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测试题#(精选.)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测考试试题

春江花月夜测考试试题

春江花月夜测试题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边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ān)霰(sàn)B.河畔(pàn)扁舟(biǎn)徘徊(huái)汀(tīnɡ)C.化妆(zhuānɡ)潭(tán)碣石(jié)拂(fú)D.砧(zhān)潇湘(xiāo)鸿雁(hónɡ)悬挂(xuán)提示:A项中的“霰”读“xiàn”;B项中的“扁”读“piān”;D项中的“砧”读“zhēn”。

答案:C2.辨析字形并组词。

答案:惋惋惜回迂回砧砧子偈偈子婉委婉徘徊玷玷污碣碣石遏遏制3.填空。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

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作者是唐代人_______,初唐诗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他在诗风上厌恶_______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_______,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为(体裁)诗。

作者吸取了_______(朝代)民歌的内容形式,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奠定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此诗的外在线索是______________,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答案:张若虚扬州六朝自由豪放乐府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月亮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A.江B.月C.花D.夜提示:通读全诗即知,全诗几乎句句不离月。

由满月到斜月,写了一个时间变化过程,因而“月”是动景。

答案:B2.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音乐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音乐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第一章测试1.音乐中,()是“骨架”,有着重要的表现功能。

A:旋律B:节奏C:和声D:音色答案:B2.()是多声部音乐的组织形态。

A:旋律B:音色C:节奏D:和声答案:D3.()是声波的音调所产生的听觉品质,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

A:音色B:旋律C:和声D:节奏答案:A4.我国的孔子是琴家与歌唱家,他整理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礼记》B:《春秋》C:《诗经》D:《尚书》答案:C5.《彼得与狼》是()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

A:穆索尔斯基B:科萨科夫C:普罗柯菲耶夫D:巴拉基列夫答案:C6.和声特有的性能,即表情功能和结构功能。

()A:对B:错答案:A7.音色感是造成民族音乐文化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A:错B:对答案:B8.朱载堉为求“黄钟还原”算出了60律。

()A:对B:错答案:B9.音乐鉴赏的第一个阶段是对音乐内容的理性鉴赏。

()A:对B:错答案:B10.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加强感性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在民歌当中()是人类文化中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是伴随着劳动而诞生的“人民之歌”。

A:呼麦B:劳动号子C:信天游D:花儿答案:B2.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人们对艺术文化的需要,()逐渐成为了世界人民心目中“中国民歌”的代表。

A:《玫瑰三愿》B:《上去高山望平川》C:《茉莉花》D:《兰花花》答案:C3.()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同时还是一位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乐坛产生重要影响的音乐家。

A:赵元任B:李叔同C:青主D:黎锦晖答案:A4.歌剧唱段《北风吹》和(),通过音乐和舞台表演,塑造出女主角“喜儿”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A:《太阳出来了》B:《十里风雪》C:《扎红头绳》D:《我要活》答案:C5.江姐被出卖后被捕,在牢狱里面对敌人不屈不挠,所唱的咏叹调()展现了江姐勇敢的革命者的形象。

A:《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B:《巴山蜀水要解放》C:《红梅赞》D:《五洲人民齐欢笑》答案:A6.冼星海(1905年-1945年)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之称。

春江花月夜测试题

春江花月夜测试题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____,号____,____朝杰出的____家,他与其父____、其弟____合称“____”。
答案:
xxxx居士xx文学xx xx xx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提示:
把能组合成一个意思的词放在一起。
答案:
(1)明月/几时/有
(2)何事/长向/别时/圆
8.对《水调歌头》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全词的小序,表明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目的。
B.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脱的人生态度,没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C.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理解,又表达了对苏辙的怀念之情。
答案:
诗歌标题是“春江花月夜”,但诗歌描写的主体不是这五种景物。全诗紧扣的背景是春、江、花、月、夜,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D.作者借月之“阴晴圆缺”来烘托人之“悲欢离合”,来祝愿“人长久”。
提示:
Bxx应为“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答案:
B
深层探究
9.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春江花月夜》载于《乐府诗集》卷四十七。这一卷收有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春江花月夜》共五家七篇,其中一篇就是张若虚的。现将其余三人的《春江花月夜》录下: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高考诗歌景物描写方法趣味测试题

高考诗歌景物描写方法趣味测试题

1. 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A. 对比B. 比喻C. 夸张D. 动静结合答案: C2.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属于以下哪种写景顺序?A. 由高到低B. 由远到近C. 由下到上D. 由动到静答案: B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对偶D. 夸张答案: C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的景物描写主要采用以下哪种手法?A. 借景抒情B. 正侧结合C. 以动衬静D. 虚实结合答案: A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主要体现了什么描写方式?A. 视觉描写C. 触觉描写D. 味觉描写答案: A6.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B. 夸张C. 对偶D. 借代答案: C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A. 动态描写B. 静态描写D. 声音描写答案: A8. 《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A. 对比B. 比喻C. 夸张D. 动静结合答案: A9.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主要运用了哪些感官来写景?A. 视觉和听觉B. 触觉和味觉C. 嗅觉和视觉D. 听觉和嗅觉答案: A1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王维《鹿柴》)采用了哪种描写方式?A. 反衬B. 正衬C. 借景抒情D. 情景交融答案: A11.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对偶答案: B12.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A. 动态描写B. 静态描写C. 虚实结合D. 色彩描写答案: B1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友情?A. 比喻B. 夸张C. 借景抒情D. 对比答案: C1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主要运用了哪些感官来写景?A. 视觉和听觉B. 触觉和味觉C. 嗅觉和视觉D. 听觉和嗅觉答案: A1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采用了哪种写景顺序?A. 由高到低B. 由远到近C. 由下到上D. 由外到内答案: B1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B. 夸张C. 对偶D. 拟人答案: D1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A. 动态描写B. 静态描写C. 借景抒情D. 情景交融答案: A1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C. 对偶D. 借代答案: A19.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主要体现了什么描写方式?A. 动态描写B. 静态描写C. 色彩描写D. 声音描写答案: B2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A. 对比B. 比喻D. 虚实结合答案: D2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B. 夸张C. 对偶D. 借代答案: A2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主要运用了哪些感官来写景?A. 视觉和听觉B. 触觉和味觉C. 嗅觉和视觉D. 听觉和嗅觉答案: A2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焕《凉州词二首·其一》)采用了什么写景顺序?A. 由高到低B. 由远到近C. 由下到上D. 由动到静答案: A2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A. 对比B. 比喻C. 夸张D. 动静结合答案: A25.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主要体现了什么描写方式?A. 动态描写B. 静态描写C. 色彩描写D. 声音描写答案: B26.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B. 夸张C. 对偶D. 借代答案: C27.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主要运用了哪些感官来写景?A. 视觉和听觉B. 触觉和味觉C. 嗅觉和视觉D. 听觉和嗅觉答案: A28.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稻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A. 动态描写B. 静态描写C. 色彩描写D. 声音描写答案: B29.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采用了什么写景顺序?A. 由高到低B. 由远到近C. 由下到上D. 由动到静答案: B3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A. 对比B. 比喻C. 夸张D. 借景抒情答案: D。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20】霰.雪(xiàn)发酵.(xiào)参与.(yù)同仇敌忾.(kài) 滟.滟(yàn) 内讧.(ɡōnɡ)恪.守(kè) 垂涎.三尺(xián) 扁.舟(piān)创.伤(chuānɡ) 联袂.(mèi) 戛.然而止(gá)【答案】“酵”应读jiào,“讧”应读hònɡ,“戛”应读ji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代代无穷.已(动词,尽,完)穷.山恶水(形容词,偏僻,荒凉)B.人生代代无穷已.(动词,止,息)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副词,已经)C.但.见长江送流水(连词,表转折,但是)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只管,尽管)D.青枫浦上不胜.愁(动词,能承受)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解析】C项,“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但”,副词,只,只是。

【答案】 C3.下列句子没有倒装现象的一句是()【导学号:46162021】A.昨夜闲潭梦落花B.不知乘月几人归C.白云一片去悠悠D.春江潮水连海平【解析】A项,应为“昨夜梦花落闲潭”;B项,应为“不知几人乘月归”;C项,应为“一片白云悠悠去”。

【答案】 D4.名句默写。

(1)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皎皎空中孤月轮。

________________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3)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江潭落月复西斜。

____________________,落月摇情满江树。

甘肃省平凉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平凉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甘肃省平凉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 《春江花月夜》一诗中由人生感叹转向写游子思妇的一句诗是()A.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D.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2.下列属于契诃夫的是()A.《变色龙》B.《复活》C.《童年·少年·青年》D.《最后的藤叶》3.关于莫泊桑小说《米龙老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B.小说描述了普通法国农民米龙老爹孤身杀敌的故事。

C.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展示了米龙老爹的内心世界。

D.小说采用倒叙的叙事方法。

4.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竭力倡导的治国方略是( )A.A.小国寡民B.民贵君轻C.无为而治D.王道仁政5.《氓》选自《诗经》中的()A.王风B.魏风C.陈风D.卫风6. 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秋水》C.《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8.《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A.A.《雅舍谈吃》B.《槐园梦忆》C.《雅舍小品》D.《实秋杂文》9.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 )A.克己复礼B.仁政、王道C.无为而治D.小国寡民10.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A.A.旧题乐府B.新题乐府C.绝句D.律诗11.第9题冰心著名的散文集有()。

12.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汶川大地震后,中央再三要求灾区各级政府尽快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安居乐业。

B.昨天,苏州的媒体记者几乎倾巢出动,一大早就纷纷来到轻轨开工仪式的现场。

四年级古诗词竞赛测试题

四年级古诗词竞赛测试题

四年级古诗词竞赛测试题一、填空题1. 春眠不觉晓,_________闻啼鸟。

(《春晓》孟浩然)2. 床前明月光,_________地上霜。

(《静夜思》李白)3. 红豆生南国,_________发几枝。

(《相思》王维)4.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白居易)二、选择题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句诗描绘的是()。

A. 春天的景色B. 秋天的景色C. 夏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句诗出自()。

A. 杜甫B. 王安石C. 叶绍翁D. 苏轼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的“婵娟”指的是()。

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5.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

A. 《望月怀远》张九龄B.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C. 《水调歌头》苏轼D. 《静夜思》李白三、判断题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是杜甫的诗句。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是白居易的诗句。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王之涣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诗句。

()四、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2. 《春晓》一诗中,孟浩然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的?3. 请解释《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含义。

五、默写题1. 请默写《望庐山瀑布》李白的全诗。

2. 请默写《登鹳雀楼》王之涣的全诗。

六、综合题1. 请结合《忆江南》这首诗,谈谈你对江南风景的理解。

上海音乐学院乐理考级试题

上海音乐学院乐理考级试题

上海音乐学院乐理考级试题一、听力测试1. 听音辨音(10分)请听下面的乐曲,将标有字母的音符对应填入下表中。

曲目:《春江花月夜》A. ___B. ___C. ___D. ___E. ___2. 听音辨调(10分)请听下面的旋律,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适合的调式。

A. 多调B. 短调C. 阳调D. 徽调3. 听音弹奏(10分)请听下面的音阶,根据所听到的音程,选择正确的选项。

音阶:C大调A. 度B. 3度C. 5度D. 7度E. 8度二、乐理基础4. 音的时值(10分)请将以下音符排序,从长到短。

A. 八分音符B. 四分音符C. 十六分音符D. 二分音符5. 音名记谱(10分)请将以下音名写在谱表的相应位置上。

音名:G A B C D谱表:6. 节奏记谱(10分)请根据给出的节奏,完成以下谱表。

节奏:按住四分音符并保持两拍。

谱表:三、乐曲分析7. 调式判断(10分)请分析以下旋律的调式,并写出符合该调式的主音。

旋律:C-D-E-F-G-A-B-C调式:_____主音:_____8. 和弦辨析(10分)请听下面的和弦进行,选出符合所听音程的选项。

和弦进行:C大和弦 - F大和弦 - G大和弦A. 大三度B. 小三度C. 完全四度D. 增四度9. 曲式分析(10分)请听以下乐曲,并根据所听曲调和结构,判断该乐曲的曲式。

曲目:《小夜曲》A. 三段小曲B. 二段小曲C. 协奏曲式D. 行板曲式四、作曲技巧10. 和声异名同音(10分)请根据下列和声,将其改写为同音不同名的写法。

和声:E大三和弦同音不同名:_____11. 曲调转音技巧(10分)请根据以下旋律,将其改写为转音技巧的写法。

旋律:C-D-E-F-G-A-B-C转音技巧:_____12. 节奏同音不同长(10分)请根据下列节奏,将其改写为同音不同长的写法。

节奏:四分音符 - 八分音符 - 八分音符 - 八分音符同音不同长:_____五、作品分析13. 作品欣赏(10分)请听下面的作品片段,根据所听到的特征,判断该作品的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测试题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边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ān)霰(sàn)
B.河畔(pàn)扁舟(biǎn)徘徊(huái)汀(tīnɡ)
C.化妆(zhuānɡ)潭(tán)碣石(jié)拂(fú)
D.砧(zhān)潇湘(xiāo)鸿雁(hónɡ)悬挂(xuán)
提示:A项中的“霰”读“xiàn”;B项中的“扁”读“piān”;D项中的“砧”读“zhēn”。

答案:C
2.辨析字形并组词。

答案:惋惋惜回迂回砧砧子偈偈子
婉委婉徊徘徊玷玷污碣碣石
遏遏制
3.填空。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

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作者是唐代人_______,初唐诗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他在诗风上厌恶_______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_______,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为(体裁)诗。

作者吸取了_______(朝代)民歌的内容形式,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奠定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此诗的外在线索是______________,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答案:张若虚扬州六朝自由豪放乐府南朝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月亮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A.江
B.月
C.花
D.夜
提示:通读全诗即知,全诗几乎句句不离月。

由满月到斜月,写了一个时间变化过程,因而“月”是动景。

答案:B
2.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提示:注意“徘”“妆”的写法。

答案:“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写的景象是()
A.月初升时
B.月高悬时
C.月西斜时
D.月落时
提示:联系上下文即知,上文“海上明月共潮生”是说明月初升,后面从“皎皎空中孤月轮”起是写“月高悬时”的景象。

答案:A
4.如何理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提示:准确理解句子中的词语,然后联系中心分析句子的含意。

参考答案:“谁家”“何处”系泛指,包括天下所有有家不能归的游子与空栖玉楼的思妇。

这里逐步接近主题,引出主题。

既然月是团圆的象征、爱情的象征,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月成为思妇与游子相思的媒介和纽带就最自然和恰当的了。

5.“落月摇情满江树”有什么含意?
提示:此句很值得品味。

“摇情”即激荡情思。

参考答案:月已落天欲明,游子只有把自己深深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余辉下的江树上。

不写人情而写月情,余韵袅袅,意味无穷。

游子无边的惆怅、诗人无限的同情尽在其中矣。

6.理解《春江花月夜》全诗。

提示:根据标题“春江花月夜”着重理解五种景物。

找出五种景物的主体,并随月升至月落,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理解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诗歌标题是“春江花月夜”,但诗歌描写的主体不是这五种景物。

全诗紧扣的背景是春、江、花、月、夜,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快乐时光
捡回生命
甲:“这次闹水灾,音乐救了我一命,音乐真宝贵啊!”
乙:“哦!是人家听见你美妙的歌声,就来救你了吗?”
甲:“不,当我被洪水冲走时,刚好我的钢琴漂过来,我就爬上去了。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______________,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在画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句子。

答案:春江潮水连海平
2.这八句属于_______描写,由_______到_______,由_______及_______,笔墨逐渐凝聚在_______上了。

提示:整体把握选文内容。

答案:景物大小远近一轮孤月
3.体会加点的“生”字的好处。

提示:把“生”字放在诗句里理解。

参考答案: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

4.概括本段的中心内容。

提示:要充分考虑每句话的意思,因为这五种景色都涉及到了。

参考答案: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杰出的_______家,他与其父_______、其弟_______合称“_______”。

答案:子瞻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把酒问青天()
(2)我欲乘风归去()
(3)琼楼玉宇()
(4)高处不胜寒()
(5)但愿人长久()
(6)千里共婵娟()
答案:(1)端、持
(2)想要
(3)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
(4)能承受、禁得起
(5)希望
(6)月亮
7.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宜按意义单位划分)
(1)明月几时有
(2)何事长向别时圆
提示:把能组合成一个意思的词放在一起。

答案:(1)明月/几时/有
(2)何事/长向/别时/圆
8.对《水调歌头》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全词的小序,表明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目的。

B.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脱的人生态度,没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C.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理解,又表达了对苏辙的怀念之情。

D.作者借月之“阴晴圆缺”来烘托人之“悲欢离合”,来祝愿“人长久”。

提示:B项中应为“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答案:B
深层探究
9.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春江花月夜》载于《乐府诗集》卷四十七。

这一卷收有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春江花月夜》共五家七篇,其中一篇就是张若虚的。

现将其余三人的《春江花月夜》录下: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林花发岸红,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

沉沉绿江晚,惆怅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时。

请你把这些诗与本文作一下对比,你觉得哪一首写得最好,并说说理由。

提示: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说清理由。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深层理解,比如表现手法、内容等。

参考答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好。

因为其余三人的《春江花月夜》只是写景,而且没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动感,没有蕴涵人生哲理。

中考链接
10.(安徽课改区中考) 下面几行文字优美生动,你读一读,然后仿照前三行的句式,把第四行句子补写完整。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绚丽多姿,灿烂芬芳;
生命是隽永的诗篇,清新流畅,意蕴深长;
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婉转悠扬;
,汹涌澎湃,浩浩荡荡。

提示:切合“生命”话题,语意与后面文字连贯,句式与前三句相同即可。

答案示例:①生命是奔腾的江河②生命是辽阔的大海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