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冲压件焊接检验指导书

汽车冲压件焊接检验指导书
汽车冲压件焊接检验指导书

汽车冲压件焊接检验指导书

焊接检验指导书一、检验标准内容

1、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2、外观检验标准

3、焊点质量标准

4、焊接尺寸精度

二、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1、直观检查

用普通、无辅助设备的视力观察,检查车身分总成的外观、焊点(缝)数量、位置和成形质量。

2、试片的性能试验

用与正常生产相同的焊接参数,对与产品同材料、同厚度、同层次的试板进行焊接,试验完成后出具相关试验报告。将试验报告提交至技术部、质量部存档,试验标准参见表3

a、调试完成后,所有工位试板需进行试板的性能试验,并提供试验报告。

b、正式生产后,需每三个月提供一次所有工位试板5组的性能试验报告

c、每次对焊钳进行参数调整,需提供相应焊钳的试板性能试验报告。

3、半破坏试验检查

将专用的工具或装置插入焊接部件以及临近焊缝的部件之间,施加一个外力后,不破坏元部件,观察焊点(缝)的成形质量。

a、检查对象

1) 焊接件焊点及关键焊点、易出现缺陷的焊点;

2) 半破坏检查前先进行目视检查,检查焊接和工件是否异常。

b、检验频次:

抽检:每批次1次,一次3件。

c、检验内容:

将被检查的部件放至规定的检查区域:

1)清点焊点个数;

2)检查焊点位置;

3)检查是否存在不可接受的焊点。

d、检验方法:

对焊缝中具有特征代表性的焊接点进行检验,将专用凿子和锤子进行在离焊点规定处插入一定的深度(与被检查焊点内端齐平),到达要求的尺寸范围后,上下扳动凿子,直到焊接点材料屈服或严重弯曲,检查焊点是否松动。

f、检验注意事项:

1)如果发现有焊点拉长而焊缝无断裂或损坏,应停止检验。对于两个以上工件之间的焊缝,应在每对相邻工件之间进行检验。对于两端焊点,必须检验。

2)当进行半破坏检查时应注意:别让凿子接至焊接部位,这可能会导致衔接部位被切断;

3)当进行半破坏检查时,插入凿子的位置和深度做如下要

求:A=1.0mm,2.0mm(尽量同焊接部位靠近),B=5.0mm以上。半破坏检查的操作示意图;

4)拔出凿子,用0.5,1镑锤子还原零件。

5)半破坏焊点检查的数量,不少于焊接焊点总量的30%。

g、记录

1)如发现有异常焊点,在相应的焊点上做好异常状态记录,并将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单》,并执行焊

接质量问题处理流程

2)缺陷焊点数量超过总数的1%,则焊接质量不合格。

h、修复

1)破坏检查完成后在零件上标出标识,并在规定的区域存放,存放时间为半个工作日,到期后对检查部

位加以(修正)点焊补焊后使用;

2)焊点有损坏的,应用CO2焊补焊处理。如果有缺陷,应按照指定方案修理并重新进行检查或者报废。

注1:下列焊点不适于进行半破坏检查:

1) 凿子无法达到的焊点;

2) 外表面,平整度要求较高的焊点(包括铜板焊接)。

4、破坏试验检查

由专业人员用专用的工具或装置插入焊接部件以及临近焊缝的部件之间直到元部件彻底分离,观察焊点(缝)的成形质量。

a、检查对象

焊接件焊点及关键焊点、易出现缺陷的焊点。

b、检验频次:

在正常批量生产过程中,现场加工的所有焊缝应按检验周期(见下表1)进行破坏性检验。序号每周生产数量频次备注 1 1-500 1次/2000 1次3件 2 501-1500 1次/3000 1次3件 3 1501-3000 1次/3000 1次3件 4 3001-6000 1次

/3000 1次3件 5 6001-10000 1次/3000 1次3件

c、检验内容:

破坏检查前先进行目视检查,检查焊接和工件是否异常。将被检查的部件放至规定的检查区域:

a) 清点焊点个数;

b) 检查焊点位置;

c) 检查是否存在不可接受的焊点。

对焊缝中具有特征代表性的焊接点进行检验,将专用凿子或液压扩力钳对工件进行破检,工件

撕裂要求在分离后的任意一个工件上焊接处形成一个圆孔,另一个上形成一个圆凸台,且焊点

直径符合表3的规定,见表3。如果两个工件上孔径小于标准,表示点焊试件不合格。并将结

果记录在《检验记录单》。

d、记录

a)如发现有异常焊点,在相应的焊点上做好异常状态记录,并将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单》,

并执行焊接质量问题处理流程。

b)缺陷焊点数量超过总数的1%,则焊接质量不合格。

三、外观检验标准

表2 外观检验标准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方式检验工具检验标准

不允许有记号笔痕、油污(允许少量浮油)、残胶 1 表面清洁目视不允许有目视可见铁屑、灰尘等异物 2 圆弧, 棱线目视不允许明显的轮廓不清晰 3 划伤碰伤目视手感不允许零件表面明显划伤 4 凸包/凹坑目视手感油石不允许

目视可见、手感明显的凸包凹坑 5 麻点群目视手感油石无手感明显的麻点(群)

6 材料缺陷目视测量游标卡尺不允许

7 锈蚀目视不允许明显目视可见的锈斑 8 间隙目视测量间隙尺间隙不

得超过0.8mm 9 裂纹目视不允许

10 错位目视测量游标卡尺不允许明显可见装配错位 11 变形目视检具

不允许

12 打磨纹目视手感油石不允许

13 缺胶目视按照工艺标准检查,不允许缺胶 14 错焊、漏焊目视不允许

15 其它不允许有影响整车安全性能及明显影响整车外观的缺陷四、焊点质

量标准

1、点焊:

a、焊点外观质量:焊点表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焊点数量、位置、尺寸应符合

产品图样或工艺文件的要求,焊点目视无裂纹、气孔、脱焊、烧穿、过烧等缺陷;

b、焊点直线度:焊点直线度之差左右位移量不大于3mm,

c、压痕深度:不可大于板厚的20%;如果两工件的厚度比大于2:1,压痕深度可

增大到20%,25%,任何压痕要抛光处理;

d、焊透率:应为30-80%。

e、焊点熔核直径:工艺规程未注明焊点熔核直径的,根据表2检验,焊点直径

误差允许-1~+2mm。 f、焊点强度:焊点抗剪强度要求见表3;

g、焊点间距/边距:工艺规程未注明焊点边距和焊点间距的,根据表4检验,

焊点须均布,焊点间距之差为?5mm,但不得积累。当最后一个焊点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间距过大或过小)须进行调节保证焊点均布,间距Ha>3d(d为核心直径)。

h、焊点数量:符合该工位《焊装标准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工艺文件中规定的

某个焊接边的焊点数为5个或者更少时,不允许出现有缺陷焊点或少焊点;工艺文

件中规定的某个焊接边的焊点数为6个或者更多时,允许的缺陷焊点数量和多余的焊点数量见下表5。

i、如果一条焊接边允许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缺陷焊点,那么缺陷焊点间应至少有一个好的焊点间隔,才可以

看作合格;焊缝末尾的焊点不得有缺陷。

表3 焊点熔核直径及焊点抗剪强度要求

抗剪强度(kN /序号板厚(mm) 熔核直径(mm) 焊透率点)

1 0.8+0.8 4.5 ?4.0

2 1.0+1.0 5 ?5.4

3 1.2+1.2 5.5 ?6.8 注:

4 1.5+1.

5

6 ?9.3 1、焊透率应为30-80%。

2、二层点焊应按簿板计算。 5 1.6+1.6 6.3 ?10.9

3、薄板与厚板焊接,按薄板计算,6 1.8+1.8 6.7 ?11.4

多层点焊分别按现两外层板计

7 2.0+2.0 7.1 ?13.7 算。

8 2.5+2.5 7.9 ?17.7

9 3.0+3.0 8.1 ?18.5

表4 点焊板厚与焊点位置要求

板厚δ(mm) 最小点距e(mm) 边距b(mm) 备注

0.5 10 ,4.5

0.8 12 ,5.0

1.0 12 ,6.0

1.2 14 ,6.5

1.5 14 ,7.0

2.0 16 ,8.0

2.5 18 ,9.0

3.0 20 ,10.0

表5 有效焊点数量要求

规定的焊点数有效焊点数Min 实施焊点数MAX

1-5 n n

6-10 n-1 n+1

11-20 n-2 n+2

21-30 n-3 n+3

31-40 n-4 n+4

41以上 (1-12%)?n (1+12%)?n 表6 点焊缺陷判断

序号检查项目图示检查方式检验工具检验标准

1、钢板被拉超过紧靠焊点周围的厚目视测1 拉痕度的两倍,就判定该焊点有缺陷。量

2、缺陷焊点数不得大于10%

目视测1、母材扭曲变形超过焊接面30度 2 扭曲量 2、缺陷焊点数不得大于10%

1、焊点不得超过焊接钢板的边缘 3 咬边目视

2、缺陷焊点数不得大于10%

1、脱离的焊点部位不能超过焊点直

径的1/3; 目视测4 脱离 2、对于棱角、圆角部位,不容出现量脱离正确位置的焊点。

3、缺陷焊点数不得大于10%

1、S=从熔核直径超过2.0mm以上的飞溅(焊为不良接面上焊目视测5

2、e=从熔核直径超过5.0mm以上的接液呈毛量为不良刺状)

3、不允许超过总点数的15%

1、被电极压的深度为较薄板的70%

目视测以下时,但要求钣金的外部压锻为6 压痕过深量 90%以下时判为压痕过深

2、不允许超过总点数的20%

目视测1、A/B<0.8的情况为不良 7 焊接痕迹量 2、不允许超过总点数的20%

A:窄处 B:宽处

序号检查项目图示检查方式检验工具检验标准

1、孔洞直径D=1.5mm以上为不良焊后 8 目视测量

2、D?1.5mm的情况下不

允许超过孔洞总点数的5%

半破坏试1、无熔核或熔核过小,按表3检9 虚焊验/破坏试扁铲、锤子验验 2、缺陷焊点数量超过1% 10 焊穿目视缺陷焊点数不得大于10% 11 漏焊目视缺陷焊点数不得大于10% 12 开裂目视开裂焊点数不得大于1% 焊偏数?10%,偏离位置小于等于13 焊偏目测 3mm。缺陷焊点数不得大于10%

2、凸焊

a、外观质量:无螺纹损伤、裂纹,允许有轻微飞溅和少量的金属挤出,但不影响螺栓拧入;不允许有漏焊、错焊、未焊透、焊接变形等缺陷。

b、凸焊螺母螺栓抗扭强度应符合要求,若不合格必须重新凸焊,或用CO2保

护焊加固; c、关键零件凸焊螺母不允许有裂纹,一般零件凸焊螺母若有裂纹,允许用CO2保护焊补焊; d、检验方法说明:

1)螺母螺纹检验法:选用与工件上凸焊螺母相配的螺纹螺栓,要求不能借用任

何工具,直接用手能将螺纹螺栓顺利拧入螺母孔内,则为合格;反之螺纹螺栓或拧入困难,则为不合格。

2)螺栓螺纹检验法:选用与工件上凸焊螺栓相配的螺纹螺母,要求不能借用任何工具,直接用手能将螺纹螺母顺利拧入螺栓上,则为合格;反之螺纹螺母不或拧入困难,则为不合格。

3)产品强度检验: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把扭力扳手上的专用套筒套在螺母及螺栓上,用手扳动扭力扳手。如工件上螺母及螺栓承受规定的扭力而不脱落,则为合格;如试片上螺母及螺栓承受的扭力未达到要求或达到要求后脱落,则为不合格。

表7 螺母凸焊抗扭强度参数:

螺母规格 M5 M6 M8 M10 7/16″ M12 M14 扭矩

(N?m) ?40 ?50 ?60 ?80 ?90 ?100 ?140 表8 承面凸焊螺栓抗扭强度参数: 承面凸焊螺栓规格 M4?L M5?L M6?L M8?L M10?L M12?L

抗扭强度(N?m) ?6 ?10 ?25 ?50 ?90 100 e、检验频次:

抽检:每批次1次,每次5件。

3、保护焊

a、焊缝外观质量:焊缝表面均匀、光滑、平整,焊缝宽度均匀;

b、焊缝质量缺陷判断见表9;焊缝出现下表所述质量问题,则分总成质量不合格。

c、断续焊缝的间距和焊缝的长度,按照《焊装标准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公差为?10%,如没有明确规定时,一般间距为30-40mm,焊缝长度为10-20mm;

表9 保护焊质量缺陷判断

项目检查项目示意图检查方式检验工具检验标准

合格焊缝的1 目测不允许正常外观

2 没有熔接目测不允许

3 气孔目测不允许

4 不合格孔隙目测不允许

项目检查项目示意图检查方式检验工具检验标准

5 焊穿目测不允许

6 咬边目测不允许

7 焊口裂目测不允许

8 断焊目测不允许

9 焊瘤目视不允许

焊丝、焊渣10 目视不允许残留

11 弧坑目视不允许 12 漏焊目视不允许 13 夹渣目视不允许 14 流挂目视不允许

4、螺柱焊检验

a、螺柱焊外观检查:焊点无漏焊、毛刺、焊瘤,螺纹无损伤,螺柱垂直于工件。如漏焊及未熔合、裂纹、螺纹损伤,需重新进行焊接,未熔合需重新调节焊进

行焊接,偏斜应进行调正。螺柱焊主要质量问题查看表10,螺柱焊出现焊接强度不足或脱焊的情况,则分总成质量不合格。

表10 螺柱焊主要质量问题

b、弯矩检查

按工艺要求调整设备参数后,用工艺试板进行试焊,试板的材质和厚度要与产品相同,焊接完后进行弯矩检查,用榔头敲击已焊接螺柱,螺柱弯曲至少15?(图4所示),并反弯到原始位置,螺柱不脱落,焊缝无裂纹,则为合格焊缝。

c、扭转负荷检查

按照表11加载扭矩后(图5所示),螺柱不能脱焊,不应与钣材剥离。如果在螺柱剥离前,焊接钣材被撕出孔洞或有损坏,即认为螺柱满足扭矩值要求。

类型类型1 类型2

焊点外部直径 mm 5 6 7 9

M4 ?4 N?m

M5 ?6 N?m

M6 ?10 N?m ?16 N?m

五、焊接尺寸精度

检具检验:通过检具来检查尺寸精度。

数据检验:以主定位孔中心点为基准,通过扫描数据与封样件的扫描数据相对比,来检验焊接尺寸精度。精度要求如下:

1、定位孔:

a、零部件孔位,位置精度要求?0.15mm;

b、独立一级定位,位置精度要求为?0.3mm;

c、二级传导定位,位置精度要求为?0.4mm

d、三级传导定位,位置精度要求为?0.6mm

e、四级传导定位,位置精度要求为?0.8mm

2、面:

a、两面的搭接间隙不超过0.8mm

b、独立面的偏移距离不超过?0.6mm

3、边:

a、两边搭接错位距离不超过0.8mm

b、边宽度误差不超过?0.8mm

塑胶件检验指导书

深圳市桑格尔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SONGER TECENOLGY CO.,LTD 文件编号SGR/IQC/WI-02作业指导书 版本号 A0 生效时期2009年 6 月 1日 标题塑胶检验与试验作业指导书 第1页共7 页次页 受控印章: 更改记录 版本号更改内容更改人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SGR/IQC/WI-02作业指导书 版本号 A0 生效时期2009年 6 月 1日 标题塑胶检验与试验作业指导书 第2页共7 页次页 1、目的:规范、掌握塑胶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2、适用范围:桑格尔所使用的塑胶材质的检验 3、检验仪器:菲林尺、游标卡尺、塞规、色卡、3M胶纸、酒精(97 度)、 1KG砝码。 4.0基本定义 4.1 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及丝印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及吸引视觉的表面); 4.2 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 90 °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4.3 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4 E (Delta-E):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当 E 为 1.0 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 色彩的变化了。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用户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产商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5.0不良缺陷定义 5.1 、素材不良缺陷 5.1.1缺胶:射胶量不足,制件缺料或不饱满。 5.1.2毛边:分模面挤出的塑胶。 5.1.3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凹陷。 5.1.4凹痕凸起:制件受挤压、碰撞引起的表面凹陷和隆起。 5.1.5熔接痕(夹水纹):塑胶分支流动重新结合的发状线条。 5.1.6水纹:射胶时留在制件表面的波形条纹,银纹。 5.1.7拖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制件表面造成的划痕。 5.1.8划伤:制件从模具中顶出后,非模具造成的划痕。 5.1.9变形:制件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5.1.10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位臵。 5.1.11异色:局部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缺陷。 5.1.12斑点: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点状缺陷。 5.1.13油污:脱模剂、顶针油、防锈油造成的污染。

冲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最新参考版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使冲压工装得到安全正确的使用和精心维护,确保冲压零件质量,提高冲压生产效率,延长模具寿命,以达到完好的技术状态和环保要求。特制定以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规范》 2职责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严肃工艺纪律,规范操作,维护保养设备,完善原始记录。3作业程序 3.1冲压模具的使用规范 3.1.1整理工作场地及检查《设备点检记录》: 从压力机工作台上,将与工作无关的物件与工具清理干净,查看《设备点检记录》,有无未解决的问题。 3.1.2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首先确保设备的运转正常。 3.1.3认真阅读《冲压操作指导书》 3.1.4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使用规范: a)检查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是否有损伤; b)模具长度大于1.5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6套,模具长度不大于1.5 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4套; c)尽量使用压板槽固定模具。 3.1.5模具安装: a)确认模具安装前的高度; b)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大于模具安装前的高度10mm c)将上下模板安装面擦拭干净; d)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带气顶杆的模具安装时,首先按相应工艺要求装入气顶杆),调整压力机滑块,使之与模具上模板安装面贴合,若是双动模具先安装凸模再安装压料 圈,用相应压板、压板螺丝、垫块拧紧固定好; e)将压力机滑块开至上死点,检查上、下冲模是否清洁,有无毛刺,刃口处有无裂纹、凹痕或伤痕等,模具导柱涂油润滑; f)开动机床将上下模导正后,将模具下模板安装板固定好。 3.1.6冲压件生产调试 a)准备好工作时所需的工具、夹具等; b)调整模具高度,放入料片,进行试冲,参考作业指导书并由检验确认合格; c)压力机重新启动、模具修理后及压缩空气压力改变后均要重复以上操作。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刘桂强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发放范围:车间、生产部、技术部、档案室各一份

一、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从而使我公司的产品让顾客满意。。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三、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四、原材料检验标准 1.金属材料 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明。 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2.塑粉

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3.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五、工序质量检验标准 1.冲裁检验标准 1.1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1.2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1.3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1.4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1.5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 1.6平面公差度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 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 3以下±0.2以下 大于3小于30 ±0.3以下 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

混料机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编号:AQ-JS-04930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混料机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Safety operation instruction for mixer

混料机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中山市小榄镇泰阳模具塑胶制品厂 支持性文件 文件编号:WI-SC-01 版本:A/0 生效日期:2012.09.15 文件名称 混料机安全操作作业指导书 页码:1/3 1.0.目的: 1.1.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设备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特对混料机设备以及混料作业进行规范。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注塑部混料人员的作业以及新员工培训之用。

3.0.设备操作流程: 3.1.作业前准备: 3.1.1.首先打开混料机总电源开关,检查混料机电源系统的电压.电流及气压是否达到正常开机要求.在正常的情况下待开机。 3.1.2.检查混料机台转设“手动”操作按扭,在按低速按扭运转按扭启动,启动后(约一段时间)转按高速运转按扭,留意检查运转是否正常。 3.1.3.检查混料机转设全自动,先设定低速调时间约30秒.直接扭动自动按扭,留意检查低速设定时间起动运转后,是否自动转入高速运转运作。 3.1. 4.经检查混料机启动系统正常后,在检查混料机操作余下按扭,如热混(排料.停止)按扭,冷混机(启动,停止,排料)等等,一切正常后,才开始投料。 3.1.5.检查计划混料的各种原材料是否齐备,原料内容与工艺是否一致,现场分类及标识是否放错。 3.2.作业流程:

塑胶制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B/0 文件名称:纸箱、彩盒检验指导书页码第1页共9页生效日期2016-08-01 采用GB2828标准,单次正常抽样,Critical致命Ac=0,Major严重AQL=2.5,Minor轻微AQL=4.0 序号检查项目参考标准 (文件) 检验规则 检验工具 试验环境 检验要求及其规格值 缺陷 判定 记录 方法 1 相关资料技术文件N/A 目测 检验区 供应商应在“合格供应商名册” 内;核对生产单内容;且产品 需附出厂检验报告; MAJ OK 或 NG 2 包装技术文件 生产单 GB2828 水平I 目测 检验区 包装应防护可靠,无散装、包 装破损、混装、包装不整洁、 不结实、肮脏等不良现象;外 包装应有产品的型号、数量、 生产日期等标识; MIN OK 或 NG 3 外观SN/T0262 封样 生产单 GB2828 水平I 目测 检验区 1、箱面图案正确、文字清晰、 颜色一致、位置准确; MIN OK 或 NG 2、不得有断线、重线、裂破等 缺陷;箱上不得有多余的压痕; MAJ 3、箱钉使用带有镀层的低碳钢 扁丝,不应有锈斑、剥层、龟 裂或其它使用上的缺陷,间距 均匀、单钉距不大于55mm,双钉 距不大于75mm; MAJ 4、裱合:箱面纸不许拼接、 缺材、露楞、折皱(重); MAJ 5、粘合剂应涂布均匀、充分、 无溢出,粘合面剥离时面纸不 脱离; MIN 4 构造尺寸技术文件 封样 生产单 S-2 卷尺 检验区 图案、坑形、厚度、纸箱成形 内外形尺寸及公差范围应符合 技术文件、图纸规格书要求; MAJ 实 测 值 5 耐折度技术文件N=3 C=0 手工 检验区 纸箱摇盖先向外135度后,再 折回180度为一个循环,纸箱 应能承受5个循环以上,面纸 和底纸无破裂现象。 MAJ OK 或 NG 6 条形码 准确性 技术文件 封样 生产单 S-2 条码仪 检验区 条形码应清晰可读,条形码读 取内容应符合客户要求或与封 样一致。 MAJ OK 或 NG 7 纸箱承重 强度 技术文件 封样 生产单 N=3 C=0 重物 平板 检验区 根据外箱上重量的标准值g、堆 箱的层数N及每层箱子的个数n 计算单个箱子承重的总重量G; G={(N-1)*n*g}/n 将箱子包装成箱,将平板放置 在承重面,放置对应的重量G, 箱子边缘不得爆裂及垮塌; MAJ OK 或 NG 编制日期审批日期

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冲压自动化生产线安全操作规程【详细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冲压自动化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目的为规范公司设备操作安全方面的要求,人员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运行,特 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作业的安全操作 3、职责制造部负责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负责设备的故障维修及定期检修维护,设备正常安全运行,并对使用人的使用保养情况予以监督检查 4、各使用部门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维护,设备 及保护人身安全。 5、操作规程 5.1开机前,按设备润滑图表注油,检查油路是否畅通。 5.2打开压缩机及干燥机开关,开启压缩空气调节系统压力:气压不足0.5Mpa压力机不能工作;离合器工作压力为0.5-0.6Mpa,由机床总进气口处的调压阀调整; 制动器制动汽缸气压为0.2-0.3Mpa,由机身左侧箱内储气筒端上的调压阀调整。 5.3检查储油泵润滑脂是否足够(油杯1/3-2/3处),并将油泵水杯积水、杂物放干净。 5.4检查送料机工作气压是否到达0.5MPa,将送料机的压力调节器旁的积水杯杂质 排放干净。 5.5检查储油泵、管接头是否漏油,损坏或有压扁堵塞现象。 5.6检查冲床靠右后侧的油泵是否有异常声响。 5.7操作前必须将控制柜上选择寸动状态,严禁用连续行程试机操作。 5.8启动主电机空转1-3分钟注意是否有异常声音。 5.9检查传动轴、飞轮、连杆连接的螺栓、防护罩有无松动,气压等仪表显示是否 符合开机条件,模具安装是否可靠,安全及各项监测装置、仪表是否正常有效,工 作区域内有无无关工件、杂物,如有异常即时停机填单报修。 5.10检查送料辊及矫正辊内有无杂物,挡料轮螺丝是否松动。 5.11检查涂油(冷却)装置中的防锈油(乳化液)是否足够,不足及时注入。 6、启动冲床

五金件表面氧化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件表面氧化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件表面氧化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表面氧化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塑胶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塑胶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塑胶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直接注塑件和二次加工件(喷油、印刷、电镀等进行表面处理的塑胶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11319-89、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镜片、透明罩等透明半透明物料的透明区 B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和透明类物料的不透明区;LOGO、按键表面。 C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D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3 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这些气体大多为树脂内的湿气,某些树脂易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应加入一道干燥工序

4.4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 4.6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 4.7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流痕: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 4.13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料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 4.14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5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6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7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8缩水: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或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4.19色不均:塑料生产中,流动区出现的条状或点状色痕(通常由于加入再生材料引起)

某塑料公司作业指导书doc资料

一.目的: 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最佳成型周期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注塑部调机人员的调机和生产工艺调节作业。 三.作业流程: 四.作业控制: 1.作业准备: a.无论是新的产品还是已生产过的产品,都须具备必要的生产工艺资料、产品样板、材料性能资料及其产品重量、模具的结构资料。已生产过的产品,找出生产工艺资料,输入电脑以及将模具、设备调节到规定状态。 b.检查设备、模具、材料是否可以进入调机状态,材料是否烘干,模具是否清理干净并能正常工作,料筒是否清洗干净;料筒温度是否到达成型温度,冷却水水是否打开等。 2.调机: 如为已生产的产品,工艺参数输入后操作正常,产品经检查员检验合格后即可批量生产。如为新产品:a.设定料筒温度为正常成型温度。根据产品重量,设定熔胶和射胶行程; b.根据模具射胶流程确定射胶的压力速度,一般取中压(50-80),速度(30-60); c.根据浇口类型、大小设定射胶的保压时间,(点浇口2-8S,侧浇口和直浇口5-10S); d.根据模具冷却水道分布和产品壁厚确定冷却时间,初设定为15-20秒; e.然后进行手动生产件,根据件缺陷具体增加或减少有关数据,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才能连续正常生产; f. 由手动变为半自动,边生产边调校数据,寻找最佳注塑周期。成型周期=开锁模时间+注射时间+熔胶时间+冷却时间,对以上4个时间尽量缩短。一般一台58吨注塑机,如为二板式模具,开模或锁模时间分别控制在2秒左右,有滑块可适当调慢。注射时间的调节按0.5秒递减试生产,直至出现缺陷,停止调校再回复到上个数据。熔胶时间的确定尽量减少背压和加快熔胶速度,以不出现混色、汽花为宜。冷却时间的调节同射胶时间的调节,以1秒为递减时间试生产,将调校的成品与标准样板比较,若两者质量相同,则为最佳调校时间。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Rev.B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塑胶零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塑胶零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来料时严格把关,使其达到生产要求和满足客户的要求,本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注塑零件的具体检验要求、项目和方法,以及来料抽样方案。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塑料件制成,外壳及有关塑料件以及二次加工件制品(喷涂、丝印、电镀)的检验与验收 2.流程

3. 抽样标准

品质检验人员抽样计划依照抽样标准图,单次抽样。如客户有特殊要求,以客户提供之抽样水准抽样。品质检验允收水谁(AQL):Min:1.5 Maj:1.0 Cri:0.0。抽样计划采用“分批检查,分批验退”的方式 4.术语: 4.1 缺陷等级分类: 致命缺陷(Cri):指由经验和判断表明产品不符合产品功能的缺陷,在正常使用、维修和保管中会对人身造成安全危险的缺陷。 严重缺陷(Maj):指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降低产品可靠性或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轻微缺陷(Min):偏离限定标准,但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或外观缺陷不太明显的缺陷。 4.2 表面分类: S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透明表面。如透明水尺,显示屏 A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正面,手柄、旋律 B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常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后面 C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可见的表面。如:产品底面和非外露面 4.2 注塑外观缺陷 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缩水):由于材料收缩,在产品胶位厚的地方或进胶口远端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夹水线):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缺胶):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顶白):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锁模不紧或边缘缺等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8)封堵(盲孔):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质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一般在塑件边缘处可见。 11)油丝,油痕:模具(前模边缘及后模顶针位)上有油,油污(包括脱模式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阴阳色: 4.3 喷油外观缺陷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 1.目的:确定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条件、检验手段的一 般标准,指导合理、经济的进行检验与品质控制;并可指导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 2.范围:本标准适用信发所有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控制。 3.外观检验 3.1检查方法 产品及原材料的检查方法以如下条件进行目视检查,需要时可使用菲林,并可借助10倍放大镜。对所发现的外观缺陷按相应允收标准作出判定。 3.1.1位置:检查人员的眼睛与被测对象物表面的距离:30~45cm。对测量对象表面要以垂直及45°的角度进行检查。(参照图1) 3.1.2照明:2X36W白色日光灯在距离150~200cm处发出之光亮。 3.1.3视力:检查人员要求正常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3.1.4时间:不得在被测对象物上停留,必须以连续的动作进行,若发现异常时,允许不超过5秒的停留时间作确认。 3.2等级定义 根据部品所处位置分为3个等级,若需要详细的等级定义时,在相关部门协议基础上,另行规定。 3.2.1A级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常处在使用者视线范围内之面。如产品之正面、上面、侧面,或据客户要求指定为A级的面。 3.2.2B级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可直接目视,但时常能看到的面。如产品之后面、底面。 3.2.3C级面:通常使用者看不到,但在如维修维护打开时能看到的面。3.3附则: 3.3.1[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见表。 3.3.2如出现评判表中未列出之外观缺陷均作“MAJ”严重缺陷处理。 3.3.3只靠外观基准书不能表现的缺陷,作出限度样本。限度样本从制作到登录、管理方面参见[限度样本管理规定]。 3.4评判基准

注塑配料作业指导书

光华电子工贸有限公司 一、使用目的:规范配料员的拌料操作,预防拌料作业中带来的质量及安全事故。 二、适用范围:用于配料员在配料作业中的操作指导。 三、拌料程序及注意事项: 1、配料员上岗前必须先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熟悉各原材料特性,能灵活运用比例,熟练搅 拌机操作及明了各安全事项。 2、配料员接到主管签发的《生产通知单》后,根据“注塑产品单重表”之单重,按比例计算出 每批订单所需各种料米、染料数量。 3、核查料米、染料、扩散粉等相关原材料储存量,如存量不够,应马上填写“请购单”限期采 购。 4、打开搅拌机加料门,用气枪对搅拌箱进行清尘后,用干净碎布再给予拭擦,如遇顽固色渍, 沾少许白矿油先涂抹一遍(清理搅拌箱切记拉下电源总闸,以防发生意外)。 5、校正托盘天平,根据比例用量,称好染料待用(称不同颜色染料时,每次应彻底清擦托盘)。 6、将料米倒入搅拌箱,加入备用染料及浇上白矿油,合上箱盖,拉下扣环手柄,根据各材料特 点,结合实际经验,合理调节时间继电器,设定搅拌周期。按下启动开关进行搅拌。(注:加色粉时尽量撒开以便均匀扩散,浇白矿油时尽量避开色粉,以防色粉结块,添加油量不宜过多,以达到染料均匀附粘料米即可,否则将导致干燥周期延长)。 7、机器在搅拌作中若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启动作业。 8、当机器搅拌至设定时间则自动停止动作,表明料米色已搅拌均匀。此时可摇动转向轮,将搅 拌箱闸门口向下方倾斜,用干净口袋套住放料闸门,扣上弹簧袋夹,打开闸门放料,放下的料米应及时封口,明确标识,运送到指定点整齐排放。 9、定期检查、清理搅拌机各活动部件,添加润滑油,延长其使用寿命。 编制: 审核: 批准: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冲压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五金冲压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五金件检验规范

第1页 共 7 页 作 业 指 导 书 五金件检验规范 编 号 第 1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08-02-01 1.目的及适及范围: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五金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五金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金属五金件制成的餐厨具产品及其相关加工组成品的检验与验收。 2. 参照文件 本检验规范参照《检验和试验工作手册》 3. 内容: 3.1 术语: 刮伤---手指感觉不出之线凹痕或痕迹。 裂缝---材料部份断裂,典型的例子是以生在折弯引伸加工之外侧。 披锋---剪切或冲压导致残留不平整边缘,模具设计需使客人接触到的披锋减至最少。 梗屎---通常此种痕迹产生与压印及冲压成型有关。 氧化---材料与空气中的氧起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特性:如生锈。 凹凸痕---表面异常凸起或凹陷。 擦伤---指材料表面因互相接触摩擦所导致的损伤。 污渍---一般为加工过程中,不明油渍或污物附着造成。 拉模---一般为加工过程中,因冲制拉伸或卸料不良导致。 变形---指不明造成的外观形状变异。 材质不符---使用非指定的材质。 焊痕---焊接所留下的痕迹。 喷溅---点焊时,从焊件贴合面或电极与焊件接触面间飞出熔化金属颗粒的现象。 脱焊---焊点分离。 错位---指焊件未正确定位。 错件---未依规定零件。 3.2 检验方法 3.2.1 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 将待验品置于以下条件,作检验判定: A 、目测距离: 距离产品30CM 。 B 、检验角度: 成45度目视检试之。 C 、检验光源: 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 日光灯或60W 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D 、观察时间:<10秒 (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E 、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 批准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制定人签名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制定日期 第2页 共 7 页 受控状态 分发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管材管件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材管件检测实施细则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建筑管材、管件检测的取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仪器设备、检测程序、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 本细则适用于建筑管材、管件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5836.1-2006《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5836.2-2006《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10002.2-2003《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GB/T20221-2006《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16800-2008《排水用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2480-2000《建筑用硬聚氯乙烯(PVC-U)雨落水管材及管件》 GB/T6671-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GB/T8801-2007《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坠落试验方法》 GB/T8802-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 GB/T8803-2001《注射成型硬质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盐三元共聚物(ASA)管件热烘箱试验方法》 GB/T 8804.1~3-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 QB/T2803-2006《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量方法》 GB/T8806-2008《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 GB/T14152-2001《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 GB/T13526-2007《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 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3 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 见下表

五金冲压安全操作规程

银桥五金厂 生产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每位员工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各级管理干部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排除一切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口号为:自己必须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己责,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幸福.关爱于自己的家人和他人的家人 银桥五金厂 2016年5月10日 前言 (生产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是依据《冲压行业安全操作标准》再结合我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要求生产车间的员工共同遵守,不得违章操作,参于生产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生产车间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去执行,发现问题要立即上报,不得故意隐瞒,虚报。让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及改善,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一条:本公司员工进入生产车间需穿着整齐制服,佩戴厂牌、防护耳塞; 生产车间员工进入生产作业现场不得穿拖鞋、凉鞋、高跟鞋,不得穿短裤,裙子。男工不得留长发(头发不能盖住眼睛);女工不得披头散发,一定要将头发扎好(头发不能盖住眼睛)。工作时务必戴好防护耳塞,不得以任何理由

拒戴。 第二条:操作冲压设备、机加工设备及各类加工设备的人员必需合格才能上岗; 所有操作设备的人员必需在上岗前进行岗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需发上岗证)才能安排操作相关的设备。在岗位培训时必需让操作人员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加强操作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 休假超过半个月的人员需重新进行岗位培训,重新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第三条:操作设备的员工必需精神饱满,情绪正常。 操作设备的员工必需保证精力高度集中,不得麻痹大意或打瞌睡。如果身体或心情有异常时需向主管说明情况,必要时需出示证明,部门主管可调换可胜任的工作或安排休息。 《安全生产法》规定:凡是从事冲、剪、压的人员工作前4小时不得饮酒。 第四条:在生产时,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需完整并用于生产,任何人不得折除设备上安全防护装置。 设备上安装的“光电保护”必需要正常使用,任何不得将其折除或关闭,在生产时工艺上要求用双手操作的设备不得擅自改用脚踏操作。 第五条:在生产时,身体任何部位都不得进入设备的危险区内。 操作工在拿取工件时手不得进入模具的危险内,必需使用代手工具,如:镊子、吸力棒、真空吸盘等。 如模具内有异物或需清洁模具时,操作人员需将关掉设备电源,待设备完全停止后方可处理。 第六条:在生产时,两个人不得操作同一台机,防止发生误操作。 在操作时两个人不得操作同一台机,如果因工艺上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

五金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规范五金件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材料品质,确保满足客户和生产需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五金件的进料检验。 三.抽样方案 采用GB/T2828.1-2003单次抽样,检查水平(IL)和接收质量(AQL)遵循如下规定: 四.定义 4.1 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4.2 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4.3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4△E(DELTA-E):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当△E为1.0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变化了。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顾客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4.5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4.6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4.7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4.8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4.9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4.10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11“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4.12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4.13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4.14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4.15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塑料公司作业指导书

塑料公司作业指导 书

第一节调机指导 一.目的: 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最佳成型周期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注塑部调机人员的调机和生产工艺调节作业。 三.作业流程: 四.作业控制: 1.作业准备: a.无论是新的产品还是已生产过的产品, 都须具备必要的生产工艺资料、产品样板、材料性能资料及其产品重量、模具的结构资料。已生产过的产品, 找出生产工艺资料, 输入电脑以及将模具、设备调节到规定状态。 b.检查设备、模具、材料是否能够进入调机状态, 材料是否烘干, 模具是否清理干净并能正常工作, 料筒是否清洗干净; 料筒温度是否到达成型温度, 冷却水水是否打开等。 2.调机: 如为已生产的产品, 工艺参数输入后操作正常, 产品经检查员检验合格后即可批量生产。如为新产品: a.设定料筒温度为正常成型温度。根据产品重量, 设定熔胶和射胶行程; b.根据模具射胶流程确定射胶的压力速度, 一般取中压( 50-80) , 速度( 30-60) ; c.根据浇口类型、大小设定射胶的保压时间, ( 点浇口2-8S, 侧浇口和直浇口5-10S) ;

d.根据模具冷却水道分布和产品壁厚确定冷却时间, 初设定为15-20秒; e.然后进行手动生产件, 根据件缺陷具体增加或减少有关数据, 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才能连续正常生产; f. 由手动变为半自动, 边生产边调校数据, 寻找最佳注塑周期。成型周期=开锁模时间+注射时间+熔胶时间+冷却时间, 对以上4个时间尽量缩短。一般一台58吨注塑机, 如为二板式模具, 开模或锁模时间分别控制在2秒左右, 有滑块可适当调慢。注射时间的调节按0.5秒递减试生产, 直至出现缺陷, 停止调校再回复到上个数据。熔胶时间的确定尽量减少背压和加快熔胶速度, 以不出现混色、汽花为宜。冷却时间的调节同射胶时间的调节, 以1秒为递减时间试生产, 将调校的成品与标准样板比较, 若两者质量相同, 则为最佳调校时间。 第二节混料指导 一.目的: 规范混料操作, 稳定生产状况。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注塑部混料人员的作业。

五金件喷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件喷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件喷油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喷油表面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塑胶零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为了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来料时严格把关,使其达到生产要求和满足客户的要求,本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注塑零件的具体检验要求、项目和方法,以及来料抽样方案。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塑料件制成,外壳及有关塑料件以及二次加工件制品(喷涂、丝印、电镀)的检验与验收 2.流程 3.抽样标准 品质检验人员抽样计划依照抽样标准图,单次抽样。如客户有特殊要求,以客户提供之抽样水准抽样。品质检验允收水谁(AQL):Min:1.5 Maj:1.0 Cri:0.0。抽样计划采用“分批检查,分批验退”的方式

4.1 缺陷等级分类: 致命缺陷(Cri):指由经验和判断表明产品不符合产品功能的缺陷,在正常使用、维修和保管中会对人身造成安全危险的缺陷。 严重缺陷(Maj):指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降低产品可靠性或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轻微缺陷(Min):偏离限定标准,但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或外观缺陷不太明显的缺陷。 4.2 表面分类: S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透明表面。如透明水尺,显示屏 A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正面,手柄、旋律 B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常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后面 C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可见的表面。如:产品底面和非外露面 4.2 注塑外观缺陷 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缩水):由于材料收缩,在产品胶位厚的地方或进胶口远端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夹水线):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缺胶):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顶白):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锁模不紧或边缘缺等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8)封堵(盲孔):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质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一般在塑件边缘处可见。 11)油丝,油痕:模具(前模边缘及后模顶针位)上有油,油污(包括脱模式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阴阳色: 4.3 喷油外观缺陷 1)漆点(积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2)垂流:涂层后由于局部喷漆量过大,产生下垂形成条状物。 3)皱皮:由于涂膜的流平性不良,涂层处产生的皱褶。 4)分界线不清:一种或两种不同颜色的涂料边界线互相交错。 5)针孔: 由于喷涂产生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小孔。 6)露底:该喷没喷的部位称露底。 7)虚喷(少油): 涂膜厚度过薄,可看见基材底色发黑等的部位。 8)喷花: 涂膜厚度不均匀的部位。 9)杂物: 涂膜表面因杂点,毛尘引起凹凸点。 10)泛白: 涂膜表面呈气雾状。 11)污垢:光滑面上的污迹,通常在不干净的环境中造成。 4.3 丝印外观缺陷 1)异物:丝印后,涂膜附着灰尘、点状或丝状异物。 2)露底:由于丝印位置丝印太薄露底色。 3)漏印:要求丝印位置未丝印到。 4)模糊/断线;丝印不良致丝印线条和图案粗细不均,模糊不清,字线局部不相连。 5)丝印厚薄不均匀:由于丝印操作不当,造成点线或图案的丝印层厚薄不均。 6)错位:由于丝印位置不准,丝印位偏移。 7)附着力差:丝印涂层附着力不够,用3M胶纸可贴掉。 8)针孔:涂膜表面能看见针眼状小孔。 9)擦伤/划痕:丝印后保护不善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