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于天宫一号的对接
我的中国航天梦演讲稿5篇

我的中国航天梦演讲稿5篇我的中国航天梦演讲稿篇120_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神舟九号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
“神9”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航天工程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也会逐渐迈大……早在明朝时期,有个叫万户的人,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
他的设想是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了,万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研究……当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华民族从此拉开了进入航天时代的序幕,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同年7月16日9点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20_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成功围绕地球飞行十四圈……20_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20_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这些事件都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在不断飞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齐身与强国之中!航天梦,是一个从古至今的梦,是一个中国梦,这个梦想就在祖国稳步发展下一次次实现了。
回想着旧时候的中国,受尽欺辱。
但中国没有被打垮,反而强有力的反击了。
我们的祖国一次次的向世界证明着我们的强大。
跻身世界的中国航天科技

欢迎公众聆听载人航天科学普及讲座2012年4月15日神舟九号、天宫一号对接任务2012-2-18•序片•回顾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发射和对接•神舟九号任务及各系统的准备•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飞天神女•手动交会对接是重中之重•神舟九号飞船•遥九火箭•神九航天员始终在密封舱工作•后续任务:神舟十号飞船•后续任务:天宫二号•后续任务:我国空间站•结尾2011年9月29日21点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口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透过神八对接口,神八舱内摄像机拍摄的天宫一号对接口天宫一号实验舱外摄像机拍照神八天宫一号与神八首次交会对接•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神八与天宫一号完成第一次对接神舟天宫成功交会对接神八与天宫一号完成第二次对接二次对接后两飞行器脱离接触脱离接触阳光照射进对接口神舟九号是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神舟九号飞船(以下简称神九)是我国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舟九号任务是中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
(载人空间站工程则属于921-3)•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1、载人飞船阶段;•2、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是其雏形)阶段;•3、交会对接和进人阶段。
神舟九号飞船将要完成的是最后一个阶段:空间交会对接和进人阶段。
2012年2月17-18日载人航天工程第二十次工作会议召开,确保手控对接成功中国办公室载人航天工程宣布,中国二零一二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载人交会对接。
中国计划将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送上太空,与天宫一号实现手动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在轨工作正常•去年11月15日,“天宫”与“神八”分离,升轨至距离地面380公里左右的轨道运行,随后转入长期管理,按计划陆续开展各项科学探测实验。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东方红1号卫星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航天事业?
1.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 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 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 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2. 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 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 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 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航天事业?
3.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日渐重要。载人航天技术在其中占有重要地 位。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 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航天事业是一 项关系全局的产业。载人航天工程实施 10年来,我国 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仅为 航天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国际竞 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空间技术及 其产业化的广泛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现代火箭技术新篇章
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前 苏联俘虏部分德国火箭技术人员,缴获了几枚 V-2火箭和有关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1947年 前苏联仿制V-2火箭成功。1948年自行设计了P1 火箭,射程达300公里。1950年和1955年又先 后研制成P-2和P-3火箭,射程分别达到500公里 和1750公里。1957年8月,成功发射两级液体 洲际导弹P-7,射程8000公里,经过改装的P-7 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人造地球卫星1号”,从而揭开了 现代火箭技术新的一页。前苏联由于发射多种 航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功"东方"号、"联盟 "号、"宇宙"号、"质子"号、"能源"号等多种型 号的运载火箭,可将100多吨的有效载荷送入 近地轨道。
神舟九号与什么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

神舟九号与什么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
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的时间: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
首次成功访问在轨飞行器的飞行员有: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与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首次成功访问在轨飞行器。
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的意义:
6月24日,在航天员刘旺的操纵下,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可靠地往返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对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为载人航天的发展、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2中考政治专题 神舟九号及对接

热点专题太空“亲吻”,中华再续辉煌【热点材料】I“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掌握空间站技术的第一步,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站技术的国家,这将为我国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探索、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
II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紧紧“相拥”,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从“牵手”到“相拥”,交会对接历时7分12秒。
它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这次对接成功,让中国继美国、俄罗斯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III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知识链接】(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加快科技发展。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以为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中国,科技腾飞11

热点专题复习:创新中国,科技腾飞【时政背景,热点回顾】材料一: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顺利将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送上太空。
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材料二: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三:中共中央、国务院2013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著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课本知识点链接】一、为什么科教兴则国兴?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科技与国家的关系?)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往往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3.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教育的作用?)二、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科技。
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4.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一、引言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就充满了无尽的渴望。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承载着民族的梦想与希望。
从古代的观星、制历,到现代的航天科技,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史,展现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二、古代航天探索1.天文观测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夏朝,我国就有了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象,为农业生产、国家政治、军事征战等活动提供依据。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制历历法是我国古代航天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
从夏朝的《夏小正》,到战国时期的《石氏星经》,再到汉代的《太初历》,我国古代历法不断发展完善。
唐代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更是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3.火药与火箭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得到广泛应用,火箭技术逐渐成熟。
明代,我国火箭技术传入欧洲,对世界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航天事业起步1.航天机构成立1956年,我国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标志着现代航天事业的起步。
钱学森、任新民等一批科学家投身航天事业,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3.返回式卫星与载人航天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我国首位太空英雄。
四、航天事业快速发展1.深空探测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月面软着陆。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2.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中国梦、太空梦、航母梦

中国梦、太空梦、航母梦与科教兴国时政热点1、“天宫一号”“神舟九号”手控对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12时55分,在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的精准操控下,“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中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又一标志性成果。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27日1l时47分,中国“蛟龙号”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
它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新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3、北斗导航系统2012年10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二代北斗导航工程的最后一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区域组网顺利完成。
4、“辽宁号“航母入列海军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
其间,顺利进行了歼一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
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5、全国科技创新大会2012年7月6—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深刻分析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这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6、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3年1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郑哲敏、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
出题动向1、“天宫一号”“神舟九号”手控对接成功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②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某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白瑞雪、田兆运、赵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日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进行了1500多次模拟训练的43岁航天员刘旺实施的。
12时38分,他开始手动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号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缓缓接近。
对接是在阳照区进行的。
北京飞控中心的实时画面中,神舟九号散发着金属色光芒,以倒飞姿态靠拢天宫。
在距地球343千米处实施这个类似“倒车入库”的动作,相当于“太空穿针”,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心理稳定性。
记者从回传到北京飞控中心的视频上看到,返回舱中间座椅上的刘旺握住分别位于身体两侧的平移和姿态手柄,包裹在白色手套里的指头上下左右灵活拨动,从容而自信地操纵神舟九号缓缓靠近天宫一号。
景海鹏、刘洋全神贯注监视面前的仪表参数和对接靶标。
12时48分,对接机构成功接触。
12时55分,一个多小时前刚刚分开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至此,在美国、俄罗斯成功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40多年之后,中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作为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2011年11月与神舟八号的第一次对接,突破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升空40多个小时后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再次验证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是交会对接的两种手段,互为备份,缺一不可。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以来,先后完整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拥有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3位航天员手拉手高举过头顶,向地面致意。
他们将再次进入天宫一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根据计划,4天后的飞船撤离同样以航天员手控方式进行。
到29日返回时,景海鹏、刘旺、刘洋在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使命的同时,还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