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1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译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译文及赏析《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诗译文及赏析篇一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2,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8,江月年年望相似9。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10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1,青枫浦上12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13?何处相思明月楼14?可怜楼上月徘徊15,应照离人16妆镜台17。
玉户18帘中卷不去,捣衣砧19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20,愿逐21月华22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3。
昨夜闲潭24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25。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26潇湘27无限路28。
不知乘月29几人归,落月摇情30满江树。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春江待月明佟春凤春江待月明佟春凤 (2张)(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浦上:水边。
《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_春江花月夜课文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_春江花月夜课文春江花月夜的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的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春江花月夜》作者:[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⑴滟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⑵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
⑶霰:雪珠。
⑷流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⑸汀:水中的空地。
⑹纤尘:微细的灰尘。
⑺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⑻穷已:穷尽。
⑼但见:只见、仅见。
⑽悠悠:渺茫、深远。
⑾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⑿扁舟:孤舟。
⒀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⒁妆镜台:梳妆台。
⒂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⒃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
⒄相闻:互通音信。
⒅逐:跟从。
月华:月光。
⒆文:同纹。
⒇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春江花月夜》唐诗欣赏

《春江花月夜》唐诗欣赏《春江花月夜》唐诗欣赏导语:春江花夜月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
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春江花月夜》唐诗欣赏,欢迎大家阅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或“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原文及古诗翻译

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古诗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逝,春天也随着江水消逝,江潭上的那轮落月又一次向西倾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诗鉴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诗鉴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诗鉴赏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诗鉴赏《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虽然写的也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材,但诗人以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韵律上开拓了新的天地,使这首诗成为唐诗宝库中的明珠。
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诗人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
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
那徘徊在明月楼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
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
全诗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铺写。
开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将五字逐字吐出;结尾后八句用消归法,又将五字逐字收拾。
首尾遥相呼应。
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但以“江”、“月”二字为中心。
“春”字出现四次,“江”字十二次,“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
《春江花月夜》翻译(意思)、注释、赏析、张若虚介绍、解读、创作背景及后世影响

<<春江花月夜>>翻译、注释、赏析、张若虚介绍、古诗解读创作背景、后世影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徘徊一作:裴回)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张若虚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

《春江花月夜》全诗翻译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濯涌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薇。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涌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熨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儿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说明⑴濯(yan)淞: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M):遍生花草的原野。
(3)三(Xian):天空中着陆的白色不透亮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方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锻飞扬。
⑸汀(ting):水边的平地(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己:穷尽□(9)江月年年只相像: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像”。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3)扁舟:孤舟,小船。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15)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6)高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nn):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课文配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第四章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翻译 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 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 着流水。
赏析 接着,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 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 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 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 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这两章借景抒 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伤感。正是在这点上,诗人为 传统的闺情诗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和意境。
第六章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翻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 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 它又已回来。
赏析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那一轮可 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 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 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 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 不去”,“拂还来”。“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 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 游子的离愁别恨。
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
浩荡,洪波翻涌(长镜头)。浪涛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
起(特写镜头)。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
粼粼、美妙异常(长镜头、远景)。第一章是幅极富动感、
有(水)声有(月)色、有远有近、有上有下的立体画,它为
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江海难分、明月冉冉上升而华光
【教学思路】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流畅诵读,感悟诗歌。 三、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 理的完美融合。 四、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及艺术特点。 五、总结全诗及布置课后作业。
一、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光 统摄群象,画意、诗情、哲理交相 融汇的艺术特色。
二、体会《春江花月夜》语言优 美自然、声韵和谐流畅的特点。
第五章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翻译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 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呢? 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
赏析 悠悠远去的白云(长镜头),不禁让读者想起崔颢 《黄鹤楼》颔联第二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喻游子离 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 (游子)。“不胜愁”(特写镜头)渲染了小船上游子的愁云 惨雾、相思情愁。“何处相思明月楼?”以妻子(思妇)的 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回 味无穷的余地。“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妇。 正如曹植的《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扬州人,唐代诗人。曾官兖
州兵曹。唐中宗龙间与贺知
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
张 融同以吴越名士,驰名京都。
若
开元初(713-741年),又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
虚 “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
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唐诗
中的一株奇葩。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 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 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 收载,属“清商曲吴声歌”。
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进为七言长制。其转韵铺 陈节奏与唐初七言歌行相似。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 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 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 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 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万里的图景。
第二章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翻译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 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 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 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
赏析 诗人用其生花妙笔,继续渲染春江月夜的神 往之处:看!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 满树的幽处(追踪、移动镜头)。接着,诗题中的“花”终 于亮相了:但见月华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特 写镜头)。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空中,但见月色溶溶, 月光如凝霜朦胧。镜头再转向江畔沙滩,银色沙滩和乳色 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第二章为整个画面蒙上一层蒙 蒙的印象主义色彩,却又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诗歌赏析
第一章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翻译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
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
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
赏析 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有四字(春、江、
月、夜)放在句中。其中,“夜”则暗含在诗句中。看那
第三章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翻译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 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 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
赏析 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 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 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 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 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 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