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哈尔滨红色景点简介

哈尔滨红色景点简介1. 东北烈士纪念馆,那可是个充满庄严和敬意的地方啊!你能想象吗,在那里,每一件展品都好像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等待着你去翻开。
走进去,仿佛能听到先烈们的呐喊,看到他们为了我们的幸福而奋斗的身影,难道你不想去感受一下吗?2.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哎呀呀,那真的是让人心情沉重的所在。
那一处处的残垣断壁,不就像一个个无声的控诉者吗?它们在提醒着我们那段惨痛的历史,可不能忘记啊!你去看看,就会知道和平是多么的珍贵。
3. 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哇塞,这里可太有意思啦!一走进去,就好像走进了时光的隧道。
那些老照片、老物件,不就像一个个亲切的朋友在给你讲过去的事情嘛!你还不赶紧去听听它们的故事呀?4. 赵一曼纪念园,这可是个让人崇敬的地方哟!赵一曼烈士的事迹,那真的是感天动地。
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难道你不想去缅怀一下这位伟大的英雄吗?5. 兆麟公园,嘿,这里也有着红色的记忆呢!李兆麟将军的雕像屹立在那里,威风凛凛的。
就像一个守护者,守护着我们的城市。
去那里走走,感受一下将军的气概吧!6. 尚志公园,这可是为了纪念赵尚志烈士而建的呀!一走进公园,就仿佛能感觉到烈士的精神在围绕着你。
这就好比是一座精神的堡垒,给我们力量,你不想去汲取一下这种力量吗?7. 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哇哦,这里可是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呢!想想当年,将军们在这里指挥作战,那场面该多震撼呀!就像一部精彩的战争大片,你能忍住不去看看吗?8. 哈尔滨烈士陵园,哎呀呀,这里庄严肃穆得让人感动。
那些墓碑,不就像一个个沉默的英雄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嘛!你去了,一定会被深深打动的。
9. 陈云旧居,这里有着陈云同志生活过的痕迹呢!看着那些旧物,不就像和陈云同志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嘛!赶紧去体验一下这种奇妙的感觉吧!10. 太阳岛东北抗联纪念园,哇,那可是个特别的地方。
在美丽的太阳岛上,抗联的精神熠熠生辉。
黑龙江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地域文化课程期末作业姓名王卓奇学号************* 学校黑龙江电大龙江分校成绩“红色文脉”黑龙江我的家乡黑龙江拥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大山的王国,巍巍峨峨,雄浑粗犷。
这里是绿树的海洋,浩瀚无垠,茫茫苍苍。
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里有无尽的宝藏,珍禽在天,奇兽在山,香菌在林,锦鳞在渊。
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有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有气势磅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水域;有风景秀丽的镜泊湖、五大连池;还有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这些无不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并且,这片4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的丰富。
这里存有大量的遗址、历史文献以及民间口头传说等,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了一条清晰可辨的“红色文脉”。
但是,由于以往学术界过多用沦陷区的视角来看待黑龙江的红色文化,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成因考察多半归结为30年代中共满洲省委对革命文艺活动的领导,以及日本侵略初期忙于战争疏于文化钳制等因素。
而对于在20世纪初,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哈尔滨所处的向东北和关内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俄苏文化的中心地位,以及黑龙江“华洋杂处”的“国际主义大家庭”环境对近现代黑龙江精神的塑造等地域文化现象,缺乏文学与史学学科的整合、互补研究。
因此,恰恰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俄苏文学的本土化,才使黑龙江在现代意义上与关内文化形成对接,在黑龙江文化人或流亡关内或坚守乡土的文化选择中,实现了关内关外文化的精神遇合这一重要理论建构的机缘。
“红色之路”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和还原历史。
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转站,先天存在着一条联系中国和苏俄之间的“红色之路”。
早在1920年中共建党前夕,瞿秋白在哈尔滨滞留50多天,就指出哈尔滨“先得共产党空气”。
王观泉在研究瞿秋白时发现,这条“红色之路”在1928年之前,隐蔽地充当了我党与共产国际的往来通道。
当时除了人员往来,哈尔滨还存在大量苏联“红党”创刊的报刊杂志,以及通过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广为流传的俄苏报刊书籍。
哈尔滨红色遗迹记忆实践报告

哈尔滨红色遗迹记忆实践报告暑假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哈尔滨大剧院参加了“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的红色教育活动。
这一天我们跟随着大剧院的舞蹈队进行了表演。
我们先观看了舞剧《红高粱》。
该剧由杨靖宇导演担任艺术指导、葛优、巩俐主演。
整个剧目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关为背景,从1938年10月到1949年4月期间历时半年多时间在哈尔滨地区拍摄完成。
随后,通过艺术再现方式,再现了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共同抵抗日寇侵略的历史。
随后,大剧院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了“红岩魂”、“四人帮”及其他抗日英雄人物。
《红色记忆》也让我们通过观看革命电影和其他方式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与革命精神。
在这次活动当中就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一、《红高粱》在大剧院里我们观看了舞蹈《红高粱》,这部剧是根据余占鳌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根据抗日战争中真实故事改编的。
由余占鳌将军领衔主演、巩俐和葛优等众多演员参演。
舞剧以山东高密的高粱地为舞台背景,以中国民间文学中“红”派艺术中出现的“高粱地”为舞台表现形式和主要背景。
整部剧共分为三个故事:一个是讲述1937年9月21日至1937年12月25日日本鬼子进占山东高密后对当地人民实施血腥屠杀的故事;另一个是讲述日本侵略者入侵前山东高密地区九儿和高俊布等人组织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最后一个是讲述高粱地里男女主人公与日军作战失败后到抗战胜利后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被关押故事。
最后情节在此部分中有高潮也有结尾:最终九儿与余占鳌之间也在激烈地抗争中展开结局——最后终于完成所有情节。
整台舞剧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感动不已。
无论是舞剧场景还是音乐,都展现出浓厚的抗战民族气息和独特音乐风格。
从舞剧到音乐舞美展现了“红高粱”独特的风格特色和民族魅力,同时又对人性与世界进行了深刻挖掘和剖析。
二、《红色记忆》我们参观了哈尔滨大剧院,观看了电视剧《红高粱》,观看了电影《红岩》,观看了英雄人物展。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摘要:哈尔滨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它的红色历史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哈尔滨的红色历史,可以使我们了解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历程,了解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加深对我们党光辉历史的认识,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哈尔滨;中国共产党;红色历史一提起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一般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东方的小巴黎”、“东方的莫斯科”。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哈尔滨也是一座革命的城市,红色的城市。
哈尔滨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也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作用,更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回顾哈尔滨的红色历史,不仅能继承光荣传统,还能正确定位哈尔滨的城市精神,继承和发扬哈尔滨的革命城市精神,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党组织在哈尔滨的建立及早期活动(一)哈尔滨建党的基础哈尔滨近代工业的兴起和产业工人的形成,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始的。
当时的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是哈尔滨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工厂除了俄国工人外,还有中国工人1 600多人,是当时东北北部唯一集中的产业工人队伍。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通车,哈尔滨的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其他的实业也开始兴起。
从1898年到1911年,包括铁路工人、机械制粉工人、电业工人、航运工人以及印刷工人等在内的产业工人,形成了哈尔滨早期的产业工人队伍。
1905年的俄国革命对哈尔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哈尔滨的俄国工人以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为基地,开展活动,向中国工人宣传革命思想。
1907年的5月14日(也就是俄历的5月1日),中俄两国数千名铁路工人在太阳岛上举行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
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在工人运动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最早得到消息的哈尔滨铁路工人又开始了新的斗争。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红色历史文化物质资源包括建筑、遗址、文物、图片、文献等实物。
比如哈尔滨市区内的中央街、松花江畔的哈尔滨站、东北烈士纪念塔等建筑,都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遗产。
此外,哈尔滨市内还保存有许多红色历史文物和珍贵图片、文献等,如XXX保存的《XXX档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档案》等,这些实物都是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则包括红色历史文化传统、红色历史文化活动、红色历史文化节庆等。
比如哈尔滨市内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等,都是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体现。
这些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存在,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更能够促进哈尔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
三、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尽管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意识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哈尔滨市内的许多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
此外,由于保护意识不强,还有一些文物和历史遗迹没有得到妥善保护,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2.管理体制不健全。
哈尔滨市内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导致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3.法律法规不完善。
哈尔滨市内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导致管理和保护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4.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哈尔滨市内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受到了很大限制。
四、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策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正确认识红色历史资源。
应该加强对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重视,提高保护意识,加强保护工作。
2.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
应该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加强协调合作,提高管理效率。
哈尔滨党史纪念馆_见证一座城市的红色之路

哈尔滨党史纪念馆见证一座城市的红色之路策划/于丹 于克广 张娟 文/关放 图/关放 崔擎昊120位于哈尔滨西十五道街33号的这栋典雅小楼,外墙上的各式各样的石膏雕花是其最显眼的装饰,上面雕刻出的树叶和流苏穗儿,还有那一簇簇中式牡丹花,充满古典风情。
曾经,就在它的阁楼上,有一个叫“天马广告社”的地方,会聚了金剑啸、纪念馆展区面积2100近千幅,收藏展出的各类文物、展品300用品等历史文物,建设的教育基地。
馆内收录了大量东北抗日联军的珍贵资料东北抗日武装时期的历史文件121哈尔滨党史纪念馆的二楼,有一处独立的展区,介绍左翼作家、革命烈士金剑啸。
金剑啸,原名金承载,1910年出生于沈阳。
金剑啸曾在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担任西区(道里)区委宣传委员,杨靖宇(当时化名张贯一)任市委书记。
金剑啸创办的“天马广告社”只是对外的“身份”,这里还是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的联络点和活动阵地。
作家萧红、侯小古都在天马广告社工作过,曾担任金剑啸的副手。
馆内展示了许多东北历史人物的珍贵资料走入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鲜红的主题雕塑——火红的党旗迎风飘扬,如同熊熊火焰向天空升腾。
环绕大厅的弧形浮雕墙,分别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早期传播、左翼文化运动、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艰苦斗争、哈尔滨解放、哈尔滨人民支援解放战争、“一五”时期哈尔滨工业建设的辉煌成就等历史场景,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哈尔滨曲折动人的历史。
纪念馆特意设计了一条红色之路,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人民走过的道路。
包括1923年,东北地区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建立;1946年,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1949年新中国成立等。
通过这条红色之路,我们仿佛能够聆听那些历史的回声,重温往昔的画面。
122从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再到建立民主政权、支援解放战争,巩固政权、全面开展经济建设。
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终生追求的愿景已变为现实。
这座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正昂首阔步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
东北地区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以东北抗联博物馆为例

2022.6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东北抗联博物馆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红色资源,作为黑龙江省第一座全面反映东北抗日联军14年英勇战斗历程的综合性博物馆,真实还原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辉形象,生动、全面展现东北抗日联军14年奋斗历史。
深入挖掘抗联精神、弘扬抗联精神、继承抗联意志,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1]。
一、东北地区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精神引领的意义东北抗联博物馆,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主要展示内容,和东北地区其他红色资源一道,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滋养。
(一)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高尚情操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的浴血奋战中,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可以概括如下:一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精神;三是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四是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五是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
带领大学生参观东北抗联博物馆,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实践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的应有作用,使大学生参观有收获、心灵有触动。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东北抗联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抗战十四年———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陈列》紧紧抓住了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壮大的重要关键节点,通过全面介绍主要任务、大事时间和主要会议内容,对东北抗日联军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及其14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做出了翔实介绍。
大学生通过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研究和学习,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东北抗联精神的重大贡献、历史地位等认识更加深刻,不但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入脑入心,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2]。
哈尔滨红色基地社会实践心得

哈尔滨红色基地社会实践心得
赓续红色血脉,润泽文明冰城。
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培育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为抓手,着力盘活红色资源,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致力于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
哈尔滨市共有99处红色展馆和遗址。
近期,随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的展开,市内多个革命历史展馆和红色遗址迎来参观热潮。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东北烈士纪念馆静静矗立,到此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黑龙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14年抗战的主要区域,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一大批抗联英雄。
这些英雄的事迹,是丰厚而珍贵的红色资源,也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东北烈士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强敏介绍,“东北抗联精神所彰显的时代价值,也是引领哈尔滨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文化力量。
”
哈尔滨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抓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规范,选树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培育和命名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
“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讲堂周周有”“红色微影院进社区”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家园社区紧紧围绕“红色文化”元素,依托党员培训教室等教育阵地,开展宣传学习活动。
哈尔滨市还积极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制定相关办法,关爱礼遇志愿者,并积极拓展志愿服务站服务内容,为全市50个志愿服务站配备轮椅、血压计、饮水机等服务设施,持续丰富志愿服务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摘要: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价值。
但目前,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正确认识红色历史资源;二是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五是开发红色文化产业。
关键词: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价值;保护、开发和利用
一、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渊源
哈尔滨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城市,但却有着十分光荣的革命传统。
早在19世纪末沙俄侵占哈尔滨开始,哈尔滨人民就开始积极进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近代工业在哈尔滨的兴起,哈尔滨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由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列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哈尔滨的工人阶级也是当时中国较早接受社会主义思潮和十月革命影响的一支队伍。
并且由于哈尔滨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一条从中国东北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这条“红色之路”不仅拓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
而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就成了这条“红色之路”的必经之地。
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比如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等都在哈尔滨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
织,在东北大地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哈尔滨作为沦陷区的同时,更是东北地区党的领导中心和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巨大作用。
日本投降后,哈尔滨又成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开创了我们党在大城市执政的先河,为党在后来的城市接管和改造,开始在城市执政,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并且解放了的哈尔滨作为巩固的根据地和大后方,为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哈尔滨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二、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哈尔滨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可以分为红色历史文化物质资源和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两类。
1.红色历史文化物质资源
哈尔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一直到全国解放这段时期,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其数量大,种类多,影响深,都是令人瞩目的。
其中有形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革命遗址类和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类。
包括: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遗址、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纪念设施等等。
2.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哈尔滨不仅创造和留下了大批的红色历史文化
物质资源,而且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在革命斗争中创造出来的革命文学作品;涌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保存下来的革命文献;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哈尔滨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
哈尔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就是开放思想、追求真理、勇于实践、坚定信念、坚持斗争、不怕牺牲、开拓创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哈尔滨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哈尔滨的非物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历史价值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哈尔滨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见证,它构成了一幅最直观的革命历史画卷。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展现了在哈尔滨这块土地上,革命先烈几十年艰苦斗争的历程,以及其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
我们要深刻了解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感受党的伟大,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实现哈尔滨发展战略,进行家乡建设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勇气和信心,这就是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历史价值之所在。
2.文化价值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升华,是光荣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和创新的统
一。
哈尔滨如果利用好这一财富,就能进一步增强哈尔滨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哈尔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建设文化名城起到重要作用。
3.教育价值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
要更好地发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就是要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更好地教育后代、激励后人。
哈尔滨在革命历程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革命进程中也有许多事件及人物载入史册,这些都为我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教材和载体,在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塑造哈尔滨精神、凝聚民心的力量源泉。
4.经济价值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它可以转变为重要的经济产品,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哈尔滨丰富、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开发利用现有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
红色文化资源还可以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媒介,把红色旅游、景观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冰雪旅游等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优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1.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的认识
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在观念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目前,哈尔滨市的许多红色历史文化物质资源因为城市建设发展而遭到破坏,比如说许多革命遗址被占用或闲置,还有许多重要遗址被拆除。
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引导下,对于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对于新形势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科学地处理城市发展建设和保护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之间的矛盾。
2.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不明确
哈尔滨市在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而是同一个红色文化资源由多家机构、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各管一个方面,管计划建设的就只管计划建设,管宣传的只管宣传,管市场开发的就只管市场开发等等,这样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就造成了哈尔滨在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制约,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整体规划,严重阻碍了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3. 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不大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看来,其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主要表现在: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开发和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少,对一些物质类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维修资金投入不
足,造成一些资源遭到破坏;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够,缺乏整体的规划,宣传力度不强,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式也比较单一,缺少创新意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与其他种类资源的整合不够,没能形成发展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合力。
1.正确认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要坚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党史的宣传和革命传统教育,引起全社会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高度重视,从而提高全社会自觉保护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识。
特别要强化领导干部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历史观念,不要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当做城市发展的包袱,而应看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真正纳入到“文化兴市”、建设“文化名城”的规划中,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
2.建立科学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管理体制
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管理,还要建立包括各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全市统一协调的领导小组。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能够做到统筹考虑,总体规划、具体实施。
3.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现存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应该从有利于哈尔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轨道,
坚决杜绝一切破坏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行为和现象。
4.加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
同时,要以政府财政为依托,以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为辅助方式,建立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基金会。
提倡鼓励集体、民间投资,提高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实效,切实解决资金问题。
5.整合资源,开发红色文化产业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应该整体规划,并以市场为导向,与区域内的其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优势互补、综合开发的格局,将其发展成多层次,有特色,具有整体优势的红色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