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四级)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四等水准)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
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
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
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
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
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1)收集资料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
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定已知成果可否利用。
(2)图上初步选线在测区已有的地形图上设计拟定的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应尽量选设在地势平坦、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附近,尽量避免通过水滩、沙土、易塌陷易受雨水冲刷的地区。
选线的同时还应考虑水准点的埋设位置。
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要求

国家⼀、⼆、三、四等⽔准测量及要求国家⼀、⼆、三、四等⽔准测量及要求测站观测顺序和⽅法⼀等、⼆等要求:光学⽔准仪:往测时奇数站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时偶数站顺序为:前—后—后—前;返测时,奇、偶测站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测站相同;数字⽔准仪:往、返测奇数站顺序为: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顺序为:前—后—后—前三等要求:后—前—前—后四等要求:后—后—前—前每千⽶⽔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每千⽶⽔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规定:⽔准仪i⾓检验:⾃动安平光学⽔准仪每天检校⼀次i⾓,⽓泡式⽔准仪每天上、下午各检校⼀次i⾓,作业开始后的7个⼯作⽇内,若i⾓较为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次。
数字⽔准仪,整个作业期间应每天开测前进⾏i⾓测定。
若开测为未结束测段,则在新测段开始前进⾏测定。
观测⽅式:⼀、⼆等⽔准测量采⽤单路线往返观测。
同⼀区段的往返测,应使⽤同⼀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道路进⾏。
在每⼀区段内,先连续进⾏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
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km—30km的⼏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同⼀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在⽇间⽓温变化不⼤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
但这种⾥程的总站数,⼀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20%,⼆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三等⽔准测量采⽤中丝读数法进⾏往返测。
当使⽤有光学测微器的⽔准仪和线条式因⽡⽔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单程双转点观测。
四等⽔准测量采⽤中丝读数法进⾏单程观测。
⽀线应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测站视线长度、视距差等要求单位:⽶测站观测限差对于数字⽔准仪,同⼀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差的差执⾏基辅分划所测⾼差之差的限差。
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准点或间歇点(应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中级工程测量实操考核评分标准

中级工程测量实操考核评分标准第一篇:中级工程测量实操考核评分标准中级工程测量工实操考核评分标准一、本标准执行规范:1、国家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912、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二、考核内容:1、水平角度测量用J6光学经纬仪,采用测回法,按三级导线测量规范要求,观测2个目标,测1个测回。
2。
水准测量用光学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观测一测站高差。
三、评分标准实操考核总分为100分。
角度测量与水准测量各占50%,取两项成绩之和作为最终分数。
个人独立完成。
(一)水平角度测量(100分)1、仪器操作规范程度;(10分)2、记录、计算;(10分)3、完成时间,成果精度;(80分)采用倒扣分制a、完成时间:在8分钟以内不扣分,每超1分钟扣5分;b、成果精度:与标准值相差在±40″以内不扣分,每超20″扣5分。
(二)水准测量(100分)1、仪器操作规范程度;(10分)2、记录、计算;(10分)3、完成时间,成果精度;(80分)采用倒扣分制a、完成时间:在5分钟以内不扣分,每超1分钟扣5分;b、成果精度:与标准值相差在±5mm以内不扣分,每超1mm扣5分。
第二篇:中式烹调实操中级称名位线单此过名超姓准不号题证考准答生考区地中式烹调师中级操作技能考核试卷注意事项一、请根据试题考核要求,完成考试内容。
二、请服从考评人员指挥,保证考核安全顺利进行。
试题1、简述油发加工的概念、适用范围及原料性状的变化(1)本题分值:20分(2)考核时间:20分钟(3)考核形式:笔试(4)具体考核要求:a)根据给定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道干货原料涨发的笔试题。
b)可按理论知识考试的方式组织考试。
(5)否定项说明:若考生在笔试过程中有作弊行为的,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生该试题成绩记为零分。
答题区:试题2、干烧鱼(1)本题分值:20分(2)考核时间:30分钟(3)考核形式:实操(4)具体考核要求:a)色泽棕红 b)味咸鲜干香 C)鱼肉软嫩试题3、溜猪肝(1)本题分值:20分(2)考核时间:30分钟(3)考核形式:实操(4)具体考核要求:a)色泽金黄 b)口感滑嫩 C)芡汁适当 D)刀功要均匀试题4、拔丝土豆(1)本题分值:20分(2)考核时间:30分钟(3)考核形式:实操(4)具体考核要求:a)出品金黄外焦内软 b)有丝试题5、什锦的拼摆(1)本题分值:20分(2)考核时间:30分钟(3)考核形式:实操(4)具体考核要求:根据什锦拼摆的要求,制作一款拼摆。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操作技能

三四等水准测量操作技能工程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X100m前视距(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 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 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评分细则

高程误差分配不合理 2
1.2+ (n-1) ×0.2
测算得分合计(≤100 分)
测算成绩(测算得分×70%)
二、 计时成绩(30 分,占总分 30 分) 比赛用时 计时成绩(≥0,≤30 分) 三、独立扣分和加分项目(本项分值从总分中加减)
扣分项目 观测造假 没有按要求轮换观测 中途放弃比赛(参赛人员或使 用的仪器不能正常工作等) 严重违反大赛规则 计时加(扣)分 分值 -100 -100 -100 -100 计时成绩≤0 或≥30 的差额 加 (扣 )分
1 视 距 测 量
2 高 差 测 量
3 观 测 要 求
视距长度超限 >100m 前后视距较差超限>5m 前后视距较差累积超限>10m 2.4+ 2.4+ 2.4+ 没有观测或观测不完整 3 (n-1) (n-1) (n-1) ×0.1 ×0.1 ×0.1 测错算对或测对算错 就字涂改或连环划改观测数据 字迹看不清 同尺黑红面读数差超限>3mm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超限>5mm 没有观测或观测不完整 7.9+ 7.9+ 7.9+ 测错算对或测对算错 10 (n-1) (n-1) (n-1) 就字涂改或连环划改观测数据 ×0.3 ×0.3 ×0.3 划改厘米以下读数 转抄观测记录 字迹看不清 记录、计算字迹潦草 观测量、计算量取位错误 观测量、计算量无单位 1.4+ 1.4+ 1.4+ 中丝最小读数超限<0.2m 2 (n-1) (n-1) (n-1) 没有偶数站观测 ×0.1 ×0.1 ×0.1 违反前后尺观测顺序(后、后、前、 前) 观测操作不规范 个人扣分小计(≤15 分) 四人扣分合计(≤60 分)
时
分
秒
建筑测量-四等水准测量.doc

1.四等水准测量1).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和记录等级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
四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采用“后—前—前—后”或“后—后—前—前” 。
注意:水准尺应交换使用。
2)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1)视距要求视距等于上丝读数与下丝读数之差乘以100。
D≤100 m(2)后视距离-前视距离≤±5m(3)前、后视距累积差≤±10m(4)水准尺读数检核同一水准尺的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要求:黑面中丝读数+尺常数K-红面中丝读≤±3mm(5)高差计算与校核:根据黑面、红面读数分别计算黑面、红面高差。
⒂、⒃,计算平均高差⒅。
要求:黑面高差-红面高差±0.1m≤±5mm满足以上条件取平均高差:⒅={⒂+[⒃±0.100]}/2当K后=4.687m时,式中取+0.100 m;当K后=4.787m时,式中取-0.100 m。
3)每页计算的校核(1)视距部分:后视距离总和-前视距离总和=末站视距累积差。
总视距(该段水准路线长度)=后视距离总和+前视距离总和(2)高差部分: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应=黑、红面高差总和应=平均高差总和的两倍。
测站数为偶数时∑[⑶+⑻]-∑[⑹+⑺]=∑[⒂+⒃]=2∑⒅测站数为奇数时∑[⑶+⑻]-∑[⑹+⑺]=∑[⒂+⒃]=2∑⒅±0.100外业观测填表计算例:(1)填入第一测站后视尺观测读数及计算:(2)填入第一测站前视尺上下丝观测读数计算前、后视距及后视距-前视距差满足要求,再观测黑、红面中丝读数及计算(3)计算测站红、黑面高差及平均高差:(4)依次计算以下各测站:(5)本段(页)校核:。
工程测量(四级)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四等水准)

工程测量(四级)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四等水准)第一篇:工程测量(四级)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四等水准) 工程测量(四级)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一、考核内容: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并计算高差(等级:四等;共1个测段,含2个测站)。
二、考核要求:1、按规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15分钟),使用指定的仪器,准确观测、正确计算。
2、第一测站观测完毕后,前、后标尺及尺垫均不得动,重新架设仪器,置平,开始进行第二测站观测(即:第一测站观测时的前标尺为第二测站的后标尺,第一测站观测时的后标尺为第二测站的前标尺)。
三、实际操作评分标准:(总分100分)1、正确开启仪器箱,仪器拿放正确,观测前检查仪器外观和各部件的情况。
(5分)2、观测中能够正确架设仪器,置平,执行仪器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仪器及人身安全。
(10分)a、脚架架设高度适中,观测者站位适中。
(1分)b、三角架是否踩实。
(2分)c、目镜调焦消除视差。
(2分)d、观测前整平仪器。
(2分)e、水准仪至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
(1分)f、制动后没有强行转动仪器。
(1分)g、观测中爱护仪器。
(1分)3、观测中能够正确观测(气泡、中丝、上下丝)并正确记录,严格执行观测规范。
(40分)a、在毎测站观测时圆水准气泡只能调一次(5分)b、中丝读数时符合水准器气泡是否严格居中。
(5分)c、观测顺序正确。
(20分)d、观测读数时仔细、果断、迅速、准确。
(4分)e、记录者在记录时须复诵一遍观测读数。
(3分,该分值计为观测者分值)f、表头记录是否完整;记录文字和数字端正、整洁、清晰。
(3分,该分值计为观测者分值)4、计算正确。
(40分,一处计算错误扣5分,最多扣40分)5、仪器正确装箱及检查仪器箱内附件完整情况。
(5分)第二篇:四等水准及闭合导线测量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前言一.实习目的: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四级)实际操作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考核内容:
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并计算高差(等级:四等;共1个测段,含2个测站)。
二、考核要求:
1、按规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15分钟),使用指定的仪器,准确观测、正确计算。
2、第一测站观测完毕后,前、后标尺及尺垫均不得动,重新架设仪器,置平,开始进行第二测站观测(即:第一测站观测时的前标尺为第二测站的后标尺,第一测站观测时的后标尺为第二测站的前标尺)。
三、实际操作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正确开启仪器箱,仪器拿放正确,观测前检查仪器外观和各部件的情况。
(5分)
2、观测中能够正确架设仪器,置平,执行仪器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仪器及人身安全。
(10分)
a、脚架架设高度适中,观测者站位适中。
(1分)
b、三角架是否踩实。
(2分)
c、目镜调焦消除视差。
(2分)
d、观测前整平仪器。
(2分)
e、水准仪至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
(1分)
f、制动后没有强行转动仪器。
(1分)
g、观测中爱护仪器。
(1分)
3、观测中能够正确观测(气泡、中丝、上下丝)并正确记录,严格执行观测规范。
(40分)
a、在毎测站观测时圆水准气泡只能调一次(5分)
b、中丝读数时符合水准器气泡是否严格居中。
(5分)
c、观测顺序正确。
(20分)
d、观测读数时仔细、果断、迅速、准确。
(4分)
e、记录者在记录时须复诵一遍观测读数。
(3分,该分值计为观测者分值)
f、表头记录是否完整;记录文字和数字端正、整洁、清晰。
(3分,该分值计为观测者分值)
4、计算正确。
(40分,一处计算错误扣5分,最多扣40分)
5、仪器正确装箱及检查仪器箱内附件完整情况。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