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合集下载

简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简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学科,它们密切相关,但又各自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下面将通过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门学科的内涵和通联。

一、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化学反应的科学,是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

2.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生物代谢过程的机理和调控,以及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等。

二、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主要关注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和调控机制。

2.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结构与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基因工程技术等。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1. 两者的通联a.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都是以化学分子为研究对象,关注生物体内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b. 两者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核酸和蛋白质的纯化、酶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等。

c.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成就也为两者的交叉融合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方法。

2. 两者的区别a. 生物化学主要关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代谢途径,侧重于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的研究。

b. 分子生物学主要关注生物分子的功能和调控机理,重点在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a. 19世纪末,生物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代表人物有梅耶(F. Miescher)等。

b. 20世纪初,生物化学进入蛋白质和酶的研究阶段,代表人物有费尔霍夫(E. Fischer)等。

c. 20世纪中叶以后,生物化学进入生物大分子和代谢途径的研究阶段,代表人物有林纳斯·鲍林(L. Pauling)等。

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a. 20世纪50年代,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代表人物有沃森(J. Watson)和克里克(F. Crick)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该学科的主要内容:1.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涉及研究生物体内各种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

通过研究这些分子的结构,可以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2. 酶与代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酶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代谢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酶的特性,可以深入了解代谢途径和能量转化过程。

3. 基因表达与调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

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通过研究这些过程可以了解基因如何转化为蛋白质,并探究基因调控对生物体发育、功能和适应性的影响。

4. 分子信号传导: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内外分子信号传导的机制。

细胞通过化学信号相互作用,调节各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

研究分子信号传导可以揭示细胞内各种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5. 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基因突变对个体遗传特征的影响,并揭示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6. 分子进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体进化过程中分子的变化和演化。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间的分子结构和序列,可以推断它们的进化关系和演化历史,从而深入了解生物体的起源和多样性。

这些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研究这些领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就业方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就业方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就业方向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介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分析这两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就业时所需要的素质。

重点介绍了以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为主的几大就业方向。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就业方向生物化学融合了生物学、化学、生物物理学、医学等科学,探讨了生物体的结构、化学反应以及有机过程,最终找寻生命体系中的极其微小的生理机制,建立并表达原子间的精确关系,从而深刻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

这也使得它成为了解生命现象和探索医学领域的重要科学手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就业方向1.医学研究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就业方向,往往与医学研究密切相关,最为常见的就是将生物化学的原理证据用于生物技术的研发,用以对治疗或诊断的疾病有更加精确的把握。

由于疾病的发生受到生物代谢和分子生物学过程的影响,因此,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可以应用于准确诊断和预测,使医学研究业务得到极大地提高。

2.药物研发药物研发是发现新药的过程,从药物的生物合成到探究药物作用机理,多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作用。

有时,生物化学在发现新药的早期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功能基因鉴定、结构基因鉴定及预测基因表达等方法,可以对新药或药物作用机制的发现、研发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发现更加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3.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原理和化学技术,对特定的生物细胞针对性地进行改造,以获得有利的生物结果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繁琐而复杂的实验,将生物细胞转换成不同用途的细胞,以满足新的应用要求。

其中,需要运用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实验,以及使用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从而达到在医学新药研发,新技术改进等方面取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4.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一类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的科学,旨在了解生物体的最基本的活动模式,从而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有效地阐明基因的控制机制、调控机制及信号传递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课程设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课程设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是一门针对大学生开设的实验技术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并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水平。

本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部分,分别涉及到常见的分离、纯化、鉴定、检测、分析等方法。

2. 实验内容2.1 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主要涉及到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常见操作包括:•取样:选择合适的样品进行实验;•样品处理:去除杂质、浓缩样品等;•打碎样品:用高压均质机或超声波等设备打碎样品;•分离纯化:利用色谱、电泳、离心等方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使用分子克隆、荧光探针、质谱等技术对分离纯化的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

2.2 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主要涉及到基因克隆、PCR扩增、凝胶电泳、DNA测序等,常见操作包括:•DNA/RNA提取:从样品中提取目标DNA/RNA;•PCR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目标DNA片段;•凝胶电泳:将扩增的DNA片段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基因克隆:使用质粒、噬菌体等载体将目标DNA片段克隆;•DNA测序:对目标DNA片段进行测序。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本课程教材和实验操作指导手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操作流程,掌握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3.3 讨论与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和互动,从而加强课程效果。

4. 实验安全作为一门实验技术课程,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需要对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

实验室必须安放有应急救援箱,以备不时之需。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全程把关,防范事故的发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中化学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在这门科学中,研究方法与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研究过程中的第一步,它关系到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确定实验参数和优化实验条件。

还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

还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处理,以避免样品降解或污染。

三、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分析技术,它通过分析样品的光谱信息来研究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这些技术在研究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中具有广泛应用。

四、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它通过将样品溶液注入色谱柱,使样品中的组分在色谱柱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分离。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

色谱技术在研究生物大分子、小分子化合物、代谢产物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五、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它利用样品中各种组分的电荷和大小差异,在电场中使它们分离。

常见的电泳技术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电泳技术在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六、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技术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研究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

它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印迹等技术。

免疫学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细胞、病毒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七、分子克隆与基因编辑分子克隆与基因编辑技术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手段。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而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中的化学反应及其机制的学科。

这两个学科在研究生物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相互交叉、互为支撑。

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体内的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等。

通过分析这些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揭示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代谢途径、信号传导等基本生命过程。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PCR技术、DNA测序、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与纯化、电泳分析等,这些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生物化学的进步。

二、生物化学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学科,关注生命现象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变化。

它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密切,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为分子生物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

例如,生物化学研究揭示了DNA的结构与遗传物质的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为DNA的克隆和测序奠定了基础;同时,生物化学还深入研究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为蛋白质工程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生物化学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和解释。

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生物基因组、蛋白质组等大规模生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供了对生物化学反应的全局认识。

例如,通过基因表达谱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组织、不同生理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变化,揭示生物体内多种生化途径的调控机制。

此外,分子生物学还应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例如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以确定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靶向治疗药物。

四、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

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分析、结构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揭示更多生物分子的组成和功能提供了更多手段。

此外,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好地整合和分析大规模生物数据,实现对生物体系的系统级理解。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研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研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其中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更是为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探索,本文将对一些最新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探讨。

蛋白质质谱技术蛋白质质谱技术是一种用于识别和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它利用蛋白质特异性分子质量和其他化学特性相互作用,通过质谱检测来分析和鉴定蛋白质。

近年来,随着质谱仪等设备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蛋白质质谱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领域。

目前,蛋白质质谱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对蛋白质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研究等。

例如,在药物开发和疾病诊断方面,蛋白质质谱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此外,蛋白质质谱技术还可以用于鉴定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点,从而为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改变DNA序列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CRISPR(簇状排列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和Cas9(CRISPR相关蛋白9)等工具来进行编辑,可以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准确操作。

这种技术被称为“基因剪刀”,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准确、高效、便捷等优势,它可以很容易地指定 DNA 序列,精确将目标基因修饰或删除。

这项技术可以在很多方面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例如用于婴儿基因缺陷的矫正,用于治疗肿瘤等等。

单细胞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是在细胞水平下进行分子测序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或基因组进行测序,可以获得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单细胞DNA测序(scDNA-seq)等数据。

这项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细胞测序技术因为具有独特的优势,已经在人类及动物体内单细胞研究中大放异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应用。

一、蛋白质纯化技术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其功能多种多样,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

而蛋白质的研究离不开纯化技术。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和透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和目的进行选择,从而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二、核酸提取与分离技术核酸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遗传的基础分子,对于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核酸提取与分离技术是研究核酸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硅胶柱法和磁珠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来源的生物样品中提取出高纯度的DNA或RNA,为进一步的PCR扩增、酶切、测序等实验提供可靠的样本。

三、蛋白质电泳技术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电荷进行分离和鉴定。

常见的蛋白质电泳方法包括SDS-PAGE和二维电泳。

其中,SDS-PAGE通过蛋白质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结合,使蛋白质带负电荷,从而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进行分离;而二维电泳则结合了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可以更精确地分离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

四、PCR技术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其原理基于DNA的双链结构和DNA聚合酶的酶活性。

通过PCR技术,可以迅速扩增出目标DNA片段,并进行后续的测序、克隆、基因组分析等实验。

PCR技术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已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五、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方法。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测序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酶切条件:酶切缓冲液 低盐组:0~50mmol/L NaCl 中盐组:50~100mmol/L NaCl 高盐组:100~150mmol/L NaCl
46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
47
T4-DNA连接酶: T4-噬菌体 连接温度:不高于粘性末端熔点温度(Tm)
23
3’ 3’
3’ 变性、退火
3’ 延伸
变性、退火、延伸
PCR原理图 24
2 载体DNA的选择 功能:
为目的基因提供进入受体细胞的转移能力。 为目的基因提供在受体细胞中的复制能力或整合 能力。 为目的基因提供在受体细胞中扩增和表达能力。
25
目的基因
基因载体
整合在宿主细胞染 色体DNA中
独立于宿主细胞染
29
30
ori
宿主细胞
31
抗Amp
宿主细菌
含Amp培养基
32
限制性内切酶 多种酶切口 单一酶切口
多克隆位点
33
多克隆位点
polylinker
复制起始点 ori
遗传标记
Amp
基因载体
34
35
O P
多克隆位点 转录终止区
RBS
ori
选择标记
表达型质粒载体图 36
EcoR Ⅰ
50kb
+
LA
AGCT TCGA
AGCT TCGA
AluⅠ
DNA连接酶
平端连接
51
5’
5’
AAA
TdT酶
5’ 5’ TTT
AAA
连接酶 TTT
同聚物加尾连接
52
BamHI
BamHI
BamHI
人工接头连接
53
重重组组体体的转转化化
受体细胞
54
Am
JM109感受态
重组 质粒
感受态
含氨苄平5板5
1原核细胞的转化(细菌转化)
大颗粒 内吞作用
重组体进入细胞
磷酸钙介导的转染
62
重组体
受体细胞
脂质体
脂质体法
63
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转化后的克隆群体:
64
1遗传检测法 1)抗药性标志的选择
Amp Tet
pBR322
插入片段
Tet平板 Amp平板
65
2)ß-半乳糖苷酶法
66
2 电泳检测法
DNA Marker
加 样
空质粒 重组质粒
EcoR Ⅰ cI
RA
LA
lacZ
RA
m Neo
BamHⅠ
Hind Ⅲ
38
39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酶切
40
41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在特异位点上切割DNA分子 分三类,常用为Ⅱ类酶 识别序列呈回文对称 命名:酶来源的生物名称缩写
属名-种名-株名-发现次序
色体DNA外
(独立的复制子功能)
26
理想载体的基本条件:
可转移性 合适的复制位点 多克隆位点:广泛、特异 选择标志,便于筛选和鉴定 分子较小,可容纳较大的外源DNA
27
种类: 质粒 噬菌体 腺病毒载体 逆转录病毒载体 ……
28
质粒
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带有抗性基因及表型识别等遗传性标记物。 经改造后具有多克隆位点。 举例:pBR322质粒
受体细菌
感受态 细菌
CaCl2处理
重组体转 入细菌
58
基因重组 体外包装
噬菌体
转染
噬菌体体外包装
59
3)转化率:转化细胞/细胞总数 影响因素: 载体:载体性质、空间结构、分子大小等 受体细胞 转化过程
60
2 真核细胞的转染 1)受体细胞系统
永生细胞系 细胞特异性的选择标记
对抗某种药物
61
2)转化方法 重组体 + 磷酸钙微粒

重组质粒酶切
凝胶电泳检测
重组质粒的PCR 扩增片段
67
3 菌落杂交筛选法
68
4 免疫化学检测法
滤膜(固定抗体)
+
放射性抗体检测法
69
沉淀素
菌落
免疫沉淀检测法
70
5 DNA序列检测
A C T G A A G
71
真核细胞的筛选标记
P ori
Am Neo
蛋白质 合成
(-) 灭活 G418
新霉素类药物 G418筛选
pAATTCNNNNNN3' GNNNNNN5’
EcoRⅠ的识别序列和酶切切口(粘端)
44
5’NNNNNNGTTAACNNNNN3‘ 3’NNNNNNCAATTGNNNNN5‘
5’NNNNNGTT 3‘NNNNNCAAp
pAACNNNNN3’ TTGNNNNN5’
HaeⅠ的识别序列和酶切切口(平端)
≤15℃: 15℃/6h; 12℃/8h; 8℃/12h;
48
连接方式: 相同粘性末端的连接 平头末端的连接 不同粘性末端的连接 人工粘性末端的连接
49
CCGG GGCC
CCGG GGCC
CGG C
C GGC
CCGG GGCC
HapⅡ
CGG C
T4-DNA 连接酶
C GGC
粘端连接
50
AGCT TCGA
72
TK-
核酸补救合成
(TK酶)
氨基喋呤
(-)
核酸从头合成
TK+
氨基喋呤筛选法 73
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
重组子 目的基因 的mRNA 表达蛋白质
大肠杆菌( E.coli)受体细胞
74
1目的基因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
三个因素: 强化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抑制蛋白质的降解 恢复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终止子
转录过度 影响目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效率 干扰基因载体的复制等生物学功能 增加受体细胞的无效能量消耗
79
SD序列:影响翻译效率
SD
SD序列与16SrRNA的互补性 SD的后续序列的碱基组成 SD与起始密码之间的距离
mRNA
80
密码子: 遗传密码的偏倚性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密码子使用的差异性
81
体外包装
转化细菌19cDNA的组建:mRNA 反转录酶
基因重组体:蛋白免疫杂交 蛋白活性鉴定
21
裂解 变性
显影
22
3)PCR技术
5’
3’
5’
引物
引物 5’
基因组
* 引物的序列及其与模板结合的特异性是决定 PCR反应结果的关键。 * 引物设计的主要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扩增效 率和特异性;同时尽可能减少非特异性扩增。
有切口的载体
有切口的目的基因
DNA连接酶
重组体
转化 转染 体外包装
带重组体的宿主细胞
表型筛选 电泳法 核酸杂交 免疫学方法
目的基因的表达
86
基因载体的拷贝数:
82
2 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 1)蛋白质的PAGE
对照 样品 Marker
83
2)表达蛋白生物学功能检测
淀粉酶基因表达
84
3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
分子筛 亲和柱 离子交换 抗原抗体
目的蛋白
85
基因载体
目的基因
质粒 噬菌体 病毒151)化学合成法:
较短的核酸片段(60-80bp) 用途:PCR引物
测序引物 定点突变 酶
……
克隆、转化、培养、鉴定基因17外显子内含子 转录、加工修饰
结构基因

基因重组
1)受体细胞的选择
限制缺陷型: 避免修饰和降解 重组缺陷型: 避免重组整合 转化亲和型: 较高的可转化性 遗传互补型: 利于筛选 感染缺陷型: 防止感染
56
2)转化方法
CaCl2诱导转化 电穿孔 PEG 介导转化 人工体外包装
特殊处理
受体细胞
细胞膜特性 改变
57
50-100mmol/L CaCl2
75
表达载体: 转录的启动子和终止子 核糖体结合位点 基因拷贝数 宿主细胞的翻译效率 表达蛋白在细胞中的稳定性
76
强化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启动子
终止子
SD
mRNA
多肽链
77
启动子: 启动子最佳作用距离-转录起始点 P
启动子的选择和改造 强启动子 可调控启动子
78
终止子: 强终止子、二聚体终止子
启动子
1
概论
2
生物技术的定义
利用 生物 (动物、植物或微生物) 或其 产物 来生产对 人类 生命科学 有用 的物质或生物。
●传统生物技术: 酿造 配育新种
●現代生物技术:以 生物化学 或 分子生物学 的
操作方法,来改变生物或其分子 (遗传) 形质,以达预期目的。
3
基因工程 生物芯片
Modern Biotechnology
价连接形成重组DNA 分子。
质粒DNA
基因片段
重组DNA
8
pSC101
EcoRI
pR6-5
大肠杆菌
Boyer 和Cohen的实验
9
pSC101
pR6-5
抗四环素
抗卡那霉素
EcoRI
DNA连接酶
抗卡那霉 素基因
重组DNA分子
10
大肠杆菌
培养平皿
四环素\卡那霉素基因 四环素平板
卡那霉素基因 11
抗四环素\抗卡那霉素 抗四环素
人类基因组计划 PCR 聚合酶链放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