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61264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e.png)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含反思!活动目标: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
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
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
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好,现在开始吧!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剥花生》教案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剥花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花生的外形特征,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花生,学会剥花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记录剥花生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具:花生、剥花生工具、生长过程图片、数学记录表格。
2.学具:每组一份花生、剥花生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观察花生,引导幼儿说出花生的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花生知识。
(二)主题活动1.认识花生(1)教师展示花生,引导幼儿观察花生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展示生长过程图片。
2.剥花生(1)教师演示剥花生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进行剥花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数学记录(1)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剥花生的过程,如:剥了几颗花生、剥花生所需时间等。
(2)幼儿将记录结果填写在数学记录表格中。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数学记录表格,发现规律。
(三)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剥花生比赛,评选出剥花生小能手。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花生种植基地,了解花生的生长环境。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剥花生活动,让幼儿认识花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
2.在数学记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记录剥花生过程,提高了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
3.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4.不足之处: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数学记录表格的操作不够熟练,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指导。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幼儿对花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幼儿在数学记录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3.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剥花生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剥花生教案【含教学反思】活动目的本次数学活动旨在通过剥花生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操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园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及培养幼儿园学生积极进取的情感。
活动准备1.花生:提前选购新鲜的花生,保证品质,准备适量的花生;2.硬纸板:可选择在硬纸板上画上数学符号等标记;3.桶:用于放置所剥花生的容器;4.洗手盆和毛巾:为孩子们洗手准备;5.有序的椅子:以团队活动的形式参与,所以需提前准备合适数量的椅子;6.食品手套:以防在剥花生过程中脏手弄脏食品。
活动过程第一步:介绍活动内容1.向幼儿园学生介绍活动内容和学习目标,告知他们将学习到的数学概念,并解释活动规则和流程。
2.让学生先看一下所准备好的板子,上面画的是数学符号和算式,例如:“+”,“-”,“x”,“÷”等。
第二步:进行热身活动1.让孩子先进行手部预热活动,如按摩手指等。
2.蒲公英舞:在幼儿园内开展大班团体操之一,可以让孩子们得到锻炼且有助于学习团队协作精神。
第三步:活动过程1.将准备好的花生放在大桶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出花生。
2.每个学生根据所拿到的花生,在板子上找到两个数(或数符号),然后进行数学运算(加、减、乘、除)。
3.让孩子们将所剥后的花生放入筐子中,进行数目统计和汇总,以达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熟悉数学集合的目的。
4.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互相对换筐子中的花生进行数学运算的答案核对和验证。
第四步:收尾工作1.整理现场,确保花生壳和其他垃圾清理干净,并做到垃圾分类。
2.让孩子们洗手。
3.给参与这个活动的小朋友奖励。
教学反思1.初步选择的活动方式被孩子们提出了一些疑问,如何科学调整好话题与活动内容的关系,是此次教学的一个需要提高的地方。
2.教师在活动的互动环节中纠正错误,引导思考,有助于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相比于另一种通常的教学方式,这种活动式学习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和发现,从而激发幼儿自我学习的欲望,因此有助于培养幼儿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花生的外观特征,学会正确剥花生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正确剥花生的方法,观察花生的外观特征。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精细动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剥花生的任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花生、剥花生工具、计数器、画纸、彩笔。
2. 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花生,引导幼儿观察花生的外观特征,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剥花生,讲解剥花生的方法和步骤。
3. 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剥花生工具尝试剥花生,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剥花生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尝试和父母一起剥花生,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2. 延伸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组织相关的数学活动,如“比较花生的大小”、“花生拼图”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剥花生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否能够熟练地完成剥花生的任务。
2. 关注幼儿在计数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是否能够正确地数数和统计。
3. 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是否积极参与,乐于合作和分享。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剥花生的工具安全、卫生,避免幼儿受伤。
2.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注意调整活动难度,让幼儿在挑战中取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活动,如剥豆子、数数等,以加强幼儿的实践能力。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数学角,提供各种数学玩具和教具,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探索和学习。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剥花生》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剥花生》教案简介教学主题数学:加减法口算教学时长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口算技巧。
教学重点1.操作口算技巧;2.实际应用中的计算。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中的计算。
教具准备1.黑板、白板;2.带有两位数的加减法口算练习题;3.一些花生。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板书“加减法口算”,通过情境导入学生们对加减法口算的认识。
例如在班级里安排一些没有分组的零食,老师拿起一份花生,再询问学生同时有多少花生。
2. 自主学习老师将练习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练习。
引导孩子将每个问题都认真思考,不要急于写答案。
3. 教学重点1.通过板书的方式教授加减法口算的技巧,例如“进位”的概念;2.强调在口算中需要逐位计算。
4. 教学难点通过情境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在实际中灵活地应用口算技巧,例如一袋花生分成几份,每份又能分成几份等等。
5. 巩固练习老师可以选择几个答题正确的学生进行展示,并对错误的题目进行逐一解析。
6. 课堂小结老师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解析,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中,孩子们学习到了加减法口算的基本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口算的重要性。
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少。
首先,在教学重点方面,我发现口算的技巧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好掌握,需要老师运用情境等方式进行多次重复和引导。
其次,在教学难点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实际应用口算技巧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灵活性,需要老师引导,同时让学生多加练习。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我会在后续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剥花生》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剥花生》教案概述课时目标:•了解花生的生长环境和主要食用方式;•接触家庭厨房工具并感性认识使用方法;•通过手动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集体协作和分享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1.数学活动:直观认识挂钟指针所指方向,数数看到某个数字再表述指针方向;2.语言活动:听《剥花生》这首儿歌并互动唱,了解花生的生长环境和主要食用方式;3.美术活动:手工制作蜗牛,加强拇指和食指的协调能力;4.数学活动:感性认识挂钟示数,手动调整时针,注意概念“前一小时、后一小时、整点”;5.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提醒孩子食用花生过程需要家长搭档。
教学反思这次教学主题以《剥花生》为出发点,让孩子们在乐趣中多角度感性认识花生,体会被一颗颗像心心相印的花生粒包裹起来的温度,意识到分享和集体协作的乐趣。
尽管整个教学流程长达3个学时,但我的认真准备和队员们的的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状态保持平稳愉悦的状态,孩子们也在互动包容快乐的环境中获得了收获。
比如,在对数数唱儿歌互动时,有的孩子数目容易出错,随着唱歌次数的增加,他们逐渐依赖歌曲的旋律和时间感觉,加强了对时间概念的自我认知。
另外,开展蜗牛动态美术创作时,他们经历了一次试错成功的过程,很多孩子捏制蜗牛时,要么头太大把身子压扁了,要么尾巴长的不好看。
经过老师的引导,他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聆听他人建议,最终成功完成作品。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
比如,在制作蜗牛环节,由于前期制作时间不足以及家长缺乏教育引导,有的孩子们在塑造后没有鲜明的独特特色,同时也暴露出不良的习惯,如有的孩子咬手指或爱扔物件。
综上所述,这次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剥花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切实的教学过程,认真耐心地反思,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让他们在这样充满快乐和收获的幼儿园学习环境中成长。
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背景数学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既体现在学术知识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但是,许多学生往往会感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缺乏可及性。
因此,如何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剥花生教案简介“剥花生”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要求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复杂问题和实际应用的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份以“剥花生”为主题的大班数学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教学主题剥花生教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教学时长2学时教学步骤第一步:问题提出Theo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有10包花生,每袋花生数不一样,其中一袋花生数比其他袋多1,这样剩下的袋数的花生数就都相等了,那么它们每袋花生数分别是多少呢?”第二步:过程设计Theo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
每组学生负责讨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第三步:教师指导Theo老师将引导学生们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不同方法,并帮助他们分析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第四步:总结Theo老师将和学生们一起回顾整个过程,并总结出优秀的解决方案,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教学优点此次教学方式既新颖又可行。
基于问题解决的分组讨论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
此外,此方式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缺陷虽然此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对于学生上课慢,思维较差的学生,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剥花生》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剥花生》一、教案介绍1.1 教学目标•能理解数学中的加法概念。
•能运用加法原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加法概念。
1.2 教学重点•掌握数学中的加法概念。
•运用加法原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3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加法概念。
1.4 教学内容•数学加法概念。
•加法原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5 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学生讨论合作。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与热身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右边有一个装满了花生的罐子,左边有一个空的罐子,在黑板上绘制出这样的图片,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数学中加法的概念。
2.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共有几颗花生吗?”3.让学生估计出大约有多少花生,并记录在黑板上。
4.让学生两两配对,相互询问,预估出两个罐子里加起来总共有多少颗花生。
5.项目结束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策略。
2.2 讲授1.教师出示两张不同数量的花生图,让学生理解加法概念,告诉学生即使有很多个加数,加数的顺序不会改变结果(例: 2+3=3+2)。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并描述出不同实际生活情景下的加法运用,并将其记录下来。
3.让学生讨论合作,将每个人的答案分享给大家,并互相评价是否正确。
2.3 拓展1.教师将花生分为两份,并让学生自由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让学生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及集合论中合并的概念。
2.让学生自主编写并完成两个数的加法口算练习,并让学生互相交换,互相练习加法口算。
三、教学反思“剥花生”教学法是一种非常互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视觉和操作性的手段,以情境为基础,引出加法的概念,增强学生理解并熟悉运用加法原理。
此教学法具有如下特点: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中加深了学生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点;在通过自主编写加法口算题目,加强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口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教案:剥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背景
本次教学针对大班学生,所教的内容是剥花生。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松弛的状态下学到剥花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让他们能够理解剥花生的过程在数学中也是有用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剥花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剥花生的步骤;
3.理解剥花生的过程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和课时安排
教学手段
本次教学活动主要使用的是小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剥花生的过程和方法,并自己尝试剥花生。
课时安排
本次教学活动需要预留1个小时,具体的课时分配如下:
时间活动
调动学生兴趣,介绍学习目标
0-10分
钟
学生自我发现和尝试剥花生的方法
10-20分
钟
20-30分
教师巡视和指导剥花生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钟
小组分享和总结剥花生的过程及方法
30-40分
钟
40-60分钟通过卡片游戏引出剥花生在数学中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及展示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调动学生兴趣,介绍学习目标(0-10分钟)
开始教学之前,老师应该先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剥花生的过程和方法。
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彩虹钟声等方法来吸引学生。
然后,老师应该向学生说明本次活动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剥花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剥花生的步骤;
3.理解剥花生的过程在数学中的应用。
活动二:自我发现和尝试剥花生的方法(10-20分钟)
在学生知道学习目标之后,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拿到一些花生和剥花生的工具。
然后,老师可以先示范剥花生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并让学生自己尝试。
老师可以在旁边进行指导,但不要代替学生进行操作。
在学生自己尝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剥花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活动三:巡视和指导剥花生的过程及注意事项(20-30分钟)
在学生尝试过程中,老师应该巡视和指导剥花生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在必要时及时提醒和引导。
活动四:小组分享和总结剥花生的过程及方法(30-40分钟)
在学生完成剥花生的过程之后,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向全
班分享自己学到的剥花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小组分享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剥花生的过程及
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剥花生在数学中的应用。
活动五:通过卡片游戏引出剥花生在数学中的应用,进行
小组讨论及展示(40-60分钟)
在讨论出剥花生在数学中的应用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卡片
游戏引出更多的数学内容。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些卡片(卡
片上写着有关数学知识点)。
然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个例子,比如:如果一袋花生有20个,每个人可以得到4个花生,那么这个袋子可以被分给多少人?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之后,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解法,
并全班讨论是否有更好的解法。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剥
花生的方法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剥花生在数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好,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性较强。
但是,在活动二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不会或者不愿意尝试的情况,导致教学进度放慢。
另外,在活动五中,每个小组的解法可能会出现重复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进度,同时,需要寻找更好的卡片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