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疗进展(毕锋教授)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但其疗效往往有限,且伴随着一系列不良的副作用。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崭露头角,为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并展望其前景。
一、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1.1 HER2靶向治疗胃癌中的HER2过表达已被广泛研究,HER2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特拉斐福(Trastuzumab)是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胃癌。
研究表明,特拉斐福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为胃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1.2 PD-1/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卢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尼伯替尼(Nivolumab),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些药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卓越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
1.3 EGFR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埃克替尼(Erlotinib)可以通过抑制EGFR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这些分子靶向药物已被用于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1.4 抗血管生成治疗胃癌的生长和扩散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
这种分子靶向治疗在一些胃癌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景展望2.1 个体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根据患者的肿瘤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分析,可以确定患者肿瘤的分子特征,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靶向药物。
这有望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降低不必要的药物毒性。
2.2 药物组合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单一的分子靶向药物往往难以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
8年攻关,打破国际垄断!四川科学家研发抗癌“中国药”,已获批上市!

8年攻关,打破国际垄断!四川科学家研发抗癌“中国药”,已获批上市!中国是肝癌大国,如何研发更适合中国肝癌患者的国产靶向药物,在这一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的所思、所虑、所为。
35年来,为了研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新药,毕锋团队夜以继日,耗时8年,最终成功打破国外垄断,研发出更适合中国肝癌患者的靶向药物。
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毕锋教授与“中国药”的故事!创新萌芽——突破禁区,梦想走在肿瘤诊疗指南前方与医学的结缘,还要追溯到毕锋童年时期。
毕锋的家乡位于河北省井陉县的七狮村,属于太行山深处。
大山拦截了村民远行的脚步,也阻断先进的医疗技术进入。
小时候,一次突然的高热惊厥,让毕锋陷入昏迷,当时村里缺少医疗资源,救治环境十分有限。
幸运的是,在父母的照料下,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也是因为这次经历让毕锋感受到,缺医少药带来的深深无奈。
图源:健康四川官微17岁时,毕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大学,开始了医学攻关之路。
在求学时,毕锋兴趣广泛,医学之外也特别喜欢文学和历史,也喜欢无线电技术等。
或许是广泛的兴趣爱好带给了毕锋更灵活的思考,在学生时代,他就是一个敢想的人。
在毕锋看来,求新、探索是科学家的本能,是做一个好医生应有的追求。
进入临床工作后,毕锋更是注重创新。
他说,只是完全按照肿瘤诊疗指南工作不是医疗团队应该做的,他们要做的是突破禁区,不断地创新、提高去改写指南,引领指南、永远走在指南的前面。
肩负使命——八年攻关,为中国肝癌治疗开创新格局2007年,国外研发的靶向药索拉非尼问世,改变了肝癌无药可治的状况,并开启了此后长达12年的肝癌治疗领域统治局面。
但索拉非尼疗效相对有限,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毒副作用,费用比较高,并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肝癌患者的现状和预后也存在一定差异。
图源:健康四川官微对此,毕锋深刻意识到:我国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需要研发更适合中国人群的治疗肝癌的药物。
面对百姓的需求,国人的需要,于2005年加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毕锋立刻用行动践行使命,在肿瘤科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开始启动针对肝癌的新药临床研究。
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如何

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如何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治疗策略。
在胃癌中,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方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胃癌免疫治疗中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一类药物。
其中,PD-1 和 PDL1 抑制剂是常见的代表。
PD-1 是存在于 T 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受体,而 PDL1 则通常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
当 PD-1 与 PDL1 结合时,会抑制 T 细胞的活性,从而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PD-1 和 PDL1 抑制剂能够阻断这种结合,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的有效性。
例如,在某些晚期胃癌患者中,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非对所有胃癌患者都有效。
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 PDL1 的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
对于 PDL1 高表达或肿瘤突变负荷高的患者,免疫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单药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也在不断探索中。
联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扩大受益人群。
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在一些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比单独化疗更好的疗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也是胃癌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疗法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备受关注。
CART 细胞疗法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 T 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表达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然后将改造后的 T 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
胃癌的免疫治疗新进展

胃癌的免疫治疗新进展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效果有限,且易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进展。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和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一种治疗方式。
在胃癌的免疫治疗中,主要应用的方法有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是一种利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
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激活后,再注射回患者体内,以增强机体对胃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肿瘤疫苗进行了不断改良,如使用肿瘤抗原表达质粒或病毒载体转染细胞,以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一些临床试验显示,肿瘤疫苗可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成为一种有效的新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取得巨大突破的免疫治疗药物。
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或免疫抑制细胞表面的PD-1、PD-L1等分子相互作用,恢复机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在胃癌的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
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目前,已经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了胃癌的一线治疗批准,使其成为胃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改造或增强,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通过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获取出来,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使其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再将改造后的T细胞重新注射到患者体内。
临床试验显示,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胃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缓解症状。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免疫治疗方法外,还有许多新型的免疫治疗策略在胃癌的研究中被提出和探索。
2.中国进展期胃癌治疗_林锋教授

食管癌
肝癌 结直肠癌 胃癌 肺癌
14.23
16.77
25.88
26.04
45.57 0 20 40 60
36.21
53.57 0 20 40 60
肺癌
我国进行的一项大型注册研究,2009年72个登记地区共覆盖人口85,470,522人
Chen W , et al. Chin J Cancer. 2013; 32(3): 106-112.
辅助化疗5年和10年的绝对获益为5.8%和7.4%
17项研究共3,838例患者
单纯手术 化疗组 风险比[95% CI]
5-yr OS
5-yr DFS
49.6%
48.7%
55.3%
54.0%
0.82 [0.76-0.90]
0.82 [0.75-0.90]
10-yr OS
M OS
37.5%
4.9 yr
我国以进展期胃癌为主
患者比例
17% 5.1% 4.5%
3.8%
AJCC 7分期 IA IB IIA IIB IIIA IIIB IIIC IV
19.9%
24.6%
15.1%
10%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1000名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
Ann Surg Oncol 2011; 18: 1869–1876.
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 如何改善生存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中国 (ITT)
XELOX n=52 55.5 (33-75) 39 (75%) 13 (25%) 39 (75%) 1.05 (0.4-1.4)
平均淋巴结检查, n (范围)
围手术期 化疗提高 胃癌术后 生存期
2006’
亚洲国家探 索D2手术 后辅助化疗 的意义
胃癌治疗新进展

胃癌治疗新进展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在癌症相关死亡中列第二位,近年来全球新增患者约8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63万例Ⅲ。
在我国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
.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不同分期町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Ia、Ib期胃癌.手术效果好,部分胃黏膜癌因其淋巴结转移率极低.可行局部切除术:Ⅱ、Ⅲa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行根治性手术的效果较好;对于Ⅲb、Ⅳ期胃癌.单纯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目的,不能明显改善预后,这部分病例有必要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考虑手术,H前Ⅱ期临床试验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胃癌外科治疗已经从一般的胃大部切除术进入以清除淋巴结为目的的根治术:从解剖学为基础的手术走向以解剖学、肿瘤生物学及免疫学为基础的手术:从只重视手术的安全性到根治性、安全性及功能性统一:从只重视切除肿瘤到以切除原发肿瘤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及杀火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外科治疗:从单一的手术进入以罔术期治疗加规范化手术的新的治疗模式。
本文就胃癌的外科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1胃癌的微创治疗日前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作为常规治疗方法.用于早期胃癌及部分进展期胃癌。
其中,包括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llO‘OS~:0plcmucosaIresettion,EMR)、腹腔镜下楔型切除术(1a【taroscopicwedgeresectlon,LwR)和腹腔镜下胃内黏膜切除术(mlragasthen1IJf·0saIresecti0玎,IGMR)、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等。
大量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只要手术指征掌握适当,微创手术并未增加术后癌肿的复发率;且术后患者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腹壁瘢痕小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Ⅲ.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据日本学者近6000例EMR的临床总结.提}}iEMR治疗早期胃癌的适应证为胃黏膜内癌(M癌),无论大体型、分化型、2.0cnl以下及无溃疡形成者。
胃癌的治疗现状和最新进展

胃癌的治疗现状和最新进展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现状和最新进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介绍胃癌治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目的是通过切除肿瘤来实现根治,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切除术。
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胃癌治疗的首选,通过切除胃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相关淋巴结来消除病灶。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技术逐渐成为胃癌手术的主流,这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化疗在胃癌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化疗方案包括FOLFOX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和DCF(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等。
然而,这些方案通常对患者的毒副作用较大,并且耐药性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的化疗药物和方案。
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应用为胃癌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靶向治疗是针对胃癌细胞内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的治疗。
例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通过刺激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促进胃癌生长的蛋白质。
因此,抑制EGFR的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可以用于胃癌的治疗。
此外,与HER2阳性乳腺癌类似,HER2阳性胃癌也可以应用曲妥珠单抗进行靶向治疗。
其他一些分子靶点,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等,也是胃癌的治疗靶点,还有一些正在研究中的新药物。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胃癌治疗的新兴疗法。
PD-1和PD-L1抑制剂是最常见的免疫治疗药物,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PD-1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恢复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攻击能力。
一些临床试验表明,PD-1抑制剂可以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在一些晚期胃癌患者中可以实现肿瘤的部分或完全缩小。
此外,基因治疗、药物联合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也是胃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基因治疗是通过将修饰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然而,目前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还处于实验阶段。
毕Ⅱ氏根治术治疗86例早期胃癌效果分析

【 要】 目的 探 讨 分析 毕 Ⅱ氏 胃癌根 治 术 治疗 早 期 胃癌 的疗 效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我 院 1 9 摘 9 8年 1 月 至 20 0 7年 1月 8 6例 外科 治 疗的 早期 胃癌病例 , 价 毕 Ⅱ氏切 除术 对 早期 胃癌 的 治 疗价 值 。结 果 本 组 评 8 例 中 9 . 得到 随访 , 6 30 随访 时 间为 59年 。3 例 有 淋 巴结 转移 者在 随访期 间 2例 残 胃复 发 , - 1 6例肝 转 移 ; 5 5例无 淋 巴结 转移 者 1例 复发 , 2例 转移 , 生存率 9 . 。全 组 共 1 45 0例 随 访期 间死 亡 ,5 生存 率 9 . 。 年 O7 结论 早期 胃癌术前 、 中确 诊 困难 , 期 胃癌 的淋 巴结 转移 判 断 缺 少有 效 的方 法 , Ⅱ氏 胃癌 根 治 术是 早 术 早 毕
sc in o a l a ti a c r wa v l a e . Re ut 9 . e t fe ry g src c n e s e au td o s ls 3 0% o 6 a e r ol we p f r 5 o 9 f 8 c s s we e f l o d u o t
WuB o u n e a t e t f G n r l u g r te f l t s i l f S a d n e i l o l e i y , 7 0 4 a q a .D p rm n e e a r e y, h o S Af i ae Ho p t h n o g M d c l g .L n i 2 6 0 i d a o a C e
d e rng f low— id du i o l up,5 y a ur i a a e wa 0. .Co l so Pr o r tve nt a p r tv ign i - e r s v v lr t s9 7 nc u i n e pe a i ,i r o e a i e da oss o a l s rc c nc r i ifc l. Di gn i fl fe r y ga t i a e s d fi u t a oss o ymph n e m e a t ss ofe r y ga t i a e s l c fe — od t s a i a l s rc c nc ri a k o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2% 59.6% 5
No. at risk S-1 Surgery only
Years since Randomization
290 252 145 111
529 530
25 21
Sakuramoto et al. N Engl J Med 2007; 357:1810-20
“CLASSIC 2011 ” “CLASSIC研究,是我 研究,是我 2011ASCO ASCO胃肠领域最关注的研究 胃肠领域最关注的研究 ”
65.0%和56.2%,HR(0.75);实验假设风险比为0.748
假设因违反治疗规程、无法随访及其他原因导致的3年退出
率设定为10%
招募患者的时间预计为12个月,中位随访期为3年 两组所需的样本大小均为512,这使得统计学意义为0.05的
可能性达80%
Bang YJ, etc ASCO2011 LBA4002.
INT-01163和 MAGIC4 分别表明术后放化疗和围手术期化疗
具有生存获益
在亚洲,有医生认为这些研究中手术做的不够彻底
1
Gallo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 2Gunderson. Semin Radiat Oncol 2002 3 Macdonald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4Cunningham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18 0.0
0
ITT人群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51 时间 (月)
Bang YJ, etc ASCO2011 LBA4002.
CLASSIC是迄今为止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最多的大型临床研究
19951 300例以上对照单纯手术的胃癌辅助化疗研究
CLASSIC 研究由韩国、中国参加
研究最终入组1035个病人,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多中心胃
癌辅助临床研究 首个含中国患者的胃癌国际多中心三期辅助化疗研究
1035
1000 800 600 400 200
总数 入组患者
910
国家 韩国 中国(含台湾) Total
125
总数 韩国 中国
中心数 21 16 37
ITT 人群, 大多数肿瘤位于胃窦(下1/3)和胃体(中1/3) *AJCC/UICC 第六版 Bang YJ, etc ASCO2011 LBA4002.
XELOX n=520 1 (<1) 253 (49) 193 (37) 73 (14) 0 (0) 237 (46) 166 (32) 43 (10–127) 47 (9) 473 (91)
XELOX
随
可切除的胃癌, II, IIIa 或 IIIb 分期. 先前未接受过放化疗 1035例
希罗达: 1000mg/m2 bid, d1–15 q3w 奥沙利铂: 130mg/m2 d1 q3w 8 周期
机
化
术后观察
主要终点: 3年DFS 次要终点:OS、反应率及安全性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 Karnofsky执行情况≥70% 组织学诊断为SCO2011 LBA4002.
XELOX组3年DFS显著高于观察组
采用XELOX方案辅助化疗显著减少胃癌复发风险44%
3年DFS DFS 1.0 0.8 0.6 0.4 0.2
3年绝对差值: 14.0%
XELOX 观察组
(n=520) (n=515)
74% 60%
HR=0.56 (0.44–0.72) p<0.0001
1 2
Okines et al. Ann Oncol 2010 Macdonald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Cunningham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4 Ohtsu A et al. Semin Oncol 2005; 5Ohtsu A et al. J Clin Oncol 2006
——Andrew Massachusetts ——AndrewZhu Zhu 教授, 教授, MassachusettsGeneral GeneralHospital Hospital
《ASCO Daily》 头版头条报道: XELOX辅助治疗提高D2术 后患者DFS
CLASSIC 研究
研究设计:
胃癌辅助化疗:S1单药III期研究设计
Curative gastrectomy (D2)
within 6 weeks after surgery
Central Randomization (dynamic balancing)
Adjustment factors : stage*(II, IIIA, IIIB), Institution 1059 例
0 (0) 261 (51) 184 (36) 69 (13) 1 (< 1) 234 (45) 172 (33) 42 (9–101) 56 (11) 459 (89)
患者情况, ITT人群
随机化(n=1035) 观察组(n=515) XELOX (n=520) 接受XELOX治疗(n=498) 未接受XELOX治疗 (n=22)
Bang YJ, etc ASCO2011 LBA4002.
XELOX组3年不良事件发生显著低于观察组
ITT 观察组 n=515 不良事件, n (%) 中位随访期, 月 (范围)
17 HR (95% CI)
XELOX组 n=520 105 (20.2)
161 (31.3)
34.4 (16–51) 0.56 (0.44–0.72) p<0.0001
- 拒绝治疗 (n=19) - 违反入选标准(n=1) - 违反其他情况(n=1) - 肿瘤复发 (n=1)
随访丢失 (n=24) 停止观察(n=86)
- 不良事件(n=1) - 死亡(n=1) - 入组时违反入选标准 (n=2) - 违反其他协议 (n=1) - 拒绝治疗/不合作/不再同意 (n=58) -其他情况(n=23)
距手术的中位时间, 月(范围)
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
1.12 (0.7–2.0)
1.12 (0.4–1.8)
ITT population, all patients were Asian
Bang YJ, etc ASCO2011 LBA4002.
基线特征基本接近
观察组 n=515 AJCC/UICC*分期, n (%) IB II IIIA IIIB IV 肿瘤部位, n (%) 胃窦 (下1/3) 胃体 (中1/3) 受检淋巴结数, 中位(范围) 淋巴结状态, n (%) N0 N1/2
手术技术
D2切除术是亚洲胃癌治疗的标准,最近也被推荐用于欧洲1 INT-01162 和 MAGIC3试验未强制进行D2切除 许多专家认为D2切除术并不需要联合术后放疗和围手术期
化疗4,5
在CLASSIC研究之前,只有S1显示D2切除术后进行辅助
化疗可明显获益,但单药化疗效果仍受质疑。
分析人数 (n=520)
Bang YJ, etc ASCO2011 LBA4002.
治疗方案
卡培他滨 中位周期数(范围) 中位累积剂量mg/m2(范围) 单药治疗的中位周期数 8 (0-8) 177,552(0-233,920) 2(1-7)
奥沙利铂 8(1-8) 896(84-1048) 1(1-1)
Surgery alone
(No further therapy)
*Japanes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ic Carcinoma, 13th ed,1999
Sakuramoto et al. N Engl J Med 2007; 357:1810-20
胃癌 S1单药辅助化疗:OS
80.1% 70.1% 5
No. at risk S-1 Surgery only
Years since Randomization
370 352 196 163
529 530
46 40
Sakuramoto et al. N Engl J Med 2007; 357:1810-20
胃癌 S1单药辅助化疗:RFS
– II (T2N1, T1N2, T3N0) – IIIA (T3N1, T2N2, T4N0) – or IIIB (T3N2)
在随机分组前6周内接受D2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术后肉眼和
显微检查无疾病症状。
书面告知同意书
Bang YJ, etc ASCO2011 LBA4002.
样本评估
本实验在最初假设XELOX组和观察组的3年DFS分别为
Total n = 304
5‐FU+AMD+MMC
19992
q43d, 7周期
22%
5‐FU+MMC+UFT
18个月 20063
Total n = 546
25%
* FAMTX或FEMTX
q4w, 6周期 20074 q6w, 1年
Total n = 397
无显著差异 32%
S‐1
Total n = 1059
随访丢失(n=16) 中断XELOX治疗 (n=174),原因 -不良事件(n=50) - 死亡 (n=2) - 化疗时肿瘤复发 (n=10) -入组时违反入选标准 (n=2) -违反其他协议 (n=2) -拒绝治疗/不合作/不再同意 (n=105) - 其他情况 (n=3)
分析人数 (n=515)
病人数 910/899 125/125 1035/1024
0
Bang YJ, etc ASCO2011 LBA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