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第二单元(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 1.熔点以上的物质不可能是A. 熔融状态B. 液体状态C. 固体状态D. 气体状态答案:D. 气体状态(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 氧气B. 氮C. 氢D. 碳答案:C. 氢( ) 3.冰融解成液态水的过程中液体的体积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一定答案:A. 增加二、填空题4.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气态时,物质的体积会____ 。

答案:增加5.液体也可以通过_____ 的方法转变成固态。

答案:冷却6.在室温下,固态水的性质是____ 。

答案:固体三、计算题7.42 g 氯化钠可以溶于100 g 水,溶液的摩尔浓度是_____答案:0.42 mol/L以上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其中包括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这三种题型都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它们对正确理解和推导化学问题非常重要。

第一,选择题。

选择题是帮助我们领会重要概念的最快有效的方法。

通过这些题,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和熟悉物质态转化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各物质状态的性质变化,熟练掌握反应的过程和变化的规律,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二,填空题。

填空题有助于学生们检查、补充所学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与有关物质态转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状态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学会化学反应的遵循,同时深入学习物质态转化的原理。

第三,计算题。

计算看似枯燥无味,但它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考验之一,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

计算题中所考查的内容,是比较大量知识,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锻炼学生在化学情境中用脑去思考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们掌握一些量的计算方法,建立数 v x 对应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利用数值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通过这次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让我们学习了状态间物质态转化之间及其相互影响的定律,提高了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我们学习学习和应用化学的信心。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验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验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 .镉B .锌C .石墨D .二氧化锰【答案】A【解析】镉是致癌物质,是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

2.有如下两个反应:①2HCl=====高温H 2↑+Cl 2↑ ②2HCl=====电解H 2↑+Cl 2↑ 关于这两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①②两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方式都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①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D .②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解析】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正确;反应②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 项错误,D 项正确;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项正确。

3.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火灾发生 B .防止污染面粉 C .吸烟有害健康D .防止面粉爆炸【答案】D【解析】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氧气与面粉的接触面面积增大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爆炸。

4.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D .电能的储存【答案】B【解析】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而电子转移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而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

5.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到了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正极C .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在铜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放出氢气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 【答案】A【解析】一般构成原电池负极的是金属,而且是活泼性的金属,而正极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碳棒;但负极也不一定是金属6.锌电池可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 +O 2===2ZnO 。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答案】C【解析】解: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一个化学反应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故 A正确;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故 B正确;C.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却为放热反应,故 C错误;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故 D正确;故选: C。

2.下列有关化学和能源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变化引起C.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D. 氢氧燃料电池主要的能量变化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答案】D【解析】 A.煤、石油、天然气均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均属于一次能源,故 A正确;B.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故 B正确;C.沼气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故 C正确;D.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D错误;故选 D。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开发利用深海可燃冰,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B.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大气污染物,其原因是汽油的不完全燃烧C・煤炭燃烧过程安装固硫装置,目的是提高煤的利用率D・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的肺功能造成很大危害【解析】A项,大量开发深海可燃冰可能会影响海洋的生态环境;B项,汽车尾气中的NO是N2与。

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的,与汽油是否完全燃烧无关;C项,煤炭燃烧固硫是为了减少污染物SO2的排放。

【答案】D2.关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展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族且化学性质相似【解析】铁盐中全部是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离子键,A错误;第三周期的元素都有最高正价,B正确;Li+是2个电子,H+没有电子,C错误;氮和皱最外层都是2个电子,但不属于同一个族,且化学性质不相似,D错误。

【答案】B3.(2015-福建蒲田一中检测)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聚乙烯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纯净物B.蛋白质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C.油脂、纤维素、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D.蛋白质、纤维素、蔗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度不同,属于混合物,A错;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B错;蛋白质和纤维素为高分子化合物,但蔗糖为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

【答案】C4.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B.在MgCb与AlCb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泼性强弱C.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牛co2,判断硫与碳的非金属活泼性强弱D.与【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澳与碘的非金属活泼性强弱【解析】在MgCl2与AlCh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发生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得失电子,所以不能判斷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错;C体现了非金属活动性强弱与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关系。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已知\ C(石墨,\ s)\ = C(金刚石,\ s)\ triangle Hgt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 \ 2H_2(g)+ O_2(g)= 2H_2O(g)triangle H=\ -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cdot mol^-1C. \ 500\^circ C 、\ 30MPa下,\ N_2(g)+ 3H_2(g)rightleftharpoons 2NH_3(g)triangle H=\ -92.4kJcdot mol^-1;将\ 1.5mol, H_2和过量的\ N_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kJD. \ H_2(g)+ F_2(g)= 2HF(g)triangle H=\ -270kJcdot mol^-1,则相同条件下,\ 2mol, HF气体的能量小于\ 1mol氢气和\ 1mol氟气的能量之和【答案】D【解析】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石墨的总能量低于金刚石的总能量,因此石墨较稳定,故 A错误;B.氢气的燃烧热是值 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kJ/mol,气态水液化时放出热量,由 H_2(g)+ O_2(g)= 2H_2O(g)\triangle H= -483.6kJ\cdot mol^-1可知,其燃烧热大于 483.6kJ\cdot mol^-1\div 2= 241.8kJ\cdot mol^-1,故 B错误;C.合成氨是可逆反应, 1.5molH_2在氮气过量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放出的热量应小于 46.2kJ,故 C错误;D.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H_2(g)+ F_2(g)= 2HF(g)\triangle H= -270kJ\cdot mol^-1,则相同条件下, 2mol\, HF气体的能量小于1mol氢气和 1mol氟气的能量之和,故 D正确;2.硫酸是化学工业重要的产品和原料,可用于化肥、农药、炸药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2-2元素周期律45分钟课后作业(含答案解析).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2-2元素周期律45分钟课后作业(含答案解析).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课后作业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①微粒半径:K+>Al3+>S2->Cl-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4⑥非金属性:O>N>P>Si⑦金属性:Be<Mg<Ca<KA.只有①B.①③⑤C.②④⑤⑥⑦D.②④⑥解析:①中微粒半径应为S2->Cl->K+>Al3+;③中离子还原性应为S2->I->Br->Cl-;⑤中非金属性Cl>S>P>C,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为:HClO4>H2SO4>H3PO4>H2CO3;①③⑤错,故选B。

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大B.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半径一定比电子层数少的原子半径大C.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元素性质的简单重复D.按C、N、O、F的顺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解析: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故A项错误。

Cl原子比Li原子多一个电子层,但原子半径r(Li)>r(Cl),故B项错误。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变化,变化的程度不同,变化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故C项正确。

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只有负价,没有正价;氧的非金属性也很强,中学阶段一般只讲负价,故D项错误。

答案:C3.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解析: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不能确定A、B的金属性强弱。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II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II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II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5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B.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2、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理由是:①热值高②燃烧时不污染环境③用于制取H2的水资源丰富④密度小,便于运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对于放热反应H2 + Cl2 点燃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C、断开1mol H—H键和1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D、该反应中,化学能只有转变为热能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5、近年来,广州市的大部分公交车及部分出租车已采用LPG(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其主要的目的在于:A、解决石油短缺问题B、降低成本C、减少对大气的污染D、加大发动机的动力6、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的PH增大B、溶液中的Zn2+浓度增大C、溶液中的SO42- 浓度增大D、溶液的密度增大7、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废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A、锌B、汞C、石墨D、二氧化锰8、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 + 2OH- - 2e- = ZnO + H2O石墨:O2 + 2H2O + 4e- = 4OH-根据此判断,锌片是:A、负极,并被氧化B、负极,并被还原C、正极,并被氧化D、正极,并被还原9、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

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试(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解析:空气属于混合物,A项正确;依据酸的定义可知,H2O不属于酸,B项正确;CuSO4·5H2O属于纯净物,而NaCl溶液、盐酸(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项错误;NaOH 和BaSO4属于电解质,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导电,故NH3·H2O是电解质,而NH3属于非电解质,D项正确。

2.N2O既是医学上的一种麻醉剂,又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制取N2O的方法有许多,例如:①NH4NO3===N2O↑+2H2O,②K2SO3+2NO===K2SO4+N2O,③2NH3+2O2===N2O+3H2O,④2NaNO3+(NH4)2SO4===2N2O↑+Na2SO4+4H2O等(反应条件均忽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反应①中NH4N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是氧化产物B.反应②中K2SO3是还原剂,N2O是氧化产物C.反应③中每生成1 mol N2O,转移8 mol电子D.反应④中NaNO3是还原剂,N2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解析:A项,反应①NH4NO3===N2O↑+2H2O中,NH4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既上升又降低,则NH4N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生成的N2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H2O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故A项错误;B项,反应②K2SO3+2NO===K2SO4+N2O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上升,则K2SO3是还原剂,生成的K2SO4是氧化产物,故B项错误;C项,反应③2NH3+2O2===N2O+3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上升到+1,则每生成1 mol N2O,转移1 mol×2×(3+1)=8 mol电子,故C项正确;D项,反应④2NaNO3+(NH4)2SO4===2N2O↑+Na2SO4+4H2O中,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aNO3是氧化剂,(NH4)2SO4中N元素的化合价上升,则生成的N2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二)[考查范围:第二单元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道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B .电影放映时的丁达尔效应C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D .在饱和Fe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2.2011年中新网沈阳4月18日电 ,沈阳市公安局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的毒豆芽二十余吨。

经检测,毒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 2)等有害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

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增色剂,其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NO 和NO 2。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图D2-1A .NaNO 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B .食用“醋熘豆芽”可能会减少亚硝酸钠对人体的危害C .NaNO 2和胃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2NO -2+2H +===NO ↑+NO 2↑+H 2OD .1 mol NaNO 2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O 和NO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3.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编号 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 评价A 碳酸钙与 醋酸反应 CO 2-3+2CH 3COOH===CO 2↑+H 2O +2CH 3COO -错误,碳酸钙是弱电解质,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B 苯酚钠溶 液中通入 少量CO 2C 6H 5O -+CO 2+H 2O ―→C 6H 5OH +HCO -3 错误,通入少量 CO 2应生成CO 2-3 C NaHCO 3 的水解 HCO -3+H 2O CO 2-3+H 3O +正确 D 等物质的量的 FeBr 2和 Cl 2反应2Fe 2++2Br -+2Cl 2===2Fe 3++Br 2+4Cl -正确 4.某无色溶液中含有:①Na +、②Ba 2+、③Cl -、④Br -、⑤SO 2-3、⑥SO 2-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 操作 现象① 用pH 试纸检验 溶液的pH 大于7 ②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 4振荡,静置 CCl 4层呈橙色 ③ 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Ba (NO 3)2溶液和稀HNO 3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和稀HNO 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B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C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③⑥5.27.2 g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放入500 mL稀H2SO4中,发现固体完全溶解,并放出4.48 L H2(标况),加入NH4SCN溶液后,无颜色变化,然后向溶液中加入2 mol·L-1 NaOH溶液,当溶液呈中性时,用掉NaOH溶液500 mL,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4 mol·L-1B.3 mol·L-1C.2 mol·L-1D.1 mol·L-16.将Na2S溶液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3++S2- 2Fe2++S↓;将FeCl3溶液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溶液中,发生反应:2Fe3++3S2- Fe2S3↓。

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Fe3+在酸性环境中氧化性较强B.S2-在碱性环境中还原性较强C.相同温度下Fe(OH)3的溶解度比Fe2S3大D.往FeCl3溶液中通入H2S,有硫析出7.F2和Xe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氧化性极强且极易水解的XeF2、XeF4和XeF6三种化合物。

如XeF4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XeF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结构B.上述反应中只有XeO3分子为氧化产物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XeF4按已知方式水解,每生成4 mol Xe,转移12 mol电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8分)8.(10分)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中若产生0.2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4)若 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6分)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

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进行探究。

(1)仅限选用的仪器和试剂有: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滴管、药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硫氰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提出假设]假设1:溶液呈黄色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________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学式,下同)。

假设2:溶液呈黄色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________引起的。

[设计实验方案]为了验证上述假设1和假设2的推断,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你的实验方案:假设1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2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你认为________(填“假设1”或“假设2”)的推断是正确的;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可行?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2分)从C、H、O、N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内。

①可作清洁无污染的燃料的单质是________。

②冶金工业中常用来作还原剂的氧化物是________。

③常用的两种氮肥,其中一种属于酸式盐,另一种是正盐,且它们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则它们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将a mol Cl2通入b mol FeBr2的溶液中,当0<a/b≤1/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写出另2个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当a/b=1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a/b≥3/2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分)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NH+4、Mg2+、CO2-3、Ba2+、SO2-4。

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3份100 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1 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 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气体1.12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3 加足量BaCl2溶液后,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洗涤、干燥、称量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27 g,第二次称量读数为2.33 g试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1对Cl-是否存在的判断是________(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根据实验1~3判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阴离子符号物质的量浓度(mol/L)(3)试确定K+是否存在?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二)1.D2.D [解析] NaNO 2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故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A 正确;食醋中含有乙酸,可与亚硝酸钠作用而使其损耗,B 正确;胃酸属于强酸,NaNO 2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C 正确;根据C 中离子方程式分析可知:1 mol NaNO 2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O 和NO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应为0.5 mol ,D 不正确。

3.D [解析] A 项中CaCO 3是难溶的强电解质,不是弱电解质;B 项通入的CO 2无论多少都生成HCO -3;C 项中的离子方程式不是HCO -3的水解方程式,而是电离方程式;D 项,在等物质的量的情况下Fe 2+完全反应,Br -部分反应。

4.A [解析] 根据步骤②,说明加入氯水后有Br 2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r -;根据步骤③,说明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有SO 2-4,则原溶液中至少含有SO 2-3、SO 2-4中的一种;步骤④,说明步骤②、步骤③所得溶液中有Cl -,由于步骤②中加入氯水引入了Cl -,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结合①,溶液显碱性,则一定含有SO 2-3,SO 2-4无法确定;由于Ba 2+不能与SO 2-3、SO 2-4共存,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Ba 2+,根据电荷守恒,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