它包括:
(1)消毒剂能消除以细胞繁殖形态出现的微生物污染的化学试剂;
(2)灭菌剂杀灭在无生命环境内的所有微生物生命形态的化学试剂;
(3)除菌剂用来消灭在无生命物体上的病原体的抗菌剂;
(4)杀菌剂可按具体作用分类:杀细菌的称为杀细菌剂;杀霉菌的则称之为杀霉菌剂;杀病毒的则称为杀病毒剂;杀孢子的则称之为杀孢子剂;
(5)抑菌剂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试剂。

因此灭菌和消毒是不可互换的术语,消毒剂在定义上也并不意味着是灭菌剂。

消毒是消灭采自繁殖形态的细胞的活微生物的污染,但它不保证灭菌。

(二)消毒剂的选择和配制
l.消毒剂的选择
在选择一种消毒剂时,首先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质,但同时又应认识到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

细菌学家建议理想的消毒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①能广谱地杀灭微生物;
②对人体无毒;
③无腐蚀性,对设备无污染;
④具有洗涤剂作用;
⑤具有稳定性;
⑥作用迅速;
⑦不因有机物的存在而失去活性;
⑧产生所期望的后效作用;
⑨廉价。

各种试剂都有优点和局限性,应选择一种试剂或几种试剂结合使用,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效果。

2.无菌室常用消毒剂的配制
无菌室所使用的消毒剂应在净化工作台上配制,需过滤的应准备好已灭菌(122.l℃,45min)的滤膜及容器。

过滤好的消毒剂应在盛放瓶上注明消毒剂的名称、批号、配制日期及失效期,放在无菌室中。

(1)75%酒精(Alcohol)溶液(体积分数)的配制
先用定性滤纸过滤95%的乙醇溶液,再将冷却的注射用水加到滤过的乙醇溶液中充分混合,直到酒精比重计读数为75%。

将配制好的溶液用0.22μm 混合纤维素酯微孔过滤膜过滤后,放人已灭菌的瓶中待用。

此溶液须在48h 内使用。

酒精渗入细菌体内使细菌蛋白质凝固.而杀死它.75%最好.高了不能达到杀菌目的.当高浓度酒精与细菌接触后.能使其表面凝固.行成包
膜.阻碍了酒精凝固其内部的.没能彻底杀死.75%能凝固蛋白质.但不会行成包膜.能杀死.浓度低了也不行的..
(2)0.1%(体积分数)新洁尔灭(Dodecyl Dimethyl Benzylammonium Bromide,DD - BB)溶液的配制
在49ml 的注射用水中加入lml 的5%新洁尔灭溶液并搅拌均匀,将配制好的溶液用0.22μm 混合纤维素酯微孔过滤膜过滤后放人已灭菌的瓶中待用。

此溶液须在48h 内使用。

(3)Exspor 溶液的配制
按注射用水:E×spor 基质浓缩剂:Exspor 活性浓缩剂为4:1:l (体积比)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

注意此消毒剂须放在非金属容器中配制,注射用水温度应小于20℃。

将配制好的溶液用0.22μm 混合纤维素酯微孔过滤膜过滤后放人已灭菌的瓶中待用。

此溶液须在 72h 内使用。

(4)l%(体积分数)Germ Warfare 灭菌溶液的配制
在990ml 注射用水中加入l0ml Germ Warfare 溶液并搅拌均匀。

将配制好的溶液用 0.22μm 混合纤维素酯微孔过滤膜过滤后放人已灭菌的瓶中待用。

此溶液须在72h 内使用。

(5)5%(质量分数)麝香草酚(Thymol)溶液的配制
在95g 的50%乙醇溶液中加入5g 麝香草酚并搅拌均匀。

此溶液不必过滤,但须在24h内使用。

此消毒剂主要用来杀霉菌。

(6)2%(质量分数)戊二醛(Glutaric Dialdehyde)溶液的配制
在250g 的20%戊二醛溶液中加入注射用水至2 500g,再加入1.3g 缓冲剂并搅拌均匀。

此溶液不必过滤,但须在24h 内使用。

(三)主要消毒和灭菌方法
1.干热法
是在干燥空气中加热处理的方法,基于高热作用下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的原理,一般需要的温度高达160℃以上,时间长达l~2h。

2.湿热法
是用高温湿蒸汽(通常为饱和蒸汽)的灭菌方法,基于湿热作用下使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的原理,一般需要的温度比干热法低,时间也短,例如121℃、12min 或134℃、2min。

3.药物法
是用某种气体或药剂进行熏蒸或擦洗,其效果与药物种类及细菌对其敏感程度有关。

一些药物对一些材料有吸附侵蚀作用。

例如常用的氧化乙烯,是一种很好的灭菌剂,虽不能浸透固体,但可被塑料、橡皮之类吸收,这就需要根据洁净室的使用对象选用合适的材料。

但不要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应定期更换,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4.电磁辐射法
基于破坏细菌的蛋白质、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以及被吸收后的热效应等原理。

紫外线灭菌就是这种灭菌方法之一。

5.紫外线消毒
在其他消毒方法未使用之前,是一个不可代替的必备的消毒方法,为药品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主要用在洁净工作台、层流罩、物流传递窗、风淋室乃至整个洁净房间的消毒。

紫外灯的杀菌力取决于紫外线的波长,短波具有杀菌力,长波可能对人体有害,所以它的使用受到限制。

紫外线波长为136~390nm,消毒用的紫外灯应限制在短波的波长范围内,以253.7nm的杀菌力最强,但由于制造厂测定波长比较困难,故发展不快。

据国外最新研究表明,紫外线灭菌仍有广阔的前景,具有安装方便、无耐药菌株产生等特点,关键是解决短波的测定问题。

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气相循环消毒灭菌。

如果能让空气有组织地循环流过紫外灯的有效照射区,既增加了紫外线对空气的照射时间,而又设法不让紫外线外泄伤人,并且不产生臭氧,因此紫外线对于空气的消毒作用就大大提高了。

6.臭氧消毒
臭氧(O3)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 (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

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遍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害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

臭氧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有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

生产臭氧的原料主要是空气和电能,一般通过高频臭氧发生器(电子消毒器)来获得。

消毒时直接将臭氧发生器置于房间中即可。

空气中使用臭氧消毒的浓度很低,只有百万分之几,可根据房间体积及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量来计算得到。

7.气体消毒
对环境空气灭菌的传统做法是采用某种消毒液,在一定条件下让其蒸发产生气体来熏蒸。

常用消毒液有甲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石炭酸和乳酸的混合液等。

8.消毒剂消毒
洁净室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车、桌、椅等表面以及人体双手(手套),在环境验证及日常生产时应定期清洁并用消毒剂喷洒。

常见的消毒剂有异丙醇(75%)、乙醇(75%)、戊二醛、洁尔灭等。

我国药厂无菌室消毒传统的方法是用甲醛熏蒸。

国外因认为甲醛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现普遍采用戊二醛(Glutaraldehyde)喷洒,其方法是将戊二醛放在带有时间控制的自动喷雾器中,在下班后或周末,无菌室内无人时自动喷洒,其喷洒量可以调节,时间可以设定,在喷洒期间空调系统应停止工作。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