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7的乘法口诀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7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难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课件,磁性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拼图吗?老师也喜欢玩拼图,看老师把这些三角形拼成了一

个什么图形?(一只小船)

2、我用了多少个三角形来拼一只这样的小船。(7个)

3、请你想一想,拼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如果拼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

角形?(14个)14是怎么得来的?(7+7=14、2个7是14、比1个7多7 )多拼一只小船,就多用了7个三角形。

4、那拼3只、4只……7只同样的小船,各需要用多少个三角形呢?

请你拿出作业纸,把最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填书70页的表格)

指名汇报。

根据表格我们一起来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这样说啊太麻烦了,能不能根据表格直接编出口诀呢?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生:(合)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1、师: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自己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

生:(合)能!

师:老师相信大家!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完成在表格下面。

提问:(1)交流:你编了几句口诀?(7句)

(2)还有谁跟他不一样的吗?(补充)

(3)师:我们来说说看。1个7是7;1×7=7;一七得七……

(老师依次贴出7句口诀)小朋友真厉害!轻轻松松的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

2、提问:编乘法口诀时,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些什么呢?

生:小数写在前面。

生:几十几不要忘记写十。

生:要写中国数字。

3、总结规律,记忆口诀。

(1)现在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出我们自己编写的口诀吧!正反各读一遍。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里要让学生多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7句)生1:上面的口诀都比下面的口诀少7。

生2:下面的口诀都比上面的口诀多7。师: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7。

生3:我发现了它们的结果是从小到大的。

生4:也可说是从大到小的。

师:(指着口诀)是的,从上往下看每句口诀的得数依次多7,而从下往上看每句口诀的得数依次少7。那么,口诀的前半部分呢?

生5:都是几七、几七的。

生6:口诀的第一个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第二个字都是“七”。

师小结:7的乘法口诀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规律。现在我们把这七句口诀来记一记。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背背,可借助拍手游戏。

(3)师:在背的过程中,哪几句口诀比较容易记住?

可能出现:

生1:“一七得七”好记,“二七十四”好记

生2:“七七四十九”好记

为什么?(引导: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练成了火眼金睛)“七七四十九”挺好记的!

生3:“三七二十一”也好记!

为什么?(生活中人们常说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先做了再说。比如:虽然冬天很冷,但看到有人掉进河里,路边的行人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跳进水里去救人。)悟空在取经路上,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妖怪就打。

(4)哪几句口诀难记一些?

可能出现:

生1 :六七四十二。

谁想个办法记住它?(记住三七二十一,加倍就是六七四十二;或者利用相邻口诀加7或减7:很好!6个7比5个7 多7,比7个7少7)你们记住了吗?六七?

生2:四七二十八(记住三七二十一加个7,就是四七二十八)会记了吗?四七?

生3:五七三十五

谁想个办法记住它?五七?

谈话:真会动脑筋!请大家用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法来记7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试着背一背。齐背。

(5)师:下面我们做“对口令”的游戏!师生先示范,同桌玩一玩,比比谁的反应快!

(6)我是计算小高手:你能根据哪句乘法口诀计算出下面哪些题目?

4×7= 3×7= 7×7= 7×6=

7×3= 6×7= 1×7= 5×7=

7×2= 7×4= 2×7= 7×5=

三、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出色。7是个很神奇的数,生活中就有很多问题都跟7有关系。你能说说看吗?不知道的话,老师提醒下。

(1)自然解码:

1、3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多少个“星”?

七星瓢虫。看它身上有几颗星?(7颗星)(又飞来一只)

这两兄弟身上一共有几颗星?该怎样列式?2×7(又飞来一只)

又飞来一个兄弟,一共有几颗星?该怎样列式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赛课必备)_1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 教案(赛课必备)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 风格。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 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 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如: 盘古开天》、 夸 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发明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身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投影出示:上 帝在发明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依照自身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协助他工作。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

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七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拼摆七巧板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对7的乘法口诀的验 证过程,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质疑、探究、验证、类推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2、通过小组和同桌互相帮助的学习方法,填写7的表格,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3、通过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习 兴趣,会用7的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难点: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教具:课件 学具:七巧板一幅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在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分四个队,有四个好听的名字,分别是桃子、葡萄香梨、桔子队,,回答声音响亮,发言积极,小组讨论积极等都可以得分,每次得5分。下课后看哪队得分高,评出优胜队。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 开火车:(哪列火车愿意开) ] 三六一二得 二三得二四得 三四三五 四五四六 2、根据口诀说出算式 三五十五 ( 3× 5=15 5× 3=15) 四五二十 (4× 5=20 5× 4=20) 二五一十 ( 2× 5=10 5× 2=10) 五五二十五 (5× 5=25) 3、根据算式说出你用的哪句口诀 ) 4×5 5×3 5×2( 4、教师追问:“我们使用的口诀,都是大乘数在前还是小乘数在前满十要说一十,如果不到十就说得几,超过十就直接说出积。) 5、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老师想奖励给小朋友们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故事引入课题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听

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20

《七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对7的乘法口诀的验证过程,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对7的乘法口诀记忆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质疑、探究、验证、类推以及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对7的乘法口诀方法的探究。 2、计算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谁会背诵学过的乘法口诀? 2、你能根据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吗? 二三得六 ( ) 三六十八 ( ) 3、看到下面的算式,说出你用的哪句口诀? 4×5 4×3 6×2 二、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三、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七巧板,并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相关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这是七巧板。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这七个神奇的版块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教师出示7幅不同的美丽的图案,并让学生说说它拼的像什么。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在这么美丽的七巧板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把它找出来吧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①观察图案,独立完成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师:一个图案有7块,那两块图案呢 生:2个图案有14块 师追问: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7+7=14或2×7=14 师:说得很好。 师:3个图案呢? 生:21块。 生:3个图案有21块。 师:你能把话说完整,值得大家学习。 师再追问: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7+7+7=21 师:还可以怎么算? …… ②探索7的乘法口诀 (1)写出乘法算式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剪纸艺术动物、植物、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对称的剪纸艺术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剪纸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教师:那老师也来动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看一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呢? 生:心形。 师:打开来看看,猜对的小朋友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你说。 生:它两边是对称的。 师:哦,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还有谁来说一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说。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图形呢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对称呢是创造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你看,不少的动物、植物都有这种对称的形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通过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7.3让家更美好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设计

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2.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你的家庭呢?为什么说“家和”才能“万事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活动:调查与交流 (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 教师归纳:(1)新的生活方式形成;(2)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 (3)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4)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6)家庭变得越来越小;(7)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目标导学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1.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 活动步骤: (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其内容包括: ◆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 ◆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小组成员签名。 (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7的乘法口诀

1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学会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8、9的口诀的基础。在学生熟悉的活动中,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过程与方法: 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6、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6、7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用6、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不知大家现在还想着吗?下面我们开火车背诵一下好吗? (1)指名火车头开始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同学们背的很熟练了,说明同学们 学的很不错啊! 2、教师:我们口诀背的非常的熟练,能否会用口诀解决以下问题呢?(课 件出示以下练习) 看算式,说口诀 3×5= 4×2= 5×3= 1×9= 3×4= 8×4= 6×4= 5×5= (1)指名回答 (2)集体订正 (3)教师及时鼓励,并作重点强调:看到3×5这道算式,就会想到5×3这道算式,它们用的是同一个口诀“三五十五”。 3、教师:看来大家都对1~5的乘法口诀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7的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6,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以开火车的形式背诵1~5的乘法口诀引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自信心。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学 生找到原有的知识基础,运用知识迁移,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1。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独立观察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阿姨正告诉小朋友,每本台历6元,两个小朋友正在说一个星期有7天。 (4)集体订正 2.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一本台历有6元,2本呢?3本、4本、5本呢? (3)集体订正 (4)教师及时鼓励,并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新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1 I love history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外研版(上)教案 Module 5 My School Day 一、学习目标: 1. 重点单词: half, past, o’clock, to, art, geography, history, IT, maths, (Am E math ), PE ( physical education ), lesson, then, like, difficult, love, subject, because, interesting, talk, begin, when, weekday, house, start, work, break, evening, watch, do, homework, bed, sleep, park, busy, wash, face, minute 2. 重点短语: go to school,get up, have breakfast, have lunch, go home, have dinner, go to bed, go to sleep 3.重点句子: 1) I love history. 2) It’s twelve o’clock . 3) We h ave Chinese at eight o’clock. 4) We don’t have maths. 5) —Do you like maths? —Yes, I do. 6) In the evening, I watch TV and have dinner with my family. 7) I get up at half pas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have breakfast. 8) I drink Cola or water.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优秀公开课教案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72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4、能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可要好好表现. 李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朋友,(课件演示)看,她是谁?(七巧板)七巧板也要和我们一起上这一节数学课,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请问七巧板是由几块拼板组成的?(课件7个图案)七巧板不但可以拼出漂亮的图案,它还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首先我们来和七巧板来玩个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 2、依次增加图案的个数,学生说出拼板块数。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拼板块数 师:(一个图案1个7是7,2个图案2个7相加,是14,3个图案3个7相加,是21……)

师评价:说得真好。 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有些小朋友到后来好像就慢慢停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采访一个说得慢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加法) 师:是呀,数字一多用加法就感觉手忙脚乱的。 可是几个小朋友表现得很好,不仅能跟上李老师的速度,而且说得也非常正确,我想听听他们有什么高招啊? 师采访说得快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呢?(乘法口诀)几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 师:你真厉害已经会用7的乘法口诀了。用口诀就能很快算出得数。 你们想不想也掌握这个本领呢?(想) 3、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7的乘法口诀。【板贴课题】 (三)自主探究,创编口诀 1、小组合作:编口诀 师:看着这张表格,小组合作编编乘法口诀。 2、交流编写的口诀 师:同学们编的真棒,我要邀请小小数家来给李老师编一编口诀,要求是:两人合作,一个人说,一个人摆,看谁是我们今天最厉害的数学家。(老师邀请一位同学示范) 思考:为什么前面6句都能写出2个乘法算式,而最后一句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呢?(两个乘数相同,交换位置还是同一个算式) (四)多种形式记忆口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 【学习目标】 1.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2.总结归纳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 3.能够询问或确认他人的年龄及生日日期。 【学习重点】 1.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2.总结归纳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 【学习难点】 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学习提示 Review the questions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in a question chain. Task 1

?学习提示 Preview th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on P45.Students mark the new words and Chinese meanings in the text. 【学法指导】 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特殊记。八减t,九去e,f来把ve 替,整十改y为ie,然后再加th。假如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Task 2 ?学习提示 完成3a和3b的任务,让学生结对自由对话。 【学法指导】 ?介词in/on用法 (1)on常与“日期”“星期”搭配,表示“在具体的某一天”。如: on October 2nd 在十月二日 on Monday 在星期一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Ask your partner a question chain like this. T:How old are you? S1:I'm thirteen. T:When is your birthday? S1:My birthday is on October 16th. T: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7的乘法口诀优质课教案

7的乘法口诀优质课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7 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竹沟小学祝廷香 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例1选择了学生已经熟悉,非常喜欢的“用七巧板拼图”,设计了拼图活动,给出了七个拼好的图案,用表格的方式要求填出1个图案、2个图案、3个图案、4个、5个……7个图案,各用了多少拼块。接下来,教材给出总结乘法口诀要完成的内容。左边从上往下给出了1×7、2×7、3×7……7×7等算式,中间是要总结的口诀,右边是用口诀可以写出另一组乘法算式。做一做,安排了用7的口诀计算的练习题。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2~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本节课是口诀教学的延续。 2.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编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2、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记忆、巩固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七巧板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学)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1.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棒,作为奖励,老师要带你们去美丽的海底看一看,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海底各种各样的鱼类),这些鱼美丽吗?我们用七巧板也可以拼组成。 师:用几块呢?同学们一起数一数。 生:7块 师:如果拼成两条鱼,四条鱼,七条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拼1条鱼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生说师填).拼2条鱼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生说师填).你能像这样自己填完这个表格吗(书72页) 2.观察表格,说发现 师:师生一起完成表格,引导学生说出1个7是7,2个7是14, 3个7是21,4个7是28,5个7是35,6个7是42,7个7是49,你们填对了吗?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优质公开课教案 (1)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在审美中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2、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评价一个人物,历史和文学两种角度是

不同的,加上不同时代不同个体,出现对立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先来历史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课文。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个人配乐朗读。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补充: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4、研读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7的乘法口诀优质课教案

7 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竹沟小学祝廷香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例1选择了学生已经熟悉,非常喜欢的“用七巧板拼图”,设计了拼图活动,给出了七个拼好的图案,用表格的方式要求填出1个图案、2个图案、3个图案、4个、5个……7个图案,各用了多少拼块。接下来,教材给出总结乘法口诀要完成的内容。左边从上往下给出了1×7、2×7、3×7……7×7等算式,中间是要总结的口诀,右边是用口诀可以写出另一组乘法算式。做一做,安排了用7的口诀计算的练习题。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2~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本节课是口诀教学的延续。 2.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编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2、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记忆、巩固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七巧板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学)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1.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棒,作为奖励,老师要带你们去美丽的海底看一看,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海底各种各样的鱼类),这些鱼美丽吗?我们用七巧板也可以拼组成。 师:用几块呢?同学们一起数一数。 生:7块 师:如果拼成两条鱼,四条鱼,七条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拼1条鱼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生说师填).拼2条鱼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生说师填).你能像这样自己填完这个表格吗?(书72页) 2.观察表格,说发现 师:师生一起完成表格,引导学生说出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4个7是28,5个7是35,6个7是42,7个7是49,你们填对了吗? 3.合作探究,编制口诀:

公开课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公开课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一节的内容是讲比较万以内的数大小。比较两数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比较大小的基础。本节课力求把以往所学的万以内的大数的比较分散、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 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方法 教具的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好,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旅游。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景,希望大家旅途愉快!欢迎大家乘坐2年级的专列,随着专列一起领略祖国的优美景色吧!(示出课件) 二.探究新知 1. 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你们看这是哪地方?黄山、香山、泰山、华山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常年云雾缭绕,海拔(高)约1865M;香山位于首都北京,秋天的枫叶红似火,海拔约575M;泰山位于我国山东,被誉为天下第二山,海拔约1533M;华山位于我国华阴县,以险俊著称,海拔约2155M。传说中当年宝莲灯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大家都被沉香救母的故事所感动。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倡导的“六知”感恩教育,大家今后一定要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啊! (1).提出问题:黄山和香山哪座山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小声读读,再想想这两个数谁更大?(板书:1865、575)生:1865更大,因为它是四位数,575是三位数。 师:其他学生还有想法吗?(指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师:位数多的一定比位数少的大,对吗?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你能举出其他例子吗?生:学生举例说明 师:让同学们归纳发现一条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律是什么?(板书:位数多的一定比位数少的大) 2. 四位数与四位数的比较 (2)师:刚才同学们在玩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的知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谁能帮我比比黄山和泰山哪座高?指导学生看数字并读出,仔细观察两个数,发现什么?(1865、1533)生:都是四位数。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不同数位的数的比较,那么相同数位怎么比较呢?看例子,都是四位数该怎么办?(小组、同桌、前后、老师之间讨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看它们最前面的数字谁大谁就大。 师:同意你们的意见,那么8比5 大了,还要在往下比其他数位的数字吗?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资料及图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课题:7的乘法口诀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 2.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推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是童话王国里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小礼物。瞧,小矮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气球。 课件出示:每个小矮人今天都穿了一件漂亮的球员,每件衣服都编了号,第一件是7,第二件是14,第三件是21,你知道第四件、第五件、第六件、第七件球衣上分别是什么数字吗?找规律,填一填。 让学生接着填,填完说说是怎么想的,每个数字相差几,7、14、 21、28、35、42、49,让学生读一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引入:小矮人们可喜欢摆七巧板了,你看这是他们摆出的图案,请你帮他们数一数,每个图案用了几块图形? 课件依次出示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再填写下表。 指导学生填写1、2格。让学生说:一个图案用了7块板,1个7是7。 (板书:1×7=7,7×1=7) 你能编出口诀吗?(一七得七。) 2个图案用了2个7块,2个7是14。让学生自己填。 列式:2×7=14,7×2=14。口诀:二七十四。 剩下的格子让学生自己填。 (2)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块板,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这是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方法。 (3)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完善7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把口诀补充完整:你还能编出7的其他口诀吗? 结合表格,填算式并编口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复习课程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 案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角》 城关小学杨改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学生观察图形,给所看到的图形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七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赵红云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7的乘法口诀的验证过程,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对7的乘法口诀记忆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质疑、探究、验证、类推以及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对7的乘法口诀方法的探究。 2、计算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 开火车: 三六一二得 二三得二四得 三四三五 四五四六 2、根据口诀说出算式 三五十五 ( 3× 5=15 5× 3=15) 四五二十 (4× 5=20 5× 4=20) 二五一十 ( 2× 5=10 5× 2=10) 五五二十五 (5× 5=25)

3、根据算式说出你用的哪句口诀 4×5 5×3 5×2 二、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猜一猜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生:7句。 师:你是怎么猜的 三、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七巧板,并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相关知识 师: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版块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教师出示7幅不同的美丽的图案,并让学生说说它拼的像什么。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七巧板在我们的智慧下拼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师:在这么美丽的七巧板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把它找出来吧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①观察图案,独立完成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师:一个图案有7块,那两块图案呢 生:2个图案有14块 师追问: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7+7=14或2×7=14(真了不起,已经会用乘法算式了)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角》 城关小学杨改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仓U设情境,弓I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一友它看都是谁 师出示课件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你会成样说朋这样分的理由。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学生观察图形,给所看到的图形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课的形和分类的知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一一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请学生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引导和示范。)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电脑闪烁出)。 2、摸角并感知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4 公开课教案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 1a-1c ---Make by···Background information: Students:57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lass 6, Grade 7 Gender: 29 boys; 28 girls Ages:14 years old Lesson duration: 40mins Teach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objectives: 1) Grasp the words about the furniture, such as table, chair, sofa and so on; 2) Grasp some sentences to describe the positions of the things Ability objectives: 1) learn to asking the location of the object and confirm the position; 2) use the sentences to have a little talk about the things’ position. Important points: 1)learn some words of furniture 2)Learn the usage of some direction prepositions, such as in, on, under;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use the direction prepositions and where sentence talk about the right position of things. Teaching contents: New words: table, chair, bookcase, bed, desk, in, on, under, where New sentences: 1)Where is .....? It is on/ under/in/.... 2)where are .....? They are ..... Teaching aids: blackboard, chalk, multimedia, paper, pictur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