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计划表

合集下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9.22•【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265号•【施行日期】2020.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2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我局确定了99所重点中医医院纳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

根据《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重点中医医院应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探索。

中医经典病房应在充分风险评估及有效生命支持的基础上,运用经典中医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临床,以中医主导治疗疑难危重病症。

项目实施后,项目医院对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进行了探索,但我们发现目前仍存在对中医经典病房的定位理解不准确,推进缓慢等问题。

为指导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更好地推进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能力,我局组织制定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附后),供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在中医经典病房建设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中参考使用。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要充分认识中医经典病房建设的定位和重要意义,把建设中医经典病房作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中医经典病房积累的成功诊疗经验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疾病的能力与水平。

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的指导和推进力度,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注重挖掘和发现典型经验并积极推广。

附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20年9月22日附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能力、创新中医药临床诊疗模式、提升中医临床科研能力,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工作,根据《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制定本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3.13•【文号】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7号•【施行日期】2012.03.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7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各直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的管理,规范项目组织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和《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我局制定了《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财政部、科技部设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进一步支持公益性行业部门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行业专项”)。

为提高行业专项实施效果,规范和加强行业专项组织管理,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业专项重点支持落实《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优先领域和重点任务,围绕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需求,开展中医药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一)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二)中医药重大公益性技术(方法、方案)前期预研;(三)中医药实用技术(方法、方案)研究开发;(四)国家标准和中医药行业重要技术标准规范研究;(五)中医药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等。

第三条行业专项坚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权责明确、规范管理、科学安排、整合协调、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面向中医药行业发展需求,突出中医药工作重点和特点,直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08.15•【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3]31号•【施行日期】2013.08.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3〕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加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规范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管理,确保“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取得切实成效,我局组织制定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13年8月15日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以下简称“专科”)建设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增强专科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本要求旨在指导专科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并作为专科“十二五”中期评估和终末评审验收的依据。

第三条专科建设应符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并结合本要求进行建设和改进。

二、基本条件第四条专科科室名称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8〕12号)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专科病房床位数≥60张或高于本院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综合治疗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37号)的有关要求,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

第六条专科诊疗设备配置符合《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4号),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医诊疗设备配置能够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01.11•【文号】发改办社会〔2017〕54号•【施行日期】2017.01.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7〕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总体部署和《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6〕2439号)有关要求,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服务“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现就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备选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十三五”时期,通过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支持一定数量的省市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和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含民族医药科研机构,下同)能力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资源和临床科研有机结合,中医药传承创新条件明显改善、能力显著提升、机制更加健全、成果不断涌现,促进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

二、建设原则坚持服务国家战略。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建设工程。

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构建京津冀中医药领域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充分发掘长江经济带相关地区特色中医医学流派。

坚持传承创新融合。

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和临床科研有机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彰显中医药优势,扩大中医药国内外影响,为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中医药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规范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规范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规范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07.06•【文号】国中医药办科技发[2011]35号•【施行日期】2011.07.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规范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办科技发〔2011〕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局各直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督导组成员:为进一步规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工作,按照2011年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工作总体部署,我局组织制定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规范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各基地根据《意见》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围绕重点病种临床研究的不同要求和环节,在系统梳理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过程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本基地的临床研究规范体系。

本指导意见所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规范文件框架”、“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的标准操作规程”和“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规范”仅作为各基地制定规范的参考。

二、各基地在规范体系完成后,应加强培训,并在临床研究实际过程中认真执行规范,同时做好文字记录,使之成为保障临床研究质量的重要手段。

各基地建设单位规范体系完成情况和执行记录将作为2012年基地业务建设督导的重要内容。

三、各基地在制定和实施规范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可向我局中医临床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室咨询。

在《意见》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科技司。

四、联系人及电话:科技司中医科技处(基地办公室)王思成陈军(************)中医临床研究重点研究室胡镜清(************)二○一一年七月六日附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规范建设指导意见为保证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完善临床研究规范体系,特制定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规范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

附件2编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书建设单位名称:学科名称:学科带头人:单位负责人: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二○一二年四月填表说明:1、《申报书》封皮右上角的编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填写;其余各项由申报学科填写如不够,可加附页。

2、本《申报书》所列内容必须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表达要简单、明确。

对于填写内容含糊不清,不合要求,填报不全者,不予受理。

3、建设单位是指学科所在单位,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以上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机构。

4、《申报书》中的各项内容为本学科内的实际情况,不可将其它学科的情况或不相关内容纳入本学科。

5、《申报书》中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指在本学科研究方向上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第6、7学年攻读硕士学位的七年制学生。

6、《申报书》中的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论著是指正式出版发行、与本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具有国际(ISBN)连续出版刊物编号的学术著作。

7、《申报书》中的“学术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等内容所涉及的时间统一界定为2007年1月至今。

8、申报时请将学科相关的重要支撑材料以及论文题目目录、专著书名目录、规章制度的名称目录等作为附件附于《申报书》后上报。

9、《申报书》一式七份、电子版一份,其中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申报书》一式六份、电子版一份发送至********************.cn,其余留存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

《申报书》一律不退回,请申报单位自留底稿。

10、《申报书》请用A4纸打印,要求字迹清晰。

并加盖学科建设单位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公章,同时签署意见和签名。

三、学科研究方向— 17 —— 18 —— 19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第一批拟建项目名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第一批拟建项目名单
新疆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
斯拉普
80
中医 科学院 10
扶正培本(肿瘤)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广安门医院
林洪生
81
筋伤手法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望京医院
朱立国
82
心血管病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西苑医院
史大卓
83
中药药效评价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西苑医院
刘建勋
84
针灸基础理论创新与方法学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针灸研究所
方剂配伍效应评价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澎涛
91
证候规范及客观化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
92
脑病中医证治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高颖
93
心脉气血证治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庞鹤
94
中药信息工程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乔延江
95
中医体质“治未病”应用技术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琦
96
消渴病络病证治研究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段俊国
70
中药质量生物学评价研究室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赵军宁
71
重庆
1
中西医结合皮肤免疫调节重点研究室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刁庆春
72
贵州
1
痛症研究室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朱广旗
73
云南
1
男科病证治规律重点研究室
云南省中医医院
秦国政
74
西藏
1
藏药特效药处方优选与疗效评价研究室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中国药科大学
王广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遴选指标体系(基础)

不同类别(可含师承教育、临床带教、实验室带教、进修生带教、继续教育等)人才
Ⅱ-6 教学建设(7)
①教学研究与改革 ②分层次教学和特色 体现 ③教学质量工程 ④教学内容与方法
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参,讲义特色突出;③教学质量工程(精 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初见成效;④教学内容与方法 创新。 B级:以上有1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7
5.6 4.2
0
C级:以上有2项未达A级指标标准。
D级:以上有3项以上未达A级指标标准。
第3页
一级指标 及分值
二级指标及分值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A
BC 80%A 60%A
D
A级:①主持2项国家级研究在研项目或2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并且主持3项以上省
部级研究项目(均指在研项目);②研究经费满足研究需要。
①经费筹措能力与渠 平与成果效应相符合;②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Ⅱ-11 经费筹措(4)
道 ②学科创收经费的再 投入情况
B级:①具有一定的经费筹措能力,筹措经费基本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② 学科所在单位经费支持措施明确。 C级:①经费筹措能力较弱,筹措经费部分满足学科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②学科所
④开放服务
C级:以上有2项未达到A级指标标准。
D级:①、②、③项均未达A级标准。
①公共辅助体系的拥 A级:①拥有先进的图书、资料、网络及后勤保障辅助体系,完全满足本学科需要。②
Ⅰ-5 条件建设 (18)
Ⅱ-10 公共辅助体系
(6)
有和运行情况 ②仪器设备拥有及运 行情况 ③所在单位型精密 仪器服务学科建设情 况
★高层次人才培 ②培养层次与方式 外进修学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③学位点建设初见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第一批建设项目计划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地区
研究室名称
建设单位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中医医院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 河北省中医院
陈蔚文 郭 姣
涂瑶生 吴正治 黄 燕
刘力红 陈 锋
韦艾凌 黎文华 彭 成

梁繁荣 段俊国 赵军宁 刁庆春 朱广旗 秦国政 次仁 巴珠 梅其炳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甘肃1 青海1 宁夏1 新疆1
甘肃省中医院 青海省中医院 宁夏自治区中医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 尔医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 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 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 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 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 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 论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 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 院 中国中医科学针灸研究 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日友好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 物研究所
高书图
河南4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四川4 69 70 71 72 73 74 75 重庆1 贵州1 云南1 西藏1 陕西1 海南1 广西3 广东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病毒性心肌炎 益气养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四大怀药的道 地性与质量评价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老年性痴呆醒 脑益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肝病肝肾 湖北3 论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辛温通阳治疗 冠心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粉体技 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经穴脏腑相 湖南3 关) 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 合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 王振涛 张留记 王 平
张宝旭 莫用元
张佩青 王峥涛 宋晓亭 王拥军 徐列明 沈远东 吴焕淦 吴勉华 蔡宝昌 熊宁宁 王小宁 王广基 肖鲁伟 高瑞兰 鲁 盈
范永升 李泽庚 许金森 熊墨年 陈日新 王振国 孙立立 谭远超 杨传华 彭 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恶性肿瘤益气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清毒) 江西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热敏灸)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志强 吴效科 王喜军 李 冀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肾病补脾 益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新资源与 上海6 品质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传统医药法律 保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脊柱退变肾骨 相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肝病虚 上海6 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医疗服务 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针灸免疫效 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瘀热病 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炮制标 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临床评 江苏5 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口服制剂 释药系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复方药代 动力学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骨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再生障碍性贫 血益气养血) 浙江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肾病风湿证 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风湿脏痹证 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阻塞性肺 安徽1 疾病肺气虚证) 福建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经络感传)
盛国光 张介眉 张水寒 常小荣 黄 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肝藏象)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脾胃病脾虚证 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高脂血症调肝 降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配方颗粒 生产关键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舌诊原理与应 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风病围手术 期中医证治规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扶阳法学术流 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整脊疗 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重型肝炎 解毒化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海南地区中风 病证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药性与效 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经穴效应临床 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药视功能 保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质量生物 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湿疹中医外治 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苗医苗药治疗 慢性疼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前列腺炎 补肾通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藏药方药临床 应用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胃肠药 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药学院 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 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 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 海南省中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院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 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 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 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 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药科大学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中 医科学 院10
北京中 医药大 学9
中央 单位4 10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西北地区中医 骨伤药物疗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高原地区糖尿 病肾病温阳通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肾衰中医 升降理论及应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维吾尔医白癜 风诊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筋伤治疗手 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冠心病活血化 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肿瘤扶正培 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过程控制 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道地药材生态 遗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理论体系 结构与内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药信息应 用方法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药效评价 方法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针灸基础理论 创新与方法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临床评价 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心脉病证益气 活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糖尿病肾病微 型癥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证候规范化方 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体质辨 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针灸特色疗法 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信息工 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方剂配伍效应 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脑病中医证 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经典名方 有效物质发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肾病疗效 评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肺病慢性咳 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资源可持 续利用)
研究室 主任
李 魏 萍 玮
备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疮疡生肌理论 及应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肠胃病辛开苦 北京3 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脾胃病调肝理 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肾病补肾 活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胆胰病通里攻 下) 天津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脑病针刺疗 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方剂组分配 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心脑血管络 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慢性胃炎浊毒 河北3 证)
43 44 45 山东4 46 47 48 49 河南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学术流 山东中医药大学 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蜜制和制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炭炮制技术与原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骨伤整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高血压病血脉 理论及应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艾滋病扶正排 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膝骨关节病非 手术疗法) 山东文登整骨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张声生 张大宁 崔乃强 王 舒
高秀梅 吴以岭 李佃贵 王延峰 王晞星 姚哈斯 杨关林 贾天柱 王雪峰 吴春福 周建民 赵建军 张 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痔病外治法) 石家庄市中医院 山西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肠疗) 内蒙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蒙医疗术)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血脉病痰瘀论 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炮制工艺 原理) 辽宁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小儿肺炎毒热 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情志病中医实 验模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老年性痴呆调 补心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风病破血祛 瘀) 吉林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药用动物可持 续利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质谱分析 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不孕症痰瘀证 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药血清药物 黑龙江 化学方法)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方剂配伍法 则) 山西省中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 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院 沈阳药科大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 学研究所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