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酬赠诗四首

合集下载

酬赠诗四首

酬赠诗四首

酬赠诗四首
一、山水之美
远山峻岭巍峨起,云雾缭绕不绝休。

泉水潺潺流碧绿,草木葱茏随风摇。

蓝天高悬如碧海,鸟儿自由翱翔舞。

山水相映成诗意,美不胜收心醉乐。

二、花开之庆
春风吹拂花朵开,万紫千红绽放媚。

黄蜂翩翩忙采蜜,蝴蝶翩翩舞飞醉。

樱花粉嫩霞光映,玫瑰艳丽芬芳喜。

桃李芬芳又香甜,满园花开芳菲乐。

三、月夜之幽
月儿悬挂夜空明,星星点点照人情。

静夜幽静伴纤云,清风拂面如丝轻。

静观夜色思悠远,思绪万千飘心田。

月光如水洒人间,芳草芬芳荡心间。

四、爱与美
爱情如花盛开时,美丽的世界绚烂。

阳光洒向心田里,爱的火焰更加旺。

牵手相拥心连心,情意绵绵真心意。

爱是人生最美丽,幸福与浪漫永远。

以上是我的酬赠诗四首,希望能够让您感受到山水之美、花开之庆、月夜之幽以及爱与美的情感。

愿这些诗词能够带给您一丝舒心、一份宁静,让您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第10课酬赠诗四首张籍(约766-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

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

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

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有《张司业集》。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

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

长庆二年官至宰相,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53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

元稹与白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世称“元白”。

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

”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宝历二年(826)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

有《朱庆馀诗集》一卷。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

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

同年八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

元和十年(815)改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四年后病死任所。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有《柳河东集》。

《节妇吟》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

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

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张统一,反对分裂。

选1-10《酬赠诗》四首

选1-10《酬赠诗》四首
10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1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唱和诗,写于元和十二年(817)。 当时,二人被贬官的通州、江州相隔千里,通 信不易,每接一次诗书,总经几许周折。元稹 在通州大病之后,身体虚弱,对得到友人信息 企盼之情尤甚。白居易有诗《梦微之》诗相送, 此诗便是诗人收到白诗后非常感动而写下的答 诗。
6
写作背景
此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 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 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来,藩 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 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 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 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 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9
元稹简介

元稹 ,字微之 ,与自居易友好,同倡新 乐府,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 义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 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有《元氏长庆集》 六十卷。 •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 是一对挚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 君,乃知定交难”。白居易上书追捕刺杀武元 衡凶手,被贬做江州司马,元稹听说后,写有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朗读诗歌,思考: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诗人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3
张籍简介
张籍,字文昌,贞元十五年进士,后任 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 等,世称“张水部”、 “张司业”。有《张司业集》。张籍乐府诗 艺术成就很高,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 府”。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 同情人民疾苦,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 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其诗平易流 畅,多有口语入诗。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 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 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高二语文酬赠诗四首

高二语文酬赠诗四首

10.酬赠诗四首课文剖析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你明知我有丈夫,而送我两粒珍珠。

我感谢你的好意,而系在我的红裙上。

君:喻指藩镇李师道。

妾:是诗人自比。

罗襦:丝织成的短袄。

] 首四句为第一层次,写接珠。

前两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受珠。

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

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可是我家的高楼连着内苑,我的丈夫在明光宫作侍卫,我知道你的心思是光明正大,不过我和丈夫是誓同生死。

我决定还你两粒珍珠,可是我眼泪流了下来,为什么在未嫁之前,没有遇着你呢?良人:古妇女尊称自己丈夫为良人。

明光:宫殿名,即指唐朝的明光殿。

苑:园林。

拟:打算。

] 后六句为第二层次,写还珠。

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

“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

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

“知君”句上接“缠绵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

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

“双泪垂”写还珠情态,指对“君”的感激;“何不相逢未嫁时”是对“君”的表白,似乎“君”更比“良人”重要,但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

名家赏评张籍在他镇幕府,郓帅李师古又以书币辟之,籍却而不纳,作《节妇吟》一章寄之。

(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节义肝肠,以情款语出之,妙!妙!(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明末刻三色套印本)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两地相隔千山万水,得信很难。

现在,好不容易得到友人的一首诗,诗说梦中见到了自己,心里非常欣慰。

山水万重:形容相隔遥远。

10《酬赠诗四首》

10《酬赠诗四首》

◆节,就是节操、气节。
节妇就是守节操的女 子。即女子对她所嫁之人 的无条件的忠贞。
立节完孤
读一读
古代女子 的的谦称
节妇吟

张籍
•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仿一仿 如何说“不”,如何请托
情境一: 假设,有一个异性多次向你表白他(她)的心迹, 并且渴望你能够接受他(她)的请求。但是,因为种 种原因,你不能接受他(她)。那么你该怎么跟他 (她)讲,既不能打击或亵渎对方的真挚情感,也不 要给对方任何一点机会或幻想。 情境二: 你去面试一个心仪的职位,考官刚好是你的老乡, 你希望对方能客观考察你能力的同时,多给你一些信 任和机会。你该怎么表达这层心意?
•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思考题: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 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 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 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 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 画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 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酬赠诗最经典十首诗

酬赠诗最经典十首诗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赠汪伦李白〔唐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酬张少府王维〔唐代〕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4、赠卫八处士杜甫〔唐代〕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赠花卿杜甫〔唐代〕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赠孟浩然李白〔唐代〕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8、赠范晔诗陆凯〔南北朝〕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9、赠梦得白居易〔唐代〕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10、酬高使君相赠杜甫〔唐代〕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原创精品教案酬赠诗四首

原创精品教案酬赠诗四首

原创精品教案酬赠诗四首第一篇:原创精品教案酬赠诗四首《酬赠诗四首》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简要地说出张籍、元稹、朱庆馀、柳宗元的基本情况。

2、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诗中的词语;了解酬赠诗的基本特点。

3、通过《节妇吟》《近试上张水部》进一步学习比兴手法;4、理解比喻创新是诗意创造的主要路径,而新奇的比喻产生于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激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中的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

【教学法】合作探究(“读-译-思-辩-仿”模式)【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在唐代,诗歌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

比如,要感谢一个人,要拒绝一个人,要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忙,人们往往都愿意拿起笔来,信手写就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交与对方。

而这一类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酬赠诗”。

说起酬赠诗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等就属此类。

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

与今人靠酒肉交友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

【板书】酬赠诗:诗人赠送酬答之作特点:表达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二、方法指导1、酬赠诗是从诗的功用角度命名的,而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是从诗的题材角度命名的,读时请加以注意。

2、酬赠诗通常是有赠就有酬、有来就有往的,而且常常和赠诗的韵,如《酬乐天频梦微之》。

3、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大致可以分三步走。

一是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处在某种情境中,想要表达某种情感,尽量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是反复揣摩诗的题目、重要的词语及结尾的诗句,以此帮助自己把握诗的主要内容。

三是考虑诗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可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与一般诗不同或高明的地方。

语文选修第10课《酬赠诗四首》精品课件

语文选修第10课《酬赠诗四首》精品课件

总结酬赠诗
思想内容: A.表深情 B .表谢意 C .表心志;D. 表干谒 特点:
表达含蓄,委婉曲折 。 鉴赏要点: 1、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2、研究题目,发掘弦外之音 3、读懂书面之言,把握内在含义。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 海畔尖山似剑铓, • 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得身千亿,
这首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对话,用了比兴 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考前的期待与不 安的心情。并借此表达对张籍提拔或奖掖自己的 希望。
• 张籍看过,大为赏识,回诗一首 《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诗歌仍以比喻 作答,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 他的诗比作“菱歌”,用“一曲菱 歌敌万金”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 绝。——深层内涵: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暗
示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贞、对藩镇的反对和维护国家统
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
艺术手法:比喻手法,暗示手法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 , • 待晓堂前拜舅姑 。 • 妆罢低声问夫婿, •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籍水部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试上张籍水部
酬朱庆馀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 比喻手法,形象委婉。
近试上张籍水部
诵读·赏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内容】:
此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的对话,是一幅洞房 初晓的闺意图,写得优美动人。
酬赠诗
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者赠送亲 友的诗歌。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何不相逢未嫁时。
作家简介
❖ 张籍(766?—830?)字文昌, 苏州吴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 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 国子司业等,世称“张水部”、 “张司业”。有《张司业集》。 其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 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后来元 稹、白居易所发起的“新乐府运 动”其实就是从他们这里开始的。
▪ 第三者:君—— 李师道皇帝(国家、 ▪ “我”丈夫:良人——国家的统一) ▪ 理由:节妇之节—— 臣子之节 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
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 请的委婉谢绝。

表面内容:节妇对第三者的拒绝 和对丈夫的忠贞!
比 喻
实质目的: 拒绝李师道的邀请,同时表露了自己
解题:什么是“节
妇”? 节妇就是守女性之“贞节”的女
子。 夫死后,立志不嫁,坚守贞操,
抚育子女,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

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儒家礼教对妇女“从一而终”的

要求,不但丈夫生前贞节,死后还要

守节。宋代理学家认为“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寡妇改嫁就是失节。元、
明两朝特别鼓励殉烈,清代更重视寡
近试上张籍水部

酬朱庆馀
朱庆馀

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 阅 越女新妆出镜心,
待晓堂前拜舅姑。 读 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齐纨Fra bibliotek是人间贵,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曲菱歌敌万金。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 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 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 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 边唱着歌。
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
对朝廷的忠贞和对藩镇的痛恨!
[比兴的手法]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 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 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 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暗示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藩镇割据和维
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
(主
旨)

艺术特点
▪ 用语巧妙,拒绝别人却让 别人比较乐于接受。
朱庆馀这首诗投赠的对象,是官居水部员外郎的张籍。张籍当 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 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
临近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 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 籍的意见。
诗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 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
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 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红罗襦上。
自己家的富贵气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卫士,身属中央。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 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 委婉,而意志坚决。
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 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 方,安慰对方;后一句 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 “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美 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 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 忖度、思谋。)
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
则是其地的名请胜分。所析以这张籍二将句他比的为巧越女妙,之而且处出现于镜心。
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
“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
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
2、这位女主人公在拒绝第三者的追 求时,她给出了哪些理由呢?
我已出嫁,要守节。 (“事夫誓拟同生 死”、“何不相逢未嫁时?” ……) 我的丈夫也很优秀。(“妾家高楼连 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
思 Q:外在内容与实质内涵之间是怎么的 对应关系呢?
▪ 主人公:妾—— 张籍
妇守节抚养幼孤侍奉公婆,表彰节妇
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在许多地方 修建表彰节妇烈女的贞节牌坊,鼓励 寡妇殉夫或守节。
诵读·赏析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1、这首诗叙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 叙述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 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男子的追求,守住了 妇道。
2、结合课本节所妇提供吟的资料张,籍诗人叙述这样的故事有
什么--用--意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 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 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 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以增 强与朝廷抗衡的实力。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 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 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 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
然而,这又非作者本意。请解释标题“近试 上张籍水部”中“近试”的涵义。
临近考试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背景介绍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 生纷纷奔走于名公巨卿之门,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作品,称为 “投卷”。向礼部投献的称“公卷”,向达官贵人们投献的称 “行卷”。投献的作品,有诗,有文,也有最能表现史才、诗笔、 议论的小说。
思考:1、这首诗叙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结合课本所提供的资料,诗人叙述这样 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节妇吟 张籍
“君”明知我是有夫之妇, 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
礼法之士,语气中带微辞,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含有谴责之意。 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