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合集下载

论语语言价值

论语语言价值

浅析《论语》的语言价值前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其中包含着孔子的重要思想,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政治理想、哲理思维、教育学说等。

关键词:语言价值、人生真理、修辞手法、语言简明。

正文:一,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文集。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结集完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集论纂以成书。

《论语》是了解孔子和他的学说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二,《论语》的语言特色《论语》是一部记录人物语言的书,因此,研究《论语》的语言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语言富于深刻的人生真理,语言含蓄隽永。

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同时也是一个极富性情、有个性的人。

因此,他们日常的讨论和对话,这些语言的个性特点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和真实感,通过这些人的喜怒哀乐,得意尴尬、粗放儒雅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思想情绪和语言个性,似乎一个个远古朝代的人物就栩栩如生的站在了我们的面前,给《论语》这本书增加了厚重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灵活多变地运用修辞手法。

(1)善用比喻。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比喻手法运用娴熟。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表面赞扬耐寒的树木,实际上是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

形象鲜明,意境高远,信手拈来,不着痕迹。

同时,《论语》中的比喻是多样化的,有明喻、暗喻、隐喻和借喻等。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揽,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载。

”即明喻。

旨在说明为人要讲信誉的重要性。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草。

草上之风,必偃。

”为隐喻。

其中隐含着上行下放的道理。

借喻相对来说要用得多一些,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现在的价值和意义

论语现在的价值和意义

论语现在的价值和意义《论语》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基础,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代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的历史价值。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凝结了孔子及其弟子几十年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是中国先贤智慧的结晶。

它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其中包括了为人处世、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论语》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孔子时代的机会,还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变迁和演变。

因此,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和道德观念。

其次,《论语》在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儒家经典,它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怨天,不尤人”、“学而优则仕”等激励人们追求知识和德行的名言,具有深刻的道德观念和启发人心的力量。

它教导人们要勤奋学习、尊敬父母、热爱家庭、正直谦虚,以及尊重他人等,强调了个人品格的塑造,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论语》的意义还表现在教育方面。

《论语》的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强调了孔子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孔子提倡从小培养儿童的德、智、体、群、美多方面的能力,要求教育方法以德育为核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理念不仅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也强调了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教育的指导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此外,《论语》作为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当代重要的议题之一、《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增强文化自信,在当代社会中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它也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论语》作为一部古代经典著作,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以下是《论语》的几个文学价值方面的简要描述:
1. 文学表达:《论语》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

其语言简练、凝练,明快而富有力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 叙事技巧:《论语》通过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了几十年间孔子和弟子们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

文章中的对话起伏有致,情节跌宕起伏,各自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生动的形象。

3. 文化内涵:《论语》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涵盖了礼、义、廉洁、人伦等方面的道德准则。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 时代精神:《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学生们的言行记录,所展示的思想与情怀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其中包含了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对社会不公的反思等内容,是当时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

总之,《论语》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的文学价值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包括了多达二十篇,共有四百多条语录。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论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以下是一些方面的解释:
一、语言表达
《论语》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措辞准确,语言的表达力很强,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

同时,其语言还具有一定的韵律美和音乐感,这些美感为《论语》增色不少。

二、思想深邃
《论语》中的思想深邃,丰富多彩,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精华。

其中包括了对人性、道德、政治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探讨,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仍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意义。

三、历史和文化价值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等多
个方面的面貌。

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以及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和思想,以及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论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论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论语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论语》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以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低于《诗经》高于《尚书》,发挥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巨大,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2、作为影响我国颇深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他不仅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更道出了我们如何在修齐治平上实现安邦立国的大使命,因此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诸多经典作品难以超越的。

论《论语》的文学性

论《论语》的文学性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这部价值凸显为“仁者”的哲学著述,在构建中国主流仁义思想的背后,还被视为一部记录春秋史学的巨著;管理学上,《论语》为历代君王重视,至于后世论及“半部论语治天下”更为广大儒者所称道;到今天,《论语》依然被国人奉为经典,它的作用与诠释被普及到了经济、教育、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

当然,作为一部语录体散文,我们不应忽视的还有它富有魅力的文学价值。

这部堪称先秦语录散文典范的经典,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虽然只有寥寥数语甚至只有语言对话,却让人顿觉生意,心领神会;它精炼的语言,字里行间妙语天然,精思之处令人折服,那么本文试图从《论语》本身刻画的人物形象、《论语》的文体特征、以及《论语》的语言艺术等三方面入手,对《论语》的文学性作一个探视和简要的分析。

一:《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论语》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集中在对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形象特征的描述。

孔子是《论语》人物刻画的中心。

《论语》中不仅有关于他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可谓“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

胡念贻先生认为,《论语》“这部书所写的人物,都以孔子为中心。

在我国文学史上,以表现一个人物为中心,这是第一次出现。

”“《论语》中对孔子形象的描绘,它的动人之处……是在于它通过孔子生活中,一些具体事件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胡念贻《从人物形象看(论语)的文学价值》,《文史哲》,1962年第3期,第48—54页)。

吴景和先生认为,《论语》“所描写出来的孔子形像,按照其性质来说,是个喜剧角色。

”这一角色的成因是“孔子追求的目的与历史发展的不协调”,“他做了一件最滑稽可笑的事情时却像演着悲剧那样严肃”,“作者很善于通过行动写出孔子这种复杂的精神生活”,“写人叙事时,重在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因而是“当之无愧的传记文学的祖型”(吴景和《(论语)文学价值初论》,。

浅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浅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体 现 人物 个 性 . L 孑 子本 人 和 蔼 可 亲 的 神 态 、 人 不 倦 的 精神 、 诲 知 其 不 可而 为 之 的执 着都 随 其言 谈 而 呼之 欲 出 了 《 论语 》 里面 对孔 子 的 生活 习 惯 等有 一些 静 止 的描 写 , 《 如 乡 党 》 , 他 在 各 种 场 合 , 有 各 种 不 同 的仪 态 . 父 老 兄 弟 相 篇 写 都 与 聚 , 恂 恂 如 也 , 不 能 肓 者 ” 温 和 恭顺 之 状 可 掬 : “ 庙 朝 “ 似 , 在 宗 廷 ” 与 人讨 论 政 治 , 便便 言 , 谨 尔 ” 擅 长 言谈 辩 论 , 话 很 有 , “ 唯 , 说
言 的追 求 目标 , 定 了 语言 风 格 的基 础 。《 奠 论语 》 的语 言 特 色 , 首

以孔子 为 中心 的 人物 形 象 系列
《 语》 论 的文 学 价 值 , 先 在 于 它 写 出 了孔 子这 个 伟 大 的 哲 首
学 家 和教 育 家的 形 象 。《 语 》 论 以记 言 为主 , 然简 短 , 能 充 分 虽 却
学的视 角欣 赏 和感 悟《 语 》 论 。
关键词: 论语
文 学价 值
语 录 体
中图分类号 :l 0 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2 1 7 (0 95 0 7 一 2 1 7 — 5 8 2 0 )— 0 3 O
宋朝 开 国 宰相 赵 普说 过 一 句话 : 半部 《 “ 论语 》 天 下 ” 在 中 治 , 国历 史 上《 语 》 实 是举 足 轻 重 的一 部 书 。《 语 》 儒 家 的 重 论 确 论 是
秦语 录体 散 文 的典 范 . 人物 刻 画 栩栩 如 生 . 里行 间 的 精思 妙 其 字 语 令 人折 服 , 使读 者 读 后 如沐 春 风 , 悠然 进 入 《 论语 》 意境 的丰 饶

古代智慧:《论语》的价值与道德教育

古代智慧:《论语》的价值与道德教育

古代智慧:《论语》的价值与道德教育一、引言《论语》是古代中国文化瑰宝之一,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

它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所组成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的人生哲学和道德原则。

本文将探讨《论语》的价值以及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二、《论语》的价值1.孔子思想的传承:《论语》记录了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和原则,如仁爱、忠诚、孝顺等,不仅保留了孔子智慧的精髓,也为后人提供了倡导良好品德和行为准则的基础。

2.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通过《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礼仪观念等,在深入研读中还能体会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孔子和他弟子形成影响。

3.道德伦理教育:《论语》中反复强调仁爱、礼廉耻勇等品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准则。

它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教材,引导人们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良好行为。

三、《论语》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1.培养品德修养:通过研读《论语》,学生能够了解到孔子思想中强调的品德修养,如诚信、正直、谦虚等。

这些品质对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普通常识至关重要。

2.提升社会责任感:《论语》中强调孝顺父母、友爱互助等观念,可以帮助青少年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对社会及家庭的重要性,并增强他们对身边人及社区的责任感和关怀。

3.引导行为规范:《论语》中记载了许多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可以作为学生模仿和学习良好行为的样本。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能够领悟到正确的处事原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论无论是对于普通读者还是教育工作者来说,《论语》作为一部充满睿智和道德教益的经典,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熟悉《论语》中的思想、行为规范和伦理价值观,我们能够深入探索古代智慧,更好地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教育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论语》的文学价值摘要:《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论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场景描写等几方面进行粗略分析,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关键词:论语文学价值语录体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中国历史上《论语》确实是举足轻重的一部书。

《论语》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它融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和文学于一炉,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它一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旋律,泽被后世上层建筑领域。

对它认真地加以研究,吸收其精华,对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

从文学的角度看,《论语》是先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字里行间的精思妙语令人折服,使读者读后如沐春风,悠然进入《论语》意境的丰饶世界。

1 以孔子为中心的人物形象系列《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在于它写出了孔子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的形象。

《论语》以记言为主,虽然简短,却能充分体现人物个性,孔子本人和蔼可亲的神态、诲人不倦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都随其言谈而呼之欲出了。

《论语》里面对孔子的生活习惯等有一些静止的描写,如《乡党》篇,写他在各种场合,都有各种不同的仪态,与父老兄弟相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温和恭顺之状可掬;在“宗庙朝廷”,与人讨论政治,“便便言,唯谨尔”,擅长言谈辩论,说话很有分寸。

与人说话,对象不同,表情也不同,礼仪规矩,恪守不乱,“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从多种侧面勾勒出一个时刻以“仁”为行为准则的“圣人”的轮廓。

《论语》中对孔子形象的描绘,它的动人之处,主要还不是表现在静止的描写上,而是在于它通过孔子生活中一些具体事件的动态描写表现出他的性格。

《宪问》篇里有一个小故事,一次孔子去拜见老朋友原壤,原壤却两腿象八字一样张开坐在地上等待孔子,孔子一见这模样,就禁不住骂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说完就“以杖叩其胫”,这一骂一叩,孔子那暴怒的面容,那“克已复礼”的倔张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对于孔子,《论语》是极力予以美化的,但没有神话。

孔子的性格是二重的,他是圣人,但也有七情六欲。

他一生奋斗,不屈不挠,仍不免有时心灰意懒;他恓惶奔走,积极出仕,但有时也羡慕隐逸之士,在思想上不只一次闪过辟世的念头想“乘桴浮于海”,想“居九夷”。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既高大又平凡,既庄重又风趣,既通达又固执,既神圣又世俗,活跃在现实生活里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孔门弟子的群体形象,在孔门弟子中子路的个性最为鲜明,他爱憎分明、豪爽成性,做事风风火火、说话冒冒失失,多次顶撞孔子,其言行有时和“礼”、“仁”是不相合的,但他却打内心里尊敬老师,努力接受孔子的教诲,以求成为一个儒者。

《子路》篇记载,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请孔子出来当政,孔子将从何入手,孔子说:“为政,必先正名也。

”子路听了,放肆大笑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气得孔子大骂子路粗野:“野哉由也!君子于其不知,盖阙如也!”子路就是这样心无成府、口无遮拦之人,因此总受到老师的呵责。

孔子深知子路的脾气,出于对学生的爱护,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教育他。

颜渊的性格与子路正好相反,他安贫乐道、潜心学问,对孔子十分崇敬,《子罕》中颜渊这样赞服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并且认为“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把孔子看作高深莫侧,而且自己是跟也跟不上的。

一个笃行的儒者的形象跃然纸上了。

《论语》写孔子的其他弟子,也都能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如子贡的聪颖善言,宰我的率性放达,曾子的审慎拘谨,曾皙的胸怀潇洒,澹台灭明的公正端直等,都能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

除此之外,《论语》中还写了一些隐逸之士或与众不同的人,如卫国仪邑的封人,鲁国石门的守门人,卫国的“荷蒉人”等。

这些人物虽用墨不多,但各自都有着不容混淆的性格特征,他们的音容笑貌在人们头脑里有着很清晰的印象。

2 质朴简练、隽永有味的语言《论语》本身就是记载孔子及门人言行的,在语言上,《论语》的作者反对“巧言令色”,主张“辞达而已矣”,这就明确了他对语言的追求目标,奠定了语言风格的基础。

《论语》的语言特色,首先表现在它的记言基本是当时的口语,通俗易懂,文字简约,一般只述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展开与论证,从而形成了质朴而不华丽、含蓄而不夸张、凝练而不造作的语言风格,是语录体的典范之作。

史载,在《论语》生成的时代,春秋诗性文化风韵犹在,孔子及其弟子又兼具良好的“诗学”修养,因此,《论语》的语言文简义长,质朴含蓄,诗味无穷,隽永有味,给人以悠然神远之感。

《论语》中出现的许多精辟深刻,富于哲理,令人回味的名言警句,千百年来为人争相传颂,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日三省吾身”,“见义不为,无勇也”,“巧言令色,鲜矣仁”,”色厉而内荏”,“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后生可畏”,“举一反三”,“任重而道远”,“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既往不咎”,“祸起萧墙”,“既来之则安之”,“由也升堂矣,未人室也”,等等,这些从心底肺腑中流淌出来的话,纯然近乎口语,语言简练却发人深省。

其次,《论语》一书大量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才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都非常讲究修辞,使语句更确切地表现真实,适合情境,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和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比喻是其中运用得最广泛的修辞手法之一。

因为孔子的思想十分深邃,要使所有人都能理解,就必须把一些哲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语言。

如《为政》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一比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借代的手法也在《论语》中大量运用,使文笔更加传神。

《微子》中“长沮”、“桀溺”都非人名,作者用高大魁梧者立于水中耕作的情形来名之,十分形象,使人过目难忘。

排比的运用也较为普遍,如:《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总之,《论语》一书把许多修辞手法融入在作品之中,使语录体的散文摆脱了说教式的宣讲,说理生动活泼,语言形象贴切,琅琅上口,从而具有了文学性的因素,显得十分典雅和富有文彩。

再次,《论语》中“之乎者也”等虚词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感,使得《论语》之声抑扬顿挫,亘古不绝。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情趣盎然,富于戏剧性的场景集中写一个场景,通过人物各自的表演,来突出各自的性格,且场景描写十分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相互烘托而愈加鲜明,产生了极强的戏剧效果。

如《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精彩文字,作者描绘在恬静、和乐的气氛下,师生五人闲坐,各言其志的场景,简直就是一出独幕剧。

孔子刚提出“言志”,子路不假思索,“率尔而对”,结果遭“夫子哂之”。

冉有、公西华是在老师“尔何如”的动员下,谈出自己的志向,而且说得极有分寸,表现得彬彬有礼。

巳经问到曾皙了,三位同窗的回答以及夫子的反应,他都看在眼里:子路口出大言,且主要只谈兵事,与儒家治国之道相去甚远,自然“夫子哂之”;求的回答比较谦虚,已想到了礼乐;赤又进了一步,“愿为小相焉”,夫子均未“哂之”。

于是,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动作潇洒,落落大度;回话又答非所问,大谈阳春三月,投身自然,悠闲自在的春游之乐,内容远离了政治。

曾皙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以礼乐治天下的志向,别具一格,超凡脱俗,颇有戏剧性和幽默感,确实“异乎三子者之撰”,自然深合夫子之意,“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的直率,冉求的谦逊,公西华的含蓄,曾皙的超然,原文虽未置一词一字,然均尽在戏中矣,刻画得淋漓尽致。

最有戏剧性的是,“三子者出,曾皙后”,他明知自己在这场“课堂谈话”中独占鳌头,却故意不停地缠着老师问道:“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子何以哂由也?”真是骄憨之态可掬了。

《论语》中有很多这样的文字,一个个不很完整的小故事,一个个写人记言的小片段,都写得情趣盎然,很戏剧化,令人回味无穷。

4 丰富的感情色彩文学作品要以情感人,《论语》在创作上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浓重的抒情。

全书围绕孔子及弟子的活动,使用了大量饱含感情的语言,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把一个个人物写活了,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

《先进》、《雍也》篇中有几章写孔子与颜回的感情,非常感人。

孔子及一群弟子被困于匡地,逃出来时颜渊在最后,孔子以为他死了,颜渊回答说:“子在,回何敢死!”言语中传达着热烈而深挚的感情,颜回深知老师对自己的钟爱、器重,自己死了,老师不知会怎样地悲痛,因此逃难时他一心要回到老师身边,见到老师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孔子喜爱颜回,把他当作自己道德学问的继承人,他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颜回不幸早逝,孔子伤心欲绝,顿足捶胸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弟子担心他哭坏了身子,劝他节哀,他说:“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种表达深厚感情的语言比比皆是,我们又怎能不为这其中包含的深深的师生之情所打动呢?孔子也有发怒的时候,《八佾》篇记载季氏越礼使用八佾之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有爱有恨,有喜有忧,这些例子在《论语》中是不胜枚举的,这就是《论语》所蕴涵的动人的文学力量。

《论语》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千百年来,人们舞文弄墨,从中借鉴写作经验,获取智慧灵感;立身处世,从中寻找真知灼见,谋求准则方法,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参考文献:[1]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2]幺峻洲.论语说解[M].齐鲁书社,2004.[3]孙伯涵.《论语》的文学价值[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5.[4]韩兆琦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5]曹文星.《论语》的文学价值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